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象棋杀着技巧

中国象棋杀着技巧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象棋杀着技巧中国象棋技巧 要提高棋艺,关键要常下,累积经验。另外,要多看一些象棋布局和残局方面的书,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技巧。对提高棋艺也有很大帮助。 提供一些象棋谚语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

中国象棋杀着技巧
中国象棋技巧 要提高棋艺,关键要常下,累积经验。另外,要多看一些象棋布局和残局方面的书,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技巧。对提高棋艺也有很大帮助。 提供一些象棋谚语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 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棋招中最忌什么 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什么形势最危险 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 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象棋歌诀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当头炮诀 --《桔中秘》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 --《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车进一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4 19:51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能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付须要车。走法口诀:红方棋盘从右向左纵向九条竖线 记为一到九路 黑方从右到左竖线记为1到9 红方的一路 就是黑方的9路 一、走直线的棋子 进退是数格子的 比如红方一路的车向前走一步 就是车一进一 平是记录从几路到几路 红方二路的炮平到五路 就是炮二平五 二、走斜线的棋子 只有进退 没有平 进退是记录从几路到几路 比如二路的马向前跳到三路 就是马二进三 如果在一条路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 则用前后区分 而不必说明在几路 比如二路上有两个我方车 把前面的车向前走一步 就是 前 提高棋艺之我见——兼谈象棋境界 吴优 象棋是北宋末期之前就已经定型并流传至今的一项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娱乐益智游戏活动。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有以亿为统计单位的象棋爱好者。各地的棋园、茶馆,路边的小棋摊,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有一群斗志昂扬的爱好者摆开阵势杀上几局棋。 从象棋水平来看,在众多象棋爱好者中,有些人年纪轻轻便跻身高手行列,甚至成为国家大师、特级大师,也有些人下棋多年仍旧只能在路边棋摊和邻里左右下棋以自娱。不管棋手水平高低如何,也许他们对象棋游戏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是没有什么分别的,撇开这一点,我们从“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希望提升自己的棋艺水平。象棋名将刘殿中老师(大家都尊重而亲切地叫他“刘指”)在《如何进修棋艺》(1)一文中有过明确的阐述,将提高棋艺的途径大致分为初学、巩固提高、对局实战、夯实基础、遵循规律提高效率和加强自身修养六个阶段。如果能够照此修习,棋艺水平不难稳步提升。那么一名象棋高手大概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有的认为象棋高手在于能将眼花缭乱的棋盘看得清清楚楚,注意到盘面中每一个影响局势走势的因素;也有的认为象棋高手能够在对局中设下陷阱引诱对手中伏而能躲避对手的陷阱;还有的认为象棋高手就是比对方计算更深远,能猜到对手想下的棋… 笔者曾有幸随职业象棋队进行训练,虽然自身水平有限,但在高手众多的环境下受到熏陶,耳濡目染,也算有所收获。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一名象棋高手,首先有扎实的基础,能做到开、中、残局技战术娴熟。这里所谓的技战术,指的是开局的各种布局定式、套路,中残局的各种攻守手段和杀法,实用残局的例胜例和定式以及取胜或求和诀窍等技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毋庸质疑,布局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全局谱、开局谱产生以来,日趋完善的布局体系,越来越多的布局套路,层出不穷的飞刀陷阱充斥着各种水平层次的对局之中。如果下棋首先能够在开局便夺取主动权,开局占优,那么对局的形势将会比较容易朝着向自己有利的发面发展。退一步来说至少不能布局就处于劣势,这样才有让棋手可以发挥中残局水平的平台,否则布局大亏,在现今阶段,棋手们的技艺日趋成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大占优势的局面,即使中残局水平再强也无法挽回败势。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短小精炼的对局,双方实力相近,但因一方布局中了对方的“飞刀”,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就败下阵来,像是大力士遭遇内功高手,空有浑身力气却无处着力,十分遗憾。 