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本科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的标题和所在页码。2.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法学专业的特点。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本科毕业论文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的标题和所在页码。2.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法学专业的特点。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比如WTO等)。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为200个汉字左右。4.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6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5000字,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绪论(引论)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一、;(一);1.;(1);①。6.注释注释是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数量不少于10个,脚注少于10个的论文为不合格论文。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数量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少于6篇的论文成绩评定为不合格。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二、打印装订要求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并至少印制3份。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米,并按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1.封面封面包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附录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报表》(封3、附录5)。 2.目录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三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3.内容摘要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4.关键词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关键词:”开头(采用黑体),后跟3~5个关键词(采用宋体),词间空1字,即两个字节,其他要求同正文。5.正文正文必须从内容提要页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20磅行间距;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如:[4] 劳凯声 《教育法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译著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如:[5]周汉华 《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1)(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6)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三、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规范管理,统一毕业设计(论文)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装袋要求:1、论文稿本。经指导的提纲,一稿、二稿和装订好的正稿。2、过程 记录表 体温记录表下载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下载体温记录表 下载幼儿园关于防溺水的家访记录表绝缘阻值测试记录表下载 。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答辩过程记录表)等;3、相关材料。法专业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法学社会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等。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内容摘要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环境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环境教育的法律规范也很不完善,影响和限制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大力推行和良好普及,实质上是制约了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文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阐释了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教育立法实践,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构想。以期通过加强教育立法的途径,实现我国环境教育的普及,为改善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创造条件。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立法 一、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与环境教育立法(一)环境问题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不断与之交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在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中,环境问题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不幸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过分强调了作为自然主人的一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甚至忘却自然界的惩罚。环境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到了本世纪50年代,环境事件不断出现和加剧。到了70~80年代则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 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人口无节制地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联合国列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酸雨蔓延;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0世纪最后几年有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足以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显示出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报复。一是1997年创纪录(227天)的黄河断流;二是1998年的长江大水灾;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频繁的沙尘暴。专家指出了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4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4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 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 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质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为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二)环境教育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环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当时在学校开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参与,了解和评价自然环境。到20世纪上叶,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运动(Conservation movement)在社会中形成,学校教育在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自然保护的教育内容,这就是环境教育的萌芽。(1)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人类环境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响应斯德哥尔摩会议的第96条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5年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其目的是在环境教育领域内,促进经验和信息的交流、研究和实验、人员培训、课程和相应教材的开发及国际合作。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纲领》。该宪章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指出环境教育是“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当一种社会关系需要用立法来调整,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专门立法是否必要,则完全取决于以下前提:(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2)环境教育立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五、结论21世纪是环境世纪,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环境教育来建立。根据我国人口多,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现状,要使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尽早达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教育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希望对促进我国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当一种社会关系需要用立法来调整,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专门立法是否必要,则完全取决于以下前提:(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2)环境教育立法我国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的标题和所在页码。