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举报
开通vip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nullnull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病理生理教研室null病 例 女,14岁,发热、咳嗽10天,用大量抗菌素后“休克”,咯血、黑便5天入院。查体:T 37.5℃,P 120次/分,BP 64/40 mmHg。精神萎靡,心肺(-),肝大,脾未及。RBC 410万/mm3,WBC 20400 /mm3 ,中性 80%、淋巴 12% ,血小板 10万/mm3。诊断为: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抗菌...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nullnull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病理生理教研室null病 例 女,14岁,发热、咳嗽10天,用大量抗菌素后“休克”,咯血、黑便5天入院。查体:T 37.5℃,P 120次/分,BP 64/40 mmHg。精神萎靡,心肺(-),肝大,脾未及。RBC 410万/mm3,WBC 20400 /mm3 ,中性 80%、淋巴 12% ,血小板 10万/mm3。诊断为: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病情继续加重, T 40℃,BP 50/30 mmHg,口腔、咽、肛周见白膜覆盖,两肺大中水泡音,咯血、呕血、黑便、腹痛,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瘀斑,嗜睡。CO2CP↓,肝功异常,出血时间↑, RBC 300万/mm3,血小板 5.6万/mm3。入院10天呕血后心跳停止死亡。DIC的概念DIC的概念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 血液凝固性改变(微血栓形成+出血倾向) ↓ 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休克、出血、器官功能障碍、贫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DIC的分期 机体的变化 熟悉: DIC的诱因、分型 了解: 凝血与纤溶 防治原则 null纤溶系统纤溶系统ⅠⅡⅢnull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组织损伤 →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组织损伤 →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TF)1. 创伤及手术1. 创伤及手术严重软组织创伤 挤压综合征 大面积烧伤 前列腺、肝、脑、肺、胰腺等脏器大手术 器官移植术2. 恶性肿瘤3. 产科疾病 胎盘早期剥离 羊水栓塞 子宫破裂 宫内死胎 (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凝血、抗凝失调(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凝血、抗凝失调1. 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 2. Ag-Ab复合物 4. 颗粒物质入血 5. 感染性疾病 内皮细胞损伤为什么会导致DIC?内皮细胞损伤为什么会导致DIC?感染 内毒素血症 Ag-Ab复合物 持续缺血缺氧 酸中毒ECTF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使凝血反应加剧。单核巨噬细胞、PMN和(或)T淋巴细胞TNF、IL-1、IFN、PAF、补体成分C3a、C5a胶原暴露Ⅻ(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1. 血小板被激活 内毒素血症、Ag-Ab复合物等→损伤血小板→聚集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 2. RBC破坏:异型输血、恶性疟疾 释放ADP、TXA2等→血小板粘附、聚集 其膜磷脂导致凝血酶生成、释放红细胞素 →凝血 3. WBC破坏: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 释放TF样物质 (四)促凝物质入血三、诱发因素三、诱发因素 1.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 2. 严重肝功能疾病 3. 血液高凝状态 4. 微循环障碍 5. 机体纤溶系统功能降低 不恰当应用纤溶抑制剂(6-氨基己酸)四、分期四、分期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期凝血、 纤溶 系统实验 室检 查血液凝固性凝血时间 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Fg 凝血时间 3P试验阳性血小板  ,Fg , 凝血酶时间 FDP,3P试验阳性五、 分型五、 分型 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 原因 严重感染、休克、 恶性肿瘤 胶原病 异型输血、 创伤 宫内死胎 慢性旰病 病程 几小时~几天 几天~几周 几个月 症状 急、凶 —速休克、出血 介于二者间 主原发病症状 死亡率 高 危害 最大六、 临床表现六、 临床表现休克 出血 器官功能衰竭 贫血(一)休克(微循环障碍致)(一)休克(微循环障碍致)1. 微血栓形成→MC淤血→ 回心血量↓  2. 广泛出血、心肌DIC→心肌缺血、O2 →心缩力↓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3. 激活凝血→释放舒血管物质(二)出血(凝血功能紊乱致)(二)出血(凝血功能紊乱致)1.消耗性凝血障碍 2. 继发性纤溶亢进 3. FDP↑↑ 4. 微血管损害 (三)器官功能障碍 (微血栓致缺血、缺O2 )(三)器官功能障碍 (微血栓致缺血、缺O2 )1.肾 2.肺 3.脑 4.心 5.内分泌 A.席汉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 垂体 B.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chsen syndrome)肾上腺 6.胃肠道 7.肝 (四)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四)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MHA) MHA :DIC时→微血栓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RBC割裂成 碎片→溶血性贫血。 这种贫血除具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外周血涂片中发现有某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的红细胞称裂体细胞(schistocyte),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为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由于这种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微血管内异常变化时,故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机制发生机制null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扫描电镜,左2000,右5200)null七、防治原则七、防治原则1、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2、抗凝疗法(早期)、改善微循环 3、抗纤溶疗法(后期)、 4、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5、中药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DIC的分期 机体的变化 熟悉: DIC的诱因、分型 了解: 凝血与纤溶 防治原则
本文档为【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045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24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