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鸿福环评报告

鸿福环评报告

举报
开通vip

鸿福环评报告1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编制依据 1.1.1任务由来 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始建于1996年,在1999年矿业秩序整顿中属预留的矿硐之一,为零星小规模矿山。自1999年9月起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有效许可证号为4300000230137,有效期为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为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沅陵县鸿福金矿委托我站对该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于2004年10月下旬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于2004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鸿福环评报告
1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编制依据 1.1.1任务由来 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始建于1996年,在1999年矿业秩序整顿中属预留的矿硐之一,为零星小规模矿山。自1999年9月起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有效许可证号为4300000230137,有效期为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为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沅陵县鸿福金矿委托我站对该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于2004年10月下旬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于2004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1.2编制依据 1.1.2.1编制的政策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国土资源部第四号1999.3.27; (2)《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1月24日; (3)国土资源部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实行新建、生产、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有关通知。 1.1.2.2编制的技术依据 (1)《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10月〈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2)《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资源储量报告》,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2004年8月; (3)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资源储量报告>评审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书》(湘评审〔2004〕454号); (4)《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湘西金矿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科研所·2004年9月。 1.1.2.3编制的合同依据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湖南省沅陵县鸿福金矿签定的经济合同及委托书,2004年10月。 1.2工作目的与任务 1.2.1工作目的 (1)为办理矿山开采许可证延续登记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2)为矿山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与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保护方案及措施建议。 (3)为有关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工作任务 (1)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基本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并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现状评估,其中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等现状评估。 (2)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开采利用方案,基本查明和预测矿业活动引发和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矿山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危险程度,并进行预测评估。 (3)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进行分析,进行定性综合分区评估,对矿山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估。 (4)对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地质灾害等提出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和防治措施建议。 1.3矿山工程建设概况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1.3.1矿山工程建设概况 1.3.1.1矿山范围、面积与资源利用情况 (1)矿山范围、面积 鸿福金矿位于沅陵县城北东方向约62km,属沅陵县五强溪镇桐树面村管辖。 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16″~110°58′34″,北纬28°45′00″~28°44′13″。矿区开采范围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矿区面积0.0719km2,开采深度为+270m~+170m标高。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 矿山范围拐点坐标 拐 点 X Y 1 3181874.00 37497165.00 2 3182030.00 37497265.00 3 3181694.00 37497675.00 4 3181622.00 37497622.00 (2)资源储量情况 根据《资源储量报告》,估算鸿福金矿准采范围之内+255m—+205m标高控制的保有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矿石17218t、金金属量67.60kg,预可采储量(122)为矿石量13774t、金金属量54.08kg,详见表2。 表2 鸿福金矿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号 储量类别 平均厚度 (m) 矿石量 (t) 平均品位 Au(g/t) 金属量 Au(kg) 备注 V1 122b 0.49 8677 3.89 33.73 V2 122b 0.50 8541 3.97 33.87 合计 122b 0.49 17218 3.93 67.60 122 0.49 13774 3.93 54.08 可采系数0.8 1.3.1.2以往开采情况 区内开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柳林汊地区就有民采金矿活动,上世纪60~70年代,由柳林汊乡(现五强溪镇)组建集体矿山开采,但一直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鸿福金矿于1996年筹建,曾一度出矿很好,取得过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在采选正常情况下生产,日产黄金30~50克,对零星小规模矿山来讲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近2年主要开采矿区内260米标高以上的矿体,采区走向长达200余米,垂深60米左右,260米标高以上生产探明的储量已剩余不多。