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举报
开通vip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郭笑笑摇 刘丛强1,2 摇 朱兆洲1**摇 王中良1 摇 李摇 军1 ( 1 天津师范大学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7;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2) 摘摇 要摇 土壤中的重金属长期停留和积累在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诸多现实 和潜在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于环境和健康 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需选用一种或几种正确的评价方式。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郭笑笑摇 刘丛强1,2 摇 朱兆洲1**摇 王中良1 摇 李摇 军1 ( 1 天津师范大学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7;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2) 摘摇 要摇 土壤中的重金属长期停留和积累在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诸多现实 和潜在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于环境和健康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着重要意义。 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需选用一种或几种正确的评价方式。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评价的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和基于重金属形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有效态含量和总量、人体健康风险以及 GIS和地统计学的评价方法。 其中,指数法主 要包括内梅罗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则主 要包括模糊数学模型、灰色聚类模型及层次分析法等。 文章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使用各种方法的优越性、局限性。 关键词摇 指数法; 模型指数法; 有效态; 健康风险; GIS 中图分类号摇 X825摇 文献标识码摇 A摇 文章编号摇 1000-4890(2011)5-0889-08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oil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A review. GUO Xiao鄄xiao1, LIU Cong鄄qiang1,2, ZHU Zhao鄄zhou1**, WANG Zhong鄄liang1, LI Jun1 ( 1Key Laboratory for Water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State Key Labo鄄 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30(5): 889-896.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鄄term residence and accumulation in environment, soil heavy metals had many realistic and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being come unde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To evaluate the soil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degree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issues, which needs a kind of or several kinds of correct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several related evaluation methods commonly adopted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index method, model index method, speciation analysis鄄 based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vailable and total heavy metals contents,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method, and GIS and geostatistics鄄based method. The index method main鄄 ly includes Nemerow index method, enrichment factor method, geo鄄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 and the model index method mainly includes fuzzy mathematics model, grey clustering model,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tc.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lated method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index method; model index method; available form; health risk; G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3002)、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 09JCYBJC07900、 09JCZDJC25900 和 10JCZDJC24800)、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20070711)和天津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5RL056)资助。 **通讯作者 E鄄mail: zhuzhaozhou78@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0鄄11鄄25摇 摇 接受日期: 2011鄄03鄄14 摇 摇 土壤中的重金属长期停留和积累在环境中,无 法彻底清除。 其在土壤中的毒性效果强,极低的浓 度即显示较强的毒性。 它对人体有通过食物链积累 和吸入扬尘两种主要暴露途径(Sezgin et al. ,2003; Huang,2007)。 因此,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 度对于人体的环境健康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已成 为全球研究的主题之一。 