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

举报
开通vip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考试大纲】 (一)掌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法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二)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 (三)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四)熟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五)熟悉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六)熟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 (七)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与特征,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种类与方法 (八)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了解...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
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考试大纲】 (一)掌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法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二)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 (三)掌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方法 (四)熟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五)熟悉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六)熟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 (七)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与特征,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种类与方法 (八)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了解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从近几年考试来说,2006年为5分,2005年为5分,2004年为8分,2003年为6分,2002年为6分。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计算题。客观题的出题点很多,主要是财务控制的特点、各责任中心特点、内部转移价格的特点和责任转账的含义与目的;计算题的出题点主要集中在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和成本差异的计算上。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P320)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 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 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 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 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 二、内部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原则(P321) (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制衡性原则;(6)合理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8)成本效益原则 三、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p321-323)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第二节 财务控制 一、财务控制概述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和特征(了解) 1.含义:财务控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2.特征:(1)财务控制是一种价值控制; (2)财务控制是一种综合控制; (3)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了解)P323-324 目的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简明性原则。 (三)财务控制的种类 (1)按照财务控制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注意特征P324 一般控制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制;应用控制是指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控制。 (2)按照财务控制的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3)按照财务控制的时序,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类。 二、责任中心财务控制 (一)责任中心的含义和特征P325 1.含义:责任中心就是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2.特征: (1)责任中心是一个权责利结合的实体; (2)责任中心具有承担经济责任的条件; (3)责任中心所承担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力都应是可控的; (4)责任中心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 (5)责任中心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或单独核算。 (二)责任中心的类型和考核指标 1.成本中心的定义、类型、特点和考核指标 (1)定义:P326 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中心,它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入,因而不对收入、利润或投资负责。成本中心的应用范围最广。 (2)类型:成本中心有技术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两种类型。 技术性成本的发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 酌量性成本的发生主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服务,一般不直接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成果,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的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3)特征: 1)只考评成本费用不考评收益; 2)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P327)。 可控成本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可以预计;二是可以计量;三是可以施加影响;四是可以落实责任。 成本的可控与否是以特定的责任中心和特定的时期作为出发点的,这与责任中心所处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和经营期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一般说来,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也不完全如此。一般而言,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间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也不完全如此。 (4)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成本(费用)变动额、 成本(费用)变动率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责任中心全部的可控成本。 成本(费用)变动额=实际责任成本(费用)-预算责任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费用)] ×100% 如果预算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致,应注意按弹性预算的方法先行调整预算指标,然后再代入公式计算。 假设预算产量为1000件,实际产量为800件,则在计算预算责任成本(费用)时,应当按照800件计算。  【例题】某车间其四月份的成本预算资料如下:可控成本总额为2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成本为15万元,全部为固定成本,预算产量为10000件。 四月份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可控成本为20.5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0.5万元;不可控成本为18万元,实际产量为11000件。 要求:若该车间为成本中心 ①计算预算单位变动成本; 答案:预算单位变动成本=(20)/10000=10(元/件) ②计算其责任成本变动额和变动率; 答案: 实际产量的预算责任成本=a+bx=100000+10×11000=210000(元) 责任成本变动额=20.5-21=-0.5(万元) 责任成本变动率=-0.5/21=-2.38% ③登记下列责任报告,并评价该车间成本控制业绩。  成本项目 实际 预算 差异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合计         答案:  成本项目 实际 预算 差异 变动成本 10万元 11万元 -1 固定成本 10.5万元 10万元 0.5 合计 20.5 21 -0.5         该车间固定成本比预算超支了,但变动成本节约较多,总体成本控制业绩较好。 2. 利润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1)定义P326:利润中心往往处于企业内部的较高层次,一般具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或能视同一个有独立收入的部门,一般还具有独立的经营权。利润中心对成本的控制是联系着收入进行的,它强调相对成本的节约。 (2)类型P329: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 (3)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考核总指标为利润 ①当不计算不可控成本时(人为利润中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利润中心可控成本总额(或变动成本总额) ②当计算不可控成本时(自然利润中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 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的固定成本(考核利润中心负责人的业绩) 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的固定成本(考核利润中心对公司的贡献) 3.