2.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法学专业的特点。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比如WTO等)。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为200个汉字左右。4.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6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5000字,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绪论(引论)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一、;(一);1.;(1);①。6.注释注释是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数量不少于10个,脚注少于10个的论文为不合格论文。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数量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少于6篇的论文成绩评定为不合格。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二、打印装订要求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并至少印制3份。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米,并按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1.封面封面包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附录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报表》(封3、附录5)。 2.目录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三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3.内容摘要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4.关键词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关键词:”开头(采用黑体),后跟3~5个关键词(采用宋体),词间空1字,即两个字节,其他要求同正文。5.正文正文必须从内容提要页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20磅行间距;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如:[4] 劳凯声 《教育法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译著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如:[5]周汉华 《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1)(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6)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三、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规范管理,统一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装袋要求:1、论文稿本。经指导的提纲,一稿、二稿和装订好的正稿。2、过程记录表。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答辩过程记录表)等;3、相关材料。法专业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法学社会调查报告等。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内容摘要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环境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环境教育的法律规范也很不完善,影响和限制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大力推行和良好普及,实质上是制约了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文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阐释了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教育立法实践,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构想。以期通过加强教育立法的途径,实现我国环境教育的普及,为改善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创造条件。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立法 一、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与环境教育立法(一)环境问题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不断与之交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在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中,环境问题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不幸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过分强调了作为自然主人的一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甚至忘却自然界的惩罚。环境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到了本世纪50年代,环境事件不断出现和加剧。到了70~80年代则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 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人口无节制地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联合国列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酸雨蔓延;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0世纪最后几年有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足以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显示出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报复。一是1997年创纪录(227天)的黄河断流;二是1998年的长江大水灾;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频繁的沙尘暴。专家指出了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4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4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 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 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质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为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二)环境教育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环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当时在学校开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参与,了解和评价自然环境。到20世纪上叶,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运动(Conservation movement)在社会中形成,学校教育在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自然保护的教育内容,这就是环境教育的萌芽。(1)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人类环境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响应斯德哥尔摩会议的第96条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5年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其目的是在环境教育领域内,促进经验和信息的交流、研究和实验、人员培训、课程和相应教材的开发及国际合作。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纲领》。该宪章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指出环境教育是“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当一种社会关系需要用立法来调整,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专门立法是否必要,则完全取决于以下前提:(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2)环境教育立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五、结论21世纪是环境世纪,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环境教育来建立。根据我国人口多,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现状,要使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尽早达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教育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希望对促进我国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当一种社会关系需要用立法来调整,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专门立法是否必要,则完全取决于以下前提:(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2)环境教育立法我国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 摘要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作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以提高频谱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大量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理论研究都是假设信道服从独立同分布的瑞利衰弱特性,忽略信道间的相关性。