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举报
开通vip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 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李 � 敬1, 2, 3,徐 � 鲲 3,杜 � 晓4 ( 1.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6; 2.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3. 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 4.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摘 � 要: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 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 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 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 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 的收敛机制, 并考察了中国区...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 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李 � 敬1, 2, 3,徐 � 鲲 3,杜 � 晓4 ( 1.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6; 2.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3. 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 4.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摘 � 要: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 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 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 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 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 的收敛机制, 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 径可能呈现 �草帽 型特征, 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 � U 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 特征, 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还显示, 在 1992 - 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 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收敛机制 中图分类号: F83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2- 9753( 2008) 11- 0096- 10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M echanism of Regional F inancialDevelopm ent and the F luctuation ofRegional F inance D isparities in China LI Jing 1, 2, 3 , XU K un 3 , DU X iao 4 (1. Southw est Univers 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 Chongq ing Acad em y of Social Science, Chongq ing 400020, China; 3. Chongq ing University, Chongq ing 400030, Ch ina; 4. Chongq ing T 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 ing 400067, China) Abstrac t: The convergencem echan ism o f reg iona l financ ial developm ent has been a difficult puzzle. The paper stud ies it and the fluctuation o f d ispar ities of reg ional finan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five key factors: average length of educa tion, soc ia lw elfa re leve ls, commod ities exchange effic iency, financ ia l transac tion e ffic iency, as we ll as the d ifferen t econom ic geographic cond itions and prior ities o f cross- reg ion na tiona l po licies. The resu lt show s that the change trend of reg ional financ ia l deve lopm en t d ifference is sim ilar to the shape of � hat . � U cha racte ristic just show s characteristics o f partial reg ional financ ia l developm ent d ispar ities change from 1978 to 2004 in Ch ina, no t cha racte ristics o f thew ho le per iods. K ey words: reg ional finance; disparities o f developm ent convergence m echan ism � � 一、引言 在区域金融运行呈现严重不均衡的现实背景 下,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研 究者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Ray� mond W. Go ldsm ith ( 1969)运用统计资料, 对金 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作了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纵向的历 � � 收稿日期: 2008- 07- 05� � 修回日期: 2008- 10- 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07C JY035 ) ; 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 ( EGA07027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CGA060067 )。 作者简介:李 � 敬 ( 1973- ) ,男,汉族,重庆云阳人,博士,西南大学博士后 (在站 ),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 研处副处长,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96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史比较,结论是,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代表一 国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相关比率变动的趋势是上 升的, 有时甚至会发生迅速上升的 �爆发运动 , 但 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并不是无止境的, 一旦达到 一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当金融相关比率达到 1- 1. 