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课件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课件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清单 表一:记叙文基本知识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三:描写的表达方式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考点技法突破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实用性文体,有的写人叙事,有的写景状物。阅读记叙文...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课件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十三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清单 表一:记叙文基本知识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三:描写的表达方式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表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文体知识清单 考点技法突破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实用性文体,有的写人叙事,有的写景状物。阅读记叙文,要按照该文体的特点,有序进行。   第一步:审视标题   审视标题可以快速揣摩文章的基本脉络。因为标题一般与以下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有关:也许点明了文章主旨;也许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许表明记叙的线索;也许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整体感知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要通读材料,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基本倾向。要弄清楚文章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说这些和为什么这样说,弄清楚文章的基本思路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还要利用试卷选文所提供的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比如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三步,品味方法   在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中,你总能看到作者把多种表现手法巧妙结合,熔于一炉。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品味一下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还可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另外,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这些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状写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形象,从而成功地表达作者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主旨。以朱自清《背影》为例,本文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细小的事情,但作者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和动作,用朴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表达父子间的深情。如写父亲“攀”“缩”“倾”的爬月台的动作,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儿子的无限感动,都融合在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了。又如父亲买橘子回来,离开前,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的背影找不着时,“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些叙述、描写中都饱含深情。   第四步,问题思考   带着问题,明确问题的考查类别,找到答题区间,反复阅读有关文字,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   第五步,精要作答   由于阅读题的回答一般还要受到字数的限定,因此,在确定了答题的区域,找准了关键的语段,把握了答题的材料后,要注意组织好语言。可以先拟个草稿,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依照文字的限定,对可用来答题的内容进行文字的修整,从语言的表达方式,到句子的结构形式及文字的数量做一番调整,以合乎答题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养成先拟草稿,后反复修改的习惯。 第1讲 段落作用、品味词语、表现手法、分析形象、开放探究 真题体验 [2018·云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儿,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考点一】 段落的作用 2018.22考查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内容上,介绍背景,交代“刷子李”绰号的由来;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刷子李”人物的叙写。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解答时,首先要细读文章第①段,明确这一段主要写天津的世俗民风:天津的手艺人技艺高超和天津的手艺人命名的缘由,所以从全文看,这一段的作用在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为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展示做铺垫。 【考点二】 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8.23考查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答案】(1)“搜索”为仔细寻找的意思,突出了曹小三求证刷子李是否真有传说中那手绝活的好奇心和认真劲。 (2)“扫一眼”为迅速偷看一眼,表现出曹小三生怕自己看错,想仔细确认但又担心被师傅发现,想看不敢看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1)中“搜索”是指仔细查找、搜寻的意思,这里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指曹小三仔细寻找刷子李身上有没有白点,写出了曹小三的好奇心和认真劲儿。(2)中“扫一眼”结合上文“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可知,是指曹小三对师傅高超技艺的怀疑但又怕师傅知道的矛盾心理。 【考点三】 鉴赏表现手法 2018.24考查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2分) 【答案】曹小三的活动是文章叙事的线索;通过写曹小三,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真有绝活(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解析】本题考查烘托手法的作用。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曹小三是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见证人:起初,曹小三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曹小三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于是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所以曹小三对刷子李的形象起着衬托的作用,凸显刷子李绝活的高超及对刷子李的由衷赞美之情。 【考点四】 分析人物形象 2018.25考查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有高超的技艺,他刷过的屋子,单坐着都赛升天一般美;自信、爱炫耀,他刷浆故意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派头十足,做事有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且身上如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包容徒弟,善于引导,及时解答徒弟的疑惑。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要求不仅要概括人物形象,还要结合内容找出依据,然后细读文章,找到关于刷子李的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可以看出其技艺高超、大胆自信;“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可以看出其心细如发,善于引导徒弟。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即可。 