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四川-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举报
开通vip

四川-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标准名称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a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XXXXX—XXXX b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The standard of techniques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urn hillsides into terraced field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c 文稿版次选择(工作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讨论稿)(送审稿)(报批稿) d XXXX - XX - XX发布 XXX...

四川-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标准名称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a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XXXXX—XXXX b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The standard of techniques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urn hillsides into terraced field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c 文稿版次选择(工作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讨论稿)(送审稿)(报批稿) d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TOC \h \z \t"前言、引言标题,1,参考文献、索引标题,1,章标题,1,参考文献,1,附录标识,1" \* MERGEFORMAT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程建设标准 1 5 工程规划 3 6 工程设计 6 7 工程量计算 8 8 施工技术 10 9 工程竣工验收 13 10 后续工作 14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军、赵小蓉、周孝强、蒲波、陈琨等。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坡改梯工程建设内容、规划要求与施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具备坡改梯工程建设条件的中低产田土改造、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等相关项目以及相适应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3.1坡改梯工程建设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urn hillsides into terraced fields 是指对坡度在5°~25°之间的中低产坡地,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治理坡面水系与地力培肥等工程措施,使地貌呈阶梯型,以防止土、肥、水的流失,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相关活动。 4程建设标准 坡改梯工程建设总体要求达到“平、厚、壤、固、肥”标准 4.1梯地工程建设标准 4.1.1地面坡度 地面纵、横向平整,地面坡度降到5°以内。 4.1.2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60cm以上,耕作层20cm以上。 4.1.3梯地台位 随等高线开梯,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台位清晰,规范流畅。 4.1.4地面宽度 坡度在15°以内的坡地一般改成厢面宽5m以上的宽面梯地;坡度在15°~25°一般改成厢面宽5m以下的窄面梯地。