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编者按: 厅室各处室: 9月8日,厅室组织观看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所作的题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专题报告录像。现将其报告录音整理稿转发给大家,仅供内部学习参考。 厅人事处 2010年10月20日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 厦门大学教授 易中天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我认为中国智慧包括三个部分: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今天主要是讲政治智慧。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和周公的政治智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里曾说过,人类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童年时代。世界各民族的童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
编者按: 厅室各处室: 9月8日,厅室组织观看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所作的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专题报告录像。现将其报告录音整理稿转发给大家,仅供内部学习参考。 厅人事处 2010年10月20日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 厦门大学教授 易中天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我认为中国智慧包括三个部分: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今天主要是讲政治智慧。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和周公的政治智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里曾说过,人类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童年时代。世界各民族的童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被称为是正常的儿童;一种是早熟的儿童;还有一种是粗野的儿童。马克思说古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没有说谁是早熟的儿童,也没有说谁是粗野的儿童。我个人认为,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这在《周易》的辩证法和周公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 《周易》的“周”和“易”,每个字都有三层意思。“周”的第一个意思是“周代”或者“周文”。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也代表三个民族,即夏民族、商民族和周民族,《周易》的第一个“周”字就是“周民族”或“周朝”;第二个意思是“周全”、“周到”,把自然、社会、人的种种现象都概括进去;第三个意思是“周而复始”。对六十四卦解释是《易经》的主要内容。六十四卦从乾卦开始,乾卦就是天,第二卦是坤卦,就是地,从乾坤两卦开始转到六十三卦,就是“既济”,“济”就是成功了,“既济”就是已经成功了。第六十四卦是“未济卦”,意思是还没成功。《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演变,讲整个自然、社会、人的变化,变到六十三卦,说“成功了”,最后告诉你没成功。没成功怎么办?从乾卦开始再运动,周而复始。 “易”这个字也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简易、简单、容易”,《周易》只有六十四个符号,非常简单;第二个意思是“变异、变化”;第三个意思是“不易、不变”。“易”这个字有三种解释:第一个解释是“日月为易”,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白天变晚上,晚上变白天,这是易,这是变;第二个解释是“易”这个字的形状源自蜥蜴,变色龙变来变去,所以它又是变;第三种解释,易就是倒水,把这杯水从这倒进去这叫易,还是变。不管哪种解释,易就是变,变就是不变。《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世界永远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这些思想产生于公元3千年前,根据易传的说法,《易经》的产生应该是殷商之际,就是“武王伐纣”的前后。 (二)周公的政治智慧 我们今天很多思想,实际上三千多年前就已经萌芽了。公元前3000年前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武王伐纣”。