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举报
开通vip

语文趣味故事语文趣味故事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

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珍珠双花红娘子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荐诗 ——篇喻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浓浅入时无?”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 ——讽喻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有柴出卖——藏词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藏词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韩复渠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吻吻你 有个深圳人到北京出差,因人生地不熟,走到街上,往回走时竟找 不着原来的路子,于是向路旁一个年轻姑娘问路:"小姐,吻吻(问问)你啦……" 话未说完,脸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捂着发红的脸颊,冲姑娘叫道:"你这个小姐,怎么乱打人 " "就打你这个流氓!" "你这么金(珍)贵呀,我吻吻(问问)你都不行吗 " "啪"地一声,姑娘又是一巴掌打过去,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流 氓,以为这是在美国呀!……" 顿时,过往行人都围了上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 广东人,听了姑娘的骂声,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把深圳人拉过一边 说:"大老乡,你要好好学学普通话了!你把'问路'的'问( w8n )', 说成了'吻(w7n )',这位姑娘怎么不生气,两巴掌白挨了。" 肚子和兔子 一次,有一位旅客陪伴他的母亲坐火车到北京去旅游。列车开至中 途,他母亲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急得他在列车上到处 打听医生,没找着。最后,他只好跑到列车广播室去求助。他用不咸不 淡的普通话对播音员说:"同志,麻烦您,我母亲的兔子(肚子)有病, 请您帮我广播,找个医生看一看。"两分钟之后,扩音器发出了广播声:"旅客们请注意,在第八车箱 25 号座位的老大娘兔子有病,旅客中如有 能医治的,请前往抢救。"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当过兽医的旅客来到 那位老大娘跟前。问:"大娘,你的兔子怎么啦 "那个旅客抢先插嘴 说:"她可能是患急性肠胃炎。"那位兽医听了,不禁大叹一声:"啊! 这是个误会!原来是大娘本人肚子痛,并不是她所带的兔子有病。"一 句话说得周围的旅客都大笑起来。 这个误会完全是由于那个旅客的普通话说得不准,分不清那个字该 送气,那个字不该送气而造成的。 苏轼不"舒适" 一个南方人在山东教书。一天上课,他向他的学生问道:"苏轼是 什么 " 一学生回答说:"舒(苏)适(轼),就是舒服。" 老师说:"不对,他是诗人。" 学生不解地问:"'私(诗)人' " 老师点了点头说:"他叫苏东坡,又是词家。" 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老师是问'齐(词)家'的'梳(苏) 头(东)婆(坡)',我们村是有一个。" 老师恼火地一拍桌子:"胡说!" 其实,这不是学生胡说,而是老师自己没说好普通话,把"苏轼" 说成"舒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词家"说成"齐家", 怎叫学生不误会,又怎叫学生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呢 这类笑话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嘲讽了我们某些上课不说普通话, 满口是方言词语的老师,而且也反映了一些南方方言中声母 zh ch sh 与 z c s 相混,zh ch sh 又念成 i q x 的方言现象,很值得我们学 习普通话时认真对待。 (吉笑雨) 拿妻子 一个湖南的技术员到外地出差,手头缺尺子用,便到一个商店去买。 他走到卖尺子的柜台前,对柜台里的男售货员说:"同志,请你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 售货员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叫我把妻子拿给你 看看,你是什么东西!" 技术员急了,连声叫道:"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嘛!……" "混帐!凭什么要把我老婆叫来给你看看,想看回家看你自己的老 婆吧!" 技术员张口结舌,愣在那里了。 是呀,"尺子"说成"妻子",怎能不叫售货员恼火呢!在一些方 言地区,许多人分不清 ch 和 q 的读音,常常把 ch 声母的字说成 q 声 母,如"尺"念成"妻","吃"念成"齐"等。对此,如果不学好普 通话,出差办事,就定会闹出买"尺子"变成买"妻子"的笑话来。 (覃一云) 方言误 豫西南某县的方言,对不满意的事物,不叫"不好",也不叫"太 差",而是叫"日巴杈"。 不久前,外地有个剧团到该县县城剧场演出。第一场演出结束时, 剧团团长约剧场经理一道走出剧场,到观众中去听取反映。当剧团团长 听到不少观众说:"这个剧团真够日巴杈的。"