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律浅说

诗律浅说

举报
开通vip

诗律浅说 瀚举攀刊 �� ��年 策二期 诗 律 浅 说 张法元 诗律 已有广泛研 究, 古今学者多有著述 。 除非有新的发现 , 似乎无需再谈 。 然而据我所 知 , 有些 中学教师 , 特别是初中教师 � 包括函授学员 � 对之知之不多, 甚至有些神秘感 。 故 拟力求用最浅显 的文字, 谈谈诗律的基本知识 。 ‘ 我国旧诗 , 自唐代 以后诗体可分 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 诗 , 又 叫古风 , 是依照汉魏六 朝古诗的作法写 的, 形式比较 自由, 不受格律的支配 。 近体诗也 叫今体诗, 是与古体诗相对 ...

诗律浅说
瀚举攀刊 �� ��年 策二期 诗 律 浅 说 张法元 诗律 已有广泛研 究, 古今学者多有著述 。 除非有新的发现 , 似乎无需再谈 。 然而据我所 知 , 有些 中学教师 , 特别是初中教师 � 包括函授学员 � 对之知之不多, 甚至有些神秘感 。 故 拟力求用最浅显 的文字, 谈谈诗律的基本知识 。 ‘ 我国旧诗 , 自唐代 以后诗体可分 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 诗 , 又 叫古风 , 是依照汉魏六 朝古诗的作法写 的, 形式比较 自由, 不受格律的支配 。 近体诗也 叫今体诗, 是与古体诗相对 而言的 , 是唐代 以后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 有一定的格律 。 这里我们所谈的就是近 体 诗 的 诗 律 。 近体诗的格律 , 可从字句 、 用韵 、 平仄 、 对 仗四个方面加 以说明 。 为 了便于对 诗律平仄节奏的掌握 , 首先简要谈谈诗歌的节奏 。 诗歌的节奏与语言的结构 紧密相连 , 在汉族 诗歌的发展史上从周秦到南北朝都以双音节为重要 的节奏单位基础 。 随着 语 言的不断发展 , 这种基础形式越来越稳固, 从 四言到七言莫不如此 。 四 言句 � 如早期的 《诗经 》句子 以四 言为主 , 这些四言句一般都是 ‘二二” 句式 , � 三 一’ 或 “一三 ” 式并不多 。 如 《关堆 � , 叁姜璧终, 鱼迥鑫困⋯。 鱼逃塑之, 丑孟挂些。 除了 “在河之舟 ” 是 “一三 , 式外 , 其余皆为 “二二 , 式 , 且可按 ‘二二 , 式吟诵 。 五言句 � 五言句是在 四言 中间或末尾加一个音节 , 构成 “二三 , 式 , 可细 分 为 “ 二 一 二 � 或 “ 二二一” 式 。 如 《春 晓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 � � � � 式 � � � � � 式 � � � � � 式 � � 一 � � 式 七言句 � 是五 言在前面再加上两个音节 , 构成 “ 四三’ 式 , 又可细分为 “二二二一” 式 或 “ 二二一二 ” 式 , 如七律 《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 山只 等闲 。 � � 日� � � � � � � � � � � � � � 臼 � , , 目� � � � � � � � � � � � � � � � � � � 式 � � � � � � 式 了解了诗歌的这种节奏规律 , 诗律的平仄节奏也就不难理解了 。 下 面就诗律 的四个方 面分别说明 。 一 、 近体诗的字句 近体诗的字句是固定的 。 每句字数相等 , 五言或七言 。 每首 四句或八句 , 四句的叫绝句 � � � 绝诗 、 截句 � , 八句的叫律诗 。 但并不能说 , 凡是 四句的五言或七言的诗都叫绝句分 八句 哟都叫律诗 , 因为字句固定仅是律诗的一布叫寺点 , 且不是最本质的特点 。 句子再多的叫长律 或排律 。· 律诗每两句构成一联 , 每联 � 仁句叫出句 , 下句叫对句 。 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 , 三四句叫 倾联 , 五六句叫颈联 , 七八句叫尾联 。 二 、 近体诗 的用 韵 近体 诗用的是中古 韵, 韵部 以《切 韵 》韵系为准 。 � 《唐 韵 》 、 《广 韵 》� �� 韵 � 。 宋 代又据 《广韵 》同用 、 独 用韵整理成平水 韵 凡� �� 韵 。 近体 诗押韵是非常严格的 , 具 体 情 形如下 � � � 近体诗双句句尾押韵, 单句除首句可押韵也可不压韵外 , 其余都不押韵 。 