王铁宇等(2006)运用内 梅罗指数法对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 行了环境风险评价,并指出该方法可用于评价多种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突出了高浓度重金属对环境质 量的影响。 滕彦国等(2002)运用富集因子法对攀 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摇 2011,30(5):889-896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枝花工矿区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 该方法是分析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程度的 有效手段。 Loska等(2004)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受 工业污染的农用地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该方法 较好地考虑了地质背景所产生的影响。 郭平等 (2005)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长春市土壤重 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指出该方法将重金属 的环境生态效应与毒理学联系起来,可为人们的健 康生活提供科学参照。 随着计算软件的不断发展完 善,人们更多的将数学模型引入到土壤质量评价中。 潘大志等(2007)分析了南充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 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 指出该方法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 而早 20 世纪在 90 年代初丁进宝和程永平(1991)已经尝 试着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评价,得 到了满意的评价效果,随后,土壤质量评价中也越来 越多的应用这一方法(孟宪林等,1994;黄彩霞等, 2009)。 与此同时,张松滨(1989)于 80 年代末运用 层次分析法对化工厂厂区的大气、水以及土壤质量 进行了评价,得到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层次分析法 因其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土壤质量评 价中(李德豪和钟华文,1997)。 本文对上述应用比 较广泛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指出了各种方法 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以期为合理准确评价土壤 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提供借鉴。 1摇 指数法 指数法是指将实际测得的污染物浓度值代入到 数学公式中,得到污染指数,然后与相应评价标准进 行比较以确定污染等级的方法。 它包括内梅罗综合 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 害指数法等主要方法。 表 1 对几种方法进行了简要 概括,下文将详细阐述各指数评价法方法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及 特征。 1郾 1摇 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得出综 合污染指数的方法,它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重金属 的污染程度。 其中,内梅罗指数法(Nemerow index) 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综 合指数法。 其计算公式为(Nemerow,1974): P i = C i / Si P综合 = (軈P i) 2 + (P i max) 2 2 式中: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C i 为污染物实测值;Si 为 根据需要选取的评价标准; 軈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 值;P i max 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法可以全面反映各重金属对土壤的 不同作用,突出高浓度重金属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可 以避免由于平均作用削弱污染金属权值现象的发 生。 然而,随着该方法的应用,人们发现由于其过分 突出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作 用,在评价时可能会人为夸大浓度高的因子或缩小 浓度低的因子的影响作用(师荣光等,2006),使其 对环境质量评价的灵敏性不够高,在某些情况下,内 梅罗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难以区分土壤环境质量污 染程度的差别。 同时,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土壤中各 种污染物对作物毒害性的差别,出现异常值时对结 果影响较大,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因此偏离客观情况 (孟昭虹和高玉娟,2008)。 1郾 2摇 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是分析表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 表 1摇 几种常见指数法及其优缺点 Table 1摇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index methods 名称 内容 优越性 局限性 内梅罗指数法 P综合 = (軈Pi) 2 + (Pi max) 2 2 避免由于平均作用削弱污染金 属的权值 可能会人为夸大或缩小某些因 子的影响 富集因子法 EF = (Cn / Cref) sample (Bn / Bref) background 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人为污染 状况 参比元素的选择有待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地累积指数法 Igeo = log2[Cn / KBn] 考虑了成岩作用对土壤背景值 的影响 应注意 K值的选择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RI = 移 n i = 1 TirCir = 移 n i = 1 Tr iCi实测 / Cin 将环境生态效应与毒理学联系 起来 注意重金属间毒性加权或拮抗 作用 098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生态学杂志摇 第 30 卷摇 第 5 期摇 程度的有效手段,富集因子(EF)是 Zoller 等(1974) 为了研究南极上空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是源于 地壳还是海洋而首次提出来的。 