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件(双语)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件(双语)

举报
开通vip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件(双语)null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Ji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Jie1. Introduction: Aspects of Anarchy (States, Nations and Governments & Non-State Actors in the Modern World) 2. The Beginnings of a Science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学科特点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学科特点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关系 一门新兴的综...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件(双语)
null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Ji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Jie1. Introduction: Aspects of Anarchy (States, Nations and Governments & Non-State Actors in the Modern World) 2. The Beginnings of a Science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学科特点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学科特点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关系 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产生于一战后,研究国际关系规律,防止国家间战争以及争取人类长久和平。关注大国战略与国际体系。 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与研究对象 本体规范研究方法——宏观定性,人性中的权力与道德,“以恶制恶”与“以善制恶”。 实证研究方法——微观定量,人的行为中的博弈,政治系统与权力变量。 研究对象——国家、国际社会、全球问题。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社会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社会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势力均衡,战争。 理想主义——国际合作,大国协调,和平。 自由主义——制度合作,国际机制,秩序。 建构主义——主观观念,普世认同,治理。 第二节 国际社会 各种国际行为主体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综合体,历史范畴。 一个大系统,无政府状态,相互制衡。 国际体系的特征: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 国际格局:两极、多极;稳定的条件——大国独立、规则、威慑、调节机制。第三章 当代国际关系演变与大国战略第三章 当代国际关系演变与大国战略第一节 20世纪国际关系历史 一战的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权力与合作的冲突、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二战的结果——雅尔塔体系 遏制与共产主义、民主主义、非殖民化运动 冷战的结果——美国霸权制度体系 全球化与地区主义、制度主义、恐怖主义 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一、进步运动时代的美国(1900-1920) “Progressive Movement”,美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Golden Age) ,是基督教道义战胜镀金时代(Gilded Age,19世纪后半期粗鄙实利主义和明显政治腐败时期)而使道德和正义成为政治基调的时期。 “改革和重建”,根本目的是改进、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动力来自农民的平民主义、城市中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内容是改善工人、农民、妇女处境,对垄断资本实行限制,加强国家干预,反对政治腐败进行市政改革等。 1、美国的特殊论——命中注定是建立样板社会的上帝优秀选民 “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19世纪中期宣扬的美国领土不断扩张是天命注定的思想。 2、成为世界占支配地位的工业国 人口增加40%(7千多万增到1亿),国民总值从365亿增到604亿美元,现代大公司(垄断到控股),工业品出口和资本输出迅速增长(国外投资达35亿多美元,依次是美洲、欧洲和远东)。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3、西奥多•罗斯福与对欧、亚新外交 a,“大棒”政策(”Big Stick” Policy),海洋防御屏障战略价值,由于科技促使全球化的紧密结合而减弱孤立主义(Isolationism),增加海军军费; b,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借口预防欧洲债权国的干涉而针对拉丁美洲动荡国家采取财政控制和军事干涉行动的政策,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的延伸;巴拿马运河(1904-1914) c,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获波多黎各、关岛,古巴保护国,菲律宾领地; d,欧洲、远东势力均衡战略:实现英美和解,仲裁法德争端,调解日俄战争,建立西半球霸权。 4、塔夫托的“金元外交” “Dollar Diplomacy”,以金元代替子弹,外交重点在加勒比地区及远东,干涉尼加拉瓜,恶化日美关系,陷入危急状态。 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5、威尔逊与“十四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a,理想主义外交的开端,美洲——和平方式大规模渗透并改善与拉美关系,调控墨西哥革命;远东——强调门户开放政策和维持中国独立,《蓝辛-石井协定》含糊性暂时稳定日美关系;欧洲——由中立走向战争,英美关系海洋纽带,德美关系恶化: 控告-卢西塔尼亚号沉没事件(Sinking of the Lusitania,1915-128人) 断交-苏塞克斯号船事件(Sussex Case,1916-2人) 宣战-齐默尔曼密电(Zimmerman Telegram,1917•4) b,一战,美国远征军250万人-潘兴将军,美国由局限于美洲的门罗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c,“Fourteen Points”,一战后解决国际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担负世界和平运动的领导:外交公开、公海航行自由、自由平等贸易、裁减军备、殖民地原则、苏俄问题、比利时问题、法国问题、意大利问题、奥匈帝国问题、巴尔干问题、土耳其问题、波兰问题、国际联盟等。 