本文正式基于这样的考虑,以准正交空时码为例,通过引入信道中所存在的各种相关性,在信道中加入各种相关系数的方式,重点讨论、分析了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影响进行比较;然后比较了准正交空时码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相关时与仅发送相关或者接收相关的误码率情况。最后使用MATLAB对结果进行仿真。 关键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MIMO,相关信道,误码率 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Code Performance Analysis Under the Relevant Channel Abstract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as a key technology for future broadband wireless.communication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full utilization of space resources to improve spectral efficiency.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studies MIMO channel systems are subject to the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Rayleigh fading correlation space-time codes, for example, by introducing a variety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channel by adding a variety of ways that exist channel, focused, analyzed under the relevant channel 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codes with independent distribution channel code error rate when compared to the quasi-orthogonal spac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ligned orthogonal space code to compare; then compare the quasi-orthogonal space code sent and receive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only when associated with related or receive relevant BER. Finally,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using MATLAB. Key Words:quasi-orthogonal, MIMO ,Correlated channels ,BER 目 录 1第一章 绪论 11.1 通信的发展 11.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3第二章 正交与准正交空时码 32.1 Alamouti编码 62.2 空时编系统模型 62.3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72.3.1 Jafarkhani码 72.3.2 TBH码 8第三章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 83.1 空域相关性 93.2 信道相关模型 93.3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公式 12第四章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仿真与建模 124.1 MATLAB概述 134.2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的建模与仿真 134.2.1 TBH准正交空时码性能仿真 184.2.2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性能仿真 24参考文献 25谢辞 26附录:英文文献及翻译 28附录二:程序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发展 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成功,现今的研究热点毫无疑问放在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上。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高达100Mb/s或者更多。我国随着“创新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也将“宽带无线通信网技术”作为重大项目,投入大量的研究力量,目的是让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和自主创新[1]。便于在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目前,无线通信业务的种类和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业务支持也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其中包括了视频、图像等高速率传输业务。这说明现今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高移动速度环境下的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完成,这基于更高速率而且可以根据各种业务所需的不同速率动态调整的无线链路来支持[2]。想要提高传输速率,仅仅通过增加带宽的方式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当前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如果最有效提高频带利用率。 1.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是实现第三代和个人通信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间高数据速率,提高传输质量的重要途径。MIMO技术出现初期,就应用在了诸如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和3G及后3G等商用无线通信产品和网络中。 1995年,在基于Rayleigh衰落、信道有大量散射体、最优编解码、信道系数无关、发射端信道信息在接收端准确可知的假设下,Bell实验会的Foschini、Telatar等人从理论方面证明接收和发送端均使用多天线(MIMO)使通信链路容量成倍增加的结论,也就是在N个发射天线,M个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中,信道容量随min(N,M)线性增加。研究MIMO技术的风行由此被引发[3]。 把传统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多径影响因素转换成对用户通信性能有益的增强因素是MIMO技术的关键。它将随机衰落和也许存在的多径传播高效地利用来加倍地提高业务传输速率。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在不额外增加所占用的信号带宽的前提下带来无线通信的几个性能上的数量级的加强,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所以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信号处理算法、多天线相关的信道建模、信息论和编码理论、天线设计及固定和移动的蜂窝设计等方面。 MIMO技术有一种最佳处理,这种处理是由空时编码和解码实现的[4],它能通过多天线发射数据流,接收时也是用多天线完成,所以可以实现较高容量。空时编码将信道编码技术和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相同时结合,是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一种新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在使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和传输速率大范围的提高的同时,更能抗衰落、抑制噪声和干扰。 第2章 正交与准正交空时码 2.1 Alamouti编码 Alamouti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发射端采用两根天线的空时分组码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最大分集增益和全发射速率,在接收端使用了简单的最大似然译码,下面将介绍Alamouti发射分集方案,包括译码算法及性能。图2-1为Alamouti空时分组码编码器的基本思路框图: 图2-1 Alamouti空时分组码编码器思路框图 假定采用M进制调制方案。Alamouti采用2个发射天线和1个接收天线的系统。空时分组编码器的输入字符即信息源被分成两组,每组为两个字符进行映射。在Alamouti空时编码中,调制好每一组信息比特个数为m(m=log2M)个,然后,编码器在每一次编码操作中取两个调制符号x1和x2的每一个分组,并依据以下给出的编码矩阵将他们映射到发射天线: (2.1) 在两个连续发射周期里,编码器的输出从两根天线发射出去。在第一个发射周期中,信号 和 同时从1号天线和2号天线分别发射。在第二个发射周期中,信号 从1号天线发射,而 从2号天线发射,其中 是 的复共轭。 显而易见,这种方法在空间域和在时间域进行编码。分别用 和 来表示1号天线和2号天线上发射的序列。 (2.2) (2.3) Alamouti方案的主要特点是1、2号天线的发射序列是正交的,也就是说序列x1得内积为0.即: (2.4) 编码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2.5) 式中,I是一个2*2得单位矩阵,因此编码矩阵是正交的。很明显,Alamouti编码方式的速率为2,可以全速率传送数据。 接收端矩阵形式表现成: (2.6) 其中r为接受信号向量,x是编码字符向量,n为噪声向量。噪声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均值为0,功率谱密度为 。 H为信道矩阵: (2.7) 由于公式分组码编码矩阵得正交性,信道矩阵也因此具有正交性,即满足: (2.8) 其中,I是一个2*2得单位矩阵,这是空时分组码的一个重要特性,这也使得译码变得更为容易。 假设接收端采用一根接收天线。h1(t)和h2(t)用来表示在t时刻由第一根和第二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信道系数。 假定衰落系数在两个连续符号发射周期之间不变,在接收天线端,两个连续符号周期中的接收信号(t时刻和t+T时刻的接收信号分别表示为r1和r2)可以表示为: (2.9) (2.10) 其中n1和n2是每一维均值为0,且功率谱密度为N0/2的独立变量,分别表示t时刻和t+T时刻上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得取样。 定义X表示所有可能的字符对 的集合,并假定所有的字符对的发射为等概率。由于噪声向量假定为多变元加性高斯白噪声,所以容易看出,最佳最大似然译码器为 (2.11) 这里 是x的最大似然译码。 (2.6)式子两边同时乘HH,可以得到: (2.12) 令: (2.13) (2.14) 通过此线性变换,(2.6)式子可以简化为: (2.15) 此时译码规则变为: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2.16) 通过线性组合使得原来的二维最大似然决策问题简化为两个一维最大似然决策问题,从而使译码得到了大大简化。 