它选择满足一定条 件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一般选择表生过程中地球 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然后将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与基线中元素的浓度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表生环 境介质中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 富集因子的计算公 式为(Buat鄄Menard & Chesselt,1979): EF = (Cn / Cref) sample (Bn / Bref) background 式中:Cn 为待测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Cref 为参 比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Bn 为待测元素在背景 环境中的浓度;Bref 为参比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 度。 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富集因子法是建立在对 待测元素与参比元素的浓度进行标准化基础之上 的。 参比元素要具有不易变异的特性(Reimann & Caritat,2000)。 随着富集因子研究方法的日渐成 熟,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把它应用到土壤重金属污 染的评价中(滕彦国等,2002;Gowd et al. ,2010)。 但富集因子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 不同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下,重金属元素与参比元 素地壳平均质量分数的比率会发生变化(Reimann & Caritat,2005),如果在大范围的区域内进行土壤 质量评价,富集因子就会存在偏差。 同时,由于参比 元素的选择具有不规范性、微量元素与参比元素比 率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以及背景值的不确定性,富集 因子尚不能应用于区域规模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中 (张秀芝等,2006)。 在具体的研究区域内,不同背 景值对富集程度的判断会产生较大的差异(Hernan鄄 dez et al. ,2003),使得有些富集因子的判断结果不 能真实地反映自然情况。 1郾 3摇 地积累指数法 评价重金属的污染,除必须考虑到人为污染因 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外,还应考虑到由于自然成 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变动的因素。 地积累指数 法考虑了此因素,弥补了其他评价方法的不足(姚 志刚等,2006;宁建凤等,2009)。 地积累指数法是德 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 Muller 在 1969 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 染程度(Muller,1969)。 其计算公式为: Igeo = log2[Cn / KBn] 式中: Cn 为元素 n在沉积物中的浓度; Bn 为沉积物 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K 是为考虑各地岩石 差异可能会引起背景值的变动而取的系数(一般取 值为 K = 1郾 5)。 在风化过程中,一些岩石矿物的主要结晶构造 被完全破坏,相关的化学元素便会被土壤表土所吸 收(Sollitto et al. ,2010)。 在具有不同种类岩性的地 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因母质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变 化很大(Mico et al. ,2006),考虑到沉积成岩作用等 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对 地积累指数的影响比较明显(刘敬勇等,2009)。 同 时,考虑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沉积物物理化学性 质有一定差异,而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与土壤物 理化学性质相关, K 值应做适当调整 (彭景等, 2007)。 因此,在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 评价时 K值的选择应根据各地情况而定。 由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考虑地质背景所带来的 影响,它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 (Loska et al. ,2004;柴世伟等,2006)。 在评价土壤 重金属污染时,公式中 Cn 表示测定土壤中某一给定 元素的含量,而 Bn 表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Taylor & McLennan,1995)。 运用该方法进行评价时,通过 地积累指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采样点土壤特性以及 污染来源的变化(Wei & Yang,2010)。 但是,该方 法只能给出各采样点某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无法 对元素间或区域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可 以采用地积累指数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 价(柴世伟等,2006)。 1郾 4摇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由瑞典科学家 Hakanson 提出(Hakanson,1980),是根据重金属性质及其在环 境中迁移转化沉积等行为特点,从沉积学的角度对 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评价。 该方法首先 要测得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通过与土壤中重金属 元素背景值的比值得到单项污染系数,然后引入重 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得到潜在生态危害单项系数,最 后加权得到此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 数。 其计算公式为: RI =移 n i = 1 TirC ir =移 n i = 1 Tr iC i实测 / C in 式中:RI为采样点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 数; Tr i 为采样点某一重金属的毒性响应系数(根据 Hakanson制定的标准化重金属毒性系数得到); C ir 为该元素的污染系数; C i实测 为该元素的实测含量; 198郭笑笑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C in 为该元素的评价标准。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引入毒性响应系数,将重 金属的环境生态效应与毒理学联系起来,使评价更 侧重于毒理方面,对其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不 仅可以为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还能够为人们的健 康生活提供科学参照(郭平等,2005)。 