投资中心的特点和考核指标 (1)含义P330: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 投资中心同时也是利润中心。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主要有两个:一是权力不同,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而投资中心既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也有投资决策权。二是考核办法不同,考核利润中心业绩时,不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考核投资中心业绩时,必须将所获利润与所占用的资产进行比较。 在组织形式上,成本中心一般不是独立法人,利润中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独立法人,而投资中心一般是独立法人。(P331) (2)考核指标: ①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利润/投资额=利润/净资产 或: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注意:由于利润或息税前利润属于期间指标,所以指标中的投资额和总资产额应按平均投资额或平均资产占用额来计算。 优点:P331-332。一是投资利润率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获利能力。二是投资利润率具有横向可比性。三是投资利润率可以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四是以投资利润率作为评价投资中心经营业绩的尺度,可以正确引导投资中心的经营管理行为,使其行为长期化。 缺点: 一是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使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失实,以致相应的折旧少计,利润多计,使计算的投资利润率无法揭示投资中心的实际经营能力。 二是使用投资利润率往往会使投资中心只顾本身利益而放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投资机会,造成投资中心的近期目标与整个企业的长远目标相背离。 三是投资利润率的计算与资本支出预算所用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不一致,不便于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与原定目标的比较。 最后,从控制角度看,由于一些共同费用无法为投资中心所控制,投资利润率的计量不全是投资中心所能控制的。 ②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预期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投资额×(投资利润率-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以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时,只要投资中心的某项投资其投资利润率大于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那么该项投资便是可行的(或者投资中心的总资产息税前的利润率大于预期的最低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那么资产的占用便是可行的)。  剩余收益=总资产×(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优点:一是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二是避免本位主义。 不足之处是,该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 优点: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可以保持各投资中心获利目标与公司总的获利目标达成一致。 [例11-2]  三个责任中心的对比表  实际应用范围 权利 考核范围 考核办法 组织形式 考核指标 成本中心 最广 最小(可控成本的控制权) 可控的成本费用 只以货币形式计量投入,不以货币形式计量产出 一般不是法人 成本(费用)变动额成本(费用)变动率 利润中心 较窄(较高层次具有独立收入,并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中心) 较高(生产经营决策权) 成本费用、收入、利润 不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 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法人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利润中心可控利润 投资中心 最小(最高层次,具有投资决策权的中心) 最高(投资策权) 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投资效率 进行投入产出比较 一般是法人 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               (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1.责任预算 (1)含义:P336 责任预算是指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它是企业总预算的补充和具体化。 (2)编制程序P336-337 一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将企业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这种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指标的方式是一种常用的编制程序;二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层层汇总,最后由企业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汇总和调整,确定企业总预算。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协调的预算编制程序。 在集权组织结构形式下,责任预算采用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编制程序;分权组织结构形式下,责任预算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的编制程序。 2.责任报告P337 (1)含义P337 责任报告是对各个责任中心执行责任预算情况的系统概括和总结。责任报告亦称业绩报告、绩效报告,它是根据责任会计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编制的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 (2)各层次的侧重点P338 最低层次的责任中心的责任报告应当最详细,随着层次的升高,责任报告的内容应以更为概括的形式来表现。 3.业绩考核 (1)依据P338 责任业绩考核是指以责任报告为依据,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借以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实施奖罚,促使各责任中心积极纠正行为偏差,完成责任预算的过程。 (2)广义与狭义P338 狭义的业绩考核仅指对各责任中心的价值指标,如成本、收入、利润以及资产占用等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广义的业绩考评除这些价值指标外,还包括对各责任中心的非价值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不同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的重点P338-339 成本中心只考核责任成本。 利润中心在进行业绩考核时,应以销售收入、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为重点进行分析、评价。 投资中心业绩考核,除收入、成本和利润指标外,考核重点应放在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项指标上。  (四)责任结算与核算 1.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各种类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含义P339 内部转移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结转时所采用的价格标准。 (2)各种类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①市场价格:P339 市场价格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采用市场价格,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 ②协商价格: 前提:责任中心转移的产品应有在非竞争性市场买卖的可能性,在这种市场内买卖双方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如果买卖双方不能自行决定,或当价格协商的双方发生矛盾而又不能自行解决或双方协商订价不能导致企业最优决策时,企业高一级的管理层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价格范围:P340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具体价格应由各相关责任中心在这一范围内协商议定。 ③双重价格: 特点:针对责任中心各方面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 形式有两种: 双重市场价格,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方采用最低市价。 双重转移价格,供应方按市场价格或议价作为基础,而使用方按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 优点:P340 ④成本转移价格 特点: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 形式: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加成、标准变动成本 2.内部结算方式的特点  种类 适用范围 特点 内部支票结算方式 主要适用于企业内部收、付款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经济往来的大宗业务结算; 一手钱一手货,不会发生拒付。 转账通知单方式 转账通知方式适用于经常性的质量与价格较稳定的往来业务, 手续简便,结算及时,但有可能拒付。 内部货币结算方式 内部货币结算方式适宜于相对小宗的业务结算。 携带不便,清点麻烦。一手钱一手货,不会发生拒付。       3.责任成本内部结转的含义与目的 ①含义:P341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又称责任转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 ②目的:责任转账的目的在于划清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第三节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经营,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环节。 