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课课件

军事课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军事课课件nullnull第一讲、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㈠ 国防的含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的国防定义是:“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国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㈡ 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侵略性质的进攻型和自卫性质的防守型。 ...

军事课课件
nullnull第一讲、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㈠ 国防的含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的国防定义是:“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国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㈡ 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侵略性质的进攻型和自卫性质的防守型。 国防按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的国防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 null1、扩张型 2、防御(自卫)型 3、联盟型 联盟型国防从性质上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一元体和多元体两种。 4、中立型 二、国防的主要内容 ㈠ 保卫国家主权 保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的第一内容。 ㈡ 保卫领土完整 ㈢ 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 国防虽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却有着共同的实在——都是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 null ㈣ 保卫国家荣誉 三、现代国防的一般特点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它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 ㈠ 整体性 ㈡ 全民性 保卫、建设国防是全民的义务和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 ㈢ 持久性 ㈣ 综合性 国防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1、国防与政治的关系 国防对政治是从属关系。政治是目的,国防是手段。null 政治统帅,指导和影响国防,国防为政治服务,两者关系可用“三个决定”来概括: ⑴ 国家的政治总目标决定着国防目标 ⑵ 国家的政治稳定,决定着国防的巩固和稳定 ⑶ 国家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决定国防体制的有效性 2、国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国防不单纯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而是既消耗又“增殖”。 3、国防与军事的关系 军事是国防诸要素中最直接的因素,军事力量是国防力量的中间,但不是国防力量的全部。 4、国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国防大计应是教育第一,要加强国防,首先要加强国民文化教育。 nullnullnull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㈠ 国防结构的多维性 ㈡ 国防功能的多重性 1、 对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利益的保卫作用 2、 对于遏止战争,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威慑作用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实战是战时国防的主要功能 3、 国防对国家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㈢ 国防斗争形式的多样性 国防斗争形式多样,除了军事斗争之外,还有许多非军事的斗争形式。 null㈣ 国防目标的多层次性 国防目标按范围分为三种: 1、自卫目标——国家的安宁 2、区域目标——地区稳定 3、全球目标——世界和平 国防目标从内涵上分为四个层次: 1、国家的存亡——国防的首要目标 2、国家的安危——国防的次要目标 3、国家的荣辱 4、国家的兴衰 五、现代国防的基本思想 ㈠ 国防的职能不仅是打仗,而且是要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null㈡ 国防力量不单纯是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㈢ 国防不只是军队和有关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 大事 六、现代国防的主要观点 ㈠ 全民的 ㈡ 全方位的 ㈢ 立体的 ㈣ 开放的 ㈤ 现代化的 null第二讲、我国国防历史 一、我国古代国防简况 (一)涿鹿之战 三个主要集团:夏族、夷族、黎苗。 主要人物:蚩尤、炎帝榆罔、黄帝 地点:今河南、河北 (二)夏、商、周时期的国防 实行按田制度军赋,“籍民为兵”“寓 兵于民”的兵役制度。最大的优点:用兵 而不养兵。 奴隶没有当兵的权利,只能随军服杂役。 西周时期出现了“正卒”、“羡卒”。指导思想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null东周的“战国”时期,实行征兵制,但都是既无成法,又无定制。 (三)秦汉时期的国防 西汉后期的强大得力于刘帮的“复员军队”,“与民休息”方略的制定与实施。 1。复员军队,修养生息。 2。稳内缓外,减少用兵。 ⑴安抚人心,扫除烦苛 ⑵剪灭诸王,平息内忧 ⑶怀柔忍让,睦邻缓边 3。不忘外患,发展国防 ⑴充实关中,加强边防 null⑵健全军制,发展骑兵 ⑶重视训练,广储兵粮 (四)三国两晋时期的国防 出现了世袭兵役制,使得军民分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为兵,不近人情,军队的战斗力很弱。 (五)隋唐时期的国防 盛行府兵制,府兵的社会地位较高。 (六)宋朝时期的国防 实行募兵制。养兵多。竭天下之财,养无用之兵,不能御敌,反为内患。 (七)元、明、清时期的国防 二、我国近代国防null三、国防历史的几点启示(告戒) (一)只有政治的昌明,才有巩固的国防(西汉、抗 日战争可证明) (二)只有经济的强盛,才有强大的国防(西汉后期强大足以说明) (三)只有民族的团结,才有坚强的国防(抗日战争就是典型证明) (四)只有科技的发达,才有先进的国防(涿鹿之战、近代正反经验)null第三讲 我国当代国防 一、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回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0-----1953年底)国家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的经济恢复时期。此时的国防建设主要有六项大的功绩与活动。 (一)解放西藏,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伟业。 (二)剿灭土匪,平息匪患。 null(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50、10、25--53、7、27)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0、25----1951、6、10(五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中,最著名的是云山战役。它是志愿军与敌人的初次接触。时间是1950、11、1下午五点,我军取得首战大捷。 第二次战役,歼敌3600多人,收复“38”线以北全部失地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损失较重,是整个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多于敌军的唯一的一次战役。 第二阶段:1951、6-----1953、7、23(边打边谈,边谈边打) 此阶段时间较长,两军交战的形式也多样。 1951、9、18----10、22,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 1951、8、15----1952、8我军进行“反绞杀”斗争。 1952、1开始,我军进行了反细菌战的斗争。 1953、7、13----7、27,进行了金城战役,歼敌5.3万人。这是朝鲜战争中,规模较大的最后一次战役。 (四)国家成立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 null㈤着手组建新的军种兵种 ㈥先后建立了一批军事院校,培养了大批现代军事人才 第二阶段(1953-1965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㈠1953.12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㈡为加速军队现代化的步伐,中共中央和军委指定了减少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精兵、合成的战略政策。 ㈢1955.11.14,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着手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从而揭开了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序幕。 ㈣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了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是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null第三阶段(1965.