5之间时,该比率就趋于稳定, 由此说明, 区域金 融发展水平存在收敛性或趋同性。而这种收敛或 趋同的机制是什么呢? Raymond W. Go ldsm ith并 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 他认为,金融相关比率的变 动反映了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 模上的变化关系。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金融 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金融机构发行的间接 工具比重会逐渐下降, 而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直接 金融工具的比重会逐步上升,从而导致金融相关 比率最终会趋于稳定。国内学者张杰 ( 1994)在对 �新古典均衡假说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以及 �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威廉姆森 倒 U型相关 作了比较分析后, 就中国经济的区域 差异状况及其特征作了理论描述, 并由此阐述了 金融结构的区域趋同、区域金融会呈现出类似于 经济发展的威廉姆森倒 � U 型发展趋势问题。近 年来, 国内学者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 行了不少实证分析, 但其实证结果存在明显的分 歧。周立和胡鞍钢 ( 2002)通过对中国各地区 1978 ~ 1999年金融资产相关比率 ( F IR )及其他指标的 计算发现, 金融差距具有先缩小, 后扩大的特征, 近似于 � U 型特征,区域金融差距呈现发散状态。 潘文卿和张伟 ( 2003)运用 Jeffrey Wurgler提出的 理论对 1978~ 2001年 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 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 得出资本配置效率总体上 呈现上升趋势并呈东、中、西梯度递减格局。金雪 军和田霖 ( 2004)根据 1978~ 2003年的数据, 对中 国的金融成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这 期间并不存在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倒 � U 型曲线, 而是呈现 �三次曲线 的变动态势。陆文喜和李国 平 ( 2004)采用 �收敛法对中国各省区之间以及 东、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做了实证检验, 发 现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 特征;而赵伟和马瑞永 ( 2006 )对中国区域金融发 展收敛性的研究表明, 1978 - 2002年中国区域金 融发展存在 �绝对收敛和一定的俱乐部收敛 特征。 虽然已有文献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 了不少探索, 但鲜有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区域金融 发展的收敛机制进行完整的阐释, 区域金融是否 会走向收敛, 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 还一直是一个 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 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 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 论证了区域金融 发展的收敛机制与条件, 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 变动路径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 上,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 Hodrick Prescott滤波 方法对 1992- 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 动趋势与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考察。 二、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基本模型 人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时, 往往是 基于经济增长模型而展开的。其基本思路是, 从 分析经济增长模型中各要素的区域收敛性入手, 然后根据模型的转换功能论及经济增长的收敛机 制。借鉴这一思路, 探索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 制, 应当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入手。 然而,在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中, 学者们还没有建 立一个明确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 从而制 约了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机制的研究。李敬、冉光 和与万广华 ( 2007)从劳动分工理论出发, 建立了 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 该模型为探索区 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广华 ( 2007)的模型 ! , 对于劳动分工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金融 发展水平主要决定于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生 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 率、金融交易效率以及自然、地理及政策偏好等地域 ! 关于该模型的详细论述见李敬,冉光和,万广华: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 # #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 Sh ap ley valu e分解方法 ∃, ∀经济研究 ∃, 2007年第 5期。 97 区域发展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固有因素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基于分工理论的金 融发展模型可以表述为: F = F ( a( t ), Edu, w, k1, k2, �, ) ( 1) ( 1)式中, a ( t)表示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 Edu为生产者受教育程度, w 为社会福利水平, k1 为商品交易效率, k 2 为金融交易效率, �表示地域 固有因素, 表示其它随机因素。 假定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 a( t)主要受投资 品本身的商品学特性所决定,对不同的区域其变 化不大或相同。同时, 忽略随机因素 , 根据 ( 1) 式,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者 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 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五个方面。因此对于劳 动分工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区域金融发 展差异 G (F )的决定模型可表示为: G (G ) = !(Edu, w, k1, k2, �) ( 2) 如果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 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呈现收 敛,则金融发展便有可能呈现收敛。