首页 课程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电子教案2

课程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电子教案2

举报
开通vip

课程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电子教案2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高产、优质、低消耗,产品技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质量总是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参数:一方面是宏观几何参数,指机械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微观几何参数和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参数,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械...

课程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电子教案2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高产、优质、低消耗,产品技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质量总是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参数:一方面是宏观几何参数,指机械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微观几何参数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参数,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项内容,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由于机械加工中的种种原因,不可能把零件做得绝对精确,总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即加工误差。实际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用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加工误差小,则加工精度高;反之则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将加工误差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降低零件的加工误差。 随着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般来说,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成本越高,生产率则相对越低。因此,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人员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工艺人员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生产条件等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误差不超过零件图上规定的公差范围,并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二 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和主动测量法等五种。 ⑴ 试切法 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试切法不需要复杂的装备,加工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量具的精度,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⑵ 调整法 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位置,并在加工一批零件的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调整法生产效率高,对调整工的要求高,对操作工的要求不高,常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⑶ 定尺寸刀具法 用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刀具进行加工,使加工表面达到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如用钻头、铰刀、键槽铣刀等刀具的加工即为定尺寸刀具法。定尺寸刀具法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较稳定,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产类型。 ⑷ 自动控制法 把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机构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的补偿和切削加工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自动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生产率高,加工精度稳定,劳动强度低,适应于批量生产。 ⑸ 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比较后,或使机床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较稳定,适应于批量生产。 2.获得几何形状精度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几何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仿形法和展成法等四种。 ⑴ 轨迹法 依靠刀尖运动轨迹来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和工件的相对成形运动,因而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成形运动的精度。普通车削、铣削、刨削和磨削等均为刀尖轨迹法。 ⑵ 成形法 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成形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刀具的形状精度和其他成形运动精度。用成形刀具或砂轮进行车、铣、刨 、磨、拉等加工的均为成形法。 ⑶ 仿形法:刀具依照仿形装置进给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如使用仿形装置车手柄、铣凸轮轴等。 ⑷ 展成法 又称为范成法,它是依据零件曲面的成形原理、通过刀具和工件的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工的方法。展成法所得的被加工表面是刀刃和工件在展成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包络面,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轭曲线。所获得的精度取决于刀刃的形状和展成运动的精度。滚齿、插齿等均为展成法。 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 工件的位置精度取决于工件的安装(定位和夹紧)方式及其精度。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有: ⑴ 找正安装法 找正是用工具和仪表根据工件上有关基准,找出工件有关几何要素相对于机床的正确位置的过程。用找正法安装工件称为找正安装,找正安装又可分为: 1)划线找正安装 即用划针根据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的线为基准找正它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一种安装方法。 2)直接找正安装 即用划针和百分表或通过目测直接在机床上找正工件正确位置的安装方法。此法的生产率较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一般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⑵ 夹具安装法 夹具是用以安装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在机床上安装好夹具,工件放在夹具中定位,能使工件迅速获得正确位置,并使其固定在夹具和机床上。因此,工件定位方便,定位精度高且稳定,装夹效率也高。 ⑶ 机床控制法 利用机床本身所设置的保证相对位置精度的机构保证工件位置精度的安装方法。如坐标镗床、数控机床等。 第二节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工件的加工精度问题也就涉及到整个工艺系统的精度问题。工艺系统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误差,在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它是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因此工艺系统的误差被称为原始误差,如表2-1所示。原始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加工前就存在的工艺系统本身的误差(几何误差),包括加工原理误差,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工艺系统的调整误差等;另一方面是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刀具的磨损等引起的误差,以及加工后因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和测量引起的误差等。下面即对工艺系统中的各类原始误差分别进行阐述。 表2-1 原始误差 一、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生产中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进行加工的例子很多,例如用齿轮滚刀滚齿就有两种原理误差:一种是为了滚刀制造方便,采用了阿基米德蜗杆或法向直廓蜗杆代替渐开线蜗杆而产生的近似造形误差;另一种是由于齿轮滚刀刀齿数有限,使实际加工出的齿形是一条由微小折线段组成的曲线,而不是一条光滑的渐开线。采用近似的加工方法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虽然会带来加工原理误差,但往往可简化工艺过程及机床和刀具的设计和制造,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但由此带来的原理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机床几何误差 机床几何误差包括机床本身各部件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引起的误差。这里着重分析对加工影响较大的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误差以及传动链误差。 ⑴ 机床主轴误差 机床主轴是用来安装工件或刀具并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件或刀具的重要零件,它是工件或刀具的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它的回转精度是机床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其误差直接影响着工件精度的高低。 1)主轴回转误差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机床主轴回转时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应是稳定不变的,但实际上由于受主轴部件结构、制造、装配、使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主轴在每一瞬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都是变动的,即存在着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轴心线的运动误差表现为纯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形式,如图2-1所示。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18) 图2-1 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 机床的主轴是以其轴颈支承在床头箱前后轴承内的,因此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轴承精度、主轴轴颈精度和床头箱主轴承孔的精度。如果采用滑动轴承,则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颈的圆度、与其配合的轴承孔的圆度和配合间隙。不同类型的机床其主轴回转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的形式也会不同。对于工件回转类机床(如车床,内、外圆磨床),因切削力的方向不变,主轴回转时作用在支承上的作用力方向也不变,因而主轴颈与轴承孔的接触点的位置也是基本固定的,即主轴颈在回转时总是与轴承孔的某一段接触,因此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较小,而主轴颈的圆度误差则影响较大;对于刀具回转类机床(如镗床、钻床),因切削力的方向是变化的,所以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较大,而主轴颈的圆度误差影响较小。 