坡改梯断面参数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表1水平梯地断面参数表 地形坡度(°) 田面净宽(m) 梯埂高度(m) 梯埂外侧边坡(°) 5~10 10.0~7.8 0.5~1.0 ≤65 10~15 5.7~6.0 0.8~1.5 65~70 15~20 3.5~4.7 1.0~1.8 70~75 20~25 3.4~3.9 1.5~2.0 75~80 4.1.5梯埂 梯埂结实,坎面整齐,不易垮塌。埂顶宽≥30cm,埂面高于土面≥20cm。条石埂埂高2m以内,基脚深至底土层或基岩,梯埂外侧边坡75°~80°;预制件埂埂高0.8 m~1.2m,梯埂外侧边坡65°~70°;块石(卵石)埂高1.0m~1.5m,梯埂外侧边坡70~75°;土埂埂高≤1.0m,梯埂外侧边坡≤70°。 不同砌坎材料梯埂设计参数见表2: 表2不同砌坎材料梯埂设计参数表 材料类别 梯埂高度(m) 外侧坡度(°) 外侧坡坡系数 条石 1.5~2.0 75~80 1:0.3~1:0.2 块石(卵石) 1.0~1.5 70~75 1:0.4~1:0.3 预制件埂 0.8~1.2 65~70 1:0.5~1:0.4 土坎 ≤1.0 ≤65 ≤1:0.5 4.2坡面水系建设标准 4.2.1坡面排水 坡面排水沟与排水建筑物均应达到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准。排水沟与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a一遇。排水系统要达到布局合理、排水畅通、水不乱流与土不下山的要求。 4.2.2坡面蓄水 坡面蓄水建筑物应达到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准。坡面蓄水系统应做到蓄水池、沉沙池与贮粪池配套(即“三池” 配套)。蓄水池容积应做到大(>200m3)、中(100m3~200m3)、小(50 m3~100m3)合理搭配、科学布局,年调节蓄水系数达到1.5~2.0。平均1hm2耕地应保证蓄水池的蓄水量150m3以上;每口蓄水池应配置一口容积lm3左右沉沙池;平均0.1hm2~0.2hm2的耕地要有一口容积2 m3~3m3的贮粪池。 4.2.3灌溉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禁止用未经处理过的污水灌溉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小型自流灌溉渠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 ——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0; ——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不低于0.85,滴灌不低于0.90; ——新建和防渗处理后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应≥0.75。 4.3道路建设标准 4.3.1机耕道 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20km/h。机耕道建设标准参见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4.3.2生产路 生产路要与地块、渠系结合,路面宽0.5m~2.0m,根据改造区情况可采用砼路面、石板路面或泥结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板件或水泥路面,砼标号不得低于C15,路面厚度应>8c m。石材路面的强度不得低于MU30,厚度应>10cm。路基一般应高于原路面10㎝以上,边坡比宜采用1:0.5~1:1。山区耕作路纵坡一般不大于11﹪,坡度较大的地段应设置梯步。 4.4地力建设标准 4.4.1土地利用 改造后的坡耕地要做到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季利用率要求>85%。 4.4.2土壤培肥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秸秆还田面积>50%;土埂的生物护埂率>60%。坡改梯三年后,土壤肥力达到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4级以上:有机质>12.0g/kg,全氮>1.0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00mg/kg;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 4.4.3耕作改制 改造后的坡耕地要普及旱地改制和预留行利用技术,做到“五良”(良田、良壤、良种、良制、良法)配套,提高改造区复种指数。改造后横坡垄作栽培面积>50%;良种推广面积达100%。 4.4.4抗旱能力 坡面水系完善,节水措施配套。在中度干旱情况下,土壤抗旱能力增加5~7d。 4.4.5土壤防蚀能力 土壤侵蚀模数降到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规定的轻度侵蚀标准(1 000~2 500t/km2·a)。 