根据史书的记载,武王出兵是在子月,就是1月份。灭掉殷纣王是丑月,即2月份。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飞机、导弹、坦克,主要靠步行。胜利为什么来得这样快?这是周人要思考的一个严峻政治问题。谁思考?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文的叔叔。“武王伐纣”三年以后,周武王就一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儿子周成王。因为当时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嫡长子继承制,他儿子周成王接位,因其年幼而周公摄政,所以这个问题就由周公来思考。 1、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 《诗经》里有一首诗,传说是周公写的,写的是他参加一次典礼。这个典礼是祭奠周人的祖先,就是祭祖。周人战争胜利了以后,就要祭奠祖宗。结果那些打败仗的商人,就是殷人的遗民们,也穿着周人的衣服参加祭奠。周公当时就想,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穿着人家的衣服去参加人家的仪式?我们的胜利来得这么容易,我们的政权能巩固吗?我们周王朝能够做到长治久安吗?他不能不想这些问题,他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殷商王朝为什么迅速灭亡?周公得出的结论是,殷商王朝太不把人当人。 周武王胜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前徒倒戈”。“前徒倒戈”就是周武王的军队开过去之后,殷纣王的先遣部队掉转枪头打后续部队,也就是殷纣王派出去抵抗周武王的部队,变成了周武王的先锋部队。面对众叛亲离,殷纣王只好放火把自己烧死了。殷纣王为什么众叛亲离呢?周公的结论是:他太不把人当人了,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人殉”。殷商王朝有一个制度,就是贵族死了要大量杀人陪葬,这方面有大量出土文物可以作证;第二是“人牲”,牺牲的“牲”,牲口的“牲”,就是在祭祀的时候杀活人做牺牲。祭祀在我看来就是请神吃饭。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文化原因,就是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命之源,因此请人吃饭是很大的情义,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或者交换,有人情味儿在里面。神也是一样的,你要请神帮忙,就要请神吃饭,请他吃饭你得上菜,菜是什么?菜就是“牺牲”,中国古代的“牺牲”有马、牛、羊、猪、狗、鸡,合起来叫“六牲”。去掉马叫“太牢”,牢房的“牢”,宝盖头下面“牛”,以牛为主,所以叫“太牢”。去掉牛只剩下羊叫“少牢”,反正你得请神吃东西,吃什么呢?就看你请神办的事有多大。请神办一件小事,说我今天出门一路平安,杀只鸡就够了。现在要跟谁打仗,要请神说要全胜,杀马都不够了,得杀人,杀人也要根据情况来,也有等级。一般打个小仗,杀奴隶,打个中仗杀平民,打个大仗杀贵族。最后,奴隶没有生命安全,平民没有生命安全,贵族也没有生命安全,太不得人心了,太不把人当人了。 周公反省了这个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政权要能够长治久安,必须要把人当人。这就产生了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从这来的。周公执政后从理论上讲把“人殉”和“人牲”废掉了。“人牲”后来是废掉了,杀活人祭祀是废除了,“人殉”一直到清代还没有完全废掉。孔子有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周公把活人殉葬废掉以后,就用木偶、泥人来代替,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用泥人代替活人,这已经是进步了,但孔子还是不同意,孔子说这是谁发明的,第一个做泥人的人断子绝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这个意思。 2、周公的第二个政治智慧:以德治国 周公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周公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是由天和地组成的,我们头顶的是天,脚底下是地,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叫天圆地方。这个正方形的地,正中间就叫中国,中央之国,“中国”指的是地理中心,而不是指政治概念,在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那个地方有一个观星台,观星台下面有一个石头叫地胆,对应天上那颗星星叫天心。从这个地胆出发向东走、向西走、向南走、向北走,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是个正方形的地。