他听不懂,便问剧场经 理:"日巴杈"是什么意思。经理碍于面子,不便实话相告,就应付地 说:"日巴杈是很好的意思,这是观众称赞你们演出成功呢。" 剧团团长是个相声演员出身,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 学习和运用当地的方言俚语。演出期间,在与县文艺界的联欢会上,团 长致感谢词说:"这次来贵县演出,得到文艺界同行的大力协助,使我 们的演出即将胜利结束,我代表剧团全体演职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演出水平本来不够日巴杈,可是领导 和观众都说我们日巴杈,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今后,我们要百倍 努力,达到高度日巴杈的水平!" 参加联欢会的人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分屁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位湘中社教(即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工作队 员在湘南农村蹲点。年终了,生产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年终的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那位工作队员,在没宣布方案前,在会上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 已经讲了许多话, 最后总结说:"年终分屁 (配) 要实行按劳分屁 (配) " ! 社员们听他这样一说,马上叫喊起来,"什么!你骂我们年终是分屁, 还说要按劳分屁!这还了得,诬蔑我们革命的大好形势,你还算什么社 教干部!"顿时整个会场闹得一团糟,随后生产队长带头,大家连夜写 了一张状子送到社教总部。总部负责人马上打电话,连夜把那位社教干 部召了回去,停职检查。不久又将他遣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 这意想不到的灾祸,是那位工作队员把"分配"的"配"说成"屁"。 为什么要把"配"说成"屁"呢 是他故意的吗 不是,主要是他说了 方言,因为在他的方言当中,是把普通话一些 ei 韵母字说成 i 韵的, 由此"配"说成了"屁"。为什么会把普通话的 ei 韵读成 i 韵呢 这 是古音韵母在方言中演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演变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 如"配"属古韵母队韵字,跟它同韵的古韵字,"佩,妹,昧,背"等 在方言中也会读成 i 韵。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纠正自己把"配" 说成"屁"的现象。 没什么该记的 文化大革命中,搞政治理论学习,常组织辅导员,一人管几户,包 教包会。 一天,一个从南方调到北方某县工作的干部在公社干部陪同下到张 庄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离村不远,就碰见一个捡粪的老汉。 县干部拉住老汉,半普通话半方言地问道:"你早,老同志,你是 谁包的 " 老汉说:"我是'睡饱'了,才一早起来捡粪的。" "我是说谁教的。" "是呀!没有'水浇',捡回的粪就干啦!" 县干部恼火地瞪着老汉问:"你家是什么成分 " 老汉不紧不慢地说:"我家用粪坑'盛粪'。" 干部大怒又问:"你是什么阶级! " 老汉不解地望着干部说:"'该记' 我'该记'的就是吃饭,捡 粪,再也没有什么'该记'的了。" 干部大发雷霆,叫人把老汉弄到公社办学习班,好好"教育教育"。 实际上该教育的是那位干部,是他普通话没有说好,把"谁包"说 成"睡饱",把"谁教"说成"水浇",把"成分"说成"盛粪",把 "阶级"说成"该记"。你叫老汉怎能不误会 那位干部不仅不检查自 身的问题,反而大发雷霆,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我们某些干部工作作风 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见,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又怎 能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群众的工作呢 (吉笑雨) 借借老师 有一回,一位中学生家长张伯(广州人),带着他的女儿小嫦去拜 访谢老师。他们走到老师家,见大门开着,就问:"借(谢)老师在家 吗 "他女儿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爸,不是'借'老师,是'谢' 老师。"幸好老师从厨房里出来,没听清,就热情地招呼父女俩进去坐。 喝过茶,聊了几句家常之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嫦近来的工作,学习 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多帮助小嫦,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青团。张伯一 听乐了,高兴地说:"小嫦的进步,全靠老师教育帮助,借借老师,借 借老师。"小嫦越听越急,使了个眼色,半开玩笑对爸说:"爸,是谢 谢老师,不是'借借'老师,老师怎么能'借'的呀。"几句话,引得 三人哄堂大笑。 卖盐成了卖羊 有个南方朋友和北方朋友合伙做生意,他俩商定,哪儿货好卖,什 么货赚钱,只要打个电话,就要立即把货送到,利润平分。 一天,南方朋友所在的地方缺盐,立即挂长途电话给北方朋友,要 北方朋友想办法尽快买两车盐来。 北方朋友在电话里听到说买"羊",立即四下奔走,买好两车羊, 急忙押送到南方朋友住的地方。 