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

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

举报
开通vip

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 北 师 大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 美学史研究 · ’ 老子美学 与黑格尔美学 比较概要 李 林 当代中国美学有三大发展趋势 , 一是美学基础 理论的研究重点由审美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 , 二是 众多部门美学的相继建立 , 三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的逐步展开 。 从总体上看 , ...

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 北 师 大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 美学史研究 · ’ 老子美学 与黑格尔美学 比较概要 李 林 当代中国美学有三大发展趋势 , 一是美学基础 理论的研究重点由审美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 , 二是 众多部门美学的相继建立 , 三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的逐步展开 。 从总体上看 , 与硕果累累的审美心理学 及蓬勃发展的部门美学相比 , 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显 得略为逊色 。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顾进行鸟 瞰式的宏观审视 , 而相对忽视了解剖式的微观分析 。 所谓微观分析 , 就是对中西美学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 、 基本范 畴和重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 从中发现某些具有普 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 作为微观分析的一个尝试 , 本 文将对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进行一番概要比较 。 将相距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两大哲人的美学思想 进行比较 , 是否有点不伦不类呢 不 。 既然我们承认 人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 、 文化心理和审美 心理 , 那么 , 就不能不承认这种比较具有可靠的现实 依据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老子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在 某个层次上存在着较多的相似点 , 因此 , 两大哲人的 美学对话不但具有可靠的现实依据 , 而且具有深刻 · 的哲学基础 。 一 、 道和理念是美的本原 人类数千年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证明 美学是哲 学的儿子 , 美学的本性是哲学的 , 离开了哲学的概念 和范畴 、 哲学的沉思和辩证 、 哲学的方法和精神 , 美 学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 哲学家面对茫茫苍苍的宇 宙世界 , 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促使他思索 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 美学家面对千变万化的审美世界 , 禁不住地 发间 美的本原是什么 老子和黑格尔的回答分别 是 道和理念 。 老子的哲学和美学是浑然一体 、 无法分割的 , 这 是我们研究老子美学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理论事 实 。 五千言的《道德经 》, 熔老子的哲学观 、 历史观 、 社会观 、 政治观 、 伦理观 、 美学观于一炉 , 我们很难 严格地区分 , 哪几句是专论哲学的 , 哪几句是专论美 学的 。 道是贯穿 《道德经 》全篇的中心范畴 , 它既是 把握老子哲学内涵的关键 , 也是把握老子美学内涵 的关键 老子说 “ 有物混成 , 先天地生 。 寂兮寥兮 , 独立而不改 , 周行而不殆 。 可以为天下母 。 吾不知其 名 , 字之 曰道 , 强名之曰大 ” ①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 原 , 它不是某种具体可感的 、 有形象的事物 , 而是超 越于具体事物之上的 、 无法用感官直接把握的最高 实体 。 道具有 “ 夷 ” 、 “希 ” 、 “ 微 ” 的特性 , “ 视之不 见名曰夷 , 听之不闻名曰希 , 搏之不得名曰微 ” ②。 正因为道超越于具体事物之上 , 它是独立的 、 自由 的 、 自主的 、 自动的 、 永恒的 , 所以 , 它才能成为世 界的本原 。 道从无形无象转化为有形有象的具体事 物的过程是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 ③美作为世界万物 的一个组成因素 , 也是在道生万物的过程中产生的 。 当然 , 老子并没有具体地描绘一幅浓墨重彩的美的 生成图 , 并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展示道生美的 历史过程 。 