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举报
开通vip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城市科学 〔文章编号〕 1002 - 2031( 2011) 03 - 0016 - 05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赵 航 〔摘 要〕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 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 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集聚效应;功能空间;演化 〔中图分类号〕 F299. 275. ...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城市科学 〔文章编号〕 1002 - 2031( 2011) 03 - 0016 - 05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赵 航 〔摘 要〕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 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 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集聚效应;功能空间;演化 〔中图分类号〕 F299. 275. 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 航( 1969—) ,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与战略管 理。 〔收稿日期〕 2010 - 08 - 25 〔修回日期〕 2010 - 10 - 15 一 引言 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 商务区、工业区等,它们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 结果。这些集聚的功能主体在空间选择上的变化使 得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在持续的 集中与分散过程中实现的,是经济活动空间形态的 体现。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目前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城市空间物理形态 的演化。埃里克森通过对西方国家的研究,将城市 空间变化分成外溢—专业化、分散—多样化和填 充—多核化三个阶段。我国学者杨吾扬将城市空间 的演变归纳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向心集中型、离心分 散型和向心分散型[1]。顾朝林认为,在集中与分散 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依据城市的不同特点和相关 条件,表现出不同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集中块状结 构、连片放射状结构、连片带状结构、双城结构、分散 型城镇结构、一城多镇结构和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结 构[2]。而另一方面则是从经济分析角度研究物理 形态变化背后的经济作用机制。克鲁格曼在其《地 理与贸易》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通过中心—外围结构模型详细阐 述了产业集聚效应对空间分化的作用。其后,沿着 克鲁格曼的思路,多位学者对中心外围结构进行了 扩展。他们分别从运输成本[3]、溢出效应[4]等方面 深入讨论了产业集聚对空间演化的影响。我国学者 马吴斌等分析了上海产业集聚对上海城市空间结构 优化的作用,发现产业集聚支撑了城市“多中心”网 络的全面发展[5]。李程骅则从新产业价值链角度 分析了价值功能对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作 用[6]。上述研究都未深入涉及城市各项具体功能 模块的变化。而城市空间的演化恰恰是城市功能分 化与空间转移的结果,从城市功能角度研究集聚效 应对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空 ·61· 总第 188 期 城市问题 2011 年第 3 期 城市科学 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优化。 二 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五个阶段 从城市功能角度来看,城市空间结构由一系列 功能空间组成。由于城市是由产业和人口集聚而形 成,因此,城市功能空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 是工业型空间,主要由生产制造型企业组成;第二类 为服务型空间,由零售批发业以及邮电、通信、金融 等服务业集聚后形成,其作用在于向工业企业、城市 人口等提供各种服务型产品;第三类是居住型空间, 这部分空间是专门用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住。 从城市的形成到功能空间的分化经历了五个阶 段: ———均质化阶段。这个阶段是城市的初期阶 段,各种功能空间尚未分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 居住区呈混杂状态。 ———商业空间分化阶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 加,以零售、批发为主的商业首先从均质区分化而形 成独立的商业区。 ———综合服务型空间形成阶段。商业活动的活 跃将进一步促进服务类型的丰富化,一些新型的服务 业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服务空间。 ———新工业空间形成阶段。服务型空间的扩大 对工业形成挤压,工业本身扩张也要求更大空间,从 而使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区域转移,并形成独立的 工业空间。 ———居住空间的独立与多中心的形成阶段。工业 企业的转移、商业空间的发展带动了专门化的居住空 间的形成,由此进一步导致城市多中心结构的形成。 三 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的作用机制 1.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可以分解成两种子效应,一种是聚合 效应,另一种是扩散效应。聚合效应促进产业在空 间集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使集聚规模扩大。而扩 散效应则推动集聚区域的企业向外转移,使产业集 聚发生转移或消亡。聚合效应与扩散效应并非在任 何情况下均发挥作用,而是与产业集聚程度有关。 当产业集聚程度达到某个门槛规模时( 即门槛规模 1) ,聚合效应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从而促进产业 集聚规模扩大;如果产业集聚程度继续提高而达到 门槛规模 2 时,过度集聚导致扩散效应发挥作用,引 起企业向集聚区域外转移,使产业集聚发生迁移或 者走向衰落。 2.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空间形成与演化的作用 图 1 为城市功能空间的形成与演化路径以及集 聚效应在其中的作用。城市形成初期,工商业之间 的空间分化是不显著的。但是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服 务型产品必须依赖于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易才能够实 现。因此,需求的空间集聚对于服务业降低需求搜 寻成本进而降低整体经营成本至关重要。因而,服 务业首先从均质空间中分化出来,形成服务型空间。 其中,商业是服务业中首先形成集聚的产业。由于 商业提供的是服务型产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商 业企业最容易在城市中聚集起来而形成所谓的 “市”。