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举报
开通vip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疾病监测2008年 12月30日第23卷第12期Disease Surveillance,Dee.30,2008,Vo1.23,No.12 DOh 10.3784~.issn.1003—9961.2008.12.025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中图分类号:R512.55 文献标识码:A 张见麟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虽然都涉及肠 道、都是病毒所引起,但却是两类不同的疾病。它们 的病原是完全不同的,分属于不同的科。发病机理 与临床症状也完全不同,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病变在 肠...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疾病监测2008年 12月30日第23卷第12期Disease Surveillance,Dee.30,2008,Vo1.23,No.12 DOh 10.3784~.issn.1003—9961.2008.12.025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 中图分类号:R512.55 文献标识码:A 张见麟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虽然都涉及肠 道、都是病毒所引起,但却是两类不同的疾病。它们 的病原是完全不同的,分属于不同的科。发病机理 与临床症状也完全不同,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病变在 肠道,临床主要引起水样腹泻,病程一般呈自限性。 而肠道病毒虽也经粪口感染,但病毒侵袭全身,主要 病变不在肠道而是累及皮肤、粘膜、心肌、呼吸系统 及中枢神经系统,少数严重患者甚至死亡。下面将 这两类疾病感染的异同点做一些介绍。 1 病毒性胃肠炎 主要有以下4种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嵌杯状病 毒、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1.1 轮状病毒(Rotavirus)胃肠炎 轮状病毒为核糖核酸(RNA)病毒,属呼肠孤病 毒科,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可感染各种哺乳类动 物,病毒颗粒直径 68~70 nm,含双股RNA,RNA含 11个片段,不同轮状病毒其RNA图像不同,因而可 作为鉴别方法之一。病毒核心外围为20 nm双层衣 壳,内层衣壳的壳微粒向外层呈放射性幅条状排列, 类似车轮,故命名为轮状病毒。外层衣壳的多肽构 成种特异性抗原,人和动物无交义反应。根据病毒 蛋白VP6抗原将轮状病毒分成A,B,c,D,E,F及G 组,均可感染动物引起腹泻 ,但只有A,B,C三组对 人有致病性。A组病毒根据VP7多可分 14个 G型, 以G1,G2,G3及G4最多见。根据VP4可分为 14个P 型。A组主要侵袭婴幼儿。潜伏期2~3 d。主要侵 犯十二指肠和空肠,症状为大量呕吐及水样便,一天 可达数十次之多。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腹 泻儿童中平均33%为A组轮状病毒引起。美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每年全世界有1.4亿患儿, 死亡约100万人。6月龄~2岁儿童最易感染。传染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北京 昌平 102206 作者简介:张见麟,男,浙江省杭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某些细菌、病 毒疾病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及科普 通讯作者:张见麟,Tel:010—87708270,Email:ming_62@sohu.eom 收稿 日期:2008—07—07 · 专家论坛 · 文章编号:1003—9961(2008)12—0799—04 源是患者和带毒者,在症状出现前 1天粪便就已开 始排毒。易感儿童只要10个病毒即可感染。粪口 传播为主要途径。老人也易感。中国大陆地区多发 季节为冬春及夏初,以1—5月为最高。B组病毒主要 感染成人。1982—1983年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 区乃至安徽、贵州、福建等省有3万多人感染。症状与 A组病毒相同。C组病毒也主要侵袭儿童,报告少,为 散发。 1.2 嵌杯状病毒胃肠炎 嵌杯状病毒(Caliciviridae viruses)有 5个亚科。 