土壤中存在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应进一步 考虑各重金属之间毒性加权或拮抗作用,同时美国 国家环保局提出的毒性响应系数主要适用于大气的 环境评价,若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环境评价需根据实 际情况对之进行修正,可根据重金属元素在各环境 物质中(如岩石、淡水、土壤、陆生动植物等)的丰度 来进行修正计算(徐争启等,2008)。 以上 4 种方法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 比较常用的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突出了最大值对 土壤质量的影响,但如果数据中出现异常值会对评 价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富集因子法可以比较准确地 反映环境的人为污染状况,但应注意地质作用和地 质环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地积累指数法较好地考 虑了地质背景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与聚类分析结合 使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评价时更侧重毒理方 面,但该方法忽略了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时各金属 之间的加权或拮抗作用。 2摇 模型指数法 模型指数法是在已有参数基础上,构建比较复 杂的数学模型,借助计算软件,评价重金属污染的一 种方法。 所谓模型指数法其基础仍然是指数法,只 不过是对评价方法一种深化和探索,在模糊边界以 及土壤质量影响因素灰色性的处理上较上文提到的 指数法有一定的优势。 表 2 简要地介绍了几种模型 方法的概况。 2郾 1摇 模糊数学模型 模糊理论由 Zadeh 于 1965 年提出来( Zadeh, 1965),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子和计算 机工程中,近年来,模糊理论广泛应用于环境的相关 研究中(Wang,2002)。 定义土壤重金属污染级别是 一些模糊的概念,而模糊综合评价对于解决这些具 有模糊边界的问题最为有效,并且能控制评价结果 的误差(Shen et al. ,2005)。 模糊数学方法是通过 隶属度来描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渐变性和模糊 性,描述模糊的污染分级界线,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再用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修正,然后得到评价样品对 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样品 所属的污染等级。 模糊数学方法在模型中引入隶属 度和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对环境风险评估上较指 数法更加合理(Li et al. ,2008)。 假设 A为各评价因 子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构成的向量,R 为各评价因 子的权重构成的向量,B 为评价样品对评价等级的 隶属度,那么可以得到数学模型:B=RA。 对应不同的 土壤环境质量级别有不同的隶属度函数,将评价因子 的实测浓度和分级标准代入隶属度函数可以得到各 单项评价因子对于各级别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隶 属度,得到关系模糊矩阵。 然后通过计算某采样点的 各重金属参评因子的权重建立权重模糊矩阵,最后通 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可以看出,模糊数学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 定各指标的最佳权重。 现行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一般采用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即采用土壤环境 中污染物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其相应分级标准的比值 来计算权重(朱青等,2004)。 该计算权重的方法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污染超标的轻重对因子权重的 影响。 考虑到重金属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学者提出 了基于双权重因子的模糊数学模型 (窦磊等, 2007),通过超标浓度和毒性相结合来寻找各指标 的最佳权重,既能反映污染物的浓度超标情况,又能 反映污染物的毒性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全面。 为避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的主观任意性,也有学 者提出运用最优权法即通过寻找权向量的最优解来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南充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 表 2摇 几种常用模型及其优缺点 Table 2摇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models 名称 内容 优越性 局限性 模糊数学模型 通过隶属度函数建立关系模糊矩阵,通过权重因子建 立权重模糊矩阵,最后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评价结 果 可以有效解决模糊边界问题 应注意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灰色聚类模型 构造白化系数,引入修正因子,确定权重因子,计算聚 类系数得到评价结果 相邻级别的边界问题解决的比 较好 需要建立的白化函数比较多,计 算过程繁琐 层次分析法 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单因子排序,赋予权重 后重新排序,得到结果 适合用于大规模、多因素、多指 标的环境质量评价 实际监测数值的大小未能真正 参与到评价模式 298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生态学杂志摇 第 30 卷摇 第 5 期摇 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适用性(潘大志等,2007)。 模糊评价法虽然考虑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系统的 模糊性和复杂性,但在复合运算过程中也过多强调 了极值的作用,丢失信息较多,使得评价结果受控于 个别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大。 同时,该方法要就每个 监测值分别对其相邻两个级别质量标准建立多个隶 属函数,过程繁琐,不易掌握。 2郾 2摇 灰色聚类模型 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是在模糊数学方法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主要是针对土壤环境中存在的灰色性而 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中心内容是将抽象的问题 实体化、量化,充分利用一致的白信息,将灰色系统 淡化、白化。 该方法的大体步骤是先构造白化函数, 引入修正系数,确定污染物权重,再计算聚类系数实 现土壤样品的环境质量等级评判与排序。 