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尽管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我国的安全。毛泽东针对林彪“四人邦”破坏军队的阴谋严肃指出“还我长城”!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6、10、16,成功发射中程地地导弹 1967、6、1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4、2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第四阶段(1978.12至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1985、5、23,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 null 其基本精神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从单方面强调军队建设转变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上来;从主要准备对付全面战争转变到重点打赢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根据这一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㈠军队精减100万; ㈡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㈢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 ㈣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和后备力量建设; ㈤更加重视军事理论和国防科技研究等。 二、我国的国防战略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它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是由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整个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我国国防战略主要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null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彭德怀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作的《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977年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所作《抓纲治军,准备打仗》的报告中,又提出“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军委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并强调“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三、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㈠军队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⒈军队体制向精兵、合成、高效迈进。 ⒉军事训练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多样化。 ⒊武器装备日益改善。 ⒋军队干部队伍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㈡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成就斐然 null 《科学与文化》杂志有王肖帆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梁守盘院士笑谈中外导弹”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是这样的:美伊在核查上深陷危机,霸气十足的美国声称,要用在海湾战争中威风八面的‘战斧’巡航导弹再教训伊拉克。这种导弹真的是无可挑剔的最先进武器吗??还有法国的‘飞鱼’等导弹曾在实战中取得过骄人战绩。据说中国也有自己的‘飞鱼’等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系列导弹。那么,中国导弹与外国相比,究竟是先进还是落后呢? 梁守盘院士说,“战斧式”导弹飞的并不快,每秒钟20多米,可以飞1000多公里。美国人称这种导弹打的准。这得有条件。什么条件?当时,美国人是先用歼击机和轰炸机清除了伊拉克的全部地面防空装置设备,然后用飞机保护这种导弹的飞行安全。因为,飞奔的慢的导弹,用高射炮都很容易把它打下来。没有这些条件,“战斧式”导弹就不可能有如此骄人的战绩。 梁院士还不无自豪地透露已不是军事机密的消息:“在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中国展出了自己的超音速导弹。”梁院士还谈了对法国“飞鱼”和“响尾蛇”导弹的看法。法国“飞鱼”是西方最著名的导弹之一。 null 谈到对这两种知名的反导弹武器,梁院士说:“西方把它们吹的很响,但打的效果如何,我不太清楚。我知道法国人用‘响尾蛇’作反导弹实验是有条件的。它需要知道敌方导弹是在什么时候,哪个方向,在什么高度飞来才可以打下来,这表示法国人对‘响尾蛇’没有信心。因为打仗时,谁也不会告诉对方,我要从什么地方几点几分打一个飞行高度多高的导弹”。 提起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梁院士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导弹不仅不逊色,有些在世界上还属于领先地位。比如,‘中国飞鱼’还与法国‘飞鱼’抢过市场。”梁院士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东南亚某国在选择是购买“中国飞鱼”还是法国“飞鱼”时,提出要在海上较远的距离设置一个目标。谁能打中目标,他们就购买谁的“飞鱼”导弹。法国人退缩了,中国人说“我打”。结果,直接命中目标。我们抢到了这笔生意,法国人只好甘拜下风。 ㈢国防动员体制日臻完善 null 第四讲、国防力量 一、概念 国防力量包括武装力量和非武装力量两个方面。我国的武装力量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等。 二、 国防力量的非武装力量方面也是举足轻重的 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政治、军事为主的角逐已经向经济,技术的竞争转移。主要以军事实力的竞争开始让位于国家总体实力的竞争。争夺新技术,争夺未来总体战略的主动权,开始成为国际间争夺的核心。 (一)国防力量的特点: 1、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2、国防力量的突发显示性 3、国防力量的瞬时性 ⑴、交战国一方无条件投降 ⑵、交战国一方的国土全部或大部被敌方占领 ⑶、交战国一方在交战期内发生动乱话军事政变 null(二)国防力量与相关力量的关系 1、国防力量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国防力量与社会物质,精神的关系(包含国土、科技、爱国意识等) 3、国防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关系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简介 (一)步兵的组成、基本任务、主要装备 (二)炮兵的组成、主要任务(地面、高射) 火炮区别的主要标志: ⑴身管长短 ⑵射程远近 ⑶初速度大小 ⑷弹道曲直 一般规律:装药相同的情况下,身管越长、初速越大、弹道越低伸、射程越远。反之,身管越短、初速越小、弹道越弯曲、射程越近。(导弹、火箭炮除外)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简介 成立时间:1949.4.23 (一)海军的组成 (二)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6点) (三)海军各兵种的基本特点和任务 null 我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于1954.6.19,并于1974.8.1装备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长征一号”。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简介 成立于1949.11.11,各种飞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三。 (一)空军的组成、任务 (二)空军各兵种的特点和任务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介 (一)组成 (二)基本任务 (三)我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 我国发展核武器本着有一点、少一点、好一点的原则,迫使超级大国不敢对我国使用核武器。 我国奉行的是有限报复的核战略,“威慑”和“报复”是这一战略的基本点,其主要特点:防御性、威慑性、报复性、有效性、有限性。null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组建于七十年代末,成立于八十年代初(上世纪)。 七、民兵null 第五讲、国防法规 一、概念 二、我国现行国防法规的层次 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我国国防法规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的国防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 2、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等。 3、国务院各部委、军委各总部指定的国防行政规章。 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上一层次的法要成为下一层次法的指导和依据,下一层次的法规不得与上一层次的法规相抵触。 