d,巴黎和会,解决战后欧洲问题,《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美国理想主义外交被欧洲外交传统所异化,苛刻严厉而无法认真执行。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二、稳定时代的美国(1921-1940) 1、哈定-柯立芝的政治和问题 a,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政策,经济繁荣,外交基本放弃孤立,谋求加强世界和平结构而不愿承担义务,裁军与《非战公约》(kellogg-Briand Pact ,1928)。 b,欧洲——战债与赔款:坚持欧洲政府偿还全部战债(103亿美元),道威斯和杨格计划。 c,远东——日美关系恶化:拆散英日同盟,阻止日本独占德属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加罗林群岛以及中国山东,禁止日本移民入境。 华盛顿海军会议(1921-22):解决海军竞赛与太平洋地区安全问题,《四强条约》(Four Power Treaty,21)-美英法日保证尊重各自属地,《五强海军条约》(Five-Power Naval Treaty,22)-停建主力舰10年,限制美英日法意战舰总吨位(52.5-31.5-17.5万吨),《九国公约》(Nine-country Pact,22)-五强及荷比葡中坚持门户开放原则,尊重中国“独立”。 2、胡拂政府对外经济活动与大萧条 a,积极保护海外经济利益和扩展贸易投资,新的拉丁美洲政策-不干涉,远东满州危机-不承认,《伦敦海军条约》(London Naval Treaties,30,36)因日本毁约而失败。 b,大萧条根源:国际兑换体系的信贷枯竭、农业长期萧条、工业过于集中、金融投机,胡拂的合作计划-政府自愿捐助主义,反对联邦救济计划-政府干预主义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3、罗斯福政府“新政”改革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a,“New Deal”(1933-35-39),扩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完成进步运动的目标,发动联邦社会经济立法计划:银行法、证券交易法、节约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工程管理局、社会保障法等,以工代赈、社会保障及加强劳工运动,本质是增强公众对工商业的控制并使人民受益。 b,拉美-建立泛美和平的睦邻政策,欧洲-永久中立法(现购自运,1937)、租借法案(1941)、《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1941-不扩张、民族自决、公海自由、消除侵略者武装),远东-美日处于有保留的敌对状态,珍珠港事件(Pearl Harbor Incident,1941.12)。 c,二战,损失29.2万战斗人员及6千平民,美国成为全球领导国。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1945.2)构建了战后欧洲与亚洲的格局,德国问题、波兰及东欧问题、联合国问题、远东问题等。 雅尔塔体系,大国合作——权力均衡+意识形态对立。 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三、超级大国时代(1945-) 1、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冷战,外交重大转折,卷入欧洲 a,遏制(containment)共产主义,保持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极权政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凯南的长文电报。经济-美元主导的经济霸权。 欧洲-柏林危机(48.6-49.5),马歇尔计划(1948-52,131.5亿美元),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重建西欧经济联合纲领,北约组织(NATO,美英法荷比卢加丹挪冰葡意-希土西德,15国); 远东-朝鲜战争,日美同盟; 世界-第四点计划(1949-60,5亿美元),向世界不发达国家提供科技援助和投资。 b,公平施政(Fair Deal),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健康强制保险计划、改善居住条件、扶植小农场主等,继承罗斯福的新政传统。 2、艾森毫威尔主义(Eisenhower Doctrine)-动乱时期 a,大规模报复(Massive Retaliation)战略,核威慑政策,填补“真空”,战争边缘。 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o theory),亚洲的干涉政策,印度支那战争,台海危机,中东战争。 赫鲁晓夫三和的缓和战略,四国首脑会议(59-60) ,柏林问题(四国占领或移交东德) ,U-2事件。 欧洲-一体化,大西洋共同体;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与地区防御 联盟,东南亚条约组织(1954-77,8国),巴格达条约(1955,5国)。 b,中间道路,新政继续,福利立法,取消种族隔离。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3、肯尼迪-约翰逊的灵活反应战略 a,军事-Strategy of Quick Flexible Reaction,针对美苏核僵局保持“核优势”,加强常规军力,逐步升级的军事战略,“两个半战争”。经济-国际收支失衡,贸易谈判。 欧洲-戴高乐主义,多边核力量,柏林二次危机; 世界-古巴导弹危机,六天战争,越南战争。 b,新边疆(New Frontier)计划与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刺激经济及减税,社会福利,环保与民权。 4、尼可松-福特的现实威慑战略 a,军事-Realistic Deterrence Strategy,针对美苏核均势,战略收缩以欧洲为重点,核战略“充足论”,常规力量“一个半战争”,盟国分担“总兵力”。 欧洲-大西洋平等伙伴,军备控制与缓和;世界-中美关系正常化,日美新安保体制。 尼克松主义的三原则: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b,进步主义向保守主义转向,水门事件。 5、卡特的人权外交 Human Rights Diplomacy,以人权为借口,推行政治经济制度及价值观念——阿富汗战争为界。 卡特主义的全球战略三大支点:欧洲、远东和中东波斯湾,对苏由缓和走向对抗。 巴拿马运河问题-00年归还;中东问题-埃以和平,伊朗革命;中美关系问题-建交;苏联武器条约问题-《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79)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第二节 美国的全球领导国大战略6、里根-布什的超越遏制 星球大战计划(Star Wars Programme),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里根主义的“推回”战略:综合军事外交经济宣传等手段,在第三世界同苏联展开争夺,“冷战”为主,“缓和”为辅。 超越遏制战略(Beyond Containment Strategy),由军事政治“硬对抗”扩大为经济外交文化“软进攻”,和平演变,最终结束共产主义的历史。 地区防务战略(Area Defense Strategy),苏联威胁结束而转向重要地区突发事件,新军事战略四要素:战略核威慑与战略防御、前沿军事存在、危机反应、部队重建。 