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原则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原则

举报
开通vip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原则 ~ 经济学研究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No_11 No 2008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逞行原则 李 芸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 南京 210013) 摘要: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 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 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 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原则
~ 经济学研究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No_11 No 2008 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逞行原则 李 芸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 南京 210013) 摘要: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 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 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 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补充原有的甚至重新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 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系统;可持续城市;生态重建 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8)11—0011—06 一 、都市生态文明系统的构建 2O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 念。很多国家也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都 市生态良性化是人类城市文明进化的最终 目标之 一 ,它的实质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在现有条件下, 统筹规划都市居民的活动,平衡各种生态关系,使 得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获取最大的综合效 益,最终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市不仅是一个典 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而且是个多层次、多因素、关系 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生物大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必须依靠人工的调控和管理,不是完全自 发的。这个系统,一方面要从系统外输人所需的大 量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另一方面也向系统外输入产 品和文明。而相当数量的废物则排人系统内的环 境,扩散到系统之外。一旦失去调控,这个系统就 会破坏,并涉及到周围的生态经济系统。都市生态 系统是以人的集聚为中心的,是在开发和利用各种 类型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独特的生态系统。 都市生物圈的系统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即社会结构要素、经济结构要素、资源结构、人工结 构和环境结构要素。社会结构要素,主要是指都市 中居民的人口构成,即基本人 口,服务人口和被抚 养人口等。经济结构要素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 消费等结构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又有若干子 系统要素。资源结构要素,这主要是指土地、淡水、 食物、森林、能源的结构。在人 口聚集的都市必须 具有可使城市人口生产和生活得以进行的基本条 件,如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淡水、粮食、蔬菜,以及燃 料和原料等。这些不仅是都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 条件,同时也是维持都市生态系统平衡不可缺少的 要素。人工结构要素,主要是指都市的空间结构, 一 般是指人工设施、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的组合。 人工设施又可以分为为生产服务的设施和为生活 服务的设施以及既为生产服务又为生活服务的都 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气、供热系统、地下水道等。 都市人工结构是都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环境 结构要素,任何主体都要有自身的存在环境,在以 人为主体的都市中,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环境以维 持大量人口的生存和活动。这里的环境结构主要 是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地、矿藏、植 物、其他生物、能源和景观等要素。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 o o 八 血 第 十 期 回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NO.11.№ 3308经 济学研 究 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 综合系统,在多层次的系统结构中都市生态系统的 地位与作用各不相同,总体而言都市生态系统的特 征具有五个方面:(1)都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整 的生态系统;(2)以人为体、非生物因素起主导作 用 ;(3)都市生态系统对非生物部分的利用不平 衡 ;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系统的调节力较差,处于 极为脆弱状态;生态循环的被动依赖性明显,既易 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循环,又容易被周边环境制约 其内在循环。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必须调整内部结构和物质循环内容,需 要不断扩大市区的范围,以应付人口的增长,这样 就要引起与之相联系的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些环 境的变化都对都市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起了很大 的作用。 在当代城市化的推进中随着大都市区和城市 带的扩展,都市环境问题影响所及早已超出了都市 本身的地域界线。美国城市学家c·巴顿曾将都 市圈中环境问题划分为家庭和工作场所、社区、都 市区、区域、全球五个层次,在每一个圈层中都面临 着不同的环境问题,需要提供与此相配套的各种基 础和服务设施,为此就必须从更广阔的区域乃至全 球范围进行都市生态的综合规划与整治协调,如表 1所示 : 表 1:不同都市圈层的生态要素与环境问题 地域规模 家庭/工作场所 社区 都市区 区域 全球 基础 储水设施 自来水供应 工业园区 高速公路 服务 卫生设施 排水系统 道路 水资源 设施 垃圾桶 废物回收 污水处理厂 发电厂 供热设施 街道/小巷 下水道出口 通风装置 填埋洼地垃圾 主要 住房不足 水/土壤污染 交通拥挤 水污染 酸雨 环境 用水短缺 倾倒垃圾 交通事故 生态保护区消失 全球升温 问题 缺乏卫生设施 污水漫溢 空气污染 臭氧层破坏 疾病传染 街道噪音 倾倒有毒垃圾 家庭空气污染 自然灾害 二、工业化对当代都市生态的挑战 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是均衡而循环演进 的,在人类社会时早期,由于从事规模狭小的农牧 业生产,生态圈受损程度很低。