【考点五】 开放探究 2018.26考查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3分) 【答案】示例:有本事的大有人在,不要轻易怀疑别人;人的本事是学来的,认真学习非常重要;人要有专业技能,专业上精益求精,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细读文章,理解文章通过事情的叙述,揭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和他对自己本领的自信,从中可以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真本领,而这真本领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要脚踏实地,好好学练。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阐述即可。 【真题定位】云南2018.22、2017.25第二问、2015.21、2014.22,曲靖2017.23 考点1 段落的作用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云南2018.22)  2.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云南2017.25)  3.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云南2015.21)  4.请简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云南2014.22)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段”“作用”等字眼  2.题干中有“能否”“为什么”等字眼 审题要点  1.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来判断段落的作用,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  2.题干是否要求阐述理由 【答题步骤】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指向和要点。   第二步:阅读选文,找到答案所在的段落;仔细阅读这些段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第三步:再次阅读题干,根据问题要求在筛选出的信息中撷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答题思路】 重点段落作用一览表 位置 结构上 内容上 开头  交代缘由(背景);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  ①点明中心(主旨);暗示文章的主旨;升华(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丰富文章内容   ②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现出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③揭示文章脉络,推动情节发展  ④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余味无穷、意味深长 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设伏笔;照应开头;表明文章思路;收束前文;引起下文;使上下文连贯,情节完整 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引起联想;总结上文;揭示主旨,升华(深化)主题 【答题模板】   开头段:语段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   中间段:语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引起了下文……内容。   结尾段:语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赞赏和追求/喜爱/钦慕)。 【真题定位】 云南2018.23、曲靖2017.21 考点2 词语的表达效果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云南2018.23)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曲靖2017.21)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词语……妙处”“词语……表达效果”“赏析××词”“品味加点词”等字眼 审题要点  1.注意题干是要求赏析,还是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前者是要求考生对语言进行鉴赏,后者不是  2.注意加点词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方法,对赏析加点词是否有影响 【答题思路】   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思念、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2.结构性作用。这类词语一般是连词或表达情感转变的名词。在全篇(或某段)中起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3.精确性、生动性作用。指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细致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   4.主题性作用。指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5.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   时间词:写出了时间上的紧迫,表达了……。   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或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数词:准确、具体地描绘了……对象。 【答题模板】   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修辞角度: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强调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从描写角度: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从表现手法角度: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真题定位】云南2018.24、2016.24、2015.24第一问、2014.21,曲靖2017.20第一空 考点3 鉴赏表现手法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文中已经……,为什么还要写……  2.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云南2016.24)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云南2015.24)  4.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云南2014.21)  5. 选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曲靖2017.20)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手法”“作用”等字眼  2.题干中有“分析” “妙处”等字眼  3.题干中有 “修辞方法”“对比”等明确指出的表现手法 审题要点  1.题干中要求分析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应注意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  2.题干中是否已经明确要求分析某种具体的手法 (续表) 【答题思路】   1.分析句子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a.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   b.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看提示句特点;看全文是否结构严谨;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   2.结合常见表现手法的判断方法及作用作答。常见表现手法具体的判断方法及作用如下:   a.对比。判断方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对比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b.做铺垫。判断方法:使用较多的笔墨,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或者次要事件大肆渲染。作用: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c.埋伏笔。判断方法:使用较少笔墨,写的是主要人物或者主要事件。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设置悬念。判断方法: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在后文或者文章结尾解开谜团。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e.前后照应。判断方法:前后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情感饱满。 【答题模板】 该情节/该内容通过描写/叙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深化主题)。 【真题定位】云南2018.2 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试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2.