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添加剂

添加剂

举报
开通vip

添加剂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 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当然,三聚氰胺是非法的,它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除了不知何时还会现身的“非法毒素”,我们对于那些“合法的”、“符合标准的”的食品,又了解多少?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当2300多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食物的重新认识,当从添加剂开始。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的背叛 尽管添加剂的诞...

添加剂
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 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当然,三聚氰胺是非法的,它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除了不知何时还会现身的“非法毒素”,我们对于那些“合法的”、“符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的食品,又了解多少?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当2300多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食物的重新认识,当从添加剂开始。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的背叛 尽管添加剂的诞生可以回溯数千年,繁盛可以回溯数十年,但对于添加剂的思考,却是关乎未来的。安部司甚至从社会伦理上反思添加剂的影响:需要花费时间、积累技巧的传统工艺被抛弃,赝品的味道被认为是真品,人们,特别是儿童,会认为食物得来轻易,而不知对自然万物和他人劳动心存感恩与珍惜   文/东仁、陈言   安部司甚至从社会伦理上反思添加剂的影响:需要花费时间、积累技巧的传统工艺被抛弃,赝品的味道被认为是真品,人们,特别是儿童,会认为食物得来轻易,而不知对自然万物和他人劳动心存感恩与珍惜 1973年,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化学系的安部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食品添加剂公司做销售员。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甘油脂肪酸酯……看到这些化学品,他有些惊讶:那些东西竟被用在我们吃进嘴里的食品上。 很快,这些“魔法粉末”,让安部司尝到了越来越多的乐趣和成就感——10年间,安部司成了食品添加剂公司的首席推销员。 安部司的绰号很响亮——“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甚至渴望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他坚信,自己是在为食品加工厂排忧解难,帮他们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好卖的产品。 但是,一个偶然的转折,安部司却“背叛”了那个充满“魔法粉末”的世界,抛弃了当初的宏大理想。 今天,57岁的安部司出书、演讲,告诉人们每天填进肚子里的食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揭开添加剂世界里那些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 “我是亲眼见证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人。我是亲眼见证食品生产‘幕后’的‘活证人’,而这些情况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见的,只有我这样的人才知道。”安部司说。 “背叛者”安部司,却并非简单地“反添加剂”。他说,一味强调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毫无意义,它们带来了食品的便宜、快捷和方便,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遵照国家安全标准使用的。 他主张的是添加剂信息公开——让消费者知道他们究竟吃了些什么,然后自己做出选择。 安部司甚至从社会伦理上反思添加剂的影响:需要花费时间、积累技巧的传统工艺被抛弃,赝品的味道被认为是真品,人们,特别是儿童,会认为食物得来轻易,而不知对自然万物和他人劳动心存感恩与珍惜。 谁都喜欢的“魔法粉末” 安部司感受到添加剂的魔力,首先来自于父亲的改变。 固执的父亲以前根本不听儿子说话。他开了一家面条加工厂,却苦于面条不能长期储存。安部司建议加入丙二醇和pH 调整剂,父亲这次却全盘接受。 一个相熟的饺子皮加工厂厂长很发愁,饺子皮总会粘到机器上,剥饺子皮的时候必须停机。安部司建议他加乳化剂和增稠多糖类,这个厂长买了四种添加剂。“加进那个之后,机器一次也没有停过。那种‘药’真厉害啊。” 一家以面条筋道、骨汤香鲜著称的面店,安部司建议老板使用乳化剂、磷酸盐,不用什么手艺,谁都能轻松做出筋道的面条;再用具有增强鲜味的呈味剂、酸味剂调出桶装汤,兑水稀释十倍就可以用了。 鱼糕店老板手艺精湛,兢兢业业,但是超市嫌他们的鱼糕价格高,要求做些便宜的产品。 安部司劝老板用进口的冷冻碎鱼肉,再加入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以及大豆蛋白,省时省力,还免去了采购鲜鱼并剔除骨头的辛苦。 “使用冷冻碎鱼肉,是手艺人的耻辱。”老板起初不肯,安部司的一句话至关重要:“时代变了,这么辛苦的工作,你儿子是不会继承的。” 于是那家鱼糕店舍弃了多年的手艺活,开始制作“添加剂鱼糕”。 安部司说,那时他做的工作就是添加剂的合理化,“添加剂不需要手艺人,没有技术也一样可以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东西。” 可以用更便宜的原料,制作时间缩短,不需太多技术——安部司的“合理化”进展顺利,食品业者们很乐于接受。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买方’” 1983年的那天,是安部司女儿的三岁生日。回到家中的安部司突然发现,孩子们抢着吃的肉丸子,是自己帮助制造商开发的“得意之作”。 但他却并未感到骄傲,反而慌张地用两只手捂住了盛着肉丸的盘子。 制造商采购了大量便宜的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肉碎,这种肉碎黏糊糊的,水分多,既不能做成肉馅,又没有什么味道,一般用来制作宠物饲料。安部司被要求把这些废肉变成能吃的东西。 作为“食品添加剂之神”,他给出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相当“完美”:首先,加进一些不能再产蛋的蛋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成本也非常低;接着加进一种叫做组织状大豆蛋白的东西,产生柔软的口感,这种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现在还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汉堡;随后,用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等来增加味道,为了使口感嫩滑,还加入了猪油、加工淀粉等。 