白化函数 可以反映出污染物对污染级别的亲疏关系;修正系 数用来对白化函数进行修正,目的是保证分级标准 值处,相邻两级白化函数值相等;该方法认为污染物 的权重隐含在变化幅度不等的各级标准值中,因而 提出用标准值来确定权重。 一般灰色聚类法是根据 聚类对象对各个灰类的聚类系数所构成的向量矩阵 的行向量中,聚类系数最大者所属的级别作为该聚 类对象所属的级别,即“最大原则冶法。 考虑到聚类 系数之间具有关联性,“最大原则冶法有可能会导致 评价结果分辨率降低,因此有学者提出运用改进灰 色聚类法,即根据“大于其上一级别之和冶的分类原 则进行判定,可以避免一般灰色聚类法由于分辨率 不够所导致的误判(孟宪林等,1994)。 灰色聚类法在权重的处理上较模糊数学法更趋 于客观合理,既注意到各级别标准值的影响,又注意 到实测值的影响,既强调了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又未 过分突出其影响。 同时,评价过程中引入修正系数 对白化函数值进行修正,使相邻级别的边界问题解 决的较好,评价结果在边界值附近不致发生误判现 象(黄彩霞等,2009)。 但该方法需要建立的白化函 数比较多,计算过程繁琐,在应用时可以通过计算软 件的辅助,是一个值得应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方法。 2郾 3摇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理论结构是 1980 年由 Saaty教授在 他的名著《层次分析法》一书中确立的。 在多种重 金属复合污染的情况下,各种重金属对土壤质量的 影响是不同的,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因 素的权重。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决策理论,李德豪 和钟华文(1997)提出了层次分析模糊决策评价方 法。 先对评价的各个污染因子的重要性进行评估, 建立判断矩阵,进而以方根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并 对所得的权重进行检验;再对各污染因子依监测结 果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单因子污染程度的大小,通 过 Borda数评分法将各污染因子赋予权重后得到新 的赋权 Borda 数,然后按赋权 Borda 数的大小排成 一个序,由于分级标准亦参与了排序,因此通过排序 可以知道各监测点污染程度的大小及污染级别。 他 们以华东某地区 10 个区域的土壤环境作为评价对 象,运用层次分析模糊决策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 价,客观地反映评价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实际状 况。 该方法计算简便,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大大减 少了计算的工作量,适合于大规模、多因素、多指标 的环境质量评价。 但该方法只是运用监测数值进行 排序,实际监测数值的大小未能真正参与到评价模 式中,可能会造成信息利用率低,准确度较低的不 足。 该方法把分级标准引入排序过程中,由于目前 国家在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在 分级标准的选择上对该方法有一定的限制。 以上几种模型中,模糊数学模型考虑了重金属 污染的渐变性和模糊性,但如何确定各污染因子的 最佳权重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灰色聚类模型在权重 的处理上较模糊数学模型更加合理,但在运用中要 建立多个函数,计算繁琐;层次分析法较模糊数学法 和灰色聚类法计算简便,但其对实际监测数值的利 用率低,使得评价准确度下降。 在评价中可以根据 实际具备的条件来选择运用哪种方法。 3摇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其他方法 3郾 1摇 基于重金属有效态、形态和总量的评价 由于重金属鄄土壤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动态的相 互作用,只有部分土壤重金属能被生物吸收利用 (Impellitteri et al. ,2003),因此基于有效态重金属 含量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其现实 污染风险。 但如果只考虑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只能 表现出重金属的生物可吸收量和现实风险,而形态 分析能够反映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和对环境的潜在 风险,所以要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形态分析和总量 结合起来评价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 采用浸提剂提取,常用的浸提剂包括0郾 1 mol·L-1 398郭笑笑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图 1摇 健康风险评价过程框图 Fig. 1摇 Flow diagram of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Cl、CaCl2、EDTA(乙二胺四乙酸)、NH4OAc、DTPA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等,其中 DTPA 应用较为广泛 (万红友等,2010;周文鳞等,2010)。 土壤中重金属 形态分析多采用 Tessier 法(Tessier et al. ,1979),即 将重金属赋存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 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五种形态。 土壤重金属总量测定多采用三酸 ( HF鄄HNO3 鄄 HClO4)进行消化。 目前基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 量和形态的相关研究比较多(Guevara鄄Riba et al. , 2004;栾文楼等,2010),但是基于三者的综合评价相 对比较少。 钟晓兰等(2010)结合土壤重金属总量、 有效态含量和形态分析对昆山市土壤重金属进行了 综合评价,并指出将三者结合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价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 3郾 2摇 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兴起的, 它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联系起来,定量描述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 风险(王铁军等,2008),针对环境中对人体有害的 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进行定量评价。 基因毒物 质指放射性物质和化学致癌物,躯体毒物质指非致 癌物。 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过程见 图 1。 摇 摇 健康风险评价能够估算有害因子对人体健康产 生危害的概率,确定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为环境治理 提供科学决策,该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重金属污 染评价中(赵肖和周培疆,2004;杨刚等,2010)。 