文中的“我”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形象特征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分析”“形象特点”等字眼  2.题干中有“表现”“形象特征”等字眼 审题要点  1.题干中要求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不是简单概括  2.题干中要求说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简单概括即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思考做题方向。   第二步:把握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赏析人物形象。首先明确赏析角度,人物的描写一般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心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五个方面,不同的描写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不同的作用。接着分析具体作用,一般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某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揭示表达效果。一般联系文章的中心,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及人物情感、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进行分析。   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是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并分析,还是只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接着分析文中的描写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通过分析事件、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分析人物性格。   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深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借助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抓住议论、抒情等关键句,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步:具体概括。把人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整合在一起,用关键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模板】   赏析人物形象:通过……的描写手法(明手法),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述作用),表达了……的感情、主题(析效果)。   概括人物形象:××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人,表现怎么样。 【真题定位】 云南2018.26、2017.26、2016.25、2014.23 考点5 开放探究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试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2.文中的“我”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形象特征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分析”“形象特点”等字眼  2.题干中有“表现”“形象特征”等字眼 审题要点  1.题干中要求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不是简单概括  2.题干中要求说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简单概括即可 【答题思路】   解答这种题时,要求在把握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理解。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或感受”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最动人的情节内容和情感,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出文中蕴含的思想意义。   2.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找出具有思想意义的语句,并能够提炼出来。   3.合情合理。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要有一定的创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要能自圆其说。   4.表述流畅。如“结合主人公的经历谈看法或感受”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结合文中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举例说明。启示、感悟题一般用“总分”式结构进行回答。先用“我认为……”,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或感悟;然后分点说明,从几个方面展开陈述。 针对训练 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十三) 针对训练” 第2讲 词语含义、赏析句子、分析标题、表达方式 真题体验 [2017·云南改编]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4分)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地来了。这最初的冷,往往在感觉上要比腊月三九难熬。可能是冷得比较突然,没有了过渡。 ②每一年由初冷入深冷的过程,我天天都会到河边散步,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有时会想,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难道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记起儿时同亲人一起去冬天的河里捕鱼,当凿透厚厚的冰层,却见冰下流水依然。原来,那一层坚冰只是一种保护。 ③少年时代,就曾问过家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不会被彻底冻结?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在冰层下流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刨开过甸子里的一些水塘,冰层竟是一冻到底,下面并无流水。我便明白,被冻透的,只是那些死水。不流动的水,或许在夏日里也是盈然,或许四周也是花草繁茂,或许偶尔也承接雨水泛起涟漪,但从根本上也是没有了心跳的。所以,冬季来临,它们就死了。或者说它们早就死了。 ④就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生活,他偶尔也笑,也沉默,似乎就要这样度过一辈子。就算遇上艰难坎坷,他也是一样的状态,不谈得失,不论悲喜。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或者一种超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笑也麻木,沉默也麻木,平常时麻木,艰难时也麻木。实际上他的生命也如同一潭死水。 ⑤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河流的笑容来自不停地流淌,而非偶尔路过的风。只有那一汪汪死水,才会在风来的时候,麻木地笑。 ⑥对于我们来说,笑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在葱茏,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再深重的苦难,也挡不住朝着梦想前行的脚步。风越大,就越应像河流一样,笑容越灿烂。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便会回报以花开。 ⑦小的时候,问祖父,你的脸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深深的皱纹?祖父一生经历坎坷,命运无常,可是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从不曾在生活面前弯腰,总是露出真心的笑容。他这样说,我脸上的皱纹是笑出来的,比别人笑得多,所以皱纹就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深。多少年间,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⑧寒冷能冻结万物,却冻结不了澎湃的心跳,也冻结不了在苦难中露出的笑容;而苦难能在脸上刻下沧桑,却不能抹去笑纹里荡漾的温暖。那么,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答案】 (1)“侵蚀”本义指在风、浪、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地表、岸滩表面物质被逐渐剥落分离的过程,在句中指寒冷让河流逐渐结冰,形象地表现出坚冰形成过程的漫长。 (2)“濡湿”本义指沾湿;用水或其他液体浸透或弄湿。