对苏核武器条约总结-《禁止空间水下核实验条约》(6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68),《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73),《限制地下核实验条约》(74),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79),《中远程核武器条约》(87),《减少战略武器条约》(91)。 7、克林顿的扩展与接触战略 Strategy of Enlargement and Engagement,从外交经济军事和技术上扩大市场制民主国家体制,将领导权由西方世界扩展到全世界。 8、小布什的单边主义 Unilateralism,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确立单独的全球领导权。 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 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 一、日本维新变革与军事帝国主义选择 1、日本被迫“开国”与明治维新 佩里“叩关”,《日美神奈川条约》(1854),《日美友好通商条约》(1858,安政条约-荷俄英法) ,开放港口-领事裁判权-租界权-协定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倒幕维新运动,王政复古(1868),岩仓具视特使团(木户孝勇,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的考察及修约,“乘便侵略外交”。 侵略台湾(1874), 《江华岛条约》(1876-使朝鲜成半殖民地),强占琉球(1879),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1894-95)。 2、日本的军事征服扩张 《英日同盟》(1902),日俄战争(1904),吞并朝鲜(1910),参加一战与对华扩张“二十一条”,《蓝辛-石井协定》 华盛顿体系,德日意同盟,侵略中国,独霸远东。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二、日本经济大国之路 1、美国单独占领、改革及媾和 “总命令第一号”,“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 旧金山和会(1951,52国),《美日安全条约》(1951,1960修订),“日华和约” 2、“贸易立国”战略 加入重要国际组织,重返国际社会,经济外交,追赶欧美并跻身发达国家(1968年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币原喜重郎-和平主义宪法 吉田茂内阁-对美协调和发展经济为核心,日美同盟为基轴; 鸠山一郎内阁-恢复日苏关系,《日苏共同宣言》,加入联合国; 岸信介内阁-外交三原则:亚洲一员、联合国为中心、与自由主义各国协调。 “专守防务”与“综合安全保障”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第三节 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革新扩张、军事征服、商业利益三、日本政治大国计划 1、左藤荣作-亚洲自主外交;田中角荣-多边自主外交;福田赳夫-全方位外交; 大平正芳-全球主义责任与环太平洋经济圈;铃木善幸-第三次远航;中曾根康弘-增加政治大国分量。 2、“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立足于亚太、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全面参与国际事务、适度增强军事力量” 四、冷战后日本选择的新动向 1、日美的“漂流” 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关系恶化-可以说“不”。 2、日美新安保体制 《防卫合作指针》( 1997)-中国崛起、俄罗斯不确定性、朝鲜半岛危机、海洋权益等。 防卫的地理范围扩大(整个亚太)、程度加深、借道联合国维和与救援行动,反恐外交。 3、东亚一体化的区域合作 东盟+中日韩+澳新印 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一、欧洲强国的兴衰历史 1、均势格局的经验,民族国家间的力量均衡——相互友好和各方持久和谐的最好和最牢固的基础 16世纪,80年战争(西班牙对法、英、荷) 17世纪,30年战争、英荷战争、法荷战争、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等 18世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9世纪,拿破仑战争、德国统一战争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论: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钻上锤出来的。 预防、解决冲突与重建战后欧洲秩序的方式,主要是以欧洲国家体系内达到和保持权力均衡为目的而展开的传统外交和结盟关系,即以主权国家之间的某种协调为基础的秘密交易结盟关系,每个国家根据需要会时时调整结盟对象和结盟形式。 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2、欧洲联合的思想,统一的欧洲联邦或联盟——以追求和平为目的而建立新的国家结构和国际结构的政治设想。 圣•皮埃尔,欧洲一体化理论的精神鼻祖,1713年最早提出欧洲联合思想,核心内容是由欧洲各国君主缔结永久的不能废弃的邦联盟约,所有成员国在维护各国利益和实现力量均衡的前提下服从于一个“欧洲参议院”以2/3多数所作出的决定。 卢梭,联邦主义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把欧洲战争的根源归结于专制制度和王朝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统治地位,主张通过建立普遍保证国家领土的不可侵犯性的类似国际法庭的仲裁机构来防止侵略和战争,并在契约基础上由欧洲主权国家组成一个联邦,成立一个全欧洲的议会。 康德,1795年发表《永久和平论——一个哲学方案》,明确提出以联邦方式,建立欧洲联邦(乃至世界联邦)的三个步骤:一是签订“和平条约”处理国家间的冲突和争端;二是欧洲各国建立统一的“共和”政治制度,体现自由、法治、平等的原则;三是缔结和平盟约,成立一个欧洲联邦,并扩展到世界联邦,建立起“世界政治”而获得永久和平。 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19世纪的“泛欧主义运动”,使原先由个人从理论上将欧洲联邦与和平联系起来的思想,发展为上百的知识精英开始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20世纪,建立欧洲联盟或联邦的宏伟计划,开始转化为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实业家们的实际行动。 奥地利伯爵理查德·康德霍夫-卡利吉的“泛欧运动”思想,“泛欧”是指拥有一个由各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一个由各国议会代表组成的议会和一个法院,并建立一个军事联盟和关税同盟、一种欧洲货币以及一个共同的殖民地管理机构。 法国外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欧洲联盟”计划,建立在国际联盟框架内,政治联盟是第一位的,经济联盟只是第二位的,联盟无论如何都将不影响各参加国的任何主权,联盟的建立秩序是由各国签署一份表示接受欧洲联盟总则的条约;联盟的机构应限于一个欧洲会议、一个常设性的政治委员会和一个秘书处。 