下步规划开采260米标高以下矿体,已投入一定资金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据统计,矿山已往累计开采矿石量达1.5万吨,共采出黄金50余千克。 1.3.1.3矿山建设工程概况 (1)矿山地面建设 鸿福金矿现有生产和辅助用房四栋,20t/d选矿厂一座。 (2)开拓布署及开拓系统(见图2) 鸿福金矿1号矿脉采用平硐+盲斜井开拓。平硐口坐标为:x=3181937,y=37497420,z=285.4;1号斜井落底标高255m, 2号斜井由255m标高至215m标高;已开拓255m、215m标高沿脉平巷。2号矿脉为斜井开拓,斜井(3号)井口坐标为:x=3181822,y=37497534,z=246.5,落底标高215m,已开拓215m标高沿脉平巷。 (3)运输 采用矿车轻轨运输。轨距600m,矿车容积0.7m3;平巷采用人工推车,由主井卷扬提升至斜井井口再由平硐运至平硐地表口;矿石直接用矿车运输至选矿厂,废石直接倾倒在井口前的废石场。 (4)开采 采用空场法开采,实行湿式小型机械钻进,电雷管引爆,锑铵防水炸药爆破。 (5)废石 矿井采掘的废石通过主井提升至地面,堆放于废石场。1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2000m2,堆高约5m;2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1000m2,堆高约3m。 1.3.2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3.2.1矿井开拓 根据矿山目前状况和资源储量规模,《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建设规模维持现有采选矿石15t/d生产规模,设计开采对象为矿区准采范围内+255m—+170m标高的矿体,服务年限为4.08年。 开发方案主要在现有开拓系统上进行延伸设计,具体方案是(见图3): 1号矿脉设计将2号斜井由215m延伸至175m标高,从175m斜井施工穿脉至矿脉,用沿脉坑道控制和揭露矿体,在斜井井底设置水仓,在175m中段沿脉平巷的南西端施工边界通风井与上部采区贯通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2号矿脉设计将3号斜井由215m标高延伸至175m标高,从175m斜井施工穿脉至矿脉,用沿脉坑道控制和揭露矿体,在斜井井底设置水仓,在175m中段沿脉平巷的南西端施工边界通风井与上部采区贯通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地面建筑、选矿厂及尾砂库等均可利用原地面设施。 1.3.2.2矿井开采 (1)采矿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开发利用方案》推荐选用上向水平分层削壁充填采矿法,以水平分层进行回采,先采下围岩作充填料充填到采空区,然后采下矿石,人工运到矿石溜子。 (2)矿井通风 井下通风,由平硐口进风,经斜井和中段平巷达到各掘进当头及采场,污风由边界通风天井排出地表或采空区,形成对角式自然通风系统,局部采用局扇进行辅助机械通风。 (3)矿坑排水 设计在延伸暗斜井的井底设置水仓,坑道积水汇集到井底水仓,用水泵排出地表。 (4)选矿方法 设计采用两段磨浮选矿工艺加工矿石,矿山生产产品为金精矿(品位85g/t)。 (5)废石、尾砂堆放 本矿山工程矿岩总量较少,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部分充填井下采空区,部分堆置在坑口原废石堆上,不需增加面积。 矿区现有一座尾矿库,其初期坝系采用透水堆石坝,坝高根据生产情况可逐渐加高(后期坝)。经计算(据《开发利用方案》),后期生产尾矿库所需库容为1.5万m3,现有尾矿库初期坝经加高可基本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6)矿坑水、选矿废水处理方案 矿山须建有沉淀池等集、回水设施。矿坑水经水仓沉淀后,由水泵抽汲至地面排入沉淀池、洗选废水由选矿厂输送至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1.4矿区及周边人文与社会经济概况 鸿福金矿矿山范围内有居民11人,房屋3栋,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部,评估区内矿山周边有居民17人,房屋4栋。评估区共有人口28人,房屋7栋,农田分布于谷地。 本区居民以农业为主,副业以采矿为主,少数外出打工。 1.5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1.5.1评估级别的确定 (1)鸿福金矿设计生产能力为矿石0.45万吨/年,依照《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附录B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矿山应属小型建设规模。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主要为:矿区主要矿体及采矿坑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矿坑涌水量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分1类岩体、2类土体;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大部分较好;工程地质条件整体属简单;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表现为以前的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石、尾矿堆放和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总体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据《技术要求》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按照矿山生产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三级评估。 1.5.2评估范围的确定 依照“技术要求”及鸿福金矿建设规模、开拓方式、开拓布署、开采方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将矿山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周边区域作为评估范围的原则,结合本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矿床分布特征、设计开采范围、水文地质单元分布特征及制约关系、地下水疏干范围、矿井废水污染影响范围、废石渣堆积分布范围、地下采空区影响范围等诸多因素,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以矿山边界外推150—250m为界,面积为0.3113km2。 1.6以往工作情况 柳林汊金矿带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系统的地质勘查和地质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预测本金矿带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潜在金矿资源量达大型~特大型,鸿福金矿区就是该金矿带中的数十个矿区之一。 1965年,湖南省地矿局403队在本区进行初步普查工作,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金矿初步普查报告》,检查了本区确有金矿脉存在,但未提交储量。 1967年和1979年,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和水文部队分别在该区域进行了1:20万沅陵幅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测量。 