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口 刘志英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随昔改革的渐进,城乡差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分悬殊的城乡差距不利于和谐杜会的建立、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与完善,可以缓解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各类风险。通过加快 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 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乡差距;和谐社会;风险研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422. 7...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口 刘志英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随昔改革的渐进,城乡差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分悬殊的城乡差距不利于和谐杜会的建立、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但是,通过一系列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设与完善,可以缓解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各类风险。通过加快 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 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乡差距;和谐社会;风险研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42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06)06-0117-04 作者简介:刘志英(1969-),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为收入分配、公共财政。 收稿日期:2006-06-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几年 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 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并没有随着经济 的发展而缩小,相反却出现了不断扩大、日益尖 锐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和 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收人 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收人、支出结构上。城乡居 民收人差距变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 关系。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自1978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基 本稳定,农村居民收人增长快于城市,城乡收人 差距逐步缩小,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知: 城镇人均收人比农村人均收人,由 1978年的 2. 57倍下降到 1985年的谷底 1. 86倍;1985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居民收人不断增 长,城乡收人差距逐步扩大到 1994年的2. 86 倍;1994年启动国企改革,“抓大放小”,部分企 业亏损严重,城乡收人差距 又开始缩小,至 1997年达到 2. 47倍;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大 中型乡镇企业、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收 人差距进一步上升到 2003年的峰值 3. 23倍; 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收人的提高, 2004年又下降到 3. 21倍;2005年又上升到 3. 22倍。200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 800美元, 2003年突破1 000美元,国际上人均 GDP为 800-1 000美元的国家城乡收人差距约1.70 倍[t;,而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别在3倍以上,已 远远高于国际一般城乡收人差距状况,并呈上 升趋势。 城乡居民收人来源结构不同(如表 1所 示)。农村居民收人结构稳定,10年间几乎没有 什么变化,来源单一,劳动性收人占总收人的 94 ,转移性收人很少;而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 人越来越多,接近收人的 230o,劳动性收人比 重呈下降趋势,占总收人的75%。无论是城镇 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人都仅占总收人 的 2%左右。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同。根据各年《中国统 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还可以清晰看出城乡居民 的消费支出的变化,如食品支出呈下降趋势,城 镇低于农村;衣着支出呈下降趋势,城镇高于农 村;家庭设备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略高于农 村;医疗保健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高于农村; 交通通讯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高于农村;文教 ·117‘ 2006年第6期 表 1 项目 中国城乡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85 85. 90 0.50 13.60 1990 77. 31 1.03 21. 66 1995 2000 75.08 2.04 22.88 2004 75. 50 1.59 22.91 1985 92. 59 7. 52 3. 81 1990 95. 78 4. 22 4. 69 1995 2004? ? ? ? ? ? ? ? ? ? ? 劳动性收人 财产性收人 转移性收人 80.93 2. 11 16. 96 2000 93.88 1.43 94. 14 1.90 ,表中数据根据1985- 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娱乐支出呈下降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居住支出 在增长,农村在下降,农村高于城镇。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风险研究 过分悬殊的城乡差距,已经危害到我国经 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存在极大 的风险。城乡差距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方面。 首先,城乡差距悬殊阻碍和谐社会的建立。 200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但却是低水 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 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 会又重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 标。而城乡差距过大的社会是不能称为一个和 谐社会的。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也需要综合 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8%一 10%的增长速度,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农民 同样有权分享社会财富。一个没有农民生活殷 实的社会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背离 的。只有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构建起一个真正的 和谐社会。 其次,城乡差距悬殊制约经济增长与全面 发展。自199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 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拉动 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 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尤其是占人口70%的农民 消费倾向低下,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当务 之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人水平较低,收人 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储蓄很少。2004 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 2 ,低收人 户(最低 20%)高达 55. 62%"'。而农村贫困人 口(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大约占农村 总人口的 10写,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更高,这部 分人获取转移支付资金后,绝大部分会转换为 即期基本生活消费,消费层次还处于生存型消 费,消费能力极其有限。由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已经建立,正在逐步完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或多 或少可以从制度中得到一定保障,而农村社会 保障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正处于建立试点时期。 没有保障的农民会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和家人的 生老病死攒钱,使原本就低的边际消费倾向更 低,使有消费能力的人也缺乏消费愿望。 最后,城乡差距悬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长 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呈现“二元”状况,国家 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的是“优先发展工业”以进行 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工农业剪刀差”始终伴随 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和经 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城镇居民生活得 到极大改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实施“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 成熟。如再不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 的改善,有可能滋生一些对社会稳定不利的因 素,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影响社会安定和政局稳 定 。 三、通过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已十分严重,解决问题 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正如胡 鞍钢教授所指出的,进人 21世纪的中国应该实 现第二次转型,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制度建设 为中心,由“经济建设时代”转向“制度建设时 代”。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人水平,解决中国 的城乡差距问题。 1.加快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 17. 92%上升到 2004年的41. 7600(D,除个别年份(1991一1995 年)外 ,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 ① 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11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小,但城镇化进程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城乡收人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 口所占比重太大,农村人均收人水平低,贫困现 象严重。