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二、欧洲一体化的起源(50年代) 1、二战后欧洲困境 德国问题-分裂东西德国、西德重新武装 苏联问题-东欧社会主义卫星国、苏联军事威胁 经济复兴问题-社会动荡和革命、经济保护主义、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美国对欧政策问题-遏制战略、范登堡法案、马歇尔计划、北约 2、从舒曼计划到罗马条约 舒曼计划:法德和解、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法西德意荷比卢六国) 法-联德防苏,主导欧洲联合,主张大西洋框架下的西欧一体化。 西德-倒向西方阵营,通过一体化恢复主权和实现德国统一。 英-英美特殊关系,主张三环外交:英联邦-英美关系-欧洲合作,反对一体化。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莫内(法国政治经济学家和外交家 ,欧洲之父)的欧洲方案:通过寻求共同的根本利益而在国家之间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核心是组成一个共同行使主权的超越于政府间合作组织的全新政治机构。 欧洲一体化的统一路径:把欧洲各参加国的利益合并为一体,不仅要合并煤和钢,建立煤钢共同体,而且还要合并军队,建立防务共同体,合并原子工业,建立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经济,建立经济共同体,合并主权,建立共同的权力机构等等,分阶段地最终实现欧洲的全面一体化。 普利文计划: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1952-六国) 欧洲军与集体防务,法国对西德重新武装的矛盾心态。 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原子能共同体(1957-六国) 锁定经济一体化,共同市场与关税同盟; 超国家制度模式,理事会、委员会、议会、法院;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七国英国奥丹挪葡瑞典瑞士),牵制一体化发展。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三、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欧美分歧(60年代) 1、法国戴高乐主义 欧洲自强,法德条约(1963-戴高乐与阿登纳),“祖国欧洲”-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平衡美苏冷战,削弱大西洋框架。 富歇计划,“欧洲人的欧洲” 欧洲共同体,经济利益矛盾,“空椅危机”与“卢森堡妥协” 2、美国肯尼迪主义 大西洋共同体,美国主导欧洲一体化,北约领导权的争夺。 非殖民化运动,中东战争。 3、欧洲一体化深化 英国尝试加入,“特洛伊木马”。 共同市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协调,共同贸易政策。 表决机制灵活,一致通过与特定多数通过。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四、欧洲一体化的扩大与大西洋伙伴关系(70年代) 1、海牙大会与首次扩大 法国蓬皮杜、德斯坦的现实政策,达维翁报告-欧洲政治、外交合作,“一个声音说话” 经济和货币合作,威尔纳报告-单一欧洲货币单位,国际货币体系的“蛇形浮动汇率” 欧共体首次扩大(9国),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1973),欧洲议会直接选举 2、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西欧的新东方政策,东西欧缓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集体对话框架 美国的尼克松主义,“欧洲年-1973”,平等伙伴与分担责任 “洛美协定”,地区发展基金-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五、“欧洲硬化症”与单一欧洲文件(80年代) 1、欧洲政治合作停滞 苏联侵略扩张,经济社会危机 美苏冷战加剧,超越遏制战略 英美特殊关系,英国阻碍一体化 2、欧洲共同体功能拓展与地理扩大 单一欧洲文件,枫丹白露峰会与德洛尔委员会,法德驱动核心与政治合作制度化 “社会对话”,申根协定 欧共同体南扩(12国),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1981、1986) 政治经济一体化,突破专业共同体阶段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六、欧洲一体化的制度新建构(90年代以来) 1、冷战的结束及其后果 柏林墙倒塌与东西欧洲的历史性连接 德国重新统一与和平发展诉求 2、欧洲联盟的形成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欧盟三大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与司法合作 欧元单一货币,欧洲统一大市场 欧盟加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赤字低于GDP的3%、债务低于GDP的60%、通胀率不得高过通胀率最低三国平均数的1.5% 阿姆斯特丹条约(1997)、尼斯条约(2000),进一步修改-深化与扩大 欧洲联盟宪章(2006),成员国27,新、老欧洲分阶段统一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欧洲强国的兴衰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3、欧盟的制度框架 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最早最大的机构,提交议案、维护协议、执法行政三大功能,1名主席和19名委员,任期5年并立场中立。 欧盟理事会(布鲁塞尔):决策、立法机构,体现个成员国意志,首脑和部长级会议,主席轮值每6个月,主权国家立场。 欧洲议会(斯特拉斯堡):咨询机构,立法权和财政预算同理事会共享,公开议政,实施监管权力,议员直接全民普选产生,以政治派系为基础 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署:监督机构,司法解释和审理,审计帐目和预算执行情况。第五节 苏联权势与危机、俄罗斯复兴战略第五节 苏联权势与危机、俄罗斯复兴战略一、十月革命与苏维埃俄国的对外政策 1、《和平法令》-反对帝国主义、废除秘密外交、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 《布列斯特条约》-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部分地区,俄军复员; 2、两次对华宣言(1919-20)-废弃一切条约、领土、租界,不支持俄国的反革命;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苏协定,1924.5)(越飞-顾维钧,加拉罕-王正廷):中东铁路问题、外蒙古问题,打击旧沙俄势力,中苏建交,废除一切旧约; 3、列宁和平共处政策:革命不能输出,不同制度国家并存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苏英贸易协定,热那亚经济会议,《拉巴洛条约》,利用苏俄的能源资源优势。 