1982~1984年,湖南省地矿局407队对柳林汊金矿区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对本矿有所述及,没有计算储量。 2004年8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对矿区范围内的矿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整理,编制并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资源储量报告》,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湘评审〔2004〕454号)评审,批准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17218t,金金属量67.60kg,可作为零星小矿设计开采的依据。 1.7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评估工作严格按照《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执行,按照合同的要求,我们较全面地收集了矿山自然地理、矿山地层、构造地质、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拓方式、开拓布置、开采方法及其他有关矿山环境问题的资料,并深入矿山地面及井下实际调查验证,基本查明了矿山地层、构造、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环境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人居环境及矿业活动情况,依据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半定量—定性分析论证,于2004年10月底完成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表3。 表3 完成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 工作量 收 集 资 料 文字 份 文字报告2份。 图件 张 图纸10张。 地 面 调 查 面积 km2 0.3113km2 路线长 km 3km。 观测点 个 居民点、溪流、废石堆场、尾矿库、矿井、地形地貌点计12个。 提交文字报告 份 1份。 附 图 张 3张。 2.矿山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位置与交通 鸿福金矿位于沅陵县城北东方向约62km,属沅陵县五强溪镇(原柳林汊乡)桐树面村管辖。 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16″~110°58′34″,北纬28°45′00″~28°44′13″。矿区有简易公路接S308省道,仅6km,往北距五强溪电站约5km,往南距官庄镇60km接G319国道,交通较方便(见图1:矿区交通位置图)。 2.1.2地形地貌 鸿福金矿区位于沅麻盆地北缘,属低山丘陵地区,山坡较陡,V型谷发育。区内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海拔491.3m,最低点海拔233.3m,一般相对高差100~255m,地形坡度30°左右。 2.1.3气象水文 2.1.3.1气象 矿山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温湿多雨,四季分明。据沅陵县气象站1970—1998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5.1℃。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50mm,最大年降雨量为2000.7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157mm(1972年),最大日降雨量为254.4mm(1990年6月14日)。雨季多集中在4—6月和8—10月,下雪时间一般在12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降霜最早出 现于11月12日,次年3月中旬终止,无霜期260天。灾害天气有:特大雷雨大风在春 图1 沅陵县柳林汊乡鸿福金矿区交通位置图 夏出现,频率约5次/年;冰雹一般在2月—4月出现。 2.1.2.2水文 矿区地表水系主要为位于东侧外围的一条由南向北流出的溪流,流量季节性变化大,对矿坑无直接影响。矿区主要矿体及采矿坑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5m左右。 2.2地质及地质环境概况 鸿福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新华夏弧形构造中的沅陵~麻阳盆地的北东边缘与雪峰弧形隆起带的西北端之交汇处,属于柳林汊金矿带柳林汊矿区南西段,本区以北东向断裂与褶皱构造为主。 2.2.1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以马底驿组地层为主,在小溪两岸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冲积残积层。 马底驿组(Pt3bnm)岩性为紫红、灰绿色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厚度大于500米。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局部北西,为金的赋存层位。 五强溪组(Pt3bnw):为灰白、灰色厚层状粗至中粒变质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等。厚度大于200米,与马底驿组整合接触。 2.2.2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从北往南发育一系列相间排布的背斜和向斜,控制本矿段的是缺家山向斜和长岭岗背斜。 区内断裂构造不太发育,为成矿后断裂,错断岩层,切断矿脉。岩层走向、倾向的转折,顺层与穿层脉交汇复合部位,是金矿体的有利富集部位。 2.2.3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据区域资料,自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以缓慢的抬升运动为主,导致评估区外围(沅陵—桃源一带)白垩系抬升到海拔560—690m。地壳的这种缓慢抬升运动,造成本区山体普遍都遭受到不同的侵蚀和剥蚀。新构造运动目前趁于稳定状态。 本区历史上无地震活动记载,距评估区100km范围的周边地区记载从1631年至1842年发生3.5级地震6次,其中常德至临澧一带1631年发生6.5级以上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波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2.2.4矿床特征 2.2.4.1矿体 本区共发现两条金矿脉,都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地层中,受区内构造带控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或层间裂隙中。矿体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均有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现象。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1号矿脉走向55~65°,倾向145~155°,平均倾角54°。2号矿脉走向60~70°,倾向150~160°,平均倾角44°。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在批准的鸿福金矿采矿范围内,矿体走向延长200余米,但厚度较小,一般0.3~0.7米,最厚处1.0米,1号矿体平均厚0.49米,平均品位3.89g/t;2号矿体平均厚0.50米,平均品位3.97g/t。矿体沿倾向矿化较稳定,据生产坑道控制,局部延深大于80米。 2.2.4.2矿石质量 矿石为半自形细晶结构,块状、蜂窝状构造,自然金多数为显微及次显微粒状,少数为明金。矿石一般具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硫化物含量很少,估计为1—5%,其次尚有一些其它脉石矿物。矿物成分有:石英、钾长石、绿泥石、黄铁矿、自然金等。