人 类对污染物的接触类型包括食物摄取、饮用水摄取、 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污染物迁移而发生人类接 触的 14 条基本途径中,污染物鄄土壤鄄植物鄄人类的迁 移途径具有最普遍和最大量接触的意义(Dudka & Miller,1999)。 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不 确定性,要综合运用到毒理学、环境化学、流行病学、 统计学、生态学等学科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为 环境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 3郾 3摇 基于 GIS和地统计学的评价 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具有高度空间变异性 的混合体,而监测点位只能代表监测点本身的土壤 质量状况,以各监测点的平均值表示区域土壤污染 的程度误差较大,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表达区域土壤 污染的分布情况。 简单地利用采样数据进行整体评 价,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该地区的土壤质量(王学 军和席爽,1997)。 而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与空间 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操作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能 力,Goovaerts(1992)首次将克里格因子分析方法应 用于土壤学的研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实也 证明,即使在整个美国范围尺度,地统计学也可以将 空间变异性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很好地表现出来 (White et al. ,1997)。 同时,时间和成本因素会限 制大范围尺度内的采样密度,因此怎样运用 GIS 来 使采样强度尽量缩小逐渐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 方向(Liu et al. ,2006)。 运用 GIS获取数据相对容易、丰富且分析快速, 避免了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去获取环境背景数据, 它还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直观显示区 域污染情况的分布变化。 除此之外,结合 GIS 在评 价土壤污染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对污染来源进行识 别,而且可以降低传统评价方法中的主观性,提高了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摇 结摇 语 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对于反映土壤的受污染程 度至关重要。 指数法因其指数形式简单,易懂、易 学、易操作等特点成为人们评价土壤质量时首先想 498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生态学杂志摇 第 30 卷摇 第 5 期摇 到的方法,它运用明确的标准界线对土壤质量进行 划分,忽略了实际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的渐变性 和模糊性。 模型指数法考虑了土壤系统存在的灰色 性以及土壤质量变化的模糊性,但其在运用过程中 需要建立大量函数,运算繁琐,不易理解掌握,同时 如何确定最佳权重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基于重 金属有效态、形态和总量进行评价能够很好的反映 污染物存在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是人们目前比 较关注的一个方向。 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从人体 健康方向出发,符合大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评价的一 个趋势。 运用 GIS对大尺度区域土壤质量进行评价 具有优越性,基于 GIS 的评价方法是未来土壤质量 评价的必然趋势。 目前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 方法都有其侧重点,在评价过程中应结合运用多种 方法,指数法和模型指数法结合使用能够使评价结 果更加全面反映土壤状况。 同时,评价过程中评价 标准的选择很重要,要注意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 对其评价标准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柴世伟, 温琰茂, 张亚雷, 等. 2006. 地积累指数法在土壤 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34(12): 1657-1661. 窦摇 磊, 周永章, 王旭日, 等. 2007.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土壤通报, 38 (1): 101-105. 丁进宝, 程永平. 1991. 灰色聚类法用于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的尝试. 中国环境监测, 7(4): 23-27. 丁进宝, 程永平. 1991. 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厂区环境质量评 价. 化工环保, 11(2): 111-114. 郭摇 平, 谢忠雷, 李摇 军, 等. 2005.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 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地理科学, 25(1): 108 -112. 黄彩霞, 张江山, 李小梅. 2009. 宽域灰色聚类法在土壤环 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导刊, 28(4): 61-64. 李德豪, 钟华文. 1997. 层次分析模糊决策法评价土壤环境 重金属污染.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10(3): 51-54. 刘敬勇, 常向阳, 涂湘林, 等. 2009.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 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地质评论, 55(2): 242-250. 栾文楼, 刘洪微, 温小亚, 等. 2010. 冀东平原土壤重金属 元素的存在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中国地质, 37(2): 508 -514. 孟宪林, 沈摇 晋, 周摇 定. 1994. 改性灰色聚类法在土壤重 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6 (6): 134-139. 孟昭虹, 高玉娟. 2008. 黑龙江生态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36(31): 13819- 13821, 13830. 宁建凤, 邹献中, 杨少海, 等. 2009. 广东大中型水库底泥 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 29 (11): 6059-6067. 潘大志, 张摇 焱, 李成柱, 等. 2007.