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举报
开通vip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次讲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一、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次讲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一、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需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却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而破坏日益严重,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旅游景区破坏的自然因素 1.由于自然灾害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 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例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成都的破坏。 对于像博物馆这样的人文景观,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自然灾害对人文景观的影响。相应的要做好必备的应急预案,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才能够做到快速安全有效的防御。 2.景区的风化腐蚀、生物变化等自然原因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破坏 自然界的风化侵蚀,生物变化会慢慢地改变景观的形态,严重的破坏景区的环境。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岩石雕像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和渗水作用的严重困扰。由于长期风化,许多雕像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石像脸部五官残缺,有的四肢脱落,上面留下被水侵蚀的印痕。而洞窟顶部的裂缝处也明显有渗水的痕迹。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经过2000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兵马俑也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 对于博物馆来讲,腐蚀和生物变化对文物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物陈列时,充分考虑到温度、湿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我馆的武魁匾,道光年间的木质文物,在储藏保存和展陈上则需要按照木质文物特有的特点来进行保护。 在本讲座的最后,会请文物保管部分的专家具体介绍木质文物、青铜文物、铁质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办法。 (二)旅游景区破坏的人为因素 1.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 2008年网上报道:“黄金周鸟巢惨变垃圾场、后奥运拷问国民素质”一文。文中指出随着2008年8月24日,“祥云”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赞叹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如今,奥运已经过去两年多,国人心中的“奥运激情”却没有丝毫的降低。十一“黄金周”,鸟巢想当然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观光地,然而,一组曝光的鸟巢“黄金周”照片,令所有人遗憾、震惊!那个开幕式上美轮美奂,比赛期间干干净净的“鸟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肮脏不堪的“鸟巢”。这种因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的现象在旅游景区屡见不鲜。 2.水景污染和建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 世界自然遗产著称的张家界自然景区,五一“黄金周”期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都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加大52%;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却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污染使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美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当年的那片海“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因而冠之以“天下第一滩”的美名。而如今,那里的沙子已经不再洁白,海水也很有“味道”。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西岳华山风景区当年为建设一条进山路,毁千年绝壁,埋溪流泉水,把六千米长的山道上的树木连同千年古树一起砍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保护好我们的旅游资源,如何保护好我们旅游景区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思考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 旅游景区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圣地,优美环境,既能使人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又可使人精神和生活上的满足。