据生产资料,矿山金的最高品位20~40克/吨,平均3.93克/吨。 2.2.5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2.2.5.1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1)岩体 根据岩性、力学强度、结构类型,将评估区内岩体划分为一个类型,其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坚硬—较坚硬中厚—厚层状板岩、砂质板岩岩性综合体:由板溪群马底驿组、五强溪组构成,主要为马底驿组地层。该岩性综合体强风化带较软弱,力学强度较低;中风化带岩体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2MPa;微风化—未风化带岩体坚硬、完整,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53—89MPa。 (2)土体 分布于丘岗山坡及小冲沟中,为残坡积物,主要有: 粘性土类: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硬塑—可塑状,稍湿—湿。 碎石土类:岩性为含砂砾卵石等,中密—稍密,透水性好。 因评估区内土体分布面积很小,所以在附图中未将其表示出来。 2.2.5.2岩体风化带特征 区内岩体强风化带在3—10m左右,主要表现为岩体风化呈碎块状,稳固性较差,强风化带以下岩石稳固性较好。 2.2.5.3边坡类型、特征及稳定性 区内边坡可分自然边坡、人工切坡和人工堆积边坡。 (1)自然边坡 位于丘岗地区,坡度一般为30°左右,残坡积小于3m,植被覆盖率高,边坡基本稳定。 (2)人工切坡 主要为混合边坡,为矿山公路切坡,由于切坡高度一般小于5m,边坡稳固性较好。 (3)人工堆积边坡 主要为矿山两主井口废石堆边坡,废石堆积高度6—8m,按自然坡度堆积,自开采以来未发生过边坡坍塌,由于堆积高度不大,应属较稳定边坡。 2.2.5.4生产矿井工程地质情况 本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的层间裂隙中,矿体厚度小,一般为0.3 —0.7m。矿石为石英脉型金矿石,坚硬,但岩性较脆,受力后易碎裂。 围岩成分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岩层完整,节理裂隙一般不甚发育。一般情况下,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很好,坑道中不须支护。但当遇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时,地下水相对较多,岩层遇水易泥化、软化,稳定性变差。 综上所述:矿山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2.2.6矿山水文地质特征 2.2.6.1含水层与隔水层 (1)含水层 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可分为溪谷两岸的冲洪积层和分布于坡脚较平坦处的残坡积层两类。 (2) 隔水层 评估区内大范围内分布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板岩,致密坚硬,无溶蚀、水蚀现象,在裂隙发育地段含有地下水,但其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2.6.2地下水类型 评估区一带地下水类型根据赋存形式可分为三类: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以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分述如下: (1)风化裂隙水:该类型水呈面状分布于评估区各地层内,含水岩组为板岩和砂质板岩,其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一般含水贫乏,在地形低凹、汇水条件较好处,富水性稍强,此含水层构成矿床充水水源之一。 (2)构造裂隙水:评估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但小的剪切裂隙和层间裂隙较多,在这些裂隙发育的的地段含地下水,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属弱富水性。 该两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3) 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溪谷第四系冲洪积物和斜坡地带的残坡积层中,多以泉点形式于冲沟中排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溪沟水。 2.2.6.3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坑涌水量在暴雨后明显增加。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沿裂隙往矿坑排泻是矿坑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两者含水贫乏,水量小,因此,在矿坑内表现为滴水、渗水状,滴水量为0.0026—0.0048L/s。矿坑涌水量小。 2.2.6.4老窿水 据调查,本区老硐均为平巷,且相互间大多已贯通,老窿水大都可从各自平硐自流排出,积水少。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特征 本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2.3.1矿业活动 (1)矿井排水 鸿福金矿矿井排水量小,废水排入溪水中,悬浮物略有超标。 (2)废石、尾矿堆积 矿区范围内主要有两处废石堆场,1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1000m2,堆高约5m,2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500m2,堆高约3m,未发过垮塌事故和矿渣流。矿山现有尾矿库占地面积约2000 m2。 废石堆和尾矿库造成了小面积的土地破坏。 2.3.2公路、房屋、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 (1)矿山内有简易矿山公路,依山就势修建,切坡高度一般小于5m,未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区内民用建设一般为二层砖木结构,因修建规模小,切坡高度小,未诱发过崩塌、滑坡灾害。 (3)区内无大的水利建设,也未见地表水漏失现象。 (4)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山丘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 2.4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评估区属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内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海拔491.3m,最低点海拔233.3m,一般相对高差100~255m,地形坡度30°左右;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浅变质岩系。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从北往南发育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控制本矿段的是缺家山向斜和长岭岗背斜;主矿体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地层中,受层间裂隙构造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走向延长200余米,但厚度较小,一般0.3~0.7米,最厚处1.0米,1号矿体平均厚0.49米,2号矿体平均厚0.50米。