三、有关法规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97.3.14,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共12章70条) null 第9章53条: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国防建设,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 战备勤务、防卫作战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98.12.29通过,共12章68条) 第4章25条:现役军官由下列人员补充: (3)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 (4)军队的文职干部和个别接受的非军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反分裂国家法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10条,约1300字。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null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四条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null(一)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二)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 (三)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四)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五)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   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七条 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 (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三)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null(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六)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第十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null 学生军训的意义 1、学校国防教育是教育制度和体系的自我完善。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国家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存而发展教育事业。无论是哪个类型、层次的学校或某一专业的教育,如果没有以国家生存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那么这个教育将是失去国家生存这个根本而存在的不完整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 “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需要”,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实质上就是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行动和举措,是我国教育的自我完善与补充。 2、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新时期巩固和加强国防的战略举措。 当前国家国防建设的战略思想是立足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国家规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正是为适应时代、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和国防战略思想需求,实施质量建军的一项战略举措。它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大量的高技术人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国防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 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的主题,高校实施国防教育,就是将我党几十年建军育人的经验、做法在学校教育中的消化与运用。在教育内容上,它集知识、技能、体质、思维于一体;在育人功能上,null它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其育人的作用与效果,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一点来看,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的最佳选择。 4、国防教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不仅能学到基本的军事技能,受到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教育,而且还能体验严格紧张的军营生活,促进智力开发,增强体魄,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高校和学生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国防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逃避国防教育。学校必须依法治教,学生不是特殊公民。通过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明确参加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是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明白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和非军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现役和预备役军官的主要补充人员。 6、课程为学校育人方向服务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课地位。 首先,是由国防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的所决定的。国家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其培养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源奠定基础”。其次,是由学校课程设置规律所决定的。 null课程总是为学校的育人方向服务的,国防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也决不能因为其重要影响学校的育人方向。虽然国防教育不受地区、学校、专业的影响而独立存在,但也只能是学生在校就期间的公共基础课。 7、高校教育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的特殊模式。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直接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求他们拥有热爱祖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国防意识,而且还需拥有一定的军人素质,即基本的军事知识、技能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精神。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模式只能是遵循“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国防教育课程---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null 第六课、中国古代、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和军事的理论认识。在世界古代军事思想史上,中国的军事思想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到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数千年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文字的出现为古代军事家们认识、研究、总结战争经验提供了工具。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已经相当成熟、自成体系,因而,甲骨文中关于军事和战争活动的记载特别多。 如:占卜征伐用兵是否吉利;卜问军队是否稳定等。 甲骨文字之后的金文字中也有关于军事和战争的记载。从兵书意义上看这些甲骨文、金文字的记述虽然不能称之为兵书,但是,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西周,已经有了专用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null 周朝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六项,而射、御、乐(武舞)的部分内容就是军事教育。兵书在西周应运而生。如:《军志》、《军政》、《司马兵书》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形成。 春秋时期,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军事家不断出现,他们不但指挥打了许多战争,而且对战争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这样就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准备了必要条件。