在Alamouti得基础上,Tarokh提出了两个以上发射天线的系统的正交空时分组码编码方法,但是在两个发射天线以上的正交空时分组码中他们的能达到的最大速率都小于1,不能达到全速率传输。 2.2 空时编系统模型 为了将空时分组码推广多个天线,正交空时分组码便由此被Vahid Tarokh等提出,此理论基于满分集。由于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特性,即发射矩阵各行之间有正交性,可以得到满分集增益,有一种情况下利用复正交设计得到的正交空时分组码达不到最大传输速率,就是当发射天线数大于2的时候,[5]。为此,H.Jafarkhani等和O.Tirkkonen等分别提出了两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这两种码是基于全速率的,也就是Jafarkhani码和THB码。 假定无线通信系统有N个发射天线和M个接受天线,信道为准静态平坦衰弱信道。接收信号离散时间等效模型为: (2.17) 式中:接收信号向量是 ; 为发射信号向量; 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H为 信道矩阵,H的元素 是信道衰落系数,表示范围是从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受天线。 对于给定的信道矩阵H,假设发射和接收均不相关,同时信道信息只有在接收端显示,则H为独立同分布的复高斯矩阵,均值为0,方差为1。假设在一帧内,衰落系数保持不变,且衰落系数在帧与帧之间互相独立,假设接收机在t时刻内接收到的数据为 ,则计算的判断决式为: (2.18) 并找到使其最小的X作为译码输出。 2.3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正交分组空时码也有缺点,例如它可以获得最大分集增益,可当发射天线数大于2时,利用复正交设计得到的获得完全分集增益的正交分组空时码不能达到最大传输速率,编码速率可能小于1.针对这一不足,Jafarkhani提出了准正交分组空时码。他的基本思路是换取全速率,但要牺牲部分正交性,由于和正交矩阵的形式相接近,所以称其为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2.3.1 Jafarkhani码 Jafarkhani基于Alamouti编码方案构造了4发射天线方案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矩阵。Alamouti编码方案的发射天线数是2,他的发射矩阵为: , 其中,A12下标12表示该编码单元由符号 决定。Jafarkhani码的编码矩阵可表示为: (2.19) Jafarkhani码特征矩阵: 2.3.2 TBH码 O.Tirkkonen,A.Boariu和A.Hottinen构造了另一种码型的4天线准正交分组码。具体码型如下: (2.20) TBH码的特征矩阵为: 。 第3章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 上一章主要概述了准正交空时码和正交空时码,分析了准正交空时码的编码方式。展现了独立分布瑞利衰落新倒下得准正交空时码的徐大优势。但信道特性对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影响还没有研究。相关性是信道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将重点讨论信道中存在的相关性对于准正交空时码的影响,从而更实际客观地认识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优势。 3.1 空域相关性 当天线元素间距或者/和入射波角度扩展足够大时,才能假设信道模型为独立分布瑞利衰落信道。而在实际生活中旺旺事不回达到这样的条件。要么天线间距受阻于具体实现,要门因为空间散射不丰富而使得入射角扩展范围较小,从而造成各天线元素上信号间的相互关联性,即信道各衰落系数之间不再统计独立。 如图(3-1)所示,设天线归一化间距为d(以载波波长为基准),信号平均到达角为θ,角度扩展为2Δ,到达角分布得概率密度函数为 (也称作角谱分布)。对于 方向的来波,间隔为dm,n=(m-n)d的天线元素m、n之间的波程差为(m-n)d sin ,由此方向带来的接收信号相位差为exp[ ],因此空域相关性对波角谱分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使用简单而又不失一般性的均匀分布的 =1/2Δ为例。定性的简单分析下d、 。当角度扩展较窄时,为了得到较小的相关系数,需要较大的天线间距。即较大的天线间距/较宽的角度扩展有助于降低天线元素间的相关性[6]。相关资料表明天线间的相关系数与天线间距、平均达到角、来波角度扩展和角谱分布函数有着直接的关联,一般地,天线间距越大、来波角度扩展越宽、平均达到角越接近阵列垂线方向则相关系数越小。 图3-1 天线阵列的模型 3.2 信道相关模型 对于 (3.1) 自相关矩阵为 (3.2) 其中vec(H)= 由于H中第c列hc表示第c个发送天线与各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衰落系数,第r行hr表示各发送天线与第r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衰落系数,因此收发阵列相关矩阵可以分别表示为: (3.3) (3.4) 一般而言相关性只是取决于阵列周围的环境因素。因此当收发两端距离较远时,可以认为收发两端的空域相关性是互相独立的。既有Rr与c无关,Rt均为Hermite矩阵。基于这样的假设,有 (3.5) 继而有RH可以表示为Rt和Rr的Kronecker乘积形式,即广泛使用的Kronecker相关模型: (3.6) 3.3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公式 对于瑞利衰落MIMO信道随机矩阵H,若其自相关矩阵为RH,则在统计意义下,H中各元素可以有下式生成: (3.7) 其中 表示矩阵的平方根, ,并且 是Hermite矩阵。(n阶复方阵A的对称单元互为共轭,即A的共轭转置矩阵等于它本身,则A是埃尔米特矩阵(Hermitian Matrix)。 其中HW是将信号编码矩阵转化过来的信道编码矩阵。在信道编码矩阵中加入相关系数矩阵,可有: (3.8) 其中Rr和Rt分别为接收端的相关矩阵,而HW是将信号编码矩阵转化过来的信道编码矩阵: 得到 (3.9) 推出信道编码矩阵: (3.10)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3.11) (3.12) (3.13) 其中 (3.14) 求得相关信道下的Jafarkhan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 同理可以将TBH信号编码转化成信道编码: (3.15) 得到: (3.16) 得到信道编码矩阵 (3.17) 同理利用(3.11)、(3.12)、(3.13)求得相关信道下的TBH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 通过更改HW前后的相关矩阵分析,两种编码在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与独立分布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做对比,以及分析不同相关系数对两种编码的误码率影响是如何,最后对发送相关接收独立、接收相关发送独立。发送接收相关做一个分析。通过仿真来全面的分析相关性对误码率的影响。 第4章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仿真与建模 在此次的实验仿真中使用了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仿真产生的图形,来分析判断研究结果。使用MATLAB分别对这两种编码进行分别、分类的仿真。为了使仿真结果更加全面,一共做了10组仿真图形。下面我们对仿真软件MATLAB做一个概述。 4.1 MATLAB概述 MATLAB事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一中用于科学计算、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的商业数学软件。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算法开发、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7]。 MATLAB事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它和Mathematica、Maple并成为三大数学软件。MATLAB事当今国际上科学界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活力的软件。 使用MATLAB编程运算与人进行科学计算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一致,Basic、Fortran和C语言学起来难以掌握,但MATLAB不像掌握其他高级语言一般,它使你能够进行高效率和富有创造性的计算,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同时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语言知识的要求,而且还可把精美的图形拷贝和结果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出,所以它的确为一款高效的科研助手[8]一推出市场变在美国风靡并流传世界。 Matlab是一个高级的矩阵/阵列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序(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9]。新版本的MATLAB语言是基于最为流行的C++语言基础上的,因此语法特征与C++语言极为相似,而且更加简单,更加符合科技人员对数学表达式的书写格式[10]。使之更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而且这种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拓展性极强,这也是MATLAB能够深入到科学研究及工程计算各个领域的重要原因。 与其他高级语言相比,Matlab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首先,Matlab是一钟跨平台的数学语言。采用Matlab编写的程序可以在目前所有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它的程序不依赖计算机类型和操作系统类型[11];Matlab是一种超高级语言,不论是程序的可读性或是编程效率,可移植性、还是可靠性上都大大超过了普通的高级语言,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数值计算首先考虑的语言就是Matlab;再者,Matlab的语法简单,编程风格和数学语言描述相类似,是数学算法开发和验证最好的工具。Matlab以复数矩阵运算为基础,矩阵是它的基本矩阵,它的功能尤其强大。但编程却非常简单,而且Matlab的计算精度很高。通常矩阵运算的精度高达10-15以上,对于普通的工程与科学计算完全可以满足。与其他语言相比,由于Matlab功能强大,所以对计算机内存、硬盘空间也是有较高的要求。Matlab还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二维、三维图形可以有多种形式来表达,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强大的动画功能,可以把抽象的数值结果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12]。这也是Matlab广为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Matlab使得人们摆脱了计算机编程的繁琐。 4.2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的建模与仿真 前面的章节中对准正交空时码的编码和相关信道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推导出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表达式。现将推导出来的结果编程仿真程序,进行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信噪比-误码率”性能仿真并进行分析。 