因此可以通 过对决定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这五因素的收敛性 分析来探索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 三、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 (一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教育促进机制 假定除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外的其他因素保持 不变,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的决定模型为: G (F ) = !(Edu ) ( 3) 根据 ( 3)式,只要各区域生产者受教育程度 呈现收敛, 则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就可能缩 小, 区域金融发展就有走向收敛的可能。因此 分析各区域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时间路径特 征, 就可以推知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的变动 特征。 决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第一因素是教育的 回报率。教育的回报率越高, 生产者对教育投资 的积极性就越高。 Jeffrey Nugent和 P. A. Yotopou� los( 1986)对 12个高收入国家和 14个低收入国家 中级教育的社会回报率和大学水平教育的社会回 报率,以及大学水平教育的私人回报率进行了估 计, 结果发现低收入国家教育的回报率要明显高 于高收入国家的教育回报率 (见表 1)。其原因在 于教育在低收入区域是相对稀缺品。那么在一国 之内各区域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 下面分两种情 况进行讨论。一种情况是, 假定各区域间人力资 本不流动, 则根据 Je ffrey N ugent和 P. A. Yo topou� los( 1986)的研究,落后区域教育的回报率更高,教 育投资的积极性更高,因此,落后区域生产者受教 育程度会提高得更快, 而发达区域提高得相对慢 一些,区域间教育发展与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差 异有缩小的可能。另一种情况是, 各区域间人力 资本可以流动,则由于发达地区教育回报率低,在 发达地区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者可能会向落后区 域流动, 从而提高落后区域生产者受教育程度。 因此,两种情况下,教育的回报率的作用缩小了区 域间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决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动 者本身的绝对收入水平。对于落后区域而言, 虽 然明知教育的回报率高, 但没有钱投资于教育,正 如中国农村很多贫苦农民的孩子, 他们同样梦想 接受更多的教育, 但穷困的家境又无法实现他们 的梦想。在发达区域, 虽然教育投入的回报率相 对低一些,但劳动者有更多的钱投入教育, 只要教 育投入的效应不是负效应, 同样有投资于教育的 积极性。因此, 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或干预不到 位, 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的教育文化水平差异就 会不断增大, 陷入教育发展的 �贫困陷阱 。但随 着落后区域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 便会走出 �贫困 陷阱 。 表 1� 教育回报率的比较 ! 回报率类型 教育类别 低收入 高收入 社会回报率 中级水平教育 18% 10%大学水平教育 13% 8% 私人回报率 大学水平教育 22% 11% ! H agen, E verettE. 1986, � Th eE conom ics ofDevelopm ent , The fourth ed ition, IRW IN, p. 225.转引自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教程 ∃,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 360页。 98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 � 因此, 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 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各区域间教育的发 展极有可能陷入 �贫困陷阱 , 区域间教育文化水 平可能拉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落后区域绝对 收入水平会提高, 教育的回报率是决定区域教育 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落后区域教育的回报率更 高,区域间教育发展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会缩小。因此区域教育发展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 的时间路径总体上可能呈现近似于倒 � U 型的 特征。 (二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交易效率机制 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广华 ( 2007)对区域金 融发展差异的分解结果表明,各区域之间商品交 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差异是区域间金融发展差 异形成的重要作用因素。假定除商品交易效率和 金融交易效率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区域金融 发展差异 G (F )的决定模型为: G (F ) = !( k1, k2 ) ( 4) 根据 (4)式,只要各区域间商品交易效率与金 融交易效率呈现收敛,则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 就可能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就有走向收敛的可能。 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交易效率区域差异的时 间路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 交易效率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制 约,交易成本越高, 交易效率越低。由于商品交易 成本受到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法律、法规等的影响。不同的 制度环境下, 交易成本会有很大差异。在一个关 系型经济体中, 经济主体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不 得不用于关系的投资上, 这种投资在一个讲信用、 讲规则的社会里是不需要的,这种额外的损失从 而形成租耗,而在一个发达的契约型经济体中, 这 种租耗要小得多, 因此每笔交易的成本要相对低 得多 (卢现祥, 2004)。就中国而言, 不同区域在总 体上有相同的经济法律制度,区域之间在总体制 度上不存在差异。但以省际划分来看, 不同地方 政府在经济服务功能、软环境建设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不同省市区之间在交易成本上会存在一些差 异。但由于区域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这种区域 间的差异有缩小的可能。区域交通条件是影响交 易成本的重要因素, 对一个地区的交易成本具有 综合影响 (Y ang, 2001)。区域交通条件的差异是 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缩小的趋势呢? 假定交通设 施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 对于经济发 达的区域,有充足的资本投资于交通建设, 而经济 落后区域受到资金的约束, 在交通设施上的投资 力度必然较少, 因此, 同样会陷入交通发展的 �贫 困陷阱 ,区域之间的交通条件与商品交易效率差 异会有增大的可能。