所以应通过绿化环境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同时旅游景区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的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学搞好环境规划,在合理开发新旅游资源时,注重落实环保措施,实施林木和绿化建设,确保景区生态平衡,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 (一)控制旅游景区旺季时游客的数量 自2000年5月1日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开始实行以来,,国内游客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从车站到码头,从市区公园到郊外景点,从商场到酒店,无一处不贯彻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八字“方针”。在旅行的路上,游客们可 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除了污染物,还是污染物。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增多而产生的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质次价高。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二)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保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对旅游景区排放污水、粪便和其它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进行治理,经治理仍末达标的要进行关闭。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例如旅游景区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规范,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导游及司乘人员,将环保责任纳入单位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同时杜绝游客在公路沿线随意抛弃垃圾,禁止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旅游汽车和客运车辆内必须设置垃圾箱,并在车内和旅游景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 (三)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被媒体称为游客中的常见的“八大丑”陋习随处可见。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在全国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文明旅游不仅仅是游客的责任,旅游地同样需要提高文明意识。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旅游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木质文物保护 墓葬掘开后出土的木质文物幅面保护的状态必须很快弄清楚 一、基本发掘措施 1、在全过程中要保湿 2、避免强光 3、取出的木质文物要尽快浸入净水中 4、对于简牍类尤其要小心,要用硬板托着取出、不要弄乱 5、迅速运往实验室 二、实验室的科学保存:1、避光2、保湿、水浸3、低温20℃4、甄别木质文物的质地、 针对不同质地分别保存、制定保护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三、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状况及甄别方法:针扦发 物理状况 木器:1 质感、泥状、但形态完整、手感柔软 2 有一定硬度、但用银针一扎即透3 针扎不透、质地较好 含水率测定 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破坏性试验只能用线片进行测定——严重朽蚀 按朽蚀状况不同分别贮存制定处理方法选择 1、对于保存的文物考虑自然干燥—得到的文物质量最好 2、有一定朽蚀的文物采用其他方法处理 一般含水率100-200%可能质地较好、200-600%朽蚀严重、600-1000%则接近毁灭完好地进行干燥,不变形是很困难的事情、强化也不易、漆存更难处理前的贮存 1、避光,尤其是有彩绘的及有字的简牍 2、去离子水定期更换、浸渍 3、低温20℃ 4、有专人保存,防止脱水 木质文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一、朽材的物理化学模型 1、化学模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分子降解大量的流失,内含物大多不存在 2、物理模型:宏观上讲,依然有细胞形态,但细胞壁破损,有较大的通透性 3、实际上朽蚀的木质文物由少量纤维素包裹着大量的水分为存在形式。 二、木质文物的脱水问题—世界上公认的难题 1、表面张力导致的收缩将使木质文物全然失去外型,这是毁灭性的。 2、脱水后,木质文物强度差、易破损——暂未解决的问题 三、木质文物脱水的基本思路 1、填充法:将溶于水的其他材料填入木材,最后取代水分 2、用表面张力小的液体替换水。(醇—醚法) 3、综合1、2 醇醚树脂连浸法达到减小表面张力又强化木质的目的 4、找到一个对抗表面张力的力(方法一对于器形敏感的器物不适用)漆器:由于漆膜的包裹,许多方法不能解决问题。 木质文物的脱水处理 一、自然干燥法,前提是出土文物质地好 与现代的木材气干不同,必须是缓慢干燥,在高温的环境中实现,注意防霉通常的做法是:(1)沙埋法:因地制宜如小木船一类(2)把木头置于木锯屑之中,缓慢干燥,可随时加水(3)对珍贵的文物(小型器件)可用密闭容器盛装后,控制出气孔使缓慢干燥,其中要加防霉剂(4)材质为泡桐、楦木、柳木、枫木上述方法不适宜。 二、明矾法(硫酸铝钾)Alk(SO)2.H2O 在热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利用此特性可对木质文物填充,常温下又固化,支撑木材的细胞维持原形,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1858—1958丹麦就用此处理方法处理数万件木器配方:明矾:甘油:水4:1:1 此法缺点:太重,文物的颜色变深,吸潮、反渗,不宜处理,严重腐蚀文物。、 三、水玻璃的‘电修法’Na2SiO3----无色胶状溶液,强碱性,易溶于水。