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Vol23No,3.20005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SMan五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基础医学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郝保华王益平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提要本文讨话了五脏六腑中的“五”茂“六”两十美日,认为这两个数是古代医察从“五行”扣古代的囝家机构“六 府”比拟而来的,而且其有着深刘的,独具“天人舍一”、“天素地五”观惫的古代文化巩愈背景。井认为理解了 这个问意.宥助于对一些t大中医科研乖是的认识。 关键词脏...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Vol23No,3.20005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SMan五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基础医学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郝保华王益平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提要本文讨话了五脏六腑中的“五”茂“六”两十美日,认为这两个数是古代医察从“五行”扣古代的囝家机构“六 府”比拟而来的,而且其有着深刘的,独具“天人舍一”、“天素地五”观惫的古代文化巩愈背景。井认为理解了 这个问意.宥助于对一些t大中医科研乖是的认识。 关键词脏象学说;五脏六腑;五行;轻络 从事中医的人们。无不熟知五脏六腑。为什么是“五1 个脏、“六”个腑呢?长期以往.大索习惯了五脏六庸之说. 各种中医书籍、教科书都摄少涉及这十问置。似乎关于五脏 六腑的安排是天经地义、无可置鬟的。但是,只要对照一下 西医生理学、解剖学对人体脏器的分类,就可知道,两者是 多么显著的不同。首先。西医无所谓脏与腑的区别。其次, 没有预定数目的分类方法,而是按生理功能归类分为呼吸 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如果再发现一个.捌自然 地朴上去一个就是。 其实.再稍深究一下。就可知道.古贤对五脏和六腑中 “五”及“六”的归纳和分类,是独具匠心的,是富有探意和富 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这个问篡似乎很小,,却可引起对一 些重大的科研论题的深思。 1,古代原有多种脏腑归类方谙 一些初习中医的人.可能会想,五脏。就是心、肝、脾、 肺、肾,古人最先发现这五个脏器量重要,故称为五脏,其原 本就应是这样的。其实。在中医理论发展的先秦历史时期, 有多种脏腑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是“九脏”的归类方法。选种规定的特点是将诸 多脏腑合在一起,称为“九脏”,譬如‘周礼·天官·豕宰)开篇 宗义。说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目经野.设官分职,以为 民极。”就是讲。只有帝王.能在也必须在天地时空方位术敦 的“天意”下。按其。定数”设立各行备业的翻度。在这种观 念下。早期的医学官职分为医师、食医、丧医、瘙医四类。在 医疗过程中“以五睐、五谷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棍其 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蛙之动。”‘周礼>所言“九 脏”.按其疏注是:脾、肺、心、肝、肾、膏、膀胱、大肠、小肠。uo 此外,《国语·郑语)提剜:。是以五味以调口。剐四支以 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丸纪 以立纯德,台十数以训百体。”这段文字全是讲述人体的,按 其注疏,“九纪”就是“九脏”。}封 当然.早期的中医典籍,也有讲到九脏的。<索阃·三部 九候论>说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 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 为九脏。”‘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讲到:“九分为九野,九野为 九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古时还有十二脏的归类。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讲到: “愿闻十=脏之相使,责贱何如?”这里的十二脏就是五脏六 腑再加上奠中。这里讲的十二脏,是完全按朝廷君臣官职 地位来安排的。在“心为君主之官”的统率下,十二脏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再详读‘内经'。就可知尚有四脏、六脏、八脏之说。 可见,再加上现在人们熟知的五脏六腑的说法。古时曾 有多种脏腑的分类方法,当然,最后定形的五脏六腑的分类 方法,自然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素问·五脏 别论)有一段特殊的记述:“黄帝问日:余闻方士,或以脑髓 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牖,敢阀更相反,皆自谓是。不 知其道,愿闯其说。”这段记述,说明曾有一段时间,古医家 关于脏腑的建制,是没有最后确立的。 显然。将脏和庸分开,并冠之以“五”和“六”,有一个发 展过程,而且是古医家后来经过刻意选择的,“脏”和“腑”的 内秘是富有探意的,141而“五4和“六”的使用也同样是精心 安排的。 2.五脏之“五”的来历 那么,五脏之。五”是怎样来的?从上述古时曾有各种 脏腑的建制可知,古人是经过选择的。那么,是纯粹从长期 的医疗实践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吗?确切的答案应该为:不是。 五脏六腑的。五”和4六”,首先应该是古人“法天则地”, 模拟类比“天地之大数”而来的。这也和‘周礼·天官冢宰) “辨方正位,体目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o”的观念是完全 一致的。这里的“天地之大数”就是。五行”与。六合”。 古人认为。人是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糖粹所生,人体的 生命规律是完全与天地自然规律相符合的,所以“天人相 剐”。‘礼记·礼运)说:“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 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而,人体之大数,也就应和天地大 数相一致。