在一年之中除去参赛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各象棋队职业队员都会翻阅和研究大量棋谱并有针对地进行实战,以布局研究为主。对布局加以改进,开创新变以作为“先进武器”投入下一次重大赛事已经成为“必修课”。每一次全国大赛,当一轮比赛结束之后,参赛队员们都会和队友聚在一起,交流收集到的“最新情报”,共享当天比赛中出现的布局新变心得,并集体研究学习,或化为己用,或拆解应对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或寻找规避该变化的办法。棋坛劲旅如广东、上海、河北等棋队,在布局研究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甚至有开始向中局深入发展的趋势。 中局是对局双方比拼实力的平台,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虚假,一般也没有现成的棋谱可以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经过布局的调兵遣将,双方的有生力量开始正面接触。棋手们根据开局布下的阵势,绞尽脑汁应用各种战术手段,或锐意进取,强攻敌营,或稳步进取,伺机待发,或诱敌深入,瓮中捉鳖……谁都希望比对手计算得更深,思考更周全,以期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激烈的局面下,形势错综复杂,犬牙交错,一个稍不留神就可能胜负易手,满盘皆输;平稳的局面也处处隐藏着杀机。 中局的角斗在多数时候可以分出高下,局面趋于明朗化,谁优谁劣或是势均力敌,我们通常可以进行清楚准确地判断。优势方或许穷追猛打,或许在保持自己优势的情况下先立于不败再徐图进取,劣势方或许死守城池,或许作最后一搏,这些作战方针都是根据中局战斗的结果而得出来的。 如果中局战斗并未决定最终的结果,那么分出对局胜负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残局的肩上。残局也有很多精巧的局例,对临局棋手的基本功要求相当高。双方集结中局战斗之后仅余下的子力展开最后的搏斗,这时一兵一卒都显得尤其重要(当然,着眼于全局的棋手可能在中局就已经对残局兵卒力量储备作了较为周密的安排)。此时此刻,临局的棋手脑中常常会浮现出各种例胜例和的局面,计算着怎样和对方交换子力能够使局面对自己更加有利。如果遇到掌握中的实用残局,就好像在一段复杂的数学运算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那么一切都变得十分容易了。 也许在中局,也许在残局,当一方抓住战机,取得了较大的优势,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战术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或者通过局面转换取得一定的物质优势,或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或有利占位展开强有力的攻击,此时又会运用到各种战术手段。由此可以说,象棋的开、中、残局技术贯穿了整个对局之中,是临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如果能够处理好以上问题,也就基本完成了刘指《如何进修棋艺》中所述前四个阶段的进修。 但是,如果仅仅只达到开、中、残局技术娴熟这样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曾经有一次象棋训练,对局结束后教练问我,为什么我会输给他——我能算得到的棋他都能算得到,他能算得到的棋我也都能算得到。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也在思索中获得许多启示。我们在实战对局当中会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难题:一路烂熟于胸的布局,对手独辟蹊径强行变开,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到对方的弱点?一场即将挑起的激烈战斗,我们是否能够在战争打响之前预见自己有把握取得进攻中的优势?看似波澜不惊的阵地战,我们能不能从层层壁垒中找到突破口一举摧毁对手的防线,打开僵持的局面?激战之后双方都破绽百出的阵形,我应该先稳固自己的防御还是先扰乱对方的防御,孰轻孰重? 在大多数情况下,棋手应该将几种主要变化都计算到力所能及的深度,并对发展而来的几个局面作出正确的形势判断,然后预测局面的大致走向和整体趋势,判断出这几种情况,怎样更有利于自己。尤其是在中局的一场争夺战之后,根据这样的判断来选择临局的着法,棋手便更容易掌握局势的变化方向,并有意将其导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力有时而穷,我们无法进行穷举计算,也就是说,不能最直观地知道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是什么,那么,凭什么来判断局面的优劣好坏?面对棋盘中子与势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怎样赋予各种影响局势的因素以适当的权重,进行利益的取舍。每一次面临选择,就像是站在浓雾弥漫的岔道口,哪条道路通达我们想去的地方?仅仅依靠我们现有的作战技巧和计算能力是远远无法解答这些问题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在对象棋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象棋的局面,拨开云雾,眺望道路崎岖蜿蜒通向的地方。 兵书中多有提及战斗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战略和战术。