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

举报
开通vip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2008-2009) 以下为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一回至第八回 2008年4月3日首次刊出(第一回) 一、问:请问有横倒马吗? 有位李先生的书提到横倒马,也有位朱先生及其他先生教倒马针法,说有多种倒马,比如奇穴有门金与火主;木斗与门金…等,十四经有大陵与神门倒马;内庭与行间倒马…等。请问有这样的横倒马吗? 又请问倒马针法的正确配法及深层意义是什么? 答:倒马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写的《针灸经纬》中,我也看老师用过多年,我必须说几句话,这方面目前有不...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 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2008-2009) 以下为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一回至第八回 2008年4月3日首次刊出(第一回) 一、问:请问有横倒马吗? 有位李先生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提到横倒马,也有位朱先生及其他先生教倒马针法,说有多种倒马,比如奇穴有门金与火主;木斗与门金…等,十四经有大陵与神门倒马;内庭与行间倒马…等。请问有这样的横倒马吗? 又请问倒马针法的正确配法及深层意义是什么? 答:倒马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写的《针灸经纬》中,我也看老师用过多年,我必须说几句话,这方面目前有不少人把倒马搞得很复杂很混乱,真的害人不浅,。横倒马是很错误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应该是根本未学过董氏奇穴或不懂董氏奇穴,也未亲眼见过董老师扎针。果真如此则任合邻近两针都可算是倒马,那么全身都是倒马了,这样不顾生克, 就实在太荒唐了。 倒马一词虽然在董老师临床时几乎每日皆会提到,但关于倒马一词最先在董老师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着作《董氏正经奇穴》中并未见及,只有在两处提到回马针:在34页「后椎穴」 说:『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在58 页指出「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时下针(即所谓回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其他再也看不到回马或倒马字样 。在我1975年出版的《针灸经纬》中 ,正式提出倒马针法形诸文字具体叙述,当时董老师尚健在,经老师认同后开始大力推广。记得当年随董老师学习,看到老师针灵骨大白,我曾说老师今天针大白灵骨啊,老师立刻指正: 灵骨大白。老师平日虽不多言,但在关键时刻总是给予重要的提示。又有一次看到老师针火主及门金,我说是倒马吗?老师只说:这怎会是?多想想。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 读书人应该悟出不少玄机。 倒马针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同一条经络上,是在一条经上的相邻两针或三针并刺,在寗失其穴莫失其经的基础上有正确定位的意义。倒马一般要两穴相邻,这样两穴只有相生而且绝无相克,作用才大。在腿上的大倒马基本上 也没有相克的问题。在同一条经脉上连用数针,古已有之,一般常称为排针法,有加强刺激的作用,只是董师用的更灵活更成熟。另外「回」通「回」,「倒」有导转之意,这之中就要考虑针序针向,此外倒马针之中蕴含着全息,还有一些东西很值得研究。 二、问:有位李先生的书写到:倒马针与截担针法有关,是这样么? 答: 倒马针与截担针法无关,说此话的人应该是对截担针法未曾研究过才会如此说。这除了要了解倒马针,还要了解截担针法。这里首先看看截担针法的意义是什么,担截法首载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其次《栏江赋》亦以它为重心,后代医家对担截有不同的认识及解说,其意义大致有下述几点:第一种说法:认为是补泻法:《针灸大成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说「补针之法…再推进一豆谓之按,为截,为随」「泻针之法…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杨继洲是把截法与随并论,担法与迎并论的,是把截做为补法,把担作为泻法。第二种说法:是取穴的一种方法,如汪积《针灸问对》中所说:「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足各一穴也 」。既可取单侧一穴截之,又可取双侧双穴担之,如头痛牙痛取单侧合谷谓之上截;胸闷气短取双内关谓之上担:腹痛腹胀取双侧足三里谓之下担。也可上下结合,采上担下截或下担上截,如胃痛胸闷呕吐取双侧内关单侧公孙谓之上担下 截,也有上下截法或上下双担法,如取双内关双公孙即是上下双担。此法目前广被针灸学者运用。第三种说法:也是指不同的取穴法:据辞源等书所言:截,有截止,拦阻之意,担,有负戴,承担之意。那么在经络之上游取穴就有截断之意,如手三阳从手走头,针上游之合谷外关可谓之截,足三阴从脚走胸,针上游之公孙太冲可谓之截;在经络之下游取穴就有承担之意,如手三阴从胸走手,针下游之内关列缺可谓之担,足三阳从头走脚,针下游之足三里足临泣可谓之担。此法不论单双,只论上下游取穴。 从上述看来倒马针为同侧同经之两针或三针并用,无上担下截或下截上担的问题。也无补泻的问题,亦无上游下游的问题,因此应该是与截担无关的。 三、问: 有位胡先生把董氏奇穴变得很复杂,例如木火穴,竟说有木火一木火二木火三木火四,但最后且说中指的木火二穴最常用,这是不是太复杂也太矛盾? 答: 董氏奇穴穴位不应被复杂化或画蛇添足无中生有,有人确实把董氏奇穴搞得很复杂混乱,把木火穴说成有木火一木火二木火三木火四,也就是除大指外每个手指皆有木火穴,但最后 却说中指的木火二穴最常用,的确有些矛盾。仔细看看董老师亲定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书只有一个木火穴,也就是在中指的木火穴而已。为甚么会有人说成四个呢,可能这位先生不懂董老师的定穴原理。或者未随老师进步,如果这位先生知道董氏奇穴有其时间性及空间性,他就会知道为甚么木火穴定位在中指,也就知道木火穴能治甚么病,也就知道木火穴的留针为何不宜太久。老师公布的穴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公开的。 不只如此,在这位作者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穴,一个穴变成三个穴,两个穴变成五个穴(例如妇科穴两个变成五个),这样的例子很多。