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举报
开通vip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 理想信念的实现 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 理想信念的实现 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2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应然和实然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自信和毅力的来源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基本含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 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 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一个普遍原则;是维护国家主 权和统一的需要,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是发展经济、创新文化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 要。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第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第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第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2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 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 ;第三:爱好和平;第四:勤劳勇敢 ;第五:自强不息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阿魏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 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小时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 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提倡理论创新、鼓励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创 新、推进文化创新。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努力塑造创新型 的人格。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 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 身意识等。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 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 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 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 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 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来 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 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 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 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 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认定“浮 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 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 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 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 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 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2)人生当务实。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 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应乐观。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 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 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4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 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能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还涉及是否具备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 创新的人生态度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 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 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 神。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二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价值观 与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看法、态度与 观点。 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 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 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 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 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 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 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自我价值: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 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 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 —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 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 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 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 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 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 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 5 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 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 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 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应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 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 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 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 方法:合理地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诚信原则 ;宽容原则 ;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 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 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所以,协调人 6 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 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 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 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 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 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 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是简单相加,体现了作为社会 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 的实现。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 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 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是我们的家园。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 (3)深入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 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 出来。 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即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往往借助 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通过,增强义务 感与责任感,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塑造道德价格。 7 2)道德的调节功能,即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 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在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它 们与其他社会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 (2)道德的社会作用 1)作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 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因素:影响其它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 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3、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 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的 合理性与先进性在于,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 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一方面,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 另一方面,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 二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 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 题上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需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在运行规则上相通或相似之处。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有其弱点和缺点,如趋利性、自发性、盲 目性等,容易诱发不良现象和消极现象,干扰社会的正常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8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 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 念。 第一,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 系列关系。 第二,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第三,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道德规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通俗地讲,道德就是能够为他人“服务”,也就是能够 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是一种为他人和社会献身精神,或者说“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大力倡导诚信美德 (2)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含义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含和承载者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 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隐秘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私 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9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 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 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 的行为规范。 基本特征:①继承性。 ②基础性。 ③广泛性。 ④简明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法律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该项权利必须依法,并有领导、有秩序 地行使。 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 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 和平进行原则。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 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管理原则。 二是以人为本、与民 方便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 10 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 原则。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职业态度 (2)诚实守信——职业准则 (3)办事公道——职业操守 (4)服务群 众——职业目标 (5)奉献社会——本质特征 2、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2)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3) 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4)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 二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工具和目的的统一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个体和社会的统一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现实和理想的统一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顺利实现就业,就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皓时光,努 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劳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创业观 (1)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 (2)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眼光 (3)是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的本质 与恋爱中的道德 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以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自愿承 担道德和法律责任为前提,在各自内心所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与对方结成终身伴侣的强烈、 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的文化因素的互 相爱慕精神。 爱情的基本要素:①性爱——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理想——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③责任——规范性和高尚性的统一 恋爱中的道德 (1)尊重人格平等——恋爱的基础问题 (2)自觉承担责任——恋爱的境界问题 (3)文明相亲相爱——恋爱的方式问题 2、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 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1、婚姻与家庭的内涵 11 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婚姻家庭领域中的 道德调适。把握婚姻家庭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规律,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 幸福,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关系到家庭和与家庭相关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关 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 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 3、家庭美德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婚姻家庭法和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实行计 划生育原则 ;夫妻相互尊重;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 家庭关系。 (2)结婚条件和程序 必备条件,是指结婚当事人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依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必备 条件有三个: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 自主权。②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男女双方结婚的最低年龄。公民只有 达到法定婚龄才能缔结有效的婚姻。我国《婚姻法》第 6 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22 周 岁,女不得早于 20 周岁。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当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离婚或丧偶的 情况下才能结婚。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要承担 法律责任。 结婚的程序,结婚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外,还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 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4)离婚的原则和方式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保障离婚自由。 ②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 :①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离婚②诉讼离婚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1)法律的一般含义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 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 宪法 、行政法 、民商法、经济法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遵守——执行——适用 4、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二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 自由平等观念 2 公平正义 3 权利义务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农 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一个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 者组成的政治联盟;二是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政治联盟。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处理与其他党派之间 的关系。 实践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通气协商,吸收各民主 党派的成员在各级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对国家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提供积极的建议。 13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国家政治结构形式问题,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 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行政单位,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5)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养权 8)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 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犯,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4、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1、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民事主体制度 (2)民事行为制度 (3)民事权利制度 (4)民事责任制度 (5)民事诉讼制度 (6)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律制度(7)知识产权法律制度(8)商事法律制度 2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合理性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行政行为/责任/处罚/复议 3、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协调经济运行而对市 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原则: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2)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是调整在保护公民消费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消费者享有下列权利: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 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公平交易的权利; 因购买、使用商 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 会团体的权利; 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 得到尊重的权利; 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争议的解决途径: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有关 行政部门申诉 ;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依法追究经营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3)税收法律制度 税法时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 我国税收征纳实体法 :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 我国税收征纳程序法律制度 :包括税务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税款征收制度、税务检查制度、税务 代理制度等。 4、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2)犯罪构成和惩罚体系 犯罪构成是指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 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主要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 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 刑罚及其体系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 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1、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制度 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当事人:原告 /被告 /诉讼当事人共同诉讼人 /第三人 /诉讼代理人 /其他诉讼当事 人证人 /鉴定人 /翻译人员 民事诉讼的程序 :第一普通审判程序 ;简易程序 ;普通审判程序第二普通审判程序 ;审判 监督程序 ;特别程序 ;特别审判程序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2、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是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来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不受违法行政的一种司法活动。 行政诉讼参加人 :原告 /被告 /行政诉讼参加人共同诉讼人 /第三人 /诉讼代理人 行政诉讼程序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自立案至作出第一审判决的诉讼程序,是行政审判 的基础程序,具体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和庭审;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 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再 次审理所适用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 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3、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依照法定程序,追究 犯罪,确定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参与人 :刑事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 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 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刑事诉讼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 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刑事诉讼的管辖分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两大类。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 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不得参与办理本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可 以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定回避三种。 15 刑事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 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所采取的人身自由进行暂时限制或依法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4、我国的仲裁和调解制度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 议。 有效的仲裁协议一般应具备以下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 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程序:(1)申请与受理 (2)仲裁庭的组成 (3)仲裁审理 (4)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调解: (1)人民调解 (2)行政调解 (3)司法调解
本文档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4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27
浏览量: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