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23卷第3期 3 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 《仪礼·觐礼>上说到,在原始的祭札中,祭祀天地之祭 坛中心要安放一个神柢模型——方明。方明是一种表示天 地四方,六台时空的、近乎于正方形的六面体,上涂色彩,按 《仪礼·辊礼>的记述:“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 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这就是古人包括 古代医家对天地空问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认识。 古代的帝王认为.自己身为“天子”绠按“天意”行事,在 行政机构设立上.也模拟“天之圣散”去设立,故在夏时。就 设有“六府”之机构。‘管子·五行)记述到:“夭道以九制”、 “人道以六制”。故而从先秦至清末,几乎太多的人事机构 建制。都以“六”敬来制定,这就是古代行政的。六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在古代也经常用。六律”表示“夭六”之敦。同样,按中医学 的“天人台一”原理。五脏模拟大地平面上的五行,六膏模拟 三维空问的六府,“天六地五”,人体是天地的缩影,故脏、詹 也应有“六”、“五”之数。这就是五脏六腑中“五”和“六’的 真正来历。 5.由脏腑之“五”、“六”引出的思考 由上可舸,古代医家所铷定的五脏六腑。有着独具匠心 的精心安排。其“五“来自于对“五行”的模拟类比,而“六”用 更直接地借助于对“六府”行政机构的类比;在更深刻的文 化背景上,“五”是对大地平面五十方位的比拟,“六”是对六 台空间的比拟,而这些都是在中央观念下对“天人合一”观 念的体现。 研究脏腑“五”、“六”之来历,似乎是一十很小的学术问 题,但这个问题却可以带来一些对重大科研课题的思考; (1)从这个问题可知道,古代医家●初在建立中医理论 体系结构时,并不是全是“从医疗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有时 候是从术数的角度,来体现对“天意”完美理解和巧妙安排, 有些甚至出于对社会制度,朝廷机构的模拟,这样的作法, 有其两面性,利在可以体现“天人台一”的整体观念,但是有 些安排较显生硬,如对“奇恒之府”中“脑”的安排上.就颤为 牵强。笔者初步认为,所谓的脏象学说及缀络学说,都是古 人利用当时的社会观念提前建立起一个虚揖的象征性很曩 的数理框架,再逐步加上经医疗实践总结的内容.经长期补 充修改而形成的。因此.研究这些问题。须实是求是,不抬 高.也不贬低,应从更深刻的历史角度去认识,而目前这方 面的工作却很欠缺。 (2)搞清一个问题,对其它类似疑难学术问题皆可能■ 类旁通。如理解了“天六地五。在先秦的古义,就可以更清 楚地理解“五运六气”。当然,也助于对经络实质研究的理 解。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里,有论述经络内 容的,如: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 这些灸经记述的经脉只有十一条,现在一般的研究大 多认为其是后来十二经脉的早期雏型,但如果理解了古代 社会“天六地五”观念后,再结合其经脉中五阴(脏)经、六阳 (府)经等证据,就可了解到这些经脉是古代经脉的另一学 术派别,和后世十二经脉系统并投有完全的先后发展关系。 (3)从‘黄帝内经)及其它先秦文献可知,古医家对脏腑 及经络的分类均不止一种。而且其散目的安搀,在一定意义 上讲,均是从古代社会观念里抽象出来的。那么,这些分类 方法那一种更符合医疗实践,古医塞的奉意是什么昵?到 目前为止,还不是十分清楚的。马王堆医学帛书中的十一 经脉,是同五脏六庸一样,是按天六地五”的观念设定的。 而后世的十二经脉。‘灵柩·经剐)说:“六律建阴阿者经而合 之十二月、十二履、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 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灵枢·经水)说:“经脉十二者, 井合于十二经水。”可以讲,十二经脉是按阴阳对俩的原理 设定的【9j。也是。以应天道”模拟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而来 的。那么,其“十二“之敷是否完全符合医疗实践和人体实 际情况昵?后人应遵重古人的医学实践总结,但十一经脉 和十二经脉孰是孰非昵?这似乎是攥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悖 论。古人还认为经络现豢主要是“气”的传感,那么,在目前 尚没有完全弄清古人设定的经络真正古义是什么的情况 下,就假定经络体系是以物质实体形式存在的,并以现代科 研手法,投人大量精力时问.花费巨颧财力,去寻找经络的 实体结构,是不是会走人一个难以得出结论的误区 呢?——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囊。 参考文献 1.<十三拄注琥)。中华书局.北京,1987年8月,第667 百。 2.<白话田谱>,兵麓书杜,长沙.1994年4月,第346 页。 3.邦霉春培.‘黄帝内经素同柱注语译)。天津科技出版 社,1981年。第55页。 4.郝保华。“对脏腑学说中“脏”、“腑”合叉的新考释”,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年(1)期,第3页。 5.汉-班周.‘白虎通德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1月,第31再。 6.同4.,第4页。 7.<古夸圈书集成).中年书局影印,历象汇螭乾象典, 第二十二卷“五行部”,第∞八罱,56页。 8司马光撰<类篇)。卷八下十四部,中华书局影印, 1984年12月,第81页。 9.张其成,(东方生耷花因).北京.中图书店.1999年, 第146页。 (收藕日期20呻一3—3)责壕王益平 万方数据 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 作者: 郝保华, 王益平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学院,711283 刊名: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00,23(3)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9条) 1.十三经注疏 1987 2.白话国语 1994 3.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1981 4.郝保华 对脏腑学说中"脏"、"腑"含义的新考释[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01) 5.班固 白虎通德论 1990 6.查看详情 7.古今图书集成 8.