矿区主要矿体及采矿坑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矿坑涌水量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分1类岩体、2类土体;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大部分较好;工程地质条件整体属简单;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表现为以前的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石、尾矿堆放和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总体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据《技术要求》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3.1评估标准方法与要求 3.1.1评估方法与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的原则是,对矿业活动影响和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变化及危害等情况,并进行实事求是的估量。本次现状评估主要采用定性综合分析法对下述问题进行阐述: (1)评估区地质环境特征和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2)矿山开采条件下的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 (3)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 (4)综合确定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危险性等级。 3.2矿山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3.2.1地下水资源影响 本矿目前开拓至255m中段,开拓系统和矿层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业活动对地表水无影响;地层富水性弱,矿坑排水量小,矿坑排水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均衡影响较轻。总体对水资源影响较轻。 3.2.2水环境影响 矿山采用重选法选矿,无化学试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选矿废水排入尾矿库,经其排放的尾水能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矿石中有害元素含量较低,矿坑水和流经废石堆的淋滤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水中的悬浮物,对水质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微弱。所以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较轻。 总之,现状下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 3.3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现状评估 3.3.1矿业活动占用土地 (1)建筑占用土地 矿山地面建筑建设包括主副井场地,工业广场,矿井及生产用房,共占用土地约2000m2,占矿山面积的2.78%。 (2)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占用土地 废石堆放场、尾矿库共占用土地3500m2,占矿山面积的4.87%。 上述二项共占用土地5500m2,占矿山面积的7.65%,矿业活动占用土地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 3.3.2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废石、尾矿堆积 鸿福金矿采掘的废石堆积面积约1500 m2,尾矿库面积约2000 m2,造成土壤污染暂不能利用,在小范围内影响严重。 (2)采选废水 矿坑水、废石淋滤水中含有少量As、Cu和悬浮物,但其含量很低,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比较轻微。选矿废水通过管道有序排入尾矿库内进行沉淀,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尾矿水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组分,对土石环境影响较轻。 矿山无其它因素对土石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较轻,局部(废石堆、尾矿库)土壤污染严重。 3.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区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废石堆垮塌、矿坑突水、冒顶等各类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5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 根据前述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本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最高点海拔491.3m,最低点海拔233.3m,一般相对高差100~255m,最大比高258m。坡度30°左右,但岩层多与山坡斜交,岩石风化程度较低。区内大部分地区为较坚硬—坚硬厚层状板岩、砂质板岩,完整性及稳定性较好,含水微弱,矿坑充水以裂隙水为主,与地表水体无水力联系,矿坑涌水量小。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区内构造以褶皱为主。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未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或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区内山坡林草茂密,自然排水条件好。根据上述特征,参照“技术要求”附录C《矿区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分级表》,该区地面与斜坡现状评估为基本稳定。 3.6矿山人居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矿山内居民饮水井位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矿业活动未影响饮水井干涸及水位下降,地表水无漏失,对农业灌溉无影响。 (2)矿山占用土地多为荒坡地,对农业未造成较大影响。 (3)矿山内未发生地质灾害,无因发生地表移动造成的居民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现象。对居民造成的危险性小。 因此,矿山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3.7现状评估小结 (1)现状条件下,因矿山规模小,开采面积小,矿井涌水量小,矿石及围岩中有害元素含量低,所以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 (2)除尾矿库、废石堆处(面积约3500m2)为土壤污染严重外,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总体影响较轻。 (3)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诱发崩塌、滑坡、泥石(矿渣)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也未发生矿坑突水、冒顶等井下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因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总体较轻(见表4)。 表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表 地质环境及灾害类型 分布位置 影响与危害对象 损失情况 影响程度 水资源、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枯竭 矿山 地下含水层,井泉 地下水位下降不明显,无井泉干涸。 