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举报
开通vip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晋阳学刊 》� � � 年第� 期 !总第 ∀ �期 #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徐 华 龙 李清照作为宋代一位伟大的女诗人 , 在她创作的许多诗词中, 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 日、 饮食 、 服 饰等各种习俗 , 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 , 也为作品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 ∃ 节 日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 日,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 按照民间的习惯 , 这一天不仅亲人 团聚 , 而且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 , 例如夜间燃灯、 观灯 、 放灯和猜灯谜 ∃ 唐宋时代 , 灯市有种种 ∃...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晋阳学刊 》� � � 年第� 期 !总第 ∀ �期 #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徐 华 龙 李清照作为宋代一位伟大的女诗人 , 在她创作的许多诗词中, 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 日、 饮食 、 服 饰等各种习俗 , 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 , 也为作品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 ∃ 节 日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 日,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 按照民间的习惯 , 这一天不仅亲人 团聚 , 而且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 , 例如夜间燃灯、 观灯 、 放灯和猜灯谜 ∃ 唐宋时代 , 灯市有种种 ∃舞 百戏 ” 活动 , 明清还加有戏剧演出等项目 , 关于元宵节描述 , 在宋代一些诗人的作品中都曾经 出 现 过 , 例如辛弃疾 《青玉案 · 元夕 》就是其中之一 。 但是在李清照的笔下又呈别一种风采 , 《永遇乐 · 元宵 》这样写道 % 落 日熔金, 暮云合璧 。 ∃人在何处 &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 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 , 融 和 天 气 , 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 , 香车金马 , 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 日, 闺门多暇 , 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 , 捻金雪柳 , 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 , 风餐雾鬓 , 怕见夜出去 。 