2)主轴回转误差的敏感方向 不同类型的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敏感方向是不同的。 工件回转类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的敏感方向,如图2-2所示,在车削圆柱表面,当主轴在Y方向存在误差Δy时,则此误差将是1﹕1地反映到工件的半径方向上去(ΔRy=Δy)。而在Z方向存在误差Δz时,反映到工件半径方向上的误差为ΔRz。其关系式为 R02十Δz2=(R0十ΔRz)2=R02十2R0·ΔRz十ΔRz2 因ΔRz2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此式化简后得 ΔRz≈Δz2/(2R0)<<Δy (2—1) 所以Δy所引起的半径误差远远大于由Δz所引起的半径误差。我们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的非敏感方向。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19) 图2-2 车外圆的敏感方向 刀具回转类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的敏感方向,如镗削时,刀具随主轴一起旋转,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随刀具回转而不断变化,因而误差的敏感方向也在不断变化。 ⑵ 机床导轨误差 床身导轨既是装配机床各部件的基准件,又是保证刀具与工件之间导向精度的导向件,因此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导轨误差分为: 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Δy 这项误差使刀具产生水平位移,如图2-3所示,使工件表面产生的半径误差为ΔRy,ΔRy=Δy,使工件表面产生圆柱度误差(鞍形或鼓形)。 2)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Δz 这项误差使刀具产生垂直位移,如图2-4所示,使工件表面产生的半径误差为ΔRz,ΔRz≈Δz2/(2R0),其值甚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若在龙门刨这类机床上加工薄长件,由于工件刚性差,如果机床导轨为中凹形,则工件也会是中凹形。 3)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当前后导轨的不平行,存在扭曲时,刀架产生倾倒,刀尖相对于工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如图2-5所示,在某一截面内,工件加工半径误差为: ΔR≈Δy= δ (2—2) 式中:H——车床中心高    B——导轨宽度 Δ——前后导轨的最大平行度误差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0、21) 图2-3 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 图2-4 机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 直线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直线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2) 图2-5 机床导轨扭曲对工件形状的影响 ⑶ 传动链传动误差 传动链传动误差是指机床内联系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它是影响螺纹、齿轮、蜗轮蜗杆以及其它按展成原理加工的零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传动链始末两端的联系是通过一系列的传动元件来实现的,当这些传动元件存在加工误差、装配误差和磨损时,就会破坏正确的运动关系,使工件产生加工误差,这些误差即传动链误差。为了减少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减少传动元件数量,缩短传动链,以缩小误差的来源。 2)采用降速传动(即i<<1) 降速传动是保证传动精度的重要措施。对于螺纹加工机床,为保证降速传动,机床传动丝杠的导程应大于工件的导程;齿轮加工机床最后传动副为蜗轮副,为了得到i<<1的降速传动比,应使蜗轮的齿数远远大于工件的齿数。 3)提高传动链中各元件,尤其是末端元件的加工和装配精度,以保证传动精度。 4)设法消除传动链中齿轮间的间隙,以提高传动精度。 5)采用误差校正装置来提高传动精度。 2.刀具制造误差与磨损 刀具的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根据刀具种类不同而异。当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键槽铣刀等加工时,刀具的尺寸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尺寸精度;当采用成形刀具如成形车 刀、成形铣刀等加工时,刀具的形状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当采用展成刀具如齿轮滚刀、插齿刀等加工时,刀刃的形状必须是加工表面的共轭曲线,因此刀刃的形状误差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当采用一般刀具如车刀、镗刀、铣刀等的制造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并无直接影响,但其磨损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有直接的影响。 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磨损,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误差。例如用成形刀具加工时,刀具刃口的不均匀磨损将直接复映到工件上造成形状误差;在加工较大表面(一次走刀时间长)时,刀具的尺寸磨损也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刀具的磨损会扩大工件尺寸的分散范围;刀具磨损使同一批工件的尺寸前后不一致。 3.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包括三个方面: 1)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件、分度机构、夹具体等的制造误差; 2)夹具装配后,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件、分度机构等元件工作表面间的相对尺寸误差; 3)夹具在使用过程中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件工作表面的磨损。 这些误差将直接影响到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或尺寸精度。一般来说,夹具误差对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大,在设计夹具时,凡影响工件精度的尺寸应严格控制其制造误差,一般可取工件上相应尺寸或位置公差的1∕2~1∕5作为夹具元件的公差。 4.