二、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 1、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 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苏联反法西斯政策的现实选择与二战中的卫国战争 共产国际(1919-43),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33) 集体安全计划与外交对手转向(英法-德国),东方公约问题,加入国际联盟,苏德条约第五节 苏联权势与危机、俄罗斯复兴战略第五节 苏联权势与危机、俄罗斯复兴战略三、冷战时期苏联的霸权与危机 1、欧洲政策:德国问题,华沙条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共产党情报局 三和理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对抗与缓和 2、社会主义阵营政策: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中国——有限主权论 3、第三世界政策:古巴、朝鲜、越南、中东、阿富汗——霸权扩张 4、改革与演变政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 四、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的恢复大国之路 1、叶利钦时期的全盘西化:一边倒外交与全方位战略 2、普京时期的自主复兴:自主外交与国家安全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1、“一边倒”战略(50年代) 毛泽东在建国初提出的外交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国家阵营立场——反对帝国主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联合苏联,《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抗美援朝战争(1950-53年)、台海危机(1954、1958年)null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null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确立中国外交政策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立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印通商和交通协定(1954年)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null周恩来总理与印度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null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null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2、战争与革命战略(60年代) “两个拳头打人” “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霸权主义 中苏分裂 中美敌对 团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null50年代中期以后——60年代的外交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又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要求在中国建设中苏共同所有的长波电台提出建立一支联合舰队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合作协议null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null1964年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3、“三个世界”与“一条线”战略(70年代) 第三世界——即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属于依靠的革命力量。 三个世界理论,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日等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一条线——同西方结成统一战线,孤立打击苏联霸权主义。 null70年代的外交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1971.1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关系的缓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评估nullnull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重大调整 1、国际战略思想转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军事安全、民族独立、自力更生为核心——经济建设、人民富强、开放参与为主题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意识形态、阶级分野的价值取向——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价值取向 国际统一战线——不当头、不结盟的国际介入方式 两极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2、国家利益及其国际分布 经济利益-对外的商品、技术、劳务出口和海外投资 对内的进口商品、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接轨国 际经济体制 政治利益-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人权问题、集体合作安全 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 安全利益-国际战略安全、反对恐怖主义 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第四章 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三、21世纪外交战略选择 1、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中美结构性战略关系 中欧合作性战略关系 中俄伙伴性战略关系 中日睦邻性战略关系 2、周边睦邻友好外交关系 东亚地区合作,经济自由贸易区,边界谈判。 3、全球性大国的战略机遇 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和平崛起的理性选择。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一、当代国际组织的发展及特点 界定: 广义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 狭义国际组织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指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成立,具有常设机构,宗旨是依靠成员国间的合作来谋求共同利益。 发展过程: 国家间民间交往→正式政府间交往→政府间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1、萌芽时期-国际会议,政府间临时议事机构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815年维也纳和会 2、形成时期-国际组织,经常性议事机构 民间:1865年国际电信联盟、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 政府间:1890年美洲国家组织、一战后国际联盟 3、成熟时期-现代国际组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 二战后联合国,数量爆炸性增长,范围日益广大,国际影响不断加强。 