春秋时期产生的兵书有:《范蠡》2篇、《师旷》8篇、《苌弘》15篇、《伍子胥》10篇等。这些兵书除《吴孙子兵法》保存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说的13篇,现称为《孙子》或《孙子兵法》之外,其余全部亡佚。但是,仍然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春秋时期。尤其《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春秋至秦时期,产生了许多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巨著,象《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等。这些兵书探讨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在战略上总结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对以后指导战争和军事学术的研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null 到宋朝,确立了兵书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宋仁宗4年用国家力量编辑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宋元丰3年,神宗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命名为《武经七书》。 明清(前期)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另一个高潮。《武备志》是明人茅元仪靠个人力量编著的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的综合性兵书,全书240卷,约200万字,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 从上述可见: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周时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和趋于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充实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对战争的认识 ⑴、关于战争的起因。《吴子》指出“一曰争名,二曰夺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⑵、关于战争的性质。《吴子》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null⑶对待战争的态度。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⑷关于战争与政治、经济、民众的关系 2、关于战争谋略和战法理论 3、关于治军理论 ⑴将率修养。选将标准“智、信、仁、勇、严。”还要德才兼备做到“五谨”即“理、备、果、戒、约” ⑵以治为胜。要有严明的纪律,赏罚分明。 ⑶以戒为先。主要指部队的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 4、关于保障和辅助战争的各种专门知识理论 ⑴关于后方补给理论 ⑵关于用间理论 ⑶关于利用地形理论 ⑷关于筑城守城理论 (三)孙子及《孙子兵法》 1、兵圣孙武.null2、《孙子兵法》简介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传世本,但内容不完整。现在的足本都是南宋以后所刻印或文印的。 ⑴《计》篇。主要论述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 ⑵《作战》篇。主要论述作战的指导思想——速战速决。 ⑶《谋攻》篇。主要论述运用谋略战胜敌人,提出了战胜的两个原则即一般原则——全歼;最高原则——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⑷《形》篇。形,即形式,对比,显示。主要论述军队的地理得失,布阵巧拙,士兵的众寡和兵力的强弱等。 ⑸《势》篇。主要论述兵势。兵势是指军队在作战时所处的态势。 要求领导者“能择人而任势”。 ⑹《虚实》篇。主要论述形成兵势后,制胜敌人的重要法则——虚实。此篇是《孙子》13篇的精髓。 ⑺《军争》篇。主要论述军队在实施机动时如何争夺有利战机。 null⑻《九变》篇。主要论述用兵之道在于灵活多变。 ⑼《行军》篇。行,指运用,使用。主要论述在各种情况下如何使用军队。本篇还提出“军无百疾,是谓必胜”的重要观点。 ⑽《地形》篇。此处地形不是按自然特征分类的地形(如山地、平原、江湖等),而是根据地形的不同组合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种。 ⑾《九地》篇。根据战略要求,把战场上各种地形组合的特点和它所处的位置从全局加以考虑,分为“重地”、“轻地”等九地。 ⑿《火攻》篇。主要论述 火攻的种类、目的、条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并提出了慎战理论。 ⒀《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方法。 综观《孙子兵法》,可将13篇分为3个部分: ①由《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篇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 ②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篇组成,侧重论述运动战术和地形与军队配置。 null③由《火攻》、《用间》篇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 3、《孙子》主要军事思想 ⑴重战慎战思想 ⑵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思想。 ⑶粮足兵优的后勤思想 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思想 ⑸提倡“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 ⑹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思想——“兵贵胜,不贵久” ⑺关于利和害的两点论思想 ⑻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⑼“将”、“法”并重的治军思想 ⑽军事哲学思想 ①主张无神论,反对天命观 ②注重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 null4、《孙子兵法》的影响 ⑴国内:①抚育历代名将成长。②影响军事思想的形成 ⑵国外:①在日本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②在欧洲被奉为信条 《孙子兵法》因孙武所处年代的特殊性,它所反映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带有剥削阶级的烙印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 马基雅弗利(1469.5---1527.6),代表作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 (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成熟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半叶 代表人物有:拿破仑、比洛《战争原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三)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老毛奇,提出进攻速胜理论。《毛奇军事论文集》 马汉,“海洋论”鼻祖 杜黑,制空理论的倡导者null富勒,机械化战争理论首创者之一 (四)《战争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null 第七讲、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概念 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是中国共产党集团智慧的结晶;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思想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防建设思想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null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 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1921.7----1935.1)前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时间是遵义会议到抗战胜利(1935.1----1945.8)时期 “亡国论”主要来自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 “速胜论”主要来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时间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其以后的建设时期 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中国革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并将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发展 3、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五、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待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一是坚持,二是发展。 null 第八讲、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待战争本质问题所作的正确回答、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原则所作的科学揭示。