又如凤巢穴及还巢穴也有些问题,还是那句话:说这话的人未跟老师真正学过,也未随老师进步,更不懂奇穴原理。早在郭家梁前辈1970年的针灸经穴学中 也就附录了凤巢及 凰巢,但 在1972年老师出版的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却只提到位于无名指E在线的还巢穴 ,我曾问过老师,老师只说『用穴要求进步要精』,可见老师经过了一个提炼的过程,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 学理,这个在我的讲义穴位学都已点的很明白了。必须特别声明:只有1973年董老师亲定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才是正统,研究董氏奇穴的穴位应该以《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所列穴位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四、问:有些人治病用穴很多,听说董老师用针很少,是否取穴精 少才好? 答:是的,治疗 用针应该要简单化还要有发展性,治疗每个病一般以一穴为准,宁愿一针治多病,绝不要一病取多针,这样才能对每一个穴道有深入的理解。董老师对大面积疾病采倒马两针并用,有加强及全息互应的作用,治疗相关多种病痛牵涉到脏腑 系统,则采用四针或六针大倒马,老师用针一般不超过六针,多半只用两三针,有时只用一针。设若我等临床一般病用针超过四针,脏腑病超过六针,这只能说用的是董氏奇穴,就不能算是董氏针法了。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能死般硬套,继承中有发展才能使一门学问更进步。举例来说:例如治疗头痛,早期我随老师 用侧三里侧下三里及肾关治疗多种头痛,因为侧三里侧下三里能治侧面头痛及少阳与阳明之病;肾关健脾补肾,两穴合用脾肝肾皆治,治各种头痛皆效。之后我将其发展为三叉一配大白左右交 刺仅两针治疗多种头痛,用针更简,疗效 亦佳。这是由于大白能治前头痛及头面病,透过大肠与肝通(本穴属木亦通肝)治各种头痛效果皆好,穴性属木主风对外感病亦佳,贴骨与肾相应 ,亦治久病;三叉一穴位在三焦经能治侧面头痛及少阳之病,又「荥俞治外经」也是外感病要穴,本穴贴筋着骨进针,入于俞穴肉多之处,一穴多透,功用及主治皆多,脾肝肾皆能治 。不论内伤外感之头痛皆效,外感头痛尤佳。此两穴合用较之取足部之侧三里侧下三里及肾关更为简便,效果亦佳。 经过近四十年的历练,我目前用针也很少,去年前往吉尔吉斯义诊,每天平均义诊六十人,一般都未超过四针,有些病人也是甚至只用一针。在诊所亦是如此,一般不超过六针,多半只用两三针,有时也只用一针(痛症基本上常用一针即可,脏腑病才需要略多针)。这个可以参看我已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多篇有关「一针疗法」的文章。 学习针灸并不是穴位知道的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要运用的精,无谓的追求穴道的增加,只会让自己更混淆,每个穴道都想用,可能每个穴都用不好。方剂亦复如是,无谓的追求偏方,还不如精通灵活用好几个常用的方剂。同样的善于用针者,不论是十四经或奇穴,只要掌握十几二十个穴道足矣。   五、问:牵引针法是董氏针法吗?为甚么《针灸经纬》将其列为平补平泻之针法? 答:牵引针法当然不是董老师的针法,就像有些人自己研究的三角针法指挥针法等也不是董氏针法。董师之针法正式写于书中的只有「倒马针法」。另一种就是:针后嘱患者病处活动以引针气取效之方法,1976年我将老师此一针法定名为「动气针法」,当时老师尚健在,获得老师首肯,写于个人的著作《针灸经纬》中。另外加入了一节自己研究的牵引针法,写成一章《平补平泻之三种针法》。 牵引针法是我为结合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而研究出来的一种针法,因与董氏竒穴的扩张运用有关,因此常与董氏竒穴连在一起叙述。如果深入探讨,倒马针法只能说是一种配针法,动气针法及牵引针法则可谓之平补平泻之针法。 对于平补平泻一词一般有几种不同说法,这里让我们看看平补平泻的定义,平补平泻始见于《针灸大成》所录明?陈会《神应经补泻直诀》:「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 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这里所谓的平补平泻乃是一种先泻后补的手法,即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扶正,乃可得其「平」,此「平」之意也。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问刺有大小』(该节共有三十六问,此为第二十七问)中说:「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前段是说: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实际是指:「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的提插补泻,阴在内,阳在外,目的在使内外之气调和,达到阴阳平衡之「平」也。后段提出大补大泻则在强调补泻量的大小,所谓「平」者指刺之小者,此为「平」之意义。《神应经》及《针灸大成》这两段文字立意基本相同,都是为了达到机体平衡而施用既补又泻的手法。 近代的针灸著述中,更多的是把平补平泻作为一种不补不泻手法。或者是以不快不慢均匀的捻转提插为其操作手法。这种手法能保持均匀平衡的刺激量,适用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难辨之证。 牵引针法及动气针法之刺激量都不大,也不强调补泻,其目的在得其「平」,在使气机调和,达到阴阳平衡之「平」,则无异于其他平补平泻法。关于牵引针法的操作在我的竒穴书中已经讲解得很清楚,这里就不 再多述。牵引针法的用穴有双治疗作用,能加强治疗效果,还有其他更深的意义,以后再探讨。 六、问:能将木火穴及还巢穴的定位原理讲得更明白吗? 答:好的, 其实在我的《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中已点的很明白了,这里就再略加补充。奇穴与十四经穴都是中医整体的一环,不能脱离中医基本原理而存在。对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像经络、病理病机认识的越深,对奇穴及十四经穴的认识及应用也就能越深入。要明白木火及还巢的定位,仍然要从基础原理谈起。木火穴绝不可能定位在中指以外。本穴在火经(心包经)上,接近井木穴,此为其取名木火道理之一。本穴介于本经之井(属木)穴与荥(属火)穴之间,故属木火,此为名之木火穴道理之二。食指、无名指只能有金水穴(阳经井穴为金,荥穴为水,之间的穴只可能属金水),小指有小肠经及心经两条经,一阴一阳,因此唯有中指能有单纯有力的木火穴。又中风与风(木)痰(火)关系最密切,肝(木)心(火)两阴经皆上行至头(其他阴经皆不上头面),肝风与痰火为引起中风主因, 木火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手足同名经相通,木火兼治。