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秒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2页--第4页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秒的观念,知道1分=60秒 难点: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认真观看书本2面主体图: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生活中你发现时间单位分和秒在什么有应用?请举例。 二、【自主学习】 1、独学探究(出示学习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秒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2页--第4页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秒的观念,知道1分=60秒 难点: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认真观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本2面主体图: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生活中你发现时间单位分和秒在什么有应用?请举例。 二、【自主学习】 1、独学探究(出示学习目标)完成自学练习。 (1)、秒是用来计量 的时间,它是比 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的秒针的样子是 (3)、秒针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1秒,秒针走一大格表示 ,秒针走一圈表示 。 (4)思考: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2、我发现: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是( )。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分和秒之间的关系,交流自学成果:我发现一秒钟可以眨一下眼,也可以-----------,-----也是一秒钟。 2、我在电子表上可以显示到秒,在--------也可以显示秒。 3、我体验:小组内活动:由一人计时,看看1分钟能做些什么?。 四、【归纳提升】 1、放音乐:估测一下这段音乐播放的时间有多长吗? 估计时间: 准确时间: 2、你说我拨:(拿出钟面模型)我身上有( )根针,走得最快 的是( )针,秒针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钟。 3、完成教材4面的1、2两题(直接填在书上)。 五、【巩固拓展】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每个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4、1分=(  )秒 120秒=(  )个60分=( )秒 5、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六、【教学反思】 第 2课时 课题名称 解决问题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5页--第6练习一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 我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2、 我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 我能把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钟指给对子看。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2. 说一说,拨一拨:我会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对子读出时间。 3. 我已经认识时间,可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要学会“时间的计算”。 2、 【自主学习】 自学书本第5面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 1、2时=( )分,你是怎么算的呢? 1. 在○里填上“>”、“<”、“=” 7分○70秒 2. 小明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探究】 1. 对子相互交流一下独学的内容,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对学时没解决的难题。并把精彩的和有疑问的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讨论分和秒之间的关系,交流自学成果,说说对1 秒钟和一分钟不同的感受。 四、【归纳提升】 (1) 、全班大展示。 我一秒钟可以------,一分钟可以------。 (二)、自我检测。 1、3时=( )分 120秒=( )分 2、在○里填上“>”、“<”、“=” 9分○90秒 4时 ○24分 5时○500分 140秒○2分 3、 一个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早9:00开门,晚8:00关门。小红早上8:40都到了,她还要等多久呢? 五、【巩固拓展】 1、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思考: (1)、我们每间一节课用多少时间? (2)、早操用了多长时间?、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 (3)、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出发?说说理由? (4)、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独学我能行:教材第6页 (1)、估一估:画一幅这样的画需要多长时间?在教室里里按路线走需要多长时间? (2)、动手操作一下确认一下实际用时。 3动手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起床 离家 到校 放学 睡觉 4、 完成教材面的1、2两题(直接填在书上)。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题名称 时、分、秒的练习课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第8 练习一第5-11题。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时间单位秒,及分与秒的关系 2、我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我要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我会做下面各题,并能说想法。 1分=( )秒  1时=( )分 9分○90分 2、我会说:1时=( )分 1分=( )秒 二、【自主学习】 1、让生找出生活中的1秒,1分所作的事 。 2、时、分、秒的练习题 ①下面哪些要精确到秒? A发射火箭   B200米蛙泳竞赛   C吃一顿早饭 ②在括号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A、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B、小朋友系好红领巾只需要大约20(    )。 C、我们的睡眠能达到9(   )。 3、时间的单位计算 (1)、单位换算 2分=(   )秒       8分=(    )秒 120秒=(   )分     180秒=(    )分 (2)、比较大小 4分○40秒  3时○100分  201秒○5分  4时○240分 (3)、解决生活问题 ①光明小学早上7:40预备,而小军在上学的路上东瞧西望,迟到了30分钟,那你能知道他是什么时间到学校的吗? ②小明和小芳家住在一起,放学时两人一起回家。小明花了15分55秒到家,小芳花了20分27秒到家,你知道他们谁走的快吗? 3、 【合作探究】 4、 P7页第5-7题。 2. 对子相互交流一下独学的内容,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对学时没解决的难题。并把精彩的和有疑问的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归纳提升】 1、做书上P7页第8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完成第9、10题。 四、【巩固拓展】 3、看我校作息时间表,回答下面问题: ①上午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②下午2:10分同学们在做什么? ③你在这所学校读书,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起床?说说你的理由。 ④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五、【评价提升学习】 1、小组内评价: 2、我的收获整理: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9—10页例1及11页做一做, 练习一第1题—第5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运用“直接从十位算起”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难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优化的感悟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 出示学习目标 2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师: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什么呢?课件出示“口算”, 师:小朋友的口算能力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听算尝试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即对有快! 30+40=70 50+10=60 23+20=43 70+15=85 (3)、揭示完整的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自主学习】 ( 4 )、自学课本第10页例题。 尝试口算35+34=( ) 我是这样算的: 尝试口算39+44=( ) 我是这样算的: ( 5 )我发现上面两道题在口算时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9页 小组内任选一题详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33+36=( ) 可以这样算; ,也可以这样算: 。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归纳提升】 1、 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1题。 34+13= 34=25= 34+32= 34+44= 38+16= 24+16= 56+16= 62+16= 2、 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2题 54+28= 76+23= 48+29= 14+73= 【巩固拓展】 1、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24+54 17+72 56+25 57+37 ( )>( )>( )>( ) 2、找一找        27+43  58+25  72+21  58+31  24+63  81+16         83      70     89      87     93    97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千万别忘了,口算时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页的例2到12-13页习题。 学习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 难点: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出示学习目标。 2、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1、 自学课本例2,观察例题场景,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列式。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2、口算65-54时, 口算65-48时 先算( )-( )=( ) 先算65-( )=( ) 再算( )-( )=( ) 再算( )-( )=( ) 观察发现:口算上面两道题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做一做,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比比看谁表达的最清晰。 【归纳提升】 小组同学展示各组经典答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巩固拓展】 1、对比练习57+36= 62+17= 43+28= 57-36= 62-17= 43-28= 2、接火车 35+12=( )-28=( )+33=( )-42=(       ) 3、用任意两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0除外)算出它们的差。在小组里比一比;这些不同算式的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学反思】 提示:在口算减法时,有时也要借位呦! 第3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14页例3及练习三1-4题 学习目标 1、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进位退位) 难点:探究进位退位的过程,理解算理。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出示学习目标。 2、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 )个“海宝”,下午卖出( )个“海宝”。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合作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小组讨论 十位相加满十向( )。 十位不够减,从( )位( ),在十位上加( )再减。 3、汇报交流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 ),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 )再减。 【归纳提升】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巩固拓展】 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原价940元 原价880元 原价840元 现价750元 现价560元 现价160元 便宜( )元 便宜( )元 便宜( )元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相同数位要对齐呀!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15页例4及练习三5-10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 650-150= 350-200= 360-230= 470-150= 情景导入,进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阅读并理解情境图 1、一到三年级来了( )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人。巨幕影院有( )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 )进行比较。如果大于441,就( );如果小于441,就( )。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 )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 ),239看作( ),221+239一定大于( ),但( )(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 3、规范解答 2、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 )或( ),再进行计算,取( )数还是( )数,要视情况而定。 