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2金融联考大纲

02金融联考大纲

举报
开通vip

02金融联考大纲02联考大纲  02联考大纲 Ⅰ   货币 出最新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考研资料,资料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有意加QQ:383896820,阿里旺旺:hero8610,淘宝: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9551970453 无论店主是否在线,直接拍就行! 这套资料的是北京各个辅导班道口考研核心资料的集合,特点是比较直观,给考生指明复习方向,避免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复习很多与考研无关的内容。资料还未来得及照相和截图...

02金融联考大纲
02联考大纲  02联考大纲

Ⅰ   货币 出最新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考研资料,资料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有意加QQ:383896820,阿里旺旺:hero8610,淘宝: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9551970453 无论店主是否在线,直接拍就行! 这套资料的是北京各个辅导班道口考研核心资料的集合,特点是比较直观,给考生指明复习方向,避免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复习很多与考研无关的内容。资料还未来得及照相和截图,但是不影响说明,大家放心购买。我们考研共进网团队承诺:将把2012年道口全程考研的资料做完整。淘宝:http://shop58045681.taobao.com 一.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电子货币、M0、M1、M2、准货币: 信用货币是货币的较高发展形式,它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大于其作为商品的价值的货币。它替代金属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在买卖瞬间起作用,人们只关心其购买力,并不关心货币本身有无价值,所以就为不足值的铸币及纸币代替金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提供了可能;②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以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为特征。在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下,商品赊销、延期支付等信用方式产生并发展起来,而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直接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其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电子货币通常是指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或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或信用支付工具。 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M1(狭义货币)是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活期存款是指一种不需要事先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凭支票便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支票存款。由于M1是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M2(广义货币)是由M1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其本身并非真正货币,但由于它们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也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M2层次的确立,对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2.货币制度、本位币、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是以白银、黄金或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货币材料。币材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指定某种物品作为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计量单位。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也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和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指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货币,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并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所谓无限法偿能力是指国家规定它有无限的支付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一般用较贱的金属铸造,是不足值货币而且其铸造权归国家所有,故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即在国家规定的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超过限额时,受款人有权拒绝接受;④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对本位币则一般是自由铸造和流通。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发行机构;⑤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包括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目前各国的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现金准备,主要包括黄金和外汇。二是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 3.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它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以白银作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融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的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黄金用于大额批发交易,白银适用于小额零星交易;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和银币之间、金币银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复本位制包括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前者是指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后者是指为克服由于金银市场比价经常波动造成的商品价格的不稳定,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但这一制度却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所谓格雷欣法则,即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价流通,官方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的金银比价平行存在,使得金币与银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在法律上被低估了的货币(即法定名义价值低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称之为良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被高估了的货币(即法定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称之为劣币)则独占市场,最后的结果是流通界只有一种货币在流通。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征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金币本位制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价值符号所代表的价值与本位币价值相一致,并且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所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①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引起世界黄金存量的分配极其不平衡;②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的无法兑现的纸币和银行券的发行,从而削弱了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③一些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限制了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这些因素使得金币的流通基础不断地削弱。因此一战后,各国只能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指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仍然对货币规定有含金量;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后外汇自由交易。金块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的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指将本国货币依附于某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并与其保持固定比价,同时将黄金存放在该国。国家并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本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依附国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如果其依附的国家放弃金本位制或实行货币贬值,或出于某种原因拒绝用其货币兑换黄金,那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就可能会经济受损和货币运行混乱。