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第五章 当代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特征与作用 特征:主权国家之间、国家间的正式协议、常设机构、拥有某种自主权。 国际作用: a,国家间交往的论坛,政府领导正式会晤; b,管理功能,针对专门性、技术性领域问题; c,分配功能,担负某种资源或资金的分配; d,增强成员国军事能力,维护集体安全责任; e,超国家的政治功能,有权作出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的决定。联合国(UN)联合国(UN) 成立:1945年10月24日,51个创始国(美苏英法中5个常任理事国),旧金山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合作以解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的尊重等。 根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 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等。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 安全理事会 国际法院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秘书处 托管理事会 经费: 来自成员国的会费与捐款。各国的会费主要是依照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来决定的。目前,联合国预算经费总额为18.28亿美元。会费比例从高到低为美国22%、日本16.6%、德国8.6%、英国6.6%、法国6.3%、意大利5.1%、加拿大2.98%、西班牙2.97%、中国2.667%、墨西哥2.3%。俄罗斯为1.2%。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的审议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常会,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足以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 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任何问题,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和审议安理会及其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理事国;与安全理事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根据安理会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和任命秘书长。 大会对于“重要问题”的决议,须由2/3多数通过;对于“一般问题”的决议,半数以上通过即可。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会 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不能连选连任 。 职能是: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并采取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 “大国一致原则” ,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社理事会由54个理事国组成,经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协调1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10个职司委员会和5个区域委员会的经济、社会和相关工作的主要机构。 负责促进较高的生活标准、全民就业以及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解决国际经济、社会和卫生问题;促进国际间文化和教育合作;倡导对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它授权从事或发起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报告。 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由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帕劳作为最后一个托管领土独立后,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运作。 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院规约》及其本身的《规则》运作,于1946年开始工作,设在荷兰海牙,由十五名法官组成。具有双重作用: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推荐,任期5年。秘书长在国际事务中以联合国代表的资格出现,代表联合国与会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联系,可以代表联合国到出现国际冲突和争端的地区进行了解和调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达成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有独立性。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华盛顿;成员国已达186个国家。 根据不成文规定,IMF的总裁来自欧洲,而世银的主席则来自美国。2007年11月1日起是德国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主要机构主要机构理事会—— 是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即各国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 执行董事会—— 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8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特阿拉伯指派,其余16名执行董事由其他成员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中国为单独选区,亦有一席。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三名副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职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职能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成员国的发展 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 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纠正国际收支失调 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 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账)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中国在IMF的作用中国在IMF的作用中国—— 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该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80.901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3.72%。