如果交通设施由国家投资, 但国家可能同样面临资金约束, 只能有重点地、分 区域地逐步改善交通条件, 正如中国所走的道路 一样,因此在前期,先得到政策倾斜的地区交通条 件较好, 而未享受到政策倾斜的地区交通条件会 较差,从而区域之间的交通条件与商品交易效率 差异可能会增大。但随着区域经济绝对水平的提 高, 或受到政府政策倾斜的地区增多, 便会跳出 �贫困陷阱 , 从而解除交通设施上的资金约束。 在 �要想富,先修路 的思想作用下,落后区域会加 大交通等设施的投资力度, 而铁路、公路密集度本 身有一个上限,因此, 区域交通条件的差异会走向 收敛,从而对区域商品交易效率的收敛产生推动 作用。 区域金融交易效率同样受到国家经济金融制 度的影响与制约。但在同一国内各地区之间, 经 济金融制度基本相同,因此,由此而导致的区域差 异可能较小 !。除了经济金融制度的因素外, 区域 金融交易效率主要由区域金融机构的效率决定。 但在中国目前的垂直架构金融体系与运行模式 下, 区域金融机构事实上只是分支机构, 各区域的 金融企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与模式都是相近的。因此, 仅 从区域金融机构层面来看, 各区域金融交易效率 的差异并不会太大。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 广华 ( 2007 )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分解结果, ! 但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在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金融有较多干预,金融财政化运行的特点突出 (周立, 2004 ) ,各地区地方政府 的行为差异也可能导致区域金融交易效率差异。 99 区域发展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1992- 2004年,省际金融发展差异中,金融市场交 易效率平均贡献率为 11. 08% ,仅为第四大贡献因 素。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中和八大经济 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中, 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的贡 献排名均居末位。说明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 下,金融交易效率收敛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综上所述, 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 中国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 各区域间商品 交易效率差异因 �贫困陷阱 的作用, 在先期可能 拉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落后区域绝对收入水 平会提高,各区域间商品交易效率有缩小的可能。 因此区域商品交易效率差异的时间路径总体上也 可能呈现近似于倒 � U 型的特征。而对于金融交 易效率而言,在垂直架构金融体系下, 各区域金融 交易效率趋同的可能性也是明显存在的。 (三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社会福利机制 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广华 (2007)的模型, 社 会福利水平是影响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假 定除社会福利水平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区域 金融发展差异 G (F )的决定模型为: G (F ) = !( ∀) ( 5) 根据 (5)式,只要各区域社会福利水平呈现收 敛,则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就可能缩小, 区域 金融发展就有走向收敛的可能。 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人们的储蓄意愿会下降, 主观贴现率 r (w )会增大, 而金融发展水平与 r(w ) 呈反向关系,社会福利水平通过影响主观贴现率 r (w )从而对金融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但社会福 利水平提高,创新的激励水平 #(w )会提高, 从而 对金融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在社会福利水平较 低的情况下,随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正向影响 可能大于负向影响。而当社会福利水平太高后, 社会福利水平对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可能大于正 向影响。正如在许多的福利国家, 其储蓄明显下 降。因此一个地区必须要保持一个合意的社会福 利水平才能促进金融经济的快速增长, 区域社会 福利水平本身应当是收敛的。 从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投资来看, 其投资资 金如果主要由区域自行解决,发达区域将会有更 多的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 而落后区域 会面临社会福利事业投资的资金约束 (多吉才让, 2000) ,因此,同样会落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 �贫 困陷阱 ,区域社会福利水平差异便会拉大。如果 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 对于发展中国家 而言,在中央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只能先让部 分区域优先发展, 区域社会福利水平差异同样有 拉大的可能。但随着落后区域经济绝对水平的提 高, 国家财政力的增强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便会走 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 �贫困陷阱 , 各区域会走 向平衡发展的道路。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 社会福利水平差异 的时间路径可能呈现先拉大后缩小的类倒 � U 型 特征,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社会福利水平差异 的时间路径特征可能映射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的时间路径上, 从而使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走向收敛。 (四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政策干预机制 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广华 ( 2007)对区域金 融发展差异的分解结果, 地域固有因素是区域金 融发展差异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地域固有因素 中, 蕴含了国家的政策倾斜与政策干预。因此,对 于各区域间金融发展的差异可以通过政策干预使 之缩小, 甚至使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趋同。 政策干预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直 接干预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通过信贷规模控制、信 贷配给等方式进行资金配置 ( Yong il Jeon和 S te� phenM. M iller, 2004)。在资金缺口很大, 国家又 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的作用下, 政府的直 接干预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中国的西部地区,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 西部地区各省区之间 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缩小。直接干预的特点 是, 能迅速缩小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但同 时会恶化金融环境,促进金融运行的行政化,不利 于长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冉光和, 2004)。