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人类学》讲义

《应用人类学》讲义

举报
开通vip

《应用人类学》讲义《应用人类学》课程讲义 绪 论 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各国、各族群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以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行为,促成有计划变迁,使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目前,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充分的得到发挥。因此,如何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就成为人类学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心问题。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大家了解人类学参与现代社...

《应用人类学》讲义
《应用人类学》课程讲义 绪 论 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各国、各族群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以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行为,促成有计划变迁,使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目前,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充分的得到发挥。因此,如何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就成为人类学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心问题。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大家了解人类学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实践中把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知识的掌握包括知识的感知、领会、巩固和应用四个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环节。知识的应用是与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密切联系着的。领会是由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的过程;巩固是由识记到保持的过程;应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知识的应用是以知识的领会和巩固为前提的,同时又是检验领会和巩固程度的可靠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为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依据已经获得的新知识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新的具体事物,揭露它的本质,并把它纳入新的知识系统中去,这样不仅使新知识得到了检验,而且使新知识与新的具体事物建立了新的联系,扩大了它的感性基础,丰富了概括的内容,从而使它获得了新的发展。此外,通过知识的应用,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的应用是指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就是将新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所以,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知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常人们把自然科学和人为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基础研究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客观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产生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种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以便在开发中付诸行动。把理论成果发展成为实际应用的形式,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实际上,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向,只不过,有的学科比较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学科比较侧重于应用。 那么,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是什么关系呢?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为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应用研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把理论付诸实践。同时也对理论进行检验。 通常人们把人类学视为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系统研究人、人性、社会和文化的综合性科学。然而,正是因为人类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类社会本身以及由人创造的各种文化,随着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理论方法的完善,人类学家对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及其本质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强,从而使它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一门与现代社会发展关联性最强的学科之一。 1、课堂调查和讨论。调查学生学习阅读情况和专业思想(专业书籍阅读量,对学科价值和特点的认识),讨论“人类学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2、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要求。 第一章:应用人类学导论 根据美国人类学协会的普查,从事应用研究的人类学家已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职业化,他们就职于各种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和社会团体),以他们的人类学知识和理论,处理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大学里受过人类学系统训练的人当中,真正从事学科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是在社会上从事各种职业。即使是那些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的人类学家,也越来越多的走出象牙塔,把精力放在当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他们把人类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决策与规划以及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上。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改善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试图去帮助人们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促成有计划的变迁,并使人类学的理想付诸具体的行动。这些把人类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类学家,人们称他们为应用人类学家。 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和概念 在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上,许多从是应用研究的人类学家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实用人类学、行动人类学、发展人类学、辩护人类学、决策人类学、人类工程学、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等等。但是,使用Applied Anthropology这一名称的人最多,涵盖面也最广。 也有一些人类学家解释过“应用人类学”这一概念。因为他们从事应用研究的方向不同,所以,他们的解释有歧异。