【归纳提升】 1、估算203≈ 195≈ 447≈ 463≈ 114≈ 2、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3、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4、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 5、一本书共237页,小华已读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读? 【巩固拓展】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 裙子 电扇 电饭锅 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 【教学反思】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毫米的认识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21页--第22页,例1、做一做及 练习五第1、2、3题。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建立对长度单位毫米的初步意识。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我知道1米=( )厘米 3.我会填: 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二、【自主学习】: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3、 【合作探究】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一分硬币大约是一毫米,还有 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四、【归纳提升】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24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 3.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想一想:2厘米5毫米里面有( )个厘米和( )个毫米。 【巩固拓展】 4.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和同桌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23 页,例2、例3做一做 及练习五第4—10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长度单位有( )、( )、( ),我是从( ) 知道的。 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 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 分米 厘米。 7.通过观察请哦发现:1米=( )分米 三、【合作探究】 1、我会填: 1分米=( )厘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 (2)跳绳的长约2( ) (3)直尺的厚约( )毫米 (4)我的身高是( )厘米 我爸爸的身高是( )厘米 我妈妈的身高是( )厘米 四、【归纳提升】 1. 我会填: 1分米 =( )厘米  1米 =( )分米 7米 =(  )分米  3 厘米 =( )毫米 90分米 =( )米  60 厘米 =( )分米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画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4、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五、【巩固拓展】 1.教材上P25页第7、8、9题,完成在书上。 2.教材P25页第10题: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后在对折,每段绳子有多长?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课题名称:千米的认识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26页--第27页,例4、例6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二、【自主学习】 1.读教材第26页。理解到运动场的跑道长度,通常是1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000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 的长度单位。 2.我们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下课后,我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3.我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得出1千米= 米。 4.我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最后我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合作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3.我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四、【归纳提升】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 2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摩托车 4千米 小汽车 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 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页第5题)。 4.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你会找到小明正确的说法吗? 五、【巩固拓展】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第 4课时 课题名称:千米和米单位换算(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27页--第29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六第3-15题。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方法。 2、我会进行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1、 【创设情境】 1.我能填: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100毫米=( )厘米 7米=( )厘米=( )毫米 2.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 单位换算的题。 3.我会说,你会做活动:每对对子一人说一人做,正确后交换教色。 4.估计一下教室到学校大门口有多远?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第27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想:1千米=( )米,3千米是3个( )米,就是( )米;( )米是1千米,5000米是( )个1000米,就是( )千米。 2.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3.完成第27页上的“做一做”,写在书上。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教材P28-29页3、4、5、8、9、11题 2.对学:对子之间互相批改,并互相解答疑问。 3.群学:组长组织,按顺序交流自己对学中不懂的习题,指定同学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在本组黑板上。 4.小组合作学习:P29页第10题。 提示:小伟家到体育场的路线有不同的方法,符合题意都可以。 四、【归纳提升】 1. 1000米=(   )千米    2千米=(   )米 (   )米=8千米    4000米=(    )千米 2. 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用( )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 )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7千米、4000米,钥匙是7000米、300米、4千米、50千米。我会用( )的钥匙开7千米的锁,用( )的钥匙开4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我会用( )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 )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 3.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一辆汽车大约行驶90( )。A 90千米 B90 C90分米 (2)一张课桌高约( )。A 70毫米 B 70厘米 C 70分米 (3)的高约1(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4) 走1千米大约需要( )。A 50秒 B 12分 C 1时 五、【巩固拓展】 1.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一共种多少棵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课题名称:吨的认识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31页--第32页,例7、8及 练习七第1、2、3、6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T),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有估计重量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一吨的重量概念. 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创设情境】 1.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体重大约是多少? 2.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你还有哪些发现? 二、【自主学习】 1. 自学课本p31—32 (1)初步了解1吨有多重? (2)每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就是( )千克,也就是1( )。 2. 对学:你是怎么解决的,给同桌说说吧? (比一比看哪个组学得认真,做得仔细。) 3. 群学: (1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通过自学,对学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解惑: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你们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三、【合作探究】 1. 充分认识吨(教师先准备一袋100千克的沙) 2. 学生抬沙子感受1吨(一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1)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位学生来搬沙子;再请两位学生搬,直到沙袋能离地为止。 (2)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重。 (3)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袋这样的沙子质量才是1吨,说说1吨等于多少千克。 3. 再次感受1吨. 对子互背,估算,感受1吨。 对子合作:先问一问对子的体重,再背一背或抱一抱对子,感受一下对子的体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对子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4. 感受1吨水的质量。 出示几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看看哪组先装满水,组长并记录下自己组一共提了多少次水) 四、【归纳提升】 1. 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物品有哪些。 2. 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2题(在黑板上展示) 3.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例8和做一做。 五、【巩固拓展】 1. 填空 6吨=( )千克; 8吨=( )千克; 2000千克=( )吨。 2. 复名数化聚。 5吨280千克=( )千克 7吨50千克=( )千克 8100千克=( )吨( )千克 9090千克=( )吨( )千克 3. 将学过的质量单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 4. 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块橡皮的质量是30(); (2)一架电梯最多可以载重1( ); (3)一个足球的质量为2( );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课题名称:解决问题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33页--第35页,例9及练习七第4-8题。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2.体会用表格式列举法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3.能在运用列举法时体会不符合要求的安排应去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列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用列举法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我会填。 长度单位有( )、( )、( )、( )、( )。 质量单位有( )、 ( )。 【自主学习】 2.我会说。 举例说说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1吨、1千克有多重。 3.试一试,摆一摆:小明又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个6张,如果要买一个10元的笔记本,他可以怎样付钱刚好够?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展示第3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你们有发现? (1)无序的写。 (2)有序地写。 (3)全班交流展示: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发现:无序的写,可能有遗漏,不容易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有序的思考了各种方法,并用画表格的形式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 2. 小组内用列举法完成。 3. 呈现教材P33面例九,独立思考,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4. 组内汇报从已知的条件中你读懂了什么?接下去你准备怎么做? 6. 独立完成。 【归纳提升】 1.全班展示例九的最佳方案。并互评。 体会:“恰好”二字的含义,也就是比10吨多或少的方案都不合适。 2. P33面做一做。 3. 展示: 付钱方案 5元 2元 总钱数 (1) (2) (3) (4) (5) 回顾与反思:检查一下,看看哪种方案刚好是30元。