本穴善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他 治疗中风后遗症各针亦有加强作用,此为名之木火穴道理之三。 只有中指能兼治木(风)火(痰),因此不论从五行、经络、 病机、主治来看,木火穴只能定位在中指上,而绝对不可能有其他手指的木火穴。 至于还巢穴的定位也牵涉到经络,前面提及早在郭前辈1970年的针灸经穴学中就附录了凤巢(靠近中指)及凰巢(靠近小指)(在老师更早的讲义中也是这样附录的,只是只有董门学生才能看到),但在1972年董老师出版的《董氏正经奇穴学》中却只提到位于无名指E在线的还巢穴。也就是简化去掉了凤巢,保留了凰巢(靠近小指),并改名为还巢,用透针法事实上是壹针两穴,效果更强。为甚么去掉了凤巢,保留了凰巢(靠近小指),并改名为还巢呢?这就是把本穴定位在三焦经上,主要还在透过三焦与肾 脏通,能理三焦补肾而起治疗作用。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爪甲靠小指边(关冲穴),沿着无名指靠小指侧进入液门穴,还巢正位在此一经线上,保留凰巢(靠近小指)是合理的,改名还巢有凤还巢之意,更能凸显其治疗妇科的效用 。有某网站贴出一位女士的一篇文章,竟然将董师的还巢认为是错的,X氏的才是对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真是可悲。(2008年3月31日首次刊出,4月3日补充) 2008年5月最新题目(第二回) 一、问:董氏奇穴的核心思想是脏腑别通还是阴阳五行? 答:应该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至于五行当然是整个中医及十四经穴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为甚么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呢?例如董氏奇穴一开始的大小外浮中间五个穴为甚么能治疗疝气,或睪丸痛尿道炎?第六个穴木穴为甚么能治眼干眼泪多?当年我曾问老师是甚么道理,老师也不知其然,只说你用就是了。这就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及探索。由于在 《医经精义》(清.唐宗海着)中读到「脏腑通治」一词,虽然只有简单解说,但没有实际应用,而且欠缺胃与包络通,然而这却带给我一个概念,于是将其开始运用于针灸 ,并名之为「脏腑别通针法」。在七零年代初期我用脏腑别通针法治病原是用在十四经的,例如用曲池治头晕(肝与大肠通)特效;用内关(胃与包络通)治膝痛及胃痛特效等…,这些都写于我1975年出版之《针灸经纬》及1978年出版之《针灸经穴学》,后来我发现脏腑别通可以解开许多董氏奇穴的应用原理。例如前述六个穴都在食指上,若非以脏腑别通的「肝与大肠通」来解说,又怎能解说的通呢? 其他可以用脏腑别通来解说之董氏奇穴的原理者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在1980年出版之《董氏奇穴针灸学》,我开始用来解说董氏奇穴之应用,之后又继续探索发现脏腑别通与内经之开合枢及易经都有关系(参见余着之《针灸宝典》)。脏腑别通理论不只用于针灸,用于伤寒及温病辨证及处方,也是很实用的。 二、问:有人用六冲及十二宫来叙说脏腑别通,可以吗? 答:用六冲来叙说脏 腑别通,只能解说一半,只能说明相反相成的互补关系,这个方法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写《系统八字学》及在大学教授易理时,经常研究刑冲会合,也曾尝试用过。六阳干子午冲、寅申冲、辰戌冲还讲得通(见下图(见红字标明)),但六阴宫就说不通。 这个图把十二消息挂放进去(十二月卦消息图显现了阴阳消长调和、互施互补、相推演化的特征。该图阴阳的运动特征是周而复始,回寰相推。),可以看到对冲的宫相互为伏挂,即一个别挂六爻变成相反性质的六爻,构成另一个新的卦体称“伏”,伏卦有利于人们从正反进行逆反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疾病。子时(或子月)复卦一阳生(其他五阴),午时(或午月)姤卦一阴生(其他五阳),两者平均恰为六阴六阳。丑宫与未宫加起来也是六阴六阳,如此类推,则其他对冲宫皆成总量互相平衡状态,也就是在本宫时为最强时,对宫时为其最弱时,例如酉时肾最强。然后愈来愈衰弱,至卯时弱到极点,然后开始转强,越来越强,至酉时强到极点又开始转衰,其他各脏腑皆同其理。 此亦常用于临床,例如五更泻虽病发于清晨卯时,事实多因命门火虚责在肾火,就宜补肾火;心脏病常发于子夜,子时心脏最弱,责之于心虚,调治心脏。 三、问:你说董氏奇穴的核心是阴阳五行?这怎样解释? 答:阴阳五行是一门系统学、控制学、信息学。有人说:「不知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也有一说:「不知阴阳五行,中医寸步难行」。五行是中医及经穴学的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五行与倒马针及牵引针皆有密切关系。打开董氏奇穴针灸学,可以发现五行几乎无所不在。光是一一手指部位直接用五行命名的穴位就有木穴、木炎穴、木火穴、指五金穴、指千金穴等穴。其次以脏象命名的穴位也多与五行有关,二二部位的大白、中白、上白、下白、土水穴都直接与五行有关。其他手脚足膝以下肘臂以下的穴位都与五输(行)穴有密切关系。五输穴有其时间对应,也有空间对应,活用五输穴的时空用法,可以把五输穴用的很灵活,也能因此把奇穴用的很灵活。了解五输穴的时间对应后,为何木火穴不能久留针,自然就明白了。 一般人研究五行仅止于生克乘复,但五行之间的化合交应交济通透更重要,在针灸的应用也更多更灵活,而更重要的是五行气与质的应用,包含上下升降内聚外散往复等。虽说是五行,若精简归纳就只阴阳而已,由于金沉水降属阴;木火清扬上升属阳。(至于土则有燥土湿土,燥土属阳湿土属阴),所以肺、心、心包 (寅午戌三合火) 三焦、大肠、小肠(亥卯未三合木)之经络走上部。脾、肾、肝(巳酉丑三合金)膀胱、胆、胃(申子辰三合水)之经络走下部(均请参考上题之十二消息挂图)。而五输穴阴经井穴起于木,阳经井穴起于金,亦系从其气与质而定。再以金白水清、金寒水冷,木火炎燥来看,今年子年水旺,冬日夜晚出生者;脸色皮肤偏白者身体一般较差。而夏日白昼生;皮肤焦黑者今年体质较好或转好。这也能作为用针的参考(这些可参看《灵枢经》及一般四柱学)。在我过去的 《针灸五输穴应用》有一章「同气相求」对生克交应之针灸应用有详细的介绍。新修定明年即将出版的《针灸五输穴发挥》,是我1981年所写《针灸五输穴应用》(目前已十版,尚未增修)的增订全修 新书,对五输穴的时空观,及五行气与质的应用介绍的更清楚,「五行配穴」是五输穴应用的精华,也作特别介绍。董氏奇穴与五输穴的关系在新书中也有专章介绍。 四、问:那么你的《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是否都已讲解的很清楚呢? 答: 其实我的《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基本上已讲解得很清楚了,对于一些原理都做了解说与发挥,对于一些方法也已经作了不少介绍,也增加了一些功用。