最通俗的讲:应用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人类学家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的观念与知识应用于改善和增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学问。 2、应用人类学发展的历程 应用人类学发展史的分期:应用人类学的发展进程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形成期(1914年以前); 人类学的产生是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以及殖民地的统治等一系列事件分不开的。特别是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西方人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异文化,意识在“我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他们”的存在,为了对这些“他们”进行研究,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学才逐渐形成。同时,为了处理“我们”与“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问题,人类学的实践和应用思想逐渐产生并不断积累。 出于加强殖民地统治的目的,需要对殖民地人民的社会和文化进行了解,并解决殖民地中发生的文化冲突,一些人类学家被派去调查这些族群,并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训练殖民地官员,以便更好的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1864年,荷兰把民族学的课程列入殖民地官员的训练计划。1905年南非联邦,1908年在英属埃及都实行了类似计划。同时,也有一些人类学家受雇于政府,从事对土著的政策研究。如1881年成立的美国民族学事务局,就是专门负责有关印第安人政策的研究。 另外,一些人类学家面对殖民地人民的遭遇产生了同情,开始采取一些行动帮助和关心土著居民。如摩尔根为了塞纳卡印第安人的利益,与白人公司诉讼,使塞纳卡印第安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另外还出现了一些组织,如1838年成立的“土著保护协会”,1885年成立的“妇女人类学会”等,都在维护土著人的利益方面做了不少贡献。特别是随着法、英、美等国家人类学、民族学会的相继成立,人类学的应用实践也在渐渐的增多起来。1896年就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的人类学家丹尼尔﹒布林顿在发表题为“人类学的目标”的就职演讲中首先使用了“应用人类学”一词,标志着人类学的这一分支学科真正形成。 总之,这一时期,应用人类学处于形成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是为制定政策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资料,以支持对土著的统治,为殖民主义政治服务。从表面上看,人类学家充当了殖民主义的“帮凶”,但在客观上,却在减轻殖民地人民的痛苦方面作了些工作,缓和了一些矛盾冲突。 (2)、发展初期(1914---1938年); 这个阶段是殖民地的冲突和矛盾进一步激化,殖民统治被迫从直接统治转向间接统治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和人类学家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的时期。1929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印尼爪哇召开的第四届泛太平洋科学大会上,宣读“关于人类学实际应用于原始民族管理的历史和功能的文化解释”的论文。他认为:人类学正愈来愈要求被看成这样一门学问:即是关于对落后民族的治理和教育有直接实际价值的研究。1931年,他在“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一文中也说:过去人类学研究是纯粹学究式的空谈,对实际生活的任何具体方面都没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对非洲或新几内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对从事统治和教育这些部落的人有实际帮助,人类学或它的这一分支正在与殖民行政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首先,为了使殖民地官员了解殖民地人民和文化,建立了一些旨在促进殖民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机构,并由人类学家对殖民地官员进行训练。同时,也对土著民族进行训练,以便让他们对西方文化和政策有所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与殖民官员沟通。 其次,有些人类学家受雇于殖民地行政当局,在一些有问题的地方从事研究。 其三,有些人类学家直接当上了政府顾问,从事一些行政管理工作。 其四,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出现的文化变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在这些实际问题上深入调查分析。1932年“非洲语言与文化国际协会”在洛克非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扩大了研究范围,即研究如何正确处理非洲社会组织和外来统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之间的关系,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保留过去有生命力的东西,减缓舶来品与非洲传统风俗习惯和心理间的冲突,实施雇佣劳动制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学校教育与传统价值观的关系等内容,并把这些研究提供给那些对非洲怀有特殊目的的人,如当局、传教士、商人、移民,甚至非洲社会的土著领袖。希望人们对非洲传统制度有所理解,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崩溃,并使管理者能“促进一个健康、进步和有组织的社会向前发展”。这些课题到现在仍然是人类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五,人类学开始研究西方社会内部的问题,特别是诞生和发展出了“工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 (3)、扩展阶段(1939---1970年) 二战爆发后,许多人类学家积极投入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工作,扮演过各种不同的角色,从而扩大了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他们有的回到自己过去调查过的地方,组织动员当地土著民族反抗侵略者,如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埃塞俄比亚组织阿赞德人游击队,后来到叙利亚和昔兰尼加继续组织反抗斗争。英国另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利奇,也回到缅甸克钦人地区与日本鬼子周旋,把他学的人类学知识运用到战争中。不过大部分人类学在本土战争部门供职,如克拉克洪、米德、杜波依斯、伊根、本尼迪克特、巴特森等等都利用他们的人类学知识为战争服务。其中他们对敌对国家的国民性进行的研究最著名。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学应用研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对战领地的行政管理和对外援助计划的研究成为美国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 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高涨,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曾一度被视为殖民主义“帮凶”的人类学家,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很难再到这些刚刚独立的国家从事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区域缩小。许多人类学家只好回到本国研究自己国家中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民族特性、主流社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具体制度等,他们把在泛文化比较研究中形成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西方主流社会的现实问题,从而,改变了人类学只研究异民族的传统。 但是,这些政治独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发展陷入困境,需要人文社会学家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人类学家能沉到社会底层,对社会实际的认识更为深刻,进行现代化研究更能因地制宜和更切合实际,特别是人类学所持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和对霸权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认识到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使人类学家重新回到过去的“试验室”,从事发展研究。