在句中指祖父乐观的回答让“我”无比感动,表现了“我”对祖父笑对人生的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语段,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抓住词语所在的语段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侵蚀”,抓住句子中的“渐渐”和句子“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难道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可以体会这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寒冷慢慢冻住河水的过程。“濡湿”,抓住关键句子“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以及上文祖父关于皱纹的乐观回答,可以体会这个词语写出了祖父的回答所体现出的乐观精神令“我”感动。最后用自己的话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七】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17.23考查 2.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答案】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河流以人的性格,用春天的来临来描摹它的微笑,形象生动地表现河流冲破桎梏时的快乐,为下文表现我们要笑对人生苦难的主旨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句子。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画线句子在文章的第⑤段,然后在熟悉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这句话,“冲破了桎梏”“清澈的笑容”赋予河流人的情态;从修辞的角度,这里把河流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河流解冻、充满活力的情状,根据“冲破了桎梏”“清澈的笑容”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河流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下文表现我们要笑对人生苦难的主旨做了铺垫。 【考点八】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3.[全品原创] 文章以“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为标题,有什么妙处?(2分) 【答案】 ①“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意蕴深远,揭示了文章主旨,即:只要拥有乐观的心态,生活就会灿烂如花。②采用对偶句式,语言精美,形式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这个标题,语言精美,诗味盎然,内涵丰富,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九】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017.25考查 4.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案】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包括五种,即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解题时,一定要明确是“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不能将它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混为一谈。就最后一段而言,很显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抒情。分析其作用时,一定要注意是“最后一段”,具有总结、收束全文的常规性作用。 【考点五】 开放探究 2017.26考查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2分) 【答案】示例:本文让我明白了怎样面对人生的苦难。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面对苦难时,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面对,就如坚冰来临,河流依旧在坚冰下唱歌一样。这样的坚持与奋斗,终可以换来辉煌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章谈启示,属于拓展运用题。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明确文章主要是借助流动的河水和水塘的死水的对比,联想到两种人生,由物及人,借物说理,阐明了自己的哲思。借助文章最后一段的相关语句,围绕“笑对人生”“追逐梦想”“乐观自信”的话题来谈,语句通顺即可。 【真题定位】 云南2017.22、2016.22 考点6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云南2017.22、2016.22)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词语”“理解”等字眼  2.题干中有“词语”“含义”等字眼 审题要点  1.注意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要抓住语境义来解题  2.注意结合上下文,不能孤立地解释词语,必要的时候要联系文章主旨、人物情感等 【答题思路】   1.解释字词的含义。   首先,要清楚字词本身的含义。   其次,要看其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或方法,如修辞方法、词义的转移、词义的引申等。   第三,结合文章内容或语言环境以及用词方式,来解释加点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要根据其作用于何词何事来释义,以便使其针对性更强。   2.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解释句子的本义。视情况而定,灵活解释。   然后,联系中心。一般都需要回答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对其深层含义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最后,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语境义。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其含义。 【答题模板】   以下常考的词语,类型不同,表达的效果不同。   动词:“××”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写出了)……(事物或人)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副词:“××”这个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了(限制了)……物体(人物)的……特征,暗示了作者……的情感。   叠词:“××”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真题定位】 云南2017.23、2016.21、2015.23,昆明2017.19 考点7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云南2017.23)  2.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云南2016.21)  3.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云南2015.23)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画线句”“赏析”等字眼  2.题干中有“从修辞的角度”“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等字眼 审题要点  1.注意是“赏析”,不是“解释”,要根据句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赏析角度  2.看题干中是否已经明确了赏析角度,如果已经明确,只从该角度赏析即可;如果没有,则需要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作用等角度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   1.从描写角度赏析。   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写人、事的词句凸显人物(事件)……的特征,使描写更生动,具有真实感,为人物或情节的变化做铺垫。写景的句子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的关键词有时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需要抓住这些词语赏析句子。   3.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辨别技巧。然后了解它们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常用修辞及作用有: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夸张:突出了……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内容,突出了……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富有感染力。 【真题定位】云南2015.20、2014.19,曲靖2017.24 考点8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审题指导】 常见 题型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云南2015.20)  2.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云南2014.19)  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 辨别 标志  1.