狭义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日常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类型和内容(了解)P342-343 三、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标准成本控制 (一)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 标准成本是指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原则: (1)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 (2)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 (3)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 通常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下列具体的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要区分成本项目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原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每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四)成本差异的含义和类型 1.成本差异的含义P346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2.成本差异的类型P346-347 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纯差异 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混合差异 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 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不利差异 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 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可控差异 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 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       (五)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价差=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项目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的原因及责任归属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用量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产部门的原因,也有非生产部门的原因。材料用量差异的责任需要通过具体分析才能确定,但主要责任往往应由生产部门承担。 价格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但由于它与采购部门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其主要责任部门是采购部门。       (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项目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的原因及责任归属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用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人技术状况、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的好坏等都会影响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责任部门还是生产部门。 价格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亦较复杂,工资制度的变动、工人的升降级、加班或临时工的增减等都将导致工资率差异。一般而言,这种差异的责任不在生产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更应对其承担责任。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项目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的原因及责任归属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用量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价格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差异的形成原因亦较复杂。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P351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两差异法: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方法 计算公式 两差异法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产量差异(或能力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例: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控制甲产品的成本,甲产品每月正常生产量为500件,每件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6公斤,每公斤的标准价格为1.5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4小时,每小时标准工资率为4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6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元。 本月实际生产了440件,实际材料价格1.6元/公斤,全月实际耗用3250公斤;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实际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 要求:(1)编制甲产品标准成本卡; (2)计算和分解产品标准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差异法计算)。 答案:(1)  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6公斤 1.5元/公斤 9 直接人工 4小时 4元/小时 16 变动制造费用 4小时 =3元/小时 12 固定制造费用 4小时 =2元/小时 8 单位标准成本 45         (2)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250×1.6-440×6×1.5=124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6-1.5)×3250=325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3250-440×6)×1.5=915元  ②直接人工差异=8820-440×4×4=178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8820/2100-4)×2100=42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100-440×4)×4=1360元 ③变动制造费用差异=6480-440×4×3=120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80/2100-3)×2100=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3=1020元 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3900-440×4×2=38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2100)×2=-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2=680元 耗费=3900-4000 效率差异=(2100-440×4)×2 产量差异=4000-2100×2 四、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了解) 1.作业成本控制  含义 基本理念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 区别点 又称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是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间接成本的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纽带。 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同:(1)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分配的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2)对于不同的作业中心,由于成本动因的不同,使得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也不同.         2.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 (2)质量成本的构成  构成 性质 分类 含义 预防和检验成本 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会不断增大。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注意教材中的举例。 检验成本 是指为评估和检查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注意教材中的举例。 损失成本 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渐降低。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 是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缺陷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这些缺陷而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注意教材中的举例。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是指产品销售以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注意教材中的举例。         (3)最优质量成本含义P355 最优质量既不在质量最高时,也不在质量最低时,而是在使质量成本所有四项内容之和最低时的质量水平上。 (4)最佳质量成本模型P356 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的方法可参考合理比例法进行。合理比例法是根据质量成本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找出质量水平的适宜区域。 