波兰1961报导了出土木构件的‘电修法’ 方法:用用一个特殊配置的溶液做电解质,喷洒在木材上,其中含水玻璃经铅 电极通入直流电,水玻璃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进入木材。 电解质配方:硫酸铝钾和水玻璃另在水玻璃中加入作为反应实试剂的氯化钙 四、溶剂的树脂联侵法 1、醇---醚树脂联侵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他既能减小收缩,又能强化木质文物 过程是先用乙醇取代木材中的水分,再用乙醚取代木材中的乙醇,使木材中只含有表面张力很小的乙醚,由此减少木材干燥时的收缩。 具体的做法是:(1)将文物置于低浓度的乙醇中浸泡,如20%浓度的乙醇中,再逐步提高乙醇的浓度。(如40% 60% 70% 90% 95.7%)更换浓度不同的乙醇时要确认木头中的乙醇量已接近浸泡液。(用酒精浓度计测)上述过程只宜用于单纯木质文物。(不宜用于竹质文物,漆器) (2)当乙醇完全更换木质中的水分后,将文物浸泡在乙醚中,一般可由40%乙醚溶液 (即60%乙醇)中浸泡,平衡后再提高乙醚浓度,如60% 80% 100%等。用比重计测定,确定乙醚完全置换乙醇后,则置换工作完成。置换工作完成后要加入树脂,可在最后浸泡过程中加入。一般用乳白胶、松香 (3)完成置换后,使饱含乙醚的物质文物缓慢的气干,此法为世界各国使用,一般处理 小型文物。 丙酮---树脂法:1972年有过报导,将湿材用3.5%稀盐酸浸泡,在用乙酮浸泡,含水率低至 0.1%以下,将木器在52度67%松香(乙醚34度)丙酮溶液中浸泡缓慢的气干。 五、甘油法(丙三醇)黏稠,含甜味,吸湿的无色液体。熔点18.6度沸点290度用Na2SO4、甘油和水的混合液浸泡木材,可处理d=5cm的木材。 六、聚乙二醇(PEG)法:分子量600以下为黏稠液体,分子量1000-1500为软蜡状,溶于水、乙酸和其它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湿材处理。 1950 Center wall用PEG浸泡饱和木材,小件木制品。12%PEG在20度下浸泡,升温至60度,连续一周,然后让水缓慢蒸发,效果较好。 (1)热溶法:将木件浸泡在1%PEG中,60—70度逐渐加入PEG至80%--90%处理后洗净表面,或自然干燥均可。根据木件的厚度确定浸泡的时间。 (2)1961年瑞典用PEG处理一般有连续法和非连续法 A、连续法:将木件置于容器中用30%的PEG4000水溶液浸泡t度升至90度 B、非连续法:置换浸注液的浓度,由5%—10%PEG逐步提高到60%—70%(朽蚀严 重) C、定时对木质文物喷淋第五章木质文物处理新发展 一.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醇——醚法特点:1.周期长2.乙醚危险3.虽然能减小收缩率,但对于那些的文物仍不适用4.对于简牍(竹木)不适合5.成本高 二.新发展新思路 1.为减小表面张力——寻找一个对抗表面张力的力 2.细胞修复——用发泡的方法完成 三.新醇醚法的产生 1.热浸渍完成乙酸——乙醚的浸渍,只需很短的几天(醇醚浸渍在高温下完成,时间大大缩短) 2.压力——降压法完成脱醚收缩为0 3.成本大幅下降,但缺点是:加固不够 青铜文物的保护 精美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属于人类文明的优秀遗存之一,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比较珍贵的价值。目前,收藏进各文博机构的青铜文物除一部分为传世品保存相对完好之外,大多数是从古代遗址或墓葬中经现场抢救科学发掘出土的,遗憾的是这类青铜器因岁月久远、地层变动及墓穴坍塌遭受撞击挤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破损,表层锈迹斑斑,有的已经出现有害绣,可以说自从文物出世的那一天起,文 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一般来说,文博收藏场所的保管环境与青铜文物的寿命息息相关,适宜青铜器存放的环境温度在18~24℃左右,允许上下浮动的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收藏环境中气温过高或过低,温度时大时小均不利于文物的保存。 限于各文博机构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利用现代技术将文物保管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在一个固定的允许范围之内还不太现实,众多青铜器在库房柜架里长年累月经受着酷暑严寒等自然气候的洗礼,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种有害气体、灰尘、霉菌和紫外线等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及时修复已经受损的青铜文物,自始至终都是每一位文博界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青铜器的表层处理与保护 经过长期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的青铜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在它的表层会形成深浅各异的氧化覆盖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铜绣"。这种绣的色彩及种类很多,如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压铜、靛蓝色的硫酸铜、蓝色的硫酸铜、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和银白色的氧化锡等,色彩不一,对于那些绝大多数性质比较稳定的金属腐蚀产物来说,它们的存在是青铜器年代久远和历史沧桑感的见证,一般情况下不会加速青铜器的腐蚀老化,相反成为器物特有的一道保护层,这是应予保留的有益绣。经研究证实,那些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才是青铜器锈蚀的主要物质,它是一种呈粉状的浅绿色氯化物,当氯化亚铜与过量的水、氧气接触后在青铜器身上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锈蚀点,这类腐蚀从铜器的表面逐渐深入其内部,造成膨胀、疏松的碱式氯化铜,习惯上称之为"粉状绣"。粉状绣犹如青铜文物的"恶性肿瘤",从点滴处产生后快速蔓延,短时间内能使青铜文物纹饰剥落、铭文模糊不清,甚至造成整个器物畸形、粉化,而且这种绣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感染能力,可危机同架层乃至整个文物收藏处所的青铜金属。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剔除青铜器身上的有害绣,加固封存以妥善保护,当前经我国文物修复界普遍认可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电化还原法。 