中国共拥有81151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3.66%。显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议事规则——投票权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 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所缴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决定作用的是加权投票权,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4%的份额,占有16.83%的投票权,美国唯一享有实际否决权,IMF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 近期,IMF作出承诺,将给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增加至少5%。 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银行(World Bank)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达成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5年12月27日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总部在美国华盛顿,成员国186个。 1945到1988年建立的五个机构组成世界银行。2007年7月1日起行长是美国人罗伯特·B·佐利克。中国的林毅夫任副行长。主要机构主要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年成立 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 理事会—— 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或级别相当的官员担任理事。每年秋天与IMF联合召开年会。 执行董事会—— 由21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5名由拥有股份最多的美、英、法、日、德委派,另外16名由其他成员国按地区选出。世界银行宗旨、职能世界银行宗旨、职能起初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贷款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和发电厂等。后来则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帮助它们建设教育、农业和工业设施。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限制条件: 只有参加IMF的国家,才允许申请成为世行成员,贷款是长期的,一般为15-20年不等,宽限期为5年左右,利率为6.3%左右。 只有成员国才能申请贷款,私人生产性企业申请贷款要由政府担保。 成员国申请贷款一定要有工程项目计划,贷款专款专用,世界银行每隔两年要对其贷款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 资金来源:各成员国缴纳的股金、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发行债券和收取贷款利息。中国与the World Bank中国与the World Bank中国—— 1980年5月,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起中国开始借用该行资金。根据世行对中国的《国别伙伴战略》,目前主要为中国提供以下援助: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减少贫困、不平等和社会排斥;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挑战;扩大金融服务,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公共部门和市场制度 。 议事规则——成员国的表决权按其所占股份的比例不同。表决权分两个部分:一是所有成员国相同的,二是按每个成员国缴纳的会费而不同,美国拥有16.4%的表决权,日本7.9%,德国4.5%,英国和法国各4.3%。由于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美国一国可以否决任何改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成立于1961年,源于二战后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总部所在地:巴黎 在本质上,成员国仅限于实行市场经济和多元民主国家。由欧洲和北美的创始国组成的核心现已扩大到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墨西哥、捷克、匈牙利、波兰和韩国,共30个国家。 常被称作“智囊团”、“监督机构”、“富人俱乐部”或“非学术性大学”。经合组织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个探讨、发展和完善经济及社会政策的场所。 主要机构主要机构理事会——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及欧洲委员会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定期召开成员国驻经合组织大使级会议,并通过综合一致意见的方式进行决策。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讨论重要问题,并为经合组织的工作确定重点。 委员会——由成员国的代表组成专业委员会,就具体政策领域,如经济、贸易、科学、就业、教育及金融市场,提出建议并审议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经合组织共有约二百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小组。 秘书处——设在巴黎,两千多名工作人员支持着委员会的工作。七百多名经济学家、律师、科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和分析工作。 宗旨与职能宗旨与职能宗旨: 促进成员国的持续经济增长、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保持财政的稳定,以此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帮助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步伐; 在多边、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职能: 在政策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思考和讨论问题的场所,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政策,促成成员国政府间的正式协议。