如刘易斯(Oscar Lewis,1914-1970)在墨西哥和波多黎各对城市贫民窟进行应用人类学研究,分析“贫困文化”。但更多的人类学家是在为国际机构的开发计划服务。 另外,第三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开始崛起。在本国、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变革中发挥作用。比较突出的是墨西哥的人类学家主持和开展了许多应用研究项目。 这一时期人类学学科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人类学在应用研究中所持的态度和立场受到考验。他们是为帝国主义政治服务还是支持殖民地国家的社会革命;是鼓励支持欠发达国家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还是维护他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应用人类学家承认社会变迁,但不赞成迅速的改变,主张逐步改良,不赞成忽视第三世界本身的文化传统而进行技术改革和全盘西化,认为技术改进和现代化过程,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因而,常常与当地政府和从事技术援助的人员发生矛盾。这也许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从事应用研究的最大困惑。 (4)、决策时代(1971年---至今) 进入70年代以后,应用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仍在扩大,可以说几乎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都有应用人类学家在从事研究。专业的应用人类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例,70年代有2/3的人类学博士毕业后没有在学术界工作,而是在各种行业、各种机构中工作。所去单位多为行政、旅游和其他各种机构,从事的多为政策研究。出现了所谓“新应用人类学”。即注重学术圈外不同层次、不同场合的政策研究,包括为政策的制定进行咨询、收集资料、设计、评估等工作。人类学家不满足于只是做描述、评价等工作,开始更多的积极参加决策过程,让当局按照人类学家所设计、所希望的那样去实施,真正主导社会变迁的方式和方向,成为决策人、管理者和实践活动家。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担任过市长的应用人类学家克莱德-威尔逊认为:人类学家对公共事务是可以有重要的作为的。我觉得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所具有的重要技能,能够使我们把表面上的无秩序和复杂的局面引导成为有理智的秩序,这就是人类学的训练使我们要去做好的东西。 1973年,亚利桑那州图森城成立了第一个“职业人类学家学会”。不久,华盛顿也成立了“华盛顿职业人类学家协会”。1978年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开始出版《实践人类学》杂志。1983年,美国成立了“实践人类学全国协会”。 此外,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大学中人类学系的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专门为了适应今后从事应用人类学工作而设置的训练。美国人类学的专业机能训练各个大学各有侧重:主要包括:1)、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2)、复杂社会的认识;3)、定量的技术;4)、有关的实质性技能训练,如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活动能力、特定的应用研究方法(如评价、非正式的访谈等)。 目前,硕士级别的应用人类学训练计划已在美国各大学出现。如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人类学系就有“发展人类学”的硕士培训计划。“为入学者提供其为国内外的发展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背景和方法技巧”。必修的课程有:亲属关系理论、语言和文化理论、社会人类学理论、文化变迁和应用人类学、经济和政治人类学;方法论方面有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和技术、统计学方法;选修课程有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人类营养中的文化和生物因素、国外文化的技术和社会变迁、世界食物问题、社会冲突的评估、社会变迁和国际发展、国际农业和乡村发展计划等等。 (5)、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略) 第二章: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应用人类学家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能做什么?又怎么做?这是本章要试图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范围非常宽泛,应用人类学家所从事的职业又非常复杂,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总结国外人类学特别是美国人类学应用研究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应用研究的方向 人类学应用研究的主要途径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 (1)、政策分析(决策咨询和政策开发) 每个国家的政府不仅依靠法律,更多的是通过政策来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促进社会有计划的变迁。在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特别是那些不针对全体国民,只针对少数特殊群体的社会事务,就需要特殊的、具体的政策来加以处理。那么,需要什么政策?如何制定政策?怎样使政策更合理、更公平、更有效率和操作性?就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人类学的训练使我们能够更科学、更客观的进行政策分析,从而帮助政府调整旧的政策和开发新的政策。 在现代社会,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作为基础,获取可靠的信息,应该先从调查入手,使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田野调查方法),然后再对资料进行分析,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政策开发)。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而且,涉及面广,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来做。因此,政策研究工作就成为发挥人类学学科优势和特点的重要途径。 (2)、社会评估(社会评估和文化分析) 社会评估包括需求评估、价值评估和影响评估。需求评估是指收集公众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等有何需求的资料,并对公众的这些需要加以评价,为某些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规划、政策的设计或完善服务。价值评估是指针对某些已经拟订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等进行论证和评估,判断其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效益等)。影响评估是指针对设计中的或已经实施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等可能和已经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评判,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社会影响评估,特别注重对大型水库、高速公路、灌溉工程、开放区等大型建设项目和规划在实施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后果和灾难进行研究。 (3)、权利维护(辩护和代理)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异文化和主流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也就是边缘社会和弱势人群。长期以后,这些人群的处境和遭遇非常不幸,经济持续贫困,社会严重失调,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作为同他们有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的人类学家,有责任为他们谋求社会公正和发展机会。