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的模糊识别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32(3): 132-135. 彭摇 景, 李泽琴, 侯家渝. 2007. 地积累指数法及生态危害 指数评价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及探讨. 广东 微量元素科学, 14(8): 13-17. 师荣光, 高怀友, 赵玉杰, 等. 2006. 基于 GIS 的混合加权 模式在天津城郊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 环境科学学报, 25(增刊): 17-20. 滕彦国, 庹先国, 倪师军, 等. 2002. 攀枝花工矿区土壤重 金属人为污染的富集因子分析. 土壤与环境, 11(1): 13-16. 万红友, 周生路, 赵其国. 2010. 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 Cu形态含量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以昆山市为例. 长 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4): 438-444. 王铁军, 查学芳, 熊威娜, 等. 2008. 贵州遵义高坪水源地 岩溶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环境科学 研究, 21(1): 46-50. 王铁宇, 吕永龙, 罗摇 维, 等. 2006.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 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及风险分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 报, 22(4): 57-61. 王学军, 席摇 爽. 1997. 北京东郊污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克 立格插值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 17(3): 225-228. 徐争启, 倪师军, 庹先国, 等. 2008.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环境科学与技术, 31 (2): 112-115. 杨摇 刚, 伍摇 钧, 孙百晔, 等. 2010. 雅安市耕地土壤重金 属健康风险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9(增刊): 74- 79. 姚志刚, 鲍征宇, 高摇 璞. 2006. 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35(6): 629-638. 张松滨. 1989. 化工厂厂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层次分析 法.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6(2): 54-58. 张秀芝, 鲍征宇, 唐俊红. 2006. 富集因子在环境地球化学 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地质科技情报, 25(1): 65- 72. 赵摇 肖, 周培疆. 2004. 污水灌溉土壤中 As 暴露的健康风 险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3(5): 926-929. 钟晓兰, 周生路, 李江涛, 等. 2010. 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 重金属累积评价. 环境科学, 31(6): 1608-1616. 周文鳞, 李仁英, 岳海燕, 等. 2010. 南京江北地区菜地土 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异特征. 农业环境科 学学报, 29(3): 451-457. 朱摇 青, 周生路, 孙兆金, 等. 2004. 两种模糊数学模型在 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环境保护 科学, 30(3): 53-57. Buat鄄Menard P, Chesselet R. 1979. Variable influence of the at鄄 mospheric flux on the trace metal chemistry of oceanic sus鄄 pended matter.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2: 399-411. Dudka S, Miller WP. 1999. Accumul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598郭笑笑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elements in plants and their transfer to human food ch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Health, B34: 681 - 708. Goovaerts P. 1992. Factorial Kriging analysis: A useful tool for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multivariate spatial soil informa鄄 tio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53: 597-619. Gowd SS, Reddy MR, Govil PK. 2010.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oils at Jajmau (Kanpur) and Un鄄 nao industrial areas of the Ganga Plain, Uttar Pradesh, In鄄 di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74: 113-121. Guevara鄄Riba A, Sahuquillo A, Rubio R, et al. 2004. Assess鄄 ment of metal mobility in dredged harbour sediments from Barcelona, Spai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21: 241-255. Hakanson L. 1980.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鄄 tion control: 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 Water Research, 14: 975-1001. Hernandez L, Probst A, Probst JL, et al. 2003.