再写答语。 4. 教材P34也第4、6题写在书上。 5.组内互检。 【巩固拓展】 大船限坐6人 小船限坐4人 1.坐船问题: (1).如果每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我们一共28人 (2).如果租一条大船要10元,租一条小船要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2. 过桥问题:P35面第八题。 【教学反思】 。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36-37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 笔算下列各题: 85+47= 99+36= 85+53= 39+69=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 。 2、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1、观察第36页主题图及统计表,并填一填: 哺乳类有( )种,爬行类有( )种,鸟类有( ) 2、 自学课本37页例1和例2 笔算271+122=( ),并填一填:计算271+122时, 先算个位( )+( )=( ) 再算十位 ( )+( )=( ) 再算百位( )+( )=( ) 笔算时( )对齐,从( )位算起。 笔算271+31=( )时 先算个位( )+( )=( ) 再算十位( )+( )=( )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然后再相加。 【合作探究】 1、计算271+903=( ) 注意:先竖式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用竖式计算 236+391= 571+93= 575+271= 514+290= 【归纳提升】 1、完成课本37页做一做。 2、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就要向前一位 。 【巩固拓展】 1、做一做: 165 509 512 +394 + 89 +972 ———— ———— ———— 2、笔算 996+114= 857+149= 【教学反思】 提示: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38页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 会正确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 知识准备 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是计算小能手。(课件出示复习题) 2、 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87+99= 76+84= 3、估算 38+60 599+800 900+101 4、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38页例3 野生植物有445种,野生动物有298种,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共有多少种? 列式445+298=( )先观察是否有进位,再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计算; 298+445=( ) 2、加法的验算可以用( )或( )。 3、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746+238=984 验算( ) 483+274=747验算( ) 4、完成课本第38页做一做。 【合作探究】 1、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 计算并验算 697+235= 169+450= 986+114= 【归纳提升】 (1)展示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说一说加法的验算方法有哪些? 方法1: 方法2 : 【巩固拓展】 1、我是计算小能手 476+286= 578+165= 395+455= 563+249= 184+367= 217+688= 96+ 627= 746+187= 2、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8+237 验算 637+335 验算 410+307验算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41 页,例1、例2及 练习9第1-3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中间有0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 出事学习目标。 2、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41面例1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435—322=( ),先估算下结果,想一想,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 自主列竖式计算。 2、自学课本41面例2 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435—86=( ),先估算下结果,想一想,怎样列竖式?怎么计算? 自主列竖式计算。 【合作探究】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数位对齐,                      。      【归纳提升】 (1)展示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说一说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拓展】 1、用竖式计算。(先让学生估一估,再计算。) 914-876=       602-189=    900-678= 2、同学们去爬山,这座山高987米,小明爬了398米,还有多少米就爬到了山顶?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减法的验算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42页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学会了多种验算减法的方法。 2、 我能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出示学习目标。 2、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自学例3 按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减法验算 1、自学课本例3 减法的验算可以用( )或( )。 2、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403-158=245 验算( ) 500-247=353验算( ) 3、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合作探究】 1、 计算并验算: 200-183= 验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用( ),看( );还可以用( ) 看( )。 3、交流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 ) 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 ) 4、下列计算正确吗? 406-168=238 验算( ) 500-247=353验算( ) 【归纳提升】 1、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45-114 438-275 709-573 600-395 2、比685少398的数是多少? 【巩固拓展】 1 计算并验算 996-819= 298-291= 977-203= 验算 验算 验算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43页例4及练习九9-14题 学习目标 利用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计算策略的选择。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 650-150= 350-200= 360-230= 470-150= 情景导入,进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学第43页例4 。阅读并理解情境图 1、 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 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那些信息? 分析与解答: 先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钱? 只估算行吗?为什么? 列式:558+225+166= 【合作探究】 1、怎么估算?怎么交流。 2、笔算。 3、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 )或( ),再进行计算,取( )数还是( )数,要视情况而定。 4、完整解答问题。 【归纳提升】 1、估算203≈ 195≈ 447≈ 463≈ 114≈ 2、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3、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4、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 5、一本书共237页,小华已读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读? 【巩固拓展】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 裙子 电扇 电饭锅 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 4、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11、12、14、15题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科书第4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所学知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难点: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一、比一比,看谁最先爬上椰树。 二、对号入座。 1.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 )。 A.159 B.707 C.717 D.817 2.301比( )多84。 A.217 B.227 C.385 D.317 3.( )比276多198。 A.78 B.474 C.374 D.464 4.( )加上649得10000 A.361 B.161 C.361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39+468= 627+589= 600-354= 807-118= 四、过河。 五、解决问题。 1.文具用品商店有各类笔共1000盒,第一天卖了252盒,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78盒。 (1)第二天卖出了多少盒? (2)两天一共卖了多少盒? (3)还剩下多少盒没卖? 2.购物。 (l)买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共花多少钱?(2)一部电话比一个凳子贵多少钱?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相同数位要对齐呀! 第 1 课时 倍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0 页,例1及 练习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几个几和倍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几只小兔子在地里拔萝卜,找一找,它们都拔了哪些萝卜?每种萝卜各有几个呢? 【自主学习】 这些不同种类的萝卜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 如: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____个. 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少_________________个. 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倍. 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倍. 【合作探究】 1、红皮萝卜和胡萝卜比: 胡萝卜有2根 红皮萝卜有3个2根 因为3个2根是2根的_____倍,所以 的根数是 的3倍。 2、白皮萝卜和胡萝卜比: 胡萝卜有2根 白皮萝卜有5个2根 因为5个2根是2根的_____倍,所以 的根数是 的5倍。 3、白皮萝卜和红皮萝卜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吗?为什么? 4、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谁和谁存在倍数关系?说清楚谁是谁的几倍吗? 【归纳提升】 全班大展示,引导学生明白: 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一个量变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找出2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巩固拓展】 1、做50页做一做1-2题。 2、第一排任意画几个△,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画一画 第一排:———————————— 第二排:————————————————— 小组内检查,他画的符合要求吗?对不对?还有谁画的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把第二排△的个数画成了第一排的 倍。 3、院子里有公鸡5只,母鸡10只,小鸡30只,请先画图再说明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 公鸡 母鸡 小鸡 3、做53页1-2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1 页,例2及 练习十一第3-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倍数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难点: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游戏:用自己的小棒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4根,2个单独的正方形要8根,3个单独的正方形要12根,4个单独的正方形要…… 8和4比,8可以平均分成2个4,即8里面有2个4,就说8是4的2倍; 12和4比,12平均分成3个4,即12里面有3个4,就说12是4的3倍; 【自主学习】 自读例2,回答问题: 题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提出了什么问题?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是怎样理解的? 【合作探究】 1、 画图解答: 擦桌椅的人数: 扫地的人数: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人数的 倍。 2、用除法计算: 擦桌椅的人数是12人,扫地的人数4人,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人数的 几倍,就是求 ,用 计算。 列式: 检验: 答: 【归纳提升】 全班大展示,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画图解决,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巩固拓展】 1、53-54页的3-4题。 2、列式计算: 21是3的几倍? 15是5的几倍? 18是9的几倍? 3、 红花有2朵,黄花有4朵,白花有12朵, 提问: 的朵数是 的 倍? 的朵数是 的 倍? 的朵数是 的 倍?