所以,维护少数民族和弱势人群的权益是人类学应用研究最经常、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4)、社区干预(公共参与和行政管理) 应用人类学家不是革命者,但是,他们主张改良社会,而且是推动社会有计划变迁的具体实践者。也就是说,他们不满足于收集资料、提供建议或参与决策过程,他们还希望把人类学的理想和计划直接付诸行动,自己主导社会文化变迁的进程。在自己研究的社区实施发展计划或开展行为干预活动。 2、应用人类学家的社会角色 (1)、政策研究员(机构顾问和咨询专家) 既然我们知道制定政策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那么,政府就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事实上,不仅政府需要雇用政策研究人员,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议会、政党、民间社会团体,甚至企业都需要雇佣政策分析员为他们服务。所以,在美国就出现了“政策研究员”这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这些机构不仅雇用职业的政策研究员,它们还可能聘请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的人类学家担任顾问,为他们提供咨询意见。 (2)、需求和影响评估员 公共政策、发展计划、大型工程项目等都必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有效的需求和影响评估直接关系成败得失,也关系各个群体的切实利益。因此,这项专门化的工作就成为一种职业,或是从事这些事业的人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3)、公共参与专家 公共事业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日常事务,如城市交通、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关乎每个人的生活,涉及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公共参与专家是最近发展出来的工作岗位。他们主要研究公众对某些政策、计划、方案的反映,组织公众会议、参与公共行政事务,为公众解释上面的政策、计划和方案,向政府反映公众的意见,起着沟通政府与民众的作用。 (4)、行政管理者 有些应用人类学家在某些方案和项目中,不仅参与设计、解释和评估,同时也直接负有项目实施时的管理职能,成为行政管理人员。事实上,大多数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或在政府担任公务员或在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的还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高层领导。 (5)、变迁代理人(项目经理) 变迁代理人的工作目的是刺激和引导社会文化变迁,它涉及变迁的策略、文化适应等问题。他们不仅研究变迁,而且还要付诸行动,促成变迁的实际发生,是行动人类学和发展人类学的一部分。他们的角色往往是为欠发达地方设计的援助项目的经理人。 (6)、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的工作主要是受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基金会和民间团体的委托,帮助培训有关人员,使他们具有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认识和知识,熟悉这些人要去工作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差异和民族中心主义对工作造成的危害。 (7)、辩护人 这是人类学家经常充当的角色,即站在公共政策所关心的对象一边,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去评价那些政策,并向制定政策的机构反映他们所代表的群体或阶层的意见,甚至为他们的一些行为辩护,力求使这些公共政策,能在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上,适应人类学家所代表的那些阶层、团体、个人的实际需要。这种职业只有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力量严重地为社会所忽视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8)、防治专家 防治专家的主要工作是运用人类学知识预防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治。它包括与遇到问题的各种人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和技术咨询,力图使问题和麻烦在未危及社会其他人的时候得以解决。有人把这种各种称为“诊治人类学”。 3、主要研究领域 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范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社区发展研究、经济和资源开发、都市研究、健康与医药、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应用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日益频繁,文化传播和文化冲突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人类学的知识和理念对于人们消除种族歧视、文化偏见和社会不公,化解政治矛盾和经济冲突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于解决“环境与资源”、“和平与发展”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在发挥积极作用。 (1)、社区(族群)发展 当今世界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因此,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使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在第三世界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在国际社会援助欠发达地区的行动中,人类学的参与,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研究”的新视野。社会文化变迁与族群关系、贫困问题与乡村发展、经济开发与技术转让、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公共政策与居民权利等都是人类学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2)、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都必然经历城市化的过程。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住房问题、公共教育、劳工与就业、贫民窟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酗酒和吸毒问题、独生子女问题、老年化问题、同性恋问题等等都成为都市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3)、健康与医药 医学人类学已经成为人类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民族医学和民间信仰、公共卫生政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流行病防治(艾滋病)、药物依赖(毒品)、食物营养与文化、治疗和保健服务的交付等等都是应用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4)、资源与环境 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植物学、文化地理学等等交叉边缘学科,是人类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的产物。传统生态智慧与本土知识、经济文化类型与资源利用模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与移民安置、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配关系、自然遗产保护等都是人类学已经拓展的重要应用领域。 (5)、人口与人口流动 人类学的人口研究主要包括:生育制度和文化、生育政策和法律、人力资源开发、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管理、移民搬迁。 (6)、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负责评审的世界遗产有三类:《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名录》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世界遗产名录》指有形且不可移动的物体或景观,如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些物体或景观对人类文化和历史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已获批准29项。 2、《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目前中国只有2项入选(昆曲和古琴艺术)。