但是 , 通过对老子哲学逻辑结构的宏观把 握 , 通过对老子哲学与美学融为一体的特性的墓本 了解 , 通过对老子 自述的道生万物的衍化过程的合 理推测 , 仍可以看到一幅朦朦胧胧的美之生成图 。 有 两句很重要的话可以 帮助我们把握美与道的关系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这就是 “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④ 希声是听不到的 声音 。 “ 听之不闻名曰希 ” “ 大 ” 即道 , “ 吾不知其名 , 字之 曰道 , 强名之曰大 ”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道的 声音是听不到的声音 , 道的形象是看不到的形象 。 然 而 , 道的 自由 、 自主 、 自动的特性必然要推动 “ 大 音 ’ 和 “ 大象 ” 向可听之音和可视之象转化 , 通过 “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的转化过程 , 可听之音和可视之象就产生出来了 。 作为美的具体 形态之一的音乐或艺术形象 指绘画 、 雕塑 、 建筑 、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法等视觉艺术形象 必须以可听之音或可视之象 为物质基础 , 而追本溯源起来 , 音乐或艺术形象也是 从 “大音 ” 或 “ 大象 ” 、 从道那里衍生出来的 。 换言 之 , 道是音乐和艺术形象的本原 推而广之 , 道是 美和艺术的本原 。 与老子明显不同的是 , 黑格尔不但建立了庞大 的哲学体系 , 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相对独立的美学体 系 , 这就是三大卷 、 百万言的 《美学 》。 就著作篇幅 而言 , 黑格尔美学绝对地超过了老子美学 但理论的 学术价值并不以著作篇幅为衡量尺度 , 而是以创造 性和真理性为衡量尺度 在回答美的本原是什么这 个问题时 , 黑格尔的思考与老子的思考有很大的相 似性 当然 , 借助于德国式的思辨传统和他本人独特 的哲学演绎才能 , 黑格尔对此间题的回答较之老子 更严谨 、 更精致 、 更丰满 、 更具体 。 黑格尔的美学思 想是从一个核心命题中生发出来的 , 这就是 “ 美是理 念的感性显现 ” 。 这个命题其实也是黑格尔对美的本 原间题的一个最简练的回答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虽 然具有相对独立性 , 但它同时又是他的哲学体系的 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 作为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的理 念 绝对理念 , 就逻辑地成为美学体系的最高范畴 , 哲学上的强调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必然演绎为美学上 的主张理念是美的本原 。 黑格尔把理念视为无限的 、 绝对的 、 自由的 、 独立 自在的 ③, 整个世界都是理念 在 自身运动过程中生成的 , 在这个意义上 , 理念与老 子的道有某种相似性和共通性 理念在运动发展中 生成世界万物的过程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 “ 道生 一 一生二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的过程 , 不过 , 前 一个过程比后一个过程经历了更多的中介环节和历 史阶段 。 理念在运动发展过程的各个历史阶段 , 都要 通过不同的方式显现自己 , 在艺术阶段 , 理念通过感 性的方式显现 自己 , 就产生了美 。 为了使 “ 美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 ” 这一抽象的命题获得丰富具体的规定 性 , 黑格尔展示了大量的艺术史材料 , 从象征型艺术 到古典艺术再到浪漫型艺术 上下几千年 , 纵横驰 骋 显示了巨大的历史深度和雄厚的美学观念 。 这一 点足以令老子美学相形见细 。 虽然如此 , 老子美学仍 有它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 因为老子美学的 出现毕竟比黑格尔美学早了两千余年 。 假如用两千 余年人类理性和智慧所应该达到的高度去严格要求 黑格尔 , 恐怕他也得承认只配与老子平起平坐 。 道和理念同是世界的本原 , 也同是美的本原 , 两 者在哲学精神上有很多相似性 , 在逻辑结构上也有 较大的可比性 。 但是 , 两者的差别也是相当明显的 。 首先 , 老子的哲学体系具有较多的朴素唯物主义倾 向 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 他 的道主要是一种超越于具体自然之上的物质实体 , 同时也包含有物质运动规律的意思 黑格尔的哲学 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他的理念是超越于物质世 界之上的精神实体 , 物质世界是理念的外化 , 物质 动规律并非物质本身固有的规律 , 而是理念运动程 序的一种外在表现 。 其次 , 老子的道与现实社会相对 立 , 对现实社会的政治制度 、 典章制度 、 伦理原则进 行无情的批判 , 所谓 “大道废 , 有仁义 智慧出 , 有 大伪。 六亲不和 , 有孝慈 国家昏乱 , 有忠臣 ” ⑥ “ 故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 ,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 后礼 。 夫礼者 ,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 ⑦老子因此主 张无为而治 , 因为道的本性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 。 