不知向帘儿底下 , 偷人 笑语 。 据有关学者考证 , 此诗写于建炎二年 , 在南京所作 !参见王延梯《漱玉集注》第∀ ∋页 # 。 俞正燮 《易安 居士事辑 》以此词应作于建炎三年正月 ∃ 以上两种观点可以存疑 , 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 , 那就是作品 中描绘的元宵盛景确属北宋都城汁京 !即今河南开封 # 。 这不仅是因为诗中清楚地写着 ‘中州 ” 两 字 , 更重要的是 , 在诗里展现了京城开封府匡月十五元宵的盛景 , 其中表现的内容之一是 , 夜里人们 观灯游乐的情景 , 诗只用 “吹梅笛怨 ” , 概言之 。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 元宵夜间各种文娱活动可 谓不少 , 在各种民间 ‘百戏” 活动中 , 李清煦取元宵节吹奏的汉 《横吹曲》中的 《梅花落 》作 为 标 志 , 将元宵夜晚富有特色的景致表现出来二另外 , 李清照在诗中表现的风俗画面 , 即节日中志同道合 者互邀野游 、 举杯应酬的内容 , 诗为 “来相召 , 香车宝马 , 谢他酒朋诗侣 ∃ ” 关于这一风俗 , 在民间 很为盛行 。 不仅在北宋首府是这样 , 即在南宋时的杭州也有这样风习 , 昊自牧 《梦粱录 · 元旦 》 记 载 % “今杭城元宵之阮 , ⋯⋯公子王孙 , 五陵年少 , 更以纱笼喝道 , 将带佳人美女 , 遍地游赏 , 人都 道频催 , 金鸡屡唱 , 兴犹未已 。 甚至饮酒醇膝 , 倩人扶著 , 坠翠遗瞥, 难以枚举 ∃ ” 可见此 日郊外漫 游 , 开怀畅饮更是那些有闲阶级的游乐内容 ∃ 其他如诗中所说的头饰 , 也可证明与 ‘中州 ’ 当时的风 俗有关 !头饰问题见下文 # ∃ 寒食节又是民间的一种节日 ∃ 传说 , 这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 ∃ 宗凛《荆楚岁时记》云 % “介子推 三月五 日为火所焚 , 国人哀之 , 每年春暮 , 不举火 , 谓之禁烟 ’ ∃ 还说 % ‘冬至后一百五日 , 谓之寒 食 , 禁火三日 ∃ ’ 《梦粱录》关于清明节一节说 % “清明交三月 , 节前两 日谓之 ‘寒食 ’ 。 京师人从冬 系后数起至一百五日 , 便是此日’ 。现在有人将寒食与清明相并 , 称之 为复合型的节 日∃ 事实上 , 寒食 ∋() ‘节逐渐将为 止、们所忘 , 代之的只 是清明这 一 节日 , 然而在宋代 , 寒食却是民间十分重要的节日, 被 认 与是成年男女加冠加芥的吉祥之 日。 当时 , 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坟墓三夭 。 正因为这样 , 李清照在 涛词巾就不 日一次地提及寒食节 。 如 % 《倪溪纱 》 % “淡荡春光寒食天 。 ” 《念奴娇 》% “宠柳娇花 寒食近 。 ” 《怨王孙 》 % “多恨自是多占惹 , 难拼 全, 又是寒食也 ∃ ” 当然 , 李清照诗词并不汉仅一般地说到某一节日 , 更为可贵的是 , 展现了节 日的风俗人情 , 通过 这一画面 , 使早已过种育∗ 习俗再现乎厨哟脚氮 ·咖。《、院澳纱下说 %‘ +摊荡春 ,睬食天 , 玉炉 沉水袅残烟 , 梦回 ,−−枕隐花锢 。 海燕未来 一人斗草 , 江梅已过柳生绵 , 黄昏疏雨湿秋千 ∃ ” 这里说的节 日游戏 , 就有两种一一斗草和荡秋千 。 斗草是古代一种民间很为盛行的游戏 , 以两根章的茎相拉 , 比输赢 。 记得儿时 , 我亦曾与顽童以 比为戏的 。 《荆楚岁时记 》曰 % “五月五 日, 四民并踏百草 , 又有斗草之戏 。 ” 《隋唐嘉话 》 卷 下 云 % ‘中宗朝 , 安乐公主五 日斗百草 , 欲广其物色 , 令驰异取之 。 又恐为子也人所得 , 因剪弃其余 ∃ ” 害代 , 斗草之戏在端午 日进行 , 到了宋时 , 斗草改为寒食之戏了 。 晏殊 《破阵子 》、 柳永 《斗百草 》 皆咏此戏 , 可见 , 斗草在宋代酒勺春天 !寒食节亦在内 # 是很流行的 。 