工件的安装误差、调整误差以及度量误差 工件的安装误差是由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和夹具误差等三项组成。其中,夹具误差如上所述,定位误差这部分内容在机床夹具一章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夹紧误差是指工件在夹紧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移,其大小是工件基准面至刀具调整面之间距离的最大与最小尺寸之差。它包括工件在夹紧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夹紧时工件发生的位移或偏转而改变了工件在定位时所占有的正确位置、工件定位面与夹具支承面之间的接触部分的变形。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准确,因此必然会产生误差,这些误差称为调整误差。调整误差的来源随调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1)采用试切法加工时,引起调整误差的因素有:由于量具本身的误差和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温度、振动等)、测量者主观因素(视力、测量经验等)造成的测量误差;在试切时,由于微量调整刀具位置而出现的进给机构的爬行现象,导致刀具的实际位移与刻度盘上的读数不一样造成的微量进给加工误差;精加工和粗加工切削时切削厚度相差很大,造成试切工件时尺寸不稳定,引起尺寸误差。 2)采用调整法加工时,除上述试切法引起调整误差的因素对其也同样有影响外,还有:成批生产中,常用定程机构如行程挡块、靠模、凸轮等来保证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定程机构的制造和调整误差以及它们的受力变形和与它们配合使用的电、液、气动元件的灵敏度等会成为调整误差的主要来源;若采用样件或样板来决定刀具与工件间相对位置时,则它们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对刀误差以及它们的磨损等都对调整精度有影响;工艺系统调整时由于试切工件数不可能太多,不能完全反映整批工件加工过程的各种随机误差,故其平均尺寸与总体平均尺寸不可能完全符合而造成加工误差。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任何加工都少不了测量,但测量精度并不等于加工精度,因为有些精度测量仪器分辨不出,有时测量方法失当,均会产生测量误差。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量具本身的制造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力、测量温度引起,如读数有误、操作失当,测量力过大或过小等。 减少或消除度量误差的措施主要是:提高量具精度,合理选择量具;注意操作方法;注意测量条件,精密零件应在恒温中测量。 三、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重力等外力的作用下,各环节将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刀具和工件间已调整好的正确位置关系遭到破坏而造成加工误差。例如,在车床上车削细长轴时,如图2-6所示,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使加工出的工件出现两头细中间粗的腰鼓形。由此可见,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是加工中一项很重要的原始误差,它严重的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通常是弹性变形,一般来说,工艺系统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强,加工精度越高。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3) 图2-6 车细长轴时的变形 2.工艺系统的刚度 工艺系统是一个弹性系统。弹性系统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和系统抵抗外力的能力。工艺系统抵抗外力使其变形的能力称为工艺系统的刚度。工艺系统的刚度用切削力和在该力方向上所引起的刀具和工件间相对变形位移的比值表示的。由于切削力有三个分力,在切削加工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刀刃沿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Y方向上)的分力,因此计算工艺系统刚度时,通常只考虑此方向上的切削分力Fy和变形位移量y,即 (2—3)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归纳为下列几种常见的形式: ⑴ 受力点位置变化产生形状误差 在切削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刚度会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也随之变化,引起工件形状误差。例如车削加工时,由于工艺系统沿工件轴向方向各点的刚度不同,因此会使工件各轴向截面直径尺寸不同,使车出的工件沿轴向产生形状误差(出现鼓形、鞍形、锥形)。 ⑵ 切削力变化引起加工误差 在切削加工中,由于工件加工余量和材料硬度不均将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从而造成加工误差。例如车削图2-7所示的毛坯时,由于它本身有圆度误差(椭圆),背吃刀量aP将不一致(aP1>aP2),当工艺系统的刚度为常数时,切削分力Fy也不一致(Fy1>Fy2),从而引起工艺系统的变形不一致(Yl >Y2),这样在加工后的工件上仍留有较小的圆度误差。这种在加工后的工件上出现与毛坯形状相似的误差的现象称为“误差复映”。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4) 图2-7 毛坯形状误差的复映 由于工艺系统具有一定的刚度,因此在加工表面上留下的误差比毛坯表面的误差数值上已大大减小了。也就是说,工艺系统刚度愈高,加工后复映到被加工表面上的误差愈小,当经过数次走刀后,加工误差也就逐渐缩小到所允许的范围内了。 ⑶ 其他作用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1)传动力和惯性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当在车床上用单爪拨盘带动工件回转时,传动力在拨盘的每一转中不断改变其方向;对高速回转的工件,如其质量不平衡,将会产生离心力,它和传动力一样在工件的转动中不断的改变方向。这样,工件在回转中因受到不断变化方向的力的作用而造成加工误差,如图2-8和图2-9所示。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5、26) 图2-8 传动力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图2-9 离心惯性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2)重力所引起的误差 在工艺系统中,有些零部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也会造成加工误差。