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运动方程--(N-S、欧拉)

6、运动方程--(N-S、欧拉)

举报
开通vip

6、运动方程--(N-S、欧拉)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3.3 运动方程 即 又微元系统内流体的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即D(dm)/Dt=0,于是 (1-49) 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分量式分别为: 一. 作用在微元流体系统上的力 第1.1节中已讲到,作用在流体上的所有外力可以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分别用FB和 FS表示,于是,对微元系统有: (1-51) (1-52) 单位质量流体的质量力为 ...

6、运动方程--(N-S、欧拉)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3.3 运动方程 即 又微元系统内流体的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即D(dm)/Dt=0,于是 (1-49) 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分量式分别为: 一. 作用在微元流体系统上的力 第1.1节中已讲到,作用在流体上的所有外力可以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分别用FB和 FS表示,于是,对微元系统有: (1-51) (1-52) 单位质量流体的质量力为 ,故 (1-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谓系统是指包含着固定不变物质的集合。系统以外的一切则称为环境,二者的分界称为 边界。边界可以是真实的表面,也可以是假想的表面。通过边界,系统可以与环境进行能量 交换,也可以受到系统以外物质施加的力,但没有质量交换。如果选取系统来研究流体流动 过程,就是将着眼点放在每个流体微团上,即追随着流体质点来研 1.3.3.1 运动方程的推导 对任一流动系统*而言 均遵循着动量定理。现任取 一微元六面体流动系统,如 图1-18所示,其质量为 dm=rdxdydz,则动量定理可 以表述为:微元系统内流体 的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 作用在该微元系统上所有外 力之和。即 (1-48)   (1-50) 流体流动规律,这样可以了解每一个流体微团的位置变化和力学关系,从而,由流体微团组 成的整个流体的运动状况也就清楚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拉格朗日法。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 各种物理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针对"系统"而建立的, 图1-19 微元六面体的受力图 或写成 (1-54) 微元六面体上各个面上的表面力受力情况如图1-19所示。每个面上均有三个应力分量,一个 法向应力和两个切向应力,六个面共计18个应力,其大小标于图上。 于是,微元系统在x方向上所有表面力之和为: (1-55) 类似地,y、z方向上所有表面力之和分别为: (1-56) (1-57) 可统一表示为: (1-58) 将作用在微元系统上的质量力与表面力代入式1-52中得: 二.运动方程 将式1-59代入式1-50中,并除以dxdydz得: 写成矢量式为: (1-61) 这就是以应力形式表示的粘性流体的微分动量衡算方程,亦称为运动方程。   (1-59)   (1-60)   三.奈维-斯托克斯方程 1.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本构方程 流体质点受到应力作用将发生形变,因此应力大小与流体的形变速率之间必存在着一定 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本构方程。 (1)剪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 前已述及,对一维层流流动的牛顿型流体,牛顿粘性定律成立,即 (1-18) 上式即为一维层流流动时的剪应力tyx与剪切形变速率dvx/dy之间的关系。对于三维层流 流动,剪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书不作推导,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流 体力学专著,下面只将最后结果列出: 1-62) (2)法向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认为,法向应力由两部分组成:压应力和法向粘性应力,即 (1-63) 压应力p在数值上可认为等同于热力学中的压力,其作用的结果使流体发生体积形变,而 粘性应力作用的结果则使流体在法向方向承受拉伸或压缩,发生线性形变。 各法向应力与形变速率之间的关系为[1]: 式1-62和式1-64又称为牛顿型流体的本构方程。不适用于非牛顿型流体。 根据式1-63,应力张量tij也可写成如下形式: P¢称为偏应力张量,是应力除去压力项后得到的张量。由式1-62及式1-64可知,P¢与流体 粘性有关。 2.奈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 将本构方程代入式1-60中并整理得: 上式即为直角坐标系下牛顿型粘性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程。 (1-64)   (1-65)   令 (1-66)   (1-67a)   (1-67b)   (1-67c)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 (1-42) 代入式1-67中得: 其矢量形式为: (1-69) 式1-69是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等式左边r(Dv/Dt)项代表惯性力项,右边m?2v项 代表粘性力项。 若引入广义压力G 将质量力和压力合写为: (1-70) 式中FBM指单位质量流体的质量力,r为矢径, 。于是 (1-71) 将上式代入式1-69中,则N-S方程变为: (1-72) 式中将不出现质量力项。这在某些场合下较为方便。将上述矢量式在直角坐标系下展开为: 附: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表达式如下: 1. 