司马光 类篇 1984 9.张其成 东方生命花园 1999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张慧 藏象问题的新探讨 2001 本文探讨臧象或脏象成为一种学说的提出,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认为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提出祖国医学的核心是"阴阳五行为 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学设为核心的见解. 2.期刊论文 李东瀛.李振雄 论建立奇恒之府证治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 通过探讨奇恒之府,追本溯源,建立奇恒之府相应证治指规,还原<内经>本意.通过对奇恒之府形态、生理、病理、病位、病证探讨,说明它不同于五脏 六腑.奇恒之府在维系人体精神、思维、血液运营、繁衍、运动等生理活动有着独特的功能.是五脏六腑无法相比替代的.奇恒之府在人体有它的生理质的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组脏器,人体缺少它,人体形态就不完整,生命活动就不健全:中医藏象理论缺少它,是中医藏象理论一个大的缺陷,中医 藏象理论将是一个很不完整的藏象理论学说.通过探讨奇恒之府质的,追本溯源,建立奇恒之府相应证治指规.就是在中医理论上,确立它在脏象学说的地位 ,还原<内经>本义.建立它的证治指规,以改判古往今来将奇恒之府混同于五脏证治的误区. 3.学位论文 汪慧 论《黄庭经》的养生及修炼思想 2007 《黄庭经》是早期道教经典,被称为道教五大经典之一.<'1>现传的《黄庭经》有内景、外景、中景三种.一般认为中景经出世较晚,故通常所说的《 黄庭经》未包括《中景经》在内.《外景》与《内景》 先后出现于两晋,据称由魏华存夫人所传.《黄庭经》将宗教思想与医学、生理学、气功学、养生学相揉合,以七言歌诀形式论述道教的修炼与养生思 想,被道教许多派系尊奉为经典,地位崇高.《黄庭经》作为一部早期的道教经典,它对于后世道教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虽然《黄庭经》行文晦涩,有很多 隐喻和难解之处,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它自身的魅力.历代以来,无数道士、炼丹家、文人学士、医学家对《黄庭经》青睐有加,奉为经典.历代修真的人大多 修炼此经,被道教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足见此经的价值和地位. 《黄庭经》中的养生思想和修炼思想也成为很多道教派别的重要思想来源.《黄庭经》的养生思想继承了《黄帝内经》、《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 太平经》等书中的脏腑学说与养生之论.《黄庭经》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形状、颜色和功能.这与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五脏六腑的看法是一 致的.《黄庭经》也采用了中医的脏象学说来完善自身的养生思想体系.《黄庭经》属于清修派的经典,它十分注重清静无欲,保精固精,这是至关重要的养 生之道.《黄庭经》 继承了《太平经》等古代道书中关于人身脏腑各有主神的说法,而以五脏神为主,故重视存思五脏神的色、形、气、服饰、姓名等.这种存思体内诸神 的修炼方法自晋代以来流传很广.不仅如此,《黄庭经》 也存思体外自然界万物,如:日月星辰,山岳云霞等等.这种既存思体内诸神,又存思外界诸神的修炼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修炼方法.在上清派 之后,《黄庭经》成为茅山宗的主要经典,在道教中十分盛行,后来又成为全真道功课之一.它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 本文类.《黄庭经》的出现不仅为道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后世养生学及道教修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黄庭经》的专门研究不多,近代以来,只有陈撄宁等少数学者对《黄庭经》进行过讨论.本文将从道教养生和修炼的角度来讨论《黄 庭经》.《黄庭经》涉及的内容深广,语言也比较晦涩了,所以本文力求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进行阐述,让文章易于理解.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遵循逻 辑与历史相一致等原则,运用归纳与演绎,解析与综合,以及人类学、文献学等一般性方法对《黄庭经》的养生和修炼思想进行讨论. 4.会议论文 刘英锋 从热实结胸看三焦腑证 2006 五脏六腑作为脏象学说的核心,在现行的脏腑辨证体系中,却只有五脏五腑的证治内容,而名曰六腑之一的三焦,其是否有实际而独立的证治意义,却一 直是存疑待考的灰色论题.其实若能本着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中医经典的证治体系潜心疏理、细致比较,不难发现,早在<伤寒论>六经分证框架中,就已有涉 及三焦之腑的典型例证. 众所周知,<伤寒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以人体手足十二经络及其所属脏腑、体窍为组织基础的证候分类方法,其一切的证治内容,都有其实际对应的 脏象学说为理论背景,结胸--这个占有关条文20条之多的所谓"太阳变证",正是以三焦之腑为生理病理基础的一类证候. 本文仅以热实结胸--大陷胸汤(丸)证为例,试从形成机理、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比较分析其与三焦之腑的内在联系。 5.期刊论文 唐光富 胃肾相关理论价值新识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3) 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但在脏腑关系中,就先后天关系而论,常言脾肾而少及胃肾,何也?盖因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 整体观,故详论脾肾而少及胃肾.但胃作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可见胃在人体脏腑及后天调养中的重要地位.现对胃肾相关理论及其运 用价值的认识,略抒浅见. 6.期刊论文 丛培玮.许南阳.易杰 浅析"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 通过对胆在人体精神情志活动和气机调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六经辨证中胆的重要地位的理论阐述.