5工程规划 5.1准备工作 5.1.1收集坡改梯改造区基本资料 ——受益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能力等。 ——土地利用现状:农、林、牧、非农用地面积。 ——基本农田建设状况: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 ——坡耕地状况:坡度分布面积、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水土流失量、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等。 ——图件: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土壤侵蚀图等资料。 ——技术资料:相关标准,单项工程单位投工、投资、工程定额等资料。 5.1.2规划仪器与资料准备 ——测绘仪器:卷尺、测坡仪、海拔仪、GPS仪、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平仪)、塔尺、对讲机等。 ——采样工具:土钻、铝盒、环刀,钢卷尺,取样刀、铁锹。 ——其它:相机、相关资料图件与记载、统计表格。 5.1.3坡改梯工程规划方法 坡改梯工程规划实行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采取由内向外、内外结合、自上而下、由下而上与室内资料分析、野外勘察与内业工作相结合方法。 5.1.3.1室内资料分析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改造区坡面水系分布、道路分布,坡耕地和耕地利用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坡改梯工程范围、改造措施布局和分区,并在图上做好标记。 5.1.3.2野外勘察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再到实地进行踏勘与座谈访问,对室内规划的成果进行核实、补充和完善。 5.1.3.3内业工作 运用室内资料分析与野外勘察成果资料,在室内完成“三图、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一表”。“三图”:即坡改梯工程建设位置示意图、坡改梯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单体工程设计图;“一书”:即设计任务书;“一表”:即工程建设预算表。 5.2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确定 经科学论证与反复比较论证后确定改造区坡改梯工程最优方案。 5.3梯地工程 梯地工程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合理、美观,统一规划,一山、一坡、一弯、一梁集中连片治理。针对不同的地面坡度、气候条件、自然台位、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障碍因素、种植模式、改后利用方向等因素实地规划,打破地块间界限,统筹规划,调整土形,修筑地埂,尽量做到就地取材,费省效宏,使改后的坡耕地达到平、固、壤、厚、肥的标准。 5.3.1坡度在15°以内的坡耕地,地面坡度较缓,视自然台位确定梯级台位,宜规划宽梯。 5.3.2坡度在15°~25°之间的坡耕地,地面坡度较大,沿等高线规划,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突出台位,宜规划窄梯。 5.3.3支离破碎,零星分散的地块,应调整地形,平整土地,使地块整齐规则。 5.4坡面水系工程 做到地背沟、沿山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贮粪池配套齐全。做到沟沟相通,池沟相连,长藤结瓜,形成截、蓄、排相结合的坡面水系网络 5.4.1地背沟 地背沟的主要作用是引排地块边的岩层裂隙水、隐微裂隙水及地块内重力水,防蚀,稳土,固埂,排湿。每块地顺等高线,按其流水方向布置背沟。 5.4.2沿山沟 沿山沟主要是拦截坡面迳流,防止冲刷耕地。其布局视山形、地势、集雨面积、台位、坡长而定,一般在非耕地与耕地间、山坡旱地与沟冲田土交界处兴建沿山沟,大山、高山和山坡田土多的地方,应利用自然台位每50m左右布置一条沿山沟。 5.4.3排水沟 排水沟的作用主要是引水下山。应规划在集雨面较大,汇水集中的地方,落差悬殊处建跌水梯(或消力池),跌水梯前平缓处设沉沙池,沉沙防冲。在排水沟内适当位置设沉沙池,多级消力,防冲、护土、固渠。 5.4.4蓄水池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种植习惯而设置,基本做到1hm2耕地保证有150m3左右水量。 5.4.4.1蓄水池的布局 根据地形条件、坡度、集雨面积、降雨特点及雨量、改造面积等规划布局蓄水池。 5.4.4.2蓄水池的选址 集雨面大,位置适宜,易于蓄水,使用方便,工程量较小。