其中有3个亚科对人有致病性 :诺瓦克样病毒 (Norwalk—like viruses,NLVs),嵌杯状病毒及戊型肝 炎病毒(HEV)。 1.2.1 NLVs 1968年美国诺瓦克镇一所学校暴发 了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 ,1972年在电镜下从患者大 便中找到了致病病毒,命名为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其后在英、美、日等不同国家相继出现 类似疾病流行,这些类似病毒称为诺瓦克样病毒,近 年这类病毒改称为诺罗病毒(Norovirus)。这种病毒 刘各种理化因子 奄耐 j{5航力,冷游澎0年或60℃30 min 不能灭活,在含氯6.5 mg/L液体中30 min尚存活力,必 须将氯量加大至1 0 mg/L才能灭活。 1.2.2 嵌杯状病毒 1978年首次从患儿大便中发 现,该病毒表面环绕6个空洞,宛如嵌入6只杯子,中 心也有一个空洞,故命名为嵌杯状病毒。1982年在 日本札幌、1986在美国休斯敦都有托儿所流行。这 种病毒的病理、症状等与轮状病毒相似。 1_3 肠腺病毒 胃肠炎 腺病毒(Adenoviruses)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主 要包括40及4l型。此类病毒已被WHO确认为引起 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第2个重要病原。肠腺病毒有特 殊抗原决定簇及核酸内切酶图形。可以组织培养。 本病的发病、流行病学及诊断与上述二类病毒相 似。在集体托儿机构易流行。院内感染率高。潜伏 期7 d,比上述2类病毒略长。但不少患儿同时有上 吸道症状。无明显流行高峰,可终年发生。 1.4 星状病毒胃肠炎 . 799 · 痘监测2008年12月30日第23卷第12期Disease Surveillance,Dec.30,2008,Vo1.23,N0.12 星状病毒(Astrovirus)平均直径28 nm,单股正 链RNA病毒,属星状病毒科。除人以外它还可引起 某些动物腹泻。该病毒表面有5-6个突起呈星芒 状,故命名。目前有7个血清型。星状病毒引起的 小儿病毒性腹泻是除轮状病毒外院内感染的第2位 原因。流行季节是每年3-6月。其发病机制、流行 病学,症状、诊断等与以上病毒类似。在发达国家流 行率4%一10%,发展中国家为26%。 以上4类病毒主要发病在小肠,引起水样便腹 泻。一般不侵犯其他脏器与系统,很少累及呼吸系 统;未见脑中枢神经症状。临床常用血清学诊断,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也用电镜 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查病原。治疗一般对症为 主,防脱水可用 口服补液盐溶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也要防酸中毒。有报告试用思密达 (Smecta)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病程多呈自限性,预 后良好。预防要点是保证饮水及食物清洁,冷食及 水产品要注意加热。 2 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属在病毒分类中 属微小RNA病毒科。它成为一个属以区别其他微 小核糖核酸病毒。肠道病毒的病理学、传播性及流 行病学的许多方面与这类病毒的生物生理特性及细 胞致死生物环有关。肠道病毒如外部无有机物保护 可被3%甲醛,0.1 mol/L HC1或0.5 mg/L的余氯灭活。 肠道病毒虽然开始在肠内繁殖,也在粪便中排 出,但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性胃肠炎大不相同,绝大部 分为无症状带毒者,发病很少,腹泻肠炎主要侵犯其 他很多脏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代表是小儿 麻痹症。目前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主要表现 为手足口病,但少数为严重的无菌f生脑炎等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 2.1 病原学 2.1.1 形态 病毒颗粒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2~ 30 a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 RNA,全长约 6000~ 8500 bp,构成病毒核心,外壳20面体,立体对称,由 32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有入病毒核酸编码的4种 壳蛋白VP1~VP4。 2.1.2 抗原 总的是微小RNA病毒特性,但不属抗 原血清型不同,每个血清型与免疫反应有关,也与疾 病谱有关。