在下面的仿真中,采用4根发射天线,1根接收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4.2.1 TBH准正交空时码性能仿真 图4-1 TBH准正交空时码与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性能曲线 如图所示,单入单出的误码率为最高,准正交空时码由于误码率的提高,误码率增加,使得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高于正交空时码,并且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为最低。 图4-2 TBH准正交空时码与相关信道下(相关系数为0.5)TBH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曲线 从图4-2中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大于没有加入相关系数的独立分布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由此可以得出在加入相关系数后,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上升。 图4-3 不同相关系数的准正交空时码(TBH)误码率曲线 从图4-3的不同相关系数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曲线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准正交空时码的相关系数增加的时候,相应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也会增加。所以由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当相关系数越大会造成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越高。 图4-4 当发送相关或接受相关时误码率曲线(相关系数为0.9)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发送与接收同时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高于只有发送相关或接收相关的准正交空时误码率。并且当只有接收相关或者发送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曲线重在一起。 图4-5 当发送相关或接收相关时误码率曲线(相关系数0.3) 从图4-5与4-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相关系数偏小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发送与接收同时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与只有发送相关或者只有接收相关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差不多。 4.2.2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性能仿真 图4-6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曲线 通过观察图4-6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单入单出的误码率仍为最高,准正交空时码由于码率的提高,误码率增加,使得准正交空时吗的误码率高于正交空时码。并且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为最低。并且与图4-1相对比发现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曲线与TBH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曲线接近。 图4-7 相关信道下(系数为0.5)的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与正交空时码误码率 从图4-7的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没有加入相关系数的独立分布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小于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并且与之前TBH码对比,结果相近,由此可以得出在加入相关系数后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上升。 图4-8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在不同相关系数下的误码率 从图4-8的不同相关系数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曲线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准正交空时码的相关系数增加的时候相应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也会增加。所以由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当相关系数越大会造成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越高。 图4-9 当发送相关或接收相关时系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曲线(系数0.9) 从图4-9发送相关或者接收相关时系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曲线可以看出当发送与接受同时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高于只有发送相关或者只有接收相关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并且当只有接收相关或者发送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重在一起。 图4-10 发送相关或接受相关时Jafarkhani误码率曲线(相关系数为0.3) 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相关系数偏小的时候,JAF准正交空时码发送与接收同时相关的时候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会与只有发送相关或者只有接收相关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相差不多。 从上文中对两种码的仿真中可以看出,图4-1和图4-6中不管是对于Jafarkhani码还是TBH码与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进行对比的时候都会出现误码率高于正交码的现象。这是由于准正交空时码在保证素的的情况下牺牲了误码率。另外从4-2和4-7可以看出两种码在加入相关系数的情况下误码率都会相对于独立分布的信道有一定的上升,这也说明了相关信道对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的影响。图4-3和4-8则用两种码分别在不同的相关系数下对误码率进行比较相同的结果都说明了相关系数的增加会使误码率上升。图4-4、4-9、4-5和4-10仿真图形说明了当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受到相关性的影响误码率会大于仅发送端或者接收端受到相关性。同时分析了在相关系数较小(小于0.3)的情况下误码率的影响不会很大。 结论 本文主要以两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为例,研究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性能,使用Jafarknani码和TBH码,根据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编码的方法推出信道编码,并推推导出相关信道下矩阵和平均信噪比表达式,以及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对两种码型出现的结果都说明了,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大于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大于独立分布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相关信道的相关系数上升时准正交空时码的误码率也会相应上升。准正交空时码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相关时(相关系数等于0.9),误码率大于仅发送端或者接收端相关的误码率,当相关系数较小时(相关系数等于0.3)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相关时的误码率与仅发送端或者接收端相关的误码率几乎相同。 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演变,以及MIMO系统的叙述。 第2章 介绍了Alamouti和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通过学习掌握了传统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方法,再推出两种码型的信道矩阵。 第3章 主要介绍了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的表达式推导。主要由空域相关性、相关矩阵、和相关误码率表达式组成。 本文第四章对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进行了仿真和研究。 此论文限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作者的知识背景,主要研究了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性能,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使用的两种码性型得到的结果相同,即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会增加并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加使误码率也继续增大。本文大部分重点放在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误码率表达式以及平均信噪比表达式,并加入对比研究。在公式推导的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文章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佟学俭,罗涛等,《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6-37。 [2] Rappaport,Theodore S,《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8. [3] 樊昌信,徐炳祥. 通信原理(第五版)[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5-7. [4] 蒋青,于秀兰. 通信原理(第二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5. [5] 沈越泓,高媛媛等. 通讯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 [6] 罗新民,张传生等. 