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 5.4.4.3蓄水池的容积 容积大小应遵循因地制宜,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的原则,实行不同容积蓄水池的合理搭配。 ——容积200m3以上蓄水池:在集雨面大或有灌溉保证的地方修建,数量视需供水的耕地面积而定,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与提灌设备配套。并配套防护栏,引水渠,一定数量的沉沙池和贮粪池。 ——容积100~200m3蓄水池:在改造面积较大,集雨面大,汇水集中的地方设置,合理布点,并配套防护栏,引水渠,一定数量的沉沙池和贮粪池。 ——容积50~100m3蓄水池:主要规划在集雨面较小,水流分散的地方,尽量设置在排水沟、沿山沟旁,便于拦截集蓄雨水,并配套防护栏,沉沙池,引水渠,一定数量的沉沙池和贮粪池。 5.4.5沉沙池 蓄水池入口前2~5m处要设置沉沙池。 5.4.6贮粪池 面积较大的地块旁要规划贮粪池,既可积肥造肥,又可蓄水抗旱,方便使用。 5.5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建设应本着占地少、生产方便、便民出行、投资省、利用率高、路线最合理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 5.5.1机耕道 30hm2以上集中成片的改造区,需要新建、整治机耕道时,尽量利用原有的机耕道或大路,加固加宽。并与渠系布局相结合,与其它机耕道和公路配套形成交通网络。 5.5.2生产路 生产路要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进行规划,要充分利用原有大路或农耕路,适当加固加宽,并与渠系布局相结合,与机耕道和其它公路配套。 5.6地力建设工程 5.6.1地力培肥措施 推广以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为主的旱地覆盖技术;推广秸秆过腹、堆沤、种菇、沼气等还田等技术;推广增施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 5.6.2农耕农艺措施 结合坡改梯工程建设,实施“一改带五改”措施,即通过坡改梯工程建设,带动作物品种改良、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改变和生态环境改善。合理调整粮经比例,发展名、特、优、新经济作物品种;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大力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 5.6.3生物措施 结合改梯工程建设,推广间套种植绿肥、豆科作物与增施有机肥技术;结合土料筑埂推广生物护埂 (植物篱)技术,利用土埂边坡种植蓑草、黄花、金银花等经济植物,保土固埂、减少水土流失。 6工程设计 6.1梯地工程设计 6.1.1梯地台位设计 坡面平缓、岩层呈水平状、自然台位较宽的坡地,应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分台放线;自然台位不明显、坡度较大、地貌破碎,动用土石方量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放线定台位。地面坡度5°~15°的坡耕地,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沿等高线定厢分台放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突出台位;地面坡度15°~25°的坡耕地。沿等高线放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矮坎窄梯,台位清晰。 梯地断面示意如图1: 图1 梯地断面示意图 图中:L—斜坡长度,m; B—地面宽度,m; H—地坎高度,m; b—地坎占地宽的1/2,m; D—地埂底宽,m; d—地埂顶宽,m; α—地面坡度度,°; β—地坎断面坡度,°。 6.1.2梯埂断面设计 6.1.2.1在坡度15°以下、土壤粘重的地方,应以夯筑土埂为主,土埂高度一般应控制在1.0m以内,下宽上窄,断面形状为梯形,边坡系数≤1:0.5。夯筑土埂应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护埂配套措施。 取石材方便的地方,可砌石埂,可采用条石、块石、片石或卵石作砌埂材料,石埂高度2.0m以内为宜,边坡系数l:0.2~0.3;个别地段石方量较大时,可采取土石结合埂,即下部砌石材,上部筑土埂,土埂顶宽≥30cm,埂面高于土面≥20cm。 在取石材难的地方,可修筑预制件埂,预制件埂要注重梯埂美观流畅,稳固耐用,边坡系数1:0.3—0.5,达到以下要求: ——平,埂梯面水平; ——硬,清基至硬底,上平下硬; ——倾,三角架基槽外高内低; ——正,三角架立柱必须端正; ——紧,三角架下脚用泥夹石夯紧夯实,上顶连接槽用不低于M7.5的砂浆连接紧密; ——实,三角架内空部分必须用石块或泥土填实。 