必须知道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至成熟,都是要经过读很多书,经过多次的验证及修正才确立的(参见『我与脏腑别通』),这中间是要发费很多时间 的。因为《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及《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这两本书是根据在韩国上课录音写成,当时是根据大纲,现场实时讲课临时发挥,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不是藏私,也不是不知道。受讲课时间限制(一周讲完穴位及治疗),当然不可能与坐下来慢慢写书相比。但比起前一本我的奇穴学著作《董氏奇穴针灸学》(在大陆及台湾皆有出版)(目前只能算作入门读本)已充足完备的多。现在的《董氏奇穴讲座 》可以定位在中级水平,但以五年至八年一个学问增长台阶来看,这本书目前只能算是初级教本。希望在我的针灸经穴学(出版已三十年,已发行二十版都未增定修改过,明年将加紧修订)增订修改完成后, 再写一本比较完整全面的高级奇穴穴位学,理论更深化,每个穴位会发挥得更多,更切合临床。一定会比现在的奇穴学讲义内容丰富充实的多。 五、问:在你的书中曾提到「针方相对」 ,能再说清楚些吗? 答:「针方相对」针法是极高明的用针,如果内科基础愈强则针灸疗效愈强。 现在有些地区的针灸医师,只作针灸不研究方剂,殊为可惜,实则两者在理论方面可以相辅相成,推进彼此的进步与发展。即以失眠为例: 失眠用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是立刻就见效,当天即见效。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穴就够了,但如果有内科基础,能以针方相对的观念来用针,疗效可以更提高。以下举例说明: 大白与合谷穴之间的间谷穴,治疗失眠极为有效。我们知道大白可以治疗上焦病很有效,合谷治疗中焦病很有效,灵骨治疗下焦病很有效(像坐骨神经痛)。失眠的时候常常会有心烦、胸闷,心胸之间很烦燥,就该取用大白与合 谷中间的间谷穴来治疗会很有效,按照全息的对应法来讲,因间谷穴和心胸一带对应,约等于栀子豉汤之治疗虚烦胸中窒懊憹,所以治疗失眠非常有效。 四关穴治疗失眠症,也就是合谷配太冲效果也不错,四关穴能疏肝,有消遥散的意味。四关穴又有镇静、镇痉、镇定的作用所以治疗失眠很好,近年来又改成间谷配行间来使用,行间在太冲之前,为肝经之荥火穴,能泻肝火,我把间 谷和行间配合叫做前四关穴,这种配伍有丹栀逍遥散之意味在,故治失眠甚效。 针灸治失眠用九里穴(即风市)治疗效果也非常好,是什么道理呢?九 里穴是一个镇静止痛作用很强的穴位,对神经系统的病都有治疗效果。九里(风市)位在胆经,透过心与胆通能治心火旺,及痰热扰心,九里也可以透过肝胆表里来治疗肝火旺的失眠,在这里就有温胆汤的意味,因此是治失眠很好的穴位。至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失眠,则可针下三皇,即有归脾汤之意味在。 中医说久病多有瘀血,久年失眠用血府逐瘀汤很有效,同理也可在五岭穴点刺刺血治疗失眠也很有效,近年来我都只在耳尖点刺泻血治疗失眠就见大效,甚至不用再扎针当晚就可睡眠很好。耳尖刺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肾开窍于耳,但《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如此一来心肾皆开窍于耳,因此在此针刺有黄连阿胶汤交济水火的作用 ,治疗失眠非常有效。大家知道血府逐瘀汤治疗久年失眠甚效(见《医林改错》)。在耳尖刺血,也有血府逐瘀汤之意味。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总之,耳尖刺血可以镇定袪风、交通心肾、活血化瘀,因此它是治疗失眠最特效的穴位,是治疗失眠第一针。 六、问:你提过『动气针法』,你知道大陆也有『运动针法』吗?是否大陆比较先呢? 答: 董老师早在五零年代或更早就应用动气针法,我在1975年已详述于《针灸经纬》中。 近几年才从事针灸的人有些认定大陆早有运动针法,但据我所知有记戴最早皆于1980年以后,大陆流行运动针法应该是这近十几年单穴流行才开始的事,至少晚于董老师三十年。八零年代及九零年初期,我曾在大陆进行过学习及讲课教学,到过不少地方,当时到处均以针 刺局部为主,重视补泻,患处扎满了针,试想那有可能让患处活动而运用动气针法?若是有,也可能只是少数穴位少数病种,像董老师这样以动气针法为主,并全面应用的似乎没有。如果大陆有五零年之前就 以运动针法为主的报导,那关乎针灸历史,我当然要修正。动气针法之作用首在治神,《素问?宝命全角论》说: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又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毋忘其神」,《灵枢?本神篇》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标幽赋》也说:「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都在强调治神之重要。医生及病人都要精神专一,集中精神集中力量向患处施治,所谓「必一其神,令治在针」(《灵枢?终始篇》)。需知每个穴位皆能治疗许多病,若不施以动气针法,则作用四处流散,甚么病可能都要去治,力量分散,效果就不大了。由于动气时精神集中患处,治疗作用集中于活动之患处,效果当然很好,但是前题是让患处能够活动,那就不能在局部扎针。 或许书本未载明的并不表示没有,由于生活时空环境的不同与差异,而致信息与认知不全是有可能的。基本上大陆的中医及针灸是一直是走在较前端的,所以也不能说大陆早期绝对没有此类针法。就如现在火神派在大陆似乎是一种时尚与流行。姜附剂的书出了不少,甚至有名之为「火神派医案全解」的书,但事实上「全解」并不全。在台湾的中医师差不多都读过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名医心得集—谭述渠医案》,谭述渠医师善用大剂四逆汤及真武汤,附子用量一般五六两(180克),中则八两(240克),重则十几两(五百克或更多)也是常事。甚至桂枝一剂也常用至十几两,吴茱萸也有用到一两(30克)以上者。案例比吴佩衡及李可还多,剂量也比较大。据其表示系少从广东新会陈伯坛游,见其用大剂附子之经验(轻则三四两,重则十几两)心有所疑,研究而获其理大有心得。据此来看XX先生之「全解」连大陆的医师都收集的不全(云南之戴丽三(医案中多次提及郑钦安)李继昌等重用附子者都未收入),更不用说广东之陈伯檀,香港之谭述渠了。在台湾之中医师用重剂附子的并非少数,大剂四逆汤及真武汤之运用也不少见,大家认知这不过是活用熟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温阳方剂而已,辩证论治当用则用,无人自称或被称为火神派。我想这就是时空差异信息不同所致吧。有这样的顾虑,所以编书不能随便称全书,也不能任意否定不知的信息。 不过,话说回来,董老师是1949年自山东迁到台湾的,时时不忘表明自己是『山东董景昌』,因此纵然是董老师先用动气针法,这与大陆是否较先又有甚么区别呢? 