一、物理方法 ⑴、机械除绣法:此种出秀法以手工剔挖为主,借助微型电动工具为辅,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效果比较明显。手工除锈时使用的工具有11号手术刀、各种型号的木刻刀、不锈钢针、锉刀,小锤及纱布等,将暴露在青铜器表面的粉状绣和其下面的灰白色氯化亚铜小心剔挖、刮削及打磨干净;微型电动工具则根据需要更换相应的磨头,靠机械运转带动特殊磨头消除有害锈蚀,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操作时要求大胆心细,用力均匀,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力求最大限度保存原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风貌。 ⑵、超声波洁牙机去绣法:将待处理之青铜器浸入蒸馏水中约1~2小时,大件的则用棉球蘸蒸馏水多次擦润有害绣处,使其酥软,再将超声波的强度调至50KHz, 利用超声波产生一个高压力,并借助水流的冲击把附着在青铜器表面及深层的有害绣蚀物震掉。一次操作之后,可用纯酒精和丙酮清洗干净,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如不理想可再重来,直到除净为至。 ⑶、激光除锈法:这是利用激光在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器物表面快速升温,溶离有害绣蚀物。此种方法限于条件推广的可能性不太大,仅仅适合于铜器自身小面积有害绣的去除。 ⑷、去离子水法:使用温度为40~60℃的去离子水多次反复漂洗青铜器的修饰处,在不改变器体表面绿绣的前提下洗去氯离子,消除铜器的锈蚀源。 二、化学方法 ⑴、倍半碳酸钠法:采用化学试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按1∶1的比例配制成碳酸氢三纳溶液,把有害绣蚀的青铜器放进溶液中加热浸泡,两者发生相互作用使铜器上的氯化物逐渐转化成相对稳定的铜的碳酸盐,氯离子被置换于溶液内。定时更换液体,直至浸液中无氯离子出现,然后使用蒸馏水反复浸泡冲洗,以除去碱液。 ⑵、氧化银封护法:青铜器身上的有害绣经过机械方法去除后,,以乙醇或丙酮液体擦洗晾干,把氧化银调和乙醇或者洋干漆成粘性适度的糊状,均匀地涂抹在它的表面,使其与残留的氯化亚铜接触并发生反应形成角银膜以阻止氯离子的游动,达到隔离空气保护青铜器的目的。 ⑶、苯骈三氮唑(BTA)法:取1%~2%的乙醇溶液浸泡涂刷青铜器表,苯骈三氮唑与铜器表面的金属物反应形成类似于高聚物线状结构的保护膜,牢固稳定,不溶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是青铜器的优良缓蚀剂。在实践操作中有时更倾向于将苯骈三氮唑与B72混合使用, B72是目前文物修复界对青铜文物加固封护时普遍采用的优质材料之一,一般选用1%苯骈三氮唑和B72混合丙酮溶液作铜器的封护剂,在个别断裂碴口处或去绣后铜胎较酥松并有缺失的部位涂抹1%BTA和5%B72的混合丙酮溶液,兼具封护与加固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佳。 ⑷、其它化学试剂去绣法:比较常用的化学试剂如拧檬酸(10%~50%)、草酸、醋精、氢氧化胺(5%~10%)、碱性甘油及盐酸等,有时也可以采用5%柠檬酸和1%硫脲的水溶液清除有害绣。 三、电化还原法:以锌粉或铝粉为还原材料,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先将还原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混调成糊状,敷在青铜器锈蚀的部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用蒸馏水反复擦洗干净即可。此法适用于青铜器表面局部有害绣的处理,特别是有复杂纹饰及精美铭文的部位,除锈彻底又不伤铜胎。 除此之外,用作青铜器除锈的方法还有许多,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除锈前必须对青铜器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剂一般选用蒸馏水、乙醇和丙酮,彻底清除干净器体表面的泥沙、油污及其它有机粘连物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博物馆馆藏铁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铁器文物是继青铜器之后出现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发展。中国古代冶炼比较发达,在商代就出现了铁制品,有名的“铁刃铜钺”、“铁援铜戈”、就是例证。在历史文物中,铁器占有一定的比重,众多的出土铁器,为研究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是我们文博单位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重要源泉。继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好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而铁质文物已经历了长久的地下埋藏,出土后又暴露于大气之中,使许多铁质文物不断锈蚀。在稍微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被氧化,慢慢就被分解成废铁。要遏止、减缓它们的腐蚀,有效地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物,必须先了解腐蚀的原因,并检测它的腐蚀程度,以便为采取下一步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一、铁器腐蚀机理 铁质文物自然是以铁为材料制成的,但这里的铁并非指单纯的铁金属,而是指铁金属与碳的合金。这是由铁的冶炼,过程决定的。铁的金属性活泼,易于腐蚀。铁的组成为铁与碳不同比例组成的铁碳合金。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铁的结构可用统计观点按抗腐蚀能力分成三大类: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 古代的熟铁(块炼铁)是由铁素体组成,铁素体是含碳很低的固溶体,呈海绵状带气孔的疏松结构,空气水分各种污染容易渗透,故而耐腐蚀能力很差。 古代的白口生铁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渗碳体一般分布不均匀,合金表面的含量大于合金内部。