加入黏着剂、乳化剂,以便使机器批量生产更容易;用着色剂让颜色好看;用防腐剂、pH 调整剂延长保质期;用抗氧化剂防止退色——安部司的操作驾轻就熟。 即便是调味汁和调味番茄酱也要控制成本,使用添加剂来做出“具有那种味道的东西”:把冰醋酸对水稀释,用焦糖色素使其变黑,然后再加入化学调味料,做成“仿调味汁”;把番茄酱用着色剂上色,加入酸味剂,用增稠多糖类增加其黏度,就做出“仿调味番茄酱”。 这种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几乎可称作“添加剂堆”的肉丸,一盒售价不到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8元),因为成本才二三十日元。 肉丸一上市就销售火爆,据说制造商仅靠这一种商品的利润就盖起了一座大楼。 安部司自己也为研制出这种肉丸而自豪—— 废物利用制成食品,有利于环保,也让家庭主妇得到实惠。 但当他惊觉自己的孩子正开心地吃着这种肉丸的时候,“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这种肉丸。”他说,“原来我只认为自己是‘生产方’、‘销售方’,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买方’。” 添加剂的信息没有完全公开 对于意识到自己是“买方”的安部司来说,许多以前熟稔的信息都变得别有意味。 某工厂的厂长总在私下里说:“我那里特价出售的火腿根本不能吃。”咸菜加工厂的厂长也经常说:“虽然价格超低,但还是不要买我们家咸菜的好。”因为那是把发黑的蔬菜漂白后,用合成着色剂上色而成的。 安部司并没有犯法,他一直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添加剂使用方法、标准和用量,并且在产品标签上也做了明确标示。“但这样也抹不掉我的罪恶感。” 制造商降低了成本,超市以便宜的食品带动营业额高涨,消费者买到看上去干净又好吃的便宜东西,本来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做好的饭菜,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搞定——食品添加剂看起来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但是,安部司关心的是,消费者完全不知道在什么样的食品里加入了多少添加剂,信息没有做到完全公开。 产品背面的标签上,配料表里一般都标注了使用的添加剂。但是光读标签是读不懂的,安部司想要揭开的就是其中不为人知的“黑幕”。 添加剂公司为了卖出更多的添加剂,将磷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酸盐等数种添加剂混合在一起,按着色用、紧缩肉质用、改良品质用等不同用途出售。制造商则被相关法律允许合并标示,即把若干种添加剂算作一种进行标示。 而对于包装表面积在30平方厘米以下的产品、散卖的加工食品、超市自己制作的副食品,则有免标的规定。 这些以前让整个行业都顺畅运行的法规,在被“肉丸子事件”刺激后的安部司看来,都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真相的障碍;而他也厌弃了“食品添加剂之神”的身份,而是想要做一个“食品添加剂翻译者”,让公众有更多知情权。 安部司知道,目前日本有1300多种添加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五六百种。他估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一年约400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大体相当。光吃一个三明治,就可能同时吃进去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pH 调整剂、磷酸盐、香料等20多种添加剂。每一种添加剂尽管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何,却是未知和模糊的。 这些问题让安部司担忧。 他从添加剂厂辞了职,没了高薪,生活一度没有着落。 “良心标准” 在添加剂领域十几年的资历,总是为安部司带来一些求教者。 面对听众中的孩子们,他经常做的一个试验是“甜瓜饮料”: 在一杯白水中,加入蓝1号着色剂,水变成了纯蓝色;然后加入黄4号着色剂,水变成了纯绿色。绿得和甜瓜的颜色一样。 “这两种颜色,全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他会这样告诉孩子们。 随后,他又会在这杯绿水中加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以前饮料里都加砂糖,但过重的甜味孩子们不喜欢,而果葡糖浆的甜味很清爽。 加了糖浆的“绿水”会让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品尝,反应一般是“很甜,根本不能喝”。 魔术师般的安部司会往糖汁液体中加入三种酸味剂以及柠檬香料,再让这位妈妈尝。对方往往会大吃一惊:“这样就能喝了,味道不错。” 安部司随即告诉孩子们,他们认为美味香甜的“果汁”只是由一些粉末调和而成,而一瓶500毫升的饮料里,含有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也就是200千卡,但是人喝了之后却没有饱腹感,必然会引发热量的过度摄取。 “日本这些年肥胖儿越来越多,到处是自动销售机,随时随地可以买到甜水。我常常为儿童们演讲,告诉他们不该这样生活。”他说。 安部司的反思在一步步深入,除了公众知情权之外,除了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被抛弃的“老手艺”和饮食文化之外,他更关注的是被现代食品工业和“便利生活”改变的心灵。 他回忆起自己年幼时在乡下养鸡、种菜,那时吃进嘴里的鸡肉、蔬菜,自己都曾确实地感受到它们生命的存在;妈妈用一晚上时间亲手做的饭团,也更能让孩子体会亲情和珍惜。 添加剂本身无所谓好坏,只要严格地遵照规定的标准,也根本不违法。但是,安部司希望,在法律标准之外再加上另外一个标准——“良心标准”。 “日常生活变得方便、舒适、富裕,我们得到的东西很多,这是事实。但在其背后,我们是否失去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呢?”在书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版本 猪肉饺子里的猪肉很可能是你的一种错觉,用大豆蛋白加上猪肉香粉等等若干添加剂,很容易就做成了“猪肉馅”,成本比放猪肉低很多。而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是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 在北京新发地几千平方米的“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超市”里,简单的货架上摆放着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瓶装的,袋装的,液体的,粉末的,让人眼花缭乱。 标签上清楚地写着:牛肉粉香精,苹果香精,面包改良剂,栀子黄色素……竟然还有新奥尔良烤翅鸡肉粉! 