较轻 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 评估区 区域地下水资源 影响很小 较轻 地表水漏失 小溪、水田 地表水体 无漏失 较轻 水质污染 矿井、选矿厂 矿山地表水 影响程度轻、范围小 较轻 土地资源、土石环境 矿业活动占用土地 地面建筑、矿井、废石堆场、尾矿库等 土地 占用土地5500m2,占矿山面积的7.65% 较轻 废石堆积、尾矿库污染土壤 废石堆、尾矿库 土地 使占用处土质变差,暂无法利用 严重 矿山其它地段 无废石堆积 较轻 矿井废水污染土地 矿井 土地 影响范围小、程度轻 较轻 水土流失 矿山 土地 无 较轻 土地荒漠化 矿山 土地 无 较轻 地 质 灾 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 矿山 无 危险性小 采空区地面塌陷 矿山 居民、矿井 无 危险性小 矿井突水 矿井 矿工、井下设施 无 危险性小 冒顶 矿井 矿工、井下巷道 无 危险性小 井下其它地质灾害 矿井 矿井巷道、矿工 无 危险性小 地面与斜坡稳定性 矿山 基本稳定 人居环境影响 矿山 人、土地 小 较轻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1 评估内容、方法及评估因素选取 4.1.1 评估内容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鸿福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评估内容如下: (1)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①地下水资源枯竭,其中包括地下含水层疏干,区域地下水超常降低,井泉水干涸; ②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 ③水质污染。 (2)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 ①矿业活动占用土地,主要为矿山建设用地,废石堆积用地等; ②地表变形影响利用土地,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对土地破坏等; ③土石环境影响,主要为废石、尾矿、矿井废水等对土壤污染等。 (3)地质灾害危险性 ①地面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含地面不均匀沉降等); ②矿井下地质灾害,主要为矿井突水、冒顶等。 4.1.2评估方法及评估因素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结果,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采用层次法、类比法及综合分析法进行定性评估。根据本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矿业活动的方式,选取针对矿山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地质灾害、今后矿业活动对上述问题的治理难度以及矿业活动本身可能遭受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估。 4.2矿山水、土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2.1水资源、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2.1.1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 随着采深和采空范围的加大,预测矿坑涌水量将略有增加,但涌水量仍不大,矿坑抽排水对水资源影响轻微,地表水和地下水仍将维持自然均衡状态,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较轻。 4.2.1.2矿业活动对水环境影响 本区围岩及矿石中的有害物质和元素主要为As、Cu、S,它们的含量都很低,对水质的影响总体来说是较轻的。随着矿业开发强度的加大和时间的推移,废水累计排放量呈递增趋势,矿坑水、洗选水、废石堆放淋滤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可能有所增大,且后期采用重—浮联合选矿工艺,含有浮选药剂的选矿废水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但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有废水沉淀池,尾矿水排入尾矿库,经沉淀澄清后流入沉淀池进一步净化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同时,矿坑水和废石淋滤水均可排入沉淀池,必要时,可在沉淀池对废水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如此将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预测矿业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较轻。 综上所述,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 4.2.2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2.2.1矿业活动占用土地资源 鸿福金矿矿山建设规模已配套成型,基本上可以满足20t/d采选生产规模的需要,地面设施建设不需增加。后期采矿废石大部分充填于井下,少量倒入现有废石场,废石场面积预计增加一倍。因此,预计矿业活动占用土地为7000m2,占矿山面积的9.73%,矿山占用土地预测评估影响较轻。 4.2.2.2 土石环境影响预测 (1)废水对土石环境污染 ①矿井水量小,经二次沉淀(井下水仓、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于选矿或达标排放,对土地污染影响较轻。 ②废石淋渗水,一是由于淋渗水很少;二是废石中有害成分低。因此,废石淋渗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 ③洗选废水,排入尾矿库后流入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循环利用,部分达标排放,对土石环境污染较轻。 由上可以看出,矿山废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 (2)废石、尾矿堆积对土壤污染 现有两废石堆面积将分别增至2000m2、1000m2,尾矿库面积仍为2000m2,废石、尾矿堆积使土质变差,土地暂无法利用,预测废石堆积地、废矿库所在地土壤污染严重。综上所述:预测评估矿山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土石环境除废石场及尾矿库处土壤污染严重外,矿山其它地段土石环境影响较轻。 4.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3.1矿业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矿业活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 矿山地处丘陵谷地地貌,山坡坡度一般为30°,植被发育,岩层倾角一般大于山坡坡角,同逆向及斜交坡均有,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崩塌、滑坡,矿井延深开采诱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 (2)矿业活动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 评估区内残坡积层厚度一般小于3m,冲沟一般较短,汇水面积有限,大部分沟谷为宽谷,纵坡降小,现状条件下未发生泥石流,矿井延伸开采诱发泥石流可能性小。 (3)矿业活动诱发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 鸿福金矿开采未发生采空区地面塌陷。由于设计开采矿体深度距地表大于80m,矿体厚度较小,平均厚度仅0.5m,产状较陡,平均倾角54°,矿体及顶、底板围岩比较稳固,采空区大多进行废石充填处理或自然崩落法充填,矿床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 (4)矿业活动诱发矿坑突水的可能性 评估区矿体围岩中无富水性强的岩层,无含水性、导水性强的大断裂带,老窿也无大量积水,因此一般不存在导致矿坑突水的因素。预测矿坑突水的可能性小。 (5)矿业活动诱发冒顶的可能性 矿层顶、底板围岩为中厚层—厚层状板岩、砂质板岩,岩石坚硬,但在裂隙发育地段,由于水的作用,岩石可能泥化、软化,产生垮塌、冒顶。预测冒顶可能性中。 