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 1、无产阶级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战争本质是指构成战争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⑴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战争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不同利益本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毛泽东还给战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这个定义是我们理解战争问题的理论基础。 ⑵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所作出的经典性结论是:“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流血的政治”就是战争的本质。null⑶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因而也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归根结底产生于一定的经济条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阶级对抗是战争产生的根源。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引发各种战争的基本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仅依赖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战争对经济既起破坏作用,同时又起促进作用。 ⑷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 ①战争性质的划分 战争的性质就是战争的政治属性,是战争本质的具体表现,以正义和非正义来划分。 正义的战争——政治目的在于反对掠夺和奴役而为人民谋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战争。 非正义战争——政治目的在于掠夺和奴役人民,代表压迫、剥削阶级利益,与社会进步和发展背道而驰的战争。 ②对待战争的态度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 Ⅰ、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Ⅱ、战争的归宿点或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我们应明确:不分战争性质拥护一切战争的黩武主义的态度是错误的。而不分战争性质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的态度也是错误的。 null③消灭战争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基本途径:消灭剥削人的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机器。 手段:通过战争去消灭战争。 (5)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这是因为他们的阶级本质和反动性质决定的。 2、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研究战争规律,正确指导战争 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产生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2)研究和指导战争规律要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既要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认识战争的特殊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 (3)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全局统率、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 null①关照全局是战争的首要问题 ②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 (4)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①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是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本方法。 ②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二、人民军队思想 1、武装革命的首要问题 首要问题为——建设人民军队 2、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1)人民军队的性质 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2)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null3、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①党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 ②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实现的 (2)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①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②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3)实行三大民主 政治、军事、经济民主 (4)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5)培养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 三、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的基本概念 (1)人民战争的定义:“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这一定义一揭示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具有坚定的政治基础;战争的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了群众基础。这样就得出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属性,即正义性和群众性。 null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特点 从个性上说,更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参战群众的广泛性。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实质 ①精神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协调一致地对敌作战,争取战争的全面胜利。 ②实质是:战争的目的完全为了人民,进行战争坚决依靠人民,胜利果实真正属于人民。这一实质表明,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最全面、最彻底的人民战争,是历史上的一般人民战争所不能比拟的。 2、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3)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4)兵民是胜利之本 (5)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3、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1)坚持党对革命战争的绝对领导 (2)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null(3)发挥人民军队的骨干作用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指:“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种武装组成的体制; “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是指:主力兵团与地主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其它(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种斗争相配合 (5)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6)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事目的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同一战争目的的两个方面 2、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是:自卫战争,后发制人。 3、歼灭战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历来主张“尽可能地打歼灭战”,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4、游击战、阵地战、运动战的作战形式 null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规 (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法则的运用 ① 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反对平均主义。 ② 拣弱的打,先弱后强,再及其余。 ③ 采取包围迂回战术。 ④ 方向上集中,配置上分散;火力上集中,兵器上分散。 