首句押韵的 训 入韵 , 反之 , 叫不入韵 。 五言诗首句多不入韵 , 七言诗首句多入韵 。 � �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 仄韵的很少 , 但也有 , 如柳宗元的 《江雪 》、 刘长卿 《送上 人》就是押仄韵的 。 � , 近体诗整首诗一韵到底 , 不许换韵 。 且 韵脚 �押韵的字 � 必须只用同一 个韵中的字 , 不许邻韵通押 , 否则就叫出韵。 三 、 近体诗的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 的格律因素 , 可 以说是律诗最本质的特点 。 、 �一 � 什么是平仄 � 平仄是就声调而言的。 古今汉语都分 四种声调 。 古有平声 、 上声 、 去声 、 入声 � 今分阴平 、 阳平 、 � 上声 、 去声 。 所谓 “ 平 ” 是指古时 的平声 , 现在 的阴平 、 阳 平 , 所谓 “仄’ 是指古时的上声 、 去声 、 入声 , 现在的上声 、 去声 。 今无入声字 , 古 时的入 声字现在转到阴平 、 阳平 、上声 、 去声中去 了 。 转到上声 、 去声 中的字不成问题 , 因为上声 、 去声 、 入声字都是仄声 , 只有转到阴平 , 阳平中的才需记一下 , 而这类字也不多 。 灭闰 �二 � 平仄的要求 � 平仄看来似乎很复杂 , 但是基本要求 只有一点 � 平仄相间 , � 以求得 声调上的抑 扬顿挫 。 具体 而言有 以下几点 � � � 句子 内部要求平仄交替 , , 用两个平声或两个仄声构成一个节奏单位 , 双音节是句式的 基础 。 平声节奏单位与仄声节奏单位交替使 用 , 五言 、 七言有一 个节奏单位是单音节 。 就五 言律诗的平仄 , 可以看成是在 ‘平平—仄仄” 或 “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上一 个单音节形成的 。 其句子有下列 四种基本平仄搭配模式 , 我们用 � 、 � 分别指平起式和仄起 式 。 。 � 一 , 平起式 � � ‘ � 二 , 仄起式以 �一 平起平脚 � 平平一仄仄一平 平起仄脚 � 平平一平一仄仄 仄起平脚 � 仄仄一仄一平平 �二 , 仄起仄脚 � 仄仄一平平一仄 � 一或 �二的倒数第一 个字和倒数第三个字平仄对换就是 � 二或 �二 。 这 � 一 、 � 二 、 �一 、 �二四种句式为近体诗的基本平仄模式 。 在近体诗里 , 句尾牵连到押韵 。 应 当用平脚的地方 ‘就是韵脚 � 不能用仄脚 , 应当用仄 脚的地方 � 就是不用韵处 � 不能用平脚 。 因此平起式或仄起式的句子都必须有既有平脚的模 式, 你有仄脚的模式 ‘。 � � 句子与句子间要一求粘对 。 所谓 ‘对” 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要用 不同类 型 的 平 仄 模 式 。 “对 ” 的原 则 � 类型不同 , 模式相反 。 以五言律诗为例 , 如果首联出句不入韵 , 就是 � � 二对 �一 �二对 � 一 � 二 , 平平平仄仄 �一 , 仄仄仄平平 干“二 , 仄仄平平仄 、 人一 , 平平仄仄 平 如果首联 出句入韵 , 就是 � � 一对 �一 � 一对 人一 � 一 � 平平仄仄乎 �一 � 仄仄仄平平 且� � 一 � 仄仄仄平平 � 一 � 平平仄仄平 所谓 “ 粘” 、, 指次联 的出句跟上联的对句要用相同类型的平仄模式 。 “粘” 的原则 � 类 型相同 , 但模式有别 , 即上联的对句是 � 一 � 平平仄仄平 , 下联的出句就是 � 二 � 平平平仄 仄 � 上联的对句是 �一 , 仄仄仄平平 , 下联 的出句就是 �二 � 仄仄平平仄 。 如此一对一粘 , 一粘一对 , 粘对下去 , 组成两联 , 就是绝句 � 组成 四联就是律诗 , 再多的就 是长律 。 不合 “对 ” 的原则就异失对 , 失对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便趋于一致 , 不合 “粘 , 的原则 就 是失粘 , 失粘上下两联的平仄趋于一致 � 这就破坏了近体诗句子平仄模式间的交替回环的 格 律 。 � 三 � 调平仄的方法 王� 掌握的原则 � � 。 每句本身句子节奏单位平仄交替 。 � � 该入韵而不入 韵或不该入韵而入韵的句子仄起或平起的仄脚 与平脚互换 �与例数第兰 个字的平仄对换 � 。 。 � 句 一子模式的粘对原 则 � 对 , 类型不 同, 模式相反 , 枯, 类型相 同, 模式有别 。 