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圆的天扣下来,平面图是个圆的,当中还切一个正方形的地,还多出这块地。那四块地方是四个海——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海的里面是这块地,所以这块地叫“四海之内”,简称“海内”。这块地就在天底下,叫“普天之下”,简称“天下”。天下和海内是一个概念,同一个地方就是全世界,全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产权是谁的呢?天的。但是天不能够来治理,天必须指派一个人来治理,这个人就是天子,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天的嫡长子叫天之元子。比方说我们把天下看作一家公司的话,董事长是天,天子是总经理,天子的治权需要得到天的授权的。这是必须要授权的,因为他只有治权而没有产权,这个授权叫天命,天的命意,天的任命叫做天命。所以后代的皇帝在讲到政权的合法性从哪来时都说是天给的。如果这个总经理干得不好呢?干得不好他得下台,改朝换代。改朝换代叫“革命”,革命的全文是“革除天命”,“革”就是拿掉,拿掉这个授权就叫革除天命,简称“革命”,“奉天承运”简称“天命”。周公先把这个道理跟大家讲清楚,之后又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就是天是很公平的,天没有私心,天是出于公心的,天就是看谁好,谁有道德,他就授权给谁。当年大禹治水,有公德于下,天就把天命授予了夏,后来夏桀失德,天就革命了,把政权授予了商汤王,后来殷纣王失德,所以天就授权给我们周武王,这就讲通了。就是说我们周是以道德得到的天下,因为我们有道德。 他是不是有道德呢?确实有道德。周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殷商王朝当时是因垄断工商技术,主要是青铜冶炼技术而获得天下的。周人掌握了农业技术,但是不垄断,把农业技术传播给落后的民族和部落,这样大得人心,结果是当时的农村地带,基本上是周人的地盘和周人的同盟军。殷商王朝当时主要是守住几个城市,这就是《论语》说的“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分之二在农村,还有三分之一在城市,因此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周公说我们有道德,以道德得到了天下,逻辑的结论是:既然天下是靠道德获得的,那么保天下也得靠道德,以德夺天下,以德坐天下,于是产生了周公的第二个智慧:以德治国。 3、周公的第三个政治智慧:以礼维持秩序 道德是诉诸良心的,你有良心我可以跟你讲道德,你没良心跟你讲不成道德,而且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是法律,法律有明确的条款。用道德治国似乎说不清,它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这个可操作性的东西就是礼,礼体现了周公的又一智慧。 礼是可操作的,礼是什么呢?礼是可以维持秩序的东西,社会不能乱,社会要井然有序。靠的就是礼,因为礼规定了等级,有了等级就有了秩序,礼有规矩,规矩怎么定?比方说,首先人分三等,第一等贵族、第二等平民、第三等奴隶。贵族当中又分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诸侯又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规矩定下来了,周公在此基础上再讲到制度问题。第一个制度就是宗法制。宗法制就是解决继承权的制度,包括这么几个内容:一是父家长制。所有家族的继承是以父系为系统的,我们现在还是这样,都姓父姓,少数姓母姓,也有极个别的,父亲姓、母亲姓都不姓的。二是嫡长子制。一个贵族在理论上有三种儿子:嫡长子、 嫡次子、庶子。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嫡子当中,老大叫长子,其他的儿子叫次子。因此庶子的地位最低,嫡长子地位最高,家族的地位、血统、财产,原则上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叫嫡长子继承制。第一代的高祖传给他的嫡长子——太宗,太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世宗,世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仁宗,仁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宣宗,这样一路传下来整个系统叫嫡系。嫡系代表的意思就是正宗、正统,这些概念都是从这来的。三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准确、不严谨的。 严格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制度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名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妾。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轿、骑高头大马去迎娶开中门进来。妾都是来路不明的,有赏的、有买的、有偷的。