基于特异疾病表现、对乳鼠致病性和在 细胞培养上的生物学不同,可分成:脊灰病毒、柯萨 奇病毒A和B(1948年于美国柯萨奇镇分离到病毒 故名),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及高数目人肠道 病毒5大类(也称新肠道病毒,这类病毒原也属柯萨 奇及埃可病毒)。每个类由于抗原性区分为型株,参 考抗血清可从哥本哈根WHO病毒中心获得。这些 型株有时区别很小,原始型株保存于美 国马利兰 Rockville型培养物收集中心。几种肠道病毒之间还 有交义关系:如柯萨奇A3与A8,A11与A15,A13与 A18,埃可1与8,12与29,6与30等。还有虽不像流 感病毒那样易变异,但有证据表明他们也有变异的 可能,如英国1973年分到的柯萨奇B5型与1952年 分到的原株有很大差异。另外能引起猪疱疹的肠道 病毒与人柯萨奇B5有密切联系。有人推测猪的病 毒很可能是人的B5传给猪的。近年新的分类又将 肠道病毒根据基因组及序列的类似性分成A,B,C,D4 个种,称为HEVA,HEVB,HEVC及HEVD,见表 1。 建议将甲肝病毒列入人肠道病毒72型(但现单列作 为与肠道病毒平行的一个属) 2.1_3 理化特性 肠道病毒对常用实验室消毒剂如 70%乙醇、异丙醇、来苏儿、季胺化物有抵抗力,而对 乙醚、氯仿却敏感。在室温下对去污剂是稳定的。 而福马林、戊二醛、强酸、次氯酸钠及氯的自由基则 能灭活肠道病毒。这些化合物的浓度、pH值、有机 物的存在及接触时间则影响对其灭活的程度。对抗 生素和化学治疗药则不敏感。肠道病毒对热比较稳 定,但不如甲肝,大多数要42~50℃才灭活,可用巴 氏消毒。紫外光可用于灭活肠道病毒,特别是表面 消毒。干燥也能减少病毒滴度。但其效果与表面多 孔性和有机物存在有关。很多研究以脊灰病毒作为 表 1 肠道病毒分型 Table Typing of enterovirus · 800 · 疾病监测2008年12月30日第23卷第12期Disease Surveillance,Dec.30,2008,Vo1.23,No.12 肠道病毒灭活的模型。 2.2 发病机制 病毒从口腔进入后开始在咽喉及肠道上皮细胞 及附近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然后进入血循环造成 第1次病毒血症。此时大部分人呈不显性感染而无 临床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轻度不适。此时病毒随 血流进人各器官并在其中继续繁殖,使少数患者的 心、脑、肝、脾、肾等发生损害。病毒第2次进入血循 环,使各脏器再一次受病毒侵袭,特别是引起中枢神 经及心肌病变,最典型是脊髓灰质炎(脊灰)引起中 枢神经系统的损害,EV71也可导致中枢神经疾患出 现脑炎症状,柯萨奇B则可引起心肌炎,导致心肌坏 死,左心扩张。除这些病症外,多数柯萨奇及EV71 等肠道病毒还可引起手足口病。虽然叫肠道病毒, 病毒也从粪便排出,但很少产生胃肠炎如呕吐腹泻 等症状 ,这与轮状病毒等完全不同。患者病后 1周 粪内排毒最多,可保持2~4周之久,少数可在病后70 天仍能检出病毒。 2_3 流行传播特点 病毒从口而人,粪一口是主要传播途径,在拥挤居 住条件下,密切接触可促进传播。只有人类才是传 染源,动物不是传染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及健 康带毒者的数量是患者的50~100倍,这些人是最危 险的传染源。美国纽约各年龄组平均柯萨奇病毒的 分离率高达78%,6-9岁最高达88%。柯萨奇的水平 传播高于埃可病毒。病毒也可从呼吸道排出。除直 接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污水、蝇类污染的食品和饮 用水传播。从污水及蝇类均分离出病毒。发病季节 为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夏季为高峰,一般年龄越小易 感性越高,免疫力随年龄增加而增强。 2.4 临床症状 除大量隐性感染无症状者外,其临床症状多种 多样,美国有症状肠道病毒感染者每年可达500万至1 亿之多。大致有l3种表现,每种表现可有不同型肠道 病毒引起。肠道病毒引起的综合征如下: 2.4.1 脊灰病毒1到3型 麻痹,从全麻痹到轻度肌 无力;无菌l生脑膜炎;各种发热。 2.4.2 柯萨奇 (Coxsackieviruses)A,1—24型 疱疹 性咽峡炎;急性淋巴管或淋巴结咽炎;无菌性脑膜 炎;麻痹 ;出疹;手足口病(A10,A16);肺炎;普通感 冒;肝炎;婴儿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24变种)。 2.4-3 柯萨奇病毒B,1-6型 胸膜痛;无菌性脑膜 炎;麻痹(偶尔);婴儿严重系统性感染,脑膜脑炎及 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炎;上呼吸道病及肺炎;疹;肝 炎;无明发热。 2.4.4 埃可病毒(ECHO),1~33型 无菌性脑膜炎; 麻痹;运动失调、脑炎及格里巴利综合征;出疹;呼 吸道疾患;其他:腹泻、流行性胸痛、心包炎及心肌 炎,肝病。 