间接 政策干预是通过对影响区域金融发展的教育文化 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 率等因素进行调节,国家通过政策杠杆, 促进这些 因素相对落后区域的发展, 缩小区域间在教育文 100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化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 效率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缩小, 实现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事实上, 间接政 策干预是从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的角度来间接 促进落后区域的金融发展。与直接政策干预相 比,间接政策干预可以提高区域金融发展质量, 促 进区域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间接政策干预过 程中,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 只能有重点地进行扶 持与投资,在同一时间阶段, 中央政府在各区域的 投入力度是有差异的。正如中国选择的发展战略 一样, 先是沿海地区,然后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最后是中部崛起政策的出台。这种战略取向, 必 然会拉大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 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各区域将得 到均衡的发展。因此, 间接政策干预机制下, 使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在时间路径上也可能呈现近似于 倒 � U 型的特征。 四、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 �草帽 型 特征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 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 各区域 间教育的发展极有可能陷入 �贫困陷阱 ,区域间 教育文化水平可能拉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落 后区域绝对收入水平会提高,区域间教育发展和 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会缩小。区域教育发展 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的时间路径总体上可能呈现 类倒 � U 型特征。同样,区域商品交易效率差异的 时间路径总体上也可能呈现类倒 � U 型特征。而 对于金融交易效率而言, 在垂直架构金融体系下, 各区域金融交易效率趋同的可能性也是明显存在 的。社会福利水平差异的时间路径也可能表现出 先拉大后缩小的类倒 � U 型特征。在间接政策干 预过程中,中央政府分步走的战略实施过程中, 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可能呈现类倒 � U 型。由生产 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市场的交易效 率、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政策干预效应的类倒 � U 型特征,映射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G (F )的时 间路径上,从而使区域金融发展 G (F )差异也可能 呈现类倒 � U 型特征。 但需要注意的是,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不会完 全消失。根据李敬、冉光和与万广华 ( 2007)对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分解结果表明, 地域固有因素 对区域金融差异具有重要影响。而地域固有因素 的内涵十分丰富, 除了国家的政策干预之外,还有 地域本身的经济地理条件。而部分经济地理条件 可能是无法变更的。例如沿海地区在通商口岸上 的优势, 内陆地区是无法比拟的。另外, 商品市场 交易效率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影响、金融市场交 易效率受区域间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影响, 各区域 间的交易效率本身是会产生差异的, 这种差异的 存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也是市场有效运行的重 要推动力,这种差异是一种效率差异, 中央政府与 货币当局是能容忍的。因此,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不会完全趋同, 只能收敛于效率差异的水平。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近似于 �草帽 型。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时间路径特征可表示为 图 1。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可分为四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接政策干预期, 这一阶段, 在直接干预政策的作用下,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总 体上是比较低的, 甚至还有缩小的趋势。但随着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 水平、商品市场交易效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等因 素的趋异效应发挥作用,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会逐 渐拉大, 进入第二阶段即市场化的趋异期。但经 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 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等因素 的趋同效应发挥作用,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会逐渐 缩小,进入第三阶段即市场化的趋同期。但区域 金融发展差异最终会收敛于效率差异的水平, 进 入第四阶段, 即效率差异稳定期。 五、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的路径特征 (一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 U 型特征的解 释 前面论证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区域金 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 �草帽 型特征。 那么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否支撑这一观点呢? 周立 ( 2004)运用人均存款与人均贷款的区域变异系 101 区域发展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数度量了 1978- 1998年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动 态特征,发现中国区域差异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的 趋势,其中 1992年是 �缩小 与 �扩大 的分界 线。李敬 ( 2007 )的实证分析也发现, 1978 - 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呈现 的是 � U 字特征。 1978- 1986年, 中国区域金融 发展差异表现出下降的态势, 构成了 � U 字的左 边。 1986- 1991年,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总体上处 于平衡态势, 但略有上升, 构成了 � U 字的底部。 1992- 2004年,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上升的态 势, 构成了 � U 字的右边。