七、问:有人说:『经络走行的是路线,经络系统覆盖不到的地方就不会生病了吗?换言之,非经络系统覆盖走行之处生病就是离经叛道了吗?』 答:这句话说的很奇怪,此人可能不懂中医,或尚未接触中医,或只懂中医皮毛 ,或者误解中医。中医有句话说:「不知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外连四肢,内连脏腑,人体没有不受经络影响的,否则中药及针灸就无用武之地了。 一般人学针灸只知经络之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他经筋、经别、皮部、络脉、孙脉、别通,根本、气街都未深入研究,经络周围亦系影响所在,许多条文说道:「散入」(例如手太阴之络散入鱼际,故土水鱼际重子治疗就有交集,手阳明经之络入耳合于宗脉而主聋,此为合 谷灵骨(不只是贴骨主肾)治耳鸣之效因,)「散在」,这就表示经络是一个带。若经络只是一条线, 相信也不会是一条细线,否则请问有几个人能扎准? 八、有人说:治病扎针不以多少论英雄,以效为是!你对这句话有何看法? 答: 治病扎针当然以效为是,但也要考虑到病人针刺的疼痛。若能一针治好就不用第二针,若能两针治好就不用第三针,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用针若不求精少,一是表示不长进,二是表示没有医德。不过在这个工商时代,每个人都很忙碌,来针刺的时间有限,想治疗的病种又多,常常好几种病一起治疗,有时许多病是一种原因,或就是一个整体病,那还好办,总体治疗不必用太多针就可解决。设若有好几个不相连属的病,则纵然每病一针,都可能需要很多针。在这种情况下想少针都难,但若平时养成尽量少针的习惯,再多针也不会多到 那里去。 治疗疾病纵然讲求一针疗法,也最好有几组特效一针,可以有所选择适合病人方便,也可在用针不多的状况下,起到互相加强的作用。例如治疗美尼尔氏证,曲池及内关都是特效针,针曲池透过肝与大肠通能治头晕,透过手足阳明同名经与胃之关系可解决呕吐,一针即效。针内关透过手足厥阴同名经与肝之关系能治头晕,透过包络与胃通可治呕吐。一针即效。如果两穴合用并不算多,效果更强,这样多加一针又何妨。(2008年5月2日刊出 ,5月5日补充) 第三回 一、问:有人提出『台湾董氏奇穴』,你的看法如何? 答:此一说法对董老师是绝大的不敬。提出此一 说法的人, 显然不是董氏的传人或门生,董老师时时不忘自己是山东人,在其唯一的一本着作『董氏正经其穴学』之书皮封面(见图),就写着『山东董景昌编着』,有人会提出「台湾董氏竒穴」一词,必然未曾随老师学过,或未看过老师原著,才有此一荒唐无耻之说法,这是违背董师初衷的,对董老师简直就是一种污辱。提出此一说法者若有自己的创见与发明,并在台湾 流行多年蔚为巨流,或可勉强如此称之,设若如此则其他各地甚至韩国美国都可能出现某某地区董氏竒穴,未尝不是好事。但本人至今未曾见及台湾有创见与发明足可称之新流派者。当年在老师旁边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怀乡恋旧之情甚浓,常以身为山东人为荣,学生也以山东籍最多。 说起来非常讽刺;大陆及美国都早已将董氏竒穴列入针灸再教育学分课程,在大陆及韩国的一些大学中甚至有教授董氏竒穴者,美国有几所略有水平的中医大学,也有教授董氏竒穴。反而在台湾,董氏竒穴连全民保险都不给附(只给附十四经穴), 董氏竒穴也未列入针灸再教育学分课程,更没有任何大学有教授董氏竒穴者。董氏竒穴不是台湾原创,也不是董老师在台湾才突然领悟发现,而是其在山东祖辈几代的努力发展所致。因从山东带来,仍然只能算是山东董氏竒穴 ,这个学术的源头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本末倒置含混其辞。我虽在台湾成长,热爱台湾。但对于这种说辞及作法不会感觉光荣。台湾某些针灸医生不可无耻而掠人之美。否则会被外国耻笑。必须认知:只有山东董氏竒穴,没有台湾董氏竒穴(见图)。 二、问:董氏奇穴之木穴原主治只有肝火旺脾气躁:心门穴主治只有心脏病及干霍乱,但在你的书中为甚么作了那么多扩张,而且都很有效?请问是如何扩张这些应用的? 答:不是扩张,应该说是发挥,例如木穴原本只治两个病,在我的书中却增加了八项,变成十项。心门穴增加了最常用而特效的膝痛及尾椎痛。读者拿著书本享受这些成果应用很容易,但别人(包括老师、我及师兄弟们)增加一个作用与功能则可能要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一个穴道的应用就如同方剂一样,想要用的好也是要从辨主证、抓病机、明经络、识五行、知部位等几个方面着手。十四经穴与奇穴一样,都是如此,才能做最大的发挥。 1、首先要尊重原文抓主证;2、其次是抓病机;3、然后是明经络:一个穴位所在要从本经所在,表里经,手足同名经,脏府别通经多方面思考;4、知部位:这个可从体应与对应思考,先看在筋在骨在脉,在筋能治筋,在骨能治骨...;再看在那一节段,在上能治上在下能治下;5、识五行:该穴位之命名与五行之关系,该穴与附近十四经穴位之五行关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一个穴的应用就可发挥得更大更多 。 以木穴为例:辨主证抓病机:木穴主治肝火旺脾气躁,也就是肝脾不和,可见本穴有疏肝理脾、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明经络: 本穴位在食指,系大肠经穴,与肺经表里,与胃经手足同名经,与肝经脏腑别通。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其治鼻病甚效,一系经络作用(大肠经至鼻外窍,肝经上巡吭嗓走鼻内窍),一则与疏肝亦有关。其治眼病眼干眼多泪也与肝经循行有关。通过大肠与肺表里故治手皮肤病及皮肤骚痒甚效。识五行:名之为木,与风相应能治风,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之感冒及皮肤骚痒亦有着效;治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亦系因「木」主风之故。知部位:本穴在食指井穴与荥穴之间,下穴与荥穴接近同一水平,试看荥穴多能治哪些病(这个从五输穴与空间对应来思考),发挥一下。 至于心门的应用与发挥,也是从1、辨主证2、抓病机3、识五行4、明经络5、知部位几个方面来入手,就能将心门作最大的发挥。 穴位之发展如此,临床应用亦如此。不止奇穴可如此,十四经穴亦可如此。总括来说,就是从定位(定经络、脏腑、五体所在、节段所在)定性(穴位之属性对应病症之属性)定量(针刺深浅、留针久暂、针刺频率)来发挥其作用。 三、问:你说穴位有时间性及空间性,能进一步说明吗? 答:穴位有时间性及空间性,这是天人合一及整体观的应用。 穴位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这里先看看穴位的时间性,就以五输穴为例说明: 从《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及《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来看。 