据 《梦粱录 》记载 , 二月朔 , 宋 代宫殿中的宫女 , “以百草斗戏 ’ 。 王学初的∋ 《李清喃集校注争以为 ‘未知宋时尚有斗草之戏否 , 是 否 已改为于春日为此戏 。 ” 《岁时广记 》记斗草之戏 , 引老荆楚岁时记 》, 仍在五日 , 未言及当时风 俗 。 而 《东京梦华录 》、 《梦粱 录》、 《武林旧事 》等书亦无记载 , 或许宋时已无此戏 。 认为各家词 中不一过作故事用 , 这一看法 , 实为误断 , 直到明代, 斗草之戏依然流传于民间 ∃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余 》卷二十二云 % “春 日 , 妇女喜为斗宣之戏 。 ” 可见 , 李清照所说的斗草风俗恰恰真实地来自于现 实生活 , 而非 ‘故事” 。 在这首 《院溪纱 》里 , 还提到另一游艺—荡秋千 , 也是寒食节的重要活动 ∃ 《初学记》卷第四‘寒食 ” 巾就记有秋千活动 。 宋代 , 李清照及其他诗人作品里也保存了这一方面的可贵资料 ∃ ‘ 李清照曾写过 “端午姑子词 ” , 这也是宋时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 这是古代臣僚在节日前献给宫中 灼涛。 ‘岁时广 记 》卷二十二云 % ‘《皇朝岁时杂记》% 学士院端午前一月 , 撰皇帝、 皇后 、 夫人阁门 姑子 , 送后苑作院 , 用罗帛制造 , 及期进入 。 ” 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重要内容 。 据记载 , 粽子原不是 .尹∋ 己食用的 , 而投入江中祭祀属原的 。 因此宋人将端午节又称为解粽节。 南宋时 , 粽子已不投 入 江 , /, , 可放在店铺中公开出傅了 , 且棕子的形状也有了很大变化 。 《西湖老人繁胜录 》记载 % “角黍 , 天下淮有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 亭子 、 车儿诸般巧样 。 开铺货卖 , 多作劝酒 , 名为巧粽。 ” 《武林旧 事 》巾亦有此说 , 可见南宋端午是很具特点的 。 另外 , 还有许多我国的传统节日, 如重阳、 中秋 、 七夕等 , 在李清照词中亦多有表现 , 或抚今追 昔 , ∗戈着景抒陌, 或思念 亲友 , 不仅深刻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而 目∃也再现了宋代风俗某一侧 #断 饮 食 李清照诗词中关于宋代的饮食习俗亦有记载 , 其中茶、 酒最盛 ∃ 《鹤鸽天 》% “酒阑更喜团茶苦 , 梦断偏宜瑞脑香 ∃ ” 词中所说的团茶是宋代特有的圆形茶饼 ∃ 进贡给皇帝饮用的团茶上还印有龙凤形图案 , 故又称为龙凤茶 ∃ 《宋史、食货下五 》云 ∃ “有龙、凤、 石乳 、 白乳之类十二等 , 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 。 ” 另据 《宣和北苑贡茶录 》载 % 伙平兴国初 , 特制 龙凤模 , 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 , 以别庶饮 ∃ ” 石梦得 《石林燕语 》卷八曰 % 键州岁贡大龙刁 团各二 斤 , 以八讲为斤 , 仁宗时蔡君谋知建州 , 始别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凤团十斤以献 , 斤为十饼 。 ” 均可得 知龙凤团茶至少庄北宋时代还是皇帝专有的饮用品 。 李清照称团茶 , 是因其为茶中珍品 , 借此作为茶 的别称 , 反映了一定的习俗现象 ∃ 如 “酒阑更喜团茶苦 ” 将人们酒后品茶的饮食表现出来了 , 直到今 ∋ 褚 天 , 我们还 有这种习吸 ∃ 关于饮酒风俗为生动情形 , 在李清照词中更是屡见不鲜, 据我不完全的统讯 “酒 ‘ 字的 出 现 《漱玉集 》中不下二十处 , 另外 , 还有 ‘醉 ’ 、 “杯” 、 “蹲 ” 等与酒有关的字 , 在她的诗词里也很 常见的 ∃ 例如 % 浓睡不消残酒 ! 