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有,①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②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③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在银行业发展的早期,银行券是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19世纪以后才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定银行券为法定支付手段。1929年到1933年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银行券不再兑现,从而演变成为不兑现的纸币。 5.区域货币制度、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和最适度货币区: 区域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区域货币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①较低阶段;各成员国仍保持独立的本国货币,但成员国之间的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制并可自由兑换,成员国以外由各国自行决定;对国际储备实行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国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和财政货币政策;②较高阶段;区域内实行单一的货币;联合设立一个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监督各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对成员国的政府提供融资,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并授权的金融事项等;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实行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区域货币制度建立的基本理论依据。该理论是由蒙代尔、麦金农等人提出的旨在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利或实行浮动汇率制有利。他们认为,要使弹性汇率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放弃各国的国家货币制度实行区域货币制度。其所指的区域即最适度货币区。它是由若干国家组成的货币集团;集团成员国货币由固定汇率制联系在一起,对非成员国实行共同浮动;集团内的生产要素可以无成本地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政策比较接近;在货币区内通过协调货币、财政、汇率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该理论指出,当生产要素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自由地、无成本地移动时,相对价格的变动不是恢复要素均衡的唯一办法,那么实行固定汇率制是适宜的;若当要素的流动性很低,因而相对价格的变动成为恢复要素均衡的唯一途径时,采用浮动汇率制比较合适。因此该理论也成为了欧元建立的基础理论之一。 二.简述题 1.简述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答: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以典型的货币——黄金为对象提出了著名的货币职能理论。他认为黄金作为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它们是,①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而已。②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了买和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③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④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的这一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⑤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西方的关于货币的职能(Function of Money)的表述与马克思有着本质的不同,即,①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Medium of Value);②货币作为记帐单位(Unit of Account);③货币作为价值的贮藏(Store of Value);④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2.简述货币的作用。 答:传统上,货币的作用主要是,①货币通过价值尺度的职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并通过货币单位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为商品进入交换创造前提条件;②货币通过流通手段的职能成为各种商品买卖交易的媒介,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与生产。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不断地扩大。①货币通过贮藏手段的职能不仅成为保存社会财富的最佳形式,而且可以发挥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②货币通过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可以进行支付抵消,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还可以开展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还可通过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促进资金的集中和利用;③货币通过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进一步扩大。表现为,①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核算功能和资产功能。核算功能是指货币已成为所有微观主体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工具,用来计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资产功能是指货币因为具有最强的流动性,能在与其它任何资产进行替代换位的过程中增殖价值。②在宏观经济中运作中,货币不仅发挥着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而且成为反映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成为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成为政府调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和经济总量与结构的主要工具。 3.简述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划分的内容以及划分的意义。 答: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商品流通和其它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性。按上述标准,可将货币层次划分为M0、M1、M2。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M1(狭义货币)是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活期存款是指一种不需要事先通知,凭支票便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支票存款。由于M1是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M2(广义货币)是由M1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其本身并非真正货币,但由于它们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也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在于,①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变动;②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4.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是以白银、黄金或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货币材料。币材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指定某种物品作为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计量单位。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也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和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指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货币,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并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所谓无限法偿能力是指国家规定它有无限的支付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一般用较贱的金属铸造,是不足值货币而且其铸造权归国家所有,故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即在国家规定的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超过限额时,受款人有权拒绝接受;④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对本位币则一般是自由铸造和流通。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发行机构;⑤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包括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目前各国的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现金准备,主要包括黄金和外汇。二是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 Ⅱ   利息与利率 一.名词解释 1.收益资本化:即各种有收益的资产,不论它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或是一笔其他形式的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推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收益资本化是从本金、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中套算出来的。