题干中有“标题”“理解”“妙处”“好处”等字眼  2.题干中有“拟写标题”“补写标题”“标题改为”等字眼 (续表) 【审题指导】 审题 要点  1.明确题干是理解标题,还是分析标题的作用或妙处  2.一般考查标题的题,往往都和文章的主旨有关  3.标题常常是文章的线索,要注意答出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   1.分析标题的妙处或理解标题,一般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从内容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含义(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深层含义(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旨)。   2.标题的作用或妙处要结合内容,从内容、结构、主题、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具体有:   a.概括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b.奠定感情基调。   c.点明文章暗含的思想感情。   d.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3.为文章拟写标题。   a.要能体现文章标题的特点:简洁、醒目、形象鲜明、含蓄优美、概括性强及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b.要充分考虑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c.要紧贴文章的内容或主题。   d.选取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地点,作为线索的事物、景物、人物,乃至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短语、词句等做标题。 【答题模板】 标题概括写出了文章的……,表现了……。 【真题定位】云南2017.25 考点9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   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有以下几种:   记叙(叙述):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   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性文字能够简洁明了、客观易懂地呈现给读者事物或事理最质朴的状态。   抒情: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议论: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答题模板】   ……通过……描写(说明/议论)……,表现/表达/抒发了……品质/精神/情感。 针对训练 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十三) 针对训练” 第3讲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内容理解、人称选用 真题体验 [2017·昆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4分)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那天老师来得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得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⑥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⑦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画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忽然有一位同学喊道:“钟霄,外面有人找你。”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⑧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⑨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⑩“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等攒够了钱,我再考。”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着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向我们。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他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 (原文有删改) 【考点十】 理清文章思路 2017.18考查 1.请阅读选文,在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2分) 事 件 “我”的心情 钟霄被老师肯定 A 钟霄放弃高考 B 钟霄请“我”参观画室 震惊 【答案】A崇拜 B吃惊 【解析】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在文章中筛选出信息,或者确定已筛选信息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用语言概括。解答本题只需要找到对应语段就可以了。A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④段“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可以筛选出“崇拜”;B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⑨段“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可以筛选出“吃惊”。 【考点七】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17.19考查 2.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⑦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人脸上的一丝笑容比作点了一盏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见到儿子时内心的喜悦,表现出老人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的鼓励和希望。 【考点十一】 揣摩人物心理 体会人物情感 2017.20考查 3.文章第④段写道:“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60字左右)(3分) 【答案】示例:老师的话让我好纠结。北方那所美院,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现在放弃真不甘心。可我26岁了,还在麻烦父母,真对不起他们。唉,如何是好?(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要求,一是要用第一人称来写;二是表现出钟霄听到老师让他放弃高考时真切的心理感受,即纠结、不甘;三是字数控制在60字左右;四是使用一个成语。答题时只有注意了上述四个要求,才能得满分。 【考点十二】 内容理解 2017.21考查 4.文章第 段写“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3分) 【答案】从画中,“我”看到钟霄一直怀念我们一起学习的日子,这让“我”感动;又想到钟霄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放弃高考,“我”感到惋惜;画中体现出钟霄不忘初心,用另一种方式执着守护理想的精神,让“我”敬佩。此刻“我”百感交集,笑不出来了。 【考点十三】 人称的选用 2017.22考查 5.文章写的是一段钟霄的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问“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 ①“我”作为本文的叙事线索,贯穿全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②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便于抒发感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读来亲切自然,真切生动。③用“我”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衬托出钟霄内心的矛盾和伤感,以及他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叙事人称的表达作用。解答本题,要明确文中的“我”不是主人公,仅仅是一个线索人物。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来表现钟霄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是第一人称,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便于叙述故事情节和直抒胸臆,便于刻画人物形象,便于表现性格特征。“我”是一个见证者,“我”的经历和感受更能衬托出钟霄的情感,也就显得更加真实、直观。 【真题定位】 昆明2017.18,曲靖2017.20第二和三空 考点10 理清文章思路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昆明2017.18)  2.选文…… 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曲靖2017.20)   3.……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顺序”“变化”等字眼 审题要点  1.把握线索。 