掌握 了这些原则 , 就可 以把一首律诗的基本平仄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推演出来 。 � � 推演平仄的具体步骤 � 今 以推演五言律诗首句平起不入韵的基本平仄格式为例 � � � � 首先确定首联出句的平仄模式 � 根据句子节奏单位平仄交替 � 相间 � 的原则 排 列 起来 , 应 该是平平仄仄平 , 但平脚是入韵的模式 , 故需把平脚改为仄脚 , 与倒数第三 个字的 仄 声对换 。 于是首联 出句的模式就成 了平平平仄仄 。 � � � 再根据 “对” 的原则 � 类型不 同, 模式相反 � 写出对句 , 对 句 应 是 � 仄 仄 仄 平 平 。 � � � 领联出句与首联对句相粘 �类型相同 , 模式有别 � , 出句应是仄仄平平 仄 � 对 句 模式相反 , 应是平平仄仄平 。 以 � 颈联出句 与领联对句相粘 , 出句应是平平平仄仄 , 对句模式相反 , 应是仄仄 仄 平 平 。 如此粘对下去 , 直至尾联对句 。 这就是 �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首联�平平平仄仄仄仄 �灭平平 颐联 仄仄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尾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再如推演一首 平起首句入韵的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 格式 � 首联 出句应是平平仄仄平 , 根 止据对的原则对句为仄仄平平仄 �但对句应押韵故倒数一 、 三字平仄对换 � 应是仄仄仄平平 , � 其他各联的粘对 , 依照前面的方法去推演 , 立至尾联对句 。 这就是 � · 首联 � , 联 �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颈联 尾联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明 白了上述平仄交替的道理和推演方法 , 仄起的格式就无需多说了 。 七言律诗句子的基本模式 , 是在五言句子的基本模式前加上两个者节犷即加一 个双音节 奏单位构成的 。 自然 , 五言平起式之前要加仄 声, 仄起式之前要加平声 。 七言句也有两 个类 型 四个模式 � 仄起式 � 平起式 � � 一 , 仄起平脚 , 仄仄一平平仄仄平 � 二 , 仄起仄脚 , 仄仄一 平平平仄仄 。 �一 , 平起平脚 , 平平一仄仄仄平平 � 二 , 平起仄脚 , 平平一仄仄平平仄 七言句子之间的粘对原则 以及推演全诗平仄的过程和方法 , 可仿 照五言句进行 。 不管是五言或七言 , 推演 的结果都超不过 四种基本模式 , 这就是 � � 式 � ’ 式 首句仄起不入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 � 。 � � 一 一 义 � 。 一 一 火 丫 一 一 火 � 。 一 一 � 只 一 � � � 一 一 又 � 一� 。 一 一 一 � � � 。 只 � 一 一 一 � 丫 � 。 丫 义 � 一 一 � 。 一 一 义 � � 一 一 � 。 � � 一 一 � � 。 一 一 又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 。 � � 一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义 � � 。 � � 一 一 一 火 � � 。 沐 � � 一 一 � 。 一 一 � � � 一 一 �式 首句平起不入韵 � ‘ 式 首句仄起不入韵 � 一 一 义 � � � 一 一 一 � 火 � 。 � � 。 � � � 一 一 � 。 一 一 � � � 一 一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 。 � � 一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丫 � � 。 � � � 一 一 �� 。 丫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式 首句仄起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一 �� ����� 式 �一一�勺,��� 、���一一� � 。 � � � ���� �!����� �� 。 一 一 � � — 首句平起入韵 � 。 