它虽能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渗碳体于铁素体之间有严重的歪扭现象,两者之间有微裂间隙,仍可使其受腐蚀。 渗碳体是一种不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为铁和石墨。我国古代的灰口铁和展性铸铁中存在大量石墨,石墨层与层之间存在裂缝和许多孔洞,是有害分子进入铁器内部深处的通道,抗腐蚀能力也较差。只有古代的钢,经反复锻打,微孔较少,并有渗碳体保护,故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但是由于铁体本身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各种组织电极电位不同,会引起电化学腐蚀 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氧化升成棕色铁锈。加之古代冶炼,铸造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铁器金属组织疏松,孔隙率高。这些空隙可储大量水分,是铁的锈蚀过程加剧、加速。生锈的铁器与自然界的氯化物接触后,可在铁器的局部分形成微电池,发生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氯化物起着电解质的作用。铁锈与金属铁之间存在一定电位,通过电解质进行电化反应,反应中金属铁反应生成离子,使器物基体受到严重侵蚀。 此外,铁器还易于受细菌腐蚀。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电化学腐蚀中产生的氢气用来还原土壤中硫酸盐,使其成为能侵蚀金属铁的硫化物。受硫化物腐蚀的铁器,表面生成多孔的黑色硫化亚铁。同时,由于细菌腐蚀过程中氧原子被氧化成氢氧离子,从而清除了能够减缓电化学腐蚀的阴极氢极化学作用使电化学腐蚀也愈演愈裂。 对不同类型铁器之腐蚀层的检测结果表明:铁器腐蚀产物有各种形式的铁氧化物,靠铁心的内层锈以Fe2O3.H2O为主,外层多力Fe2O3.Nh2O是水合式氧化铁,其质地疏松,形成充满毛细管的多孔性表面层,能吸附大量水分,无机盐和污物,故使腐蚀加剧。 当铁器埋藏在地下时,埋藏的铁器无论成份、结构如何不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因此,铁器出土时,腐蚀都很严重,有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灭地步,所以,早日发掘铁器是挽救铁器的根本。 铁器一旦发掘出土,就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仍会受到来大其中的湿气,灰尘既有害气体的侵蚀,这种侵蚀对于已经带有锈蚀的出土铁器尤为严重。铁器出土后,仍然面临腐蚀的可能,一是来自空气中的湿气,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威胁。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因素,如:出土铁器的锈蚀层具有毛细管作用、易吸水。不带锈(或除去锈)铁碳合金也容易揭露。它们都会导致来自大气的腐蚀。以上腐蚀机理是我们保护铁器文物的理论根据。 入馆收藏的铁器,其腐蚀主要来自环境作用,如氧、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沿海地区的盐雾污染。在干燥环境中铁的腐蚀是缓慢的,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35%时,铁器则呈稳定状态,若收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55%,则馆藏铁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腐蚀。 根据铁器的腐蚀机理及锈蚀构造,铁器文物的保护程序应该为:强制性干燥,检测锈 蚀情况;去锈去氯,加固粘接;进行封护,采用气体缓蚀剂,并做环境控制。 二、铁器锈蚀处理前的检测 铁器锈蚀程度的检测:对于已锈蚀的铁器,在做防腐蚀处理之前,必须进行检测,以便断定有关问题的准确性质并制定出正确的处理办法。铁器锈蚀一般较厚,疏松且无规律,最好采用X-射线照相,X-射线穿透能力强和密度有关放射后,在底片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器物锈蚀得分布及范围,并能看出锈蚀孔洞得深度。另外还可以探明锈层下面器物文饰和文字。这是保护铁器的最佳依据。如发现有镶嵌或铭文,存在,铁器结构将决定用机械方法清除可以进行的程度。射线照相术在以后去除腐蚀覆盖层的任何机械清理中可以作向导。如果自己单位没有X光透射设备,只好选择几件贵重且锈蚀严重又没把握估计的文物送到医院作检测,限于条件,我们也只能这样处理。而绝大部分文物均用比较简单的磁铁吸引法、钢针、金属探针或放大镜来检测。 1、锈蚀程度的检测:在做防腐蚀处理之前,必须进行检测它的腐蚀程度,以便断定有关问题的准确性质并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铁器锈蚀一般较厚,疏松且无规则最好采用X 射线照相,它可以清楚地显示铁器的内部结构,器物被氧化腐蚀的分布和范围,还可以估计锈蚀孔洞的深度,探测可能隐藏腐蚀物下面文饰和文字,所得资料对以后的处理方法提供最佳依据。如发现有镶嵌物存在,铁器结构将决定用机械方法清除可以进行的程度。射线照相在以后去除腐蚀覆盖层的任何机械清理中也可以作向导。如果自己单位没有X光透设备,只好选择几件贵重且锈蚀严重又没把握估计的的文物送到医院作检测,限于条件我们也只能这样处理。而绝大部分文物均用比较简单的磁铁吸引法、钢针、金属探针或放大镜来检测。 磁性测量:观察金属铁器腐蚀程度好坏,磁性测量试,是一个好办法,金属铁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磁性,而铁的腐蚀物失去了磁性。这样要检查铁器的腐蚀深度及内部铁芯的完整程度,可以借用磁铁来进行;探针法:铁器在墓内露出土面,锈层严重,但不明内部铁心的情况起取慎重。可用一根细针,逐段,逐片向下刺探,一要探明锈层的后薄,二要了解铁芯的坚固程度。如铁芯程度极差,采取匣去或从底部压力切入托起的方法,取回室内处。室内清理时采用探针做细部探查,判断厚锈下是否存在有文饰或镶嵌物;密度测定法:我们知道金属铁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7.86克.立方厘米,而铁的氧化物的密度在5.24-4.90克.立方厘米,铁的氯化物密度则更小。如果铁质文物密度在6.5克.立方厘米以上,可以判定锈层比较薄。铁锈蚀产物最小,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以下,可以肯定这件器物的内部以全部腐蚀。如果造型特异的器物无法测量体积,可以在容器内,通过测量物体浸水中的排水量来计算。要知道铁器的密度,用此法先算出它得体积和重量然后得出:密度=体积÷重量 2、氯化物的检测:氯化物是铁器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大大加速铁器的腐蚀过程。