因此实证结果与理论 分析的 �草帽 型特征是不相符合的。其原因是 什么呢? 图 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的 �草帽型 特征 1978- 1986年,由于历史条件使然,在改革开 放初期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差异很大。改革开放 后,打破了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构建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双 层银行体制, 推行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立。在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管辖下的以工、农、中、建为 支撑的四大专业银行体系初步形成, 但各银行之 间由于垄断的金融体系格局,金融配给的特征十 分突出。从而导致了 1978- 1986年区域金融发展 差异的缩小。 1987 - 1991年, 政府促进银行业竞 争的意图开始显现, 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势头初见 端倪。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四大专业银行在此期间也开始通过私人业务进行 相互渗透,表现出积极的市场竞争姿态, 银行间的 初步竞争局面开始形成。因此, 在此期间区域金 融发展差异总体上处于平衡态势, 但因竞争态势 的显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略有上升。由此可 见, 在 1978- 1991年, 中国金融体系正处于逐渐构 建阶段, 中国经济的计划色彩极其浓厚, 这一阶段 体现出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可能并不具有规 律性。这一时期可以把之归结为 �草帽 型路径特 征中的第一阶段, 即直接政策干预期。 1992年后, 区域金融差异呈现增长态势, 这时中国经济体制 开始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金融运行中市场化机制 开始起作用, 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逐渐形成,所以 这一时期就是 �草帽 型路径特征中的第二阶段, 即市场化的趋异期。因此 � U 字型特征并不是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的全程特征, 而只是其中的 一个局部特征。 (二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与波 动特征: 1992- 2004 由以上分析发现, 1992- 2004年, 中国区域金 融发展处于市场化的趋异期。其趋异的速度与趋 势如何? 区域金融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 必然具有波动性, 其波动特征又如何? 厘清这些 问题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判 断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 H odrick Prescott 滤波方法对 1992- 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的变动趋势与波动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剩余法和 Hodrick Prescott滤波方法对省 际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分解, 结果见表 2。H odrick Prescott滤波分解出的长期 趋势是一个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为了更精确地 刻画省际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特征, 下面建 立 Hodrick Prescott滤波的长期趋势序列 ( T )与时 间变量的回归方程。为了避免虚假回归的存在, 首先要对 HP长期趋势 ( T )进行单位根检验。检 验结果见表 3。检验模式为:时滞为 1,有截距和时 间趋势。结果表明, ADF Test Stat istic统计量为 - 11. 8073,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 假设。因此 HP长期趋势 ( T )是一个平稳序列。 由表 2显示的 HP长期趋势 ( T )呈现加速上升态 势。因此建立 HP长期趋势 ( T )对于时间变量 (T ime)的二次曲线方程: T t = aT im et + �Time2t + t ( 6) 102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表 2� 1992- 2004年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时间序列分解结果 年份 泰尔指数 ( Y) HP长期趋势 ( T) 循环变动 ( C ) 不规则变动 ( I) 1992 0. 0391 0. 0405 - - 1993 0. 0483 0. 0437 105. 9014 1. 0442 1994 0. 0518 0. 0469 113. 4106 0. 9749 1995 0. 0596 0. 0500 111. 7353 1. 0658 1996 0. 0563 0. 0533 102. 3536 1. 0313 1997 0. 0469 0. 0569 92. 5654 0. 8903 1998 0. 0547 0. 0610 88. 6778 1. 0118 1999 0. 0616 0. 0656 90. 7830 1. 0342 2000 0. 0629 0. 0709 89. 6893 0. 9893 2001 0. 0664 0. 0768 88. 4859 0. 9770 2002 0. 0752 0. 0833 97. 3204 0. 9277 2003 0. 1039 0. 0902 106. 0727 1. 0864 2004 0. 1095 0. 0972 - - 表 3� HP长期趋势 ( T )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 Test Stat ist ic - 11. 8073 1% C rit icalValu e* - 5. 1152 5% C riticalVa lue - 3. 9271 10% C riticalValue - 3. 4104 * M acK innon crit 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 hypothes is of a un it root. 如果 �为正, 并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 HP长期 趋势 ( T )确实呈现加速上升态势。 用 Ev iew s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 4。由 于残差自相关, 所以加入了 AR ( 1 )项。回归方 程通过了各项检验, 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 T检验, 因此是统计显著的。时间变量 ( T im e)平 方项的回归系数为 0. 0002, 并且在 1%的显著性 水平通过了 T检验。表明 HP长期趋势 ( T )确实 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实际数据模拟的回归方 程为: T = - 0. 9497T ime+ 0. 0002T ime2 + 944. 3206+ [AR ( 1) = 0. 4252] ( 7) 在 ( 7)式两边同时对时间变量 ( T ime)求导,则 得到 HP长期趋势 ( T )增长率 dT dT im e 的估计式: dT dT im e = - 0. 8497+ 0. 0004Time ( 8) ( 8)式表明, 在 1992- 2004年, 每增长 1年,省 际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的增长率会提高 0. 0004,因此省际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 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区域金融发展很可能依 然处于趋异的状态,如果不进行政策调整与控制, 在短期内区域金融发展不会走向收敛。 