例如,龙门铣床、龙门刨床横梁在刀架自重下引起的变形将造成工件的平面度误差。对于大型工件,因自重而产生的变形有时会成为引起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安装工件时,应通过恰当地布置支承的位置或通过平衡措施来减少自重的影响。 3)夹紧力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工件在安装时,由于工件刚度较低或夹紧力作用点和方向不当,会引起工件产生相应的变形,造成加工误差。图2-10为加工连杆大端孔的安装示意图,由于夹紧力作用点不当,造成加工后两孔中心线不平行及其与定位端面不垂直。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7) 图2-10 夹紧力不当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4.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主要措施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是保证加工精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实际中常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接触刚度 所谓接触刚度就是互相接触的两表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提高接触刚度是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是改善工艺系统主要零件接触面的配合质量,使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得到改善和提高,实际接触面积增加,微观表面和局部区域的弹性、塑性变形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接触刚度。 2)提高工件定位基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工件的定位基面如存在较大的尺寸、形位误差和表面质量差,在承受切削力和夹紧力时可能产生较大的接触变形,因此精密零件加工用的基准面需要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逐步提高精度。 3)设置辅助支承,提高工件刚度,减小受力变形 切削力引起的加工误差往往是因为工件本身刚度不足或工件各个部位刚度不均匀而产生的。当工件材料和直径一定时,工件长度和切削分力是影响变形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减少工件的受力变形,常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以提高工件的刚度,减小受力变形。 4)合理装夹工件,减少夹紧变形 当工件本身薄弱、刚性差时,夹紧时应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夹紧方法,尤其是在加工薄壁零件时,为了减少加工误差,应使夹紧力均匀分布。缩短切削力作用点和支承点的距离,提高工件刚度。 5)对相关部件预加载荷 例如,机床主轴部件在装配时通过预紧主轴后端面的螺母给主轴滚动轴承以预加载荷,这样不仅能消除轴承的配合间隙,而且在加工开始阶段就使主轴与轴承有较大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配合面间的接触刚度。 6)合理设计系统结构 在设计机床夹具时,应尽量减少组成零件数,以减少总的接触变形量;选择合理的结构和截面形状;并注意刚度的匹配,防止出现局部环节刚度低。 7)提高夹具、刀具刚度;改善材料性能。 8)控制负载及其变化 适当减少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可减少总切削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此外,改善工件材料性能以及改变刀具几何参数如增大前角等都可减少受力变形;将毛坯合理分组,使每次调整中加工的毛坯余量比较均匀,能减小切削力的变化,减小误差复映。 四、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影响下会产生复杂的变形,使得工件与刀具间的正确相对位置关系遭到破坏,造成加工误差。 1.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 引起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热源,指轴承、离合器、齿轮副、丝杠螺母副、高速运动的导轨副、镗模套等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以及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等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切削和磨削过程中由于挤压、摩擦和金属塑性变形产生的切削热;电动机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热、电感热。二是外部热源,指由于室温变化及车间内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存在的温度差别,以及因空气流动产生的温度差等;日照、照明设备以及取暖设备等的辐射热等。工艺系统在上述热源的作用下,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其热量也通过各种传导方式向周围散发。 2.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⑴ 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在运转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各种热源的作用,温度会逐步上升,由于机床各部件受热程度的不同,温升存在差异,因此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加工误差。 车、铣、镗床这类机床主要热源是床头箱内的齿轮、轴承、离合器等传动副的摩擦热,它使主轴分别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产生位移与倾斜,也使支承床头箱的导轨面受热弯曲;床鞍与床身导轨面的摩擦热会使导轨受热弯曲,中间凸起。磨床类机床都有液压系统和高速砂轮架,故其主要热源是砂轮架轴承和液压系统的摩擦热;轴承的发热会使砂轮轴线产生位移及变形,如果前、后轴承的温度不同,砂轮轴线还会倾斜;液压系统的发热使床身温度不均产生弯曲和前倾,影响加工精度。大型机床如龙门铣床、龙门刨床、导轨磨床等,这类机床的主要热源是工作台导轨面与床身导轨面间的摩擦热及车间内不同位置的温差。 ⑵ 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受热将产生热变形,工件在热膨胀的状态下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冷却收缩后尺寸会变小,甚至可能超出公差范围。工件的热变形可能有两种情况:比较均匀地受热,如车、磨外圆和螺纹,镗削棒料的内孔等;不均匀受热,如铣平面和磨平面等。 ⑶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热传入刀具会使得刀具产生热变形,虽然传入刀具的热量只占总热量的很小部分,但是由于刀具的体积和热容量小,所以由于热积累引起的刀具热变形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高速车削中刀具切削刃处的温度可达850℃左右,此时刀杆伸长,可能使加工误差超出公差带。 3.环境温度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除了工艺系统内部热源引起的变形以外,工艺系统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引起工件的热变形。一年四季的温度波动,有时昼夜之间的温度变化可达10℃以上,这不仅影响机床的几何精度,还会直接影响加工和测量精度。 4.对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控制 可采用如下措施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隔离热源 为了减少机床的热变形,将能从主机分离出去的热源(如电动机、变速箱、液压泵和油箱等)应尽可能放到机外;也可采用隔热材料将发热部件和机床大件(如床身、立柱等)隔离开。 2)强制和充分冷却 对既不能从机床内移出,又不便隔热的大热源,可采用强制式的风冷、水冷等散热措施;对机床、刀具、工件等发热部位采取充分冷却措施,吸收热量,控制温升,减少热变形。 3)采用合理的结构减少热变形 如在变速箱中,尽量让轴、轴承、齿轮对称布置,使箱壁温升均匀,减少箱体变形。 4)减少系统的发热量 对于不能和主机分开的热源(如主轴承、丝杠、摩擦离合器和高速运动导轨之类的部件),应从结构、润滑等方面加以改善,以减少发热量;提高切削速度(或进给量),使传入工件的热量减少;保证切削刀具锋利,避免其刃口钝化增加切削热。 5)使热变形指向无害加工精度的方向 例如车细长轴时,为使工件有伸缩的余地,可将轴的一端夹紧,另一端架上中心架,使热变形指向尾端;又例如外圆磨削,为使工件有伸缩的余地,采用弹性顶尖等。 五、工件内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产生内应力的原因 内应力也称为残余应力,是指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有残余应力的工件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它的内部组织有要恢复到稳定的状态强烈倾向,即使在常温下这种变化也在不断的进行,直到残余应力完全消失为止。在这个过程中,零件的形状逐渐变化,从而逐渐丧失原有的加工精度。残余应力产生的实质原因是由于金属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引起体积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 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铸、锻、焊接以及热处理等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各部分厚度不均,冷却速度和收缩程度不一致,以及金相组织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等,都会使毛坯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而且毛坯结构越复杂、壁厚越不均,散热的条件差别越大,毛坯内部产生的残余应力也越大。具有残余应力的毛坯暂时处于平衡状态,当切去一层金属后,这种平衡便被打破,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工件就会出现明显地变形,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⑵ 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 某些刚度低的零件,如细长轴、曲轴和丝杠等,由于机加工产生弯曲变形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常采用冷校直工艺进行校直。校直的方法是在弯曲的反方向加外力,如图2-11a)所示。在外力F的作用下,工件的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如图2-11b)所示,在轴线以上产生压应力(用负号表示),在轴线以下产生拉应力(用正号表示)。在轴线和两条双点划线之间是弹性变形区域,在双点划线之外是塑性变形区域。当外力F去除后,外层的塑性变形区域阻止内部弹性变形的恢复,使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如图2-11c)所示。这时,冷校直虽然减小了弯曲,但工件却处于不稳定状态,如再次加工,又将产生新的变形。因此,高精度丝杠的加工,不允许冷校直,而是用多次人工时效来消除残余应力。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8) a)冷校直方法 b)加载时残余应力的分布 c)卸载后残余应力的分布 图2-11 冷校直引起的残余应力 ⑶ 切削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 加工表面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的变化,同时也伴随有金属体积的改变,因而必然产生内应力,并在加工后引起工件变形。 2.消除或减少内应力的措施 ⑴ 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在零件结构设计中应尽量简化结构,保证零件各部分厚度均匀,以减少铸、锻件毛坯在制造中产生的内应力; ⑵ 增加时效处理工序 一是对毛坯或在大型工件粗加工之后,让工件在自然条件下停留一段时间再加工,利用温度的自然变化使之多次热胀冷缩,进行自然时效。二是通过热处理工艺进行人工时效,例如对铸、锻、焊接件进行退火或回火;零件淬火后进行回火;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如床身、丝杠、箱体、精密主轴等,在粗加工后进行低温回火,甚至对丝杠、精密主轴等在精加工后进行冰冷处理等。三是对一些铸、锻、焊接件以振动的形式将机械能加到工件上,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引起工件内部晶格蠕变,使金属内部结构状态稳定,消除内应力。 ⑶ 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将粗、精加工分开在不同工序中进行,使粗加工后有足够的时间变形,让残余应力重新分布,以减少对精加工的影响。对于粗、精加工需要在一道工序中来完成的大型工件,也应在粗加工后松开工件,让工件的变形恢复后,再用较小的夹紧力夹紧工件,进行精加工。 第三节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前面讨论了各种工艺因素产生加工误差的规律,并介绍了一些加工误差的分析方法。在生产实际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工艺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对于某些加工误差问题,不能仅用单因素分析法来解决,而需要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加以消除。 