2.4.5 新肠道病毒(简称肠道病毒,EV),68~71型; 肺炎及支气管炎(68,70,71型);斑丘疹(71型);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70型);肌病(71型);麻痹(70,71 型);脑膜脑炎(7O,71型);手足口病(71型)。 在传染病学中我们把肠道病毒某型感染称为一 个疾病,而这个疾病可有多种症状,有时以某种症状 为优势 ,如 2008年在安徽阜 阳流行 的肠 道病毒 EV71型感染是以手足口病为主,有人就称其为手足 口病,其实这种感染者少数人还出现严重的神经系 统等症候群。每种症候群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 如手足口病可由柯萨奇A16引起,也可由新肠道病 毒71型引起。不同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症 候群。如柯萨奇A10,A16及新肠道病毒71均可引起 同样手足口病。在上述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综合征 较重要的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2大类及6种: 外部器官:(1)疱疹性咽峡炎;(2)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3)手足口病;内部器官:(4)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脑炎、脑膜炎、各种瘫痪 );(5)心脏(心肌炎、心包 炎);(6)呼吸系统(包括支气管炎,肺炎) (1)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的1~6,8, 10,22引起 。常见于 1~7岁儿童 ,多发于夏秋季 ,散 发与流行均可。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感染不同型病 毒。潜伏期平均4 d。常突然高热,严重咽痛,1/4患 者可有呕吐及腹痛。口腔咽门前柱、软腭边缘、悬雍 垂、扁桃体出现灰白色丘疹或斑疹。但与单纯疱疹 病毒感染不同的是不出现在牙龈、颊粘膜及舌面。 疹逐渐增大,红晕扩大,颜色变深最终成溃疡。局部 淋巴结有时轻度肿大。病程4~6 d,偶延至2周。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主要由柯萨奇A24变 种及新肠道病毒7O型引起。最早1969年于加纳发 现,1970年在亚洲流行于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 1971年在 日本及新加坡大流行,1973在英国,法国 及俄罗斯,1981年美国也发生。中国在 1971年开始 发现,并分离出肠道病毒70型。该病传染性很强,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传 播迅速,温暖潮湿环境更易传播。家庭内传播常 见。通过手和用具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与其 他肠道病毒通过粪口或飞沫传播不同。早期1~3 d 从患者眼分泌物中分离率高达90%。潜伏期24 h, · 801 · 疾病监测2008年12月30日第23卷第 l2期Disease Surveillance,Dec.30,2008,Vo1.23,No.12 最长可达6 d。通常先发生于一只眼,几小时很快波 及另一只眼。20%病例发热头痛。大部分2~3 d后 出现特征性表现——眼结膜下出血 ,从细小出血点 到整个眼球结膜下出血不等。初期角膜上皮有点状 剥脱,约 1周痊愈。老人可有结膜水肿,年轻人出血 多。90%患者睑结膜上有细小滤泡。常合并眼部细 菌感染。在极少数患者中由于病毒感染可发生急性 软瘫,球麻痹,乃至呼吸衰竭。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常见由柯萨奇A16型 及新肠道病毒7l型引起,但柯萨奇A4,A5,A9,AIO 及B2,B5也有报告。主要发生在 4岁以下儿童,儿 童及成人少见。最早在新西兰报告,1958年分离出 病原为柯萨奇A16。中国最早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 告,以后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吉林、青海、湖北、广 东、福建均有报道。同在深圳发生的手足口病2/3由 柯萨奇A16引起 ,而 1/3由EV71引起。而山东发生 的手足口病70%由EV71引起,而20%由柯萨奇A16 引起。日本发生过4次大流行 ,1982年有14万人感 染。1983年天津发生柯萨奇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的 暴发。5~1O月间发生7000余例病例。经过3年低 水平散发,在1986年再次暴发。英国科学家推算,流 行间隔年为2~3年。1995年武汉病毒所从手足口病 患者中分离到EV71型,1998年深圳也分离到EV71 型。台湾同年发生EV71型手足口病大流行,发生病 例达l2万。