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举报
开通vip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 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梁 志明   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是法国在东南亚的至关重要的殖民地和战略基地, 法 国的殖民政策在这里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显著的体现。对 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 民统治进行历史考察, 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法国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历史影响。 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殖民政治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法国从 19世纪中叶侵入越南, 到这个世纪的 90年代,完成了对印度支那三国的殖民征 服,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确立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 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梁 志明   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是法国在东南亚的至关重要的殖民地和战略基地, 法 国的殖民政策在这里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显著的体现。对 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 民统治进行历史考察, 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法国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历史影响。 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殖民政治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法国从 19世纪中叶侵入越南, 到这个世纪的 90年代,完成了对印度支那三国的殖民征 服,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确立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从1862年侵占南圻东三省开 始,到 1940年 9月日本侵入印度支那为止, 将近 80年的法国殖民统治,其发展变化大致可分 为三个时期:一、1862年—1887年是以军事征服为主,确立法国殖民统治权的时期,也是“法国 海军在印度支那操纵帝国主义事业”的时期¹ ;二、1887年—1918年,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建立, 特别是杜美总督上台后,法国在印度支那建立完整的殖民统治机构,并开始殖民经济开发的时 期,也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统治全面确立的时期;三、从 1918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 愈益重视殖民地的经济意义,其殖民统治的指导思想由前一时期的“合一主义”演变为“联系主 义”,对印度支那的殖民政策作了调整, 并进行了以原料生产与出口为中心的新殖民经济大开 发的时期,也是导致印度支那殖民经济结构全面形成的时期。 1858年 9月法国武装侵入越南。1859年初至 1867年中, 越南南圻 6省被法国殖民者吞 并,柬埔寨也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从法国侵占南圻起,法国便开始在占领区组建殖民机构。当 时法国在越南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军事征服,并镇压各地的反抗运动。南圻和柬埔寨的殖民事务 由法国海军和殖民地部负责。在南圻(即法属交趾支那)的统治是直接的军事独裁统治。交趾 支那设置的法国统督府,既负责军事又负责民事,统督由法国海军将领担任。1862年后担任此 职务的是海军上将博纳尔和德拉格朗迪埃尔等。武官,即海军军人统治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直延续到 1879年。德维莱尔为第一任文官统督º 。在统督之下设置了负责法制的总检察长、负责调查解 决与殖民地有关一切事务的内政署长以及负责财政的审计官。地方行政区划分为四个大区和 ¹ º 杨经国:《1945年 8月革命前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政权系统》,越南《历史研究集刊》1982年第 2期。 约翰·F. 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年版,第 532页。 若干小区。大、小区的官员全由法国人担任, 法国人废除了阮朝的府、县。小区以下的官员有一 部分是由法国主办的法越培训学校毕业的越南人充任,他们直属法国人负责的小区领导。从 1900年 1月后小区才改称为省。小区以下的“总”和“社”属于基层政权,法国任命效忠于他们 的越南人担任正副总, 列入行政人员名单, 发给薪金。这一时期,法国尚未直接干预乡社一级的 行政,但社长和里长也是法国统治的工具。 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法国占领区的治安,在军事上, 法国在交趾支那保持一支海、陆军,同 时建立一支由法国军官指挥与控制下的越籍军队——“习兵”,以补充法国兵力之不足。 进入 19世纪 80年代, 法国的统治扩展到越南北圻与中圻。1884年 6月法越《顺化条约》 签订, 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殖民地, 殖民政权系统开始在越南中央和地方(圻和省)三级建 立起来。在中央一级, 即阮氏王朝的中央朝廷里,法国派遣总驻扎官,作为法国政府的代表,主 持越南朝廷的一切对外事务。总驻扎官在1886年前均由武官担任,直属法国海军和殖民部,从 1886年后才改为文官。同时, 中圻(安南)和北圻(东京)各地均设立了法国官吏为首的机构。 在柬埔寨, 1863年法国强迫柬王签订《法柬条约》, 柬埔寨开始变为法国的保护国。在初 期,法国的代表获得柬埔寨高官显贵的特权地位与待遇, 柬埔寨未经法国同意不得与任何外国 发生任何外交关系,但柬王仍保留一定的行政权利。法国对此并不满足。到 1884年,法国用刺 刀强迫柬王另订新约, 将柬埔寨的主权剥夺殆尽。法国的驻扎官控制了柬埔寨中央朝廷到地方 的一切大权。