一、加工误差的性质 根据一批工件加工误差出现的规律,可将影响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⑴ 系统误差 在顺序加工的一批工件中,若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统称为系统误差。前者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例如,加工原理误差,机床、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调整误差等引起的加工误差均与加工时间无关,其大小和方向在一次调整中也基本不变,因此都属于常值系统误差。机床、夹具、量具等磨损速度很慢,在一定时间内也可看作是常值系统误差。机床、刀具和夹具等在尚未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误差和刀具的磨损等,都是随加工时间而规律变化的,属于变值系统误差。 ⑵ 随机误差 在顺序加工的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是无规律的,称为随机误差。例如,毛坯误差的复映、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和定位、夹紧误差等都属于随机误差。应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场合误差表现出的性质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机床在一次调整后加工出的一批工件而言,机床的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误差;但对多次调整机床后加工出的工件而言,每次调整时产生的调整误差就不可能是常值的,因此对于经多次调整所加工出来的大批工件,调整误差为随机误差。 二、加工误差的数理统计方法 1.实际分布曲线(直方图) 将零件按尺寸大小以一定的间隔范围分成若干组,同一尺寸间隔内的零件数称为频数mi,零件总数n;频率为mi/n。以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以零件尺寸为横坐标,画出直方图,进而画成一条折线,即为实际分布曲线,如图2-12所示。该分布曲线直观地反映了加工精度的分布状况。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9) 图2-12 直方图 2.理论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实践证明,当被测量的一批零件(机床上用调整法一次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的数目足够大而尺寸间隔非常小时,则所绘出的分布曲线非常接近“正态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如图2-13所示,其方程(表达式)为: (2—4) 其中: ——纵坐标,某尺寸的概率密度; ——横坐标,实际尺寸; ——全部实际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差,均方差; ——方差。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0) 图2-13 正态分布曲线 利用正态分布曲线可以分析产品质量;可以判断加工方法是否合适;可以判断废品率的大小,从而指导下一批的生产。 令 ,则有 (2—5) 各种不同z值的函数φ(z)值如表2-2所示。 表2-2 之值 查表可知: 当z = 0.3即 时,2φ(z)= 0.2358; 当z = 1.1即 时,2φ(z)= 0.7286; 当z = 3即 时,2φ(z)= 0.9973。 因此,当 ,即 时,则 。即当 时,零件出现的概率已达99.73%,在此尺寸范围之外( )的零件只占0.27%。 如果 代表零件的公差T,则99.73%就代表零件的合格率,0.27%就表示零件的废品率。因此, 时,加工一批零件基本上都是合格品了,即 时,产品无废品。 3.非正态分布曲线 工件的实际分布,有时并不近于正态分布。例如,将在两台机床上分别调整加工出的工件混在一起测定,由于每次调整时常值系统误差是不同的,如果常值系统误差大于2.2σ,就会得到如图2-14所示的双峰曲线。这实际上是两组正态分布曲线的叠加。又如,磨削细长孔时,如果砂轮磨损较快且没有自动补偿,则工件的实际尺寸分布的算术平均值将呈平顶形,如图2-15所示,它实质上是正态分布曲线的分散中心在不断地移动,即在随机误差中混有变值系统误差。再如,用试切法加工轴颈或孔时,由于操作者为避免产生不可修复的废品,主观地使轴颈宁大勿小,使孔宁小勿大,从而导致尺寸的分布呈现不对称的形状,这种分布又称瑞利分布,如图2-16所示。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1) 图2-14 双峰分布曲线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2) 图2-15 平顶分布曲线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3) 图2-16 瑞利分布曲线 4.点图分析法 用分布图分析研究加工误差时,不能反映出零件加工的先后顺序,因此就不能把变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另外,必须等一批工件加工完后才能绘出分布曲线,故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资料。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点图分析法。 点图分析法是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按加工顺序的先后、按一定规律依次抽样测量零件的尺寸,并记入以零件序号为横坐标,以零件尺寸为纵坐标的图表中。假如把点图上的上、下极限点包络成两根平滑的曲线,如图2-17所示,就能清楚地反映加工过程中误差的性质及变化趋势。平均值曲线OO′表示每一瞬时的误差分散中心,其变化情况反映了变值系统性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起始点0则可看出常值系统误差的影响。上、下限AA’和BB’间的宽度表示每一瞬时尺寸的分散范围。其变化情况反映了随机误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4) 图2-17 单值点图 第四节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一、直接减少或消除误差 这种方法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对其直接进行消除或减弱其影响。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车床上加工细长轴时,因工件刚度极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振动,严重影响加工精度。人们在生产实际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1)采用反向进给的切削方式,如图2-18所示,进给方向由卡盘一端指向尾座。此时尾部可用中心架,或者尾座应用弹性顶尖,使工件的热变形能得到自由的伸长,故可减少或消除由于热伸长和轴向力使工件产生的弯曲变形。