南方朋友见了大吃一惊,说道:"我叫你买'羊'(盐)你为什么 买'羊' " 北方朋友:"我是买的'羊'!" 南方朋友:"我是说买吃的'羊'(盐)!" 北方朋友说:"是买的菜羊,不是毛羊!怎么不能吃!" 南方朋友发急地说:"咳!是煮菜用的羊(盐),喊(咸)的!" 北方朋友:"怎么不会喊,你听,哪一只不'咩咩'叫!" 南方朋友气得瘫倒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两车盐成了二车羊,紧俏货成了滞销的货,叫他怎么不气 然而, 这又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说了方言,把"盐"说成了"羊"。我们知 道在普通话中,"盐"是 ian 韵,"羊"是 iang 韵,两字是毫不相混 的, 而在一些方言中, ian , 却 iang 合流, ian 韵的字全部读成 iang 把 韵,致使操这种方言的人在学普通话时也很伤脑筋。因为他们很难从 iang 韵中把 ian 韵分出来。对此,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必须要想一些 办法,而最好的办法是记 iang 韵字,因为 iang 韵字比 ian 韵字少, 除自成音节外,只有 n ,l ,j ,g ,x 五个声母与 iang 韵相拼。记忆时 也最好选同偏旁的代表字记忆,再以记忆的字类推,便可随时分辨 ian 和 iang 韵的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an ,iang 合流的同志往往说不准 ian 韵, 对这个韵母,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韵腹 a 是发"e "音,而不是发 a 音。 这一点是读准 ian 韵的关键,希望大家在练习中切记! (夏石库) 倒运 王老五很迷信,过年过节都要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讲吉利话。 大年初一,王老五一大早就叫自己的儿子起来供奉神灵。可是,一 大碗鸡肝刚摆在神灵前的供桌上,他家的老黄狗跑过来,"哗啦"一声 把一碗鸡肝弄翻到地上。王老五的儿子急得大声喊起来:"爹!不好啦, 倒了润了!" 王老五一听,气得跑来"啪"地给儿子一耳光,骂道:"混帐东西! 大年初一,就喊倒运!" 儿子哭着说:"你,你昨晚上还叫我说'润'不说'肝'的嘛…… 叫我说什么呀 "说着"呜呜"地哭起来。 王老五拍着脑门说:"好!好!叫倒肝!" 儿子反驳说:"倒干(肝)了,我们家又哪有吃呀 "说罢,又呜 呜地哭起来。 这真叫孩子左右为难了:说"倒润"吧,跟"倒运"同音;说"倒 肝"吧,又跟"倒干"同音。 这个故事虽然讽刺了迷信思想的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方言中特殊 的忌讳言词。这些忌讳言词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不然,即使是叫一个名 字,也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的。比如有个北方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 南方走亲戚,她儿子名叫"刘禹"。一天,刘禹到亲戚的邻家去玩,吃 饭的时候,北方妇女来到邻家门口,对着里面喊道:"刘禹!刘禹——" 这一叫不要紧,只见一个彪形大汉冲出来,指着妇女骂道:"你屋 (家)里死了人,跑到这里来喊,安的什么心!" 妇女莫名其妙地说:"我,我叫我儿子!" 大汉怒目圆睁地说:"你儿子死了,就来害别人!是吗 "吼着逼 近妇女。 妇女吓得不敢做声,忙转身走了。 原来这一带死人抬灵柩时,喊的号子就是"留——语!"这号子声 跟那妇女喊儿子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叫喊声当地人一般是忌讳喊的, 那妇女在别人家门前乱喊,怎能不惹恼人家呢! (秦振华) 涂红花油 小刘是广州人,他爱人是北方人,小刘的普通话水平不怎么样,小 两口为这个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小刘在门外擦自行车,听得他爱人在 屋里喊了一声:"哎哟,b8i 子弄破了。"小刘一下子跳了起来:"什 么 鼻子弄破了!那是危险三角区!你等等,我马上拿药来!"当他洗 了手,找到红花油,来到爱人面前时,却发现她的鼻子好好的,并没有 什么不妥之处。他爱人看见他的模样儿,"嗤"地笑起来:"真是个傻 小子,被子破了不用针线缝,却涂红花油!" 原来小刘的爱人说:"被子破了",小刘却听成"鼻子破了"。在 普通话里,"被"字的韵母是 ei ,"鼻"字的韵母是 i ,本来是绝不会 混淆的;可是在广州话中,它们的韵母都是 ei ,广州人说普通话,常常 把"鼻"字念成 b8i 。自己说错了,听别人说话也容易听错,人家说"被 子",便会听成"鼻子"。 问宿 湖南江永县有个农民到云南搞副业。一天,他挑着一担山货赶路, 由于路径不熟,错过了旅店。他望着快黑下来的天,心里十分着急。但 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转过一座小山时,一 座新砌的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好不高兴,挑着山货向新房子走去。 新房子一旁的树下,有个老头正在乘凉。 江永农民放下担子,笑嘻嘻地上前用家乡话对老头说:"老人家, 天快黑了,你积一下德,让我在你'细务'(新屋)里睡一夜好不好 " 老头忽地站起来,上前就给他一耳光,怒骂道:"那来的野种 ! 我'媳妇'刚过门,能让她跟你睡吗 " 江永农民摸了摸火辣辣的脸,恼火地说:"你,你'细务'不给(让) 睡就不给(让)睡,为什么打人 " 老头一听,更加恼火,操起手杖就朝江永农民打去。 江永农民莫名其妙地后退着。 老头的两个儿子闻声从屋里跑出来,见父亲怒不可遏,以为是来了 坏人,喊叫着挥拳冲向江永农民。 江永农民人生地不熟,以为这山旮旯里的一家是那剪径的强盗,忙 丢下山货,赶紧跑了。 