重症患者405例,合并有脑炎、无菌性脑 膜炎、急性软瘫、肺水肿和心肌炎。该病无地区性, 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夏秋高发。幼托机构高发。与 病毒性胃肠炎可有动物感染不同,人是唯一传染 源。传播途径为粪 口和呼吸道飞沫感染。也可因接 触患者皮肤粘膜而感染。接触被患者污染的毛巾、 牙杯、玩具、食具、衣服均可感染。人类普遍易感,尤 其是3岁以内儿童最易感,呈显性或隐性感染,但均 可有获得性特异免疫力。但病毒型问无交叉免疫。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以无菌性脑膜炎最常 见。其他还有脊髓炎、脑干脑炎及各种瘫痪等。肠 道病毒是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占所有病例 的90%以上。在温带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及青 少年。尤其1岁以内婴儿。柯萨奇病毒中80%可引 起本病,常见是A7,A9,B2一B5。埃可病毒(ECHO) 除24、26、29和32型外均可引起脑膜炎。新型肠道 病毒70,7l型也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潜伏期5— 20 d,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等神经刺激症 状及体征。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呈增加。病程一般 为l~2个月。与脊髓灰质炎比,这类麻痹较轻。流 · 802 · 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神智不清多,中性细胞多。如有 皮疹类似流脑,但流行f生脑脊髓膜炎(流脑)脑膜刺激 症状少,中毒也轻。发病以夏秋多见,而流脑春季多。 (5)心肌炎、心包炎 由于这类病毒引起单纯心 包炎而无心肌病理改变者罕见,因此称心肌心包炎 比较恰当。但临床可出现偏重心肌或心包的表现。 前者多见于年长儿和成人,后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 儿。所有柯萨奇B组病毒均能引起本病,其中2-5 型最常见。ECHO 1、4、6、8、9、14、19、22、25、30型均 可引起本病。婴幼儿心肌炎的病情大多危急。出现 紫绀、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心率显著增速,很快心力 衰竭。心电图T波倒置,房颤等。 (6)呼吸系统疾患 柯萨奇、ECHO及新肠道病 毒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柯萨奇A7、A21,B1,B4,B5 及68型可引起儿童肺炎。 2.5 诊断 2.5.1 流行病学资料 夏季,小儿多见,一家多人发 病,近期本地区有同样患者出现过。 2.5.2 临床症状 以EV71感染为例:发热,手足口出 现斑丘疹、疱疹,有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疱疹l生咽炎。 重症可出现脑膜炎等神经症状及呼吸循环衰竭症状。 2.5.3 实验检查 脑脊液异常,从患者疱浆液,粪便 或肛拭子查抗原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检测阳性 或分离病毒,或血清查特异抗体4倍以上增高。 2.6 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对症支持,可试用利巴 韦林或干扰素。EV71型感染治疗请参考卫生部 2008年版肠道病毒EV7 1感染诊疗指南。 2.7 预防 基本类似一般肠道传染病预控措施,详 可参考卫生部2008版《手足口病预控指南》(http:// www.moh.gov.CH)。 上述 2类疾病,其前者称为肠炎,后者称肠道病 毒感染。但引起急性肠炎的病毒不称为肠道病毒, 而称为肠道病毒的却不引起急性肠炎。这是2类不 同的病毒,但它们既有不同又有相同。 相同点:(1) 它们均是病毒,一般抗生素无效。(2)传播途径与预 防措施相同。都是粪一口传播,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 个人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3)高发于儿 童,特别是集体儿童机构。不同点:(1)前者病变及 症状局限于肠道,主要引起水样腹泻。而后者虽称 为肠道病毒但病变并不以肠道为主而是累及全身, 从口腔皮肤,呼吸系统到中枢神经系统。常引发脑 炎等严重病例,乃至死亡。(2)前者除肠腺病毒外均 可感染动物,而后者的传染源仅限于患者及无症状 带病毒者。
本文档为【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31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