黑 格尔的理念则与现实社会相妥协 , 他的名言 “ 凡是现 实的都是合理的 ,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就体现了 这种妥协精神 , 他在晚年赞美普鲁士君主专制是最 完善 、 最合理的政体形式 , 他的哲学体系 “ 甚至在某 种程度上 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 。 ” ⑧ 再次 , 从美学角度看 , 道产生的美是排斥一切人的因 素的自然之美 , 远离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超然之 美 , “ 道之尊 , 德之贵 ,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⑨。 “ 天 之道 , 不争而善胜 , 不言而善应 , 不召而 自来 , 李单然 而善谋 ” ⑩。 理念产生的美具有浓厚的历史与现实 、 社会与伦理的内容 , 恩格斯对黑格尔整体思想的评 论同样适用于对他的美学思想的评论 “形式尽管是 那么抽象和唯心 , 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 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 ” , “ 到处是历史地 、 在同历史的 一定的 虽然是抽象地歪曲了的 联系中来处理材料 的 ” 最后 , 作为美的范畴来看 , 如果我们用辩证 思维过程的三大发展阶段即感性具体阶段 、 理性抽 象阶段和理性具体阶段来考察道和理念 , 那么 , 作为 美之范畴的道还停留在理性抽象阶段 , 它的规定性 还 比较单调贫乏 , 而作为美之范畴的理念则达到了 理性具体阶段 , 它的规定性已经相当丰富充实 。 二 、 美的相反相成和 对立统一 如果说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有什么惊人的相 似之处的话 , 这就是他们关于美的相反相成和对立 统一的思想 。 相反相成是道本身固有的运动特性 , 而不是道 之外的什么力量强加给道的多余的东西 。 道生万物 的运动过程包括三大步骤 。 第一步是 “ 道生一 ” 。 本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来 , 道即 “一 ” , “ 一 ” 即道 , 何来 “ 道生一 ” 呢 这 是因为 , 道是宇宙的最高本体 , 是视之不见 、 听之不 闻 、 搏之不得的世界本原 , 但它的本性促使它必然要 向可视 、 可听 、 可搏的具体事物转化 。 “ 一 ” 就是道 向具体事物转化过程中的初始状态 , 它是一个混沌 未分的整体 , 但它已经孕育着分化和转化的契机 , 相 对于道而言 , 它 已经具体化了 。 第二步是 “ 一生二 ’ , “ 二 ” 就是对立双方 , 就是矛盾 。 对立导致冲突 , 矛 盾引起斗争 , 冲突和斗争的结果就形成了第三步 “ 二 生三 ” , 这就是相反相成 “ 二生三 ” 并非个别现象 , 而是普遍现象 , 无限的 “ 二生三 ” 就完成了 “ 三生万 物 ” 的过程 , 实际上也就完成了道生万物的过程 。 这 个过程的实质就是相反相成 , 用老子原话来说 , “ 万 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 既然道是美的本原 , 那么 , 美就 自然而然地获得 了道的相反相成的特性 。 老子是这样描述美与丑 恶 的相反相成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之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较 , 高下相倾 ,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 ⑩在 老子以前 , 美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 , 在甲骨文中就出 现了记载这种观念的文字符号 “ 美 ” 字和 “ 丑 ” 字 , 因此 , 指出美与丑的差别和对立 , 不能说是老子的功 绩 但是 , 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 , 老子首先发现并说 明了美与丑相互依存 、 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 , 这不能 不说是老子对美学史的贡献 。 在哲学上 , 老子不但认 识到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反相成 , 而且认识到对 立面的相互转化 , 所谓 “ 正复为奇 , 善复为妖 ” ⑩ , 这是对辩证法的一种深刻把握 联系这种哲学观点 , 我们认为老子的思维水平完全达到了发现美与丑相 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的高度 , 虽然他没有在著作中直 接点明 《道德经 》本来不是美学专著 , 但他所说 的 “ 美之与恶 , 相去若何 ” ⑩不是几乎等于直接点明 了吗 从辩证思想发展史看 , 对立统一思想比相反相 成思想达到了更完善的高度 , 它是对矛盾双方互相 对立 、 互相依存 、 互相渗透 、 互相转化和对立统一关 系的完整把握 。 理念是黑格尔表述辩证思想的中心 范畴 , 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运动过程被黑格尔以唯 心主义的方式浓缩到理念之中 , 变成了理念 自身的 运动过程 , 这是一种头足倒置的表述 。 在黑格尔看 来 , 理念本身就具有对立统一的特性 , 理念 自己设立 自己的对立面 , 然后依靠 自身的力量 , 经过与对立面 相互对立 、 依存 、 渗透 、 冲突 、 斗争和转化的运动过 程 , 达到对立的统一 。 洋洋洒洒百余万言的 《美学 》 巨著 , 其中心思想就是描述理念在审美世界 主要在 艺术领域 的对立统一的运动过程 。 