恩格斯曾经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环境中并且和环 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就是说,人类诞生于环境,又 作用于环境。都市生态恶化成为一个大范围的环 境问题,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危害人类生存和经济发 展的社会公害,是在近代工业诞生之后才出现的。 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促使了社会进步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排放出大量有 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并且 日趋严重。都市发展的 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 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 二o o八年第十一期 回 经济学rqf-究S(W-_.IAL SCIENCES IN NANJING№ Il 2008 严重的区域。正如 日本官方部门在其工业化、城市 化高速发展时期所认识到的:“由于产业活动的兴 旺发达 、城市化的进展,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每时 每刻都在受到污染和破坏。” 都市生态文明令人担忧归因于人类经济、社会 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 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具体说来,有这样几方面 的原因:一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出了环境 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2O世纪中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的空前加速,构成了都市环境污染加剧的物质诱 因。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 下,环境污染与人 口密度和经济开发强度成正比。 这就使在大城市比中小城市为甚、工业城市比其它 类型城市为甚,尤其是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的 大都市。二是社会生活需求激增而技术防治能力 滞后的矛盾成因。一方面工业化国家中过分追求 豪华舒适的生活模式和铺张奢侈的消费习惯,而另 一 方面防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还远远不 能适应社会需要。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在创造了高 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世界遗患无穷:用作制 冷剂的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无所不包的家 用电器使电力消耗登峰造极;普及化的家用小汽车 更是都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三是不尊重生态 规律,不以反映都市生态规律的理论为指导组织经 济、社会生活,不能合理使用土地与空间,建筑空 间,建筑布局、工业布局混乱,从而破坏都市的生态 系统,减弱都市生态系统的调节机能。这一点确实 应该让我们记取恩格斯于工业化早期在审视一个 又一个经济奇迹背后潜伏的危机时,给我们发出的 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 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当代都市生物圈系统循环被破坏,主要原因是与都 市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政府规划与管理不 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都曾用“过度规 模假说”(excess scale hypothesis)来解释都市环境 的退化问题。即是说 ,由于人 口压力以及政府规划 与管理不善,导致都市增长超过都市自然和生活环 境的承载能力.由此引起都市基础设施的拥挤和环 境质量的下降。在许多都市,由于政府部门对不断 涌现的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如人 口迅速增长工业活 动过度集中、都市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缺乏发展规划 等,导致都市环境出现退化。 在发展中国家,都市生态恶化问题大体可分为 三类,即环境污染、都市系统拥挤和自然支持系统 的退化。这些都市环境问题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表列举了当今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亚洲国家面临的一些主要都市环境问题,以 及这些环境问题对居民健康和安全、生产率、舒适 和生态价值产生的不利影响。【4 这里需要强调的 是,当今都市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并非仅仅局限 于都市地区之内,其影响范围已涉及到整个地区整 个国家甚至全球。 中国的都市生态恶化迹象于近20年间逐渐为 世人所瞩目,其主要特征和趋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 面: (1)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中国600多个都 市中约有 400多个都市缺水,每年缺水 60多亿 m 。 ,相当多的都市淡水资源受到污染,主要是一些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目前工业废水处理率仅 68%,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 10%,导致90%以上的 都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 合饮用水标准。 (2)用其他手段不合理利用资源所造成的对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也十分严重,这也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都市的环境。如我国森林本来就少, 覆盖率只有 12.7%,在世界上列为第一百二十位。 但是,现在每年由于采伐森林、毁林开荒和火灾所 平均减少的森林面积比每年造林成活面积高出一 倍半。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一系列恶果,如气候变 坏、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加剧等等。近三十年来,新 增加的沙漠化土地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全国沙漠化 土地已达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连北京也受到沙漠 化的威胁。还有不少都市,特别是北方的工业城 市,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财下水位不断下降, 沈阳、北京、济南等都市的地下水位每年降低 0. 5一l米。 (3)空气污染。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加之煤燃效率较低。据测,中国北方城市二氧化硫 二 o O 八 血 第 十 _ — ● 期 囵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11 No 2008经济学研 究 ~ 大气浓度平均超标 30%,南方城市平均超标 19%; 西南、华南地区燃煤中含硫量高,造成一些地区酸 雨严重。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广州和西 安,二氧化硫和空气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都远远超 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标准,大量二氧 化硫排放的后果是形成酸雨,引起土壤、水体酸化, 危害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损害建筑设施。据有关 资料,2O世纪 9O年中期中国酸雨面积已达 250万 平方公里。 (4)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全国666座城市中, 已有 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主要是由 于城市垃圾处理率低造成的,现在中国城市固体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只占30%。