提出申请27个。 3、《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主要指历史文献档案,目前中国有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等三项入选。 (7)、性别研究 性别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专门探索两性文化及其关系。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权利问题。妇女人类学是人类学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产物。 (8)、流行文化和消费 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科,这不单是指它的历史不长,更主要是说它的研究课题能够与时具进,能够跟随人类发展的脚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捕捉文化变迁的最新信息。对各种新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都非常敏感。这几年本系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就涉及:股民群体研究、行为艺术、减肥文化、网恋、同居现象、文化消费等新课题。 第三章、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视角 前一讲我们提到应用人类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那么,人类学是以什么视角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呢?人类学在跨学科研究领域如何发挥独特作用? 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学家对人、对社会、对文化的认知特性中去理解和把握,从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入手。 1、整体观 整体观: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个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固定、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它强调研究一个文化体系中的每一个文化因素时,都必须把它置于整个文化的框架中,探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及各种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我们可以更全面的看问题,减少片面性,或避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文 化 体 系 的 静 态 抽 象 模 型 客位结构(经验观察) 主位意识(意义解释) 外 上层结构: 意识形态(宗教、神话、科学、哲学、艺术及仪式) 本土内容 符 显 /世界体系(含国际体系和全球化进程) 本土认识 号 的 政治组织形式(从村镇到国家,含教育和法制)   本土形式 及 结 结 构: 社会组织形式(从家族到民族,含传承和制裁制度) 本土制度 意 构 经济生产方式(组织、分配和消费方式) 本土实践 义 体 \人口再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 本土习俗 体 系 基础结构: 环境、技术、人口及三者的互动关系 本土知识 系 自 然 和 人 文 社 会 生 态 体 系 (含 历 史) 文化的三个结构层次相关互动,形成一个内在关联的文化体系。所以,人类学的民族志调查就是要从整体上描述一个族群或社区的文化体系,但是,人类学最重要的不是研究文化的内容,而是要揭示文化结构和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文化的文法)。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层面的文化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带动影响其他文化要素出现连锁反映。即使我们只研究这个文化体系中的某个文化因素,也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它,而应该把它置于整个文化的框架中,探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及各种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如生态学只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但是,生态人类学就要注重自然与人文社会的互动关系。 2、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性观念:文化相对性观念是人类学研究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是指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特质来说,都必须首先依据它在某一特定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所属文化的价值系统等的关系来加以判断和解释。也就是说,要反对研究者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去看待别人,要求尽量以被研究者群体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或尽量采取一种无偏见的态度,尽可能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以及我们还不了解的事物。 社会进化论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都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描述成一个单线进化的过程,把世界上各个民族排列起来,分成文明和野蛮,先进和落后,形成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歧视和排斥其它异文化。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精英同样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对本国其他弱小民族也采取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把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视为愚昧、落后、野蛮和迷信,忽视异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否认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选择,在推行单一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剥夺了少数民族的主体性。 “人的存在具有体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科学革命以来,我们找到了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有效办法,那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但人的精神需求却无法靠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来充分满足。这首先是因为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水平之间存在水涨船高的关系。“衣食足然后礼义兴”或“衣食足然后知荣辱”,讲的就是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越好,他对于尊严、尊重和承认和追求就越高,就越不容易满足。其次,人是道德动物而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作为致富工具,本身没有道德含意,所以不能给人类生活提供可持续的意义。因此,人对生活意义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终只能通过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包括宗教在内的文化艺术手段来加以应对。因此,那种认为民族文化和传统宗教会随经济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消亡的假设实在是一厢情愿的海市蜃楼,是最大的主观唯心论断。 民族文化不会消失而只会与时俱进地变化。这是因为追求尊严、尊重和承认,乃是植根于人性深处的内在需求。人类个体的体能有限而知性无限,生命有限而欲求无限。人自知必有一死而不甘于一死了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然遇到生老病死的困扰。为了在这些困境中保持生命的尊严,我们就必须编织生活的意义之网,建立生活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我们命中注定只能是社会文化动物。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编织生活意义之网的原料。 总之,人性和人的需求是任何国家不能长期忽视的问题。