妻和妾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二个制度是封建制。天子周武王必须传给他嫡长子,他的那些兄弟,还有他的那些次子和庶子怎么办?周公的办法是分出去当国君。你不能当天子了,降一等当诸侯,什么叫诸侯?诸多的侯,一个天子诸多的侯。诸侯分出去就叫国君,他的地盘就叫“国”,就是把天下分成好几块,分好后把国境线划出来,然后在国境线上犁沟,挖很深的沟放水——界河。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在堆在两边的土上种树,这样一个动作就叫“封”,封建的“封”,“封”字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再指定一个弟弟或者庶子来当这个地方的国君,这个动作叫“建”,合起来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封建”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国君们拿到这个地方以后,也不能独吞,再分的地方叫“家”,也是挖沟,也是指定一个人做“家君”,“家君”就是“大夫”。大夫也有弟弟、有儿子。没地方分了,就当“士”,所以天子、贵族、士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个制度就叫封建制。这个封建制和宗法制是合为一体的,这个定出来以后就有规矩了,礼就兴起来了,就有秩序了。但是秩序清楚之后还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人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到了极致,这个社会就要动乱。 4、周公的第四个政治智慧:以“乐”保证和谐 什么是“乐”呢?“乐”就是音乐,也是快乐。“乐”在中国汉字有两个读音,音乐、快乐。意思是快乐就象音乐,音乐就是快乐,如果我想要快乐呢,就学音乐。音乐是什么特点呢?音乐的特点就在于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这是我对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乐音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特点是音高不一样,这叫音高不同;第二个特点是长度不一样,叫音长不同;第三个特点是强度不同,这叫音强不同;第四个特点是音色不同,所以音乐的特点就是多样。不同的高度、长度、色彩不同的乐音,放在一起是很好听的,这叫和谐。和谐就是多样统一,你想社会和谐吗?那就安心认同不一样吧。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治国智慧。作为三千年以前产生的这些思想,一直延续了500年,实际上也还真是施行得挺好,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和睦相处。礼乐、礼乐制度都体现着贵族精神,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彬彬有礼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四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短。最长的是一天,一般是一个早上。为什么短呢?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战车制,是战车和战车打,春秋时期打仗的人都是贵族,士这一级的贵族去打仗,参加战斗的士就叫“战士”,战士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奴隶和平民是参战不作战,奴隶和平民没有资格打仗,他参战是扛行李、背粮食、喂马。交手的都是贵族,每个贵族一辆车,马拉着。开战以后,双方的战车一对一地开过来,事先要排队对好的,你是跟我打的,他是跟他打的,双方讲好了后说,“打”、“开始”。双方的车就过来了,两车交错的时候,战士手上拿着戈互相打一下,也就是交手一下,车继续开,马是不停的,交手一下车就错过去了,这叫一个回合。然后车子掉头再回来第二个回合,车又开过去了,再调头回来第三个回合,一般三、五个回合就决出胜负了。再转,车就没了,车就散掉了,所以时间短。第二个特点是打仗的地方有规定。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刚才说的封疆地方。在国境线上“封”,“封”的这个地方就叫“疆”,边疆,因此产生一个词叫“封疆”。当时的“国”很有意思,“国”就是一个中心城市,一座城市。“国”这个字就是一个四方的城墙,里面有一个人拿把武器、拿一个戈,国字的繁体字就是那个形状。“国”旁边也叫“城”,“城”旁边是“郊”,最外面是“野”。春秋时规定打仗只能在“野”进行,“野”就是“疆”,所以这样的战争叫“野战”,打仗的地方叫“疆场”,这都是有来历的。第三个特点是有很多礼节。一般是双方的部队先开到国境线上安营扎寨,不能直接打的。营房先建起来休息休息,互派使节来问个好。比如说齐国跟楚国的昭陵之战。楚国派个使节来问齐国,问话是非常文明的,“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什么意思呢?您这个伟大的人住在北边(齐国在今山东淄博附近),寡人指楚国的国君,寡人就是寡德之人,我这个缺德的人住荆州,隔着很远,风马牛不相及。