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in some French forest soils: Evidence for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鄄 ment, 312: 195-219. Huang SS. 2007. Surve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assess鄄 ment of agricultural soil in Yangzhong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hemosphere, 24: 1-8. Impellitteri CA, Saxe JK, Cochran M, et al. 2003. Predict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opper and zinc in soils: Modeling the partitioning of potential bioavailable copper and zinc from solid to soil solu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鄄 istry, 22: 1380-1386. Li WX, Zhang XX, Wu B, et al. 2008.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for heavy met鄄 al鄄contaminated soil. Pedosphere, 18: 344-352. Liu XM, Wu JJ, Xu JM. 2006. Characterizing the risk assess鄄 ment of heavy metals and sampling uncertainty analysis in paddy field by geostatistics and GIS. Environmental Pollu鄄 tion, 141: 257-264. Loska K, Wiechua D, Korus I. 2004. Metal contamination of farming soils affected by industry. Environment Internation鄄 al, 30: 159-165. Mico C, Recataka L, Peris M, et al. 2006. Assessing heavy metal sources in agricultural soils of an European Mediter鄄 ranean area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hemosphere, 65: 863-872. Muller G. 1969.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n sediment of the Rhine River. Geojournal, 2: 108-118. Nemerow NL. 1974. Scientific Stream Pollution Analysis. Washington: Scripta Book Co. Reimann C, de Caritat P. 2000. Intrinsic flaws of element enrichment factors (EFs) i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4: 5084-5091. Reimann C, de Caritat P. 2005. Distinguishing betwee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for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s versus enrichment facto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37: 91-107. Sezgin N, Ozcan HK, Demir G, et al. 2003.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treet dusts in Istanbul E-5 highway.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49: 979-985. Shen GQ, Lu YT, Wang MN, et al. 2005. Statu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mbined heavy metal and organochlorini pesticide pollution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of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76: 355- 362. Sollitto D, Romic M, Castrignan侔 A, et al. 2010. Assessing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oils of the Zagreb region (Northwest Croatia) using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s. Cate鄄 na, 80: 182-194. Taylor SR, McLennan SM. 1995. The 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Reviews of Geophysics, 33: 241-265. Tessier A, Campbell PG, Bisson M. 1979. Sequential extrac鄄 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844-851. Wang HY. 2002.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overall environ鄄 mental quality of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6: 329-340. Wei BG, Yang LS. 2010. A review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鄄 tions in urban soils, urban road dusts and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China. Microchemical Journal, 94: 99-107. White JG, Welch RM, Norvell WA. 1997. Soil zinc map of USA using geostatistic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鄄 tems. Soil Science Society America Journal, 61: 185-194. Zadeh LA. 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8: 338- 353. Zoller WH, Gladney ES, Duce RA. 1974. Atmospheric concen鄄 trations and sources of trace metals at the South Pole. Sci鄄 ence, 183: 199-201. 作者简介摇 郭笑笑,女,1986 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向为土壤重金属评价分析及防治。 E鄄mail: guoxiao519 @ 126. com 责任编辑摇 魏中青 698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生态学杂志摇 第 30 卷摇 第 5 期摇
本文档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322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9-28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