《如梦令 》# , 沉辞不知归路 ! 《如梦令 》#共赏金尊沉绿蚁 ! 《 渔 家 傲 》# , 酒意诗情谁与共 ! 《蝶恋花 》# , 险韵诗成 , 扶头酒醒 ! 《念奴娇 》 # , 一江春浪醉 醒 中 ! ‘浪淘沙 》# , 不泊风狂雨骤 , 恰才称煮酒残花 ! 《满庭芳》 #∃ 一 这种现象在李清照词中出现是和宋代盛行饮酒的习俗分不开的 ∃ 《梦粱录 》曾多次记载了当时人 们对酒的嗜好 ∃ 反映了宋人节日畅杯痛饮的情景 , 这种饮酒习俗自然地反映到李清照诗词中来 ∃ 头 饰 头发是人们最重要为审美对象之一 。 据一些民族学者租人类学者对野蛮民族的调查中 , 发现那些 部落里往往男子十分注意头发的美观 , 女子却不甚注意发美。 以后 , 由于社会的进化和发恳 这种装 饰头发的习俗逐渐转为女子所有 。 到了宋代 , 女子的头饰更 为丰富多彩 , 夺人眼目 ∃ 以致 , 朝廷为了 简化民俗 , 除民妇之外 , 下令 “市肆造作缕金为妇人首饰等物者禁 ∃ ” ! 《宋史 · 舆服五 》# 李青照 《永遇乐 》就保存有很多头饰习俗 , 其中 ‘雪柳’ 即为一种宋时头饰 , 是用午元宵节的 。 《东京梦华录今记载正月十六日那天 , “市人卖玉梅、 夜蛾、 蜘,、 雪柳 、 菩提叶、 科头圆子“ , 等 等 ∃ 这里所卖的均为头饰 。 另据 《宣和遗事 · 十二月预赏元宵 》说 % “京师民有似云浪 , 尽头上戴着 玉梅、 雪柳 、 闹蛾儿 , ” 周密《武林旧事 》卷二也说 % 坑夕节物 , 妇人皆戴珠翠 、 闹蛾 、 玉梅 、 雪 柳 、 菩提叶 、 灯球⋯⋯ 。 ’ 从这些文字记载里 , 可以看到 , 雪柳是宋代妇女应时妆饰物 。 关于雪柳的 形态 , 已很难考证了 , 但根据《宋史 》卷一百五十三 《舆服志五 》中皇帝诏书讲 % ∃ 内庭自中 宫 以 下 , ⋯⋯不得以金为饰” 的事实 , 再加宋代穆戴有罗 、 绢等花 , 由此推断 , 元霄妇人头戴的雪柳可能 也为一种罗 !绢 # 花 。 钗头风 , 是宋时妇文又一头饰 , 一般是钗头上饰有风凰 , 故而得名 ∃ 还有一种花铀也是一 种 重 要的常为人们佩戴的面饰 , 犹如至今还保留在印度妇文眉间的红点一样 ∃ 《太平广记 》卷一百五十九 引《续幽怪录 》载 , 固国少孤 , 思早娶妇 , 但求婚不成 。 后来 , 娶了个妇人 , 其三岁时 , “眉间为狂 贼所刺 , 故以花佃覆之 。 ” 这是一种花锢的民间传说 , 作花锢是作为美的象征却是无疑的 ∃ 《唐书 · 舆服志 》云 % “内外命妇服花锢 、 翟衣青质 ∃ ” 可见花细的身价还是相当高的 ∃ 这一种头饰和一种面 饰 , 在李清照 《洗溪纱 》中都有提及 ∃ 此外 , 末代妇人还有些什么头饰 , 李清照词里也都有所提到 , 如玉钗、 人胜 、 梅花醉 、 金雀等 ∃ 《菩萨蛮 》云 % ∃绿云鬓上飞金雀” , 其中 “金雀” 为装饰有孔雀形状的头饰 ∃ 《清平乐 》云 % “年 年雪里 , 常插梅花醉 。 ” 这里可见寒 扮猎月里人们亦 常采梅花插鬓发上 , 作为关的装饰二 《菩萨蛮 》 云 % “烛 底 凤钗明 , 钗头人胜轻 。 ” 这里的人胜 , 据《荆楚岁时记 》载 % “人 日剪采为人 , 成 缕 金箔为人 , 亦戴之头鬓 ∃ 又造花胜 以相遗 。 ” 另 , 李商隐 《 气日即事》一诗说 % “缕 金作胜传荆 ! 、 ∋ 作唐 》俗 , 剪彩为人起晋风 。 ” 综合这两则讨料 , 可知唐时人胜是金质的 , 到了宋时由于限制了金能 使用 , 所以只能以金箔为人了。 古代人 日 !即阴为正月初七 日 # 《北史 · 魏收传 》引晋议郎董勋 《苦 问礼俗》说 % “正月一 日为鸡 , 二 日为狗 , 三 日为诸 , 四 日为羊 , 五 日为牛, 六 日为马 , 七 日为人。 ” 戴人胜在头上 , 是为了讨占利的缘故 。 《流溪纱 》中有句 “辟寒金小髻餐松 ” , 关于头饰辟寒金有传 说 ∃ 《述异记 》云 % “三国时, 昆明国贡愧嗽金鸟 , 鸟形如雀 , 色黄 , 常栩翔海上 , 吐金屑如栗 。 