具体打一场仗,怎么打,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和武器,占据什么样的有利地形,或是怎样埋伏,什么时候发动冲锋,这些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而打哪些仗有利于奠定基础取得最终的胜利,打某一场仗是为了什么利益,甚至为了维护整个战役的胜利需要放弃一些既得利益,这些利益取舍就需要战斗指挥家有很高的战略眼光来洞察全局。象棋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里我理解其战术就是上文提到的开、中、残局的技巧——基本功,而凌驾于战术之上的战略,就是对象棋每一个当前局面的整体把握,而这种对局面有着整体把握的宏观认识,以及根据这种高屋建瓴的认识来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确定出我们面对当前局势需要干什么,再根据这种计划来看到底使用什么战术。战略并不是游离于棋外,也不是孤立于战术而单独存在,而是从象棋对局一开始便和战术同时存在的。 对于一个开、中、残局技术娴熟,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爱好者来说,提高水平的瓶颈在于审时度势,预测对局发展方向。俗话说“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拉车”是具体的技战术,“看路”就是审时度势,知道下一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走。水平高下由此体现。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以让棋手对局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计算,但是谁也不能穷举计算出对局发展的所有变化,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已经超出战术层面的要求。 于是,我认为一名象棋高手除了有着娴熟的开、中、残局技巧之外,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大局观”,一种建立在深刻认识象棋本质的基础上的统领全局的视野。有了这样统领全局的视野,我们就能够深入了解当前局面的重要环节,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如对方强行变离谱着,尤其多出现在普通爱好者对局中,若非素有研究的新招,则必有其破绽之所在。只有通过对局面的深刻把握,才能够从战略层面上准确找到其破绽,并施以严厉的战术打击;在挑起的激烈战斗之前,不但要运用战术能力进行精确计算,还要用战略眼光对计算到的结果进行形势判断,预测局面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的对局实践和总结经验,我们会有一种“棋感”,对一些较为明显的局面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先于计算的直觉,再根据直觉去计算验证…… 那么这样的“大局观”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所谓“大局观”,即是一种基于将日常象棋对局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之后对全局的一种整体把握,对局面薄弱环节、争夺焦点、发展方向的一种准确判断。这种判断意味着一名棋手对象棋的理解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或者说是对象棋的“真理”即符合象棋之“道”有较深的领悟。在技战术娴熟的基础上,象棋境界高下,水平强弱由此而分。水平的高低,比赛的输赢,比的就是谁的境界高,也就是谁对象棋之“道”领悟更深。这种领悟,会指导你制定战术,决定你怎么下这盘棋。当然,掌握娴熟的技战术对加深棋手对象棋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进修棋艺》中对此也有所提及:“加强自身修养”,包括棋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尤其是“‘工夫在棋外’,除了前面所说的还必须广泛涉猎各种学科,比如哲学中的辨证方法论、军事学中的谋略学,以及数学、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绘画等等,对于加强修养提高棋艺,都是大有裨益的。”(2)这些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看来已经超出了下棋的范围,而更趋向于是做人、处世的范畴。 与“世道”大道相比,“棋道”乃小道,但所谓“世事如棋”,“棋道”与“人道”、“世道”,其道相通。纵观之,棋道大约有三个层次:一是用作茶余饭后消闲解闷的工具,具有游戏性和娱乐性;二是对局者在棋盘上运筹帷幄,竞巧斗智,具有紧张激烈的战斗性和竞争性;三是弈棋与世事人生相通,可视为大千世界的缩影,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古之所谓“世事人生一局棋”,就是指棋类活动作为文化的结晶之一,颇能体现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态度和境界(3)。 说到棋手下棋的“大局观”,便如世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样。大局观越是接近作为真理的“棋道”,越是一个完备的体系,那么他对“棋道”的认识和理解就越深刻。从作用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通常主宰着他对某事物的价值判断,而影响到他选择怎样出世;而一个棋手的“大局观”也将直接决定了他对棋局的判断,而影响到他怎样行棋。 棋理相通,我们可以从围棋中学习借鉴。请看一代大师吴清源先生是怎么说的:“简单概括来说,我的围棋理想可以用‘中和’这个词来表达。翻译成日语也许可以用‘调和’这个词吧。