柱坐标系 r分量: (1-74a) q分量: (1-74b) z分量: (1-74c) 应力与形变速率的关系为: 2. 球坐标系   (1-68)   (1-73)   (1-75) 四.欧拉方程 对于粘度为零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其运动方程则可简化为: (1-78) 此式称为欧拉(Euler)方程,是理想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其在直角坐标系下分量式为: (1-79) 1.3.3.2 N-S方程的若干解 理论上,通过求解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以及流体的状态方程f (r,p,T) = 0等5个方 程组成的偏微分方程组,再结合具体过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可获得速度场、压力场和 密度场。但事实上,由于方程组中含有非线性项,如vx( vx /x)、r( vx /t)等,使求解过 程十分困难。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几个简单问题得到了解析解。例如: (1)对于某些特定的流动问题,N-S方程中若干项将等于零,从而使方程大大简化,由 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典型的例子是圆管内的层流流动问题、环隙内流体层 流流动问题等,此时可得到其精确解。 (2)当方程中的某些项相对于其它项可以略去不计时,也可使N-S方程简化而求出其近 似解。例如,对于Re<1的极慢流动(又称爬流),惯性力相对于粘性力来说可以略去不计, 此时方程的求解就简单很多。 (3)对于雷诺数很大的实际流体绕物体的流动,可以将流体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靠近 壁面的边界层区域(指壁面附近速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另一个是边界层以外的外流区域 (指速度变化很小的区域)。外流区域的流体可以看作理想流体,而用欧拉方程来计算。至 于边界层内的流动,则可根据边界层理论对N-S方程进行若干简化而求其近似解。   (1-76a) 分量:     (1-76b) 分量:     (1-76c) 应力与形变速率的关系为:     (1-77) 对于复杂流体流动问题,可采用数值流体力学的方法求解。数值流体力学不仅可解决 层流问题,而且已成功应用于解决许多湍流问题。读者可参阅有关专著。 下面我们将就第(1)种情况举几个例子介绍N-S方程的应用。 流体不可压缩,Dr/Dt=0,流动稳定,/t=0,圆管内层流属一维流动,vr=vq=0,且流动 轴向对称,/q=0。将以上诸条件代入不可压缩流体柱坐标系下的连续性方程(式1-46)和N-S 方程(式1-74)中化简得: (1-80) 由/q=0和式1-80可知vz只是r的函数,G只是z的函数。因此可将上式中最后一个表达式中 的偏微分写成常微分,即: (1-81) 经过上述简化,非线性的N-S方程转化成了常微分方程。式的左边是z的函数,而右边是r 的函数,根据数理方程的基本知识,只有两侧同时等于一常数时该式才成立,即: =常数 设管长L内广义压力降为DG=G1-G2,则: 对上式进行两次积分可得通解为: (1-82) 边界条件:r=R(圆管半径)时,v=0;r=0时,v为有限值。 将边界条件代入式1-82得积分常数为: c1=0, 于是,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内稳定层流时的速度分布方程为: (1-83) 对比式1-83、1-84可得v与vmax之间的关系为: (1-85) 平均流速 (1-86) 通过以上推导得到了圆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工程上有着十分 重要意义的阻力系数。阻力系数又称范宁因子,用f表示,其定义为: 1.圆管内的稳定层流 在化工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不可压 缩流体在圆管内的稳定层流流动,如 图1-20所示。对圆管内的流动,采用 柱坐标系下的方程最为方便。 可见,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如图1- 21所示。当r=0时,即在管中心处, v达到最大,由式1-83得: (1-84)   (1-87) 式中tw为壁应力。由牛顿粘性定律可知,圆管内层流时: (1-88) 代入式1-87中化简得: (1-89) 式中d为管的直径,Re=dur /m 对管道流动问题,工程上也常用摩擦因数l表示阻力系数,l=4f,于是 (1-90) 式1-89、式1-90适用范围为Re=dur /m≤2000。 上述N-S方程求解结果,无论在速度分布,还是平均流速、阻力系数等方面均与实验结果 十分吻合。 以上推导采用了广义压力概念,故管子无论倾斜放置还是水平放置,上述结果均适用 将以上条件代入不可压缩流体柱坐标系下的连续性方程,得: ,又 因/z=0,可见vq只是r的函数。 化简式1-74b,考虑到vq只是r的函数,故可将式中的偏微分写成全微分,得: 对上式积分两次,得: 边界条件为: ; 代入上式得积分常数为: , 于是,速度分布方程为: 根据式1-75,外圆筒内壁所受到的剪应力: 若圆筒长为L,则外圆筒内壁上所受到的扭矩M为: (1-91) 由此可见,扭矩M与角速度w、流体粘度m成正比。若已知套筒的几何尺寸,通过实验再测 出扭矩M、角速度w值,则由上式可计算得到被测流体粘度m。这就是双圆筒粘度计(又称旋转 粘度计)的测量原理。 例1-4 20℃水以0.1m/s的平均速度流过内径d=0.01m的圆管,试求1m长的管子壁上所受到的 2.环隙内流体的周向运动 如图1-22所示,两同心 套筒内充满不可压缩流体, 内筒静止,外筒以恒定角速 度w旋转,则套筒环隙间的流 体将在圆环内作稳定周向流 动。设外管内径为R2,内管 外径为R1。 由于流动稳定,/t=0。设圆 筒很长,忽略端面效应,故 vz=0,/z=0。又流动为一维 的,vr=0,且流动周向对 称,/q=0。   流体摩擦力大小。 解 首先确定流型。 查附录得20℃水的物性为:r=998.2kg/m3,m=1.005cP=1.005×10-3Pa×s,于是 可见属层流流动。由式1-88得: N/m2 1m长管子所受的总的摩擦力 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化工原理网络教程 下一页
本文档为【6、运动方程--(N-S、欧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52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16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