故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资产,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收益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2.利率体系;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差别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一般利率、优惠利率: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具体包括①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②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③一级市场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其中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官方利率是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它对市场利率起着导向作用,官方利率的升降通常会导致市场利率的升降。官方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市场利率是指由市场因素决定的利率,通常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一般情况下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因素决定的市场利率是资金价格的真实表现。 公定利率是介于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利率,它是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对该公会会员银行有约束力。它也反映了非市场力量对利率的干预。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固定汇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由于通货膨胀和市场上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故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不宜采用固定汇率。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调整,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但是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得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并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在我国,浮动利率又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以官方利率为基础自行确定的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它利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影响最大的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在我国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期限、种类、用途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款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名义利率是一定时点上对通货膨胀率未作剔除的利率。在通常的经济调控中,操作的目标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就是在一定时点上将通货膨胀率因素剔除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资金使用或占用的真实成本,它的变化势必会对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以及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发生影响。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金融机构按一般标准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所执行的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低于一般标准的贷款利率和高于一般标准的存款利率的利率。贷款优惠利率的执行对象一般都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行业、企业或项目。 3.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数学经济模型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的。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前者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后者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而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4.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它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变得无穷大,货币供给的增加已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它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经济处于严重的萧条之中,名义利率已降为0或接近0,由于利息收入太低,人们宁愿持现而不愿持有债券、票据进行投资;②此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下降已失去作用,因为名义利率不可能为负;③利率对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回升失去杠杆作用。故按传统凯恩斯的观点,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失效,只有靠财政政策启动。 5.利率市场化、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市场化是指逐步放弃利率管制,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利率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次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二.简述题 1.简述负利率的弊端。 答:负利率是指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的实际利率。负利率的弊端主要是,①在生产领域,负利率扩大了资金供求缺口,加剧了总需求膨胀;②在流通领域,负利率助长了企业囤积居奇风,认为地加剧了物资供给短缺;③负利率保护了落后的低效企业,抑制了高效企业的发展;④负利率使债权人得不到任何实际收益,却大大地减轻了债务人的负担,使债权债务关系更加扭曲。 2.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答:马克思对利率的决定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他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有利息量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所以①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②利率的最低界限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总得大于零;③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以及法律、习惯等因素。 3.简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古典利率理论(实际利率论、储蓄投资理论)。(见图2—1) 答: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该理论非常强调非货币性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其中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然而在 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率的高低显然与货币的供求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古典利率理论忽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是有失偏颇的。 4.简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见图2—2) 答: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旨在从货币因素出发讨论利率决定的理论。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它的动机包括对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增加。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凯恩斯同时指出,货币需求曲线越向右越与X轴平行,它表明此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供给的任何增加都不会改变利率的大小。这就是凯恩斯的所谓“流动性陷阱”说。凯恩斯利率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5.简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的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论。(见图2—3) 答:该理论是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他们一方面反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可贷资金的总供给Fs包括了总储蓄S和由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ΔMs;可贷资金的总需求Fd包括总投资I和新增加的货币需求ΔMd。利率由可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Fs和总需求曲线Fd的均衡点决定。进一步地,由于Fs和Fd的均衡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而商品市场均衡的决定因素是I和S;货币市场均衡的决定因素是ΔMs和ΔMd,因此两市场同时均衡是不容易的。