法国在占领初期所建立的殖民机构为下一阶段殖民统治体制的全面建立打下了 基础。 1887年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建立,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统治基本完成。1899 年老挝纳入联邦后,法国在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体制全面确立。 1887年 11月, 法国政府派遣康斯坦出任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临时总督。1888年 9 月, G. 里肖被正式任命为联邦首任总督。但在1897年前,在印度支那任职的总督们并没有采取重 大的行政措施来建立联邦的殖民行政机构。1894年殖民地部成立, 开始掌管殖民地事务。1897 年起在保罗·杜美任联邦总督期间( 1897—1902年) , 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最终形成了法 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治体制。西方学者称之为“按照拿破仑一世的模式而组成的一套像样的 法国殖民地行政机构”¹ 。这个殖民体制被称为“杜美体制”。 90年代形成的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治体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总督的集权统治。法属印支联邦总督被称为“全权总督”,总督不仅拥有决定预算、管 理与遴选文武官吏、负责内政、治安、对外防务、使用和调动驻印度支那的法国陆、海军的权力, 而且握有与法国驻远东各国的外交代表或领事交换外交事务意见的权力。由于总督府有了自 己的财政预算和收入, 自杜美之后,总督拥有了凌驾于各地区长官之上的前所未有的权力。 总督由法国政府首脑任命, 向殖民地部负责,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 府设总务长官一人辅佐总督,代行日常事务,还设立财务、工务、卫生保健、农、牧、林、关税、邮 电、矿山、地质、教育等 16个部局。在总督主持下,建立政务评议会、财政经济最高会议和国防 会议。总督是这些会议的当然主席或议长,上述机构只具有咨询性,总督操有对任何提案的否 51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查尔德·A.米可德:《东南亚的新天地》,转引自霍尔:《东南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第 859页。 决权。 第二,在总督集权统治下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印度支那三国被划分为五个地区, 各地区采取不同的殖民统治方式。越南分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和北圻(东京)三个部 分。交趾支那为直辖领地, 东京为半保护地,安南为保护地,柬埔寨与老挝则是两个“保护领”。 此外,河内、海防等重要城市受总督直接管辖,其市长和行政长官由总督任命。 交趾支那直辖领地废除了越南阮朝原有的政府机构,设立由副总督(又称统督)为首的法 国殖民政权进行管辖, 并建立枢密院负责行政, 殖民地议会( 1880年 2月成立)则是作为副总 督主持下的咨询机构, 议员既有法国人又有越南人,但只有懂法语的越南人才被允许选进议 会,其中大部分是加入法国籍的越南人。议会可商讨财政、税收、行政区域划分等关系交趾支那 地区的法国人和越南人的财政经济利益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但绝不允许提及政治问题。交趾支那的首府设 在西贡。南圻分为 21省、两市(西贡、堤岸)和一岛(富国岛)。 东京和安南在 1886年时由一名法国总驻扎官(又译总公使)负责管辖。在总公使下,东京 的驻扎官称统使, 安南的驻扎官称钦使。印度支那联邦建立后,废除了总公使职,保留东京的统 使、安南的钦使为两地的最高驻扎官,并和交趾支那的副总督一起置于印度支那总督的领导之 下。据 1884年顺化条约,法国在东京和安南所建立的是“保护制度”,名义上允许阮氏朝廷仍有 权统治中圻(安南)和北圻(东京)。 在东京, 1886年法国曾迫使顺化朝廷任命一名经略使管辖当地。其目的是将北圻从阮朝 统治下分离出来。北圻经略使的活动置于法国统使的监督之下, 协助他控制北圻。在北圻抗法 运动被镇压下去后, 1897年 7月北圻经略使一职便被废除, 其权力转交法国统使掌握。北圻分 为 27个省市, 首府设在河内。河内也是联邦总督府的所在地。法国统使在这里握有一切大权, 他任命的各省公使(亦称“统监”)为一省之长,负责监督阮朝的地方官。阮朝任命的总督、巡抚、 按察以及各省的知县都要执行统使与公使的命令, 他们自己决定不了任何事情¹。1898年 8月 8日, 法国设立北圻保护会议, 有 9名委员,其中2名越南人,其职能仅为咨询。此外,为更多地 吸纳和利用亲法上层分子,还专门设立了“北圻咨询处”,主要讨论地方预算收支问题,有关政 治性问题同样不许提及。 在中圻, 即安南还保留了阮朝的小朝廷。中圻 16省仍维持阮朝的封建统治系统,官吏仍由 朝廷任免。但法国钦使是太上皇,他有权主持内阁会议。阮氏朝廷虽仍设有辅政会议、宗人府 (负责国王家庭及王室内务事务)、枢密院、都察院等机构以及吏、户、刑、礼、工、兵等六部尚书 大臣,但摄政大臣和各部尚书的任命均须经法国驻扎官——钦使同意。钦使为中圻保护会议主 席,有权要求国王将任何一名大臣革职。钦使还有权主持由六部尚书组成的枢密院会议和宗人 府会议。在各部均有钦使派遣的法国官员代表。国王手中既无兵权(越南王朝仅保留一万名军 队,而且交给法国军官指挥) ,又无财权(海关、税收被法国殖民当局控制) ,且不能与外国发生 关系(外交上由法国代表) , 成了十足的傀儡。1894年顺化朝廷的财政预算纳入保护政府的预 算,阮朝国王及大小官吏均由殖民当局支付薪俸与津贴, 成为殖民政权机构中的公职人员。一 切权力便完全握于法国驻扎官手中。国王若违背殖民当局的旨意, 随时可以被废黜,或被囚禁、 52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 80年史》第 1卷,三联书店 1973年版,第 148—149页。 放逐。 作为“保护国”的柬埔寨,其国王和朝廷也被保留下来。国王名义上依然是国家的最高权 威,法国驻扎官(理事长官)任“顾问”。但实际上柬埔寨国王及其朝廷徒有虚名,理事长官有权 直接面见国王,国王必须接受他的意见。柬埔寨的行政大权及各行政部门都置于法国理事长官 的控制之下, 由五大臣组成的枢密院是负责辅佐国王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法国理事长官是当 然的主席。法国人掌管了海关、税务、邮政、农业、林业、卫生、兽医等部门以及柬埔寨的教育系 统。14个省(即监理区)的省会及其他人口稠密的城市都设有法国驻扎官, 法国军队驻扎在柬 埔寨境内,警察也由法国人掌握。殖民当局还操纵了柬埔寨国王的继承权,他们可以轻而易举 地将有独立倾向的王位继承人排斥, 起用亲法的王室成员继承王位。1904年诺罗敦国王逝世, 法国驻扎官不让王太子继位,而向王位委员会建议, 让曾经帮助法国人平定两次叛乱的西索瓦 继承王位。