氯化物是铁器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大大加速铁器的腐蚀过程。因此我们通过放大镜观察铁器表面,如果初步怀疑可能有附着氯化物的铁器,则要统统作检测,看其锈层中是否真正有氯化物。若有,必须在下一步进行稳定性处理。氯化物的检测原理是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可生成白色絮状沉积。检测氯化物的方法:分析铁器文物锈蚀还应检测锈蚀中是否含有氯化物,若有,就必须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稳定性处理。检测氯化物的方法较为简便,即将器物在蒸馏水中热浸泡,然后,取10毫升浸液放入试管中,加几滴ZN硝酸溶液,摇匀,使之酸化,在滴入0.1ZN硝酸溶液,利用黑色衬板看是否有色絮状沉淀出现,若有,则含有氯化物。 三、铁器腐蚀机理 铁质文物自然是以铁为材料制成的,但这里的铁并非指单纯的铁金属,而是指铁金属与碳的合金。这是由铁的冶炼,过程决定的。铁的金属性活泼,易于腐蚀。铁的组成为铁与碳不同比例组成的铁碳合金。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铁的结构可用统计观点按抗腐蚀能力分成三大类: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 古代的熟铁(块炼铁)是由铁素体组成,铁素体是含碳很低的固溶体,呈海绵状带气孔的疏松结构,空气水分各种污染容易渗透,故而耐腐蚀能力很差。 古代的白口生铁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渗碳体一般分布不均匀,合金表面的含量大于合金内部。它虽能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渗碳体于铁素体之间有严重的歪扭现象,两者之间有微裂间隙,仍可使其受腐蚀。 渗碳体是一种不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为铁和石墨。我国古代的灰口铁和展性铸铁中存在大量石墨,石墨层与层之间存在裂缝和许多孔洞,是有害分子进入铁器内部深处的通道,抗腐蚀能力也较差。只有古代的钢,经反复锻打,微孔较少,并有渗碳体保护,故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但是由于铁体本身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各种组织电极电位不同,会引起电化学腐蚀 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氧化升成棕色铁锈。加之古代冶炼,铸造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铁器金属组织疏松,孔隙率高。这些空隙可储大量水分,是铁的锈蚀过程加剧、加速。生锈的铁器与自然界的氯化物接触后,可在铁器的局部分形成微电池,发生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氯化物起着电解质的作用。铁锈与金属铁之间存在一定电位,通过电解质进行电化反应,反应中金属铁反应生成离子,使器物基体受到严重侵蚀。 此外,铁器还易于受细菌腐蚀。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电化学腐蚀中产生的氢气用来还原土壤中硫酸盐,使其成为能侵蚀金属铁的硫化物。受硫化物腐蚀的铁器,表面生成多孔的黑色硫化亚铁。同时,由于细菌腐蚀过程中氧原子被氧化成氢氧离子,从而清除了能够减缓电化学腐蚀的阴极氢极化学作用使电化学腐蚀也愈演愈裂。 对不同类型铁器之腐蚀层的检测结果表明:铁器腐蚀产物有各种形式的铁氧化物,靠铁心的内层锈以Fe2O3.H2O为主,外层多力Fe2O3.Nh2O是水合式氧化铁,其质地疏松,形成充满毛细管的多孔性表面层,能吸附大量水分,无机盐和污物,故使腐蚀加剧。 当铁器埋藏在地下时,埋藏的铁器无论成份、结构如何不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因此,铁器出土时,腐蚀都很严重,有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毁灭地步,所以,早日发掘铁器是挽救铁器的根本。 铁器一旦发掘出土,就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仍会受到来大其中的湿气,灰尘既有害气体的侵蚀,这种侵蚀对于已经带有锈蚀的出土铁器尤为严重。铁器出土后,仍然面临腐蚀的可能,一是来自空气中的湿气,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威胁。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因素,如:出土铁器的锈蚀层具有毛细管作用、易吸水。不带锈(或除去锈)铁碳合金也容易揭露。它们都会导致来自大气的腐蚀。以上腐蚀机理是我们保护铁器文物的理论根据。 入馆收藏的铁器,其腐蚀主要来自环境作用,如氧、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沿海地区的盐雾污染。在干燥环境中铁的腐蚀是缓慢的,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35%时,铁器则呈稳定状态,若收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55%,则馆藏铁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腐蚀。 根据铁器的腐蚀机理及锈蚀构造,铁器文物的保护程序应该为:强制性干燥,检测锈蚀情况;去锈去氯,加固粘接;进行封护,采用气体缓蚀剂,并做环境控制。 四、修复操作过程 1.建立修复档案 详细记录器物的编号、名称、质地、时代、来源、尺寸、以及器物现状、绘制器物病变图。对修复过程中各个阶段拍照图片资料,包括录象资料和照片资料,也可使用数字式照相机,将图片直接存入机算机进行处理。填写修复卡片,将修复所采用的方法,使用的化学试剂、药品等做详细的文字记录。 2.清洗 铁器的清洗通常分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机械清洗主要包括直接剔除和机械振动去除。 直接剔除可采用手术刀、牙钻等工具,机械振动可采用仪器或手工直振动接振动,但机械振动对器物的要求较高,锈蚀矿化严重、器物有裂隙一般不能采用该方法,否则会对器物造成新的损害。化学清洗包括化学试剂清洗和电化学清洗。