这个大超市隶属于北京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用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利胜的话说,他们公司在全国的添加剂行业里也算是排得上号的。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向本刊记者提供的数据写得很清楚:我国现有添加剂种类已达2300多种,去年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从中获得销售收入529亿元。 每天吃进上百种添加剂 “我们的生活,哪里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张利胜说,“每个人每天都得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 比如一块新鲜出炉的面包。 “我们生产的面包改良剂,是一般面包制造厂家都要用的添加剂,光这一袋里面,就有20多种添加剂。到了面包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面包,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等,你再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一下面包粉,增进剂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一个面包的制作,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到100种添加剂。”张利胜如数家珍。 比如一杯色泽鲜亮的果汁。 “基本配料是30%的果汁,剩下的都是水和香精、色素什么的,勾兑出来甜香爽口,颜色又好看,比苦苦的纯果汁更讨好。” 再比如一锅猪肉馅儿的速冻饺子,或者一块火腿肠。 “猪肉饺子里的猪肉很可能是你的一种错觉,用大豆蛋白加上猪肉香粉等等若干添加剂,很容易就做成了‘猪肉馅’,成本比放猪肉低很多。而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是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张利胜告诉本刊记者,他研究肉制品很多年,这几乎是火腿肠行业的“潜规则”。 不要方便食品,自己动手做菜,不过你总要放鸡精吧? “鸡精根本就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不一定跟鸡有关系。日本人最先发明了增鲜的呈味核苷酸二钠,鸡精的框架性配方是40%的盐、35%味精、8%白糖、5%鸡的提取物,1.1%的呈味核苷酸二钠,剩余的都是淀粉。盐、味精和白糖都是很便宜的东西,鸡的提取物就是蛋白,甚至可以是大豆蛋白。” “泡”在食品添加剂里 1992年,张利胜从大连工业大学的食品工程系毕业,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添加剂工厂,于是他就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当上了技术员。 “那时候我学的那个专业还算是很偏的,我在那个加工厂里什么都研究:饮料、肉类、果酱、罐头……经常是春夏两季加工水果,冬天加工肉类。” 张利胜说,那时很少用食品添加剂,大家都不会用,直到1996年国家出台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才开始大量使用。 在那家厂干了8年以后,张利胜又去了另外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研究肉制品的生产配方。“那是90年代末,当时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肉制品,添加剂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了。” 张利胜说,当年刚接触食品添加剂,真是有点“恐慌”,“觉得添加剂有点像毒药”。而现在,他相信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 “比如饮料行业,如果没有添加剂,我们就喝不到各种果汁、果味奶和优酸乳,更没有瓶装的冰红茶冰绿茶。添加剂为人类创造了很多新的食品和新的食品制作工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曾让食品专业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有关色素应用的调查,结果学生们惊诧地发现,添加色素的食品品种实在是太多。草莓夹心饼干中压根就没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红色素染出来的;蓝莓蛋糕中当然也没有蓝莓,是亮蓝或靛蓝色素染成的。至于逼真的水果风味,则是糖、酸和香精的杰作。 正因为人们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各个厂家拼命地改进食品,“提高技术含量”,想方设法地取悦人们的眼睛和舌头。结果食物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吃。 “食品添加剂和化工原料是截然不同的,历次的问题都出在色素、防腐剂和漂白剂上,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这三种。而这三种原料都是化工原料,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张利胜认为,在一连串令人谈之色变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添加剂被“冤枉”了。 “亚硝酸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是添加剂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人服用3克就能致死。我们现在用在火腿肠里的量是每公斤30毫克,而用天然方法制作的东北酸菜里每公斤就含有200毫克。添加剂是否有毒有害,跟它的配比度和用量有关系,只要按照《标准》来放,都不会对食品造成什么影响,更不会成为有毒食品。”张利胜说。 不过,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是出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比如着色剂、防腐剂等上。“正是由于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大量应用,甚至是滥用,到了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还发现有的甚至可以使动物致畸、致癌。”因此,标准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异常重要。 “我们每天都‘泡’在食品添加剂里,该如何跟它们和平共处,恐怕是更现实的考虑。”张利胜说。 “我从来不看配料表买东西” “我买东西绝对不会去看配料表。”对产品背后标出的那一长串化学名词,张利胜有点不屑。 “那上面可能就标了四种添加剂名词,不懂的人以为就是四种添加剂,实际上,那都是一些复合添加剂的术语,每一个词背后都是十几二十个添加剂的合成。看那个没有什么帮助。” 张利胜说,他自己买食品一般注意两件事,一是到大超市去买,二是选贵的买。 “你想想,肉都这么贵了,火腿肠还能这么便宜?