西索瓦在位的时期( 1904—1927年)对法国忠顺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在一战期 间征募柬埔寨人参加法国军队到欧洲作战¹ 。 在老挝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之后,驻老挝的法国最高专员隶属于联邦总督,控制了老挝 的大权。在法国最高专员之下, 老挝分为上寮和下寮,各设一名法国专员管治。上寮行政机构 设在琅勃拉邦,下辖6省;下寮行政机构设在孔埠,下辖 7省。沿老中边界的北部地区由法国实 行军事管制。老挝的大部分地区在法国官员直接统治之下, 但也保留旧的封建统治机构。琅勃 拉邦的国王还保留着王号与特权,万象作为行政首都设副王,占巴塞王公依然存在, 但他们都 要听从法国最高专员和驻扎在当地的法国专员的意见。法国人控制了行政、立法、司法、治安、 财政和教育事务方面的实权,同时通过当地的头领行使权力。为了维持地方秩序和开展贸易, 法国人与当地上层人士和部族酋长们合作º 。 第三,军事上的严密控制,这是法国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法国是依靠武力征服印度支那 三国的,因此,它一直保持着一支强大的武装作为维护自己在印支地区的殖民统治的工具。法 国驻印支的军队由总督统率,总督府设陆军部和海军部。陆军和海军舰队均由法国将军任司 令。陆军司令部设在河内,兵力重点配备在北部边境一线。海军司令部设在西贡。海军由法国 远东舰队和印支舰队组成, 金兰湾是最大的军港。西贡、海防、岘港等也是重要的海军基地。法 国驻印支的空军有 150多架飞机,河内与西贡的机场是主要的空军基地。除了法国军队和欧非 籍军队外,法国训练组织了印度支那的土著人部队, 作为法军的辅助力量。土著军队即“法国属 地兵”, 自印支联邦组成后, 尤其是从杜美任总督期间建立起来,颇具规模。以越南为例,越籍士 兵分为正规军与地方军两类。正规军又称“红带兵”,因其笠帽带、腰带为红色故名。地方军有 统督指挥的保安兵,亦称蓝带兵;还有由越南官吏指挥的“绿带兵”,在山区州县则有乡勇。法国 殖民当局依靠这支队伍维持治安,镇压人民反抗,并利用它为法国对外扩张服务。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 法国在印支三国征调了约 10万士兵和劳工到法国和欧洲战场上充当炮灰。 53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º 约翰·F.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下册,第 695页。 马丁·兹·黑尔兹:《柬埔寨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 55页。 二、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经济政策与殖民经济开发 印度支那三国地处热带,资源丰富, 但距宗主国路途遥远, 法国没有将它视为像北非阿尔 及利亚那样的移民殖民地,而是作为“开拓殖民地”。但在 1887年以前,法国主要忙于军事征 服,确立殖民统治权,还来不及进行资源开发。不过在入侵初期,法国殖民者采取增加赋税和搜 刮粮食和物资的手段, 为其殖民侵略战争服务。据统计, 1867年法国在越南南圻征收的各种捐 税即达 574万法郎,除用于当地外, 还上交宗主国政府 150万法郎¹ 。对印度支那经济资源掠 夺的重视和印支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始于 1887年印支联邦建立,尤其是 1896年杜美总督上台 之后。在殖民政权强化的同时, 制定各种经济政策, 干预经济活动,开始殖民经济掠夺与开发。 杜美当权时期开始的第一次殖民经济开发,主要投资于采矿和运输部门。这一时期殖民地的原 料生产得到发展, 开始形成以殖民地银行为中枢的金融信贷体系, 服务于殖民政治统治与经济 开发的运输通讯网络也建立起来,这为后来的殖民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恢复国内经济,并巩固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国地位,加强了 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法国殖民地部部长艾伯特·沙罗提出了开发各殖民地,包括法属印度支 那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次开发期间, 法国由于失去了俄国与土耳其等传统投资场所,大量资本向印度支 那输出。据统计, 1888—1918年,法国国家与私人资本对印度支那(主要是越南)的投资总额约 为 10亿法郎,其中私人资本 4. 92亿法郎。1924—1929年仅法国私人资本就有 30—40亿法郎 涌入越南,而 1930年一年就有 5. 692亿º 。与上次开发有所不同, 这次开发首先投资农业, 主 要是发展橡胶种植园, 其次是采矿业,同时也注意轻工业与商业等部门。 在杜美时期, 殖民经济政策的指导方针是“合一主义”与国家垄断。殖民地被视为法国的一 个省份,宗主国强调印度支那作为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的作用,以保证法国商品的倾销和对法 国需求的供给,完全忽视殖民地本身的特点与需要。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旧的方针政策 已不能适用形势的要求,“联系主义”应运而生。联系主义认为必须承认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 差异性,重视殖民地的特点与要求, 应当视印度支那为法国的一个有机联系的一部分,但要将 其发展纳入从属于法国利益的体系之内。作为这种理论的体现,是沙罗所制定的殖民地生产专 业化政策。他将法属各殖民地的经济作了分工, 印度支那主要承担提供大米、橡胶、煤炭等初级 产品的任务, 其余的发展均围绕这一中心。 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占极重要地位。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与海外殖民扩 张紧密相连, 体现了法国作为“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特征。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经济开发中,法国 殖民地银行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法国作为一个“工业帝国主义的迟到者”,其殖民经济政策 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 这些都可以从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头 40年的经济掠夺与开发中看 出来。 (一)土地掠夺与农业开发 54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º 阮庆全:《越南历史》第 2集,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 156—157页。 