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丁论坛

一丁论坛

举报
开通vip

一丁论坛• ​ 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茅宏斌       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对象不同,或要求的进度不同,或投资规模不同,则审核方法不一样,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土建工程占投资比例较高(工业建设约50%,民用建筑约80%,公共建筑约70%)。因而,审核的重点往往在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下面谈谈各种审核方法。     1、全面审核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审核人重新编制施工图预算。首先,根据施工图全面计算工程量。然后,将本人计算的工程量与审核对象的工程量—一进行对比。同时,...

一丁论坛
• ​ 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茅宏斌       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对象不同,或要求的进度不同,或投资规模不同,则审核方法不一样,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土建工程占投资比例较高(工业建设约50%,民用建筑约80%,公共建筑约70%)。因而,审核的重点往往在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下面谈谈各种审核方法。     1、全面审核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审核人重新编制施工图预算。首先,根据施工图全面计算工程量。然后,将本人计算的工程量与审核对象的工程量—一进行对比。同时,根据定额或单位估价表逐项核实审核对象的单价,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1)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 (2)投资不多的项目,如维修工程; (3)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 (4)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或施工单位审核设计单位设计单价的预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审核后的施工图预算准确度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实质是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重点审核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有侧重的,有选择的根据施工图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如砖石结构(基础、墙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木结构(门窗)、钢结构(屋架、檀条、支撑),以及高级装饰等;而对其他价值较低或占投资比例较小的分项目工程,如普通装饰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审核者往往有意忽略不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自档次易混淆的单价(如构件断面、单体体积),其次是混凝土标号、砌筑、抹灰砂浆的标号核 算。这种方法在审核进度较紧张的情况下,常常适用于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或施工单位审核设计单位的预算。     这种方法与全面审核法比较,工作量相对减少,而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差,但仍属重复劳动。     3.分析对比审核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类似编制施工图预算,工作量大,审核周期长,预算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另一种方法,即分析对比审核法。该方法是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审核,分析其差异较大的原因。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方造价指标(元、/m2、元/m2、元/m......);    (2)分部工程比例:①基础,②楼板屋面,③门窗,④围护结构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3)各种结构比例:①砖石,②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③木结构,④金属结构,⑤装饰,⑤土石方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4)专业投资比例:①土建,②给排水,③采暖通风,④电气照明等各专业占总造价的比例;     (5)工料消耗指标:即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瓦、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称。     4.常见病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所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则观点、方法亦不同。在预算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某些常见病。     某些施工单位的施工图预算常常出现以下常见病:     (1)工程量计算正误差:①毛石、钢筋混凝土基础T形交接重叠处重复计算;②楼地面孔洞、沟通所占面积不扣;③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不扣;④挖地糟、地坑土方常常出现“挖空气”现象;⑤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⑥粱、板、住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⑦接地面、墙面各种抹灰重复计算;......     (2)定额单价高套正误差:①混凝土标号、石子粒径;②构件断面、单件体积;③砌筑、抹灰砂浆标号及配合比;④单项脚手架高度界限;⑤装饰工程的级别(普通、中级、高级);⑥地坑。地糟、土方三者之间的界限;⑦土石方的分类界限......     (3)项目重复正误差:①块料面层下找平层;②沥青卷材防水层,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③预制构件的铁件;④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     (4)综合费用计算正误差:①措施手段材料一次摊销;②综合费项目内容与定额已考虑的内容重复;③综合费项目内容与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临时设施费中内容重复。     而某些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或施工单位的初学预算者却常常犯有另一方面的常见病:     (1)工程量计算负误差。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     (2)预算项目遗漏负误差。