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加肉,全给你大豆蛋白和香精。在食品里面,‘便宜没好货’是肯定的。” “当然,如果是在大超市买的食品,即使不是‘好货’,顶多是没营养,但是不会有问题。要是到小批发市场买就说不准了。”张利胜告诉本刊记者,前些天一个做血豆腐的小商贩来找他,说血豆腐不嫩,张利胜给他支招,让他加点胶质和硫酸盐。 几天以后,那人又来了,说还是不如别人家的嫩,张利胜劝他说,别跟他们比,他们肯定是加了福尔马林,那是犯法的。结果,那个小商贩直接问:哪有卖这玩意儿的? “另外有一点,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轻信广告,什么补钙啊、补铁啊、低盐啊……你真想补充营养,还是得吃原生态的肉、蛋、奶,千万不要指望工业产品补充营养。这些工业化加工的食品,是解决人的嗜好性的,也就是说,帮你换换口味,让你吃着心情舒畅。” 不管食品制造行业遇到怎样的挫折,张利胜认为,还是要让老百姓知道,吃的到底是什么。他说,在美国也有很多掺了大豆蛋白的火腿肠出售,但是检验机关会在火腿肠上标明:这个火腿肠不是纯肉的,属于“类似于火腿肠”的食品。 “你可以只在火腿里放30%的肉,甚至可以一点儿肉都不放,但是你得让消费者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至于买不买,那是消费者的选择了。” 张利胜说,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他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 受影响的是“中国制造”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张利胜对整个添加剂行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尴尬”体会很深。 他告诉记者,我国现在使用的90%的食品添加剂,从合成技术到毒理试验,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单品添加剂,自主研发的很少。原因很简单——一个单品添加剂的问世,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市场,至少需要十几年的研究和毒理试验,才能拿到国际认证,投入生产。一个认证大约要花费1000多万欧元。 所以,张利胜他们现在研究的,都是几种既有添加剂合成的复合添加剂。不需长周期,也不用认证,研究出来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从产量、规模讲,食品添加剂还是个小行业。我国现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大约2000家,从事食品添加剂贸易的企业有上千家。因为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较低,所以不断有小企业进入,管理难度很大。 近两年情况有所改善,“市场竞争很激烈,没有实力的小企业有些被淘汰,有些就发展了起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全行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在10家以上,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00余家。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产品也开始在国际食品添加剂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味精、柠檬酸、木糖、木糖醇等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而柠檬酸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另一大难处就是标准模糊。“目前批准使用的品种已达23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种不到300种。此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也没有产品质量标准。” 你所不知道的“食品的背面” 100千克的猪肉能做出130千克的火腿。 食品业界有“注水火腿”这种说法。因为能挤得出水来,也被称为“抹布火腿”。 如果直接把水加进去,肉就会变得稀烂,因此要使用加热后会变硬的胶状物。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时往猪肉里注入专门的肉用胶状液体,注入的肉用胶状物的重量相当于肉总重量的20%~30%。滚揉后肉变得鼓鼓的,然后经过成形、加热(使胶状液体凝固)等工序,变成了市场上销售的火腿。 这种肉用胶状物的原料主要是大豆、蛋清,也使用了乳蛋白、海藻提取物。也就是说,只要能凝固,什么都OK。为了使增加的部分保持色泽和弹性,还必须注入其他添加剂。   低盐咸菜 传统的咸菜是用盐,顶多再加上上色用的郁金和紫苏制成,而现在却是在“添加剂液体池子”里做成的。 比如低盐梅干。通常制作梅干时会使用相当于梅干重量10%~15%的盐。盐不仅有调味功能,还有防腐、防止掉色及保持口感的作用。而要减少盐分的话,就必须用添加剂来维持这些效果。 请把超市卖的低盐咸菜翻过来,看看配料说明。酒精、调味料(氨基酸等)、pH 调整剂、甜菊糖、糖精、抗氧化剂、山梨酸钾、着色剂、酸味剂、磷酸盐、增稠多糖类、甘草…… 我们会发现低盐咸菜使用的添加剂数量令人吃惊。 仿酱油调味料 传统酿造酱油的原料是大豆、小麦、盐和曲子。天然酿造的纯正酱油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发酵才能做好。 酱油味道的根本是氨基酸。如果不经过长时间发酵,用盐酸分解大豆蛋白质的方法也可以轻松获取氨基酸。甚至有的制造商根据“由蛋白质制成氨基酸”这一原理,从鸟的羽毛里提取氨基酸。然后,用谷氨酸钠做出味道,用甜味剂做出甜味,用酸味剂做出酸味。还要加入多种增稠多糖类做出浓稠的黏糊状,并通过焦糖色素来着色。另外,为了增加香味,也会添加少许纯正酱油。因为不能长期保存,所以还要加进防腐剂。这种简单的混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 加入咖啡的奶精 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鲜奶油做的,而是在植物油(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成分)里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 使用植物油,比用牛奶和鲜奶油要便宜得多。要使水油互溶,就需要使用乳化剂,再用增稠多糖类使其黏稠,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将其着色成极淡的茶色,看上去就像奶油。为了长时间保存,还要加入pH 调整剂。另外再加进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 食品添加剂的高科技之魅 种种不完善,不仅仅影响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国际市场“中国制造”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科技评选中出现的各类香精香料、加稠剂、增鲜剂等科研成果,体现了生产企业科技重点向“引诱”消费者倾斜的现状 少有人知道,目前食品热加工领域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天然防腐剂,其研发手段经历了一系列让人肃然起敬的高科技手段——遗传学诱变育种,基因克隆测序,基因方法,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方法的活性改造…… 最终,一种灰白色的固体粉末被生成。