这江永农民说方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 (吉笑雨) 大闹门诊室 前几年,东安县某乡医院从外地调来一个年轻医生。一天早上,一 个中年妇女来到门诊室看病。年轻医生热情地望了望病人,首先拿出体 温表给病人量体温。 "医生,我生的是什么病啊 "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 "你有些发烧。"年轻医生随口答道。 "什么 " 中年妇女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 "你骂我 '发骚 (烧) , ' 你在哪儿看见的 " 原来,东安人说"发骚"是骂女人"放荡"勾引男人。当时年轻医 生不解其意,连忙说道:"你是发烧嘛!"说着还用手去摸病人的额头。 中年妇女大怒,猛地把医生一推。年轻医生恼火地说:"你,你是 干什么呀 " 中年妇女怒不可遏地说:"你这个流氓,也不看看我是谁,想调戏 我,瞎了你的眼!" 年轻医生莫名其妙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 "你吃了屎!你年纪轻轻,就……"中年妇女指着年轻医生不住地 骂着。 骂声惊动了院长,急忙赶来问年轻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简单地说 了一遍,院长连忙上前劝中年妇女道:"大嫂,你不必发那么大的火。 他说你发烧是对的。" "什么 你当院长的也骂我'发骚',刚才是我'发骚',还是他 调戏我 "中年妇女哭叫着一头朝院长撞去。院长往旁边一闪,中年妇 女撞在墙上,顿时昏了过去。 医务人员慌忙赶来抢救。院长望着昏死的中年妇女,长叹了一声, 喃喃地说:"看来农村也应该推广普通话了。" 是的,农村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烧"与"骚"在普通话中一 个是翘舌声母 sh ,一个是平舌声母 s ,两者的界线是很分明的,但在一 些方言中,由于翘舌,平舌不分,也就同了音,由此产生了这场误会。 这不就是不懂普通话的后果吗 (文卫兰) 四碗肉变十碗油 十年动乱中,南方某公社王主任,带着三个人上北京参观。一天, 他们到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服务员问王主任要什么菜。王主任打着官 腔说:"十(四)碗红烧油(肉),十(四)碗红烧芋(鱼),再加十 (四)碗饭!" 服务员不解地问:"要十碗油 是猪油还是茶油 " 王主任自以为是地说:"当然是猪油(肉)嘛!" "好!"服务员转身就进去了。 一会儿,服务员把十碗猪油,十碗山芋,十碗白饭送到桌上。 王主任和另外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王主任恼火地翻了翻白眼,对服 务员吼道:"怎么搞的 我们要的是油(肉),而不是肉(油)!要的 是芋(鱼),不是鱼(芋)!每种十(四)碗,不是四(十)碗!" 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同志,这不都是按您说的送来的吗 " "胡说!"王主任把桌子一拍。这一拍不要紧,把桌子上十碗猪油 都震翻了,顿时"哗啦啦"地全流到地上。 店里的服务员和顾客见了都围了过来,懂方音的同志问明原委,才 知道是一场误会。这时,王主任有理说不清,想赖账又赖不掉,只得乖 乖地付了十碗猪油钱,作为他初上北京的留念。 "十"说"四","肉"读"油",这是南方许多方言中没有翘舌 声母的反映。而那位主任为了打官腔,证明他能说普通话,却把不翘舌 的"四"说成翘舌的"十",又把翘舌的"肉"说成不翘舌的"油"。 声调更是混乱不清,"鱼"说"芋","芋"说"鱼",由此使人产生 了误解。从这里也使我们想到,有些人在学普通话中,并没有诚心诚意 地下过苦功夫,只知皮毛便鹦鹉学舌。正如我们在南方经常听到一些人 说的,说普通话有什么难,只要把舌头卷起来就行了。而如此地看待学 普通话,岂能不像那位主任一样,陪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到鱼肉还得 掏钱呢 (虞菊兰) 图书馆借汽油 有个在济南读中专的南方学生,一天,他到济南市图书馆借书,但 查了半天索引,查不到他所需要的书,便对图书管理员说:"老师,我要借《汽(集)邮》,书库里有吗 " 管理员连忙答道:"书库里哪来的'汽油' " 学生连忙辩解道:"不,不!我要的是《机(集)邮》!" 管理员恼火地说:"'机油'也没有!" 学生大为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管理员说:"我什么态度 我还没把你送派出所呢!你要机油,汽 油什么的!是不是要烧毁图书馆 " 学生惊愕地望了望管理员,转身走了。 他走,也许知道自己说了方言,把普通话的"集邮"说成"汽油", 当他纠正时,又把声调说错了,"集邮"成了"机油",这也就难怪别 人误会了。而把"集"说成"汽",是他把不送气的舌面塞擦音声母 j , 说成送气的舌面塞擦音 q 了,说普通话时没有纠正,故而给别人造成了 误会,借不到书,还挨了一顿克! (宁 奚) 仓皇出逃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出逃后,各地学习中央文件,一个农民听了 文件后,问一个下乡辅导学习的公社干部道:"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 干部想了想回答道:"这还不晓得,那林贼被关在仓库里烦躁了就 逃跑出国呗!" 以音释义,难免闹出笑话,以方言释义,就更是叫人笑掉大牙了。 传说有个老先生,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就是喜欢用方音释义,弄得牛头 不对马嘴。一次,他向学生讲解《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几句,洋洋洒洒地解释道:"孔子谓季氏,就是孔子会夹屎也;八佾舞于庭,就是八天才屙一 点也;是可忍,就是说,只有孔夫子能忍得住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谁 也忍不住也!" 