使用溶液清洗铁器表面的锈蚀常用的方法有:⑴有机溶剂清洗,如:乙醇、丙酮等;⑵在受腐蚀较轻的物体表面用1%的EDTA四钠盐或三钠盐溶液敷在腐蚀部位去除钙化层;⑶用5%-10%的柠檬酸溶液,5%-10%的磷酸或20%亚磷酸,在加上一定防腐剂如1%的亚硝酸钠和亚硫酸钠可使其氧化层软化进而清除,同时磷酸可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保护层;⑷对于铁器中含有的有害氯化物的去除一般采用5%倍半碳酸钠浸泡,且每周更换溶液,直到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在4ppm以下。电化学清洗主要是利用电解还原法,把要清洗的器物与低电压的负极相连,同时用一种惰性物(如不锈钢)与正极相连。放入电解液(苛性碱或烧碱溶液)中,通入电流,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并在腐蚀层下面的金属面生成气泡,产生机械挤压作用去除结垢层。使用电解清洗方法时一定要严格监控,操作不当会造成文物损伤,同时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生铁制成的文物。 这件铁釜表面泥土较硬,锈蚀严重,器物通体矿化,内部有裂缝。只能采用有机溶剂软化泥土,再用机械法剔除,达到即清洗又不损坏文物的目的。 清洗实验块的选取: 针对器物的现状,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后,应在器物病变严重或非重要部位(无文饰、铭文等处),选取面积为1㎝2区域若干块作清洗实验,将确定的清洗方法逐一实验,选定性质最温和、效果最明显的清洗方法。 表层泥土的清洗: 该铁器表层泥土多为较坚硬的黄土,清洗首先用乙醇溶液进行软化,再用手术刀或竹刀剔除。由于器物内表面泥土中含有动植物遗存,清洗会丧失历史信息,并且器物矿化十分严重,内表面的泥土同时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将内表面的泥土保留而未作清理。 不稳定锈蚀层的去除: 锈蚀层表面的黑色粉末可用乙醇棉签直接清洗。黑色粉末较蔬松的锈蚀,用牙钻清理。牙钻转速控制在5000-10000转/分,钻头选用钢钻头、石英钻头、钢刷或尼龙刷,清洗至黑褐色坚硬的表面(该锈蚀为稳定锈对器物表面起保护作用),最后用橡胶钻头进行抛光。使用牙钻清理时要注意戴护目镜、口罩,同时要注意环境的防尘。器物局部的泡状锈蚀,表面是一层较坚硬的黑褐色硬壳,硬壳下为红褐色粉末,有些已穿透器物。对于这种情况,清洗会破坏器物的形状,黑褐色硬壳已形成保护层,也不作进一步的清理。 白色钙质的清洗: 钙质层较薄且十分坚硬,选用钢钻头或钢刷清洗。 在清洗中发现,器物垫片周围锈蚀严重且多呈黑色粉末状。造成这一特殊腐蚀的现象是因为垫片的成份与铁釜的成份不同,铁釜为生铁铸造且含碳量较高,加之周围的潮湿环境,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垫片作为阳极,腐蚀严重。清洗时要十分注意,否则会出现孔洞。 3.稳定处理: 铁器使用的转化剂都是以碳酸为基础,它可以将氧化铁和次氯酸亚铁转化成稳定的碳酸亚铁,形成保护层。该保护层多数情况下可以防潮、防盐、防尘。这对文物的艺术价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材料。碳酸多存在于丹宁酸中,很多植物中都有,且丹宁酸性质温和,因此常用丹宁酸替代碳酸。转化的配方是:磷酸10g,去离子水215g,丹宁酸35g,乙醇10cc,溶液的PH值控制在2-2.5之间。将配制好的溶液分三次涂刷于铁器表面,每遍间隔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清除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在用乙醇和丙酮进行脱水,最后用红外灯干燥。 4.粘接: 这件铁釜的粘接主要有三部分: 口沿和腹部的少量鳞片状脱落,用502速干胶粘接,多余溢出的胶用丙去除。 器物底部的裂隙,用液态环氧树脂沿裂隙渗透,也可用针管滴注。多余的树脂用丙酮去除。 其余部分的粘接,使用双组分的环氧树脂胶,1:1调和粘接。对于裂缝较大处可先将树脂挤出,在树脂中加入合成有机颜料,调制成与铁釜整体颜色协调统一的色泽,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搅拌后的颜色比以前的颜色略浅。为保证所有粘接处的颜色一致,调制的胶应略多,以防二次调制。将调和好的胶用竹签涂于断面处,用纸胶带固定好,24小时后去除纸胶带。多余的胶用加热的手术刀去除。 5.表面封护: 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器物不受侵害,在完成以上程序后,一般在铁器的表面还应涂刷一层保护材料,达到加固、保护器物的目的。这种材料应具备:无色、透明,化学稳定性,不透水性,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与支掌物的膨胀系数一致,抗生物性,有一定的机械抗性。目前较为理想的材料是ParaloidB72溶液,浓度1%-5%。这件铁釜粘接完成后,使用了1.5%的ParaloidB72三氯乙烷溶液,在通风橱中,用软毛刷涂于器物表面,自然干燥一小时后取出。 6.资料的整理归档: 铁釜的保护修复完成后,将铁釜的所有资料,包括考古、科学分析和修复中的文字资料、绘图、照片资料、科学分析结论和X光等整理归档。 7.铁器存放环境的控制 铁器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较大,即使对铁器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修复,若没有一个安全的存放环境,铁器仍会发生新的病变。一般对铁器应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隔绝空气,控制微环境的温度基本恒温,不能聚冷聚热,相对湿度低于40%,同时注意环境的杀菌。 铁质文物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的相对数量较少,因此铁器的保护修复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在修复铁质时,应采取最少干预的原则,尽可能的保持文物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希望通过我们的修复最大限度的延长这件铁釜的寿命。以上有关腐蚀铁质文物的腐蚀机理,以及其检测、处理和封护方法,既有中合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在铁质文物保护中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供同行参考。我们的修复并非十分完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此将整个修复过程叙述下来,希望广大修复界的前辈及同僚给予批评和指正,以促进我们对铁质文物的保护修复。