叙事类文章一般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有时还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  2.总揽结构,划分层次  3.掌握记叙顺序知识 【答题思路】   1.从文体特点入手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看到一篇文章,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文章采取了何种结构方式。然后进一步分析各段落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各层次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构。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2.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内容是由线索或脉络将其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就可以沿着线索或脉络去探寻作者的思维过程。   3.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同样,要理清局部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也不妨从理解句意入手。   4.从关键句子、词语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这里的关键句子包括:中心句、过渡句、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句子。关键词语包括: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另外,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用来区分层次的分号、句号。 【真题定位】 云南2015.24第二问、2014.21,昆明2017.20 考点11 揣摩人物心理 体会人物情感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云南2015.24)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云南2014.21)  3.文中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中画线句子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思想感情”“情感”等字眼  2.题干中有“心情”“心理活动”等字眼 审题要点  1.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的是文中人物的情感,还是作者的情感  2.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的区间,是某一段还是某一句 【答题思路】   1.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思想感情。关键词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中。通过这些词句,我们可以轻易地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景物描写中体味思想感情。“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所以,阅读时,我们就要善于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其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心体验”,即要通过分析、揣摩文中之景,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如果自己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你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深入地体会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要着眼于行文思路的分析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情况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需要我们从文章的行文思路上来把握它。具体做法是,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将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起伏梳理出来,用一些词(可用原文中的,也可自选)将其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握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了。 【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第二步,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体味其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三步,分析其中体现的情感。一般来说,作者的情感有:同情、无奈、肯定、赞美、敬意等,而文中人物的情感则有:喜悦、伤心、无奈、同情等。 【真题定位】 云南2017.24、2016.23、2015.22,昆明2017.21 考点12 内容理解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第④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笑”,这两种“笑”含义有何不同(云南2017.24)  2.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云南2016.23)  3.文章第 段写“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昆明2017.21)  4.第④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云南2015.22) (续表) 辨别标志  1.题干中含有“这”“那”“指什么”等字眼  2.题干中含有“为什么”“原因”等字眼  3.题干中有“概括”“×件事”“方面”等字眼  4.题干中有“分别”“体现”“哪些”等字眼 审题要点  1.代词指代内容的题要注意联系上文  2.分析原因类的题要结合全文来把握  3.题干是否指定了阅读区间,是哪一段还是哪几段 【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内容。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提取线索,理清文脉。文脉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索等。   第三步,段落取精,分类合并。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答题模板】   1.……指的是(是指、原因是、目的是)……。   2.体现在①……;②……。 【真题定位】昆明2017.22 考点13 人称的选用 【审题指导】 常见题型  1.文章写的是……,作者却以“我”(你、他、它)的口吻来写,请问“我”(你、他、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使用第×人称有何作用  3.试分析作者使用第×人称的表达效果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人称”“作用”等字眼  2.题干中有“人称”“表达效果” 等字眼 审题要点  1.题干中具体指出了要说出文中使用第×人称的作用,不是别的人称  2.题干中要求分析文章中使用第×人称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叙述视角,或称为叙述人称,也属于表达技巧的一种,在行文中起着独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好处:使故事的叙述真实,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有亲切感;便于抒情;便于抒写“我”自己的心理活动;便于 “我”对文中主人公的烘托;有利于串联文章的内容。   第二人称(你、你们):能拉近叙述人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他、它、她、他们、它们、她们、具体人名):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便于串联更多的内容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可以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等均可自由开展。   不论是第几人称,都能在文中充当人物线索,这要根据这一人称的人物在文中是否作为主要人物,能否串联文章的全部事件来决定。 【答题模板】   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运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作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考点六】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017.22考查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       (2)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本文档为【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ky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3-28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