至 冬 , 此鸟却畏霜雪 , 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 , 名曰辟寒台, 故谓吐此金为辟 寒 金也。 ” 在 《拾遗记 》 中亦有类似的记载 ∃ 诗中所说的辟寒金为 一 种金忘」的头钗 , 由于此钗珍贵 , 故其形较小 , 难以替发 二 ∋ ∗ 0 从这一辟寒金头钗 , 联系此诗所说的琉泊浓酒 、 瑞脑香料这些高级用品 , 可以知晓 , 这时李倩照虽然 很有悲绪愁思 , 但生活上仍然是很富裕的 。 宋代发式并非一成不变的, 恰恰相反 , 此时妆饰之多样 , 名称之繁复, 堪称为一代之风流 ∃ 宋人 《枫窗小腆 #卷上记载了这一事实 % “沐京闺阁妆抹凡数变 ∃ 崇宁间少尝记忆作大鬓方额 ∗ 政 宣 之 际 , 又尚急把垂肩 ∗ 宣和已后 , 多梳云尖巧额 , 翼撑金凤 , 小家至为剪纸衬发 、 膏沐芳香、 花 靴 弓 履 , 穷极金翠 , 一袜一须 , 费至千钱 ∃ ⋯ ⋯如瘦金莲方莹面丸遍体香 , 皆自北传南者 ∃ ” 李清照诗歌 −一.∗ 所描写的发式大多为北宋情景 , 亦有部分是南宋偏安的情景 , 这些构成了宋代发式的发展史 ∃ 另外 , 宋代元宵妇文戴的一种以翡翠羽毛为妆饰的帽子一一 “铺翠冠儿 ” ! 《永遇乐 》# 和当时 宫廷中高髻云鬓股的侍女枚束 , “年年玉镜台, 梅蕊宫妆困 ” ! 《生查子 》# 等 , 在李清照诗词中都 有不同程度的 记浪和描述。 服 饰 宋代的服饰在李清照笔下亦有记载 。 《永遇乐》除了表现人们的冠 、 替之外 , 还说及 ‘簇带争济楚 ” , 这实际上将元宵节时人们注意 服饰汝扮的民俗特点披露出来 。 这里的 “簇带 ” 由簇和带两部分组成的 ∃ 簇指穿着 ∃ 例 , 《宋史 · 舆 服五 》有 ‘皇亲将军 、 诸司使 、 厢主以上 , 簇四盘雕细锦 ” 的记载 , 带指腰围物 。 《宋史 · 舆服五 》 载 % ‘带 , 古谁用革 、 自曹魏而下 , 始有金 、 银 、 铜之饰 ∃ 宋制尤祥 , 有玉、 有金 、 有银、 有犀 、 其 生铜 、 铁、 角 、 石 、 墨玉之类 , 各有等差 。 玉带不许施于公服 。 犀非品官 , 通犀非特旨皆禁 ∃ 铜 、 铁 角 、 石 、 墨玉之类 , 民庶及郡县 吏、 伎术等入 , 皆得服之 。 ” 可见带的佩用是有严格限制的 ∃ 夹衫是宋时的一种衣服 , 画家们常常以此作为李清照为典型服饰 ∃ 《蝶恋花 》说 % ‘泪融残粉花 锢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 。 ” 这里的 “夹衫 ” 为一种无袖长双层衣衫 。 《初学记 》卷二十六 《衫第九 》 中说 % ‘刘熙译名日衫 , 艾也 ∃ 衣无袖端也 ∃ ” 宋代的衫更为多种多样 , 且成为一定地位和职称人的 象征 , 见 《舆服五 》。 其中可粗略地看到宋人穿衫的特亚 ∃ 《南歌子 》是李清照的又一作品 , 其云 % “翠贴莲蓬小 , 金销藕叶稀 ∃ ’ 皆为罗衣的装饰品 ∃ 由 此可见 , 衣服上装有布物亦是末代服饰的重要方面 ∃ 这种衣物装饰品 , 到了南宋 , 遭到官府严 禁 ∃ ∃绍兴五年 , 高 示 %胃辅臣日 % “金翠为妇人服饰 , 不性靡货害物 , 而侈靡之习 , 实关风化 , 已 戒 中 外 , 及下令不许入宫门 , 今无一人犯者 , 尚恐士民之家未能尽革、 宜申严禁 , 仍定销金及采捕金翠罪 赏格 ∃ ” 以后几位皇帝也采取了这一措施 , 其原因恐与当时经济不佳 , 对金辽赔款有关 ∃ 另外 , 李清照诗词中还可以看到游艺习俗 , 如斗鸡、 打马 、 吹奏各种乐器等 , 不一一罗列了 ∃ !作者 % 徐华龙 上泽 文艺出版社 # 〔责任编 裤 降大任〕 ∋ 1
本文档为【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73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17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