陈文饶:《越南近代史》第 1集,越南教育出版社 1959年版,第 231页。 印度支那三国是农业社会, 粮食生产是经济的基石,土地是财富的第一象征,而农业是一 个投资少而易于获利的部门。法国在征服印度支那后,为实现其财政目标,首先是采取超经济 剥削的手段, 大量掠夺土地,以土地为资源进行农业开发。 1864年法国殖民当局在交趾支那首先建立租让地制, 以低价拍卖占有的土地,并无偿地 把土地授给法国殖民者和“同化”了的越南人。1887 年联邦建立后, 租让地制扩大到柬、老。 1888年,法国总督决定给予法国人地主在所谓“无主土地”上建立种植园的权力。1897年顺化 朝廷签订让给殖民者开垦“荒地”权利的协定。上述所谓“无主土地”与“荒地”,实为农民的肥沃 土地。法国在越南掠夺了大量土地, 1890年法国在越南占有的土地为 10, 900公顷,据不完全 统计,到 1930年为止, 法国为建立种植园而掠夺的土地约在 120万公顷以上,为越南全国耕地 总面积的 1/ 4¹。 在占有土地的基础上, 法国殖民者竞相建立农业和热带作物的种植园。一般种植园面积约 200公顷, 大的达到数千公顷。稻米种植园主要在南圻( 1930年全国种稻农场面积为 285, 900 公顷,南圻为 253, 400公顷)。在这些农场内法国殖民者没有采用先进的耕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仍维持封建 的租佃制,在名义上是外国资本经营的大农场, 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些租佃制形式的小生产单 位。耕作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法国人的种稻农场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一公顷 12公担, 而当时暹罗为 18公担,马来亚为 21公担, 日本为 34公担º 。 在不断增加耕作面积和增加地租剥削的基础上,法国在印度支那掠夺大量的大米以供出 口。据统计, 1919年从印度支那, 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出口的大米为 96. 7万吨,到 1928 年增加到 179. 8万吨。按平均计算, 1919—1930年每年约160万吨大米和大米产品出口,大部 分大米运往香港, 然后是法国及其殖民属地,以及东南亚海岛、中国、日本等地。30年代越南南 圻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谷仓之一, 世界上第三大稻米的供应地。 除了大米种植业外,法国印度支那南部大力开辟橡胶、咖啡、茶叶、甘蔗、椰子、胡椒等种植 园。为适应法国工业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市场的要求, 法国在一战后加强对橡胶的开发。仅 1925—1927 年, 法国投入印度支那农业的 6. 45亿法郎的资金, 其中大部分都投进橡胶业。 1928—1930年它对橡胶种植园的投入又增加了4亿法郎» 。橡胶种植园面积迅速增加,橡胶产 量也相应增加。1924年为 9796吨; 1929年达到 10, 308吨¼ 。全部胶乳均供出口。1920—1929 年出口 70, 417吨橡胶,其中 70%运回法国, 25. 3%销往新加坡。投资生产橡胶的公司获取了 高额利润。1920年为 490万法郎, 1925年提高到 3250万法郎½ 。 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内,特别是橡胶园内,法国资本家开始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但种植 园工人多为契约劳工。尽管经济作物的种植业有所发展, 并给法国种植园带来成百万法郎的利 润,但在法属印支农业部门中, 1930年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仅为耕地总面积的 2. 5%。橡 55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º » ¼ ½ 《胡志明全集》第 2集,越南真理出版社 1980年版,第 275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161页 陈文饶:《越南工人阶级》,越南真理出版社 1961年版,第 140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159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159页, 胶的产值仅为大米产值的 1/ 80。¹ 其他经济作物, 如茶叶、咖啡、甘蔗、椰子等仅占很次要的地 位。大的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二)原料掠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法属时期,所谓“印度支那工业化”仅限于使其成为法国产品更好的消费者。在法国资本控 制下,印度支那的经济结构是以原料的生产与出口为核心。在19世纪末的第一次殖民开发中, 尤其是一战后的第二次殖民开发中,法国资本投资开发的部门除农业、种植园外,主要为工矿 业和交通运输业。 在一战前,采矿业在印度支那已经开始,但除了兼并华人煤矿的东京煤矿公司的鸿基矿场 外, 没有多大发展。一战后, 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法国投资的增加, 改变了这种局面。从 1919—1929年,法国殖民当局颁发的勘探矿的许可证和矿山租让地的数量日益增多。到 1930 年矿山勘探的面积已达印度支那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正在开采的租让地面积为 428, 700 公顷,为 1911年的 7倍,尤其是在北圻。 印度支那成为远东的重要煤矿出口地和各类金属矿的重要产地之一。除越南外,矿业向柬 埔寨、老挝延伸。各类矿产的产量逐年增加。 各类矿产的总价值也日益增加, 1919年为 460万印支币, 1929年增加到 1860 万印支币。 按当年汇价 1个印支币等于 11. 46法郎计算,共计为 2. 137亿法郎º 。 适应殖民经济的发展和便于政治统治的加强,法国从 20世纪初叶以后加强了交通运输业 的建设。印度支那联邦范围内修建了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几条重要铁路干线。有一些纵贯印 支全境的战略公路。到 1939年为止,铁路长度为 2569公里,公路长达 21, 000公里» 。除西贡、 海防等老的港口得到扩建外,鸿基、锦普、边水、岘港及柬埔寨的磅逊港也兴建起来。内河航运 也有发展。 然而,法属时期的殖民经济开发是以掠夺农产品和原料为主旨的,它必然限制殖民地现代 工业的发展, 并压抑当地民族工业。在这种政策指引下的经济结构只是采矿业和原料加工工业 的单一片面的发展,整个工业基础既薄弱又残缺不全。工矿业部门的技术十分落后。与英国等 殖民国家有所不同,法国殖民者更为关注收益, 忽视生产过程,他们考虑的是以最少的代价、最 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润, 对引进新技术则漠不关心。