随着商业集聚规模的扩大,需求愈发集中, 达到集聚度的门槛规模 1 之后,聚合效应发挥作用, 大量商业企业进入到“市”中,从而吸引着更多类型 的服务企业集聚到一起,如金融、商务服务等,逐步 形成了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型服务空间。 当服务业集聚达到规模门槛 1之后,在聚合效应 作用下,新的服务型企业不断进入到集聚区,使服务 型空间持续扩张,对工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 同时,由于服务业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要高于工业企 业,因而在对土地的竞争中占据相对的优势。当服务 型空间达到规模门槛 2 之后,扩散效应发挥作用,工 业企业选择向城市郊区迁移。出于对集聚所具有的 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向城市边缘区转移 的工业企业倾向于选择集聚,从而形成工业空间。 居住空间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工业企业外移之 后留下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城市边缘区地租 便宜而吸引了大量居民外迁。这些区域通常与工业 区较为邻近,以便能够共用基础设施。当聚居的人 群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商业需求刺激了新的商业在 此聚集,新的商业空间开始酝酿成型,最终一个新的 中心也逐步形成,进而产生了多个城市中心 ( 图 1 的虚线路径) 。 四 南京的例证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基础较为雄 厚,综合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强。南京市不仅具 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且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大、中、 小企业平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档次具有一 定的优势。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南京大力发展 ·71· 《城市问题》2011 年第 3 期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城市科学 图 1 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 工业,经过 50 年的建设,形成了以石化、汽车、钢铁、 电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同时,南京还是长江下游 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集聚了南京周边地区的商流、 客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华东地区除上海以外最 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和市场中心。随着经济快速发 展,南京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城市空间 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向外推移,农业区逐步变小。区 划调整之前,南京的空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由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和下关六个主城 区组成的核心区;第二部分是浦口、大厂、栖霞、雨花 台四个郊区组成的过渡区;第三部分则是由江宁、溧 水、高淳、六合和江浦五个县组成的外围地区。 1990 年核心区和过渡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 的 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 75%,而外 围地区几乎完全以农业为主,工业和商业处于非常 落后的境况。到 2004 年,核心区面积扩大,外围地 区则仅剩溧水和高淳两个县,江宁、六合和江浦已经 成为南京新的过渡区,其中江宁更是发展成为南京 重要的工业集聚区。另一方面城市内部功能空间逐 渐合理,工业空间向外转移,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形 成了依托于服务业集聚的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在南京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了 巨大的影响作用。它强化了城市中心的核心功能, 推动了外围空间的扩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并使城 市的功能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区位商为计算集 聚程度常用的指标,表 1 为采用区位商计算的南京 各个区县工业、商业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方面的 集聚程度。由于南京 2003 年后采用了新的内部区 域划分形式,为了保证纵向的可比性,因此,选择 1995 年、2000 年和 2003 年三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81· 《城市问题》2011 年第 3 期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城市科学 计算结果显示了南京市内部空间的集聚特征, 这个特征反映了产业集聚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核心区第三产业集聚程度提高,工业空间 受到挤压,服务型空间逐步占据主导。尽管南京的 重化工业主要分布在过渡区,但六个主城区( 玄武、 白下、鼓楼、建邺、秦淮和下关) 中依然集聚了一些 大型工业企业,随着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政府不 断推动“退二进三”政策,大型工业逐步从主城区中 退出,核心区的平均工业区位商从 0. 7 下降到 0. 67,工业空间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服务业却快 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平均 8. 8%上升到 9. 7%,并形成了由主中心和多个副中心构成的多中 心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核心区工业外迁,过渡区工业集聚程度不 断提高,工业空间外移。主城区功能空间的调整,使 过渡区的范围不断增大,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江宁县、 江浦县和六合县与原来的过渡区 ( 栖霞、浦口、大 厂、雨花四个区) 形成为新的过渡区。过渡区的扩 大不仅承载了南京主要的工业转移,而且由于基础 设施的改善,集聚效应的增强,吸引了大量外部投 资,尤其是江宁。1992 年江宁建立了江宁经济技术 开发区,用以承载主城产业的转移,加上禄口机场的 开通以及宁杭等高速公路的通车,这样,江宁凭借着 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工业的集 聚,包括一些国际资本的进入。从 2000 年起,江宁 每年所吸引的外资超过了全市的一半,使其逐步成 为南京重要的工业地区。 第三,工业集聚带动居住空间外移,引导了新的 服务型空间形成,新的副中心逐步成型。工业在江 宁区的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形成了 新的人口集聚空间和服务业集聚空间,使江宁发展 成为南京的新城区。表 2 显示了江宁区人口结构的 变化。 表 2 南京市江宁区人口结构变化 1990 1995 2003 江宁( 人) 南京( 人) 江宁 /南京 江宁( 人) 南京( 人) 江宁 /南京 江宁( 人) 南京( 人) 江宁 /南京 非农业人口 72745 2362170 10% 47% 3% 100127 2590417 14% 50% 4% 1805592 3916670 81% 68% 46% 农业人口 667671 2656007 90% 53% 25% 639991 2626778 86% 50% 24% 430036 1805600 19% 32% 24% 合计 740416 5018177 15% 740118 5217195 14% 2235628 5722270 39% 数据来源:根据 1991 年、1996 年和 2004 年《南京统计年鉴》整理。 