《美学 》全书的 中心论点是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 这个论点本身 就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内涵 理念与感性是对立双方 , 而理念通过感性的方式显现 自己 , 即理念与感性的 对立统一就形成了美 。 因此 ,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 现 ” 可以转换为 美是理念与感性的对立统一 。 《美 学 》三大卷就是对理念与感性对立统一的一般情况 和各种类型的具体论述 在第一卷 “ 艺术美的理念或 理想 ” 中 , 黑格尔对理念与感性对立统一的基本情况 及其在自然美和艺术美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作了总体 说明 。 第二卷 “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 对象征型艺术 、 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三大艺术 类型中理念与感性对立统一的特殊方式作了深入细 致的分析 , 象征型艺术是感性压倒理念 , 两者的对立 、 统一是统一于感性方面 , 古典型艺术是理念与感性 处于平衡状态 , 理念与感性的对立统一是一种和谐 、 均衡的统一 浪漫型艺术是理念超越于感性之上 , 理 念挣脱了感性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的表现 , 两者的 对立统一是统一于理念方面 , 因此 , 浪漫型艺术是最 高的艺术和美 第三卷 “ 各门艺术的体系 ” 对建筑 象征型艺术的标准门类 、 雕刻 古典型艺术的标准 门类 、 绘画 、 音乐和诗 浪漫型艺术的标准门类 的 叙述也 自始至终贯穿着理念与感性对立统一的基本 思想 。 黑格尔以理念与感性的对立统一为核心 , 阐释 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 , 例如理想与自然 、 内 容与形式 、 性格与动作 、 具体理想与外在实在 、 想象 天才 、 灵感 与客观性 、 意义与形象 、 精神意义与 自然形象 、 风格与题材 、 观念与语言等等 。 总之 , 千 头万绪的《美学 》归根到底都在说明一个道理 美是 理念与感性的对立统一 。 老子关于美的相反相成的观点只具有单纯而抽 象的逻辑规定 , 但却是真实而深刻的规定 , 它是两千 多年前的一个睿智老人对美的秘密的天才猜测 , 象 一块未经精雕细琢的天然红宝石 , 虽历经千载风雨 , 至令仍熠熠生辉 。 黑格尔关于美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是一条丰富多彩 、 充满历史感的审美发展历程 尤其 是艺术发展历程 的立体画廊 , 从古埃及的庙宇建筑 到 世纪的欧洲文坛 , 儿千年的人类艺术 主要是 西方艺术 精品被一一摆放在美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的框架上 , 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精品的同时 , 得到美的 哲学启迪 令人惊讶的是 , 黑格尔花费上百万言的巨 大思维工程建造起来的美学理论金字塔 , 其塔的根 基正好落在两千余年前东方哲学怪杰所划定的美的 哲学怪圈上 。 当然 , 惊讶之余 , 我们仍然承认 , 黑格 尔画的怪圈比老子的更精致 、 更完美 、 更结实 、 更大 、 更圆 。 三 、 比较研究的 目的与启示 中西美学 比较研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组成 部分 , 在改革开放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神州大地 的今天 这种研究的重要性 、 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正 日 了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益显示出来 。 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二 其一是互设参照 系 , 探究美学发展史的规律 。 用中国美学传统考察西 方美学传统 , 同时亦以西方美学传统审视中国美学 传统 , 就是各以对方作为自己的理论参照系 , 或各以 对方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 照出自己的本来面 目 。 这 种研究方式是对把中国美学或西方美学作为独立封 闭的体系进行研究的传统方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补 充和更新 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传统方式的 “ 不 识庐山真面 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固有弊端 , 获得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特殊效果 。 中 国美学发展史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 西方美学发展史 亦然 , 两者的比较研究有可能发现人类美学发展史 的普遍规律 。 其二是为当代美学研究提供某些有益 的启示 当代美学研究首先必须面向当代审美实践 , 以当代审美实践的总体需要作为 自己的基本导向 , 这是毫无疑间的 。 但是 , 这并不妨碍我们向美学史寻 找某些有益的启示 。 我们既可以从中国美学史或西 方美学史中寻找启示 , 也可以从中西美学史的比较 研究中寻找启示 , 而后一种启示具有更大的历史深 度 。 