解决农村居民收人问题的根本办法是 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虽然努力提高农 产品价格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提高农民 收人水平。但是,我国已加人 WTO,进一步提 高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性不大;乡镇企业的发展 规模有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因此,当 前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出 路。通过城镇化可以直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 收人,间接增加仍居住在农村的“纯农民”的收 人,从而打破农民生活贫困的“链条”,使农民摆 脱生活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大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消化,可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直接提高收人水平。当下农民进城 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 效的途径[a7。但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需要相 关政策与之相配套。首先,需要变革户籍管理制 度,打破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壁垒;其次,对 进人城镇的农村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隔断 他们对土地的依靠,能够真正在城镇居住下来。 2.逐步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 了巨大变化,城镇化之前,“三农”是高度统一 的,2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使许多农民与农业、 农村分离,在乡镇或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人仍被称为农民,因 此,现在的农民实质上分为四类:纯农民、乡镇 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 “纯农民”多为老人和妇女,占农村留守人 口的大多数。他们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劳 动力素质较差,收人水平很低。针对这部分农村 人口,可以采用保障项目依次推进的办法建立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即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虽从事非农 业生产,但仍然与土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原因在于除了土地,他们缺乏基本社会保障, 然而这部分人对土地的投人极少,使原本很低 的土地报酬率更低,严重影响了纯农民的农业 收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他们 隔断与土地的联系,对他们和纯农民都是一件 好事,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乡镇企业职工是最 早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是农民中的精英分 子,可以将他们完全纳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 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改为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进 城务工人员是积极、主动进人城市的农村人口, 且主要是农村中的青壮年。这些人流动性极强, 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流动性,因此现阶段 不适于将进城务工人员的各项保障都纳人城镇 保障体系,可以单独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 保障体系,如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可 以直接纳人城镇体系,医疗保险主要是建立大 病保险制度。 失地农民是被动、消极进人城市的农村人 口,他们完全失去了农民传统意义上的土地保 障,返回农村是不可能的。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最 低生活保障,其次是工作保障,政府应该为他们 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引导这些人积极就业。再次,失地农民和进城务 工人员的共同之处是都生活居住在城市,条件 具备时,可以考虑将他们纳人城镇失业保险制 度范围。 3.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 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 要的还是社会政策的结果。我国公共政策一直 过多的强调城镇而忽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倾斜于城镇地区和城镇居民,而对农村地区和 农民居民的投人极少。政府必须矫正不合理的 制度安排,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转移支付 力度,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起分享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改革开放近 30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 提高,但是自我保障能力仍然有限,完全靠农 民、农村自身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是不可能的, 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对农 村的转移支付力度较大,而省、市(地)级财政的 支持力度较小,致使县级财政压力较大。国家审 计署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 50个县财 政支农资金投人中,中央投人占50. 8%,县本 级投人占23. 300,而省、市(地)级投人分别仅 占19.5%和6.400。省、市(地)级财政支农资金 增长缓慢,低于财政经常性收人增长,省级增长 3. 5 ,市(地)级财政增长 7. 400,而县本级财 政增长 17.20o0"' 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 的负担,在使农民受益的同时,却减少了县和乡 ·119· 2006年第6期 镇政府的财政收人,使县和乡镇财政陷人尴尬 境地。按原有的经费收人渠道和格局,难以保证 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公共物品的提供。 农村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财权明显减 少,而事权并没有减少和明确,事权与财权高度 不统一,这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乡镇财政面 临更大的收支缺口。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把基层 政府应当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开支纳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 财政预算体系,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转移支付力度,尤 其是省、市(地)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而重 新调整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最终达到 提高农民收人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斌.收人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 2000,(9). [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 [Z].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5. [3〕韩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增加外出务工收人 [N].人民日报,2004-02-13. [4」国家审计署关于50县财政支农审计结果公告〔J/ OL]. http://www. chilicity. com,2004-06-25. Study on the Status,Venture and Measur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in China LIU ZHi-yi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s more and more huge in China. It has blocked harmonious society,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disturbed social stabilization. By building and perfecting system,we can solve these ventures. Mending town's pace,build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nd increasing transfer-payment of governments,we can increase countrymen's income,short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and really set up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the rural;harmonious society;venture study;system construct 责任编辑 余言 .州卜一十一~卜一州卜一 卜·州卜·州卜.~卜·州卜·叶卜翻州卜,~卜一州卜·叫卜一~卜.州卜一州卜·~卜一叫卜一十..州卜·叫卜一刁户”州卜门州卜”州卜·叫卜一十一州卜”州卜一小.一叫卜.刊卜.州卜.叫卜一叫卜扣叫卜.斗~·州卜一卜一州卜.州卜一冲~一叫卜一卜.州卜.州卜, (上接第83页) [3〕谢日万.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J].广西民族 研究,2001(2):103-107. [4〕杨华,中国南方先秦时期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考古研究 [M].长沙:岳麓书社,2004 [5〕朱海仁.岭南腰坑墓探源[N].中国文物报,2004-8-20 (7). [6〕井上聪.殷墓腰坑与狗巫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2(5):29-32. The Burying Custom about the PIT Under the Waist of a Dead Person in the Tomb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ry WANG Zhi-you (School of Museum Study,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Xian 710600, China) Abstract:The pit under the waist of a dead person is a relic in ancient tombs of China. As a burying rite,it has a course to come into being,develop,and die out. Here we have discussed the uses and meaning of this custom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y. We think it is to lay a foundation on a construction in Shang Dynasty. Key words:Shang and Zhou Dynasty;the pit under the waist of a dead person in the tomb;lay a foundation 责任编辑 李传印 ·120.
本文档为【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391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1-10-06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