井穴治病最急,「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而常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 荥穴治病次急,「荥俞治外经」「荥主身热」,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外感症虽不急如中风昏迷,但风者善行而数变,常突如其来,亦属急症,只是较中风昏厥略缓而以。 俞穴治疗阵发性病变。治缓急之间的病变。「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所谓「时间时甚」就是有时间歇(停止),有时严重。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 经穴主治兼有俞合之性,急病亦能治,但所治之病仍以慢性居多,「经主喘咳寒热」,虽说咳喘也是声音改变之病,某些与外感有关,但更多的咳喘则属于长年慢性,如老慢支及慢性气喘等,这些病常因外感引发,但终属慢性病,用经穴治疗最好。 合穴之主治以慢性病为主,尤其是脏腑一切慢性病,「合治内府」「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合穴之主治以脏腑病为主,多为慢性病,又「经满而血者」取之于合,是说经脉有瘀血者可在合穴刺血,久病多瘀久病易致瘀,多在肘弯腿弯之合穴刺血。中医认为久病多入肾,因此必以补肾为先。也有人认为久病脾胃功能必然较差,主张应补脾胃。合穴之属性属土(阳经合穴)及水(阴经合穴),土与脾胃相应为后天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针合穴有调先天及后天之作用。因此善治脏腑病。 其他原络俞募郄穴等皆有其时间性。这理暂从略。 四、问:要学好董氏奇穴有必要学好十四经穴吗? 答: 有人认为学好奇穴就不必学十四经,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体认,中医及十四经穴的基础越好,奇穴就可学的更好。那些学不好奇穴的人,基本上十四经也学的不好。须知奇穴是中医的一环,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象、辩证当然要有一定的基础后才比较容易学上手。董师的十四经穴基础是非常深厚的,而且早期董师以针十四经为主。董老师在六零年代后期始完全公开应用奇穴,因此有些师兄十四经非常好,但并不会奇穴,即以我在美国的师兄陈国靖来说,在董师门生上排第六名(入门学生一共七十 三名),他的十四经非常好,替许多名人及外国总统看过病,但他表示对于奇穴则完全不会,这是因为他早期随老师学习后即出国在外开业。在这种状况下,因此奇穴学得比较好的反而是:后期几位在董师当年去世时仍在老师旁边学习的师兄弟们。这也应证了董老师应用十四经穴也是最棒的,学过十四经对深入学好奇穴是很有帮助的,学好奇穴也能促进十四经穴进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开授两次全修讲座,始发现纵然同为针灸医师,但彼此水平相差极大,水平差的学员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可以看出连十四经都没学好,甚至中医基础都不够,影响整个进度。 五、问:中医药有取象之说,针灸也有取象之说吗? 答:是的,比类取象是易经思维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此法具有直观、简单、迅速、易于记忆等作用。在中医学中运用十分广泛。不只中医药应用的很多,在针灸中也应用的很多。例如针灸的体应及对应等针法可以说都是取象的方法。中药有花叶轻浮升散:子实质重降下;枝能横行四肢;皮能利水消肿。某一部位对应人体某一部位…等说法,针灸也有类似的对应,如手躯对应、足躯对应...等,现在流行的全息说与此有类同之妙。另外用药常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吃骨补骨,吃筋补筋,吃肉补肉…之说,,这种“同类相求,同气相召”出自长期实践的反复认识,其实也是取象的范畴。针灸之体应针法与此相似,也是取象的一种,即是:刺骨治骨,刺筋治筋,刺肉治肉...。体应针法除以体治体外,也能以体治脏即是:刺骨治肾,刺筋治肝,刺肉治脾…等。还能以体治象,即根据脏象扩大治疗许多病,例如刺骨治寒治肾亏,刺筋治痉挛治抽风,刺肉治疲劳治便溏…等。 还有治法治则的取象,都是与自然界某些现象模拟的结果。如逆流挽舟,提壶揭盖…等。在指导用针方面,作用更大。治疗肾、膀胱、尿道结石之董氏竒穴皆在面部,即有提壶揭盖,开上窍起下窍的作用。此外五输穴根据五行取象应用,如穴位属金则与清肃、沉降、收藏相应;穴位属木则与升发、疏散相应。因此井穴虽皆治心下满,但阳井属金则以下气消满为治;阴井属木则以疏肝理气为治。荥穴主身热,但阳荥属水则补水以清热;阴荥属火则泻火以清热。其他木穴主风主筋…; 土穴主脾主气…等。可以取象而用,使其发挥得更灵活,少针而治多病。 六、前次你提到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甚效(详见第二回讨论),能将经验及机理再说明白点么? 答:这里对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特效的经验及机理再作说明:1、头晕应用曲池之机理及经验如下:头晕 , 在中医辄以「风」论。内经曰 : 「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透过肝与大肠通 , 取大肠经之曲池穴或三间、灵骨等穴 , 治疗头晕皆甚有效。曲池为合穴 , 合主逆气而泄。又《素问刺法论〉说「木欲降 , 刺阳明之所入」就是指的曲池穴。曲池穴位在阳明经上,阳明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因此不论肝阳上亢 , 肝血不足之头晕 , 或美尼尔氏症之头晕 , 皆极有效。若以全息对应而言,曲池恰位于上臂之起点即头点,亦主治头病。                                                                                     2、头晕应用内关之机理及经验:手厥阴经与足厥阴经同名经相通,以手厥阴经(心包)穴位治疗足厥阴肝风之病,一般皆有效。又手厥阴经(心包)与足阳明胃经脏腑别通。治疗胃经病变疗效甚佳。综合上述理由,采取能益气化痰的心包经络穴内关,治疗有呕吐之眩晕甚效,故作为美尼尔氏症(头晕呕吐)之常用特效针。配合曲池穴共针疗效尤佳,数十年来余以内关配曲池治疗逾百例以上美尼尔氏症,均能立刻见效。病患眩晕呕吐或欲呕,旁人扶持而来,针后立刻轻松,自行快乐回家。(以上均详见杨维杰着《杨维杰一针疗法》(韩文版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版)) 七、能简单谈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经验吗? 答:好的,颜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特效对应症。只要能争取早期治疗,连续扎针,基本上一周甚至更快可愈。1981年我曾经将经验发表于台北市中医师公会会刊,1990年福建中医学院编的台湾中医药概览也曾介绍我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五十例的的经验。