这种细小的粉末放入食品中,只需十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的剂量,就能有效抑制引起食物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 这是高科技赋予添加剂的力量。 翻检自1999年至今由国务院颁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在食品行业的29个获奖项目中,内容为添加剂或与添加剂相关的科研项目占到三分之一强。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陈君石说。“如果没有添加剂,中国人将无法应对现在急剧增长的人口和食品需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食品添加剂的收入仅为500多亿元。产值微不足道的食品添加剂,却对食品工业至关重要,至今全球近97%的食品中使用各类添加剂,品种已超过2.5万种。 防腐剂借生物科技变身 食品添加剂中最传统却又最令人警惕的是防腐剂。生物科技、天然生成的防腐剂,开始替代具有毒性的化学合成物。 2000年以前,化学合成的防腐剂是中国食品市场的主流。化学元素以苯甲酸钠、三氯酸钾、亚硝酸盐为主。其中多用于在午餐肉中防腐、发色的亚硝酸盐,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有杀伤性,是潜在的致癌剂。而苯甲酸钠、三氯酸钾作也多少对人体有害。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乳链菌肽研发项目,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一项目曾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还连栋教授向本刊记者分析,乳链菌肽是一种多肽,本身是一种蛋白,和化学防腐剂最大的区别在于进入人体以后可以被消化道中的酶降解,对人体无害,尤其对肠道的有益菌群没有影响,是良好的天然防腐剂原料。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人已经发明出同类天然防腐剂并沿用至今,尚未发现问题。 目前,这种乳链菌肽防腐剂已经量产,娃哈哈、双汇、蒙牛等企业的乳制品、肉制品、饮料和罐头食品,都有应用。 天然防腐剂相比化学防腐剂虽然更安全,但在国内成本稍高,多在一些高端产品中使用。 还连栋介绍,目前国内食品防腐添加剂与国外的差距日渐缩小,英国至今使用的防腐剂也是乳链菌肽同类型的产品。“新的防腐剂还没出来,大家都在研究,比如在新的动物、植物里研究,有没有新的、更好的防腐原料,或者对原有防腐剂进行改造。” 牛奶中加香精相当普遍 香精香料也是近几年添加剂行业科技研发的重点。“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中,有关香精香料的获奖项目就有4个。 一位食品业内资深人士介绍说,这些获奖项目中的一类,如北京工商大学、双汇集团联合研发的天然肉味香精等香精技术,有被食品行业滥用的危险。 “国内企业一直在食品里大量使用肉味香精,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消费者喜欢吃,企业都能配出相关香精来。” 这位人士称,这种情况在火腿肠中表现得较为典型,“一些企业以淀粉造香肠,加肉味香精,然后按照肉肠的价格卖,还不在包装上标识。甚至也有直接造假的,完全按纯肉肠的价格卖”。 另一位有20年食品加工经验的食品专家也向本刊指出:牛奶中添加香精的情况相当普遍。“我结识很多做香精的企业,他们发财就靠一些超大型的牛奶企业。牛奶企业谁来了我都敢问:‘加香精了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加了香精必须公告,但是哪个牛奶企业这样做了?” 他认为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食品加工科技的急功近利,其中监管部门的缺位更值得注意。 按照国家规定,香精用于食品中必须标识,以便消费者作出选择。但不少企业都会隐瞒自己的添加剂信息。 企业科研重点向“引诱”消费者倾斜 9个月前,三鹿集团研发的“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国乳业20年来首次获得的国家大奖。 据悉,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解决以牛乳为主要原料的配方乳粉如何通过技术突破达到替代母乳的最佳效果。 这一荣誉因三聚氰胺事件的全面曝光而受到消费者质疑。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办公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评奖项目与三聚氰胺没有联系,获奖的是奶粉配方工艺,跟添加剂、原料是两码事。中国奶业协会人士及食品业内人士也认同这一说法。 但此次事件确实损害了公众对配方奶粉科技研究的信心,对添加剂科技的不信任感也在蔓延。 南顺油脂公司质量研发部经理龚遂认为,关键问题源于中国生产企业长期未能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国外企业多以不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任何有毒有害的食品为根本,但国内许多食品企业多数只力求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并不关心真正有害没害。” 他提到特殊食品的“适口性”现象——比如婴幼儿奶粉,婴儿这次吃的是某个牌子的奶粉,下次换奶粉很长一段时间会拒绝吃。“这种‘适口性’实际上是通过香精来实现的,某种意义上就是让婴幼儿被‘绑架’。现在所有国内牛奶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龚遂告诉记者,中国食品业养活了上万家做香精的企业,大多食品靠香料,甚至动物饲料也靠香料。科技评选中出现的各类香精香料、加稠剂、增鲜剂等科研成果,体现了生产企业科研重点向“引诱”消费者倾斜的现状。 这位食品业资深人士考察美国食品后的最大发现是:“中国食品的好吃度已经超过美国了”。这种状况让他感到“头皮发麻”。因此,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某种零食时,他会坚决反对孩子多吃。他说,自己20多年食品行业积累的经验是:“某个食品只要你特别喜欢吃,就不符合自然,先停一段时间再说。” 食品添加剂科技被龚遂比喻为“一个魔瓶”,“打开了,想收回去都不行。”他担心,添加剂可能走向滥用。 还连栋教授也认为的确需要慎重,尤其是基因、克隆蛋白技术产生的物质,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和识别。但他相信,科学态度会让添加剂更完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从未停止,科学上也是一样”。- 五大食品添加剂 最具争议 专家建议,多吃新鲜天然食品,但对添加剂也不必恐慌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进行了解读。 