缺乏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施工常识、图纸说明遗漏或模糊不清处理常常遗漏。     由于上述常见职业病范畴,且具有普遍性。审核施工图预算时,可根据这些线索而摸瓜,剔除其不合理部分,补充完善预算内容,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之目的。     5.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对于初学者来说,乍一看,好象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审核施工图预算,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此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如:     1、与建筑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2、与室外净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3、与墙体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4、与外墙边线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5、其他相关项目与数据。     当然,也有一些工程量数据规律性较差,如柱基与柱身、墙基与德作、梁与柱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前述的重点审核法。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实质是工程量计算统筹法在预算审核工作中的应用。应用这种方法,可使审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基础梁辨析 茅宏斌2006-12-5    基础梁是基础的一种型式,是结构的一部份,用于承受上部负荷及调整各基础内力,使各基础处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改善基础受力的连续基础,它一般与桩基、条基、筏基共同受力,单一的基础梁受力已很少见。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共同组成条基或筏基。基础拉梁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它把水平荷载均匀地传给各个基础,有时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拉梁顾名思义是连接和协调了两端的独基、承台或基础梁,许多拉梁共同起作用,把整个建筑物基础联合成刚度协调、变形一致的基础。   基础梁的作用:1.提高结构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   基础梁分为:柱下条形基础梁、筏形基础梁和纯基础梁(没有基础底板);承台间基础拉梁和墙下基础梁,   柱下基础梁一般设置在基础底部,有的设计沿一个方向布置(主要用于排架结构),但更多是沿XY双向布置的十字条基,它虽然受地基反力,人们也往往把它所看成是倒框架结构,其实它是作为柱的支座,而框架梁则是以柱为支座,正好相反。所以基础梁不应视为正置弹性地基梁。其箍筋沿基础梁满布(交叉处可只一个方向)这与框架梁有区别。主筋也不存在锚固而是封边。   承台间基础拉梁情况较复杂,如果基础拉梁与承台共同作用共同受力是一个受力整体且承台体积较小时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主要由桩承台起作用,那么拉梁可接通;如果承台是主要受力且体积较大而拉梁次要受力那么拉梁锚入承台即可,主筋伸入承台一个锚固。     卧梁主要是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加强楼盖体系整体性的构件。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增加基础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沿纵向可加设肋梁,并按构造配筋。可以理解为卧梁的作用是增加条形基础沿长方向抵抗变形的承受力。卧梁是条形基础的一部分,属于条形基础范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地基梁或者是拉梁。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025852719_2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为了调节不均匀沉降等,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设计者往往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梁,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梁。有时把基础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基础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底面之上。  ​ 浅谈抗震概念设计 茅宏斌  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它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也不能完全把握和测算建筑物在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在结构内力分布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各种因素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建筑抗震理论还没完善,单靠计算很难确保房屋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度,因此着眼于提高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在设计时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形状、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消除结构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我国处在敏感的地震带上,地震是多发性的,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侥幸态度。国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划分为甲乙丙丁类建筑和不同的设防烈度。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物都是需要抗震的,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筑从6度开始设防。如果实际地震作用超出设计地震设防烈度,那么抗震设计完全失效,所以有时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有时楼内仪器设备价值超过建筑本身造价,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所以必须以良好的抗震设计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如断层地带、陡峭山区、丘陵地区、废弃的矿区、河岸、海边、液化土、软土和其它不利的地形。