春天雌性动物发情的时候散发出来的气味随着空气的传播,就叫风。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是:你们伟大的齐国人住在北边,我们缺德的楚国人野蛮人住在南边,我们两家住的隔得那么远,就算我们的牛和马谈恋爱,都跑不了那么远,你为什么要打我呢?实质上是要说我和你没有关系,这是战前问候礼仪。第四个特点是有规矩。第一,不斩来使;第二,不鼓不成列。第二天早上打仗之前,对方的队伍没站好是不能打的,不能进军、不能敲鼓,古人是击鼓进攻,鸣金收军,一敲锣回去了,一敲鼓就往前走,对方的队伍还没站好,你不能敲鼓,你得等着;第三,不重伤。对方的战士受过伤了,你不能再打第二下了。战车是一对一作战的,我一下子把对方砍伤了,对方可以回去休息,我也回去休息了,我不能再参战了,再参战是不文明的、不礼貌的。第四,不擒二毛。二毛就是两种头发。白的黑的夹在一起的人是不能俘虏的,那是老年人。要敬老,要让人家回去颐养天年,不能把人家抓回去。第五,不逐北。就是不能追逃兵,只能追50步,敌人打败了逃跑了,逃到第51步,这个战争就结束了不能再追了,所以有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因为跑五十步就安全了,你何必跑一百步呢你不是傻嘛。但是到了战国,礼坏乐崩,这些规矩全都没有了,秩序全都没有了,整个社会乱套了。 二、先秦诸子的救世方略 其实在春秋时,一些东西都已经动摇了,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都做不到了。孔子有句话:“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什么叫“八佾”?就是八行演员排成队的乐舞,“佾”就是行的意思。“八佾”是多少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多少佾每佾就是多少人?如八佾每行就是八个人,八乘以八就是六十四人;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行就是两个人,二乘以八就是十六人。不管是多少人,就是八行,排成八行表演的歌舞,这个是天子才能看的。但是在孔子的时代,鲁国的大夫在自己院子里就演起来了,践乐。所以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有两种解释,这种事情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这是一种翻译,另一种解释是:他连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其实,礼坏乐崩,孔子根本管不了,孔子连他的学生都管不了,他有一个学生叫冉有,就给季孙氏大夫做财务总监去了,帮季孙氏大夫敛财,所以孔子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言”,同学们敲着鼓去打冉有,说不是孔子的学生,要开除他的学籍。孔子还有学生叫宰予,特别会说话,专门刁难孔子。他有一次问孔子:“老师啊,比方说有个好人掉到水井里去了,您老人家跳不跳下去?”这种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但孔子的回答很好:“不能这么问,你对君子要说实话,你要告诉我,是不是有一个人掉到井里去了,你不能假如、比方说一个好人掉到井里去了,怎么能比方说?你比方说我跳下去,你们没人,你哈哈笑,把我当那个傻子。再说一个人掉到水井里去,也不一定要跳下去。”宰予还问孔子,我觉得“三年之丧”不对。“三年之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丧礼的制度,礼就是等级制度,中国古代丧礼的等级制度叫“五服”。“五服”是什么意思?五种丧服,其中最高的一等叫“斩衰”,就是丧服的面料必须是生的粗麻布。孔子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服装面料有两种:一种是丝绸,叫帛;还有一种是麻布叫布。帛是贵族穿的,布是平民穿的,所以没有官衔的人叫布衣。但是包括天子在内的贵族,一旦家里死了人必须穿布衣,这个时候布衣成最高规格了。那么丧服里面最高等级,就是最差的那个面料,生的粗麻布、相当于麻袋、麻袋片,这个布拿来以后不能用剪刀剪,裁剪的时候用刀砍,所以叫斩衰,然后不能缝边。可以想象,一个麻袋用刀砍后披在身上又不缝边是个什么样子。穿上这个衣服以后不能喝酒,不能吃鱼肉,不能吃细粮,不能听音乐,多长时间呢?二十五个月,号称“三年之丧”。为什么说二十五个月?因为二十四个月是两年,二十五个月,三年,给谁?君主、父亲、嫡长子去世,其他人统统斩衰,守丧三年。如果是母亲去世,与父亲生的粗麻布不同的是,丧服是熟的粗麻布,缝边。多少时间呢?父亲在世一年,父亲不在世二十五个月,也叫“三年之丧”。然后一路排下来,排到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最低等级是缌麻。缌麻是穿细的熟麻布,缝边,外甥、外孙、女婿死了,穿亚麻的T恤穿三个月。宰予就跟孔子说:“老师说的这个‘三年之丧’时间太长了。”孔子说:“那你说多少时间合适?”宰予说:“一年就好了啊。”孔子说:“宰予啊,你的父母去世还不到二十五个月,你就穿着丝绸,吃着鱼肉,喝着酒,听音乐,良心上过得去吗?”宰予说:“过得去啊”。原文是“于汝安否”,宰予曰:“安,我心安理得。”孔子只好说:“安则汝为之。”你觉得心安理得,那你去做吧,我管不着,天下大乱了,礼坏乐崩啊。怎么办呢?