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2 页,例3及 练习十一第5-6题。 学习目标 1、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3个○的4倍是 ,也就是4个3是 。 △△     △△      △△    □○□=□ 2个△的3倍是 ,也就是3个2是 。 【自主学习】 自读例3,回答问题: 题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提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理解“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合作探究】 1、画线段图分析: 军棋: 象棋; 从线段图中看出:象棋价钱的线段图是军棋的 倍,而军棋的价钱是 元,所以象棋的价钱就是 元的 倍,也就是求 个 是多少,用 计算。 2、列式: 3、检验: 答: 【归纳提升】 全班大展示,展示者要反复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巩固拓展】 1、做54页的5-6题。 2、列式计算: 4的2倍是多少? 5的3倍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9的5倍是多少? 7个5是多少? 8个8是多少? 3、小王有5元钱,小李的钱是小王的3倍,小李有几元钱?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4 课时 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0 页--第 55 页,及 练习十一第7-11题。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倍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倍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不同 。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画○,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5倍,并列式求出第二行有多少个○? 第一行:○○○ 第二行: 列式: 【自主学习】 1、列式计算:   (1)6的2倍是多少?  列式: (2)4的7倍是多少? 列式:      (3)30里面有(  )个6,30是6的(   )倍。 列式: (4)18里面有(  )个2,18是(  )的(  )倍。 列式: 【合作探究】 1、做55页第8题。 (1) 去年爸爸的年龄: (2) 去年小丽的年龄: 倍数: 2、做55页第7、9、10、11题。 【归纳提升】 全班大展示,注意讲明想的过程、解题思路。 【巩固拓展】 1、.有24条鱼,如果3条鱼装一袋,可以装( )袋,列式为(               )。 如果把这些鱼平均装在6个袋子里,每个袋子放( )条,列式为(            )。 2、黄花有7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6倍,红花有( )朵,列式为( ).    3、把7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 )个。算式(                     )。 4、有5个人,每人6本书,共( )本书。算式(                     )。 5、15个苹果,平均装在5个盘子里,每盘装( )个。算式(                     )。 6、有15个苹果,每3个一盘,可以装(  )盘。算式(                     )。 7.小明家养了18只小鸡,还养了6只鹅,3只鸭子。 (1)小鸡的只数是养的鸭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56页--第57页,例1、例2及 练习十二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 我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我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难点:发现并掌握口算乘法的规律。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我会算: 6×4= 8×5= 2×9= 3×9= 3×8= 9×7= 7×6= 4×8= 2、我来回答: (1)6个十是( ),10个十是( ),150是( )个十。 (2)8个十是( ),10个百是( ),1200是( )个百。 (3)2个十和5个一是( ),3 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自主学习】 1、自学第56页主题图和第57页的例1: (1)坐旋转木马每人5元,3人需要多少元? 想:一个人5元,要求3人需要多少钱实际就是求( )个( )相加是多少,用( )法,列式是( ) (2)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花多少钱? 想:一个人20元,要求3人需要多少钱实 际就是求( )个( )是多少,用( )法,列式是( ) 20里面有( )个十,计算20×3,可以先计算( )个十乘3是( )个十,就是( ),所以20×3=( )。 (3)以此类推,30×4,可以先计算( ),第一个乘数后边有( )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补上( )个0。 (4)200×4,可以先计算( ),再在积的末尾补( )个0。 2、自学第57页的例2 (1)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想:一个人12元,要求3人需要多少钱实际就是求( )个( )是多少,用( )法,列式是( ) 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计算12×3,可以先计算( ) ×3=( ),再算( ),最后算( ),所以12×3=( )。 (2)想一想12×4=( ),你是怎样口算的? 【合作探究】 【归纳提升】 重点展示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哪个同学的发现最好用? 【巩固拓展】 1、口算下面各题。 70×6= 50×3= 12×2= 33×2= 30×5= 50×10= 42 ×2= 13×3= 130×5= 3×900= 23 ×3= 24×2= 2、一箱苹果30千克,水果店一共运来8箱苹果,一共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3、一筒羽毛球12只,4筒一共多少只?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共多少元? 4、直接写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30×8= 4000×7= 300×8= 400×7= 3000×8= 40×7= 我发现了( )。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笔算乘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60页,例1及 练习十第1、2题。 学习目标 1、 我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 2、 我了解了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会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学会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会算 2×3 10×3 20×4 300×3 30×2 50×6 700×5 60×8 4×3+2 6×7+3 5×8+8 【自主学习】 自学第60页例1,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图并阅读内容你知道的数学信息是: 有 盒彩笔,每盒 枝。 2、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列出算式) 12×3= (枝) 3、 用自己会的方法计算12×3得多少。 要求12×3,可以先求2个3是( ),10个3是( ),12个3就是( )+( )=( )支。 4、试着用竖式计算。 先算3×2(即2个3),乘得的结果和( )对齐,再计算3×1(即10个3),乘得的结果和( )对齐。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 发言 中层任职表态发言幼儿园年会园长发言稿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在区委务虚会上的发言内部审计座谈会发言稿 ;“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巩固拓展】 1、做一做 2 3 3 1 2 × 3 × 2 你能说说乘的顺序吗? 2、脱式计算 200×4+300 213×2—312 3、学校有两个花坛,每个花坛种342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花?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不连续进位乘法(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61页,例2及 练习十三第3、4、5题。 学习目标 1、 我会一位数乘法中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 我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法中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会笔算 32×3= 321×3 = 432×2=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一套书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想:一套书16本,要求3套书一共多少本,也就是求( )个16,用( )法,列式是( )。 2、试着用竖式计算 3、列竖式计算时,先计算3×6(即6个3),所得结果18的8和( )位对齐,1进到( )位,再计算3×1(即10个3),所得的结果3再加上进上来的( )得( )写在( )位下边。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列举3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展示口算的方法 3、展示竖式的写法 4、展示写竖式时应该注意的细节 【巩固拓展】 1、12×6= 13×7= 16×8= 192×2 14×5= 18×3= 17×4= 318×3 2、每盒羽毛球12个,6盒羽毛球多少个? 3、一辆面包车准乘17人,5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4、一辆车上坐16人,星期天,同学们郊游,6辆车上正好坐满,有多少人参加郊游?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62页,例3及 练习十三第6、7、8、9题。 学习目标 1、 通过交流讨论,我能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2、我还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乘法中能否正确的连续进位。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会算 12×3 19×4 16×6 18×2 5×7+6 3×6+8 6×3+9 7×7+5 【自主学习】 1、自学第78页例3,完成下列问题: (1)每箱饮料( )瓶,9箱一共多少瓶?列式: (2)我来估一估: 每箱 瓶,10箱是 瓶。9箱大约是 瓶,一定比240( )。 24比( )大,( )×9=( ), 24比( )小,( )×9=( ),24×9的得数在( )和( )之间。 2、我能准确计算: 我发现!这里面藏着小陷阱!(快用红笔圈出来!) 在计算24×9时,我们一定要注意: 3、我还能解决:137×6= 我真棒!又做对了!让我来告诉你我的好方法吧: 4、我还知道了:在乘法里乘数也叫( )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重点展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的? 【巩固拓展】 1、竖式计算 36×7= 48×4= 59×8= 137×6 2、5厘米长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它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多少?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66页—67页,例4、例5及 练习十四第1、2、3、4、5题。 学习目标 1、 我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 我会计算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学生能否正确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口算 6-0= 0+7= 8-0= 9+0= 30+0= 35-35= 89-0= 8+0= 2、3×4表示( )个( )相加;2×5表示( )个( )相加。 3、笔算 125×8 = 239×4= 345×7=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66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七个小猴子都把自己的盘子里桃子吃完了,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想:每只小猴子盘子里还有( )个桃子,一共是( )个小猴子,所以它们一共还有的个数就是求( )个( )。用加法列式是( ),用乘法列式是( )或( ), 它们的结果都是( )。 练一练: 0×3= 0×2= 9×0= 0×0= 6×0= 5+0= 7-0= 0×9= 0+8= 2×0= 由此可见,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 )。 2、自学教材67页例5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想:要求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实际就是求( )个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个区( )个座位,列式是( )。 可以这样想:604×8实际就是求( )个8是多少,先求600个8是( ),再求4个8是( ),所以604个8就是( )。 我会用竖式计算: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小结:列竖式计算时,从( )位乘起,要用( )去乘( )的每一位,如果乘得的积是几十就向( )位进几。要注意和0相乘时积是( ),还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 【巩固拓展】 1、208 ×9= 607×5= 306×9= 2、判断 (1)0×7=7 ( ) (2)0+10+100﹤0×10×100 ( ) (3)一个三位数乘0,积一定是三位数。 ( ) (4)一个三位数乘1,积一定是三位数。 ( )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67页,例6及 练习十四第6、7、8、9题。 学习目标 我知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计算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3= 12×4= 20×3= 120×4= 2000×3= 1200×4= 【自主学习】 自学67页例6,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1、分析: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实际就是求( )套的总价,一套是280元,那么要求3套用( )法,列式是( )。 2、计算280×3,可以按照口算的方法,先计算第一个因数( )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后边有几个( ),就在( )的后边补几个( )。 3、我还会用竖式计算: 计算280×3还可以按照一般的笔算乘法进行笔算:从最( )位乘起,如果满几十就向( )进几,要注意的是,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 )。