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依靠结构构件延性来耗散地震能量,但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当结构遭遇地震时结构构件在利用它的延性和自身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同时构件本身也因过量变形而遭到破坏。新的抗震概念是把结构负担重力之荷载功能与耗散能量的功能分开,让结构主要承担重力竖向荷载,而地震能量由安装到结构上的特殊耗能装置来吸收,这样既能减少结构的侧移又能保护构件免于破坏。基础隔震可以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数值控制在某一限度内可以减少震害,但其理论、材料和元件有待于开发和完善。 国内外多次震例表明,房屋体型不规则,平面是凸出凹进,立面上高低错落的时尚建筑,美者美矣,但破坏严重。而房屋体型简单整齐规则虽然其貌不扬但震害较轻。我们购房时也不要被这些花哨的建筑所迷惑。我们应该选择那种平面简单规则对称,立面变化均匀,房屋高度合适,高宽比小,基础埋置深的房子。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你沿途观察正在施工的房屋,如果刚绑扎好的竖向钢筋东倒西歪,基本断定它的配筋又稀又细,如果配筋合理的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应该是挺拔地立在那里。 结构平面布置要对称、合理,结构竖向要等强,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要大致相等,避免出现柔弱底层,承力竖向构件不得中断和突变,同一楼层避免长短柱并存。高层建筑的刚性结构方案要优于柔性结构方案,理由是采用柔性结构方案的高楼由于地震时产生层间侧移,不但主体破坏重,非结构部件也大量遭到破坏,而刚性结构方案承载力和变形方面更符合要求。要增加结构超静定次数,因为结构超静定次数愈多,在侧力作用下出现的塑性铰就愈多,变成机动构架的制约环节就愈多,过程愈长,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就愈多,抗震可靠度就愈高。 屋顶小塔楼有鞭梢效应,其平面尺寸和楼层抗推刚度均比主楼结构要小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振动放大效应和振动加速度,塔楼还会因楼层刚度的突然减少产生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进一步加大塔楼层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移。设计者对塔楼的设计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因其小而忽视它。 钢筋的选择对抗震有很大影响。目前三级钢和新三级钢这些高强钢筋的应用已很普遍,虽然有节约钢材控制造价,但对抗震是不利的,应慎用。因为它缺少试验数据以证明它有足够的延性,所以不宜在地震区使用。另外钢筋的极限强度不应低于其屈服强度的1.15倍,钢筋的延伸率不应低于6%,不能采用冷加工钢筋,还应检验钢筋的抗脆性能、弯曲应变和可焊性。 由著名的地震专家NEWMARK设计,于1956年建造的181M42层拉美洲大厦经三次墨西哥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考验几无损坏堪称奇迹,而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可见在地震设计领域我国与外国的差距。(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博立场) 钢筋下料剖析 茅宏斌  我这里通过对地下室外墙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来说明钢筋翻样的特性。 地下室外墙下料须计算以下几种钢筋: (1)       墙顶统长钢筋(有的设计成暗梁)。 (2)       墙底统长钢筋。 (3)       外墙外侧水平钢筋。 (4)       外墙内侧水平钢筋。 (5)       外墙竖向钢筋。 (6)       拉钩。 钢筋下料的关键是确定钢筋在什么地方断开,什么地方搭接或焊接,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搭接的,这一要满足施工验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搭接位置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二要考虑采购钢筋的长度和允许下料长度的实际可操作性。 那么我们必须分析和找出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并在配置钢筋时避开这个区域。这需要掌握钢筋混凝土理论和结构力学,否则胡乱瞎配,当然如果监理是外行就看不出什么名堂,蒙混过关,但对建筑结构将产生不良后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外墙顶部和底部配置的统长钢筋起什么作用,它们是以增强墙体作为一根高截面梁抵抗整体弯曲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梁的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而外墙我们可看成是基础梁,它的受力特征与楼层框架梁相反,我们可把它当成倒置的框架梁。这样我们就该知道外墙的顶部统长筋和下部统长筋如何计算了,外墙顶统长钢筋在支座处搭接(暗梁原理相同),下部统长筋在跨中1/3处搭接,而且要相互错开。 外墙外侧水平筋在什么地方搭接呢?我们先分析外墙的受力特征。外墙主要抗外侧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弯矩在外墙内侧面跨中最大,在外墙外侧支座处最大,根据搭接避开受力最大处的原理,外墙外侧水平筋在跨中连接,而且要交错搭接。外墙内侧水平筋在支座处锚固,无端柱时伸入暗柱外侧主筋内边后弯折15*D,有端柱时进去一个锚固,当不能满足锚固时伸到支边弯折15*D。墙水平筋根数计算比较简单,N=(墙高-墙顶保护层-水平筋间距1/2)/墙水平间距+MAX(2,基础厚/500),由于墙顶和墙底配置了统长钢筋所以不加1。 地下室外墙竖筋须考虑外墙的水平施工缝高度。外墙施工缝一般位于基础面以上300MM-500MM处设水平止水带,外墙竖筋直段下料长1=基础厚-保护层+500+Lle。竖筋应相互错开,直段下料长=基础厚-保护层+500+2.3Lle(其中0.3Lle是两根钢筋上下错开的距离)。二者都要加底部弯折。有时为了节约钢筋竖筋一次性升到地下室顶,不用搭接,这对结构受力也是有利的,但施工不方便。外墙竖筋根数应扣柱,如果没有外墙转角处不能重复计算钢筋,最好一个方向算到外边,另一方向算到内阴角。 拉钩需要考虑外墙的保护层,地下室外墙外侧的保护层一般为50MM,同时外墙拉钩必须拉住墙的竖筋和水平筋。那么外墙的拉钩下料长=墙厚-墙内保护层-墙外保护层+2*11.9D,数量=墙净面积/拉钩横向间距*拉钩纵向间距,如果是梅花型布置那么数量加倍。 由于基础与地下室不是同时施工的,有的施工场地狭小,有的是由钢筋加工厂加工,所以基础和地下室下料计算时应分开。 同时必须考虑现场钢筋的定尺长度进行优化下料使钢筋损耗降到最低点,不必太拘泥于规范规定,尽量取定尺长度的倍数就会减少废料。所配置的钢筋也要能方便运输、吊装和施工。 其它构件的下料原理基本相同,如果掌握了结构受力原理和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并且正确理解了设计意图,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辅之以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那么就能攻克钢筋下料难关,如果钢筋下料能熟练掌握那么钢筋预算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因为钢筋下料属于上游技术而钢筋预算属于下游技术。