就有了先秦诸子的救世之声,先秦诸子都认为这个世道有问题需要拯救,但是如何拯救?他们的观点是不同的。 1、儒家的仁爱救世观 宰予出门以后,孔子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没爱心呢?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为什么父母亲去世,要二十五个月披麻戴孝?普天之下都是这样。为什么普天之下都是这样?“三年而免于父母之怀”,任何小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父母亲才不抱在怀里,父母亲抱了你三年,父母亲去世了,你不能守丧三年么?你不该守丧三年来回报吗?所以孔子说,宰予这孩子是不是从小没得到过父爱呀?所以他就反对。在孔子看来,礼是爱心的体现。现在礼没了,要靠什么来救?靠爱来救,于是孔子就提出他的救世方针:仁爱救世。 孔子的“仁爱”指的是亲亲自爱。前面的“亲”是动词“亲爱”的意思;后面的“亲”是名词“亲人”的意思。“亲亲自爱”,就是爱自己的亲人。首先是父母叫双亲,第一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就叫孝;第二位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叫悌。“孝悌”二字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怎么能够救世呢?这就要讲到孔子思想的两条原则:一是对等相爱,二是顺序衍生,也就是说“孝”不但包括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要爱父母,父母也要爱子女,子女对父母的爱就叫“孝”,父母对子女的爱叫“慈”,合起来叫“孝慈”,也叫父慈子孝,孝和慈是不平等的,但是对等的,是叫对等相爱,所以提倡孝就意味着子女爱父母,父母也爱子女。然后,什么叫顺序衍生呢?就按照这个序列往前走,“孝”不但包括爱父母,还包括爱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一路爱上去,同时“慈”也包括爱子女,爱子女的子女,子女的子女的子女,子女的子女的子女的子女,一路爱下来,“孝慈”两个字就把纵向的血缘关系打通了,从上到下就全爱了。这纵向的、横向的就是“悌”,就是爱兄弟姐妹。按照顺序衍生的观点,亲兄弟姐妹要爱,堂兄弟姐妹也要爱,表兄弟姐妹也要爱,族兄弟姐妹也要爱,相当于兄弟姐妹的乡亲也要爱,相当于兄弟姐妹的同学要爱,相当于兄弟姐妹的同事要爱,结果是让世界充满爱,也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四海之内皆兄弟,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抢劫吗?还会有掠夺吗?还会有杀人放火吗?没了。所以仁爱是可以救世的,这是孔子的观点。 2、墨家的兼爱救世观 墨家提出,儒家喜欢讲爱民如子,请问赤子有区别吗?赤子就是婴儿,但儒家是喜欢讲爱民如子的。孟子说,我知道无非你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婴儿在地上爬,眼看就要掉进水井里了,救不救?墨家说,你救不救?孟子说,我当然救。墨家说,那这不是“兼爱”吗?按照儒家的“仁爱”,你们应该是这样的:在地上爬的是谁家的孩子呀,跟我有什么关系?然后算,给他几分爱呀。你想都不想就去救他,这就是兼爱,一样的爱嘛。孟子说,这怎么是“兼爱”,这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见一个人无辜受到伤害的心,这是人的天良,这个时候是不问对象的,但不等于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孟子说,按照礼法,“男女授受不亲”。什么叫授受不亲?第一个“授”是给的意思;第二个“受”是接的意思,就是给和接不能碰上。但是你嫂子掉到水里去了,拉不拉她一把?孟子说,嫂溺而不援之于手是豺狼也。在儒家的这些原则上面,有更高的人道主义原则。看一看儒墨两家。儒墨两家分歧就在这个地方,一个就主张“仁爱”,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一个主张“兼爱”,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我不想在此下结论,我认为双方都有道理。问题在于不管他们谁有道理,在当时是谁都不听,这时候就有了第三种声音,这种声音来自道家。 3、道家的不爱救世观 道家认为,要救这个世界,唯一的办法是不爱。世界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有人提倡爱,爱害了这个社会。庄子说,我们不是炎黄子孙吗?炎帝、皇帝的时候,天下是很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爱,所以人都没有爱也没有恨,挺好。尧治天下,就提倡爱了。这下坏了,有了爱就有了恨,爱一产生,恨就同时产生了,亲一产生,疏就同时产生了,道家是讲辩证法的,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有了隔阂。然后舜接班,又变坏了,舜不但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隔阂,他还引进竞争机制,人与人要互相竞争,竞争上岗。