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 ,注意积末尾0的个数。 【巩固拓展】 1、笔算 240×6= 820×4= 760×7= 310×5= 490×3= 680×8= 2、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一共吐丝多少米? 3、数学医生 1 2 0 5 2 0 4 7 0 × 7 × 4 × 8 7 4 0 2 0 8 3 7 6 8 4、我是小法官 (1)850×4积的末尾有一个0。( ) (2)120×3积的末尾有一个0。( )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0页,例7及 练习十五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 我要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 2、 我的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要得到培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验估算过程。 难点:感受估算的方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口算下面各题。 40×5= 80×6= 400×8= 500×7= 2、估算下面各题。 55+39≈ 498-102≈ 3、 根据信息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每张门票8元,30个同学参观, ? 算式: 【自主学习】 1、看数学书第70页,并回答下面问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要想知道250元够不够,要看 × 大约是多少? (2)用乘法估算29×8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9接近 , × = ,所以 × ≈ “≈”叫( ) 通过估算我们得到结论:带250元钱 。 2、把下面的空填完整。 (1)21×6, 21接近 ,因为 × = ,所以 × ≈ , 48×5, 48接近 ,因为 × = ,所以 × ≈ , 397×3, 397接近 ,因为 × = ,所以 × ≈ , 510×7, 510接近 ,因为 × = ,所以 × ≈ 。 3、估算的方法是:把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 的数,再用这个 ___________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就能得出估算的结果。 注意: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要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 的数。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巩固拓展】 1、估算 12×5 53×6 77×8 48×4 61×7 38×9 121×3 287×7 319×5 2、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3、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1页,例8及 练习十五第6、7、8、9、10题。 学习目标 我能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归一)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两步应用题(归一)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买2个文具盒18元, ? 2、买5个文具盒, ,一共需要多少钱? 3、我有72元, ,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自主学习】 自学71页例6,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1、题目中“同样”指什么? 2、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 3、综合算式可以这样列: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要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要先算(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 2、综合算式可以这样列: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巩固拓展】 1、两辆小车坐10人,5辆这样的小车可以坐多少人? 2、2张纸可以写16个大字,照这样计算,剩下的56个大字,需要多少张纸? 3、8箱蜜蜂可以酿48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2页,例9及 练习十五第11、12、13题。 学习目标 我能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一本练习本2元钱,小明买了6本, ? 2、一本练习本2元钱, ,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 3、我有14元, ,平均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自主学习】 自学72页例9,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1、题目中“这些钱”指什么? 2、求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要先算(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 3、综合算式可以这样列: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巩固拓展】 1、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2、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3、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  每行人数 12 20 45 行数 15 10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5页,整理和复习及 练习十六第1、2、3、4、5题。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我能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我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的归纳、整理能力 我要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各个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 难点:因数中有0的乘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口算 20×4= 70×3= 12×3= 120×4= 320×3= 500×2= 1000×7= 32×2= 小结:用多位数中( )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 ),就在( )的末尾添上几个( )。 【自主学习】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小结: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 )数或( )数,用这个接近的( )数或( )数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280×7= 小结:从( )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中的( ),哪一位 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 )进( )。 【合作探究】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归纳提升】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质疑:笔算是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同学们应注意哪些地方? 【巩固拓展】 1、一辆自行车376元,买3辆自行车,大约要多少钱?我带1200元,够吗?   2、300个同学乘4辆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3、乐乐书店有婴儿画报205本,儿童画报是婴儿画报的3倍,两种画报一共有多少本?    4、希望小学3名教师带着45名学生去科技馆参观。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5元,儿童8元。请问: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5、李家果园水果大丰收,西瓜收了1350千克,葡萄收了9筐,每筐78千克。一辆载重为2吨的汽车,能把这些水果一次运完吗?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数字编码》(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第77页 数字编码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我能初步感受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我知道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秘密,体会到数字编码的简洁性、有序性;3、我能感受到数字的神奇,体验到数学求真、求简、求美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特点,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洁性、有序性;难点:我能找到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编码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的体重是( )千克;身高是( )厘米;我在第( )小组。 【自主学习】 急救电话:( ) 匪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十堰市区号:( ) 我知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 )和( ),还可以用来编码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丹江口市邮政编码442700表达了那些信息? 2、在一个填好的信封上能发现哪些信息? 3、寄邮件时已经写好了收件人的详细地址了,为什么还要填写邮政编码呢? 4、邮政编码由几位数字组成?各表达了那些信息? 5、我的身份证号码是 它里面蕴含着哪些信息? 6、如何编学号,并把班级、性别、入学年份、顺序号反映在里面? 【归纳提升】 1、 展示汇报:检查数学书P77-78的阅读情况,与对子交流学习体会; 2、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与对子交流自己的学习发现。 3、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质疑或补充。 4、我发现:邮政编码由(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 );前三位数字表示( );前四位数字表示(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 )。 身份证号码由( )位数字组成:前六位数字表示( );第七位至第十四位数字表示( );第十五、十六位数字表示( );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 );最后一位数字表示( )。 【巩固拓展】 1、 小毛收集了爸爸、妈妈、哥哥和自己的身份证号420381200208120079、420381197612122027、42038197703241739、420381200504080134但他不记得这些号码分别是谁的了,请你帮帮他。 2、 做书78页的填表,分别给自己和同桌编学号,完成后同桌检查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问题,我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认识四边形(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7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2、3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四边形,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征。 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征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自主学习】 (一)感知四边形。 仔细观察课本第79页例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哪些不同的图形?把你找到的不同的图形用彩笔圈出来。 (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1. 自学书第79页例1,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2. 思考: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四边形有( )个角,( )条直的边。 3. 能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合作探究】 (三)四边形的分类 4. 下面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理由。 5. 对子交流:如何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进行分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6. 小组内解决对子没有解决的问题。 【归纳提升】 班级大展示1、2、3、4题 【巩固拓展】 1. 尝试完成课本第79页“做一做”第2题。 2. 练习十七第1、2、3题 3. 画一画。 画一笔变成两个三角形。 画一笔,变成两个四边形。 4. 数一数下图有多少个四边形。                 图中有( )个四边形。 【教学反思】 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2. 平面图形的分类 温馨提示:你可以用三角板去量一量这些四边形的边,你也可以用直角去比一比它们的角。 第2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8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4、5、6、7、8题 学习目标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四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80页例2。 2.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宽 边 长 【合作探究】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个直角,( )条直的边。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4.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4条边都( )。 ( )是特殊的( ) 。 5.对子、小组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归纳提升】 动手操作: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5题 3.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7.用一张 长方形纸 剪一个 最大的正方形。怎样剪?说说理由。 8.