现代通信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7] 陈桂明,张明照,戚红雨《应用MATLAB语言处理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科学出版社, 2001. [8] John G.Proakis,《现代通信系统=使用MATLAB》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5-6. [9] 向导客机,《MATLAB6.0程序设计与实例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7. [10] 徐明远,邵玉斌. MATLAB仿真在通讯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14. [11] 刘敏,魏玲. MATLANB通讯仿真与技术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社,2001,121-129. [12] 孙屹. Matlab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03-109. 谢辞 从课题拿到的最初到论文完成,学习和研究过程里遇到和解决的各种困难。从搜索大量资料中积累和学习经验,到初稿确立,以及文章的反复修改。指导老师、同学和身边的朋友都给了我许多帮助,在此,我郑重地向你们表示感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陈强从选题开始,以及论文框架、结构等各种细节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敬业的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事业和敏捷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陈强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在此,感谢陈强老师的悉心指导。 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意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附录:英文文献及翻译 A MIMO channel can be realized with multielement array antennas.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propagation scenarios in which individual channels between given pairs of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are modelled by an independent flat Rayleigh fading process.In the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oday, in order to meet people for a varie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especially in the broadband data communication needs of the busin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mu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try our best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people. Because of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signal in the channel affected by a lot. Receiving signal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domain extension cause signal SNR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ordinary voice communication, the impact is limited, but for is very strict on bit error rate of data communication, such influence is intolerable. Space-time coding is based on introducing joint correlation in transmitted signals in both the space and time domais.Through this approach ,simultaneous diversity and coding gain can be obtained,a well as high spectral .The initial research focused on desigh of joint space-time dependencies in transmitted singals with the aim of optimizing the coding and diversity gain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way to approaching the capacity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wireless channels is to employ space-time(ST)coding.Space-time coding is a coding technique designed for use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Coding is performed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domains to introduce correlation between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various antennas at various time periods.The spatial-temporal correlation is used to exploit the MIMO channel fading and minimize transmission errors at the receiver.Space-time codig can achieve transmit diversity and power gain over spatially uncoded system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bandwidth .There are various approaches in coding structures,including space-time block codes(STBC)space-time trellis codes(STTC),space-time turbo trellis codes and layered space-time(LST)codes. A central issue in all these schemes is the exploitation of multipath eff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 Th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channel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work developed by Telatar and Foschini. These capacity limi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spectral efficiency of MIMO channels,which grow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he number of antennas,assuming ideal propagation.The capacity is expressed by the maximum achievable data rate for an arbitrarily low probability of erro,providing that the signal may be encoded by an arbitrarily long space-time code. MIMO信道可以由多元素的阵列天线实现,在数字移动通信的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对各种移动通信业务,特别是宽带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移动通信必须改善通信质量,尽力满足人们的需求。 由于数字移动通信的信道属于多径衰落信道,信号在这种信道中的传播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接收信号的频域和时域扩展造成信号信噪比的明显下降对于普通的话音通信来说,影响还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对误码率要求十分严格的数据通信来说,这样的影响是无法容忍的。 分集技术是对抗多径衰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人员提出了空时编码的概念。所谓空时编码,就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结合了编码、调制和分集等技术,对抗无线移动信道的多径衰落,提高传输质量,同时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这种编码技术依据是将发射信号在空域和时域都引入联合相关, 通过这种方法,同时多样性和可获得编码增益,以及高光谱, 最初的研究集中在设计联合时空依赖性传播信号,目的是优化编码和多样性收益, 一个有效和可行的方法来接近的能力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频道是采用时空(ST)编码。时空编码是一种编码技术用于使用多个发射天线。执行编码在两个时空领域引入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各天线信号传播。时空相关性用于利用MIMO信道衰落和最小化在接收器传输错误。空时码可以实现发射分集和功率增益空间未编码的系统在不牺牲带宽。在编码结构有多种方法,包括空时分组码(方式)时空格子码(STTC),时空涡轮格子时空编码和分层(LST)代码。所有这些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多路径效应的开发为了实现高频谱效率和性能收益。 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主要是基于理论由Telatar和Foschini开发工作。