据有关城市调 查统计,全国垃圾历年堆存量目前已达60多亿吨, 侵占土地面积多达 5亿平方米,666座城市陷于垃 圾包围之中。我国城市人均垃圾的年产量达到 440公斤,1996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已达 1亿 吨,且以每年8%一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 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达1.5亿吨,大量垃圾的产 生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负面影响也在增长。垃圾堆 放占用了大量土地,如上海市区 1260平方公里范 围内,5O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近 2000个,占地面 积达526公顷。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城市采用露天 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的原始方式消纳城市垃圾, 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潜在的 危害。 (5)噪声污染。据有关环境监测部门的资料 表明,在我国有近 2/3的城市居民在超分贝的噪声 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中国城市噪音比西方国家约 高 12分贝,尤其大城市、工业区更为严重。噪音, 常常使人感到焦躁不安,引发出种种事端。近 lO 多年来,愈来愈强烈的噪声已逐步占居了人们的生 活空间,它像瘟疫一样污染着环境,常使人感到烦 恼无比而又挥之不去。据报道,近年来北京、上海、 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投诉 中,噪声扰民的已占到 6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 日新月异,无论是大中城市, 还是县、乡集镇,建筑施工工地比比皆是。由于大 都是中高层建筑,整个施工基本实行机械化作业, 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材料提升机(塔吊)等,无 不发出强烈的噪声。不少施工单位为了抢时间、赶 速度,大都采用息人不停机械的办法,不分昼夜地 施工作业,无疑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妨 害。 都市生态的恶化,不仅给都市居民生活带来了 极大威胁,其至给整个人类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 害,它的恶化后果必须引起每个有责任的居民的关 注。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提出了重视生态 文明建设的战略议题。 三、现代都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规划 对环境问题的深化认识和新环境观的形成,最 终导致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台。 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特别会议认 为,通过10年来的环境工作,已逐渐形成了新的环 境理念。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保护战略应符 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应被视为经济持续增 长的先决条件。 第二,对不同的消费模式、技术类型和土地使 用战略需要进行研究,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 教育资助。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慎重考虑到社会 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各种反应过 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部门的有利行动,可能 会对其它部门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这种后果在规 划阶段就应考虑到。 第四,由于环境要素的各种反应过程在不同时 间与不同空间里都有极大的可变性,而且技术和社 会的变化模式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环境发展与环境管理规划应该富有弹性,并经常进 行环境监测。 第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到环境系 统的稳定性的“极限”,以消除环境系统稳定性失 衡引起对社会经济计划的干扰。 第六,必须防止转让不适当的技术,出口有毒 物质和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 1992年6月 3日至 14日在巴西里召开了举 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 二oo八年第十一期 一■国 阴 回 经济学研 究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No.11 NOV.2OO8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l世纪议程》两个纲 领性文件,表明全球50亿人终于在生死倏关的前 途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首见于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 伦特兰夫人为首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该报告系统地阐述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同 和接受。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优先考虑当代人、尤其是世 界上贫穷人的基本需求;在生态环境可以支持的前 提下,满足人类眼前和将来的需要。它寻求的不是 在几个地方或几年内的发展,而是整个地球遥远未 来的持续发展。 用这一新环境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当前的都 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 划中必须补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文明发展 战略;在新的生态重建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 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 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sustainalble cities)这里有必要区分“城市可持续 发展”与“可持续城市”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概念。虽然二者都强调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问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城市 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后者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达 到的一种状态和结果。一个城市能否称之为可持 续城市,主要是看其在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 等方面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维护城市的可持续 性,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 自然和 环境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加强需求管理,采取经济、 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需求的过度增长,以 使供给与需求保持适度的平衡。 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计划是一种新的都市生态 文明目标取向,其目的在于寻求都市圈复合生态系 统的良性循环,其前提是社会、经济、自然等子系统 的良性运转。因此可持续城市计划要遵循以下原 则: (1)自然生态的保护原则。