受到其它因素的冲击,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在遵 循一定的长期趋势的同时,在具体的运行轨迹上表 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图 2显著了 1992- 2004年区 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对于 循环变动, 可以从走势图形中找到两个峰。一个峰 在 1994年,第二个峰在最后一个点即 2003年。两 峰之间的距离是 9年。由于没有出现轮回, 还不能 明确判定出其循环周期就是 9年。仅根据图形来 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循环特征也无法确定。田霖 ( 2006)对省际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循环周期也进 行过测定, 其结果是 8- 9年。因此本文的结果与 之是相近的。但本文测定的循环变动是在遵循一 定长期趋势下的循环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 !。 图 2� 1992- 2004年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 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 ! 而田霖 ( 2006)认为这种循环变动是一种长期现象,由此认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发展态势。 103 区域发展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表 4� H P长期趋势 ( T )对时间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被解释变量: H P长期趋势 T M ethod: Least Squares Sam p le( ad justed) : 1993 2004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误差 T统计量 概率值 T im e - 0. 9497 0. 0531 - 17. 8825 0. 0000 T im e 2^ 0. 0002 0. 0000 17. 9840 0. 0000 C 944. 3206 53. 1047 17. 7822 0. 0000 AR ( 1) 0. 4252 0. 1506 2. 8235 0. 0224 R - squared 0. 9999 M ean d ependen t var 0. 0663 Ad jus ted R - squared 0. 9998 S. D. dependen t var 0. 0175 S. E. of regression 0. 0002 Ak aike in fo criterion - 13. 5672 Sum squared resid 0. 0000 Schw arz criterion - 13. 4055 Log l ikelihood 85. 4031 F- stat ist ic 19497. 7700 Durb in- Watson stat 1. 6702 Prob( F- stat is tic) 0. 0000 � �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 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政 府政策干预等因素出发, 论证了区域金融发展的 收敛机制。研究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区域金融 发展差异可能呈现直接政策干预期、市场化的趋 异期、市场化的趋同期与效率差异稳定期等四个 阶段。在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态势的实 证分析中发现, 1978- 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 差异显示的 � U 字型特征, 与理论分析的 �草帽 型特征不相关符合。但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角 度来看, � U 字型特征并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 动的全程特征, 而只是其中的一个局部特征。实 证分析还显示,在 1992- 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 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因此, 在未来的 一段时间内,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极有可能依然处 于趋异的状态,如果不进行政策调整与控制, 在短 期内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会走向收敛。基于以上 分析, 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要充分重视金融的劳动分工促进功能, 缩 小区域金融功能差异 � 国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金 融调控手段,以劳动分工促进为导向, 将金融体系 的资金配置到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区域劳动分工的 领域。特别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改造 传统小农经济,深化农村社会分工, 提高农业生产 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当前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农村 金融的分工促进功能, 提高农村金融的运行效率, 要将农村金融的资金主要配置在促进农业产业化 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同时要合理疏导和 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在正规金融发展落后的地 区, 民间金融会对正规金融产生替代效应, 从而对 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民间 金融交易效率受到政府管制态度的影响, 政府应 当采取合理、规范的手段来发展民间金融, 而不能 片面地进行打压,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 区域,要充分尊重民间金融的主体地位。 2. 构建动态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缩小 金融发展条件差异 � 第一, 应当逐渐调整国家的 金融经济发展战略, 在着力推进发达区域金融经 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要兼顾落后区域的金融经济 的发展, 不能让金融发展差异超越 �陀螺空间 。 在国家总体目标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 要给予落 后区域更多的倾斜政策, 要适当加快中西部地区 的发展, 尤其是中部地区,在 1992- 2004年,因为 享受政策的倾斜十分有限, 金融约束更加严重,应 当受到政策层面的足够重视。第二, 根据国家 �分 步走 的发展战略, 要逐步将发展重心向落后区域 进行转移,促进 �跨时公平 ,从动态上给予各地区 平等的金融发展条件。第三, 要加强区域金融发 展的政策协调,促进区域金融合作, 建立发达区域 对落后区域的金融反哺机制。第四, 在货币金融 政策的执行中, 要充分考虑各区域金融发展的差 异性,打造区域货币政策运行平台, 建立有效的、 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区域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 实 施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 3.推进教育投入体制综合改革,努力缩小区域 间教育水平差异 � 第一, 要改变中西部地区基础教 育 �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的职责 体制,建立主要由省级财政负责基础教育投入的机 104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制。第二,要依法不断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 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 育投入保障制度。