这些能力限制了潜在的MIMO信道频谱效率,增加天线的数量,可以实现较高容量,是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一种新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 附录二:程序 % 图4-1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ostbc = zeros(1,It); PP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o'*HH_o); SNR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ostbc(kk) = 0.5*erfc(sqrt(0.5*SNRostbc));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qo'*HH_qo ); SNRq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ISO SNRsiso = SNR*norm(h1)^2;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ostbc(SNRidx) = mean(PPostbc)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单入单出','TBH准正交空时码','正交空时码',3) grid hold off % 图4-2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5];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o'*HH_o ); SNRq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NRsiso = SNR*norm(h1)^2;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单入单出','TBH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TBH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3) grid hold off % 图4-3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3 0.6 0.9];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generate channels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_t = [1 S(2) S(2) S(2); S(2) 1 S(2) S(2);S(2) S(2) 1 S(2);S(2) S(2) S(2)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2) S(2) S(2); S(2) 1 S(2) S(2);S(2) S(2) 1 S(2);S(2) S(2) S(2)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_t = [1 S(3) S(3) S(3); S(3) 1 S(3) S(3);S(3) S(3) 1 S(3);S(3) S(3) S(31]; %S_r = [1 S(1);S(1) 1]; S_r = [1 S(3) S(3) S(3); S(3) 1 S(3) S(3);S(3) S(3) 1 S(3);S(3) S(3) S(3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iso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TBH相关系数0.9','TBH相关系数0.6','TBH相关系数0.3',3) grid hold off % 图4-4和图4-5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sr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tqostbc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9];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S_t = eye(4);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r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r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rqostbc)); %%%%%%%%%%%%%%%%%%%%%%%%%%%%%%%%%%%%%%%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1]; % S_r = [1 S(1);S(1) 1]; S_r = eye(4);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t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t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tqostbc));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srqostbc(SNRidx) = mean(PPsr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tqostbc(SNRidx) = mean(PPstqostbc)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tqostbc,'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sr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TBH发送相关(0.9)','TBH发送接收相关(0.9)','TBH接收相关(0.9)',3) grid hold off % 图4-6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ostbc = zeros(1,It); PP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o'*HH_o); SNR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ostbc(kk) = 0.5*erfc(sqrt(0.5*SNRostbc));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qo'*HH_qo ); SNRq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ISO SNRsiso = SNR*norm(h1)^2;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ostbc(SNRidx) = mean(PPostbc)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单入单出','JAF准正交空时码','正交空时码',3) grid hold off % 图4-7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5];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R = inv(HH_o'*HH_o ); SNRqostbc = SNR/4/R(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NRsiso = SNR*norm(h1)^2;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单入单出','JAF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JAF准正交空时码误码率',3) grid hold off % 图4-8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iso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3 0.6 0.9];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 generate channels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qostbc)); %%%%%%%%%%%%%%%%%%%%%%%%%%%%%%%%%%%%%%% S_t = [1 S(2) S(2) S(2); S(2) 1 S(2) S(2);S(2) S(2) 1 S(2);S(2) S(2) S(2)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2) S(2) S(2); S(2) 1 S(2) S(2);S(2) S(2) 1 S(2);S(2) S(2) S(2)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_t = [1 S(3) S(3) S(3); S(3) 1 S(3) S(3);S(3) S(3) 1 S(3);S(3) S(3) S(3)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3) S(3) S(3); S(3) 1 S(3) S(3);S(3) S(3) 1 S(3);S(3) S(3) S(3)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iso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iso(kk) = 0.5*erfc(sqrt(0.5*SNRsiso));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qostbc(SNRidx) = mean(PP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iso(SNRidx) = mean(PPsiso)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iso,'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JAF相关系数0.9','JAF相关系数0.6','JAF相关系数0.3',3) grid hold off %图4-9和图4-10 clear all % number of channel realizations. This numb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when % estimating small probabilities %It = 50000; It = 1000;%gai % SNR range in dB %SNRdBvalues = [0:2:30]; SNRdBvalues = [0:2:16];%gai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BER for each channel iteration PPsrqostbc = zeros(1,It); PPsqostbc = zeros(1,It); PPstqostbc = zeros(1,It); SNRidx = 0; for SNRdB=SNRdBvalues SNRdB SNRidx = SNRidx + 1; % SNR index SNR = 10^(SNRdB/10); % SNR in linear scale S = [0.9]; % iterations on channel realizations for kk=1:It % generate channels H = (randn(1,4) + j * randn(1,4)) / sqrt(2); % 1x4 MISO channel h1 = H(1,1); h2 = H(1,2); h3 = H(1,3); h4= H(1,4); % subchannels S_t = eye(4);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r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r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rqostbc)); %%%%%%%%%%%%%%%%%%%%%%%%%%%%%%%%%%%%%%%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qostbc)); %%%%%%%%%%%%%%%%%%%%%%%%%%%%%%%%%%%%%%%%%%%%%%%%% %%%% SISO S_t = [1 S(1) S(1) S(1); S(1) 1 S(1) S(1);S(1) S(1) 1 S(1);S(1) S(1) S(1) 1]; % S_r = [1 S(1);S(1) 1]; S_r = eye(4); %%%% Quasi-Orthogonal STBC % equivalent channel HH_qo = [h1 h2 h3 h4; -h2' h1' -h4' h3'; -h3' -h4' h1' h2'; h4 -h3 -h2 h1]; % computation of post-processing SNR for stream 1 H = S_r^(.5)*HH_qo*S_t^(.5); R1 = inv(H'*H ); SNRstqostbc = SNR/4/R1(1,1); % BER for uncoded QPSK input PPstqostbc(kk) = 0.5*erfc(sqrt(0.5*SNRstqostbc)); end % average over channel realizations Psrqostbc(SNRidx) = mean(PPsrqostbc) Psqostbc(SNRidx) = mean(PPsqostbc) Pstqostbc(SNRidx) = mean(PPstqostbc) end figure(1) semilogy(SNRdBvalues, Pstqostbc,'r--+','linewidth',1) hold on semilogy(SNRdBvalues, Psqostbc,'b-s','linewidth',1) semilogy(SNRdBvalues, Psrqostbc,'g-*','linewidth',1) axis([SNRdBvalues(1) SNRdBvalues(end) 10e-8 1]) title('Bit error rate for a QPSK input - i.i.d.