庄子说,你们不知道竞争上岗多坏,就那么一个岗位,大家都来竞争上岗,就意味着只有一个人上,其他人下去,那你要往上爬,只有踩着人家的肩膀往上爬,所有的手段都使出来了,竞争机制让大家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到了大禹时代更糟糕,竞争变成了斗争,斗争变成了战争,干脆公开地明火执仗地拿着刀枪打起来了,天下大乱。天下大乱的结果是:儒家也跑出来了,墨家也跑出来了,摇唇鼓舌、蛊惑人心、不可救药。唯一的出路是不爱,根本地解决问题就是不要爱。不要爱不是说恨,不要爱是不恨,不爱、没感觉。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纯纯”,“闷”就门字里面一个心,说这个政治是越沉闷越单纯越好,领导人如果傻乎乎,老百姓就是淳朴善良。相反的是“其政喳喳其民缺缺”,缺德的缺。你明察秋毫、洞悉一切、高瞻远瞩,什么都知道,那所有人跟你斗心眼,琢磨着怎么对付上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最好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上如标之,民如野鹿”,这是庄子说的。什么叫“标之”?就是山顶上最高的那棵树上最高的一片树叶,领导就应该那样。有没有?有。但也等于没有。然后老百姓、人民群众就像山林里的野鹿一样,爱怎么着怎么着,老子、庄子都说这是最好的社会,最好的社会就是没管理的社会,就是没有领导的社会,就是自由自在的社会,就是不爱也不恨的社会,就是所有人都傻乎乎的社会。你不能说它没道理。老子说,一个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忧患,就因为他要生病,而他要生病是因为他有身体,有身体就会生病,有生病就有忧患,所以要想不忧患,就不要有身体。说到根上了,对不对?对的?做得到吗?做不到。人没有身体行吗?“无政府主义”好不好? 好。做得到吗?做不到。 4、法家的制度救世观 法家认为,要救这个社会不能靠爱。道家主张不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由,而法家讲不爱是认为爱没有用。道家和法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法家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韩非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之后一分为二,一部分由庄子继承,另一部分由韩非继承,形成了两条线索。狭义的道家以庄子为代表,法家是以韩非为代表。韩非非常喜欢老子,因为他认为爱是没用的。韩非讽刺儒家,你们儒家一天到晚讲领导人要爱民如子,不要说如子,就是亲儿子都爱不得。筷子头下出浪子,棒子头下出孝子。你哄好你的孩子,孝子贤孙,最后子子孙孙都造反,多少权贵家庭生出那些不孝之子、纨绔子弟,父母说他不听,老师说他不听,乡亲们说他不听,警察一来他乖了。爱管什么用?警察才管用。法家说,只有刀子棒子管用。韩非有一篇文章《二柄》,哪二柄?赏和罚。爱是不管用的,赏和罚是管用的。而且要赏就赏得他终身难忘,要罚就罚得他倾家荡产,看你还做不做坏事。因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利的诱惑足够大,或者害的危险足够大,这个人就不会讲良心,也不会讲规矩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过昭关被抓住了。伍子胥就对这个守关的人说,你为什么抓我?守关说,你是通缉犯。伍子胥说,你知道大王为什么要通缉我吗?守关说我管大王为什么要通缉你,反正你是通缉犯,我抓了就领赏。伍子胥说,我告诉你一个实情,大王通缉我是怀疑我偷了他的夜明珠,他要追回这颗夜明珠所以要抓我,你现在把我浑身上下搜一下,把我的行李搜一下,你看有没有这颗珠子?守关的人马上就搜,一搜没有。没有对不对?你现在把我抓回去,大王向我要珠子,那我只好说被你吞了。这守关的只好说,你是谁呀?做生意的。走吧,伍子胥我没看见。人都是这样趋利避害的,所以你只能用赏和罚来对付他,所以什么“仁爱”?“兼爱”?都是骗人的,都是靠不住的。韩非说,有两个个体户,一个是开棺材铺的,一个是开马车铺的。这个开马车铺的老板就天天晚上祷告:“神呀,保佑天下人都升官发财吧。”开棺材铺的人说:“神啊,让这些人早点死掉吧。”难道这两个人有什么道德的区别吗?没有。因为大家升官发财,马车才卖得出去,大家都死掉了,棺材才卖得出去,他们两个都是卖东西的,你爱不爱呢?秋收的时候,打工的人在地里割麦子,地主自己挑着饭酒肉送到地头去慰劳,这爱农民吗?不是,是保证多割点麦子。农民吃了地主的酒肉以后,拼命干活是爱地主吗?不是,割多少地拿多少工钱,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哪有什么爱呢?哪有什么礼呢?哪有什么乐呢?哪有什么德呢?只有利益。韩非还说,宋国一个个体户,夫妻两个人每天晚上祷告。老婆祷告说,神啊,保佑我老公平安无事,每天挣一百块钱。她老公就说,你这个人真是死心眼,你就不能多要一点?他老婆说,我多要干嘛,一百块钱就够我们生活了,如果你每天真的赚一万块钱,你还不拿去包二奶。 韩非说,作为夫妻也好、兄弟也好、父子也好,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利害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信任的,而且最不可信任的,就是君主对自己的老婆孩子绝对不要相信。