在图形中表现为I0与S0、ΔMs0与ΔMd0的交点往往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但在两者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点,使S0 - I0 =ΔMd0 -ΔMs0,这个点就是使Fd与Fs相等的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点E,此点决定的利率是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市场利率。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市场利率仅表示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而不一定表示I = S或ΔMd =ΔMs;第二,市场利率与实际因素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的,但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作用能使自然利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6.简述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答: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①利润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它表现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太低了又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②资金的供求状况。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金的供求。资金供求双方围绕利率的高低形成对立,利率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③物价变动的幅度。通胀或通紧造成的物价变动将影响实际利率,一般名义利率水平应该与物价水平同步变动,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④国际经济的环境。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其它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⑤政策性因素。利率作为中央银行可控制、可管理的经济杠杆,成为体现政策意图的工具,决定与变动主要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 7.简述利率的一般功能。 答:利率的经济功能有,①中介功能。首先,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其变动将导致三方利益的调整;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特别是两个市场上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第三,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利率的变动可以把宏观经济的信息传达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去。②分配功能。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利率从总体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使收入在贷者和借者之间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利率可以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从而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③调节功能。这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供求比例、消费和投资比例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④动力功能。利率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激发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⑤控制功能。利率可以把那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内。 三.论述题 1.试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提纲见大纲P39)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逐步放弃利率管制,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利率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是,①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②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③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④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于,⑴我国已具有一系列有利的宏观经济条件。①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②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基本平衡;③商业银行和企业、居民对于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④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⑵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界迎接入世挑战的需要。⑶利率市场化能够明显提高利率政策对于金融运行的调控效率。⑷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根据收益风险状况合理进行贷款投放。⑸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进而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⑹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条件是,①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定,运行态势平稳,通货膨胀率为改革以来最低点,已基本具备利率市场化所必须的经济条件;②我国金融改革以来一直进行着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益经验;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基础,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正不断加强,已逐渐适应于利率市场化后有可能出现的较高的利率的局面和在不断变化的利率环境中经营。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在于,①我国尚未形成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如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债市场仍不完善,这将影响利率调节的有效性;②我国现代投资体制改革还远未到位,资本流动性很差。我国不同行业间的资本回报率相差很大,从而使利率的资源导向功能趋向弱化;③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还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银行缺乏预算硬约束,资金需求弹性小,还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且利率如果上升可能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破产,使经济运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④我国金融监管尚存在许多不足。我国采取的分业监管随金融创新和各类业务的交*而显效率低下。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⑤我国政府行为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制度、法律的建设和保障仍不够。政府直接干预企业日常活动,使利率的作用弱化。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取向是,①加快进行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与制度创新,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②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体系内的有序竞争;③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放宽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限制;④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⑤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资信评估制度;⑥把握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业开放的关系。 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次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是,①将利率提高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来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②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放利率浮动权;③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步骤(我国目前已实现同业拆借利率和外币利率的放开)是,①调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使其略高于货币市场利率;②调整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率,使它们成为基准利率;③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设定存款利率上限;④取消所有利率限制,全面放开利率。 2.试述利率杠杆的作用及其发挥的条件以及限制利率杠杆作用发挥的因素。 答: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杠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积累资金。利息是使用资金的报酬,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入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②调整信贷规模。