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原来,那"谓季氏"与当地土话"会夹屎"同 音,那"舞于庭"也与当地方言的"屙一点"音近,故而老先生如此解 释。 当然,像这样的老先生,现在是没有了。但是在方言区,用方言讲 课,用方言朗读,用方言解释字音字义的,却大有人在。这样又怎能给 汉字正音,又怎能教学生学好普通话呢 (廖海燕) 扫黄 有位当官的到某县检查扫黄工作,半方言半普通话地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有没有土产(娼) " 一个当地干部连忙说:"有呀,叫兰花菇。" 当官的以为土娼的名字叫"兰花姑",忙问道:"抓起来没有 " "它不是人!"那个干部答道。 "不是人,怎么为产(娼) "当官的莫名其妙地盯着那个干部。 那个干部见当官的脸色不对,一时不敢再说。另一个在场的干部忙 上前解释说:"首长,刚才他说的是本地的土产葫芦(蘑菇)。" 当官的不由恼火地叫道:"无论'胡奴',还是'兰花姑',再好, 也要把她抓起来!唵,你们的扫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呀!" 当地干部不敢争辩,只得点头答道:"是,是!" 这命令可是害死人了,叫当地干部往哪里去捉拿"兰花姑"呢 由 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好普通话。像那位当官的一样,an , ang 不分,并且把普通话的平调说成了降升调,把"娼(ch1ng)"说 成了"产(ch3n )",如此检查工作,岂不铸成大错 分糖吃 有位领导在单位职工大会上说道:"同志们,明天上级来检查,大 家回去好好地把'外甥'(卫生)搞一搞!" 职工们顿时轰堂大笑。 领导恼火地说:"笑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谁不搞,等下分'痰' (糖)吃……" 职工们顿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望着领导。 领导见大家不作声了,以为是奖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生了作用,怎样奖罚的问 题也就不说了,接下来大讲分糖的意义:"这'痰'嘛,不是我们买的, 也不是我们'吐'(偷)的,是上级发下来的!不是什么刺激,是一点 小意思,希望大家吃了,不要在外面乱说,影响不好!唵!" 职工们越听越恼火,顿时大喊大叫起来,几个调皮的跑上台揪住那 位领导到上级领导那里评理,把个会场弄得一团糟。 是呀!天下哪有这样缺德的罚规,不搞卫生就分"痰"吃。其实, 领导的意思也并非如此, 而是方音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那领导说 "卫生" , 被人听成"外甥",是把 uei 韵字说成了 uai 韵字,说"偷",被人 听成"吐",是把 ou 韵字说成了 u 韵字,那位领导说"分糖吃",被 人听成是"分痰吃",是把"糖"字韵母 ang ,说成了 an ,与"痰"字 同了音,故而引起了一场乱子。这种 uei ,uai 相混,ou 说成 u ,an, ang 不分的方言现象,在南方方言里是比较常见的,我们谨望有此方音的 同志留心分辨,在跟人交谈时才不至出乱子。 (吉笑雨) 老陈找人 老陈到北京某工厂联系工作,该厂的一位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因故不在厂里,老 陈就按厂里给的地址找到工程师的家,敲开了门,便问道:"请问曹工 程师在家吗 "对方回答说:"曹工程师住楼上。"老陈上楼找到曹工 程师,坐下来说话,才知找错了人。他要找的是晁工程师,住的正是他 刚才敲门的那一家。他回到楼下,才找到晁工程师。晁工程师知道事情 本末,心里有点儿好笑。"请问贵姓 ""我姓岑。""哦,老岑同志, 请……"干嘛带省略号 原来晁工程师看到老陈递过来的名片,愣了一 愣:你把我的姓给改了也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呢 晁工程师不知道,把 ch 声母念成 c 声母,是广州人说普通话的通 病,不足为奇。 弄脑根 南方有位子顶父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天上课就兴致勃勃地对学 生进行了一通教育, 他说:"小朋友, 你们想学好数学吗 这就要弄 (动) 脑根(筋),特别是碰到难题,只要弄(动)一下脑根(筋),就能想 出来。" 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女学生听老师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 心想,这回可好啦,用不着求爸爸教了,也免了挨许多骂。可是脑根在 哪里呢 她一时弄不清楚,只好回去问她爸爸。 "脑根!"爸爸听后想了想说,"大概是脖子吧!脑袋长在脖子上, 脖子不就是脑根吗 这是方言,以后,你要多向本地学生学习!" "呃!"女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叫那位女学生回答问题。小学生一时答不出 来,就把手放在脖子上,弄了一下,仍想不出来,接着又弄,一直弄了 十几下,还是想不出来。那位老师看见学生不停地用手弄脖子,就说:"叫你回答问题,你弄脖子干什么 " 女学生连忙答道:"老师,我是在弄脑根,你不是说弄一下脑根就 能想出问题吗 " 老师:"我是要你弄(动)脑根(筋),不是叫你弄脖子!" 女学生茫然地说:"脑根到底在哪里呀!" 老师恼火地说:"脑根(筋)!脑根(筋)!脑根(筋)就在你脑 根(筋)上。真是死脑根(筋),连这也不懂!" 女学生委屈地哭了。 