4.3.2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1)矿山建设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危险性 矿业活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现状中无上述灾害。因此,矿山建设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小。 (2)矿山建设遭受矿井突水危险性 矿井突水的诱发因素一般不具备,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小,矿井突水危险性小。 (4)矿山建设遭受冒顶的危险性 矿山建设过程中,诱发冒顶可能性中。在裂隙发育地段存在冒顶、冒落或垮塌的灾害隐患,危及矿山生产人员及矿坑设施的安全。由于其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为一般级,因此,预测评估矿山建设遭受冒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小。 4.4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预测评估 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在现状评估中已进行了定性评估,矿井延深开采后,对影响地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各因素没有较大改变。因此,预测评估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仍为基本稳定。 4.5矿山建设对人居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根据上述预测,未来矿业活动造成对水、土的影响必然加重,但其影响程度仍较轻,也不致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所以对评估区内的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按照“技术要求”表6—1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判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如表5。 表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表 预测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 分布位置 诱发因素及规模 危害对象 预测损失情况 预测影响 程度 水资源、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枯竭 评估区 矿井排水 地下水含水层 岩层渗透系数小,大气降水有补给 较轻 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 评估区 矿井排水,含水层含水微弱 地下水资源 影响小 较轻 地表水漏失 小溪、水田 地表水 一般无漏失 较轻 地表水污染 矿井、矿山 矿井水、洗选废水 地表水质 基本达标排放 较轻 土地资源、土石环境 占用土地 矿山 矿山建设 土地 占矿山面积9.73% 较轻 土壤污染 废石堆放场、尾矿库 采矿废石、选矿尾砂 土壤 土质变差 严重 矿山其它地段 无 无 很小 较轻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矿山 无 无 无 危险性小 矿井突水 矿井 无 危险性小 冒顶 矿井 矿井采掘 矿工、巷道 矿工生命安全、井巷维护 危险性小 地面与斜坡稳定性 矿山 基本稳定 人居环境影响 矿山 矿业活动 人、土地 小 较轻 4.5小结 (1)矿山开采规模保持在现有基础上,采、选方法和流程基本不变。矿坑涌水量增加不多,预测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 (2)采、选产生的废石、尾矿将不断增加,但堆放位置不变,仍将造成小范围的土壤污染影响,预测尾矿库、废石堆造成土壤污染影响严重。除此外,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总体较轻。 (3)后期矿业活动诱发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矿渣)流、矿坑突水的可能性小,诱发冒顶的可能性中,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4)预测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较轻。 (5)地面与斜坡稳定性为基本稳定。 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5.1矿山开采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区内矿山开采地质环境影响特征如下: 5.1.1水资源、水环境方面: 矿井涌水量小,含水层富水性微弱,无区域地下水水位超常降低现象,井泉未见干涸,矿山开采区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 矿山开采中采选废水量小、含有害成分少,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程度轻微。 5.1.2土地资源、土石环境方面: 矿业活动预测占用土地为7000m2,占矿山面积的9.73%,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均为较轻。 土石环境方面,矿山内无水土流失、无荒漠化,一般影响较轻。但是,采、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石、尾矿)堆积,现状条件下堆积面积约3500m2,预测其面积将增至5000m2,废石、尾矿堆积使土壤质量变差。因此,矿业活动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总体较轻,废石、尾矿堆积处土壤污染严重。 5.1.3地质灾害方面 矿业活动中,井巷和采场可能出现顶板冒落、垮塌现象,但其造成的危害一般都不会很大,遭受上述和其它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为基本稳定。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5.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分区的原则是: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现状、预测评估结果,当现状和预测评估不一致时,综合评估取影响程度和危险性高值确定。按上述原则:经综合研究,对评估区范围划分为二个区,即: 1、废石堆、尾矿库土壤污染影响严重区(Ⅰ) 就本矿山而言,在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的诸多因素中,相对来说只有废石及尾矿在地表的大量堆放导致土壤污染是严重的,该区约面积5000m2,约占矿山总面积的6.95%。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Ⅱ) 除上述Ⅰ区外,评估区内其余地区均属地质环境较轻区,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3.05%。 5.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综合评估结果,从矿山开采可能受到的地质环境制约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矿山建设适宜性分级及标准如下: 表7 矿山建设适宜性分级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较轻 较重 严重 地质灾害危险性 小 中 大 矿山建设适宜性 较好 一般 较差 对矿山建设的适宜性分析如下: 1、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涌水量小,地表水对矿床充水无影响,无矿毒水污染,适宜矿山建设。 2、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矿体围岩基本完整、坚硬,适宜矿山建设。 3、评估区内外无可溶岩类。 4、评估区地质构造对矿床充水影响小。 5、评估区历史和现状条件下,未发生过地质灾害。 