自然生态是整个 都市生态的基础,因此要优先考虑,最大限度地进 行保护。生态都市设计的焦点就是要把人类的社 会、经济活动控制在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之内。当 然,对都市自然生态的保护不是单纯的、消极的保 护,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保护,将自然环境保护与 人的发展需要协调起来。 (2)经济可持续的高效原则。协调自然生态 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的 高效运作,主要是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提高资 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 (3)社会可持续的“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 法为据,创造自由、平等、公正和稳定的都市社会环 境。满足人类的各项物质和精神需要,包括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进化的需要。 (4)复合生态的和谐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 态都市设计,既要分别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 系统,又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看作一个功能整 体,使它们保持一个和谐的比例,实现最高的整体 效益。( ) 可持续的都市发展计划,关键是要改变我们已 往的思维与态度,且方法上要有创新,一般认为,任 何以生态为依据的都市计划,最关键的一是要建立 自身的规划基本原则,二是要制定规划战略;具体 的规划过程要考虑的因素有:(1)确定规划的范 畴:即需求的目的,所指的地理范围,谁应该参与规 划过程,规划完成时间,重要问题是什么?(2)确 定参与者的作用与责任;(3)评估生态系统和现 状、局限与价值;(4)设计与评估规划与发展战略 的多种可能性;(5)谋求公平与合理的规划与发展 结论;(6)确定如何去实施这些结论;(7)监督规划 与发展的实施过程;(8)评价与修正规划与发展方 案。( 根据上述战略目标和新发展原则的确立,在实 施可持续城市战略中,我们亟须做好以下若干方面 都市生态计划和管理工作: 首先是修订完善科学的都市环境规划。环境 规划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或重点保护对 象)规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各项环境 规划因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同,所以其侧重占 也不同。如都市环境规划,侧重点则包括污染综合 二 O o 八 血 第 十 — _ 期 匿 二 o o 八 年 第 十 , — — 期 $OGIAL SCIENCES IN NANJING№ l1 No 2OO8经济学研 究 国 防治和城区生态管理规划。在防治都市污染的规 划中,既要列出分年度的实施要求,又要把防治污 染的有关措施分别纳入基本建设、技术措施、科研 计划之中,使费用、材料、设备得到充分的保证。 其次根据都市功能和科学规划要求,对都市布 局作更进一步的科学综合、合理分区。合理布局是 保护都市环境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 界的自净能力,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的 集中回收与治理。不合理的都市布局一方面加重 都市的污染,造成环境的负荷过大;另一方面破坏 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容量变小,从而加剧了都 市生态环境的失衡。从保护都市生态环境的角度, 当前需进一步作好都市的分区布局规划。这是一 种都市计划措施,它是指市政当局根据城市中各类 活动的特点,以及这些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影 响程度,在空间上规定这些活动的特定范围,以改 善都市的生活环境质量,如分别划出工业区、商业 区、生活区、娱乐区。都市布局分区的重点是把有 可能损害自然环境的许多经济与社会活动,从生活 区中隔离出去,或设置绿化带等屏障。 第三,在都市生态计划管理中须应用科学方 法,认真实施都市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通过科学 的环境质量评估,既可以客观判断都市环境污染现 状,又可以对都市在大规模发展工业之后可能造成 的环境危害程度进行超前性预测评价。整个评价 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变化趋势, 以便更好地改善都市环境;同时环境质量评价也为 国家机关和部门拟定环境管理的对策、法律和经济 的措施以及都市合理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 2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了生态城 市国际会议通过了国际生态城市重建计划,提出了 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即国际生 态重建计划(The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Rebuilding Program)。该计划得到各国生态城市建设者们的 一 致赞成,应该说集中体现了各种生态城市理念的 共同点。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城市,停止 城市的无序蔓延;改造传统的村庄、小城镇和农村 地区;修复自然环境和具生产能力的生产系统;根 据能源保护和回收垃圾的要求来设计城市;建立步 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体系;停止对 小汽车交通的各种补贴政策;为生态重建努力提供 强大的经济鼓励措施;为生态开发建立各种层次的 政府管理机构——城市、州和国家层次构架。¨ 在国际范围内重视开展可持续城市(或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前提下,各国都市都进行了一 系列的行动实践,大到一个都市的整体重建计划, 小到一个街区,一个生态产业乃至一项城市开发项 目,都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出了有益的尝 试 。 注 : [1)资料 来源:Carl Bartone,Annotated Outline of a Re. port of Strategic Options for Manag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Washington,DC:Wodd Bank.1991. [2]日本经济审议会环境研究委员会:《日本的环境问 题》,至诚堂,1972年版,第1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版 ,517页。 (4]资料来源:Euisoon Shin et al Economie Valuation ot Urban Envionmental Problems——With Emphasis on Asia Wash·- ington CD:Urban Development Division ,World Bank 1992 [5]参见王长升等《城市个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第 157页。 [6]杨建觉:“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城市规划,1998 年 1期。 [7]转引自《城市规划》,2001年第1期,第63页。 参考文献: [1]郭培章主编:《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杨建觉:“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城市规划,1998 年 1期。 [3]王丹、王士军:“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 发展观解读”,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2期。 [4](加拿大)简 ·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 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2版。 [责任编辑:春 潮]
本文档为【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860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8-29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