1998年夏季台北联合报介绍我治疗自己颜面神经麻痹仅四天即痊愈的经验,几天内就来了半百病患,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最近治疗数例皆一周而痊愈(口正眼闭能吹哨)。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特效穴有: 内颊车(三棱针)、耳背(放血)、侧三 里、上巨虚、太冲、合谷、丰隆、地仓、下关、翳风、劳宫等,每个穴都能独当大任。我只用其中一二穴。这里介绍我个人最常用的穴位。 首选内颊车,这也是董老师首选穴,即面颊部口腔内,正对颊车穴处,或当口腔咬合处。用三棱针在患侧内颊车穴点刺八到十下 ,深度约 l 分左右,使其自然出血,然后以温开水速潄口。每隔二日或三日1 次。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肝经在口内环口一周,口腔刺血能泻肝袪风活络,也能调治阳明经气(阳明经亦环口一周),经筋得以濡养 , 正气来复 , 逐邪外出 , 则面肌弛缓得以恢复。此为治口歪第一要法,疗效较毫针高出许多,患病早期治疗,往往二三次即愈。也可以先扎针再刺血。董老师一般针侧三里穴,我有时也用,但多时则是针上巨虚穴或太冲穴。 针太冲之理由是:面神经麻痹其部位与阳明经及肝经有关 ,肝经“连目系,”“下环唇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皆有效果。《百症赋》说 :"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太冲穴为肝(木)经俞穴,五行属土,为木经土穴,能疏肝袪风及调理脾胃大肠(肝与大肠通),而口唇恰为为大肠所过。本穴为肝经原穴,理气作用亦甚强。又肝主藏血,治风宜治血。太冲穴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血虚阴虚动风,本穴皆有效。面神经麻痹为经筋病,太冲为肝经穴,(肝主筋)能治疗筋病。透涌泉,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疗效更佳,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即火主穴,效果更佳,盖贴骨治骨,并能与肾相应,亦有补水润木熄风之功。 针上巨虚之理由则是:《灵枢·经筋》篇说 :" 足之阳明……筋急则口自为僻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 , 入下齿中 ; 还出挟口 , 交人中 , 左之右 , 右之左 , 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下循鼻外 , 入上齿中 , 还出挟口 , 还唇 , 下交承浆」由此可知 , 手足阳明胃大肠经包围口唇 ; 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而能兼治两经之病,《标幽赋》说 :「头有病而脚上针」   以下治上 , 取此穴 , 经府皆治 , 疗效甚佳 , 争取早期治疗效果尤佳 , 几天以内即可口正眼闭, 但若超过三个月以上才治疗 , 有时就需针至十次以上了。本穴配合足三里共享,疗效更为迅速。盖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与大肠之下合穴并用,两针成为倒马针力量更强。(2008年6月5日刊出 ) 第四回 一、问:『体应针法』与一般之『刺五体法』有何异同?五体,指的是灵枢官针中的:凡刺有五,以应五脏?是吗? 答: 刺五体法一般系指《灵枢?官针篇》之五刺,体应针法包含《灵枢?官针篇》之五刺,但内容更丰富,以皮治皮治肺除半刺外上有毛刺;以脉治脉治心除豹纹刺外上有络刺、赞刺;以筋治筋治肝,除关刺外尚有恢刺;以肉治肉治脾,除合谷刺外尚有浮刺、分刺;以骨治谷除输刺外尚有短刺。也就是说不只包括五刺,还包括九刺及十二刺。 除《灵枢?官针篇》外,还包括《素问?刺齐论》及《素问?调经论》的内容。 体应针法(或称体应全息)主要内容有:一、以体治体(体体对应);二、以体治脏(体脏对应);三、以体治象(体象对应)。简单说就是:一、以体治体(体体对应):包含有「刺五体法」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许多古人的经验也与此相合,目前虽也能看到些零星的应用经验,但整体性全面性的论述并不得见。二、以体治脏(体脏对应):可以五体治五脏,即《灵枢官针篇》中的:『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但亦很少见人提出具体全面之应用。三、以体治象(体象对应):这是本人扩大其对应治疗范围,以五体对应五行之象的扩大应用,例如以筋治风;以骨治寒;以肉治湿等…。则范围更大。因而将此一大法称之为体应针法。 一般人之应用『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多仅限于局部,如刺皮法刺患处的皮内,治疗皮肤麻木疼痛等症;刺筋法在肌腱上针刺;刺骨法治疗足跟骨刺,针照海水泉申脉等穴;网球肘刺肘髎穴,颈椎病刺天窗穴等;董氏竒穴许多用法虽与此相合,但董氏竒穴治疗五体之病多在远处取穴,效果更大,治疗范围更广,不过老师并未对此加以叙述,一般人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个人加以综合整里发挥,对于十四经穴及竒穴皆以此广泛应用,进而使之成为一完整实用之系统理论。并将此一大法称之为体应针法。 二、问:什么情况,下三皇同用,什么情况只用天皇副及人皇?听说如果偏于补肾则以肾关为主向下三寸取地皇,偏补脾则以人皇为主向上三寸取地皇。 答:一般用针以精简为要,若病重则下三皇同用。有时为加强效果也可下三皇同用。若还有其他用穴,用穴不宜太多,则针天皇副及人皇两针即可,甚至仅用天皇副一穴或人皇一穴即可,这就必须把天皇副及人皇的作用、位置、穴性及与周边十四经穴的关系认识清楚。肾,脾,肝之阴阳皆虚,有很多人以为应下三皇倒马同用,但有时也可用两针或一针,不过人皇不可少,因为人皇在三阴交穴(脾肝肾之交)之稍上,脾肝肾皆治。 至于偏哪里治哪些病,我在一些学校的竒穴治疗课程里讲过一些,偏于补肾则从肾关向下三寸取地皇,偏补脾则从人皇向上三寸取地皇。这种讲法只对了一部分,董氏竒穴范围很大,内容很多。地皇浮动取穴有更深意义,浮动之间所夹穴位亦有特别意义。复习思考题先前已提出,请看看题目,留点空间自己思考,作更多发挥。 三、三个三叉穴何以三叉三穴效果最大,怎样取法? 答:三叉三穴在手背第四与第五指缝接合处,略贴第四指,在筋下骨旁,握拳取穴(见 照片))。当液门穴前,刺入后穿过十四经穴液门、后溪、中渚及竒穴中白、下白、腕顺一穴,并可透达腕顺二穴,透过穴位之多,无出其右者。可以说透过荥俞原,又在筋下骨旁,上邻小血脉,针之与筋骨脉皆有关,透达俞原穴之肉多处,与脾亦有关,又能健脾益气。进针时紧贴皮下近针,与肺亦相应,为治疗感冒之特效针。这种得天独厚的有力地位,是其他三叉二、三叉一甚至别的穴位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能治疗许多疾病,诸如:感冒、头痛、肩痛、五官科疾患、喉痛、耳鸣、心悸目赤肿痛、荨麻疹、腿痛、眼皮下垂、眼皮沉重、疲劳、提神、重症肌无力等都很有效。 