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占矿山面积的90%以上,矿业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矿山建设的适宜性总体较好。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6.1.1地表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控制矿业活动土地,占用土地占矿山面积控制在10%以内。 (2)保护好山林,丘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3)防止废渣、废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尽量缩小污染范围。 6.1.2水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是杜绝水质未达标的矿井水、洗选废水排入溪流。 6.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见附图3) 6.2.1水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1)在废石堆下方建沉淀池,废水要经沉淀达标后排放或循环用于选矿,不得直接排入河溪。 (2)对矿坑水、选矿废水、废石淋滤水进行定期水质检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中有害成分的含量,出现超标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2.2土石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1)加强废石管理,废石堆放固定场地,并砌好挡石坝。坑内废石尽量用于充填采空区,少运出地表,或加以综合利用(如公路填石等),以减少废石堆场对土地资源的侵占,避免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2)加强尾矿库管理,后期开采应根据容量的增加适当加高库坝。尾矿积存量达到设计库容后,应在库面覆土,种植喜砂林草等植物,恢复植被。 (3)制定具体措施保护土地和植被,禁止以矿山建设为由任意砍伐树木、占用土地。 6.2.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措施 井下作业要保证安全,注意预防坑道和采场顶板冒落,尤其是裂隙发育地段,应进行支护,避免事故发生。 6.2.4人居环境保护方案 (1)加强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活动。 (2)加强地表水管理,防止废水未达标排入溪中。 (3)加强废石堆管理,防止发生垮塌。 (4)保护好农田、耕地,不占用农田,少占用耕地。 7.结论及建议 7.1结论 (1)鸿福金矿设计生产能力为0.45万吨/年,属小型矿山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依据“技术要求”确定为三级评估。 (2)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对评估区进行了现状评估:尾矿库及废石堆总面积 3500m2,对土壤污染影响严重;对其他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地面与斜坡基本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采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未来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估:废石堆、尾矿库总面积将增大为约5000 m2,造成土壤污染影响严重;其他地区对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较轻;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地面与斜坡基本稳定。 (4)根据现状、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方法对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并进行了分区,将评估区按影响程度不同划分为二个区:废石堆、尾矿库处土壤污染影响严重区(Ⅰ);其他地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Ⅱ)。 (5)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定性方法确定矿山建设适宜性为较好。 (6)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治理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矿矿山建设对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矿山开采适宜。 7.2建议 (1)矿业活动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源头,它对环境的影响会持续到采矿活动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甚至无法消除。它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必须在采矿过程中予以重视,尽量减少影响,对已产生的影响应及时进行恢复治理。 (2)本评估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建议矿山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出更为合理、更加具体的措施方案,并切实执行。 (3)本评估报告不能代替矿山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勘查报告,不能代替开采利用方案中的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 分区及代号 区 影响严重区(Ⅰ) 影响较轻区(II) 地段(位置) 废石堆及尾矿库5000m2 其他地区 评估阶段及影响程度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单项 总体 单项 总体 单项 总体 单项 总体 单项 总体 单项 总体 水资源、水水环境 水资源枯竭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污染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土地资源、土石环境 矿业矿业占用土地 较轻 严重 较轻 严重 较轻 严重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水土流失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土地荒漠化 严重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较轻 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崩塌、滑坡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泥石(矿渣)流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矿坑突水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顶板冒落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危害对象 林木植被 损失程度与治理难度 小 小 地面与斜坡稳定性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人居环境影响 小 小 表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表
本文档为【鸿福环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9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7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9-26
浏览量: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