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十七第4、6、7、8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周 长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83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操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掌握周长的含义。 2.我在围一围、量一量的活动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正确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你知道我们学校运动场一圈有多长吗?运动场一圈的长度叫做运动场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周长。 【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83页例3的内容,我知道 周长的含义: ( )图形一周的( )叫做它的周长。用红笔描出课本第83页例3各图的周长。 【合作探究】 2.你怎样知道课本第83页例3中各图形的周长?(对学) 3.小组交流讨论:你们小组是怎样求各图形周长的?请写出各图的周长是多少? 【归纳提升】 4.小组展示。 5.归纳总结:在探究求周长方法时: 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 量; 一个图形比较弯曲就可以用 量; 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 【巩固拓展】 1.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铁皮的厚度和接头处不计) ( ) (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 ) 4.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1、2、3、4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85例4、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我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你会求吗? 蚂蚁绕右图爬了一圈,它爬了多远?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长方形的边分别叫做( )和( ),对边的特点是( )。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 3. 自学例4。 【合作探究】 4.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先要知道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再把 个长和 个宽 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算法一: + + + = 算法二: × = × = + = 算法三: ( + ) × = (2)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有: 算法一: 算法二: 【归纳提升】 5.小组展示。 6.归纳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巩固拓展】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课本第85页做一做练习。 3.练习十九第1、2、3题。 4.选做题:用两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拼图形,(如图)求拼出图形的周长。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86页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第4、5、6、7、8题 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能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及拼图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及拼图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们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再动手用尺子画一画1分米、1厘米和1毫米长的线段。 3.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圈至少要( )厘米。剪一段试一试。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合作探究】 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想一想:(1)有哪些不同的拼法?可以画图试一试。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归纳提升】 拼法一: 拼法二: 拼法三: 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通过解答这道题,我发现了: 【巩固拓展】 1.课本第86页做一做练习。 2.练习十九第4题。 3.作业:练习十九第5、6、7、8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第6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复习(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理复习 学习目标 1.复习四边形的种类及其特征、联系。 2.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整理所学知识。 难点: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四边形的特点: 2.特殊的四边形有: 【合作探究】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及联系: 4.说说周长的含义,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归纳提升】 1.分别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请你来当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①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 ) 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 ( ) ③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比长方形的周长短。 ( ) 3.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 4.王大伯想利用一面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如图),长是8米,宽是6米,需要篱笆多少米? 【巩固拓展】 5.用两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6.用24张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教学反思】 第 1 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89页--第91页,例1,2,3及 练习二十第1-3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在直观图的帮助下,能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看书P89图: (1)同学们在做那些游戏? (2)半块月饼怎么表示?西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又如何表示?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认识几分之一 2.认真读书P90例1: (1)我懂得:只有 才会产生分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几份,每份是他的 。 (2)分数的读写 读作: 读作: 五分之一写作: 三分之一写作: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 …… ( ) —— …… ( ) 4 …… ( )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3.一张正方形的纸,你有几种方法折出它的四分之一。画图表示。 学习任务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4.认真看书P91例3: (1)几分之一的不同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 ;分母越大,分数越 。 (2) EMBED Equation.KSEE3 ○ ○ 【归纳提升】 5、小组内交流展示; 6、全班交流展示。 【评价提升学习】 7、先读一读,再填一填。 1 ( )>( )>( ) (1)理解图示所表示的意思,想一想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比较各分数的大小,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8、完成做一做94页的1---3题。 【巩固拓展】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92页--第93 页,例4,5,6及 练习二十二第4--8题。 学习目标 1、会读写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难点:会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自主学习】 任务:(一)学习例4 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4份是它的( )。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教学例5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 )?2份是它的十分之( )?3份是它的十分之(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小结:像 、 、 、 ……像这样的数,也都是( )。 让学生再说出一些生活中在那些地方见过分数, 写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 ( ) —— …… ( ) 4 …… ( ) 【归纳提升】 任务:(三)学习例6 1、第一组图 和 ;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 和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 和 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 和 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 【巩固拓展】 4、完成93页的“做一做”第1,2题。 5、完成94-95页的第4---8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一(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96页,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我能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份呢?4份呢? 2. 填空:(1)、4/5里有(   )个1/5,2/3里有( )个1/3。 7个1/10是( ),4个1/4是( ) 【自主学习】 1.通过看例1图我知道: 妈妈把西瓜平均切成---------块。弟弟吃了这块西瓜的-------,姐姐吃了西瓜的----------.我想妈妈也吃了西瓜的------------. 2.根据这些信息,我提的问题是: (1)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我会列式: 1/8+2/8= 我知道: 1/8是-------个1/8,2/8是-----个1/8,1/8+ 2/8也就是----个1/8加------2个1/8,一共是-----个1/8,也就是---------. (2)我提的问题是:姐姐比弟弟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我会列式: ---------------------------------------------- 【合作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例2: 5/6-2/6= 我知道:( )个1/6减去( )个1/6剩下( )个1/6,就是3/6。 【归纳提升】 4.小组内相互交流算法和算理。 5.全班大展示。 通过学习我发现: 同分母分数加减时,---------------------------------- 【巩固拓展】 1.我会算 + = - = - = + = - = + = 2.一块克力,小东吃了 ,小红吃了 ,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 之几? 3·第98页1-3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4 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二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3及 练习二十一第4---9题。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2.通过图形初步知道1可以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准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中秋赏月,今天大家来玩一个分月饼的游戏。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圆片,剪刀。(注意安全) 在切月饼以前,先回想一下:一个圆片用数来表示,是几? 【自主学习】 1.现在由每个人自己分月饼,平均分成4份,那么每份就是( )分之( ) 那么现在有一个人取走其中的一份,还剩( )份。整个月饼可以用( )表示,用算式来表示就是( )-( — )=( — ) 2.因为1也可以写成一个分子分母都相同的分数,所以整个月饼即可以看做1,也可以看做4分之( ),那么平均分成4份,拿走其中一份,还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呢?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空白处。 我的答案: ---------------------------------------------------------- 【合作探究】 1减去一个分数,可以把1看做------------------的分数,再减,并且这 并且这个分子分母和------------的分母一样。然后再按照------------------------------------------------来计算。 【归纳提升】 全班大展示说清剪的过程,计算的思路和算理。 强调:1可以看作----------------------------的分数。(0除外) 【巩固拓展】 1.一把香蕉,明明吃了 ,还有几分之几?还剩几根香蕉?    2.同学们折纸鹤。小英折的占总数的 ,小莉折的占总数的 ,两人折的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妈妈切开一个馅饼,小红吃了 ,妈妈吃了 ,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爸爸回来后,又吃了 ,这个馅饼吃完了吗? 3.完成98-99页的4----9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5 课时 分数的简单应用(1)(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0 页,例1及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图形和实物进一步认识分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一些分数的具体含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各部分物体与所有物体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难点:多个相同物体组成的整体中某一个或几个与整体的关系。