本穴在三焦经上,透过肾与三焦通,也能补肾。本穴脾肝肾皆治,又能增加免疫机能,治疗上述诸症确实有效。主治之病既多而有效,为个人常用十大要穴之一。 四、问:听说穴位有空间性,也能进一步说明吗? 答:穴位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这里仍以五输穴为例简单说明: 1、「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从﹝部位对应﹞之手躯逆对及足躯逆对两法来看,手指尖及足趾尖可对应于头顶,因此等同于百会、神庭等穴,是以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神志病急救时最常用,其他神志病也常用,例如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 又井穴能开窍袪寒善治「窍病」,如肝井大敦能治阳痿;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敦(肝藏血)能治崩漏急症。 「井主心下满」,井穴能治「心下满」,即中脘痞满。又,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疏泄邪热,开通心窍,故能治急症。 2、「病变于色者取之荥」,「荥主身热」『「荥」俞治外经』。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从全息对应来看荥穴对应于面目鼻喉,对原发性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3、「俞主体重节痛」,『荥「俞」治外经』。风湿及筋肉疼痛之病多取俞穴,所谓「荥俞治外经」, 一系指荥俞部位较浅,所以用治体表外感病,一是说荥穴、俞穴适于治疗各经所过的体表和所属经脉病变。 归纳来说:俞穴对应于一、五官(详见余之著作《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谈太极全息与对应一章)。二、身体关节。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 4、「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主喘咳寒热」,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整体来看,经穴主治皆系与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 5、「合主逆气而泄」「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每一脏腑皆有其逆气之病,皆可取该经之合穴治疗。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灵光赋);足三里(胃经合穴)治疗腹胀、呕吐(大成、杂病穴法歌、百症赋)、定喘(席弘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行针指要歌);阴陵泉(脾经合穴)治心腹胸胁之满(席弘赋、金鉴)。 「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也是合穴临床常见之用法,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瘀血病也多再合穴刺血,如尺泽、委中、足三里等都是刺血要穴。 至于「合治内府。」是说合穴适于治疗体内各自所属六腑的疾病。其实也包括了脏病。 (二)、同气相求 五输穴通过五行与脏腑有着相应的治疗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应用更丰富更灵活,内容甚多,以后再说明。 五、请问你对于台湾针灸四大派之看法? 答:我在台湾执业针灸多年,从不知台湾有四大派,也不认为应该分派,台湾四大派之说似乎出于网站,网站上有人提出一个观念或一句话,只要有个东呼西应,很快就成为一种时尚及流行。所谓网站之台湾四大派,其中所提的当然都是不错的医生。孙培荣在新生南路的诊所我曾去过。他只在书中列出几个用流注治病的病例,是否就可归于流注派?修养斋之飞经走气也就是感传,七零年代我曾看过他表演,受体质环境等影响,未必每次皆能感传。事实上台湾几十年来有过不少针灸名医,比前述好的医生也不少,例如郭家梁就有不少学生,曹成章、林天树等医师皆有特色,还有易卦派之陈照亦极突出。这样分派对他们及其门生并不公平。 也不能说我写了几本董氏奇穴的书或因为是董氏门生就是奇穴派,我写的十四经穴书籍比奇穴更早、更畅销、更多,尤其临床以五输穴应用最多,这方面也写过专书,又因为我用穴多采各种古词赋歌诀之取穴为主。称我五输派或歌诀派的也有人在,这又怎么说呢。 在我个人看来以灵枢经之刺法如官针篇之九刺五刺十二刺等针法为主,取穴以五输穴为主的的就可算是正统古法针灸。由于用穴精简效宏,也可以称为针灸的经方派。至于以针灸大成之经典歌赋穴为主的或可以称之中古派;其他则均为后世派。但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分派,也不知怎样详细界限分派。 六、问:能简单谈谈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吗? 答:好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会很多,疗效也好。我曾经在台北中国时报写过一篇谈三叉神经痛的文章,一周内就来了六七十位此症病人,可见 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三叉神经痛其部位在面颊及额颧部 , 主要为三阳经。特别是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最大。阳明胃经与少阳胆经均循绕侧头面部 ,另外小肠经「…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之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此一部分与三叉神经痛亦有密切关系。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效穴很多,我个人习惯远处针刺,基本上以1、后溪、大白为主,可取健侧的大白穴(作治疗针)及患侧的后溪穴(作牵引针),或取健侧的后溪穴配患侧大白穴双穴共治,效果都不错。2、间而用侧三里、肾关为主,效果也不错。这几组穴对治疗三叉神经痛都是非常好的。三叉神经痛有时候非常严重,可是针刺起来可以马上止住疼痛。一般两穴即可达到镇痛效果。 取侧三里之之机理及经验:侧三里穴介于阳明经(土经)与少阳经(木经)之间,善治木土不和之病,对于阳明经及少阳经之病变皆有疗效,尤善治 阳明少
本文档为【杨维杰先生针灸答问及讨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2K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01
浏览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