主要是因为对下料的确度要求高,并且要满足施工和验收,还要考虑经济合理,符合规范,而钢筋预算不用考虑这么多因素只要总重量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了,钢筋计算也相对简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钢筋根数*理论重量。其中钢筋长度=净长+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钩(I级钢筋)。其中搭接个数=钢筋长度/定尺长度(向下取整)。 ​ 集水坑的计算 茅洪斌 不论是计算集水坑的钢筋还是混凝土都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一些不规则的集水坑,高层建筑几乎都有集水坑,作为一个预算员也必须掌握集水坑的计算技能。有许多网友经常向我咨询集水坑的计算方法,我利用博客把集水坑简单地讲一下,希望网友能不断地补充。 首先我们要对图纸中的集水坑有个空间立体三维概念,这是最基本的,但有些位于形状特别复杂的房子边缘的集水坑如板式高层的集水坑的边不是单纯的直边或斜边而是同一垂直方向断面有斜边有直边,这时集水坑在头脑中建立明晰的空间形状有一点难度,我们可以用ACAD建三维模型,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集水坑的庐山真面目,这样可以方便地计算它的体积,砼量和土方量就出来了,我们可以在三维模型上测量或标注各边的长度,这样钢筋也就迎刃而解了。需要用到的CAD命令有RECTANG,LINE,ARC,TRIM,EXTRUDE,UNION,SUBTRACT,SLICE,UCS,SOLIEW,DIMALIGNEDT,DIST,MASSPROP等。这种计算方式不论是砼量还是钢筋都较准确,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是首选的方法。不过适合于某一个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这种方法对操作者的CAD技能要求较高,一般的预算员恐怕不能轻松地完成三维建模,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寻求解决之道。 目前专业软件对集水坑的处理都不是很理想,一是一些复杂集水坑需要通过许多变通的办法来计算,有许多需要借助于手工计算,与其它构件的扣减关系计算不准。二提供的集水坑类型太少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三是有些计算结果不是很精确。常见的集水坑无非有以下几类,四边放坡的,一直三坡,二直二坡,三直一坡、四边直边、连体集水坑和形状不规则集水坑。人防的集水坑与普通建筑有所不同,有特殊的钢筋构造和复杂的实体,对人防集水坑没有一家软件涉足。 先说一下鲁班算量的集水坑处理。鲁班算量软件提供单井,双井,多井等参数构件,可以处理直洞口和斜洞口,也可以处理直边(只要在斜边的水平距离处输入0即可)。集水坑能计算砼净体积、模板、垫层和土方。输入完参数后必须布在基础内,因为鲁班的集水坑是算到满基面,只有布上去才能进行扣减。鲁班钢筋软件的集水坑计算是用构件法,提供中间和边缘两种,缺少角部集水坑,角部集水坑就是二个直边二个斜边。 我们看一下广联达如何处理集水坑。广联达钢筋软件对集水坑处理是用构件法,也只有中间集水坑和边缘集水坑,没有角部集水坑,也没有连体集水坑和多井集水坑,满基与集水坑不能精确扣减。正确的算法是集水坑的底筋锚入满基,满基的底部钢筋锚入集水坑,满基的面筋在集水坑洞边向下弯折伸入集水坑内一个锚固,但软件不能做到,只有通过手工调整。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计算集水坑主要用表格法,但它的表格法中只提供一种集水坑即中间集水坑,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过它的参数集水坑是算至满基底,不与满基发生扣减关系,所以无需布到基础内,但集水坑在基础内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有时集水坑不仅仅是与满基有扣减关系,往往还与基础梁交叉重叠发生扣减关系。那么碰到形状复杂的集水坑广联达软件怎么处理?我分析了一下软件,发现大开挖土方构件能画成任意形状,能设置放坡边,与集水坑何其相似乃尔。所以复杂的集水坑我用大开挖土方构件做。如果已经布置好了大开挖土方构件,那么在分层2中画集水坑,它的妙处是可以画任意形状的集水坑,然后正确定义它的底标高和高度,定额工作面设为0,正确设置它的放坡系数,当它是直边输入0。清单是不计算放坡系数的,所以须查询定额工程量。在构件做法中正确设置构件代码,即是刚才查询的定额土方工程量减去集水坑洞口体积,集水坑不必布置。这种方法网友不妨一试,可以说妙不可言。 如果寻求简单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天仁的表格软件做,这个软件提供了三种集水坑类型,即中间集水坑,边缘集水坑和角部集水坑,可以应付一般的工程之需,输入方便简单,但复杂集水坑它就无能为力了。它没有计算钢筋功能,也没有图形功能,所以也没有变通的办法,高手无用武之地。 对于那些既没有CAD基础又不会操作专业软件的预算员,只有利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纯手工的方法,如果数学基础好一般也能应付,而对于那些既没有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也不是很好的人来说,集水坑是个非常头痛的东东,我发现有的人是到现场去用尺丈量后才下料的。 ​ 结构体系选择  茅宏斌 确定建筑方案应综合考虑房屋有重要性、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地基基础以用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并结合结构体系的经济合理,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有以下几个趋势:构件立体化,巨柱周边化,结构支撑化,体型圆锥化,材料高强化,建筑轻量化。 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首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内部空间的需要。小空间平面布置方案,仅适用于住宅及旅馆的客房部;办公楼要求大小空间兼有;餐厅、商场、展览厅及工业厂房要求大空间的平面布置方案;舞厅、宴会厅要求内部无柱的大空间。 在较低的楼房中,水平荷载处于次要地位,结构的负荷主要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高层重力荷载很大,而且水平荷载又在竖构件中引起较大的弯矩、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用于承担重力荷载的结构材料用量与房屋层数成线性比例增加,用于抵抗侧力的结构材料数量则按房屋层数的二次方的关系曲线急剧增长。高楼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主要靠竖向构件提供抗侧刚度和强度来维持稳定,过大的侧向变形传经使隔墙外墙及外墙饰面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因轨道变形而不能正常运行。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甚至因侧移与应力的恶性循环导致建筑物的倒塌。上次我做过的武汉项目29层住宅剪力墙配筋为ф8@200,柱配筋ф12,我怀疑他有没有考虑水平荷载,或者有什么重大计算失误。我至今还在为这个设计师担心,但愿上帝保佑不要倒塌! 位于地震区的高楼还需遵循以下准则: (1)       具备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力传递路线。 (2)       具备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较多的耗能潜力,从而使结构体系遭遇地震时具备足够的防倒塌能力。 (3)       具备多道抗震防线。 (4)       沿水平和竖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均匀,或按需要合理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环节,从而防止地震时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5)       强节弱杆,节点的承载力大于相邻杆件的承载力。 (6)       强竖弱平,使竖向杆件的屈服承载力系数大于水平杆件的屈服承载力系数。 (7)       强剪弱弯,使各杆件截面受剪屈服承载力系数大于受弯屈服承载力系数。 (8)       强压弱拉,使受拉钢筋配筋率低于平衡配筋率,确保杆件受弯时,实现受拉钢筋屈服而不发生受压区混凝土压溃破坏。 好的结构体系要有总体屈服机制,即当结构中某些杆件出现塑性铰之后,整个结构承力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结构能够持续地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倒塌,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结构超静定次数愈多,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由稳定构架变成机动构架。所需形成的塑性铰的数量愈多,变形过程愈长。塑性铰首先发生于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其次结构在变形过程中能够形成最多数量的塑性铰,使结构具有很长的塑性发展过程。第三构件或杆件中的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量,使结构在严重破坏之前能够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从而耗散更多地震能量。 以下介绍常见的两种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结构的变形性质:以杆件弯曲变形为主,框架侧移以整体剪切变形为主,柱梁弯曲变形是框架侧移的主因。层间侧移自上而下逐层增大。 框架结构横向和纵向地震作用大致相等,柱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剪力和弯矩基本相同,可采用正方形截面和双向对称配筋,按双向受弯来进行截面设计。角柱受力较复杂,配宜加大,一般放大1.3倍系数。 框架底层相对基础或地下室而言。抗侧刚度要小,成为相对柔弱层,地震时底层将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集中而加重破坏程度。为使结构各个楼层具备大致相同的抗震可靠度,底层柱配筋时其弯矩和剪力乘1.3倍系数。 异型框架宜限制在7度抗震,高度10层以下,因为其截面过小,即使加强配筋也难免混凝土早期压碎,纵向钢筋压曲的脆性破坏状态,而且节点配筋极为困难。所以异形框架结构平面形状宜规则、简单、对称,减少偏心受力,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不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我接触过许多异型框架设计的工程,片面地追求建筑物的新颖吸引眼球。造型极为复杂,结构设计又极为粗糙,存在巨大的结构安全隐患,但买房人和居住者浑然不知。作为一个熟悉结构的造价员来说我常常“杞人忧天”但我深知这些担忧不是多余的。 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墙在受压、受弯和受剪的复合状态下工作,由于结构整体性强,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向变形小而且承载能力考核成绩富裕所以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底层的砼墙总截面积可取底层面积的5%-6%,底层墙厚不少于层数的9倍且不小于160MM,为使墙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呈延性破坏而不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墙不宜过长。 剪力墙虽然具有抗推刚度大,抗侧力承载力高的优点但由于承重墙的间距较密,建筑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某些建筑的要求。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在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纵向和横向抗震墙,构成双重体系,能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几乎承担了总水平地震作用的80%以上,所以抗震墙是主要构件,其抗震等级原则上要比框架高一级。 地震时构件的破坏程度直接取决于结构层间侧移角。框架的层间侧移是上小下大,最大层间侧移角发生在结构底部,抗震墙相反。在框剪体系中,由于各层楼盖的协调作用,在结构下部,把抗震墙往外推,同时将框架向里拉,从而减少底部最大层间侧移角。在结构上部,又正好相反,将抗震墙向里拉,并把框架向外推,从而减少了抗震墙的顶点侧移和顶部的最大层间侧移角。颇有阴阳互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博立场) ​ 对我国结构规范的质疑 茅宏斌  “我国结构设计在安全设置水准上的低要求,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摘自14位中国工程院士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的咨询报告。 “公路桥梁的短寿命首先源于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陈肇元在咨询报告中写道。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低标准源于中国物资短缺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但现今的规范仍然烙上这种惯性思维的印记。以这种落后贫困年代的标准,以这种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规范建设的现代化工程会安全吗?我国的安全系数为1.4,低于美国的1.75和英国的1.73。而我国规范规定的材料设计强度又定得较高,为降低造价推荐使用高强度钢筋,这种高强度钢筋的延性极差。因而我国建筑工程和桥梁的设计承载力仅为美英的68%和60%。 桥梁工程土木工程经常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但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尚不到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为的是使构件的有效高度最大化,使钢筋的受力发挥到极致。 世界各国都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为目标。我国面临的耐久性问题相当严峻但没有引起政府部门和设计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我国的施工质量控制十分堪忧。如混凝土试块不是从现场取样而是特地做的,其它也是。施工资料基本上是假的。 我们只强调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忽视结构整体的牢固性。“给人造成‘构件的简单组合即为结构’的错误感觉。”(陈青来语)。教科书传授的是“构件”的抗力理论而非“结构”的抗力理论。我国的教科书基本上是错误的(郎咸平语)。我国设计规范强调单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而很少提及结构整体牢固性要求。