6.1.2.2就地取材,以石材作梯埂时,高度宜在2m以内,为保证梯埂牢固,可设置二马蹬,梯埂底宽度40~50cm;作土石结合埂的,下部砌石材,上部筑土埂,高出土面20~30cm;筑土埂设计同7.2.2;也可用预制件埂砌筑梯埂。 梯埂断面设计参数参见4.1.5。 6.2沟渠设计 主要是地背沟、沿山沟和排水沟设计。沟渠设计要与池、塘、库结合,形成蓄、引、排三结合的坡面水系网络。 6.2.1地背沟 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挖筑,地背沟一般为土沟,不需浆砌。地背沟一般离梯埂下部15~30cm,沟深20~30cm,沟宽20~40cm,边坡(1:0.5—1),与厢沟相连接后再与排水沟连接。 6.2.2沿山沟 沿山沟主要是拦截地表迳流,防止山洪水冲刷耕地。沿山沟应选在坡地低凹,汇水集中的地方修建,过水断面应以控制单位集雨量多少计算而定,保证设计排水能力。 6.2.3排水沟设计水位超高不少于0.2m。应按分段流量设计断面。排水沟分段处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应平顺衔接。下一级沟道的设计水位宜低于上一级沟道0.1~0.2m。分段设比降,5/1000~1/1000之间,沟底宽50cm左右,顶宽60cm左右,深度30~50cm,边坡系数0.3~0.5。在长坡、陡坡或转弯处设沉沙池。 6.3“三池”设计 “三池”指蓄水池、沉沙池与贮粪池。蓄水池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采用圆形结构体,大、中、小容积合理搭配布局,一般不小于50m3。蓄水池周边应修建1.1m高以上的安全防护栏,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沉沙池一般设计为方形,容积l~2m3左右;贮粪池形状可根据地形设计,容积l~3m3,0.1~0.2hm2的地块可建一个贮粪池。 6.4道路工程设计 6.4.1机耕道 机耕道路面宽一般>4m(含路肩),坡陡路设计为“S”形迂回上山,在山丘地区平曲半径应不小于15m。当平曲半径小于规定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积雪冰冻地区不超过6﹪。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考值参见表3。 表3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考值 平曲线半径(m) 150~105 105~70 70~55 55~40 40~30 30~20 20~15 15~10 超高值(﹪) 2 3 4 5 6 7 8 8 加宽值(m) 0.4 0.5 0.6 0.7 0.9 1.1 1.25 1.5 6.4.2生产路 生产路应结合改造区现有道路基础情况布设,应与居民点、公路、机耕道相连,路宽0.5~2m左右,有沟渠的地段,应采用路带沟方式。在丘体上、下台位间坡度大于15°时,应分段设置梯步。 6.5地力建设工程设计 6.5.1生土熟化 新改造的梯地当年1hm2应施用有机肥30t以上,并实施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技术,促进生土熟化,提耕地土壤肥力。 6.5.2平衡施肥 根据新改造的梯地的土壤肥力水平与作物布局,有针对性的进行平衡施肥设计,作到有机与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元素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结合。 6.5.3保土耕作 在改造区要大力推行横坡垄作种植技术与格网式垄作栽培技术。提高旱耕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横坡垄作种植技术参见7.1.3。 6.5.4植物篱埂 新修土埂梯地应选种经济价值高、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较小的草本与小灌木植物,发展田坎经济。根据所选树种、草种的植物生理特性,经过试验研究,确定在田坎上种植的方式(株距、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要求。 7工程量计算 7.1梯地工程工程量计算。 7.1.1地面纵向斜长计算 地面纵向斜长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 L(m)= H /sinα……………………………………………………(1) 式中:L—长度,m; H—梯埂高度,m; α—地面坡度,°。 7.1.2梯土梯埂长度计算 1hm2梯土梯埂长度计算公式: L=10000/ B………………………………………………………(2) 式中:L—长度,m; B—梯面宽度,m; 7.1.3梯埂设计高度计算 梯埂设计应按照地面坡度和砌坎材料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梯埂设计高度计算公式: H= B /(ctgα-ctgβ) ………………………………………(3) 式中:B—地面宽,m; α—地面坡度,°; β—地坎外侧坡度,°。 