‘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我经常说,要思考‘中’的那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所以从拿起棋子之后的80年来,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的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当然,要达到‘中’的境界,并非易事。这需要精神上的修养。所以,我一直很重视信仰。从5岁(虚岁)开始,我就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至今我仍然坚持每天研究《易经》。”(4)这就是一代棋神对棋道的理解,金庸先生评论:“他的奕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但是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象棋爱好者对象棋的理解都一样,也并非谁都能达到吴清源先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同理,在对弈中每个棋手也可以有自己的“大局观”。 由于象棋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窃以为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理解象棋的深层次含义。在我看来,初始形态下的象棋棋局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双方子力完全对称,实力平均,相互对峙和牵制却又环环相扣各种子力的配置、方位都守恒,又如宇宙产生之初一片混沌的景象,体现出一种静态的平衡,让我们联想到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一个概念——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当双方拥有巨大威力的子力都偏居一隅,苦于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的时候,红方利用天生的先行之利抢先出动大子,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平衡,这就如《周易》中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千变万化的象棋对局也由此开始。 显然,这一着先行之利是很占便宜的。但是象棋游戏是相对公平的,对弈双方轮流各行一着棋,黑方不愿吃亏,于是也开动大子,加入战斗。双方施加的“力”在棋盘上得以体现。假设这一回合双方行棋的效率完全相等,那么局面重新回到了平衡状态——但这已经不是之前那种静态的平衡,而是一种双方在斗争过程中基于“势均力敌”所达到的动态的平衡,由棋盘和盘中所有棋子组成的这个系统自身的内力平衡。 象棋棋盘分左右两翼。尽管持有先行之利,红方也无法在两翼同时压制黑方,而只能在某一侧翼取得“一先”的微弱优势,这就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黑方如果应付得当,可以将自己这一着棋用于防御,以抵消红方这一着先手对黑方施加的压力,也可以利用这一着棋对红方相对薄弱的另一侧翼施加压力,获取“一先”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受攻一侧所受那“一先”的损失。我们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红方每走一步棋都将这步棋的效率发挥到最大,而黑方每着棋也将自身效率发挥到最大,那么局面判断将不断出现“红先——平先——红先——平先——红先……”呈规律的变化的现象,如果用坐标轴表示出来应该会是一个简谐振动的坐标图。棋局自开局伊始直到残局,最后将以红方持有先手但不足够取得胜利而达成圆满的和棋,实现完美的结局,我猜这大概就是吴清源先生所说的“中”的境界吧。 前文提到,我们在这里把均势的静态局面看作一个平衡的封闭系统,双方下出“官着”有效地让局面保持动态的平衡,而其中一方行棋效率不高则导致这个封闭系统内部某处受力不均衡,那步下错的棋就是打破平衡的力。如果一方行棋效率极高,但另一方下出效率较低的“软着”甚至“劣着”,那么平衡就人为地被这个外力打破了,于是这个系统自身不再平衡,局面的天平就会向着其中一方倾斜,在局面中体现为一方从“占先”到“略好”,再到“稍优”,再到“较优”,如果用一步棋所能体现出来的优势来衡量,那就是所谓“一先”、“两先”、“三先”……。如果倾斜达到一定的程度,某一方“大占优势”,也就是拥有“三先”以上优势的时候,那么局面已经严重不平衡,另一方恐怕就要凶多吉少了。 假如当一盘棋优劣已分,劣势方如果想要扳回颓势,通常不在于劣势方下得有多好,而在于优势方下得有多不好——哪怕劣势方下得再好,只要优势方下出“官着”,或者甚至下出一些虽有小疑问但并未严重到足以影响大局的错着,劣势方也无法单靠一己之力将严重的局面不平衡扭转过来,顶多能够支撑住保持局势不继续恶化下去。想要重新扭转乾坤,只能在保证自己下到最好的基础上,等待对手犯下足够大的错误,让这一次“受力不均衡”的作用力来弥补之前自己犯下错误的“受力不均衡”的作用力,这两股“作用力”方向相反,如果大小相当,那么局面才又会重新回到均衡状态。由此也可得知,善弈者不在于劣势局面下扳回颓势,而在于均衡局面下尽量在每一步棋都走出“正着”,不犯错误以免导致被动处于劣势,并且能够抓住对方卖出的破绽。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中国象棋与先秦诸子》一文提到,象棋“以儒家为本,以法家为辅,以兵家为用”,并与墨家、纵横家皆有共通之处(5)。不同的人对象棋会有不同的理解,象棋由此益加博大精深。 小结: 在我看来,象棋高手就是在象棋上拥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和,而以战略眼光尤为重要而难以修炼。 本文着重讲的是一些笔者聆听众多高手指教,并多方查阅经典文章和根据自身象棋实战经验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些不成系统的象棋理论,并希望能够通过之后所选的一些对局和中局选评来诠释这些理论。