1990 年江宁非农业人口仅占到全部人口的 10%,农业人口为 90%,而当时南京市农业人口的 比例仅为 53%,因此,农业是江宁的主导产业,江宁 也是作为南京的外围地区而存在。1995 年,江宁非 农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当年已达到 14%,并开始 进入非农产业加快集聚的时期,同期,江宁实际利用 外资已经达到 5427 万美元,其总量较排名第二位的 栖霞区多 309%。到 2003 年,江宁已经表现出非常 典型的城市特征,非农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81%,已 经远远高于南京的平均水平,形成了新的非农人口 集聚的居住空间。 第四,外围地区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对要素的 吸引力逐步增强。由于过渡区向外推移,整个经济 发展的空间也同时向外推移,带动了外围地区工业 的持续发展。溧水和高淳两个县工业产值占南京的 比例从 1995 年的 9. 15% 发展到 2003 年的 17. 62%,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在这期间也有了较大幅 度的增长,反映了外围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带动下,工 业基础水平和对外部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都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 结论与启示 集聚是城市的典型特征,集聚效应通过影响城 市工业、服务业以及人口的空间选择而影响着城市 功能空间的演化。服务业由于需要集中市场资源, 首先倾向于集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服务型功能空 间。服务业集聚对原有的工业空间形成挤压,在集 聚效应作用下,工业企业向外转移并聚集形成工业 空间。工业企业外移逐渐带动了居住型空间的分 化。人口的聚集会进一步吸引新的服务业聚集,从 而形成城市副中心或卫星城。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 空间的作用提示了我们,在城市功能空间优化过程 当中,需要关注四方面的问题。 ·91· 《城市问题》2011 年第 3 期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城市科学 第一,构建新的功能空间的核心在于促进聚合 效应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使集聚程度超越临界门槛 规模。集聚程度在临界规模之下,聚合效应作用微 弱,难以聚合更多企业进入集聚区域,集聚规模难以 扩大,导致功能空间无法有效发挥功能,因而也就无 法真正形成新的功能空间。当前,很多工业园的衰 败都是由于集聚程度未能达到临界门槛规模,聚合 效应未能发挥效用,集聚难以发展而最终走向衰落。 第二,促进功能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本质上, 城市各种功能空间的关系是地域分工的关系。各种 功能空间必须保持有机联系,才能够产生良性互动, 例如服务业空间与居住空间互为供需关系。也只有 如此才能够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共生形态。 第三,构建城市副中心的关键在于依托于居住 空间集聚,引导服务业聚集,促进服务型功能空间的 发展。虽然服务业的存在是依托于城市人口和工 业,但服务业的集聚却是其内生需要的结果。服务 业集聚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促使服务型功能 空间发展,同时,依附于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型产 品,可进一步促进人口聚居区的形成,从而逐步形成 城市副中心。 第四,强化外围与中心的联系,优化城市整体 空间布局。由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以各种第三产 业集聚为主,中心提供了大量外围地区难以提供 的服务型产品,如研发、高级别的医疗、金融、商 务、大规模商业设施等。而以工业空间为主的外 围地区恰恰是这些多样化服务型产品的需求者, 因此,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速中心对外 围地区的扩散,促进外围地区全面发展,带动城市 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Abstract】 Urban space is composed by a series of mas- sive functional areas,such as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district, industrial district,etc. Related functions of these functional are- as are the main result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which leads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ce. The evolution of functional space in the city,agglomeration,and the agglomera- tive effective resulting from agglomeration plays a key role,so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gglomerative effectiveness of functional space in the city in the mechanism of evolution,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Nanjing. 【Key words】 agglomerative effectiveness; functional space; evolution 参考文献 [1] 杨吾扬.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顾朝林.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 南京: 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0 [3] Puga D. The Rise and Fall of Regional Inequaliti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 43) : 303 - 34 [4] Baldwin R E,Forslid R. The Core - Periphery Model and Endoge- nous Growth: Stabilizing and De - Stabilizing Integration[J]. Eco- nomica,2000( 67) : 307 - 421 [5] 马吴斌,褚劲风.上海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中 国城市经济,2009( 1) : 50 - 53 [6] 李程骅.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J].江海学刊, 2008( 4) : 223 ( 编辑:赵志刚;责任编辑:刘嫒君) ·02· 《城市问题》2011 年第 3 期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本文档为【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05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11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