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xlabel('Average SNR \rho (dB)') ylabel('BER') legend('JAF发送相关(0.9)','JAF发送接收相关(0.9)','JAF接收相关(0.9)',3) grid hold off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农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第一部分 学生应遵守以下规范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说明 1. 毕业设计论文独立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1) 封面(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 中、外文内容摘要 (3) 正文目录(含页码) (4) 正文(开始计算页码)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2. 中、外文内容摘要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要求不少于400汉字,并译成外文。 3. 毕业设计论文页数为45页-50页。 4. 纸张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报告)应用标准B5纸单面打字成文。 5. 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6. 图纸要求:毕业设计图纸应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图纸应按“规范”叠好。 7.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8. 参考文献、资料要求:参考文献总数论文类不少于10篇、,应有外文参考文献。文献应列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二、外文翻译 1. 完成不少于2万印刷符的外文翻译。译文不少于5千汉字。 2. 译文内容必须与题目(或专业内容)有关,由指导教师在下达任务书时指定。 3. 译文应于毕业设计中期2月底前完成,交指导教师批改。 4. 将原文同译文统一印成B5纸规格装订成册,原文在前,译文在后。 三、形式审查 5月15日前,将毕业设计论文上交指导教师,审查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四、准备答辩 答辩前三天,学生要将全部材料(包括光盘、论文)统一交指导教师。 关于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为方便统一、规范论文格式,现将学院的相关要求做如下强调、补充: 1. 基本要求 纸型: B5纸(或16开),单面打印; 页边距: 上2.54cm,下2.54cm,左2.5cm,右2.5cm; 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正文字体:汉字和标点符号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图号1-1,指第1章第1个图 在图的前部要有文字说明(如图1-1所示) 表号3-5,指第3章第5个表 在表的前部要有文字说明(如表3-5所示) 图、表的标注字体大小是五号宋体 行距: 固定值20; 页码: 居中、小五、底部。 2. 封面格式 封皮: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二号、黑体、居中)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号、黑体、居中) 学 院:(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电子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专业名字之间无空格) 学 生:(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名字是2个字的中间空1个字、3个或3个以上字的中间无空格) 指导教师:(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名字是2个字的中间空1个字、3个或3个以上字的中间无空格,两位指导教师的中间用顿号“、”) 完成日期:(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如:2009年5月25日) (注意:5个下划线两端也是对齐的,单倍行距) 内 封: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四号、黑体) 题目 (二号、黑体、居中); 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页(五号、宋体) 表格 表(五号、宋体) 插图 幅 (五号、宋体) (注意:页数正常不少于40页,优秀论文原则上不少于45页) 3. 中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标题“摘 要” (三号、黑体、居中、中间空1个字) 正文(不少于400字) 关键词 (五号、黑体):3-5个主题词(五号),中间用分号“;”隔开。 外文摘要 (另起一页):标题“Abstract” (三号、黑体、居中) 正文 (必须用第三人称) 关键词: Key words(五号、黑体):3-5个主题词(五号)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中间用分号“;”隔开。 4. 目录 标题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节标题(小四、宋体); 页码 (小四、宋体); 二、三级目录分别缩近1和2个字; 四级目录不在“目录”中体现,在正文中也不是单独一行,可以黑体(没有句号),然后空2个字接正文; 注意:正文中每章开头要另起一页; “目录”下方中间的页码和摘要一样统一用罗马字,顺接摘要的。 摘要 目录加页眉 5. 论文正文 页眉: 论文题目(居中、小五、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 程序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6. 参考文献 标题:“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并注意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如:……的函数。 示例如下:(字体为五号、宋体) 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 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网上资料:[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网址。发表时间 7. 其它 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能度(N)等)。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图表及公式: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表名(小四)置上居中,图名(小四)置下居中。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5µ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图和表的编号从前至后顺序排列,图的编号及说明位于图的下方,居中;表的编号及说明位于表的上方,居中。公式编号加圆括号,居行尾。图表中的字体不应大于正文字体。注意:图表标题中的数字也是“Times New Roman”。 8.论文依次包括:封皮、内封、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不要落项。 9.注意:上面没有说“加粗”的“黑体”,均为“黑体不加粗”。 补充: 1.答辩要求:自述15分钟,回答问题10分钟,自述要求使用PPT 答辩内容: 1).论文题目 2).设计内容 3).设计方案 4).如何完成设计 工作原理 软件或硬件设计 制作\调试\安装 5).存在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6).致谢 3.最后上交学生装订好的论文、光盘、记录表、成绩单 4.光盘里的文件夹命名为: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级 文件夹里包括的文件有:论文、ppt、英文翻译 1) 论文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论文)_完成日期doc 2) ppt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ppt)_完成日期ppt 3) 英文翻译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英文翻译)_完成日期doc 例如: 答辩问题5个, 侧重总体思路一个 软件或硬件一个 翻译一个 其他2个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37.unknown _1234567945.unknown _1234567953.unknown _1234567957.unknown _1234567961.unknown _1234567963.unknown _1234567964.unknown _1234567965.unknown _1234567962.unknown _1234567959.unknown _1234567960.unknown _1234567958.unknown _1234567955.unknown _1234567956.unknown _1234567954.unknown _1234567949.unknown _1234567951.unknown _1234567952.unknown _1234567950.unknown _1234567947.unknown _1234567948.unknown _1234567946.unknown _1234567941.unknown _1234567943.unknown _1234567944.unknown _1234567942.unknown _1234567939.unknown _1234567940.unknown _1234567938.unknown _1234567929.unknown _1234567933.unknown _1234567935.unknown _1234567936.unknown _1234567934.unknown _1234567931.unknown _1234567932.unknown _1234567930.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7.unknown _1234567928.unknown _1234567926.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unknown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unknown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相关信道下的准正交空时码的性能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97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