3.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也称使用成本,是用户为取得并实现所需产品或劳务的功能所付出的代价。 (1)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原始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两部分。原始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指售后的与使用该产品有关的消耗成本及维修成本、保养成本等。 (2)生产者角度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含义 控制的目的 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就是一切为用户着想,千方百计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减少用户的支出,从而达到扩大销量,争取更多用户,增加利润的目的。 对于生产者而言,控制寿命周期成本只是促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产品成本控制那样是纯粹为了控制成本。     (3)使用者角度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含义 分析方法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就是在决定是否购买某一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售价,而且还要考虑该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 有两种:(1)是购买时,要求厂家提供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资料,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取其较低者;(2)将发生在使用期内不同时点上的运行维护成本分别折算成现值,计算出可供选择产品的现值成本,然后进行比较,取其较低者。     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以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本章要点】 1.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 2.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4.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 5.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 6.质量成本的构成和控制程序; 7.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本章历年考点】 1、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2004年单选题、2004年计算题) 2、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2004年判断题、2005年判断题) 3、责任成本的特征(2004年单选题) 4、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2005年单选题) 5、责任预算(2005年单选题) 6、财务控制的要素(2005年多选题) 7、财务控制分类(2006年单选题) 8、剩余收益(2006年单选题) 9、财产保全控制(2006年多选题) 10、内部转移价格(2006年判断题) 【历年考题评析】 2007年教材的主要变化是增加第三节成本控制的内容,同时新增“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基本要素”、“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本章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计算题,近四年平均分值为6分。计算题的出题点主要集中在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责任成本基本特征的是( )。(2004年) A.可以预计 B.可以计量 C.可以控制 D.可以对外报告 [答案]D [解析]责任成本是各成本中心当期确定或发生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作为可控成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可以控制。 2、已知ABC公司加权平均的最低投资利润率20%,其下设的甲投资中心投资额为200万元,剩余收益为20万元,则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为( )。(2004年) A.40%        B.30%      C.20%      D.10% [答案]B [解析]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公司加权平均最低投资利润率=投资额×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200×20%=200×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40=20万元,所以,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30%。 3、不论利润中心是否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 都必须考核的指标是( )。(2005年) A. 该中心的剩余收益          B. 该中心的边际贡献总额 C. 该中心的可控利润总额      D. 该中心负责人的可控利润总额 [答案]B [解析]当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时,其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总额;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其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4、在分权组织结构下, 编制责任预算的程序通常是( )。(2005年) A. 自上而下、层层分解              B. 自上而下、层层汇总 C. 由下而上、层层分解              D. 由下而上、层层汇总 [答案]D [解析]在分权组织结构下, 编制责任预算的程序通常是由下而上、层层汇总。 5、将财务控制分为定额控制和定率控制,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2006年) A. 控制的功能                B. 控制的手段 C. 控制的对象                D. 控制的依据 [答案]B [解析]财务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可分为定额控制和定率控制。 6、既能反映投资中心的投入产出关系,又可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保持一致的考核指标是( )。(2006年) A. 可控成本                    B. 利润总额 C. 剩余收益                    D. 投资利润率 [答案]C [解析]剩余收益指标有两个特点:(1)体现投入产出关系;(2)避免本位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控制要素的有( )。(2005年) A. 目标设定                    B. 风险评估 C. 监控                      D. 风险应对 [答案]ABCD [解析]财务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在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财产保全控制的有( )。(2006年) A. 限制接触财产                    B. 业绩评价 C. 财产保险                        D. 记录保护 [答案]ACD [解析]财产保全控制具体包括:限制接触财产,定期盘点清查,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财产记录监控。 (三)判断题 1、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是指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其他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对本部门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不需要进行责任结转。(  )(2004年) [答案]√ [解析]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又称责任转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其他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 2、为了划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必须进行责任转账。( )(2005年) [答案]√ [解析]责任转账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3、责任中心之间无论是进行内部结算还是进行责任转账,都可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标准。 ( )(2006年) [答案]√ [解析]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时所使用的计价标准。 (四)计算分析题 已知某集团下设三个投资中心,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该集团公司和各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2)计算各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3)综合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2004年,5分) [答案] (1)计算该集团公司和各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集团投资利润率=34650/315000=11% A投资中心投资利润率=10400/94500=11% B投资中心投资利润率=15800/145000=10.90% C投资中心投资利润率=8450/75500=11.19% C投资中心最好,高于集团投资利润率。B投资中心最差,低于集团投资利润率。A投资中心与集团投资利润率保持一致。 (2)计算各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集团剩余收益=3×10%=3150万元 A投资中心剩余收益=10400-94500×10%==950万元 B投资中心剩余收益=1×10%=1300万元 C投资中心剩余收益=8450-75500×10%=900万元 评价:B中心最好,A中心次之,C中心最差。 (3)综合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由于以投资利润率作为评价标准存在很多局限性,而采用剩余收益为评价标准可以克服投资利润率的某些缺陷,所以,当投资利润率的决策结果和剩余收益的决策结果不一致时应当以剩余收益的决策结果为准,因此,总的说来,B投资中心业绩最优,A投资中心次之,C投资中心最差。
本文档为【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2-11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