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 色谱法基本概念

7 色谱法基本概念

举报
开通vip

7 色谱法基本概念null7 色谱法基本概念7 色谱法基本概念Chromatography -- what does it mean?Chromatography -- what does it mean? To write with colors -- literally translated from its Greek roots chroma and graphein, chromatography was first developed by the Russian botanist Mikhail Tswett in ...

7 色谱法基本概念
null7 色谱法基本概念7 色谱法基本概念Chromatography -- what does it mean?Chromatography -- what does it mean? To write with colors -- literally translated from its Greek roots chroma and graphein, chromatography was first developed by the Russian botanist Mikhail Tswett in 1903 as he produced a colorful separation of plant pigments through a column of calcium carbonate. Chromatography has since developed into an invaluable laboratory tool for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Although color usually no longer plays a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same principles of chromatography still apply.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傅若农 编著,色谱技术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0 杭州大学化学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化学教研室 编,分析化学手册.第五分册:气相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张玉奎 等编,分析化学手册.第六分册:液相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目 录目 录10-1 色谱法概述 10-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0-1-2 色谱分离过程 10-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0-2 色谱理论基础 10-2-1 塔板理论 10-2-2 速率理论 10-2-3 分离度 10-3 定性定量方法 10-3-1 色谱定性分析 10-3-2 色谱定量分析10-1 色谱法概述 10-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0-1 色谱法概述 10-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null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多次萃取)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2.色谱法分类 2.色谱法分类 (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的一种,以特制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流动相。(3)其他色谱方法(3)其他色谱方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比较简单的色谱方法凝胶色谱法:测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超临界色谱: CO2流动相。 高效毛细管电泳: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别适合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高效分析仪器。3.色谱法的特点3.色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10-1-2 色谱分离过程10-1-2 色谱分离过程 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色谱柱内完成的。 填充柱色谱:气固(液固)色谱和气液(液液)色谱,两者的分离机理不同。 气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气液(液液)色谱的固定相: 由 担体和固定液所组成。 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气固色谱的分离机理: 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 气液色谱的分离机理: 气液(液液)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配过程。null1.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1.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2. 分配系数( partion factor) K2. 分配系数( partion factor) 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mL)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即: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null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3.分配比 (partion radio)k3.分配比 (partion radio)k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用分配比来表征色谱分配平衡过程。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1.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3. 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分配比也称: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容量比(capacity factor);4.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4.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式中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5.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5.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滞留因子(retardation factor):us: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滞留因子RS也可以用质量分数ω表示: 若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分离柱,需要的时间分别为tR和tM,则:由以上各式,可得: tR = tM(1+k)10-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10-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2.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tR'= tR-tM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3. 相对保留值r21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4. 区域宽度4. 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 (3)峰底宽(Wb):Wb=4 5. 色谱流出曲线的数学描述5. 色谱流出曲线的数学描述 色谱峰为正态分布时,色谱流出曲线上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当色谱峰为非正态分布时,可按正态分布函数加指数衰减函数构建关系式。null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10-2 色谱理论基础10-2-1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10-2-1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1.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半经验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 (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null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3.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3.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10-2-2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10-2-2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1. 速率方程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A─涡流扩散项A─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dp↓,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B/u —分子扩散项B/u —分子扩散项 B = 2 νDg ν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ν<1。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2)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3)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4)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C ·u —传质阻力项C ·u —传质阻力项 k为容量因子; Dg 、DL为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 C =(Cg + CL)2.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2.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响使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即速率方程式中塔板高度对流速的一阶导数有一极小值。 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3. 速率理论的要点3. 速率理论的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与涡流扩散、浓度梯度所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4) 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10-2-3 分离度10-2-3 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① 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④ △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分离度的表达式:分离度的表达式: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1:分离程度98%; 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null令Wb(2)=Wb(1)=Wb(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null(1)分离度与柱效 分离度与柱效的平方根成正比, r21一定时,增加柱效,可提高分离度,但组分保留时间增加且峰扩展,分析时间长。 (2)分离度与r21 增大r21是提高分离度的最有效方法,计算可知,在相同分离度下,当r21增加一倍,需要的n有效 减小10000倍。 增大r21的最有效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例题1:例题1: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柱长是多少? 解: r21= 100 / 85 = 1.18 n有效 = 16R2 [r21 / (r21 —1) ]2 = 16×1.52 ×(1.18 / 0.18 ) 2 = 1547(块) L有效 = n有效·H有效 = 1547×0.1 = 155 cm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例题2:例题2: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s和12.8s,计算分离度。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所需要的柱长。 解:分离度: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多少?10-3 定性定量方法 10-3-1 色谱定性分析10-3 定性定量方法 10-3-1 色谱定性分析1.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利用相对保留值r21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3.保留指数3.保留指数 又称Kovats指数(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测定方法: 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100(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600)。 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其分别具有Z和Z+1个碳原子。被测物质X的调整保留时间应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4.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4.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 小型化的台式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 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 组分的结构鉴定10-3-2 色谱定量分析10-3-2 色谱定量分析1. 峰面积的测量 (1)峰高(h)乘半峰宽(Y 1/2)法:近似将色谱峰当作等腰三角形。此法算出的面积是实际峰面积的0.94倍: A = 1.064 h·Y1/2 (2)峰高乘平均峰宽法:当峰形不对称时,可在峰高0.15和0.85处分别测定峰宽,由下式计算峰面积: A = h·(Y 0.15 + Y 0.85 )/ 2 (3)峰高乘保留时间法: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同系物的半峰宽与保留时间成正比,对于难于测量半峰宽的窄峰、重叠峰(未完全重叠),可用此法测定峰面积: A = h·b·tR (4)自动积分和微机处理法2. 定量校正因子2. 定量校正因子 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 m i = fi ·Ai 绝对校正因子:比例系数f i ,单位面积对应的物质量: f i =m i / Ai 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响应值成倒数关系: f i = 1 / Si 相对校正因子f ’i :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当mi、mS以摩尔为单位时,所得相对校正因子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f ’M),用表示;当mi、mS用质量单位时, 以(f ’W),表示。3.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 (1)归一化法:3.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 (1)归一化法: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2)外标法 (2)外标法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3)内标法(3)内标法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组分峰影响。 试样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W,加入一定量内标物mS 计算式:内标法特点内标法特点(a) 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b) 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c) 若将内标法中的试样取样量和内标物加入量固定,则:
本文档为【7 色谱法基本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368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10-16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