一 一 � � 丫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 � 。 一 一 丫 � 一 � � �� �� � � �� � 。 一 一 一 � � � 。 � � 。 � � 。 � � 一 � � � � 又 � 一 火 � � 丫 � � 一 � � 又 � � 一 � 又 � � �� � 一 � 又 丫 � �式 首句仄起入韵 � 。 � � � — � � � 一 � 。 义 � � � � � � 一 �� � � 。 一 一 一 � 。 � 火 � � 一 � � � 式 首句平起 入韵 � 。 一 一 � � 一 � 。 义 � � 一 一 � 。 � � 一 一 � � 。 一 一 人 � 一 � 。 一 一 一 � � � 。 � � � 一 一 � 。 � � 一 一 � � 。 一 一 � 火 一 � 四 � 四种基本模式的放宽式 上面谈的是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律 , � � � 产 式 首句平起入韵 � 。 一 一 � � � 一 一 � 。 火 � 一 一 � 义 一 � 。 夕 认 一 一 一 � � �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 � 又 一 一 � � 。 � � 一 一 � � 一 � 。 义 � 一 一 一 � 义 � 。 一 一 只 � � 一 一 � 产 式 首句仄起入韵 � 。 � 火 一 一 � � 一 � 。 一一 入 � � 一 一 � 。 一 一 � � 一 一 � � 。 � � 一 一 � 又 一 � 。 � � 一 一 一 � 火 � 。 一 一 � � 大 一 一 � 。 一 一 � 又 一 一 义 � 。 袄 � 一 一 丫 � 一 : 一b6 写诗应按平仄格式写 。 但 有些律诗包括一些名家之作 并非每一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谈的平仄规律 。 如苏轼 《新城道中 》的第七句 “溪水 自摇沙 水 清 , 其平仄是 “ 平仄仄平平仄平” , 与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的句式 比较 , 第一 、 三 、 五 字 ( 溪 、 自 、 沙 ) 的平仄都不符 。 但 不能说这不符合诗律.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用一句著名的口 诀 “ 一三五 不论 , 二四六分明 ” 来对上面的墓本格式加 以补充 。 这句 口诀 的意思说句中一 、 三 、 五字的平仄可 以破例 , 二 、 四 、 六字的平仄 则必须严格遵守 。 其确切 的意思是除 了末宇 外 ( 包括五言 、 七言 ) 一句 中所有单数字都可改用平仄相反的字 , 但双数字必须是格式中规 定的声调的字 。 这 个口诀大体是对的 , “ 二四六分明 ” 的说法是正确的 。 至于 “ 一 三 五 不 论” 那就不尽然了 。 如 A 一式 勺及仄平平仄仄平 ” 中第三字就不能变动 , 变动了就成为仄仄 仄平仄仄平 , 这就成了孤平 , 即除 了句尾之外只 有一个平声字 。 孤平可 以救 , 救 的办法就是 △把本句 中第五 个字由仄变平 。 再如 B一式 , “ 平平仄仄仄 平平 ” 中 , 第五字必须是 “ 仄” . 乏 如果改为 “ 平” 就成了 .平平仄仄 平平平 ” , 这样句末就连用 了三个平声字 , 叫做三平调 , ‘么这 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 。 除A 一式外 , 其余各式第三字都可平可仄 。 可见对 “ 一 三 五 不 论” 要做具体分析 。 七言句平仄模式去 掉头两个音节就是五言句平仄模式 。 七言的 “三五 ” 和 “ 四六 ” 各字 平仄 的宽严 , 就是五言 的 “一三” 和 “ 二 四” 各 字 平 仄 的宽严 。 至于七言的第七字和五言 的第五字那是韵脚. 要押平韵 , 限制很严 , 不能变动 。 今将五言和七言的各个基本平仄模式 的宽严综合排列 于下 , 全看是七言 式 , 各式从第三字起至最末一字就是五言式 。 下 边 用 加 “△ ” 表示从宽 , 即可平可仄: A 一 , 仄仄—平平仄仄 平△A 二 , 仄仄—平平平仄仄△ △B 一 ,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二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凡是不符合平仄相间原则 , 没有掌握宽严限度的句子 , 就是拗句 。 