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贴现率上升时,有利于缩小信贷规模;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通过利率的高低差别与升降,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④合理分配资源。利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可以通过成本效应使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得到合理配置。一定的利率水平,总是促使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⑤抑制通货膨胀。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社会需求趋于稳定,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调高本国利率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吸引资金内流,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从微观角度看,利率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利息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是利润的抵减因素,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减少利息的支出;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利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③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现实生活中,租金的度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 利率杠杆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①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是指利率不是由少数银行寡头协定或政府人为决定,而是主要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它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通过利率机制促使资金合理流动,缓和资金供求矛盾,发挥筹集资金、调剂余缺的作用。②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当其中一种利率发生变动时,另一类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③适当的利率水平。过高的利率水平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过低的利率水平又不利于发挥利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确定并适时调节适当的利率水平。④合理的利率结构。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行业结构以及利率的地区结构。通过利率结构的变动引起连锁的资产调整,从而引导投资结构、投资趋向的改变,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利率发挥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利率作用的发挥会受到种种限制,这些限制包括,①利率管制。利率管制具有可控性强、作用力大的特点,但也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恰当或调整不及时而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②授信限量,包括授信配给制、首期付款量、质押品、分期还款量限制等等。它们使许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利率机制正常发挥作用,还会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的扭曲。③市场开放程度。如果国内资金流动受到各种限制,金融市场就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市场,整个利率体系就会失去弹性。如果政府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限制资本的流出入,就会使一国的利率体系孤立起来,这种情况下,利率体系就失去了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汇率发生影响从而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汇率效应。④利率弹性。利率弹性表示利率变化后其它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利率弹性越高,该变量受利率的影响就越大,利率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反之则利率对经济变量乃至真实经济的影响就很弱了。 Ⅲ   金融市场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和行为的总和。其特点有,①金融市场所交易的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货币;②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之间产生的关系不单纯是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③金融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金融市场的现代化特征表现为,①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日益突出;②融资活动趋向证券化;③金融业务趋向多元化;④金融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①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在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活动者,包括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②金融市场的客体。即交易的对象,是指金融市场的参加者进行交易的标的物——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③金融市场的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通过制定有关法规,由金融管理当局负责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监控。 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作为金融媒介体的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转移的融资活动的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于金融工具直接实现资金转移与融通,而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的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场所。金融工具向其购买者转移,资金向金融工具的发行者转移。 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已发行的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转让买卖的场所。流通市场又可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地,在组织严密的特定交易场所中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和股票交易所等。 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电脑网络等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资金拆借、外汇交易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相互衔接和转化。 现货市场是指当交易双方成交后,立即或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钱货交割的交易形式。这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的一种交易形式,它的风险及投机性都比较小。 期货市场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基础上的高级形态的市场,在期货市场范围内,又有期权、期指等交易形式。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远期交易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 2.货币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CDs;回购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市场、回购协议;贴现、再贴现、转贴现: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等。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和商业票据等。其主要参加者有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等。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有①融通资金,促进资金的流动;②协调与联结金融机构资金;③货币市场供求及其变动情况是金融市场银根松紧的指示器,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活动场所。货币市场可细分为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等。 短期信贷市场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要资金提供者的短期放款市场。主要表现为银行同业拆借和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之间、其它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1天~1年)、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拆借的资金主要是各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和已存于中央银行且大于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拆借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头寸暂时的不足和灵活调度资金。同业拆借市场是一个无形市场,借款方也无需提供担保抵押。 短期证券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证券发行和流通市场。可分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 商业票据通常是以信誉良好的企业为出票人,承诺在指定日期按票面金额向持票人付现而发放的一种无抵押担保的期票。最小面额为10万美元。商业票据往往以贴现的方式进行交易。商业票据具有发行成本低、灵活性高和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声誉等优点。