经合组织并不发放资金。 资金来源: 由30个成员国资助。各国向经合组织年度预算捐款的比例根据一个与其经济规模相关的公式而确定。最大捐款国是美国,占预算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日本。二十国集团 (Group 20)二十国集团 (Group 20)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999年12月16日由8国集团、欧盟以及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国家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的20国集团创始会议在德国柏林正式举行,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 组织机构——领导人会议组织机构——领导人会议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地点德国柏林; 2000年—2004年,第2—6次会议,加拿大蒙特利尔、渥太华、印度新德里、墨西哥莫雷利亚市、德国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会议,中国北京,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会议,南非开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会议,巴西圣保罗; 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2009年,英国伦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约正式成立。目的是抗衡前苏联集团。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冷战结束后,北约遂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 目前,成员国28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冰岛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北约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防务计划委员会——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66年7月1日退出),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军事计划。 军事委员会——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北约东扩的影响北约东扩的影响“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 a,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b,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c,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北约战略概念》(99年)—— 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解决欧洲-大西洋地区内外的一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国际秘书处——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一、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 对内最高权、对外独立权、防止侵犯的自卫权 联合国的《国家权利义务宣言》规定,独立权、平等权、自保权、管辖权 主权平等原则——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 经济主权概念——发展中国家推动 全球化下主权的转变——相互依存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二、国家利益 主权规定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 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科技及意识形态利益、国际环境利益 外交战略的最高准则—— 依靠国家利益确立战略目标 国家利益是确定国家关系的准则 国家利益是判断战略决策是非利害的准则 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是独立自主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三、综合国力 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权比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构成要素: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能力、科技文化、军备状况、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国民士气、外交素质、政府性质等九要素。 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第六章 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量化分析——国力方程 Pp=(C+E+M)×(S+W) Pp表示确认的权力 C表示基本实体(人口+领土) E表示经济能力(国民生产总值+能源+矿物+工业生产+粮食+对外贸易) M表示军事力量(战略力量+常规力量) S表示战略意图 W表示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的意志第七章 大国外交与战略第七章 大国外交与战略一、“外交”的多元化注释 “外交”(Diplomacy)——源于希腊,意思指证书,即君主所颁发的授予某种特权的官方文件。 1796年,英国政治家伯克(Edmund Burke 1729-1797)开始在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中使用,表达处理国家交往和谈判的技巧。 当代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认为,外交是实现一国对外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建立永久和平的先决条件的一切手段。 第七章 大国外交与战略 第七章 大国外交与战略《牛津英语词典》则赋予了“外交”较广泛的涵义,称外交是通过谈判处理国际关系;由大使和使节们调整和处理这些关系的方法;外交家的业务或处理国际交往和谈判的技能或谈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将外交解释为:国家所实行的
本文档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件(双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85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03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