7.1.4梯面宽度计算 梯面宽度计算公式: B=H(ctgα-ctgβ) ………………………………………………(4) 式中:B—地面宽度,m; H—地坎高度,m; α—地面坡度度,°; β—地坎断面坡度,° 7.1.5梯土断面挖填方量计算 梯土断面挖填方量计算公式: S断=1/8BH………………………………………………………(5) 式中:S断—断面积,m2; B—梯面宽度,m; H—梯埂高度,m。 7.1.6梯土土石方量计算 1hm2梯土土石方量计算公式: V=1/8H×104=1250H…………………………………………………(6) 式中:V土石方—1hm2梯面土石方量,m3; B—梯面宽度,m; H—梯埂高度,m 7.1.7制埂方量计算 1hm2制埂方量计算公式: V制埂方= HBL ……………………………………………………………(7) 式中:V制埂方—1hm2制埂方量,m3; B—梯面平均宽度,m; H—梯埂高度,m L—梯埂长度,m 7.1.8梯土总土石方量计算 1hm2梯土总土石方量计算公式: V总=V土石方+ V制埂方………………………………………………………(8) 式中:V总—1hm2梯土总土石方量,m3; V土石方—1hm2梯面土石方量,m3 V制埂方—1hm2制埂土石方量,m3 7.2坡面水系工程量计算 7.2.1蓄水池容积计算 蓄水池容积计算公式: V容=πr2h………………………………………………………………(9) 式中:V容—蓄水池容积,m3; π—圆周率,3.14; r—蓄水池内半径,m; h—蓄水池深度,m。 7.2.2蓄水池墙砌石方量计算 蓄水池墙砌石方量计算公式: V砌石方=πH (R2-r2) ………………………………………………………(10) 式中:V砌石方—蓄水池墙砌石方量,m3;89399918. π—圆周率,3.14; H—蓄水池墙高度,m; R—蓄水池外半径,m; r—蓄水池内半径,m。 8施工技术 8.1梯地建设施工技术 8.1.1施工工序 坡改梯应一次改成,其施工工序为:表土的处理与保护→深挖平整与处理底土→砌筑地埂→回散表土四大工序。 8.1.2施工方法 8.1.2.1表土的处理与保护 横向中带聚土法,适应地面坡度15°以内,地面宽10m以上,把地块横向三等分,中带为不动土区,上下两带表土聚于中带,露出底土或基岩,以待施工;竖向分厢聚土法,适应地面横向长,地面坡度15°左右,宽10m以内,将全地块分成宽3m~5m的若干厢,每两厢为一施工单元,将奇数厢聚于偶数厢上,施工后,又将偶数厢的表土聚于奇数厢上,继续施工,直到全块改成为止;逐台下翻法,适用于地面坡度陡,矮坎窄梯,地面宽10m以内,全坡面或山头需要改造的地区,从下台改起,首台不留表土,改成后,将二台表土翻于首台表面,改后将三台表土下翻到二台表面,逐台下翻,最末一台表土,采用全层爆破石骨风化补给。 8.1.2.2深挖平整和处理底土 当表土处理完后,进入底土深挖或爆破工作,既是切高垫低,取料砌坎的改土方法,又是增厚土层的有效措施。深挖深啄底土办法有二:下切上垫法(下台上翻法),适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法,切下台土上带底土直接砌筑上台地坎或向上翻垫于上台土的下带低处。上切下垫法(啄高填低法),适用于竖向分厢聚土法和逐台下翻法,将高处深啄深翻,垫于低处。 爆破分全层爆破和局部爆破,炮眼位置离上下地埂100cm左右,以免损坏地埂。全层爆破适用于表土层薄,深啄深挖工程量大的地块,全层爆破既增厚土层,又充分备足砌坎材料。局部爆破适用于表土层较厚,主要目的是取局部的基岩作砌坎材料。 平整底土,砌坎材料备足后,要进行平整底土,填平夯实靠近梯埂内侧的地带。 8.1.2.3砌筑地埂 埂坎的稳定性与埂坎基的清理和埂坎的砌筑质量密切相关。在坎高和外侧坡已定的情况下,无论采用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材料砌筑地埂,梯埂的砌筑必须保证埂基清理和埂坎砌筑的质量。 埂基清理:要根据埂基所在具体位置、岩性和土壤条件进行埂基的清理。 ——土基基础的处理:清基深度要求到坚硬的底土层,清足埂坎宽度的最大断面,埂基表面清成略向内倾的反坡;如松土层过厚,则要进行夯实和加固处理。 ——石基基础处理:对于石基基础的处理,要根据基岩的岩性、类别、构造和风化程度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基岩整体性较差,裂隙又较发育,岩层表面倾斜角度较大,风化又较强烈的石基基础,基础不宜过深,宽40cm~50cm,基面修平。 埂坎砌筑:根据不同的砌埂材料,采用相应的埂坎砌筑方法。 ——土料筑埂: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填土加夯,每层填土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夯实厚度约6cm,每层填土前都要挖毛下层夯实面,以增强结合力;埂坎外侧坡用人工拍打成埂坡;埂坎的内侧须与回填土方结合,内侧填土应宽一些,并同埂坎一并夯实;埂坎夯筑近顶时,应比土面高20cm~30cm。 ——石料砌埂:指用人工条石、块石或片石等作为砌埂材料。砌埂方法一般都采用干磊或错缝浆砌的方式。石料砌埂技术要注意把好以下“四关”: 选料:注意石质的软硬程度和每层大小基本一致,若石料大小不等,分选堆放待用。 