合成色素。在许多果味 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 对此,范志红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专家认为从生物化学角度看,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都是糖,区别不大。美国医疗协会最近也发表声明,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坏”这一观点;如果摄入过多,它们都会损害健康。对此,范志红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阿斯巴甜(一种非糖甜味剂)。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它曾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在过去23年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26次证实它的安全性。范志红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是极小,故而它不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 苯甲酸钠。英国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其实人们每天通过呼吸而进入体内的苯比喝软饮料而摄入的苯要多,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都含有少量的苯;吸烟、汽车尾气以及油漆、洗衣粉都含有苯。不过,专家提醒,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 亚硝酸钠。在肉类加工中被广泛使用,香肠、肉罐头等都含有这种添加剂。美国有一种理论认为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会导致胃癌。在我国,亚硝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求,在肉制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加工肉制品,就可减少亚硝酸钠的摄入量。 范志红表示,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的、保质期较短的、口味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成分。 食品添加剂损害了孩子们的舌头 在,方便面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被称为“国民食品”。但是,方便面的汤料是怎么制作的呢?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认为肯定是先做好酱油汤、味噌汤或猪骨汤,然后再把汤浓缩加工成粉末。 但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根本不可能以低价出售。汤料就是用白色粉末(添加剂)调和而成的。 我以前开发过很多方便面的汤料,比如猪骨汤就是这样制作的: 首先准备2.5~3.5克便宜的焙制盐,然后加进化学调味料、猪骨提取物、鸡肉粉等蛋白水解物,再适量地加进白胡椒等香辣料、芝麻和干葱。另外,为了做出余味十足的清爽口味,还要加酸味剂;为了增添黏稠的感觉,还要加进增稠多糖类。 这样,猪骨汤就做好了。没有使用一滴骨头汤。 与其说它是食品,不如说它是工业化学制品。 制造商通过将白色粉末微妙地调和在一起做出独特的味道。这就是制造商所说的“味道的探索”、“秘诀”。 某大型方便面制造公司工作人员说,如果大家知道生产方法是把大量莫名的粉末混合在一起的话,心里会很不舒服,也不可能把它吃进嘴里。 这些了解内幕的人根本不吃自己公司制造的“食品”。 美味是这样炮制的:方便面汤料=休闲小食品=拉面汤?! 如果想把猪骨味做成酱油味,就去掉猪骨提取物增加酱油粉,如果想做成味噌味,换成味噌粉就行了。 还有,如果把这种猪骨汤料包中的猪骨提取物、鸡架提取物换成松鱼提取物,就成了“松鱼汤料”。 同样,如果在食物中加入大蒜提取物,就可以制造休闲小食品。也就是说,休闲小食品可以看作是在土豆、玉米上撒了方便面汤料的东西。 “方便面对身体不好,所以不想让孩子们吃。” 很多妈妈都这样说,却若无其事地给孩子们零食吃,或在酱汤里使用粉末汤料。 不让孩子们吃方便面,但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吃了和方便面汤料一样的东西。 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美味的基础都是一样的。 盐、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这三种是美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各类提取物和香料,以便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口味。 盐、化学调味料和蛋白水解物在食品加工中被称为“黄金三件套”,用于制作拉面汤、粉末汤料、零食等所有的加工食品。 三者的威力巨大。比如,浓度为2%的盐水好喝不到哪儿去,但加入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之后,就变得很好喝。 在美味基础的黄金三件套中,盐的问题不用再说了,在此,我要讲讲化学调味料和蛋白水解物。 化学调味料的使用量直线上升 看到现在,相信对化学调味料有好印象的人不多了吧。 30多年前,大家认为在烹饪中使用化学调味料做出的菜会更好吃。这种做法风靡一时,不管哪个家庭,做味噌汤、煮物、咸菜、凉菜时都会撒上化学调味料。 后来又出现了“吃了化学调味料,脑袋会不好用”,“过量摄取钠,对身体不好”等这样一些不好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家庭中使用化学调味料的量也随之减少了。甚至有报道说,大量摄取化学调味料会使舌头发麻,所以大家对它越来越避而远之。 于是那些装化学调味料的瓶子也就从厨房消失了。 而实际上,现在化学调味料的使用量并没有减少。食品加工业还在大量使用。 产品配料表中标示的不是化学调味料、谷氨酸钠等名称,而是用调味料(氨基酸等)等进行合并标示,所以很多人不明就里。而且还有人会产生误解,就像前文说过的,以为“含有氨基酸对身体有好处”。 现在几乎没有不使用化学调味料的加工食品了。 我们的舌头已完全被化学调味料侵蚀,这么说绝不为过。 “天然汤汁料”中也加有化学调味料 “我们家一点都没用化学调味料。” 有很多人这样说,但在做味噌汤的时候他们使用了汤汁料。 这种汤汁料也是加入了化学调味料的。 “我们家用的上面写着‘天然汤汁料’。” 有人会这样反驳,但那只有一部分是天然的,另外一半是化学调味料。如果看看“背面”的话,就会发现上面清楚地写着“调味料(氨基酸等)”。 现在也有未使用化学调味料的汤料,这种会标明“不含添加剂”。当然价格也稍贵一些。 大家想用汤料图个方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用海带和杂鱼干煮成的味噌汤不也很好喝吗? 蛋白水解物———用盐酸分解大豆 “蛋白水解物是什么?” 有很多人会这样问。 蛋白水解物是把肉、大豆等所含的蛋白质进行分解而制成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的味道是我们最喜欢的。 