五、国防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2、国防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 3、军队建设要现代化 4、国防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5、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争取外援的方针 6、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发事件,准备早打、大打、打原子战争 7、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null 第九讲、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客观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实务实的态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事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原则、方针和政策,形成了新时期军事建设理论。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概述 1、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含义: (2)基本内容:当代战争与和平的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和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等。 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理论,是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理论依据; 国防建设包括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与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军队“三化”建设是我党新时期的主要军事实践,是保障国家全面建设和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遏制战争的重要手段,是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为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要求。它们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一个整体。 2、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null(1)产生于1975.1——1978.12之前 (2)形成:1978.12——1985.6 (3)发展:1985.6——党的十四大 3、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的主要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邓小平通过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战略形势的科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先后作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的科学论断,并据此作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定。 (2)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他的许多重要论述都是针对实际问题作出的,他的许多重要思想都是在实践中集中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集体和广大指战员集体智慧后得出来的,这使得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3)具有强烈的辩证性和创新特色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地位和作用 (1)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指导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方略。 (2)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null ①率先提出并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建设的指导地位。 ②针对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在新时期的军队工作中,拨乱反正,并结合新的形势,继承、恢复和重申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 ③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指导原则,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是和平时期我军建设的纲领和实际工作的指南 ①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揭示了相对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 基本规律。 ②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符合我国、我军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符合当代和未来战争的客观要求。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科学体系。 null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 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 的精兵之路 军民结合与平战结合,发展现代国防工业 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发展国防 科技放在首位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的 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 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军队政治工作要有新的发展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null 1、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从世界人民心理上说 (2)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3)从国际矛盾发展分析 (4)从军事斗争效果认识 (5)从国际发展趋势研究 (6)从世界是一个整体讲 2、两点论断: (1)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论断 ① 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展机制已不仅仅是从社会制度和阶级属性中寻找, 更多的是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 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能成为现代战争的根源 ② 提出了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引 发现代战争的重要根源。 ③ 新、老或将要产生的霸权主义国家,都是当代世界战争的主要根源。 (2)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避免论断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来认真对待的。然而,认识并非一帆风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理论的形成,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人的努力,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认识----反复-----再认识的过程。 null3、三个转变:即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 转变转变的实质:军队指导思想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 (1)从临战应急建设转向相对稳定形势下从根本上谋求军队发展的建设 (2)从侧重抓军队建设转向全面抓国防建设 (3)从单目标的国防、军队建设转向服从国家经济大局的整体建设 4、四项建设: (1)军队革命化建设 (2)国防现代化建设 (3)国防体制建设 (4)国防法规建设 null 第十讲、高技术及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一、高技术战争相关概念 ㈠高技术概念 ⒈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前沿尖端地位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具有推动和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就其特点来分析,高技术一般是指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高、职工的知识水平高、产品的附加值高、工业增长率高、知识密度高的技术。 ⒉高技术兴起的社会、科技背景 ⑴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高技术的出现
本文档为【军事课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655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9-18
浏览量: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