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5) 图2-18 不同进给方向加工细长轴的比较 2)采用大进给量和93˚的大主偏角,增大轴向切削分力,使径向切削分力稍向外指,既使工件的弯矩相互抵消,又能抑制径向颤动,使切削过程平稳。 3)在工件卡盘夹持的一端车出一个缩颈部分,以增加工件的柔性,使切削变形尽量发生在缩颈处,减少切削变形对加工精度的直接影响。 二、补偿或抵消误差 补偿误差就是人为地制造一种新误差去补偿加工、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的误差。抵消误差是利用原有的一种误差去抵消另一种误差。这两种方法都是力求使两种误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例如预加载荷精加工龙门铣床的横梁导轨,使加工后的导轨产生“向上凸”的几何形状误差,去抵消横梁因铣头重量而产生“向下垂”的受力变形;用校正机构提高丝杆车床传动链精度也是如此。 三、均分与均化误差 当毛坯精度较低而引起较大的定位误差和复映误差时,可能使本工序的加工精度降低,难以满足加工要求,如提高毛坯(或上道工序)的精度,又会使成本增加,这时便可采用均分误差的方法。该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毛坯按误差的大小分为n组,每组毛坯误差的范围缩小为原来的1/n,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比分组前要小得多,然后按组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对于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常常采取研磨的方法,让两者相互磨擦与磨损,使误差相互比较、相互抵消,这就是误差均化法。其实质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两表面相互比较,找出差异,然后互为基准,相互修正,使工件表面的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化。 四、转移变形和转移误差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等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非敏感方向上去。这样,可以在不减少原始误差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如当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时,常常不是仅靠提高机床精度来保证加工精度,而是通过改进工艺方法和夹具,将机床的各类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方向上。例如用镗模来加工箱体零件的孔系时,镗杆与镗床主轴采用浮动连接,这时孔系的加工精度完全取决于镗杆和镗模的制造精度,而与镗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及其他几何精度无关。 五、“就地加工”,保证精度 机床或部件的装配精度主要依赖于组成零件的加工精度,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各组成零件都有很高的加工精度也很难保证达到要求的装配精度。因此,对于装配以后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应采用“就地加工”法来加工。例如,在车床上“就地”配车法兰盘;在转塔车床的主轴上安装车刀,加工转塔上的六个刀架安装孔等。 六、加工过程中主动控制误差 对于变值系统性误差,通常只能在加工过程中用可变补偿的方法来减少加工误差。这就要求在加工循环中,利用测量装置连续地测量出工件的实际尺寸精度,随时给刀具以附加的补偿量,直至实际值与调定值的差不超过预定的公差为止。现代机械加工中自动测量和自动补偿都属于这种主动控制误差的形式。 习题与思考题 2-1 试说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 2-2 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取决于什么?它可分为哪基本几种基本形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如何? 2-3 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何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2-4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工件的孔,经测量实际尺寸小于要求的尺寸而须返修的工件占22.4%,大于要求尺寸而不能返修的工件占1.4%。若孔的直径公差T=0.2mm,整批工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标准偏差σ,并判断车刀的调整误差是多少? 2-5 举例说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产生的影响。 2-6 试分析在车床上镗圆锥孔或车外圆锥体,由于安装刀具时刀尖高于或低于工件轴线,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 2-7 在外圆磨床上加工工件,如图2-19所示,若n1=2n2,且只考虑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试分析在图中给定的两种情况下,磨削出来的工件其外圆应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图2-19 题2-7图 2-8 如图2-20所示,当龙门刨床床身导轨不直,且 ⑴ 当工件刚度很差时;⑵ 当工件刚度很大时,加工后的工件会各成什么形状 图2-20 题2-8图 _980249385.unknown _1199109700.unknown _1199110115.unknown _1199110519.unknown _1199110548.unknown _1199110292.unknown _1199110047.unknown _980258583.unknown _1165816295.unknown _1171692877.unknown _1171693269.unknown _1171628240.unknown _980258768.unknown _980259225.unknown _980258453.unknown _980258508.unknown _980249406.unknown _980249299.unknown _980249325.unknown _980249338.unknown _980248874.unknown
本文档为【课程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电子教案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31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0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