但实际上,这种蛋白水解物存在很大的问题。 准确来说,它不是添加剂,所以有关添加剂的书很少会提到蛋白水解物,即便提到,也没有进行很深的分析。但从调整食品味道这一作用上来说,蛋白水解物又非常类似于添加剂。因此,我将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看待。 蛋白水解物有两种制作方法。 一种是用酶分解蛋白质的方法。另一种是盐酸处理法,即用盐酸分解蛋白质,比前一种方法更快、更容易。 常用的蛋白质分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种。 在植物性蛋白质中,最常用的原料是大豆和小麦。由于只需要蛋白质,所以使用的大豆是被榨过油的渣滓(脱脂加工大豆)。 把大豆放入盐酸中,使大豆分解,这个过程叫做“水解”,然后将盐酸加以中和就成了复杂的氨基酸溶液。这就是美味的基础。 常用的动物性蛋白的原料是鱼粉或动物的凝胶等。 这样做出来的就是蛋白水解物。 它带有一种可能大家都没闻过的奇怪臭味,根本谈不上什么风味。 “哇,真臭!” “奇怪的臭味!” 但是,在这里面混进猪骨粉、松鱼提取物后,那种臭味就会消失,只产生好的味道。 这种蛋白水解物的普及,是从30多年前开始的。那正是鱼糕、速食食品等加工食品开始急速增长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制造商开始致力于做出更加复杂的味道。 化学调味料曾是各种美味的基础,但它的味道比较单调,用得太多就烦了。 于是,蛋白水解物代替了化学调味料,开始被用于各种食品的加工。 蛋白水解物是味道界的明星 由于能够根据要求,更加简单地做出各种自然的味道,因此对蛋白水解物的需求急速增加。 市场也很配合。生面或干燥面(拉面、乌冬面等)开始袋装销售,同时还附带汤汁。 这样,粉末汤料的味道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面食加工者开始不断地要求批发汤汁的食品加工业者做出复杂的、高难度的“味道”。 “鸡的味道再重一点。” “这个一点没有味噌汤的味道,味道再重点儿。” “能不能做出余味十足的汤。” “魔法粉末”蛋白水解物让这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以“黄金三件套”为基础,混入各种提取物,就能够像变魔术一样做出多种味道。比如,牛肉味就能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做出“清汤牛肉味”、“香浓牛肉味”、“红烧牛肉味”等。 随着加工食品的急速增长,蛋白水解物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可以说,加工食品离不开蛋白水解物。 蛋白水解物安全吗 我想说说蛋白水解物的安全性问题。 前面说过制作蛋白水解物,有使用酶和盐酸两种方法,其中盐酸分解法就存在着问题。 盐酸分解法与前文讲到的仿酱油调味料的制作方法异曲同工。酱油的味道来自于大豆蛋白质经曲子分解后得到的氨基酸。也就是说,蛋白质经酸分解的话,就会产生味道。 但是,纯正的酱油是用曲子自然分解蛋白质制成的,而盐酸分解法却是用盐酸对蛋白质强行进行分解。 众所周知,盐酸的化学反应性很强,使用盐酸有可能会产生含氯化合物①。它是生产蛋白水解物时的副产品,被怀疑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实际上,制造商也在严格检测蛋白水解物中含有多少含氯化合物。 连制造商自己都担心其安全性问题,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吗? 蛋白水解物损害了孩子们的舌头 比起安全性,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由蛋白水解物引起的味觉破坏。 蛋白水解物有着非常浓郁的味道,而孩子们把这种味道当成了“好吃”的味道。 我在添加剂公司工作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在开发鸡骨头汤期间,有一次我周末加班。属下过来帮忙,因为是周日,他把自己4岁左右的孩子也带来了。 骨头汤当然要用到盐、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以这“三件套”为基础,然后再加入各种各样的提取物,我边尝边加,“嗯,这个还要再来点”。 调味的过程中,盛着实验用粉末的容器被打翻了,粉末撒在桌子上。 那个4岁的小孩子跑了过来。 看到我在尝味道,他可能觉得这个可以吃。于是,他用手指蘸着撒在桌子上的蛋白水解物舔了舔说: “叔叔,这个真好吃,再多撒点。” 那就是他经常吃的零食的味道。 蛋白水解物是天然汤汁吗 再重复一遍,盐、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这“三件套”被用在了所有的加工食品里。 明太鱼子、鱼糕、火腿、香肠、咸菜自不必说,方便面、软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咖喱炒面、瓶装食品、罐装食品、冷冻汉堡、肉丸、各种即食汤汁、粉状食品、茶泡饭的调味料、xx汁、xx料……当然,也有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如脆酥饼干、粗点心等。 很难找到不用这三件套的加工食品。就连那些尽量不使用添加剂的良心尚存的制造商,也由于蛋白水解物会提高销售额,而不愿意舍弃它。 制造商说:“蛋白水解物是天然的调味料。”前面提到的大肆宣传用天然汤汁制成的汤料,其“天然”的真面目正是在蛋白水解物的基础上制成的松鱼汤汁。 但是,蛋白水解物真的是天然的吗? 在家里用松鱼和海带做汤汁的时候,会产生蛋白水解物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蛋白水解物不是天然的味道———这是我的一贯主张。 不要让孩子们记住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蛋白水解物的味道和化学调味料的味道一样,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但是,一旦味觉被它们麻痹,孩子记住了这种味道,就不会觉得真材料和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好吃。只觉得加了很多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加工食品好吃。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吗? 我妈妈讨厌方便面,她说,“吃了之后,嘴里有一种奇怪的味道,不舒服。舌头也感觉怪怪的,吃不下去。” 她那个年代还没有化学调味料和蛋白水解物,舌头没有被这些东西麻痹,所以能觉出味道的怪异。 妈妈们经常对孩子说: “方便面不能吃。” “零食不能吃。” 但是说归说,汤料、火锅调料等都早已含有了相同的味道基础。罐装食品、副食品也都一样,全是以这“三件套”为基础制成的。 记住了“三件套”的味道的孩子们,只愿意吃方便面和零食,批评也听不进去。 可能妈妈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是完全不一致的。希望大家能注意到这一矛盾。 我更想说明的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食物不仅损害了孩子们的味觉,还会让他们以为食物很容易就能做出来,就根本不会珍惜食物。这在下一章会讲到。 味觉被破坏是恐怖的,毒性问题是恐怖的。同时,我们的饮食文化也遭受着破坏。这才是最恐怖的。 魔法色水 换个话题。有段时间我接到很多幼儿园的演讲邀请,因为我之前在某个幼儿园的演讲意外地受到了好评。 