因而,法属殖民地,包括印度支那的工矿 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生产方式落后。他们所宣扬的“印度支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句空 话。到 1939年,印度支那三国中工业最发达的越南的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10%左 右¼ 。 (三)贸易垄断和重税剥削 法国的工商业不发达。为了对抗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竞争, 并切断印度支那同中国等远 东国家的贸易联系,在经贸关系方面把印度支那纳入法兰西帝国控制的范围内,法国更多地采 56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º » ¼ 国家科学委员会经济研究院编:《越南经济 1945—1960》,越南真理出版社 1960年版,第 167页。 陶文集主编:《越南经济 45年(1945—1990)》,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第 9页。 《印度支那统计年鉴( 1923—1929)》,第 352—353页。 P. 贝尔纳:《印度支那经济问题》( P. Ber nard ,L e P roblˆme †conomique ind ochinois) ,巴黎 1934年版,第 10页。 用保护主义。从 1887年起, 法国就开始实行关税保护政策,规定法国货物进入越南只需缴纳 2. 5%的关税,而其他国家的货物需交 5%。1892年 1月 11日,法国殖民当局颁布一项关税条 例,规定法国商品进入印度支那完全免税, 而其他国家的商品需纳 25%至 12%的关税。这样, 印度支那向法国商品敞开了大门,而其他国家的商品被排除在外。在这一条例实施期间,法国 商业公司纷纷成立,法国商品大量倾销。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法国控制了印度支那的出入 口贸易。1888—1913年,法国向印度支那出口的商品增加4倍¹ 。而印度支那与其他国家的贸 易受到限制。贸易垄断还表现在限制联邦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自古以来,越南南北物 资都是自由交换, 相互补充的。但从 1887年以后,南圻运往北圻的大米却要纳税。 1892年条例限制了殖民地的对外贸易,遭到殖民地各阶层的谴责,为适应形势的变化, 1928年法国殖民政府颁布一项新的关税条例。此条例除保留法国商品进入印度支那的特惠权 利外,对其他国家的商品,首先是中国和日本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殖民地的商品进 入法国享有与法国商品进入殖民地的同等待遇,即实行帝国内部贸易互惠制。 在新的关税条例下,印度支那被固定在法兰西联邦体系之内, 作为帝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 分,承担农业和初级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的任务, 完全成为宗主国的经济附庸。这使印度支那的 面向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关税条例虽给予印度支那某种平等发展的机会,但真正获 利的是在印支殖民地的法国资本家。1928年后,垄断印支对外贸易的法国进出口公司的地位 提高,他们从进出口贸易中获利更为丰盛。 在这种外贸体制下,印度支那与宗主国及法属殖民地的贸易联系进一步紧密,而与其他国 家,尤其是与它有传统经济联系的中国的贸易进一步削弱。由于新税则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的 税率提高了 3—26倍,中国销往印度支那的商品缩减。在越南的进口总额中, 1913年中国进口 商品总比重为 36% , 1932年进一步降为 13%。这样, 印度支那便被紧紧地拴在宗主国的经济 体系之中,为宗主国提供粮食、热带作物及矿产品,并赚取大量利润,而自己却无法走上建设现 代工农业的发展道路。 征收苛捐杂税是法国殖民当局对印度支那进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为支付庞大的军费 和行政开支,以及偿付金融资本家的高利贷贷款,印度支那的殖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增长极快。 为维持殖民政府的财政支出, 从占领南圻开始, 法国殖民政府便向当地人民征收各种税收。 1898年杜美上台后,统一整个联邦预算,殖民当局以行政立法手段全面实施重税剥削政策。 法属时期捐税名目繁多,税额不断增加。捐税名目包括田税(土地税)、人头税、工艺税、烟 税、盐税以及卫生税等等。人头税是封建时期留下来的一种向每个人丁征收的税收。凡 18—60 岁的人都得缴纳。阮朝时每一人丁须纳税 14分,即 1. 4角。法国统治时,据 1887年 6月北圻 的规定和 1888年 8月中圻的规定,人头税北圻增为 2. 5盾,中圻增加到 2. 3盾º。最野蛮的是 当年死亡者亦需缴人头税,由生者代缴。至于田税,以前每亩最好的田地交纳 1盾。1897年一 等田交 1. 5盾,二等田交 1. 10盾,三等田也要交 0. 8盾。往后一等田增加到 1. 9盾。 间接税, 特别是盐、酒、鸦片税十分苛重,构成法国殖民政权的三大重要收入。1900年印度 57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º (越)阮克澹:《法国资本在越南的剥削手段》,越南文史地出版社 1957年版,第 240—241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98页。 支那预算的间接税收入总额为 1350万盾, 其中仅盐、酒和鸦片三种税收就占 1105万盾。酒从 酿酒者收购来每公斤是 7分,批发价 1. 4角;零售 1. 8角。后来涨到 2. 9角。而在法属时期之 前,每公斤酒仅 5—6分钱¹ 。法国殖民当局于 1902年把酒的专卖权让给法资公司——丰典公 司,公司从酒的专卖中获取巨额利润。 法国设立盐税局实行对食盐的价格垄断,并对食盐销售课以重税。盐民必须把所有生产出 来的盐按官定价格出售。盐税日益加重。1897年每公担盐纳税 2. 5角, 到 1906年增加到2. 25 盾,不到 10年增加了9倍。鸦片烟也实行专卖,公开出售。1896年鸦片烟每公斤为 45盾, 1899 年上涨到 77盾。1900—1910年殖民政权从鸦片专卖中获取了 7700万法郎的利润º。在宗主 国吸食、贩卖鸦片是非法的, 但在印支殖民地到处是鸦片烟馆。在越南各地, 悬挂“R. A”和 “R. O”字样的酒和烟的代理店遍及穷乡僻野。 重税剥削是法国在印度支那实施的带有早期殖民主义特征的政策, 盐、酒、鸦片的专卖与 国家垄断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征。在整个法属时期, 重税征收一直是殖民政权赖以维持其生存 的重要手段。 (四)殖民金融机构的控制与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在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经济掠夺中,借贷资本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法国作为 “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特点。在印度支那,东方汇理银行,即印度支那银行是典型的殖民地银行。 它于 1875年成立,代表法国国家银行,取代了原来的巴黎国家贴现银行南圻分行,拥有非同寻 常的权利,成为殖民政权的官方支付银行。它享有在印度支那发行纸币和管理货币的权力。它 不但控制了印度支那的国库帐目和殖民政府的一切财源, 1900年又获得发行不超过银行及代 理机构货币储备 1/ 4资金的国家贷款及投资金融业和工业的权力。 东方汇理银行通过控制下的金融机构向印度支那投资和建立工商企业, 银行的董事往往 身兼各种公司的理事。除了通过贷款和入股控制印度支那的经济机构外,银行还利用货币发行 权,制造通货膨胀, 用印度支那币的贬值来掠夺财富。东方汇理银行通过借贷获得巨大利润。 1885年获得利润 39. 3万法郎, 1914年达到1400万法郎。其资本也与日俱增。1875年银行刚 成立时资本仅300万法郎,到一战结束时增加到 7200万法郎» 。1928年银行利润高达5500万 法郎,资本于 1929年增加到 1. 2亿法郎¼ 。东方汇理银行体现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银行资本 与工业资本的相互渗透,同时通过殖民政府高级官吏的参股, 也使金融借贷资本与殖民政权紧 密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印度支那殖民地经济的真正主宰者和实际上的政府。 在殖民政权的支持下,东方汇理银行兼有私人商业银行、国家货币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职 能,其活动能量日益延伸,完全控制了印度支那的经济命脉。它还与巴黎银行一起投资于工商 业,而且通过地主、高利贷者广泛贷款给农民。法属时期,借贷资本的网络深入广大农村,影响 了农村的生产与农民的生活。 58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º » ¼ M. J . 穆莱:《印度支那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M . J. Mur roy, The Development of Cap itali sm in Colonial I ndochi- na) ,伯克利 1984年版,第 52页。 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 80年史》第 1卷,第 126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104—105页。 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 80年史》第 1卷,第 143、144页 1876年南圻首先成立信贷组织, 其资金由东方汇理银行提供, 贷款以 6个月为期, 每期的 利息为 8%。1913年法国殖民当局在南圻成立农圃互助银行,这种银行 1927年扩大到中圻、北 圻等印支各地。它们的资金大部分由东方汇理银行提供,少部分由农村地主提供。但在南圻最 为发展。1930年农圃互助银行已遍设于南圻21省中的 20个省, 而1932年这类银行在北圻有 8个, 中圻为 7个。据统计, 1930年南圻共有农圃互助银行 20所, 拥有会员 14, 398名,这些会 员提供资本 265, 971法郎, 借贷的款项共 11, 163, 145法郎。实际贷出的钱几十倍于会员所提 供的。这些钱大多数由东方汇理银行支付, 其条件是殖民地政府和各农圃银行须保证本金与利 息能如数偿还,东方汇理银行规定,农业贷款利息中的 1/ 10归殖民政府; 1/ 5归各农圃银行, 而 6/ 10交东方汇理银行¹ 。 农业信贷的表面目的是杜绝农村中的高利贷盘剥,开拓农村信贷的新来源。殖民者藉此宣 传法国关注和帮助印度支那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但其真实的目的是通过当地地主阶级的参与, 贷款给农民, 既可促进殖民地粮食与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出口, 又可赢得农村上层人物的政 治支持,还可使当地农民继续束缚于土地上,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这种政 策发展十分有限, 一是它完全依赖政府与东方汇理银行的财力支持;二是大部分贷款经过农村 大地主与富裕的中间人之手,没有落到真正需要的农民手中。东方汇理银行贷出的款项利息为 8% ,各地农圃银行以 10%—12%贷给中间人,转手贷给农民,利率高达 50%—60%,成为十足 的高利贷! 由此可见, 法国殖民者的金融信贷政策的真实目标主要是高回收,而不是促进当地 生产与改善殖民地居民生活。 三、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在东南亚的西方殖民国家中,法国与主要依靠暴力掠夺的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国家有 所不同,但它的殖民政策素以“僵硬”著称。在政治统治方面, 法属印支联邦的行政管理,“尽管 在几个地区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别,但其趋势显然是走向中央集权”º 。如前所述,在联邦内, 一 方面是采取分而治之的不同统治方式,但一切大权集中于总督之手。整个联邦实行统一的财政 制度、税收方法,通用统一的印度支那货币, 军事上建立统一的司令部,这一切是没有边界的, 越、柬、老三国结成了一种联邦形式的“特殊关系”,从政治地图上三国国名被取消了。法国对殖 民地从不让步。正如霍尔所指出的,“殖民地的自治从来就不是法国政策的目的;同化而不是联 合,才是它的主旨。”在印度支那不仅总督拥有巨大的权力, 而且各省都有法国行政长官管理。 尽管在实行联系主义的沙罗担任总督期间( 1911—1917年) ,宣布实行“合作”政策,要求殖民 官员学习当地语言,并把政府的低级职务向越南人开放, 但法国的殖民政府机构中的当地人下 属官员所占比例, 也远比英、荷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政府机构为低。 法国的殖民经济政策是以国家垄断为核心,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干预经济生活,强化控 制与榨取, 往往不注重利用经济力本身, 不考虑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后果,带有早期重商主义的 59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º 约翰·F.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下册,第 694页。 阮克澹:《法国资本在越南的剥削手段》,越南文史地出版社 1957年版,第 240—241、242、215页。 某些特征。它的实施为法国带来巨额利润,却造成印度支那本地经济的长期滞后。