不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则和系统论要求。设计人员也循规蹈矩,过分依赖规范,但也不能追究他们的责任。 规范可靠度方法在我国的实践已逾15年。客观事实表明它并没有对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带来明显的实效。国外至今尚无一个发达国家在其结构设计规范中已经显式应用了可靠度方法。 有的专家以我国建筑建筑工程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为由说明我国的规范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忘了76年唐山大地震几何没有什么建筑幸免于难,说明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抗震和结构都是不堪一击的。这30年之所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是因为没有经历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的考验,不能因此而证明我国的规范没有问题。 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工期为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的留下了可怕的安全隐患。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必然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特别是严重影响了结构的耐久性。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还导致了早强水泥的普遍应用。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虽然早期强度增长很快,但内部微结构和后强度发展不良,耐久性变差。工期提前能发挥投资效益,一些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献礼工程的工期安排都非常之紧,严重违背科学规律,无知的媒体还把它作为典型来宣传,什么深圳速度(3天一层),什么重大工程提前多少天完成等等。在国外的工程合同中常有提前完成施工需要受到处罚的明确规定,因为缩短工期意味着偷工减料。如施工单位模板一般都只有二至三套周转,如果工期过紧必然会提前拆模,而不是规定的达到强度的70%以上和悬挑结构达到100%,并且在混凝土初凝期间就开始大量堆放建筑材料和进行施工。而这种现象简直是比比皆是。工程都应有合理的工期,合理的工期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建筑本身的规律来确定而不能让资本和政府来拍脑袋。片面追求工期,片面地强调控制造价必将付出或者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需要更多的资金不断维修短命工程,得不偿失。更有甚者造成人员伤亡,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就在今天的大规模建设高潮中业已面临建筑工程出现早劣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形势,在繁华喧嚣的城市水泥森林中充塞着劣质丑陋的建筑物,我们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与重建的怪圈之中,这对GDP的贡献极大也是许多官员所追求的效果,不知又创造出多少腐败的机会和GDP二位数增长的政绩,但对国民的福祉没有丝毫帮助,对国家的真正富强没有丝毫帮助,对节约有限的宝贵资源没有丝毫的帮助。(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博立场) ​ 对平法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解读 茅宏斌   平法由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发明,他最大的功绩和影响是对结构设计技术方法板块的建构,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其内容和方法并不神秘,经过适度的包装和宣传而变成大众化的通俗技术,一度非常畅销和流行。就如易中天品三国把纯历史研究从学术殿堂走向普通民众得到巨大成功一样,在当今崇尚快餐文化的浮躁时代,凡是大众的必然是受欢迎的。 陈青来独特的话语方式,儒雅的风度,渊博的学识,口若悬河的口才,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颇有大师风范。由于工程界的大多数人处于对结构理论认识的亚清晰状态,所以更凸显陈教授的过人之处。不过从陈青来反复强调的平法哲学思想其实与哲学沾不到一点边,从他的演讲中也体会不到深刻和丰富的哲学思想,当然作为结构专家要求他同时是个哲学家显然是期望过高的,也是不现实的。但为什么要标榜平法的哲学思想呢?是否是故弄玄虚我们不得而知。难道与哲学联姻就显得很高贵? 所谓平法就是结构设计中的一种科学合理简洁高效的平面表示方法和规则,它一改传统单构件正投影剖面索引的繁琐低效、信息离散的方法而把钢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并附之各种节点构造详图使之标准化,从而使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与重复性设计分开,并体现出所谓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仅如此而已,平法是一种设计新工艺,一点也不深奥,一点也不神秘。 把钢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在施工实践中早已应用,钢筋翻样往往整合图纸内容,把钢筋集中地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上以方便钢筋工排列和绑扎钢筋,所以平法最早发端于现场钢筋翻样,但显然没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它只是钢筋翻样内部应用的一种工艺而已。当然也没有那个钢筋翻样为此而申请专利,因为觉得这很平常,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目的是让钢筋工能看得懂,是比较高效可行的钢筋工相互交流的图形语言和符号,是符合和满足钢筋绑扎实际需要。 平法中各种节点构造详图是对规范中钢筋节点构造的演绎和扩充。平法是对规范的细则化,“也做到尽可能高地承载现阶段比较正确的结构科学理论与结构技术概念,”但在中国结构科学理论与结构技术概念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所以平法先天就不足,再者由于平法编制人员是设计出身而非来自施工现场,所以导致许多节点构造缺乏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发达国家的钢筋节点构造一般由施工单位通过试验和实践发明而申请专利的,节点构造无法通过它的内力分析来精确计算,只有通过只尺试验获取数据。以前设计人员的节点构造都是抄袭的,因为他没有进行试验的条件,所以节点构造不属于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作,现在由设计师抄转化为国家标准院来抄,其实是陈教授抄。因为这些节点构造也不是标准院试验成果,当然也无专利可言。但结构技术研究必须基于结构试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是落后的已淘汰的有局限性,但也有合理内核,如每个剖面的多肢箍筋的排列显示得清清楚楚,每个箍筋上面包几根钢筋下面包几根钢筋都是清晰明了,甚至有的设计为此而进行钢筋的优化配置,从而避免纵筋排列和箍筋肢数排列明显不均现象,但平法根本没有对多肢箍的排列作出合理性的规定,是根据箍筋平均排列呢还是按照梁纵筋平均排列呢?