一直以来,我演讲的对象都是关心添加剂问题的成人,说的内容也都差不多,但是以孩子、幼儿为对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一开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决定做这样的现场表演。 “好,接下来老师要做“无果汁”的柠檬汁。” 我拿起装着水的大口杯。 “首先把这种着色剂溶于水中。看,变成了很漂亮的柠檬色了吧。” 说着,我又把黄4号溶于水里,制作色水。 “接下来再加点酸味。否则,这只是黄色的水而已。” 于是又在其中加入酸味剂———维生素C 0.2克,另外还有柠檬酸。 “加入10个柠檬所含的维生素C。这对身体很有好处啊。” “大家都喜欢甜的吧。” 说着,我又在大口杯中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 “还有,必须加进柠檬的香味。” 也不能把柠檬香料给忘了。 最后加入纤维素粉末。纤维素是由“锯屑”做成的添加剂。通过混浊的颜色,营造出真果汁的那种感觉。 “这种粉末是由锯屑做成的哦。” 听到我这样的解释,孩子们都惊讶万分。 “接下来我们做甜瓜汁。” 甜瓜是绿色的,是由两种颜色混合制成的。先在水里加入蓝1号着色剂,把水染成纯蓝色。然后加入黄4号着色剂,水就变成了纯绿色。周围响起一片“哇”的喊声。 “这两种颜色呢,全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啊!” “接下来,我们再来做橘子汁。这种颜色,是把虫子碾碎后提取出来的。” “虫子?!讨厌。” 水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橙色。 我一遍遍地加入粉末,把做好的饮料倒进杯子,问大家“要喝吗”,孩子们都面面相觑。 “谁都不想喝吗?但是啊,老师刚才做的饮料呢,和大家平常喝的是一样的。” 说着,我拿出某大型制造厂生产的饮料和氨基酸饮料给大家看,孩子们又发出“哇”的喊声。 我问:“有谁喝过这些饮料?” 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说“喝过”。后面的妈妈们都羞愧地把脸转了过去。 孩子们非常喜欢果葡糖浆 “接下来,妈妈们请注意看!” 这次我要向妈妈们呼吁了。 “这个色水是加了甜味的。以前,这种饮料里是加砂糖的,但砂糖的甜味太重了,孩子们不喜欢。所以现在,换成了果葡糖浆。这种甜味很清爽,孩子们都喜欢。但是,请看,加了这么多的分量。” 说着我便在刚才做的那杯绿水当中,加了一成多的果葡糖浆,周围发出一片惊讶声:“啊,怎么会是这样?” 我让其中的一个妈妈尝了尝,她说,“很甜,根本不能喝。” 但是,往这种糖汁液体中加入三种酸味剂以及柠檬香料之后再让这位妈妈尝,她大吃一惊:“啊,这样就能喝了。味道不错。” 加了那么多糖分的糖溶液根本喝不下去,而混合了酸味剂、香料之后,就变得好喝了。 果葡糖浆是用便宜的淀粉做成的,从30多年前开始,它的需求量就急剧增加。 就像刚才介绍的,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清爽的甜味,所以适用于给饮料、咖啡饮料以及各种汤汁增加甜味。而制作巧克力等需要很重甜味的食品时,用砂糖比较好。 另外,果葡糖浆是液体,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如果是砂糖的话,在制造过程中必须经历一次溶化过程,但使用液体,就可以省去这一步骤,作业起来比较方便。 还有,其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和饮料的性质相同。饮料制造商全都在使用果葡糖浆。 让人恐惧的果葡糖浆 但是,果葡糖浆也存在着让人恐惧的地方。那就是热量过量摄取的问题。 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源,身体弱的时候最需要,我们生病时打的点滴里就有葡萄糖等营养成分。 但是,点滴里的葡萄糖浓度不足0.5%。而刚才介绍的粉末制成的饮料,500毫升里含有的果葡糖浆就超过60毫升。也就是说,大家平常喝的500毫升的饮料里,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若转换成固体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盛在盘子里会满满的。 如果把满满一盘子的固体粉末给妈妈们看的话,她们一定会大吃一惊。 “光一瓶饮料,就含有这么多的糖分?!” 而且,喝了富含果葡糖浆的饮料之后,大脑得不到饱的信息,仍然和没喝饮料之前一样想吃东西。 一瓶(500毫升)饮料里,含有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也就是200千卡(半袋薯片所含的量)。可是,人喝了之后却觉得跟没喝一样!显然就会引发热量的过量摄取。 光吃这些大量含有果葡糖浆的饮料和零食,就已经摄取了一天所需热量的一大半———现在,这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多伦多大学进行的实验证明,高果糖膳食可能引起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经常饮用清凉饮料,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最近,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每个孩子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 近年来,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中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作为甜味剂使用的糖精被怀疑具有致癌性,据说阿斯巴甜也有引起苯丙酮尿症等问题。从毒性的角度来说,此类添加剂也许毒性更强一些,但果葡糖浆在缓慢而切实地侵蚀着孩子们的身体。 除了氨基酸饮料、罐装咖啡等之外,还有柠檬汽水、冰激凌、糖果……孩子们喜欢的食品里面,可以说基本上都大量使用了果葡糖浆。 “甜的东西吃多了,会长蛀牙,不能多吃。” 现在问题已经不是这么简单了。 多花点工夫来做饭 演讲到最后,我呼吁妈妈们: “买零食和速食食品的时候,请仔细看好产品背面的配料表再买。还有,从现在开始,请至少记住蛋白水解物和果葡糖浆这两种添加剂。” 之所以提及这两种,是因为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的成分里,我最不想让孩子们吃到它们。 味觉的破坏、糖分的过度摄取,这些都是应该担心的问题,但是如果孩子们因为食用这些东西,就认为食物是很轻松地做出来的话,就更恐怖了。 支撑我们身体的食物,不是这么简单、快捷地得来的。 吃一顿饭很快,但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做饭要花多少工夫。希望大家明白,花工夫做出来的饭菜,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身体,还塑造了他们的心灵。 “接下来,大家能向老师保证吗?每天要好好地吃饭吃菜,还要帮妈妈做饭。能够保证的人,请举手。” 演讲到最后,孩子们几乎都举起了手。
本文档为【添加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58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0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3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