发行商业票据的目的在于筹集短期资金以满足企业季节性的资金需求。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保证支付的大银行开出的远期汇票。它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的融资。国库券是指一国政府为筹集季节性资金的需要或进行短期经济和金融调控而发放的短期债券,期限一般为3个月或半年,利率视情况而定,通常以票面金额打折扣的方式和拍卖的方式推销。国库券投资风险小,期限短,既可以贴现,又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变现,故其流动性强而且政府对国库券的利息所得一般不征税。 CDs又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标明金额、期限、浮动或固定利率的接受存款的凭证,CDs不记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转让交易。CDs具有面额大、期限固定、可以自由流通转让但不能提前支取的特点。CDs的作用有,①对短期投资者来说,提供一个流动性强、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的投资选择;②对银行来说,克服了定期存款利率较低,又不能转让的局限性,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其资金来源;③有助于加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负债的方式满足信贷的要求。CDs的利率取决于①发行银行的信用等级;②存单的到期日;③对存单的供求情况。 回购协议市场是一种现货买卖和远期交易相结合的短期证券市场。 回购协议是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而将手中持有的政府国库券或其他债券售予中央银行或一般客户,同时定下协议将来某时以特定的价格购回,债券买卖差价为银行等借款者支付的利息。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天到6个月不等。回购协议交易具有金额大、期限短、风险小且收益低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短期融资工具。 贴现是指商业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贴现利息与票据到期时应得款项之金额比通称贴现率。票据贴现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贴现公司。 再贴现是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方式,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地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信用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转贴现是指贴现银行再需要资金时,将已贴现的票据再向同业其它银行办理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它是银行之间的资金融通,涉及的双方当事人都是银行。由于这种资金融通方式安全性强,且期限较短,为银行实施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便利。 3.资本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公募、私募;直接发行、间接发行;包销发行、代销发行;溢价、平价、折价发行: 资本市场是指以中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是,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且收益高。资本市场的参加者有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居民个人等,投资银行是最重要的参加者,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积极参加者。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的形成,有效动员社会储蓄,将其合理地配置于不同地区与不同产业。资本市场又可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是指银行提供中长期资金信贷的场所。 证券市场是进行国家公债、公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类别不同又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按金融交易的性质与层次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证券的发行按发行对象不同可分为公募和私募。 公募是指是指发行方式为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可以按市场行情自由买卖或转让。公募的投资者是社会广大的公众,为防止发行人虚报情况,蒙骗大众,法律的公募的管制相当严格。 私募是指直接向特定的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发行,不公开进入市场,发行额较低。私募的投资者一般为老练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通过自身能力对发行人进行资信调查,并对该项投资的风险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故其管制不很严格。证券的发行按发行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直接发行是指证券发行者不委托其它机构,而是由发行者自己办理有关发行手续,并将证券直接销售给投资者。 间接发行是指证券发行者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出售证券的发行方式。按中介机构承担发行责任的差别,间接发行又可分为包销发行和代销发行。 包销是指发行人与承销机构签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由承销机构买下或销售剩余的证券,承担全部销售风险。对发行人来说,包销不必承担证券销售不出去的风险,而且可以迅速筹集资金,适用于那些资金需求量大、社会知名度低而且缺乏证券发行经验的企业。包销的成本一般较代销高。包销在实际操作中有全额包销和余额包销之分。 全额包销是指发行人与承销机构签订合同,由承销机构按一定价格买下全部证券,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将价款一次付给发行公司,然后承销机构以略高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出售。在全额包销中,承销机构与证券发行人是买卖关系而非委托代理关系。余额包销是指发行人委托承销机构在约定的期限内发行证券,到销售截止日期,未售出的余额由承销商按协议价格认购。余额包销实际上是先代理发行,后全额包销,是代销和全额包销的结合。 代销是指证券发行人委托承销机构或承销商代为向投资者销售证券。承销商按照规定的发行条件,在约定的期限内尽力推销,到销售截止日期,证券如果没有全部售出,那么未售出部分退还给发行人,承销商不承担任何发行风险。股票的发行价格有溢价发行、平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是指发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因此可使公司用较少的股份筹集到较多的资金,同时还可降低成本。一般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采用溢价发行; 平价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可使投资者得到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时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平价发行方式简单易行,但发行人筹集的资金量较少。一般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采用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是指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出售新股,即按面额打一定的折扣之后发行股票,折扣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业绩和承销商的能力。一般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 4.股票发行的议价法和竞价法: 议价法是指承销商在承销新股时,将准备详尽的可比上市公司对照表,将发行公司与可比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数据、资料作比较。通过比较,确定一个较稳定的备案价格范围,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再根据投资者的需求,由承销商和发行人商定发行价。 竞价法是指股票发行者将其股票发行的相关资料向承销商公告,各承销商据此拟定 标书 标书word操作技巧标书安全保证措施景观设计招标书标书制作范本小学教师考察材料 ,以投标方式竞争股票承销业务,出价最高者中标,该出价即为股票发行价格。 5.证券交易所市场、会员制、公司制;场外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 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由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证券交易所市场的组织形式有会员制和公司制两种。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指由会员自愿出资共同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交易所的会员必须是出资的证券经纪商和自营商。交易所由会员共同经营、共担费用。也只有具有会员资格的券商才能进场交易。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强调自律性原则的管理方式。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指由股东 出资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法人。交易所的股东可以是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它各类公司。交易所为证券经纪商和自营商提供集中交易证券的场所、设施和服务。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交易所的主要收入是收取证券上市费和证券交易佣金。因其以盈利为目的,故交易费用往往高于会员制证券交易所。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OTC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是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它没有固定的场所,其交易主要利用电话、电报、电传等方式进行,交易

本文档为【02金融联考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01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2KB
软件:Word
页数:83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0-06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