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工作,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法[1995]462号)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古迹所在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对景区环境质量负责,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四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较大的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拨出资金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旅游景区景点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以及国外有关机构的捐助,并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环境保护,用于环境保护资金不得低于景区门票收入10%,环保投入比例随着旅游区收入增长逐步提高。 第六条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制订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专项环境保护内容,或制订专项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明确环境保护目标。不允许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其他需要绝对保护的区域开发旅游活动。规划应报县以上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县以上环保、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规划的论证审查。 第八条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设施和防止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和审批。 第九条旅游景区景点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生态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入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必须限期治理或依法关闭、搬迁。 第十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因地制宜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景区内生活服务单位的燃煤锅炉必须采取消烟、除尘措施,其他炉灶应采用型煤、液化气、电等清洁燃料,宾馆、饭店的营业炉灶必须安装油烟处理设施,禁止原煤散烧;排放污水超过标准的,应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回用;生活垃圾应分类袋装,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旅游景区使用高音嗽叭或其他方式造成噪音污染。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及其经营单位应当做好植树造林、护林防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和破坏其生存环境,禁止采集和销售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禁止毁林毁草、开山取石、挖土采沙、开矿冶炼、建炉煅炼、改变水系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生态严重破坏的地段,要封闭进行自然恢复。 第十三条游览步道及交通道路的建设要合理规划、设计,避免破坏生态和景观,提倡采用天然石板路等。较大景区内的交通应当采用环保节能的方式,如电瓶车。机动车停车场应建在景区外隐蔽处并加强绿化和环境管理。 第十四条景区中心区或主要游览区不得安装高压电缆和架空电线,各种线路、管网宜采用隐蔽工程。 第十五条景区内禁止焚烧秸秆,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规模,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观赏动物应做好卫生防疫和粪便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旅游景区景点环保机构或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景区景点日常环境监测制定制度,定期监测景区景点内的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并及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景点应做好环境卫生和文物保护工作,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并有效回收,建设水冲厕所或生态厕所,杜绝乱扔食品包装袋,废纸等废物和在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上乱刻乱涂、乱写乱画现象。加强对饭店、宾馆的管理,卫生洁具、餐具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杜绝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卫生洁具、餐具。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景点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建设必要的宣教设施,通过宣传教育片、宣传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广告标语、导游解说等方式宣传环境保护。 第十九条对环境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办法的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本文档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9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2-11
浏览量: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