中国在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之后,要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就必须制订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的发展战略,顺应人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制订出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满足和调节这些需求。中国正在开始这样做。我们现在投身于这项事业适当其时。 现在我们进行民族文化建设,要在西部开发中提倡民族文化和居民权益保护,就是要纠正这种偏差,就是使主流社会认识到少数民族在中国的主体性,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国民认同根基,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运行的充分条件。它还是化解“中国威胁论”,抵消邻国对我国边疆领土觊觎,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社会风险的保障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 3、泛文化比较研究 泛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是指在不同文化以及同一文化的各亚文化之间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跨越我们自己文化的局限,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泛文化比较研究至少可以从这几方面去理解:首先,研究比较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其次,人类社会已经逐渐从封闭、孤立的生存状况中走出来,共同在一个地球村中生活,只能在与其他族群和社会的交往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如何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如何理解、包容和学习另类的生命形态和价值体系就成为现代人的知识和修养的内容;事实上,人类学从异文化研究中获得的收获,不在于帮助异文化的人认清他们自己,而在于真正了解“我们”自己,没有“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觉醒。 4、自观和他观 自观(emic)又称 “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化。 他观(etic)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 上述文化体系模型中的左边一栏是客位结构属于科学分析范畴,右边的一栏是主位意识属于人文理解范畴。在民族志调查过程中,以什么眼光来看问题非常关键。自观帮助我们学会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克服“族际差异”所造成的障碍,如实反映真相,不带偏见。但是,自观的局限性很大,不能避免当地人的文化盲点和利益纠葛。他观能够帮助我们以泛文化比较的视野,用科学的方法探寻事物的本质。但是,他观往往存在文化偏见和认识误区。所以,人类学在文化分析中必须交替使用这两种认识角度,只有“主位”和“客位”相互补充,才可能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才会得出真实而深刻的见解,分析出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区分“主位”和“客位”之间的差别是人类学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四章、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方法 1、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要求研究者在对某一社区或族群进行调查时,应亲身体验这一社区或族群的生活,从这种积极的生活参与中去获得对该文化的认识。 人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资料不是现成的,而是人类学家自己从田野工作中亲自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所谓田野并不仅仅是指乡村社会,而是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场境,也就是说任何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是人类学调查的田野。人类学观察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社区生活参与的过程。当然,能够从观察中获得什么认识取决于每个人所受的人类学训练,既要有扎实的人类学理论修养,更要有非常的田野调查经验的积累。所以,人类学家都是从田野中走出来的。 马凌诺夫斯基(Malinowski)曾在特罗布里恩德岛调查。他特别强调入类学田野调查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认为民族志工作者要了解当地人的规则和行为,通过参与观察,在当地人文化持有的框架中去判断。1922年,马凌诺夫斯基发表了《西太平洋航海者》;同年,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出版。自此之后,田野工作成为人类学学者的基本功,建立在田野工作基础上民族志在人类学研究中得以建立起权威。 2、访谈 访谈是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另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所谓访谈就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许多人都会使用访谈方法获得资料。比如,记者就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去了解事实真相并加以报道。但是,人类学的访谈与其他人的访谈有很大区别。人类学访谈往往不是为了了解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就事论事的直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询问;而是要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比较系统和耐心的与调查者深入交流。所以,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访谈时间也比较长,最重要的是要在获得被调查者的充分信任的情况下进行交谈。 访谈可以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两类。正式访谈指事先准备好访谈提纲,预先选择好调查对象,安排好时间、场合,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非正式访谈是由一般性的谈话和问答构成,这种访谈比较自由随意,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而且,谈话内容不受约束,可随双方思路的自然发展进行。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是调查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方法。通常,非正式访谈是人类学家在参与观察的初期使用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以后,对目标社区和目标人群有了基本了解以后,就可以准备正式访谈了。 3、抽样调查法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人类学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定量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人类学研究面向复杂社会以及应用人类学的蓬勃发展,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和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和社会评估,所以,抽样调查就成为经常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抽样调查法是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它是数量统计学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方法是从社会总人口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出一部分作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当我们在人口较多的社区中进行问卷调查和正式范谈时,就需要用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以使所收集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抽样调查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样本,也就是说,要使抽样调查的结果和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相差不多。