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3份呢? 【自主学习】 自学100页例1的第(1)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幅图中把 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一个正方形的 2、第二幅图中把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4个小正方形的 【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例1的第(2)部分: 1、在第三幅图中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每份分几个? 2、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3、2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4、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5、如果把10个长方体平均分成2份,1份长方体是总数的 6、如果把一堆橡皮平均分成7份,1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2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5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7、把15朵红花平均奖给5个三好学生,1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2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3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4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归纳提升】 1-5小题组内小展示,注意对子交流。 6-7小题全班大展示,应重点强调把“多少”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1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 【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先说一说,每幅图把多少个什么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涂色的所占的份数,以及有几个图形,再填空。) 2、做一做第2题。(先用虚线把三角形平均分成 份,再涂色,最后数一数红色的有 个 ,蓝色的有 个。) 3、做一做第3题。(先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根, 再想一想它的2/5是 根,取出即可。 4、完成102页的1-3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6 课时 分数的简单应用(2)(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 101 页,例2及 练习二十二第4-8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应用整数除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直观图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3份呢? 【自主学习】 自学100页例1的第(1)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幅图中把 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一个正方形的 2、第二幅图中把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4个小正方形的 【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例1的第(2)部分: 1、在第三幅图中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每份分几个? 2、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3、2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4、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5、如果把10个长方体平均分成2份,1份长方体是总数的 6、如果把一堆橡皮平均分成7份,1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2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5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7、把15朵红花平均奖给5个三好学生,1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2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3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4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归纳提升】 1-5小题组内小展示,注意对子交流。 6-7小题全班大展示,应重点强调把“多少”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1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 【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先说一说,每幅图把多少个什么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涂色的所占的份数,以及有几个图形,再填空。) 2、做一做第2题。(先用虚线把三角形平均分成 份,再涂色,最后数一数红色的有 个 ,蓝色的有 个。) 3、做一做第3题。(先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根, 再想一想它的2/5是 根,取出即可。 4、完成102页的1-3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 7课时 整理与复习(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3 页, 练习二十二第9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回顾落实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3份呢? 【自主学习】 自学100页例1的第(1)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幅图中把 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一个正方形的 2、第二幅图中把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 ___ 份,黄色占 份,是4个小正方形的 【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例1的第(2)部分: 1、在第三幅图中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每份分几个? 2、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3、2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为什么? 4、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1份苹果是6个苹果总数的 5、如果把10个长方体平均分成2份,1份长方体是总数的 6、如果把一堆橡皮平均分成7份,1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2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5份橡皮是橡皮总数的 ; 7、把15朵红花平均奖给5个三好学生,1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2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3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4人分得总数的 ,有 朵。 【归纳提升】 1-5小题组内小展示,注意对子交流。 6-7小题全班大展示,应重点强调把“多少”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1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 【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先说一说,每幅图把多少个什么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涂色的所占的份数,以及有几个图形,再填空。) 2、做一做第2题。(先用虚线把三角形平均分成 份,再涂色,最后数一数红色的有 个 ,蓝色的有 个。) 3、做一做第3题。(先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根, 再想一想它的2/5是 根,取出即可。 4、完成102页的1-3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4--105页 例1 及 做一做 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 我们班有45人,期末考试语文90分以上的有38人,数学90分以上的有40人,语文和数学90分以上的总人数为什么比全班人数多?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数学广角(集合) 【自主学习】 2.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都想喜欢哪些项目?老师昨天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参加跳绳和踢毽项目的学生情况。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根据表格解决问题: (1)参加跳绳的有( )人,参加踢毽的有( )人,参加跳绳和踢毽的一共有( )人。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人参加这两个项目,这是为什么? 【合作探究】 (2)学生活动:请学生现场实际模拟具体情境: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于丽 周晓 朱东 陶伟 卢强 跳绳: 踢毽: (3)参加跳绳和踢毽的究竟有多少人?为什么?你想怎么解决问题? 方法一:把两个项目都参加的人用线连起来 方法二:用集合图来表示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SHAPE \* MERGEFORMAT 方法三:列式解答 答:参加跳绳和踢毽的一共有( )人 【归纳提升】 展示汇报:解决问题的几种不同方法 同学交流: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 【巩固拓展】 3. 课本第105页做一做1、2题 4. 课本第105页思考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综合复习(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教材P108 学习目标 1、建立时间、长度、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会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3、能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根据特征把图形分类。 4、能熟练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5、知道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6、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7、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乐于学习,善于合作。 学习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复习课本P108。 围绕以下问题,对本册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把你归纳的情况写在下面,然后在组内交流展示。 1 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 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③你有什么问题? 2、归纳整理: 【自主学习】 1、齐读学习目标。 2、针对预习情况,组内交流并完善“归纳整理”的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3、口算并说说发现 25+10= 36+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4、单位计算 6000米+9000米=( )千米 8吨—5000千克=( )千克 25厘米+35厘米=( )分米 6厘米—18毫米=( )毫米 1厘米+50毫米=( )毫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5、图书馆有478本童话书,362本科技书,一共有( )本书,下午借出了351本,还剩( )本书。 6、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 )+( ),看得数是不是( ),还可以用( )-( ),看得数是不是( )。 7、690比( )少100,( )比300多420. 8、判断: 一个三位数加一个三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三位数。 ( ) 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两位数。 ( ) 9、选择题。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对齐( )。A、相同数位 B、末位 C第一位 (2)、340与153的和是( ) A、393 B、493 C、187 (3)、一台VCD原价620元,现价489元,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大约便宜了( )元。 A、131元 B、100元 C、1000元 (4)、最小三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少( ) A、889 B、989 C、899 10、小组交流完成第112页第5、6题。 11、结合自己的做法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小组合作完成第112页第7题。 【合作探究】 1、P111/第1、2题 2、P112/第3、4题 【归纳提升】 1、对照学习目标归纳所学,把未完成的部分做好记号,课下请自己的对子、组长、课代表或老师辅导完成。 【巩固拓展】 各个小组相互打分,并评价。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的知识有: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复习时、分、秒 千米和吨(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教材P109-110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3、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单位观念和建立1吨质量观念. 