拗句可以救 , 拗救问 题较为复杂 , 说法也不尽一致 , 难 以尽举 , 下 面举两种情况 : 1 。 句内拗救 : 这种拗救一般是五言平起平脚和七言仄 起平脚 ( A 一式 ) 。 如果五言第一 字 、 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 , 就成了诗家大忌 的孤平 , 救的办法把本句五言 的第三字 , 七言的 第五字 由仄换平 。 如 “ 往来成古今 ( 首 联对句孟浩然 《与诸子登视山 》 ) 这句的模式应为平 平仄仄平 , 由于第一字用了仄声 “ 往 ” 字 , 所 以第三字就得 由仄变平 “成’ 字 , 成为 “不平于 仄平” 式 , 从而避 免了孤平 。 再如 “ 黄草呼西蟹不归 ” ( 首联出句杜 甫 《黄草 》) 这是个七 言仄起平脚句 , 模式是为仄仄 平平仄仄平 , 但 因第三字平声用了仄声 (峡 ) 字 , 第五字就得 由仄变平 , 用了 “ 船” 字 , 成为 又 丫 x 一 一 x 一式 , 从而避免了孤平。 2 . 句子与句子间的拗救 : 句子之间的拗救 是在同一 联中进行的 , 即 出句有了拗 , 就在对 句适当的地方救: 这种拗救出句是五言仄起仄脚或七言出句平起仄脚的句子 ( B 二 ) 一般是 五言出句的第三字 , 七言 出句第五字平声换仄声就是拗, 对句相 同的地方仄声换 平 声算 是 瀚海学刊 1”畜年 第二期 实行财产登记 建设民主政治 王崇礼 何某是某市一 个局的.局长 , 是我和吴老师两人中学 时的同学 , 已 经多年不 见 了 。 前 不_久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我和吴老师去 了何局 长家里 。 走进局长家大门 , 耳 目为之一新: 各种名贵摆设 , 十分粗 目 。 因老 同学多年未见面 , 我 们受到了热情招待 。 高级的烟 、 茶 、 点心就不用说了 , 何局长还 留我们晚餐 , 老同学确实热 情 , 我们没法再推脱 。 局长特意请了一个管行政事物的科长来做菜 , 又请 了两 个同行作陪 , 足有二十尽道菜 , 色香味就不用说了 。 酒足饭饱后 , 局长对我们说: “ 没有好菜 , 酒还可以” 。 这一餐 , 喝掉 两瓶茅合 , 二十多听易拉罐 。 吴老师说: 这一桌 , 在宾馆里 , 少 说也要五百 。 闲聊之中 , 我们对局 长家的其他 财产作了扫描: 各种高级家具 、 电器 、 古董 、 字画 , 这 些场面上看得见的 , 足值两万元 。 我们两人 走后在路上不免议 论起来: 他哪来这么多钱? 由此我联想到许多事情 。 何局长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 他们除了正当 的 收 入 以 外 , 还有许多看 不见的收入 。 、户 、J , 产 2气. 、‘ 、砂 、叫 、 、 、曰、七 、 、碑八. 、砂 、沪、曰, 娜 、“、矛、洲、 、. 、“、护、Z 、户“、J 、子、产J 八甲, 救 , 如蕃汉断消息 , 死 生芍别离(额联张籍 《没蕃故人 》)o 映阶碧草字春色 , 音 。 ( 领联杜甫 《蜀相 》 ) 从上例看 出: 五言出句第三字拗 , 对句第三字救; 拗 , 对句第五字救 。 隔叶黄鹏空好 七 言 第 五 字 四 、 近体诗的对仗 对仗就是诗文词句的对偶 , 是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之一 。 对 仗的要求大致有三点: 1.两句的平仄相对 、 这是由平仄格律决定的 。 2 . 相对词语的意义相对 、 相反或相 同, 词性也要相同 ( 名词对名 词 ·一3.两句的语 法结构相 同 。 这三点若都做到 了 , 就是非常工整的对仗 。 对仗在律诗 、 绝句中出现的情形 : 律诗 : 律诗中间两联 (领 联 、 颈 联 ) 出句 与对句要求对仗 。 长律 ( 排律 , 一般指每首超过十句的律诗 ) , 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 绝句: 两联可 以完全对仗 , 也可 以完全不对 , 也只有一联对仗的 。 8 8
本文档为【诗律浅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17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24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