探讨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 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句话的准确、合理的涵义,认为此言与人们惯常认识的"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经义是不相矛盾的,"凡十一 脏取决于胆"所指的"胆"是对应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的情志、功能、位置而言,体现中医学理论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了胆的重要生 理功能及作用,又体现了与整体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7.期刊论文 陈勇.曲剑华 五脏六腑病理变化与皮肤病--陈彤云治疗皮肤病理论浅析 -北京中医2004,23(4)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皮肤病脏腑辨证的学术思想.分析了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在皮肤上的反映;指出皮肤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五脏六腑 、气血津液、经络血脉的生理、病理变化;强调"有诸内必形诸外",皮肤病的辨证施治必须从中医的脏象学说和整体现出发,坚持中医的特色. 8.学位论文 刘星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及对中医学影响的研究 2004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其特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并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大概说来,可分为四个阶段:1、殷 周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神学为特质,以"巫"为载体,基本源在于远古巫师的通神灵、接祖先,这一观念在医疗活动中得以体现,因此人类早期的医学具有 鲜明的巫医特征.2、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人与宇宙共体为特征,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为准则(即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中医学汲取《 周易》人与宇宙共体整体思想观念,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儒家"天人合一"体现在中庸思想上的"和"的概念,使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构建 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道家"天人合一"观中人与"道"为一的认识,使中医学进一步在生理、病理、治则、养生诸方面确立了顺应 自然的观念.3、秦汉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气为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构架,使中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以"气—阴阳—五行"为基本模式的四时五行脏象 学说体系.4、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 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9.期刊论文 王夏云.杨关林.Wang Xia-yun.Yang Guan-lin 再论"心主神志"与"脑主神志" -吉林中医药2009,29(2)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将这些精神活动归属于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功能,同时也认识到脑为 思维器官,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感觉运动等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脑的生理功能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脑是 在心的主宰支配之下完成生理活动的,即心神主宰脑神,脑的功能从属于心主神明的作用. 10.期刊论文 张瑞兰.林日省 脾与肾的实质探秘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 祖国医学理论是从丰富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规律的理性认识.其中,脏象学说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脏象学说以功能为单位 ,把机体归纳成11 个单元互为表里的五脏六腑,并对脏腑的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系统的认识 .然而,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实质是什么,由五脏引伸 出来的一系列概念(对某一现象及其 引证文献(4条) 1.苏新民 阴阳、三才、五行思维模型与寸口诊脉法[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 2008(9) 2.林伯欣.李建民.林昭庚 从马王堆医书看先秦中医生理观[期刊论文]-中华医史杂志 2008(1) 3.常立果.艾浩.烟建华.牛建昭 五脏概念与五行模式[期刊论文]-山西中医 2007(2) 4.何其灵.朱邦贤 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续)--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期刊论文]-医古文知识 200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zyxyxb200003001.aspx 授权使用:广东商学院(gdsxy),授权号:34105c5f-3bcd-4f84-9010-9da000b3602a,下载时间:2010年6月25日
本文档为【对脏腑五”、六”之数的探讨和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1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