抽样一般分成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型。 (1)、根据概率分布的原则所进行的抽样方法就属于概率抽样方法。通常包括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和聚类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也称为任意选择法。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概率抽样方法。根据随机率原则,在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成随机地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依此推断总体的有关指标。它的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中的每个单位完成独立,彼此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可以采取抽签法和随机号码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总体规模不大的单位。 系统抽样方法也称为机械抽样法、间隔抽样法或等距离抽样法。它是把被调查的总体按照某一标志自然或人为排列起来,有规律、分段地抽取样本单位,然后再进行调查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能使抽中的样本均匀地分布在总体各部分中,因此,其准确度略高于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方法又称为类型抽样法、分组抽样法或分类抽样法。是调查者根据研究需要把调查对象分成若干层次或小组,使每个层次和小组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然后,在每个层次或小组中,按照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进行抽样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力求增加样本的代表性,避免样本过于集中在某些特性或完成没有特性的地方。 聚类抽样方法也称为分群抽样法,成群、成组抽样法或多段、整群抽样法。在某些时候,由于研究总体过于庞大,无法掌握总体名单,就中能把研究对象划为若干聚类,用随机方法抽取聚类。如果被抽中的聚类中包含的单位样本仍然过多,那么,还需要把抽中的聚类再划分为若干次聚类,直到可以直接抽取样本单位为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庞大,总体中的每一群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特性的个体,群与群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小的状况。 (2)、不以概率分布原则进行的抽样方法就是非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虽然不如概率抽样精确,但因它比较方便、省时、省钱,所以也经常为调查者所有。通常包括方便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定额抽样法。 方便抽样法也称偶然抽样法或偶遇抽样法。它是随调查者方便而选取样本的方法。一般是遇到谁就调查谁,因而不是概率抽样。一般用这种方法进行抽样时偏差比较大,可信度低,姑一般仅适用于准备性的调查。 判断抽样法也称立意抽样法、定准抽样法、目标抽样法等。它是由调查者判断后挑出那些最适合该研究的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它适于总体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且样本数量很少的情况。人类学调查中,常用这种方法选择主要报道人。特别在从事一些专题研究中尤其如此。因为,当进行某一专题研究时,往往只需要选择一些与题目有关的人进行调查即可。 定额抽样法也称配额抽样法、限额抽样法。它是指先分组确定每组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每个组分配一定数目的定额样本,再由调查者主观地在定额内抽样的方法。 4、文献检索方法 所谓文献,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通常文献是指用文字记载的东西,但是,现在图片、影象资料越来越多,所以,也应该包括用这些形式记录的信息。 人类学早期主要研究那些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所谓原始民族,没有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但是,随着那些复杂的有文字记载的社会成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收集已有的文献资料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几乎所有民族、社会和文化都有人进行过研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所以,现在选择任何新的研究课题都必须建立在检索和阅读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另外,人类学应用研究往往有时间限制,必须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研究,不可能进行长期的深入观察,也不必亲自从田野收集所需要的全部材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已有文献,以部分满足获取研究信息的要求。当然,文献研究方法不能替代人类学的实地调查,而只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 5、社会会计方法 社会会计方法:所谓社会会计方法就是以一个社会为会计单位,运用各种类似于会计的报表、会计方法,对一国、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社会活动及成果进行归类、分析和反映,以取得有关社会各项指标的一种方法。 6、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指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对已采取的政策、实施过的公共计划以及其他有关人的服务活动等进行的一种研究。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检验一项公共政策或计划的社会效应,分析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未来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7、社会和文化预测(社会冲击评估和文化分析) 预测就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段对事物的未来状况预先作出推知和判断。社会和文化预测主要指在一种政策或项目实施以前,确定可能产生什么社会冲击和文化变迁,以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并达成预期目的。 第五章、文化变迁理论 1、文化变迁的概念 马林诺斯基把文化变迁定义为“现存的社会秩序,包括它的组织、信仰和知识,以及工具和消费者的目的,或多或少发生迅速改变的过程”。 乔健认为:文化变迁是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 文化变迁应包括文化的纵向与横向的突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渐变, 文化变迁的特征: (1)​ 文化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文化变迁是永恒的; (2)​ 文化不仅要发生纵向演变即文化进化,还应该注意到文化的横向变化,如文化传播、文化涵化; (3)文化不仅会发生突变---文化的进化,还始终处在渐变的过程中----文化内容的改变。 2、文化变迁理论的主要思想 古典进化论: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产生的基础。以英国的泰勒、瑞士的巴霍芬、美国的摩尔根为代表。他们都持人类文化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反对退化论和下险假设论。他们都有三个基本的假设:1)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即认为不论什么样的种族都具有同样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特征;2)由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因而在相似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3)既然在相似的情况下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那么,人类在从简单到复杂,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时,大致也会经历一种相同顺序或相同路线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文化发展的相似性,或叫“平行发展”。