在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 上, 逐步将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 制范围。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教育,建立 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 (北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对内陆地区的教育 扶持与对口支援机制;第四,理顺财政与金融的教育 投入关系,大力促进金融支持教育的金融创新,实现 金融与教育的结合发展,建立教育发展与金融发展 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4.适度提高落后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区 域创新激励机制 � 第一,要加大落后区域社会福利 的财政投入水平,依法建设社会福利的投入机制,进 一步完善落后区域的劳动部门对职工提供的福利津 贴、福利设施,促进社会福利生产, 解决残疾人的生 活与就业问题,加强敬老院、孤儿院、精神病人福利 院的建设。第二,要改革落后区域社会福利的运行 体制,促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以有偿、低偿和无偿 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层次的社会福利服务;建立社 会福利资源的社会化机制, 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 况;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的社会化,改变现有社会 福利机构政府直接办、政府直接管的局面,引导社会 福利社会办。第三, 完善中西部地区及其他落后区 域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创业基金制度, 为创新群体提供合适的风险补贴、优惠的税收政策, 积极营造创新文化。 5. 优化区域市场交易环境, 缩小商品与金融 交易条件的区域差异 � 第一,要积极促进落后地 区和广大农村区域信息、通讯与交通条件的改善。 在中西部地区, 要保证交通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投入, 同时要积极引进高科技技术, 提升基础设施 建设的质量,促进中西部地区信息、通讯与交通服 务能力的提升。第二, 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市场 法制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商品与金融市场交易 平台, 维护合理有序的市场秩序。第三要加强落 后区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基础保障层、他律 控制层和自律屏障层 �三位一体 的社会诚信体 系。第四要加强落后区域金融主体及其金融人格 培育, 树立金融主体独立的金融人格, 增强金融主 体的自主性、风险与收益对称性和金融意识。另 外, 金融交易条件与商品交易条件的改善必须同 步协调推进。针对落后地区, 必须要从改善商品 交易条件入手, 确保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处于临 界点以上才能真正实现调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 1] Go ldsm ith R. F inanc ial Structure and Econom ic Deve lop� ment [ M ]. New H aven: Y aleUn ive rs ity P ress, 1969. [ 2]张 � 杰. 经济的区域差异与金融成长 [ J]. 金融与经 济, 1994, ( 6): 16- 19. [ 3]周� 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 1978~ 1999 [ J].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60- 74. [ 4]潘文卿, 张 � 伟. 中国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相关 性研究 [ J]. 管理世界, 2003, ( 8): 16- 23. [ 5]金雪军, 田 � 霖. 我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态势: 1978 ~ 2003年 [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 ( 8): 24- 30. [ 6]陆文喜, 李国平.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 2): 125- 128. [ 7]赵 � 伟, 马瑞永.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 政策建议 [ J]. 中国软科学, 2006, ( 2): 99- 106. [ 8]李 � 敬, 冉光和, 万广华.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 解释 # # #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 Shapley va lue分解方法 [ J]. 经济研究, 2007, ( 5) : 42- 54. [ 9] H agen Everett E. The E conom ics o f Deve lopm ent [ M ]. 5th ed ition. IRW IN, 1986. [ 10]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教程 [M ]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 社, 2001. [ 11]卢现祥. 新制度经济学 [ M ]. 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 社, 2004. [ 12] Y ang, X. E conom ics: New C lassical Versus N eoc lassical F ram ewo rks[M ] . Ox fo rd: Basil B lackwe l,l 2001. [ 13]多吉才让. 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积极推进社会福 利社会化 [ N ]. 学习时报, 2000- 5- 8. [ 14] Yong il Jeon, S tephenM M iller. The Geograph icD istribu� tion o f the Size and T im ing o f Monetary Po licy Ac tions [ Z ], W ork ing papers 2004- 22, Un iversity o f Connec ticut, Depa rt� ment o f Econom ics, 2004. [ 15]冉光和.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 M ] .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 16]周 � 立.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 1978 - 2000年 )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 17]李 � 敬.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 # # # 基于劳动 分工理论的视角 [ D ]. 重庆: 重庆大学博士论文, 2007. [ 18]田 � 霖. 中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 # # # 基于金融地理 学视角 [ 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本文责编:肆 � 城 ) 105 区域发展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本文档为【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405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3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05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