如按梁纵筋排列,那么当梁上下纵筋根数不一致时是根据上部纵筋呢还是按照下部纵筋呢?这些都是空白和盲区,面临这种情况陈青来说平法不是包打天下的,平法目前也只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之所以有许多问题有许多疑问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结构理论支撑。也许平法作者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设计当然也可以完全不管,但施工、监理和预算就感到盲然,然后有人向平法作者陈教授请教,他也盲然不知所答,自我调侃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再如柱插筋基础内加间距500且不少二道于箍筋,在实际施工中同样缺少可操作性。通常的做法是紧贴基础面用一道定位箍,然后在基础面以上800MM左右处加一道箍筋,基础插筋的弯折紧靠基础底筋,如此能保证柱的稳定性,也不致发生柱的移位,如果按平法设计施工,在基础内加二道以上箍筋,因为它没有与基础的可靠连接,柱就不能有效地固定。并且如何加这二道箍筋也是个问题。墙插筋的原理与柱插筋相同,施工时第一道水平放在基础面用来定位墙插筋,在基础内加二道以上水平筋不仅多余而且对墙的固定起不到丝毫作用。一看平法,有浓重的学究气,是书房内的产物,脱离施工实际。 钢筋非接触搭接也是陈教授的观点,虽然国外用得较普遍,但中国的国情却不适合用此方法,因为没有易操作性,如墙竖向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时水平筋就难于固定,还有一个原因工人对钢筋非接触搭接之间的距离不好控制,从而影响力的传递和钢筋搭接部位的受力。传统的绑扎连接也没出现过钢筋滑移拔出导致搭接连接的破坏的报道。非接触搭接在理论上似乎是无懈可击的,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钢筋之间的间距所产生的破坏可能比绑扎搭接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因为它没有解决好非接触连接钢筋传力可靠度问题,不过在节点区采用不平行非接触锚固还是行之有效的,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全表面握裹。 现行混凝土结构理论至今尚未完成从“构件理论”向“结构理论”的整体进化。中国人的思想同样也没有进化,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就是奴隶性。中国人对权威的盲目迷信已成心理定势,因而思想受到严重的禁锢和束缚,完全失去自我意识和怀疑、批判精神。尽管平法对结构工程起直接指导作用,是正式设计文件,但它绝对不是完美的,“完美意味着终结”。只有从对平法的盲从中摆脱出来,通过对平法讨论争论、通过工程实践的检验,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平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科学在否定中前进! 广联达一向被认为对专业做得非常到位的软件,但广联达钢筋软件对平法的过分拘泥使软件的应用受到局限,如挑梁,虽然平法规定进去一个锚固值,但实际上有的设计师并不采用它,而是给出一个实际值,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当然进去一个锚固并不就是不安全,而是有的设计比较保守,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施工误差和偷工减料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钢筋软件唯平法是从,缺少应有自由度,因而不能满足预算基本需求。再如剪力墙外侧转角水平,平法规定不能在转角处搭接,必须在转角以外的范围搭接,钢筋软件也机械地遵循这一原则,钢筋水平筋的长度=墙长-2*保护层+Lle,不能说这种算法是错误的,问题是实际施工一般并非如此,因为平法上这种构造操作性极差,并且这种计算结果在对量中也很难与施工一致,应该提供另一选项,墙水平筋在转角处弯折,钢筋水平筋的长度=墙长-2*保护层-2D+15D。再如柱顶钢筋节点构造,平法也是明显地不合理,柱主筋弯锚不能位于屋面梁之上,否则要么柱位置钢筋高于设计标高,要么梁的有效高度降低,不管那种情况都为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所不允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柱主筋减少高度,使柱筋的弯折部分位于梁面筋之下和板底筋之上并有适当空隙,这样既能满足验收规范,又能方便施工,并能节约钢筋。 2007-9-20上海 ​ 剪力墙辨析 茅宏斌 一、剪力墙概念: 剪力墙看上去是个形状简单的构件其实它是个理论复杂的构件,剪力墙高和宽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而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为小墙肢按柱设计,当略小于3时可视为为异形柱,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在5~8之间为短肢剪力墙,比值大于8为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高于一般剪力墙。 二、剪力墙受力特征: 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因此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实际工程中剪力墙分为整体墙和联肢墙: 整体墙如一般房屋端的山墙、鱼骨式结构片墙及小开洞墙。整体墙受力如同竖向悬臂,当剪力墙墙肢较长时,在力作用下法向应力呈线性分布,破坏形态似偏心受压柱,配筋应尽量将竖向钢筋布置在墙肢两端;为防止剪切破坏,提高延性应将底部截面的组合设计内力适当提高或加大配筋率;为避免斜压破坏墙肢不能过小也不宜过长,以防止截面应力相差过大。 联肢墙是由连梁连接起来的剪力墙,但因一般连梁的刚度比墙肢刚度小得多,墙肢单独作用显著,连梁中部出现反弯点要注意墙肢轴压比限值。 壁式框架:当剪力墙开洞过大时形成宽梁、宽柱组成的短墙肢,构件形成两端带有刚域的变截面杆件,在内力作用下许多墙肢将出现反弯点,墙已类似框架的受力特点,因此计算和构造应按近似框架结构考虑。 综上所述,设计剪力墙时,应根据各型墙体的特点,不同的受力特征,墙体内力分布状态并结合其破坏形态,合理地考虑设计配筋和构造措施。 三、剪力墙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时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区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时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墙差;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动提高抗剪能力。从89规范开始在剪力墙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墙(柱)、转角墙(柱,也就是目前规范中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措施。 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往往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设计。有人将每一轴线的墙理解为一片墙仅在端墙设暗柱,有人将凡是拐角或洞口边都设暗柱,而即使是公开发表出版的权威参考书或设计手册对暗柱(翼墙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尺寸,甚至相同的资料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别很大,剪力墙的含钢量相差达2倍之多。