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 中国象棋技巧 要提高棋艺,关键要常下,累积经验。另外,要多看一些象棋布局和残局方面的书,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技巧。对提高棋艺也有很大帮助。 提供一些象棋谚语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 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棋招中最忌什么 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什么形势最危险 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 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象棋歌诀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当头炮诀 --《桔中秘》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 --《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车进一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4 19:51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能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付须要车。走法口诀:红方棋盘从右向左纵向九条竖线 记为一到九路 黑方从右到左竖线记为1到9 红方的一路 就是黑方的9路 一、走直线的棋子 进退是数格子的 比如红方一路的车向前走一步 就是车一进一 平是记录从几路到几路 红方二路的炮平到五路 就是炮二平五 二、走斜线的棋子 只有进退 没有平 进退是记录从几路到几路 比如二路的马向前跳到三路 就是马二进三 如果在一条路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 则用前后区分 而不必说明在几路 比如二路上有两个我方车 把前面的车向前走一步 就是 前 提高棋艺之我见——兼谈象棋境界 吴优 象棋是北宋末期之前就已经定型并流传至今的一项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娱乐益智游戏活动。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有以亿为统计单位的象棋爱好者。各地的棋园、茶馆,路边的小棋摊,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有一群斗志昂扬的爱好者摆开阵势杀上几局棋。 从象棋水平来看,在众多象棋爱好者中,有些人年纪轻轻便跻身高手行列,甚至成为国家大师、特级大师,也有些人下棋多年仍旧只能在路边棋摊和邻里左右下棋以自娱。不管棋手水平高低如何,也许他们对象棋游戏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是没有什么分别的,撇开这一点,我们从“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希望提升自己的棋艺水平。象棋名将刘殿中老师(大家都尊重而亲切地叫他“刘指”)在《如何进修棋艺》(1)一文中有过明确的阐述,将提高棋艺的途径大致分为初学、巩固提高、对局实战、夯实基础、遵循规律提高效率和加强自身修养六个阶段。如果能够照此修习,棋艺水平不难稳步提升。那么一名象棋高手大概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有的认为象棋高手在于能将眼花缭乱的棋盘看得清清楚楚,注意到盘面中每一个影响局势走势的因素;也有的认为象棋高手能够在对局中设下陷阱引诱对手中伏而能躲避对手的陷阱;还有的认为象棋高手就是比对方计算更深远,能猜到对手想下的棋… 笔者曾有幸随职业象棋队进行训练,虽然自身水平有限,但在高手众多的环境下受到熏陶,耳濡目染,也算有所收获。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一名象棋高手,首先有扎实的基础,能做到开、中、残局技战术娴熟。这里所谓的技战术,指的是开局的各种布局定式、套路,中残局的各种攻守手段和杀法,实用残局的例胜例和定式以及取胜或求和诀窍等技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毋庸质疑,布局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全局谱、开局谱产生以来,日趋完善的布局体系,越来越多的布局套路,层出不穷的飞刀陷阱充斥着各种水平层次的对局之中。如果下棋首先能够在开局便夺取主动权,开局占优,那么对局的形势将会比较容易朝着向自己有利的发面发展。退一步来说至少不能布局就处于劣势,这样才有让棋手可以发挥中残局水平的平台,否则布局大亏,在现今阶段,棋手们的技艺日趋成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大占优势的局面,即使中残局水平再强也无法挽回败势。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短小精炼的对局,双方实力相近,但因一方布局中了对方的“飞刀”,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就败下阵来,像是大力士遭遇内功高手,空有浑身力气却无处着力,十分遗憾。 在一年之中除去参赛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各象棋队职业队员都会翻阅和研究大量棋谱并有针对地进行实战,以布局研究为主。对布局加以改进,开创新变以作为“先进武器”投入下一次重大赛事已经成为“必修课”。