为什么?因为你的老婆、孩子,天天都在打你的主意,你做君主的利益太大了。韩非说,按照我们前面讲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君主是可以不断地纳妾,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大儿子来继承的。但是现在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候,君主很可能就传位于小儿子。当时就实实在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楚成王准备立幼子为储。消息传出去以后,太子商臣去找自己的老师,问怎么办?老师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你心甘情愿做你弟弟的臣子吗?做不到。第二,你流亡国外,做得到吗?做不到。第三,发动宫廷政变,干掉你老爸,做得到吗?做得到。于是商臣就去把王宫围起来,走过去跟老爸说,对不起了,不是我逼你,是你逼我,你要传位给我弟弟,这个我不能接受,请你上路,自行了断。楚成王说,儿啊,咱能不能商量一下。我肯定是要死了,不过你老爸生前最爱吃的东西是熊掌,你能不能让我把熊掌吃了再死?儿子说,那哪行,熊掌做起来要三天三夜,你就上路吧。以后上坟的时候,我给你带点熊掌去。楚成王没有办法,只好拿着绳子自己吊死了,放下来死不瞑目。商臣就是楚穆王,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老爸不闭眼睛,这个事怎么办?其他几个弟弟就说,他缺一个谥号。给他一个什么谥号?灵,灵魂的灵,这个君王一听说是“灵”,觉得这个评价不咋地,不满意就不闭眼睛。大家只好说,给他弄个好的,“成”,成功的成。死人听了以后,觉得“成”不错,眼睛闭上了。这叫死要面子,这种事情是发生过的。所以韩非子说,你不能相信你老婆孩子,老婆孩子天天跟你在一起,做掉你非常容易。“以妻之近,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其余无可信也。”最亲近的人都是不可相信的,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由此得出了一条我认为正确的结论,人是靠不住的。虽然他的推理有问题,但是结论是很正确的,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不能寄希望于人,寄希望于制度。所以法家在西方被翻译为“制度与行政管理学派”。人靠不住,靠得住的是制度,只要制度好,国家就好。所有的事情都有制度规定的,最坏的人也就坏不到哪去,好人不用担心。 那么君主要做的是什么呢?保证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所以又产生一个宝贵思想——公开、公平、公正。韩非说得很清楚,法一定要公开,使民知之,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让所有人知道。一定要严格执法,公平公正,不管对什么人都按制度来。因此韩非得出一个结论:领导人无能一点好。领导人最好是两无:一无能,二无趣。因为他是要公正地执行制度的人,不能有个人的好恶,也不能有个人的兴趣,因为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只有什么爱好都没有,送礼都送不进去,而且不要轻易表态。韩非说“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于下”,你作为一把手是无表态的,那下面就吓死了,永远揣摸不到领导的意图,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方说刘邦,连本朝太史公司马迁写刘邦传的时候,说到他的特长也就四个字“好酒及色”,他的能力就是:会泡吧、会泡妞。出了问题解决不了,赶快把陈平、萧何、张良、韩信都召集起来,问四个字“为之奈何”,意思是说你们看怎么办?他就会这个,给人的感觉叫什么呢?做人啥也干不了,最好让他当领导,但是他得到了天下,成功了。别以为他啥都干不了,他就会干一件事——用人,就会当领导,所以说这就是法家主张的“无为”,就是先秦时代的政治智慧。 先秦时代的政治智慧,周公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礼坏乐崩后,儒家出来仁爱救世,墨家出来兼爱救世,道家出来不爱救世,法家出来制度救世,当然最后成功的是法家。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在秦国变法,使秦公国壮大为秦王国,到了秦始皇的时候,采用韩非的法家理论使秦王国变成了秦王朝,所以法家成功了。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法家思想就是最正确的、最好的。请诸位千万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先秦诸子儒、墨、道、法四家,最成功的是法家,问题最大的也是法家,后世认为最应该批判的也是法家。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69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29
浏览量: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