严厉的关税 保护打击了印度支那与周边邻国传统的经济联系, “重商主义的贸易制度,必然要产生破坏当 地工业的后果,因为这些工业不能长期顶住免税的法国货的竞争。”法属时期,印度支那“兴旺 发达的陶器制造、编筐以及丝织、棉织等业都衰落了, 榨油、淀粉制造和木器业也是如此”¹ 。 1928年法国殖民当局修改了关税条例, 同意给予殖民地一定的优惠, 但仍保留宗主国的免税 特权,通过帝国内部优惠制的建立,更进一步在经济上纳入以法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之中。 法国殖民主义常以法兰西文化和民族影响的优越感而自豪,但在侵入印度支那后,却遭遇 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反抗斗争不仅有群众性的武装斗争,还有当地民族文化的抵制。这使 法国殖民者认识到,要征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印支各民族, 仅用暴力是不行的,只征服 其国土还不够,还要征服他们的灵魂。因而,从侵入印度支那南部开始,法国就把教育作为殖民 统治的重要手段, 并立即插手文化教育领域。其首要任务是“教授法语,加紧培养本地的合作 者”。法国在越南南圻办的“法越学校”, 就是以教授法语为主,教授越南国语和汉字为辅。法国 在印度支那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是推行殖民同化政策。尽管在一个时期,法国在越南的 教育方针是执行法—越学校与汉语儒学学校并存的两种教育体制,但到 20世纪初叶艾伯特· 沙罗任总督时,终于废除了传统的教育制及科举考试。法—越语言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体制。 1918年越南的中圻科举制结束。 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教育是大力提倡法语,只有能讲法语的人才能加入法国国籍,河 内大学的入学条件是必须会法语。直辖殖民地交趾支那可以说是全盘法国化。法国教育的目 的是力图使印度支那人对法国及其生活方式表示敬佩, 并对政治上同法国联系在一起而受到 的恩惠表示感激。但收效甚少, 这种殖民同化政策遭到强烈的抵抗。在印度支那,反对法国最 激烈的正是那些最擅长法语的人。至于柬埔寨和老挝,法国殖民当局根本不重视学校教育。直 到 1935年,柬埔寨才有一所高级中学。在柬、老根本没有高等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法国殖民 当局还严格限制人到法国去留学。因而,美国学者黑尔兹指出,在柬埔寨,法国最大的玩忽之罪 是在教育部门。 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策的基本战略是依据印支三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建立以越南, 尤其是以交趾支那为中心, 柬埔寨、老挝处于从属地位的政治经济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河 内是政治中心,西贡为经济中心,驻扎在柬老的法国理事长官或最高专员受在河内的法国总督 府管辖。操纵印度支那三国经济命脉的东方汇理银行(即印度支那银行)的总行虽设在巴黎,但 西贡、河内等地设立了它的分行。柬、老的财政、税收及货币发行权被掌握在西贡的法国金融资 本集团手中。柬、老没有海关,老挝是内陆国家,没有港口,它们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贸易依靠西 贡等港口转口。在文教方面,如前所述,法国不发展柬、老的民族语言和教育,他们让极少数上 层的柬埔寨和老挝人到法国受培训,柬埔寨人和老挝人如要上大学或中等专科学校则要到河 内或西贡去。法国以越南作为统治印度支那的基地,以经济一体化为名,把投资开发与生产的 重点放在越南,柬、老只不过是“交趾支那的延伸,西贡的后方”,这加剧了越、柬、老三国之间的 对立和印度支那内部的矛盾。 60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约翰·F. 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下册,第 690页,第 546页。 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经济开发引起了印支三国经济与社会的变化,并加剧了三国发展 的不平衡性。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农村的封建租佃关系依然普遍存在,但农业已逐渐失 去其传统的特点。货币经济日益渗入农村,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动。土 地集中,大地主阶层(尤其是在南部)成长;以租佃方式剥削雇农的同时兼营农产品出口的新型 地主的经济实力日益加强。进入20世纪,其中一些富有者开始投资工商业,成为地主兼工商业 者。稻米的种植与出口的发展使越南农业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出现了与世界市场相联系的新 型地主与从事商品化作物生产的新型农民。 越南是法国对印度支那投资开发的重点地区,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投资大为增 加,除了采矿业以外,一些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纺织、造纸、酿酒等工厂相继建立。越 南的公路和铁路也兴建起来,谅山——河内,河内——西贡以及滇越(海防——云南昆明)铁路 相继竣工。越南海防和南定纱厂生产的棉纱不仅供给印支地区消费,而且在远东市场上销售。 与此同时,越南民族资本也有一定发展。民族工商业主要集中于经营国货及土特产,如鱼 露制造、织布、制漆器及其他手工业部门,有的公司在国内多处设有支行,有的与香港贸易。一 战后,越南资本家还创办了发电厂、内河轮船公司,拥有小矿山,开设了出口贸易商行。1926年 西贡成立一所越南人办的银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增加。20世纪 初,城市居民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到 20年代末、30年代初, 增加到 10% ¹ 。但在殖民制度 下,越南经济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质,工业不发达,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大多数为中小商业资 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界限不那么清晰。他们受到殖民主义的压抑,得不到自 由独立的发展。包括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自由职业者在内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与殖民制度有深 刻的矛盾。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许多人既出身士大夫家庭,又接受了西方教育,具有独 立与自由的新意识。 