关于文化从低级向高级的动力,他们大多数人都持人类心理不断完善的观点,也就是说。人类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导致了文化从简单向复杂进化。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进化的。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传播学派:19世纪末,在批判古典进化论的浪潮中产生了传播学派。最早出现的是“文化圈学派”(或称德奥传播学派)。他们认为世界上的各民族中没有几个具有独立发明创造的能力,所以,两个文化中的相似性都是传播的结果。全世界只有几个地方曾有独立发明,从而形成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各种文化特质便由这些中心不断地向外传播,终于使不同来源的文化体质在某地相遇,彼此采借融合,形成了各民族的文化。 理论要点: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关联的机会愈多。强调实证方法。 自泰勒《原始文化》于1871年发表以来,更多人类学家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先驱人物有拉策尔(F.Rutel)。     拉策尔 德国人。根据(P.W.A.Bastian)巴斯蒂安 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学说,也称人类地理学派。他认为,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特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文化要素是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文化要素的相似性证明文化间存在历史上的同根关系和某种联系。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土地和生活》。   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圈”概念,并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即量的表军,以确定是否来自同源,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他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他将传播理论引向一个极端。 主要著作《非洲文化的起源》。    威廉.里弗斯(W.H.R.Rivers)美国人。他认为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在强调传播论同时,采用进化观点是他的进步。主要有〈〈美拉尼西亚社会史〉〉。 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historical school) 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其创始人为人类学家F.博厄斯,这一学派主要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但其观点和方法一直影响到当代美国民族学界。19世纪末,正值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针锋相对之际。博厄斯对两派学说均持批评态度,但其批评的重点是摩尔根和进化学派。    这一学派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而坚决反对摩尔根所作的理论概括,认为他的理论体系是“思辩的方法”,完全不可取。    R.H.罗维所著《初民社会》(1920)是批评摩尔根的代表作。 历史学派也批评传播学派、尤其反对“埃及中心说’。然而,他们同样把文比看作是超社会的,否认文化发展的普遍规津、所提出的概念“文化区”、“文化丛”与传播学派的“文化圈”、“文化层”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去不远。 他们认为可将文比分解到最小单位、即“文化持质”,若干文化特质结合构成一个文化丛、与之相适应的地域即“文化区”。    他认为民族学家研究文化应该从文化特质人手。标淮文化特质多的地方为文化区中心,属于独创;文化特质少的地方为外围,属于传播。博厄斯及其许多追随者具有鲜明的反种族主义立场、并从科学上论证了种族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曾为反对欧美中心主义和种族压迫进行了坚决斗争。  功能学派:该理论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体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马林若夫斯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互相关联、具有动态的、功能的。倡导实地观察文化变迁的方法论。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文化实体自成一格。对文化必须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揭示人类学要研究文化功能,文化的意义就在文化要素的关系中。文化的真正要素是社会制度。需要产生文化迫力,使人们靠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产生新的需要,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人类有机体的需要、种族绵续的需要、靠传统风俗为工具使文化得以延续。提出人类靠七种基本的需要才能生存。 四大类生理需要:1、相应的文化措施;2、社会控制;3、教育;4、社会组织。文化由人工制品和传统体系组合而成。文化通过风俗、仪式、类别性称呼、宗教信仰、巫术的功能(思想、道德、艺术、娱乐、游戏的功能)而发生作用。文化历程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是遵守着功能关系的定律。制订《文化表格》提出文化三因子和八方面。法律和风俗是有组织的联合着,指出社会内部秩序的相关性和对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功能。 生育与营养的需要形成了人类最普遍的制度的核心。本能需要转变为文化愿望亦礼俗化的习惯,从而代代相传。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的有机体,若把整个关系除去,则将无法了解文化的任何一部分。马氏认为:功能探究,能使人(即人的心理生理机体)和文化(人的制造品)之间的多层面关系,显露无遗,昭然若揭。文化可以比较,视各文化为一封闭体,对此的研究和解释,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技术方法:参与观察法。   马凌诺夫斯基既反对进化论关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学说,也反对历史学派关于重新构理文化史的见解。他认为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或满足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包含着许多层次的制度需要。研究人类学的目的在于教会殖民当局和企业主如何更适当的对待殖民地民族、将直接统治转变转变为间接统治。    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构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被视为功能学派,但许多人也将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tionlism)。他不把文化视作可以直接考察的具体实体。他认为可考察的是实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也就是“结构”。社会结构是个有机整体,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持某个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集团成员个人的历史终结、并不中断社会结构的连续性,这是因为,由个人活动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生活过程维持着这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社会生活就使社会结构功能化了,即:集团成员个人对社会整体运行的员献,其作用是维持、延续社会结构的平衡性。因此,可以说社会与生物体极为接近。拉德克利夫—布朗也就把社会(文化)人类学称作“社会的自然科学”。 布朗对进化论的态度比较缓和,进化论学者们过于匆忙地做出了结论,文化单线发展的假设已为事实所驳斥。他们的错误在于以这种或那种文化现象的起源问题,取代了发展规律的研究,而起源的理论是无法检验的。他主张只有在揭示进化的一般规律之后,才能确定进化方向,而要揭示规律就首先要弄清文化的结构、功能与意义。因此,他声明,功能学派否认不以史实记录为根据而来虚拟‘制度起源’的一切尝试。
本文档为【《应用人类学》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27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9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14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