比较研究的方法 , 择其要而言之 , 是两个相结 合 , 一是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 这与比较文学 所说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基本含义相一致 , 二 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平行研究可以极大 地拓宽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影响研究能够抓住美学 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关键环节 宏观研究为微观研 究提供可靠的指导方法 , 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提供 充分的实证依据 离开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会导 致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 离开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 只能是一种空洞的比较 。 这两个相结合往往是交叉 渗透在一起的 。 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的比较既是平行研究 , 也是微观研究 老子美学是道家美学的代表 道家美 学与儒家美学既相互对立 , 也相互补充 虽然儒家美 学占居中国古典美学的正统地位 , 但并不能动摇老 子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位置 。 黑格尔美学 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 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占 居典范的地位 , 它甚至对现代西方美学仍产生着重 大影响 。 本文通过对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的平行 和微观的概要 比较 , 试图为如下两点启示作点证明 第一 , 美的本原问题是美学的首要问题 。 这是由 美学的哲学本性所决定的 , 哲学范畴 、 哲学思维和哲 学精神是美学的灵魂 , 这个充满活力的灵魂永远激 励着美学不畏一切艰难险阻 , 不停地探索美的本原七 尽管在美学发展史上 , 并非所有的美学家和美学体 系都热衷于探求美的本原 , 但是 , 历史已经证明 , 凡 是放弃对美的本原进行探索的美学家和美学体系都 必然缺乏理论探度 而那些对美的本原进行不倦探 寻的美学家 , 即使他的理论观点并不正确 , 但他对美 的本原的苦心思索仍能够给后人留下许多启发 , 柏 拉图就是例证 。 老子和黑格尔对美的本原的探讨和 回答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 通过对他们关于美的 本原问题的思想历程的考察和批判 , 可以帮助我们 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更具有合理性的答案 我们尊 重老子和黑格尔在美学史上的典范地位 , 但这不等 于承认美的本原就是道或理念之类 。 我们主张 , 应该 从人类自己身上寻找美的本原 , 在人类和人类社会 之外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美的本原 , 因此 , 美的本原就 在人本身 , 美的本原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历史地 形成的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 。 而美 , 就是人的本质或 本质力量的形象显现 。 第二 , 美的对立统一是美的一条普遍规律 。 对立 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普遍规律 , 它必然存在于宇宙 的一切领域中 , 存在于 自然运动过程 、 社会运动过程 和人类心理活动过程中 。 美的对立统一就是宇宙最 高规律在审美领域的特殊表现 。 当然 , 这种纯粹哲学 的概括表述只能引导我们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推 进 , 而这个推进过程的每一步 , 都必须依靠中介概 念 、 中介判断和中介推理去完成 。 换言之 , 必须用中 介的概念 、 判断和推理去描述美的对立统一规律的 纷繁复杂 、 千变万化的具体表现 。 如果说 , 老子美学 对美的相反相成的表述还停留在纯粹哲学的阶段 , 那么 , 黑格尔美学对美的对立统一的描述则达到了 抽象与具体 、 逻辑与历史 、 理论与实际 、 哲学与 “感 性学 ” 即鲍姆加通所说的 “ 美学 ” 相统一的高度 。 既然黑格尔美学在建构中介理论方面 仅仅指这方 面 极大地超越了老子美学 , 那么 , 当代美学也应该 在这方面极大地超越黑格尔美学 。 这是当代美学的 一项浩大工程 , 也是老子美学和黑格尔美学对当代 美学的历史呼唤 。 本文只是对美学先贤的厉史呼唤 的一个十分微弱的回音 , 希望听到更多 、 更悠长 、 更 响亮的回音 。 这种回音将给当代美学带来无穷的生 机和希望 。 ①②③④ ⑦⑨⑩ ⑩⑧ 《道德经 》第 章 、 第 曰 章 、 第 刁 章 、 第 引 章 、 第 章 、 第 章 、 第 章 、 第 章 、 第 章 、 第 章 、 第 章 。 ③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下卷第 杆 页 人民文学 出版社 年版 。 ⑧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刁卷第 页 , 第 卷第 一页 。
本文档为【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40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08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