每一次全国大赛,当一轮比赛结束之后,参赛队员们都会和队友聚在一起,交流收集到的“最新情报”,共享当天比赛中出现的布局新变心得,并集体研究学习,或化为己用,或拆解应对措施,或寻找规避该变化的办法。棋坛劲旅如广东、上海、河北等棋队,在布局研究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甚至有开始向中局深入发展的趋势。 中局是对局双方比拼实力的平台,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虚假,一般也没有现成的棋谱可以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经过布局的调兵遣将,双方的有生力量开始正面接触。棋手们根据开局布下的阵势,绞尽脑汁应用各种战术手段,或锐意进取,强攻敌营,或稳步进取,伺机待发,或诱敌深入,瓮中捉鳖……谁都希望比对手计算得更深,思考更周全,以期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激烈的局面下,形势错综复杂,犬牙交错,一个稍不留神就可能胜负易手,满盘皆输;平稳的局面也处处隐藏着杀机。 中局的角斗在多数时候可以分出高下,局面趋于明朗化,谁优谁劣或是势均力敌,我们通常可以进行清楚准确地判断。优势方或许穷追猛打,或许在保持自己优势的情况下先立于不败再徐图进取,劣势方或许死守城池,或许作最后一搏,这些作战方针都是根据中局战斗的结果而得出来的。 如果中局战斗并未决定最终的结果,那么分出对局胜负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残局的肩上。残局也有很多精巧的局例,对临局棋手的基本功要求相当高。双方集结中局战斗之后仅余下的子力展开最后的搏斗,这时一兵一卒都显得尤其重要(当然,着眼于全局的棋手可能在中局就已经对残局兵卒力量储备作了较为周密的安排)。此时此刻,临局的棋手脑中常常会浮现出各种例胜例和的局面,计算着怎样和对方交换子力能够使局面对自己更加有利。如果遇到掌握中的实用残局,就好像在一段复杂的数学运算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那么一切都变得十分容易了。 也许在中局,也许在残局,当一方抓住战机,取得了较大的优势,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战术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或者通过局面转换取得一定的物质优势,或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或有利占位展开强有力的攻击,此时又会运用到各种战术手段。由此可以说,象棋的开、中、残局技术贯穿了整个对局之中,是临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如果能够处理好以上问题,也就基本完成了刘指《如何进修棋艺》中所述前四个阶段的进修。 但是,如果仅仅只达到开、中、残局技术娴熟这样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曾经有一次象棋训练,对局结束后教练问我,为什么我会输给他——我能算得到的棋他都能算得到,他能算得到的棋我也都能算得到。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也在思索中获得许多启示。我们在实战对局当中会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难题:一路烂熟于胸的布局,对手独辟蹊径强行变开,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到对方的弱点?一场即将挑起的激烈战斗,我们是否能够在战争打响之前预见自己有把握取得进攻中的优势?看似波澜不惊的阵地战,我们能不能从层层壁垒中找到突破口一举摧毁对手的防线,打开僵持的局面?激战之后双方都破绽百出的阵形,我应该先稳固自己的防御还是先扰乱对方的防御,孰轻孰重? 在大多数情况下,棋手应该将几种主要变化都计算到力所能及的深度,并对发展而来的几个局面作出正确的形势判断,然后预测局面的大致走向和整体趋势,判断出这几种情况,怎样更有利于自己。尤其是在中局的一场争夺战之后,根据这样的判断来选择临局的着法,棋手便更容易掌握局势的变化方向,并有意将其导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力有时而穷,我们无法进行穷举计算,也就是说,不能最直观地知道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是什么,那么,凭什么来判断局面的优劣好坏?面对棋盘中子与势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怎样赋予各种影响局势的因素以适当的权重,进行利益的取舍。每一次面临选择,就像是站在浓雾弥漫的岔道口,哪条道路通达我们想去的地方?仅仅依靠我们现有的作战技巧和计算能力是远远无法解答这些问题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在对象棋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象棋的局面,拨开云雾,眺望道路崎岖蜿蜒通向的地方。 兵书中多有提及战斗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战略和战术。具体打一场仗,怎么打,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和武器,占据什么样的有利地形,或是怎样埋伏,什么时候发动冲锋,这些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而打哪些仗有利于奠定基础取得最终的胜利,打某一场仗是为了什么利益,甚至为了维护整个战役的胜利需要放弃一些既得利益,这些利益取舍就需要战斗指挥家有很高的战略眼光来洞察全局。