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幸福与德行

幸福与德行

举报
开通vip

幸福与德行null目录目录一、道德的幸福原则 1.古代的享乐主义 2.近代的英国利己主义 3.近代英国的功利主义 4.近代法国的感性主义 5.现代的幸福主义 二、道德的德性原则 1.古代的德性论 2.近现代的德性论 三、幸福与德行的二律背反 1.幸福与德行之相对统一 2.幸福与德性之对立第二章 幸福与德性:道德的原则 第二章 幸福与德性:道德的原则 道德原则问题实际上就是善恶的区别的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存在两种伦理思想的对抗。 一、普罗泰戈拉到杜威认为,人性在与人的感觉性和动物性,道德...

幸福与德行
null目录目录一、道德的幸福原则 1.古代的享乐主义 2.近代的英国利己主义 3.近代英国的功利主义 4.近代法国的感性主义 5.现代的幸福主义 二、道德的德性原则 1.古代的德性论 2.近现代的德性论 三、幸福与德行的二律背反 1.幸福与德行之相对统一 2.幸福与德性之对立第二章 幸福与德性:道德的原则 第二章 幸福与德性:道德的原则 道德原则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实际上就是善恶的区别的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存在两种伦理思想的对抗。 一、普罗泰戈拉到杜威认为,人性在与人的感觉性和动物性,道德基础在于人的自然本性,满足人的自然欲望,追求世俗的幸福生活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有理性,正因为人有理性,所以人可以不受自然法则的制约而有道德。 二、从苏格拉底到麦金泰尔认为,人性在于人的理性、精神性、自由性,追求的德性才是善,否则就是恶的。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倾向于快乐与幸福,道德只不过是实现人生幸福的一个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幸福主义者大多从感觉论出发,认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快乐即是善,不快乐即是恶。除了快乐与痛苦的内心感情,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1.古代的享乐主义 希腊民族执着地向往个人幸福并持续追求个人幸福。其中的享乐主义把幸福与快乐划了等号,把人生的目的或幸福终归结于一点,即是得到快乐或避免痛苦。 居勒尼学派被称为“快乐学派”。该学派的原则是:把寻找快乐和愉快的感觉看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的最高的、本职的东西,并且把善与肉体的、感官的快乐结合起来。该派鼻祖阿里斯提卜从苏格拉底的“知识、德性、幸福一致“的观念引申出幸福是最高的善,追求知识尊崇、德性最终是为了幸福。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居勒尼学派在希腊化时期发展为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认为哲学就是追求幸福的学问。他的伦理学是为了活生生的人的幸福而斗争的。出发点是人,他和伦理学和居勒尼学派的饿共同之处是都认为快乐和令人愉快的情感是道德高尚的生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文艺复兴以人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主义反对神道主义,以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人道主义认为满足人的七情六欲,满族人的感官感受,就是幸福。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2.近代英国的利己主义 近代英国的伦理学家都相信,经验的个体示立即,利己是人的自然本性,并因此走向道德上的利己主义。 培根作为经验论者提倡从感性经验出发说明人性,来确立道德的原则。 霍布斯肯定追求权利和利益的利己主义。他的人性论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人的本性是利己和自爱的,只追求自己的感官快乐而逃避自己的感官的痛苦。 孟德威尔认为人的自然状态和社会行为是建立在自私心上的。人的意向和欲望都是出于自爱自利的本性。 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5.洛克的道德学说从对人的理解出发,把人看成是感性的存在物。认为人的本性总是逃避使人身心痛苦的事物,追求使人身心快乐的事物,而且追求个人最大的快乐。 6.休谟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把人类本性理解为完全主观的知觉,包括全部的感官感觉和人体的一切苦乐感觉。他认为:道德的善恶是被快乐和痛苦所定的,德性令人愉快,恶行令人不快。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3.近代英国的功利主义 。 功利主义伦理学肯定功利的绝对意义。功利主义的公式:能够增进利益的就是道德原则,反之则不能成为道德原则。其最基本原则就是满足个人的追求幸福的欲望。恩格斯把葛德文和边沁并成为“最大的两个功利主义哲学家” 葛德文的功利原则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之上的,他说:“人,就他个人来说,仅只是一个能感受刺激的生物,知觉的感受者。”他认为苦乐感觉是人类行为准则且是道德判断的标准。 b) 边沁应该是功利主义的真正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是共同的,人的苦乐感觉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区别,肉体和精神享有同等的价值。 c) 约翰.穆勒认为,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幸福,他不赞同边沁关于快乐只有量的区别的观点,认为快乐也有质的不同。没有先天的观念,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才是道德的原则。 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4.近代法国的感性主义 近代法国伦理学把主体看成是有情感、有感性的生物,并以全部的经验主义的直观性肯定自己;个人的感性欲望被看成是生活的准则。维护人的自然权利就必定成为近代法国伦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梅特里认为判断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感到快乐就是道德,感到痛苦就是不道德。 狄德罗认为,凡是存在的东西就不能违反自然,也不能超出自然。