把"动"说成"弄",把"脑筋"说成"脑根",学生不懂,老师 恼火, 你叫学生怎么不哭呢 那位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呢 是他把普通话 d 声母字 "动" 说成 n 声母字 "弄" 把 j 声母的 , "筋" 说成 g 声母的 "根" , 而且韵母 in 也变成 en 了。 那位老师对这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毫无所 知,说在口上,教导学生,故而造成如此的误会。 (张官妹)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 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苛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 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 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帐,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 一同到县衙门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 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听了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照付给了先生。 祝枝山写春联 从前,有个富商做了几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财。这个富商不仅为 富不仁,而且喜欢摆阔,吹嘘自己。 这年年关快到,有个贫穷书生前来求见。书生见到富商,拿出一副 条幅,毕恭毕敬地献给富商,琅琅念道:今年真好 晦气全无 财帛进门 富商听了眉飞色舞,再看那条幅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就拿出白银 一两,赏给贫穷书先,并立即令家丁送去裱糊。 新春佳节来临,富商兴冲冲地叫家丁将这幅预示吉祥如意,招财进 宝的条幅高挂厅堂中央,让宾客品味欣赏。谁知一连几拨儿贺喜的宾客 走到条幅下面,抬头看了看,便相顾而笑,走了开去。富商见了,觉得 有些不妙,连忙移步上前,看个究竟。没等他看出个头绪,就听到一位 客人轻声念道:今年真好晦气 全无财帛进门 富商定睛细看,果然,那十二个字的条幅上,在"气","全"两 字中间,分明有一断句的"。"号。 富商这才知道被书生愚弄了,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拆下条幅,撕个 粉碎。 乱打人 太原府有个糊涂官,名叫栾达仁。他坐堂审案有个脾气,不管有理 无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上来就打 50 大板。 因此百姓送给他一个绰号:"乱 打人"。 一年,有个名叫郑光明的手艺人,因为房产纠纷,到衙门来打官司。 他将写好的状子呈给栾达仁。 栾达仁展开状子一看,只见状子开头写道:"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五妻黄氏。" 栾达仁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刁民,郑光,你听着,你今年 39 岁,却偏说明年 40,这明 明是戏弄本官……你一个臭手艺人,竟然娶五个妻子,必是霸占良家女 子……来人,给我狠狠地打这个奴才!" 郑光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哀求道:"老爷饶命!我叫郑光明,今年 45 岁,只有一个妻子。姓黄……" 站在旁边的师爷猛然省悟过来了,悄声对栾达仁说:"老爷爷,打错了。你把状子念错了,应该是:'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 5,妻黄氏……'不是有五个老婆!" 栾达仁臊得满脸通红,自我解嘲说:"打错了就错了吧!谁叫他们 说我是'乱打人'啦!" 秀才的信 从前,有个秀才,他无论写什么文章,书信,从不注意句逗,往往 闹出不少的笑话和误会。 新年除夕,他写了一封信禀告他的丈人,以表示他和妻子生活平安, 万事如意,请丈人放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看完这封家信,痛哭流涕,后悔当初把女儿许嫁给他,致使女 儿受苦。 你知道他丈人是如何读他的信的吗 原来是这样:"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 丰登。" 丈人拿着这封信,怒气冲冲地来到秀才家,要把女儿接回去。可是 进了女婿家门,见到的情况却与信中说的全不一样,觉得非常奇怪,便 问:"贤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秀才说:"岳父大人,我的信不是已向您禀告,新年万事如意,生 活安康太平吗 " 丈人听后更加觉得奇怪,便从怀中取出书信,叫女婿念给他听。只 见秀才念道:"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 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听后全明白过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境全消失了。但是,他临走 时告诫女婿,今后写信,千万不能漏掉句逗。 今年好晦气 有一人家,因连遭官司,弄得全家人都很苦恼。到了除夕晚上,父 子三人坐下来商量,父亲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咱们一起来想几句 吉利话,写到红纸上贴起来,好让客人念一念,祈求明年来个好运气, 好吗 " 两个儿子都说好极了,请父亲先讲。父亲想了想,说:"今年好。" 大儿子说:"晦气少。" 二儿子说:"不得打官司。" 