学习重难点 知道常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你坐过火车吗?你坐过轮船吗?你坐过飞机吗?各有什么感受? 【自主学习】 1、齐读学习目标。 2、自学课本P109-110的第一大题,并填在书上。 3、5时=( )分 6分=( )秒 480秒=( )   3小时=( )分   120分=( )时   2分20秒=(  )秒 4、做一道口算题大约需要3( )。小红跳100下绳子用了60(  )。 吃午餐用了30( )。汽车每小时行60( )。 一场晚会用时4( ) 拍一张照片要9( )。用钢琴弹一首歌要3( )。小学生每天睡9(  )。 5、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6、3分○30秒 6时○36分 4时○400分 190○2分 7、一头牛重500( ) 一杯水重约150( ) 蜡笔长60( ) 运动场跑道是400( ) 学生桌高7( ) 一车煤重5( ) 汽车每小时行60( )毛巾长65( ) 神州九号飞船返回仓重约3( ) 8、 5米=( )分米 3000千克=( )吨 2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5千米=( ) 2吨=( )千克 9、在括号里填上“<”、“=”或“>”。 80毫米( )50厘米 3000克( )3吨 6000米( )5千米 4吨( )600千克 8千米( )800米 90厘米( )60分米 【合作探究】 1、 星期天上午明明9:20开始写作业,9:45完成。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本应在10:3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3、火车的开始时间是早上9点40分,要提前10分钟进站,小红从家到火车站还需要20分钟,小红最迟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赶得上火车? 4、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提前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5、王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王明比门矮多少厘米? 6、在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上,装4台8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7、某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明明跑了3圈,够2千米吗? 【归纳提升】 1、对照学习目标归纳所学,把未完成的部分做好记号,课下请自己的对子、组长、课代表或老师辅导完成。 2、由7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汇报。 【巩固拓展】 各个小组相互打分,并评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点评。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的知识有: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教材P109-112 学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估算计算时,可以估成整十整百或是整千数来进行估算。 难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和验算。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复习课本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①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②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③你有什么问题 ? 2、归纳整理: 【自主学习】 1、 超市有479箱苹果,上午卖出了256箱,大约还剩( )箱。 2、 停车场原来有345辆车,上午开出157辆车,下午又开进284辆车,现在停车场有( )辆车。 3、 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 )+( ),看得数是不是( ),还可以用( )-( ),看得数是不是( )。 4、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 )要对齐,从( )算起。 5、 用2、0、9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他们相差( ). 6、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 (1)354-213= (2)642+235= (3)900-369= (4)259+641= (5)603-278= (6)398+266= 【合作探究】 1、针对复习情况,组内交流并完善1至6题的答案,做好展示准备。 2、水果店子里有354个苹果,卖出268个。今天又运来了186个。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个? 3、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 4、工程队修路,第一周修了228米,第二周修的比第一周少28米,第二周修了多少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米? 5、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6、电话356元 风扇472元 电饭锅156元 电磁炉257元 (1) 买一步电话,一台风扇和一个电饭锅,一共多少钱? (2) 王叔叔买了一个电磁炉和一台风扇,付给售货员10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妈妈带500元,买一个电饭锅和一个电磁炉,钱够吗? 【归纳提升】 1、对照学习目标归纳所学,把未完成的部分做好记号,课下请自己的对子、组长、课代表或老师辅导完成。 2、由8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汇报。 3、小组交流完成第112页第5题。 4、小组交流完成第114页第18题。 【巩固拓展】 各个小组相互打分,并评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点评。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的知识有: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教材P110-113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根据特征把图形分类。 2、能熟练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3、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正、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复习课本第 6和7 单元。 围绕以下问题,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把你归纳的情况写在下面, 然后在组内交流展示。 1 这两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 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③你有什么问题? 2、归纳整理: 【自主学习】 1、齐读学习目标。 2、计算题 (1)口算: 50×7= 80×6= 50×8= 60×5= 30×9= (2)估算: 32×8= 74×4= 65×9= 746×2= 539×3= (3)笔算: 589×4= 380×7= 604×8= 203×3= 326×9= (4)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用一条长16厘米长的红丝带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4.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5、给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菜地围上栅栏,菜地一面靠墙,栅栏至少要( )米。 6、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 【合作探究】 1、 小组交流完成第112页第6、7、11、12题。 2、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现在改围成一个 长方形,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7米,那么长是多少米? 4、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菜地的长是7米,宽是3米,给菜地的四周围上栅栏,栅栏长多少米?(如图) 5、一张方桌的边长是2米,用一条90分米长的彩带能够围一圈吗? 6、妈妈买回来一块方形的桌布,边长是10分米,现在要给这块桌布缝上一圈花边,请问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7、光明广场长350,宽比长短200米,小明沿着广场的四周骑自行车,小明一圈骑了多少米? 【归纳提升】 1、针对复习情况,组内交流并完善1至7题的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2、由7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汇报。 3、小组交流完成第112页第6、7、8题。 4、小组交流完成第113页第11、12题和第114页第16题。 【巩固拓展】 各个小组相互打分,并评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点评。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的知识有: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复习倍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集合(编写人:李再林 ) 学习内容 教材P110-112 学习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倍的问题。 2、知道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3、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乐于学习,善于合作。 学习重难点 倍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大小比较;集合。 导学流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1、复习课本第5、8、9 单元。 围绕以下问题,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把你归纳的情况写 在下面,然后在组内交流展示。 1 每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 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③你有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 1、 齐读学习目标。 2、填空: (1)、 读作( ),它里面有( )个 。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 (3)、5个 是( ), 是( )个 。 (4)、一个分数的分子是9,分母是15,这个分数是( )。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 )。 (6)、一瓶可乐,喝了它的 ,还剩下( )。 (7)、1=( )=( )=( )=( )(填几分之几) 3.判断对错. (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 . ( ) (2)任何分数都比1小。 (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根,其中的4根是它的七分之四. ( ) (4)有两个杯子,各装了 EQ \F(1,2) 的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刚好是一杯水。 ( )4、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 = — = 1— = 1— — = + = + = + = + + = 【合作探究】 1、 学校新到一批书,一年级分到全部的 ,四年级分到全部的 ,两个年 级一共分到所有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 2、妈妈把一块长1米的布分成三块。第一块长 米,第二块长 米,剩下的那块长多少米? 3、有两杯同样多的果汁,方方和贝贝一人喝一杯。他们谁喝得多?谁剩得多? 方方 贝贝 4.一张长方形纸的 EQ \F(2,7) 涂蓝色, EQ \F(3,7) 涂红色,没有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5、某小区的绿化带, EQ \F(3,9) 的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几分之几? 【归纳提升】 1、针对复习情况,组内交流并完善1至7题的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2、由7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汇报。 3、小组交流完成第112页第9、10题、第113页第13、14题、第114页第15、17题及思考题。 【巩固拓展】 各个小组相互打分,并评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点评。 【教学反思】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我喝了一杯的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我喝了一杯的 PAGE 1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37.unknown _1234567945.unknown _1234567953.unknown _1234567957.unknown _1234567961.unknown _1234567963.unknown _1234567964.unknown _1234567965.unknown _1234567962.unknown _1234567959.unknown _1234567960.unknown _1234567958.unknown _1234567955.unknown _1234567956.unknown _1234567954.unknown _1234567949.unknown _1234567951.unknown _1234567952.unknown _1234567950.unknown _1234567947.unknown _1234567948.unknown _1234567946.unknown _1234567941.unknown _1234567943.unknown _1234567944.unknown _1234567942.unknown _1234567939.unknown _1234567940.unknown _1234567938.unknown _1234567929.unknown _1234567933.unknown _1234567935.unknown _1234567936.unknown _1234567934.unknown _1234567931.unknown _1234567932.unknown _1234567930.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7.unknown _1234567928.unknown _1234567926.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unknown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bin
本文档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0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18
浏览量: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