人的情感、意志都不能违反自然,自然情感正是人的一切快乐的源泉。道德标准就是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卢梭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所固有的情感而不是理性,理性后于感情。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4)爱尔维修说:“哲学家研究人,对象是人的幸福”。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爱”或“自保”,个人利益牵扯着我们的一切判断。 (5)霍尔巴赫认为,道德最可靠的基础是 人性。人性就是驱乐避苦。因此,伦理学应鼓励人们去追求现实的幸福。 (6)伏尔泰认为,人的自爱心是人的本性。“正是对我们自己的爱,助长了对他人的爱。”认为利己心往往会压倒利他心。他还说:人是善与恶、快乐与痛苦的混合物。 一、道德的幸福原则一、道德的幸福原则5.现代的幸福主义 快乐主义是一种认为“快乐作为目的是善的”的伦理学学说。每个快乐主义都主张所有人甚至所有生物都经常而普遍地追求快乐;快乐或免除痛苦是唯一被绝对欲望的东西。 1. 斯宾塞把生物学的“进化”概念引入道德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2. 詹姆士把实用主义归结为一种方法论。 3. 杜威认为幸福是通过行为达到直接的成功。获得利益,取得价值,达到目的,就是幸福。 二、道德的德性原则二、道德的德性原则1.古代的德性论 德性论是希腊式道德生活与道德思考的基本模式。西方最早的德性论应追溯到荷马时代,荷马时代最重要的德性是勇敢。 首先理论上确立德性论的是苏格拉底。节制、勇敢、智慧、正义是苏格拉底认可的主要德目。 柏拉图反对智者派把道德看成是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的思想,认为人的肉体的、感官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善的理念才是永恒的、值得追求的。认为理念的世界就是绝对的真、善、美的世界,善的理念是道德原则。 二、道德的德性原则二、道德的德性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其目的,目的不同因而善也就有多样性。他反对把道德等同于个人的感官欲望,主张在只有理性的支配下,理性与欲望相和谐才是合符道德的。他把道德分为实践的美德和理智的美德。 犬儒派是享乐的死敌。鼻祖安梯昔尼认为贤者不靠快乐和物质而靠理性生活,只要一个人具有美德就足够了。 斯多葛派认为依照自然生活就是依照理性生活。黑格尔指出:“斯多葛派道德学的原则是精神和自身高度一致。” 基督教把肉体生活看作是牢房生活,要求我们厌恶世界上一切使我们快乐的东西,并期待虚无世界中的虚无福利。二、道德的德性原则二、道德的德性原则2.近代的德性论 近代理性伦理学崇尚理性力量,高扬人的道德品性,相信人类具有权衡和辨别厉害关系的能力。 康德认为德性是一切幸福追求的最高条件,而幸福的追求不足以构成人类行为的价值的普遍有效标准。他提出,真正道德的行为不仅在客观上要符合道德律,主观上应是纯粹出于对道德本身的敬重。康德的绝对命令:为义务而义务的行动才是尽义务的行动。 二、道德的德性原则二、道德的德性原则费希特认为自由、独立是绝对自我的道德义务。“按照你的良心行为”是他提出的绝对自我的道德命令。费希特的绝对命令:自由的行动才是尽义务的行动。 麦金泰尔是现代德性主义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他批判了把道德诉诸欲望、情感和功利的做法,提出现代伦理学的任务在于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目的,并为实现一种善的生活的内在目的而培植自我的道德品格和良好德性。他的德性实质在于:反对以个人主义为名抛弃 ,或把德性仅仅看成与人的内在目的毫无关联的外在规则的做法,要求重建亚里斯多德所代表的内在德性的权威。 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1.幸福与德性之相对统一 德性论并不否定追求幸福。在德性论看来,幸福论的错误根本就不在于追求幸福这个问题上,而在于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费尔巴哈把追求幸福的欲望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原则是幸福。”哪里幸福,哪里就有道德。 德性论者主张德行就是幸福,幸福论者主张幸福就是德行。在德性论者看来,幸福仅仅在它作为德性的行为的结果时才有价值。 幸福论者并不完全否定德性观念,德性论者也并不拒斥幸福本身。 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赫拉克利特说,幸福在于追求高尚的的快乐,即“精神的善,其中包括德行、教养等。 幸福论者从幸福的角度看德性,并把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看作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人们追求美德最终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追求幸福。 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 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2.幸福与德性之对立 幸福与德性的对立根本上源于人性中感性和理性的对立,即自然性与自由性的对立。 幸福论者边沁说,在任何既定条件下,当我们必须在两种行为或政策之间进项选择时,永远应该选择可以产生最大数量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和政策—可以导致最大可能数量的幸福和最小可能数量的痛苦的行为或政策。 幸福论者取消了德性,却又不能给向往崇高生活的人们知明一条超越之路。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三、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历史上德性论与幸福论的对历史根本的。德性论坚持的是重义轻利原则,而幸福论则奉行重利轻义原则。 幸福论直接把现代社会引向物质主义。 精神是生命的花朵,只有卸下世俗的重负,崇高的神性才能重返,精神的崇拜才能重建。 最高的道德境界----至善,必须是德性与幸福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在现实中永远无法达到。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本文档为【幸福与德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5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5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