全面考察法国统治下的越南社会,可以看出,殖民统治与殖民经济开发, 在越南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它一方面促进了越南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形态的瓦解,使越南社 会出现了新的阶级与阶层, 给越南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方面,法国殖民主义充 当了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º。另一方面,法国殖民者实行的是保留封建传统 制度,实行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殖民掠夺政策, 其经济政策具有“高利贷帝国主义”的 明显特征, 越南只是宗主国的农产品与原料的附庸, 殖民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掠夺, 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造成人民生活的贫困化。 与对越南不同,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社会经济与发展几乎毫无建树。殖民时期,柬埔寨 的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况, 土地利用率低下。这个国家没有得到多少开发,只创办了一些橡胶 园。其橡胶种植完全是越南南圻经济的延伸,几乎完全没有对柬埔寨内部经济发生影响。商品 化农业生产进展的缓慢导致农村基本停留在自然经济状态。没有引起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法 国对柬埔寨的投资寥寥无几,殖民时期的柬埔寨工业没有值得一提的发展。直到 1921年才有 一所碾米厂。民族工业仍停留在以家庭为基础的手工作坊的阶段,而且数量十分有限。1935年 61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¹ 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 68页。 阮庆全主编:《越南历史》第 2集,第 176页。 才修成第一条铁路。内河航运也十分落后。总之,柬埔寨仍保存传统社会的一切特征。 在殖民统治下的老挝是印支联邦中最落后的一个。法国殖民者仅把它视为抵制英国和暹 罗王国势力向东发展的一个缓冲地带,对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很少过问。整个法属时期,老挝 只修建了若干战略公路,没有建一条铁路。山村地带无公路相通, 大城镇之间唯一可利用的交 通工具是不定期飞行的小型飞机。文化教育也极端落后,除四年制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育之外,再也没有什 么。因此,琼赛指出:“法国统治 52年之后,老挝没有多大发展。”¹ 显然,法国的殖民统治没有给柬埔寨和老挝带来什么大的变化, 相反,柬埔寨和老挝除了 依附于宗主国外, 实际上还继续成为法国重点扶植下的越南的附庸。这种双重依附是这两个国 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的症结所在。 [本文作者梁志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张 丽) 62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 6期 ¹ 姆·耳·马尼奇·琼赛:《老挝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第 461页。 The Character istics and Influence of French Colonial Regime in Indochina Liang Zhiming This art icl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format ion of the colonial polit ical system in Indochina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nch Indochinese Federat io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ar ticle is on the coloni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ochina. Moreover, by compar ing with other colonialist powers, the main characterist ics and impacts of the Fr ench colonial regime in Indochina are analyse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States in American Federal System Gao Guorong This art icle contains three parts: chapter one describes at a historical angle the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feder al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ederalism has constant ly been revised with the march of the epoch, but the principles of the federalism has never been changed; chapter two illustr ates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states; the thir d chapt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role of the states in the federal system to lay st res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tes. T he states, with the support of a series of related factors, will cont inue to exert it s impor tant role constant ly. 128
本文档为【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96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22
浏览量: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