象棋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里我理解其战术就是上文提到的开、中、残局的技巧——基本功,而凌驾于战术之上的战略,就是对象棋每一个当前局面的整体把握,而这种对局面有着整体把握的宏观认识,以及根据这种高屋建瓴的认识来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确定出我们面对当前局势需要干什么,再根据这种计划来看到底使用什么战术。战略并不是游离于棋外,也不是孤立于战术而单独存在,而是从象棋对局一开始便和战术同时存在的。 对于一个开、中、残局技术娴熟,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爱好者来说,提高水平的瓶颈在于审时度势,预测对局发展方向。俗话说“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拉车”是具体的技战术,“看路”就是审时度势,知道下一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走。水平高下由此体现。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以让棋手对局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计算,但是谁也不能穷举计算出对局发展的所有变化,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已经超出战术层面的要求。 于是,我认为一名象棋高手除了有着娴熟的开、中、残局技巧之外,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大局观”,一种建立在深刻认识象棋本质的基础上的统领全局的视野。有了这样统领全局的视野,我们就能够深入了解当前局面的重要环节,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如对方强行变离谱着,尤其多出现在普通爱好者对局中,若非素有研究的新招,则必有其破绽之所在。只有通过对局面的深刻把握,才能够从战略层面上准确找到其破绽,并施以严厉的战术打击;在挑起的激烈战斗之前,不但要运用战术能力进行精确计算,还要用战略眼光对计算到的结果进行形势判断,预测局面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的对局实践和总结经验,我们会有一种“棋感”,对一些较为明显的局面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先于计算的直觉,再根据直觉去计算验证…… 那么这样的“大局观”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所谓“大局观”,即是一种基于将日常象棋对局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之后对全局的一种整体把握,对局面薄弱环节、争夺焦点、发展方向的一种准确判断。这种判断意味着一名棋手对象棋的理解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或者说是对象棋的“真理”即符合象棋之“道”有较深的领悟。在技战术娴熟的基础上,象棋境界高下,水平强弱由此而分。水平的高低,比赛的输赢,比的就是谁的境界高,也就是谁对象棋之“道”领悟更深。这种领悟,会指导你制定战术,决定你怎么下这盘棋。当然,掌握娴熟的技战术对加深棋手对象棋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进修棋艺》中对此也有所提及:“加强自身修养”,包括棋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尤其是“‘工夫在棋外’,除了前面所说的还必须广泛涉猎各种学科,比如哲学中的辨证方法论、军事学中的谋略学,以及数学、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绘画等等,对于加强修养提高棋艺,都是大有裨益的。”(2)这些内容看来已经超出了下棋的范围,而更趋向于是做人、处世的范畴。 与“世道”大道相比,“棋道”乃小道,但所谓“世事如棋”,“棋道”与“人道”、“世道”,其道相通。纵观之,棋道大约有三个层次:一是用作茶余饭后消闲解闷的工具,具有游戏性和娱乐性;二是对局者在棋盘上运筹帷幄,竞巧斗智,具有紧张激烈的战斗性和竞争性;三是弈棋与世事人生相通,可视为大千世界的缩影,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古之所谓“世事人生一局棋”,就是指棋类活动作为文化的结晶之一,颇能体现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态度和境界(3)。 说到棋手下棋的“大局观”,便如世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样。大局观越是接近作为真理的“棋道”,越是一个完备的体系,那么他对“棋道”的认识和理解就越深刻。从作用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通常主宰着他对某事物的价值判断,而影响到他选择怎样出世;而一个棋手的“大局观”也将直接决定了他对棋局的判断,而影响到他怎样行棋。 棋理相通,我们可以从围棋中学习借鉴。请看一代大师吴清源先生是怎么说的:“简单概括来说,我的围棋理想可以用‘中和’这个词来表达。翻译成日语也许可以用‘调和’这个词吧。‘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我经常说,要思考‘中’的那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所以从拿起棋子之后的80年来,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的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当然,要达到‘中’的境界,并非易事。这需要精神上的修养。所以,我一直很重视信仰。从5岁(虚岁)开始,我就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至今我仍然坚持每天研究《易经》。”