父亲又说:"喂猪长成象。" 两个儿子齐声喊:"老鼠死清光!" 父子三人凑了五句话,一共 21 个字,就用红纸写成一长条幅,贴在 中堂上,专等明天客人来念。 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家的女婿头一个来拜年。一进屋子,看见中堂 上贴的条幅,上面写着一行没有标点符号的大字,于是高声朗诵起来, 把那 21 个字,念成如下四句:"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喂猪长成象老鼠,死清光!" 找美妻 从前,有个阔少爷叫郭财。他朝思暮想,盼望找个漂亮的妻子。一 天,他收到一封提亲信。信上写了女子的模样: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郭财念道: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于是,一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女子仿佛来到他的面前。 没过几天,月老把女的领来了。郭财上下一打量,见女的大脚丫, 秃子头,一脸麻子,非常难看。他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责怪媒人胡编 乱造。 媒人不慌不忙地叫郭财拿出信稿,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告诉你, 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一句假话也没有呀,是你自己念错 了,我可没有哄骗你。"郭财气得目瞪口要,暗暗叫苦。 马贩子拜佛 有个马贩子,一连几年运气都不好,马得了瘟疫,老婆又得了伤寒, 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产全折腾光了。 快过年了,邻居劝他说:"你到庙上去许个愿,求佛爷保佑来年平 安发财,也许会时来运转呢!" 马贩子听信了邻人的忠告,买了个猪头,打了一斤酒,又去找村里 的教书先生写一张祭文。先生一挥而就,念给他听:"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 佑,年年如此。" "挺好,挺好!"马贩子揣起祭文,领着儿子往庙上去了。 父子俩摆好酒肉,又恭恭敬敬地向大佛像磕了三个响头。马贩子说:"儿呀,你认字清楚,你来念祭文吧!" 儿子展开祭文,祭文上没有标点,不知怎样断句,他有点为难。马 贩子催促他道:"快念,快念,佛爷等急了。" 儿子大声念起来:"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 保佑年年如此。" 马贩子听完祭文, 号陶大哭:"天啊, 明年我家又要遭灾招祸呀……" 错解标点 姑娘丽丽找对象有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小伙子老实听话,无爹有妈。为啥 她 想结婚后少做家务,生了孩子不请保姆,自己趁年轻玩个痛快。 经过月老牵线搭桥,丽丽同从事医务工作的方威谈上了恋爱。方威 在一封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和本人职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 师"。丽丽一看这封信,笑在眉头喜在心。第二天,她主动约方威去领 了结婚证,还为方威的妈妈买了礼物。 当天晚上,两人到了方威家,只见"铁将军"把门,毫无动静。丽 丽吃惊地问:"妈妈呢 "方威狡黠地一笑:"你没看信吗 那上面写 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 丽丽一听,又悔又气:悔的是自己粗心,错解标点,把信上的话看 成"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恨的是方威有意不打标点。她眼 泪直流,举起双拳在方威胸前轻轻捶着说:"真是报应呀!" 巧写对联戏店主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有一次,祝枝山在苏州街上走,看到一家大门上贴着两张红纸,就 在上面写了对联。 这家人看了怒气冲天,揭下对联,到州官那里去告祝枝山。他当堂 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念罢以后,他说祝枝山在诽谤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告祝枝山 犯了诽谤罪。 祝枝山辩解说:"你读错了,这副对联是向你祝福的。"说完,他 拿过笔来把句逗一点,对联变成:"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店主一看,转怒为喜,撤销起诉,与祝枝山言归于好,拱手致礼。 月终盘点 有家百货商店,每到月底,总要在门外贴出"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 天"的布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这天,营业员把"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往外一贴,便三 三两两地喝茶聊天。不想,不一会儿门被擂得通通响。经理大光其火, "霍"地拉开窗,冲着济济人头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人群顿时嚷 开了:"快开门营业!为什么贴着布告不算数 " 经理马上朝布告一看,顿时傻眼了。 不知谁在布告上加了个标点,布告上写着:"月终盘点暂停,营业 五天。" 没有标点的诗 德国 19 世纪的名作家冯塔纳,当过多年的报纸编辑。他自己处理稿 件十分认真,所以对那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 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 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 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 么好诗来的。 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 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 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 的着实犯了愁。 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 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 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 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 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 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 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 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 怎么裁决 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 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 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 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 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 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 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 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到底谁是冠军呢 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 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 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 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 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 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 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 让它撒落。" 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 您! 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 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 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 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 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 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 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 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 ——雨果。很快, "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 内容也只有:—— "!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 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要表达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 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 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 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
本文档为【语文趣味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23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5K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9-08
浏览量: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