含钢量过大与过少都是明显不合理的,开发商普遍有种钢筋恐惧症,而业主也有安全恐慌。结构设计首先要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才考虑控制造价,毕竟人的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遗憾的是在中国不管是现代建筑还是历史建筑普遍不能经受地震考验。 “抗规”GB50011 -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 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 不必死扣规范,而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压比,进行墙体截面条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在构造上适当加强暗柱或配筋,保证其整体性连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墙厚减小的。 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规”11.7.11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但对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适当减小值得探讨。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但配筋时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中的钢筋,笔者认为竖向最小配筋率应该包括边缘构件中的钢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四、剪力墙构造问题 剪力墙由墙柱、墙身和墙梁构成,墙柱位于墙边缘是墙的加强部位,与墙等厚为暗柱,暗柱箍筋上下柱端无需加密,但在基础内需要不少于二道间距不大于500MM 的固定箍筋,虽然很难起到固定作用,实际施工一般不放置。宽于墙厚为端柱,端柱、独立暗柱和小墙肢钢筋构造按框架柱。墙形状虽然象板,但其钢筋构造与板有本质的区别。板是单纯的受弯构件,可以采取分离式配筋,即板底筋加支座负筋的的形式,但剪力墙必须按双层双向设计。板钢筋底筋进入支座5D且至中心线,但墙的水平筋必须到墙端,暗柱与墙是个不可割的整体,是受力共同体,暗柱是墙边缘约束加强构件,不管暗柱有多宽,剪力墙水平筋都伸至暗柱外端,墙水平剪筋不存在与暗柱搭接或锚固。但但墙水平筋伸入端柱可以是个锚固值,当小于锚固值时须伸至端柱内侧且弯折15D。墙在基础内插筋弯折长度不于150,且不少于二道水平筋和拉钩,主要起固定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又增加施工难度,缺乏可操作性,也是浪费钢筋。墙水平筋不宜在墙转角处搭接,墙转角是墙应力集中部位,墙水平筋在转角搭接不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有效握裹,减弱粘结强度,使墙转角成为薄弱部位。但水平筋避开墙转角连接会增加施工难度,也给钢筋计算带来麻烦。墙水平筋与暗梁侧面钢筋不重复布置两者取大者。墙水平筋在框架梁不必设置。但墙竖筋贯通框架梁。墙水平筋贯通连梁,放在连梁的外侧,但施工不便,钢筋计算也不便。连梁的侧面钢筋与墙水平筋可以采用分离式。墙竖筋连接位置原则上没有限制,一般位于楼面以上一个搭接长度,搭接长度等于1.2LAE,并且按50%交错。墙竖筋在屋顶与屋面板搭接,墙竖筋伸入屋面板一个锚固值。 墙梁包括连梁、暗梁和边框梁。现在的设计者对梁概念处于亚清晰状态,亚清晰是由浅阅读造成的,现代人很难静心潜心和深度研究问题。设计者给梁的代号也随心所欲,极为混乱,如连梁箍筋设计成加密非加密,岂不知连梁规范要求全加密,连梁不允许支承梁,即不能作为梁的支座。有的LL 梁设计成KL,有的L梁设计成LL,把AL梁设计成KL,凡此种种,对施工和预算带来困难。我们施工和预算不能仅根据梁的代号而且根据它的受力特征来判断它究属于那类梁。连接二片墙的梁是连梁,连梁上下纵向钢筋伸入暗柱和墙的共同体内一个锚固且不少于600MM。为防止顶层连梁的锚固区的破坏须加设约束箍筋。与墙垂直交的梁为框架梁或次梁。暗梁纵向钢筋锚入暗柱内与暗柱形成剪力墙内隐形框架。 2007-12-05上海 ​  ​  ​  ​  ​  ​  ​  ​  ​  ​  ​  ​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页16的上部钢筋需要设法托起     2007-10-13 09:15:12 大 中 小 标签:《平法看图 与钢筋做法 常见问题解析》 唐结师专著选登 营造科学 平法钢筋构造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main/html/showpic.html" \l "url=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orignal/494677800b1da5f8fdb15" \t "_blank"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页16响应  图2.3.6-1双柱广义独立基础,顶部配筋示意图  顶部配筋,需要端部带90度直钩,否则,无法就位,因此,绘制响应图2个,供有需要的同行师友选用,如果两柱间距离较大,尚需在中路设置马凳筋。 如果事先加工层网片,也可用3个及3个以上“马凳筋”托起网片,但是,没有这个好 ​ 6肢箍计算举例     2007-05-07 21:37:36 大 中 小   A)外大中中内小 外大中中内小方式以图xx 6肢箍配箍计算示意图,梁宽b=600mm,梁高h=900mm,保护层c=25mm,单排最多纵向钢筋11肢Φ25mm肋纹钢筋,箍筋直径10mm。 取Φ25mm肋纹纵向钢筋的外径27mm,10个空档,每个空档=(600-50-11×27)/10=25.3mm。 外大箍下料长度 L外箍=2(b+h-4c)+26.5d箍 =2(600+900-4×25)+26.5×10 =2800+265=3065mm 外大箍内宽 =b-2c=600-2×25=550mm 外大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中中箍下料长度 L中中=3065-4×2×(27+25.3) =3065-418.4=2646.6取2647mm 中中箍内宽 =b-2c-2×(2×27+2×25.3) =600-2×25-2×104.6 =550-209.2 =304.8mm取305mm 中中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内小箍下料长度 L内小=L中中-4×2×(27+25.3) =2646.65-4×2×(27+25.3) =2646.65-418.4=2228.25取2229mm 内小箍内宽 =3×27+2×25.3 =81+50.6=131.6mm取132mm 内小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外大中中内小总用料 3065mm+2647mm+2229mm=7941mm B)外大中2等互套 外大中2等互套是外面一个大箍,中间2个等宽的箍筋相互套扎。 外大箍下料长度=3065m m 外大箍内宽=550mm 外大箍内高=850mm 中2等宽箍下料长度 =3065mm-2×(2×(27+25.3)+4×(27+25.3)) =3065-12×52.3=3065-627.6=2437.4取2438mm 中2等宽箍内宽 =(5×27+4×25.3) =135+101.2=236.2mm取237mm 中2等宽箍内高=850mm 外大中2等互套总用
本文档为【一丁论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8-24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