(4)这就是一代棋神对棋道的理解,金庸先生评论:“他的奕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但是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象棋爱好者对象棋的理解都一样,也并非谁都能达到吴清源先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同理,在对弈中每个棋手也可以有自己的“大局观”。 由于象棋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窃以为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理解象棋的深层次含义。在我看来,初始形态下的象棋棋局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双方子力完全对称,实力平均,相互对峙和牵制却又环环相扣各种子力的配置、方位都守恒,又如宇宙产生之初一片混沌的景象,体现出一种静态的平衡,让我们联想到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一个概念——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当双方拥有巨大威力的子力都偏居一隅,苦于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的时候,红方利用天生的先行之利抢先出动大子,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平衡,这就如《周易》中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千变万化的象棋对局也由此开始。 显然,这一着先行之利是很占便宜的。但是象棋游戏是相对公平的,对弈双方轮流各行一着棋,黑方不愿吃亏,于是也开动大子,加入战斗。双方施加的“力”在棋盘上得以体现。假设这一回合双方行棋的效率完全相等,那么局面重新回到了平衡状态——但这已经不是之前那种静态的平衡,而是一种双方在斗争过程中基于“势均力敌”所达到的动态的平衡,由棋盘和盘中所有棋子组成的这个系统自身的内力平衡。 象棋棋盘分左右两翼。尽管持有先行之利,红方也无法在两翼同时压制黑方,而只能在某一侧翼取得“一先”的微弱优势,这就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黑方如果应付得当,可以将自己这一着棋用于防御,以抵消红方这一着先手对黑方施加的压力,也可以利用这一着棋对红方相对薄弱的另一侧翼施加压力,获取“一先”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受攻一侧所受那“一先”的损失。我们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红方每走一步棋都将这步棋的效率发挥到最大,而黑方每着棋也将自身效率发挥到最大,那么局面判断将不断出现“红先——平先——红先——平先——红先……”呈规律的变化的现象,如果用坐标轴表示出来应该会是一个简谐振动的坐标图。棋局自开局伊始直到残局,最后将以红方持有先手但不足够取得胜利而达成圆满的和棋,实现完美的结局,我猜这大概就是吴清源先生所说的“中”的境界吧。 前文提到,我们在这里把均势的静态局面看作一个平衡的封闭系统,双方下出“官着”有效地让局面保持动态的平衡,而其中一方行棋效率不高则导致这个封闭系统内部某处受力不均衡,那步下错的棋就是打破平衡的力。如果一方行棋效率极高,但另一方下出效率较低的“软着”甚至“劣着”,那么平衡就人为地被这个外力打破了,于是这个系统自身不再平衡,局面的天平就会向着其中一方倾斜,在局面中体现为一方从“占先”到“略好”,再到“稍优”,再到“较优”,如果用一步棋所能体现出来的优势来衡量,那就是所谓“一先”、“两先”、“三先”……。如果倾斜达到一定的程度,某一方“大占优势”,也就是拥有“三先”以上优势的时候,那么局面已经严重不平衡,另一方恐怕就要凶多吉少了。 假如当一盘棋优劣已分,劣势方如果想要扳回颓势,通常不在于劣势方下得有多好,而在于优势方下得有多不好——哪怕劣势方下得再好,只要优势方下出“官着”,或者甚至下出一些虽有小疑问但并未严重到足以影响大局的错着,劣势方也无法单靠一己之力将严重的局面不平衡扭转过来,顶多能够支撑住保持局势不继续恶化下去。想要重新扭转乾坤,只能在保证自己下到最好的基础上,等待对手犯下足够大的错误,让这一次“受力不均衡”的作用力来弥补之前自己犯下错误的“受力不均衡”的作用力,这两股“作用力”方向相反,如果大小相当,那么局面才又会重新回到均衡状态。由此也可得知,善弈者不在于劣势局面下扳回颓势,而在于均衡局面下尽量在每一步棋都走出“正着”,不犯错误以免导致被动处于劣势,并且能够抓住对方卖出的破绽。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中国象棋与先秦诸子》一文提到,象棋“以儒家为本,以法家为辅,以兵家为用”,并与墨家、纵横家皆有共通之处(5)。不同的人对象棋会有不同的理解,象棋由此益加博大精深。 小结: 在我看来,象棋高手就是在象棋上拥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和,而以战略眼光尤为重要而难以修炼。 本文着重讲的是一些笔者聆听众多高手指教,并多方查阅经典文章和根据自身象棋实战经验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些不成系统的象棋理论,并希望能够通过之后所选的一些对局和中局选评来诠释这些理论。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
本文档为【中国象棋杀着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09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8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06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