安砌:由下层到上层,从大到小分层安砌,断面为梯型。注意上、下、左、右石块错缝相接并压实靠牢。若为卵石砌埂,则必须浆砌。凡浆砌石埂,每隔2m~3m应分层错缝留泄水孔。 回填:地埂内侧的回镇,必须与砌埂同时进行,砌一层回填一层,填紧夯实不留空隙。 封顶:当埂坎砌到近地面时,可作一条比地面高20~30cm的土埂,留2cm~3cm二马磴,人工夯实拍紧,加强石料埂坎的整体性;也可作一条厚10cmC15砼埂盖顶。 ——土石混合料筑埂:采用砂页岩石块与土料混合筑埂,应遵循“平埂基,大石砌,不对缝,湿草皮,层层平,收阶梯,回填紧,双面砌,埂边沟,顶封泥”要领 。在平整好埂基后,尽量用大石块层层错缝平砌,在外侧坡上每砌一层收一定的阶梯,并用湿草皮填塞于各层的空隙。内坡砌成平面埂,边砌边回填夯实。近土面高度时,用泥土封顶加固。在埂内側留一埂边沟,以防止地表迳流翻埂冲坎,引起垮塌。 ——卵石筑埂:靠近河流沿岸,取卵石方便的地方,可采用卵石浆砌筑埂。卵石筑埂的断面为梯型,卵石要从大到小、从下至上分层浆砌。高度应控制在1.5m以内。 ——预制件砌埂:沿等高线方向把凹凸不平的地基清理成向地块内倾的水平台阶,并在三角架安装点打好长70cm~80cm、宽30cm的基槽;在同一台位安装外侧边坡一致的三角架;先将同一台位的顶板安装齐后,对三角架进行微调,然后再从下至上逐一安装档土板,在紧靠三角架的内侧面用土(石)压实;在同一台位地埂的两端,用块石(亦可用预制件砖)衬砌回头坎;最后回填平整梯台,进行表土复位。 8.1.2.4埂坎的保护和利用 对于土料筑埂和土石混合料筑埂,应采取工程护埂和生物护埂相结合措施。护埂植物宜采用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须根发达的藤蔓、草本或小灌木。 8.1.2.5回散表土 对表土量大且肥力较好的地块,宜进行全田均匀回散表土;对表土量少且肥力较差的地块,表土不宜分散,可与聚土改土方法相结合,集中回散表土,以利作物种植。 8.1.3增厚土层技术 5°以内的浅薄地,重点是增厚土层,建设“土壤水库”。可通过全层爆破一次增厚土层或挑沙面土逐年增厚土层;5°~25°的坡耕地,在改成5°以下土水平梯地的同时,应采用爆破改土和聚土改土相结合的方法增厚土层。 聚土改土垄作技术要点如下: ——全土翻耕后沿等高线起垄,1m为垄,1m为沟,沟内土壤的一半或大部聚于垄上,垄为弧形,垄高30cm,最高不得超过40cm。沟内深耕25cm,炕土。在夏季,沟内每隔5~7m,横筑高10cm、底宽15cm的土挡,以增强沟的拦洪作用。比较粘重易积水的土块也可以与等高线呈一定角度斜聚,以利沟内排渍,垄沟比按不同作物可以调整,但垄不宜小于75cm。 ——垄沟强化培肥。垄、沟要利用有机物料进行强化培肥,1hm2使用有机物料(渣肥、树叶、秸秆、土杂肥均可)约15000kg,垄带在聚土翻耕时施入,而沟带在聚土后深耕时施入。以后除正常给作物施肥外,在垄、沟互换时再按上述方法投入有机肥。 ——垄上夏季留茬免耕、秋季浅耕,沟内深耕,3~5a后垄沟互换。 ——垄、沟分带进行立体种植。垄上一般安排矮杆、怕渍、块茎作物。沟内安排需水较多的高杆作物。布局作物时要考虑垄沟间协调,减少或躲过同时争光时段,要考虑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形成垄、沟各自的轮作体系。 8.2坡面水系工程施工技术 坡面水系工程主要是指坡改梯工程中的田间拦、蓄、排水网络体系建设。 8.2.1沿山沟 沿山沟主要起拦截地表迳流和排水的作用。土沟只需按断面设计尺寸挖好毛渠,再进行夯实,并将泥土回散到新改耕地上即可;衬砌石渠的渠底可采用石板铺垫或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铺设。渠墙用不低于C15砼现浇,或用M7.5水泥砂浆浆砌C15砼板、砖、石等材料;也可用U 40或U 50规格的砼“U”形槽进行铺设。 8.2.2排水沟 选好排水沟位置和走向后,按设计的断面尺寸,先挖毛沟,将挖出的土料堆放同一边,渠墙用石料错缝浆砌,不勾缝并错层预留泄水孔,再用板石或水泥沙浆铺底。沟路结合的排水沟,要与生产路、机耕道路面衔接规整。 8.2.3蓄水池 按照选定的蓄水池位置和设计尺寸先挖土石方,并将土、石料分别进行堆放。蓄水池的池底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填覆,厚度一般≥10cm,防止渗漏;蓄水池的池墙用M7.5水泥砂浆浆砌火砖或条石,厚度一般>24cm;浆砌后的池墙内壁应用M7.5水泥砂浆抹面,厚度(δ)应≥2cm。在正常气温下,一般在水泥浇筑或砌筑后6~18h即应进行养护,养护期要勤洒水,始终保持砼表面湿润状态,从而提高砼的强度。根据使用水泥和气温,确定养护的时间;待养护期结束后,在蓄水池周围进行泥土回填夯实。 沙岩地区也可在坡脚岩层内打贮水窖。 8.2.4沉沙池 主要作用是减缓水的流速和沉沙。沉沙池在蓄水池入口前3m~5m处或排水沟平缓处设置,容积一般1m3左右。蓄水池以衬砌池为主,与排水沟结合的沉沙池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土坑。沉沙池衬砌材料主要根据当地取材方便而定。作法是先挖好沉沙池毛坯,夯紧夯实侧面和底面,底子用C25的混凝土或石板处理,C25的混凝土厚度3cm~5cm,石板8cm~10cm,再用M7.5水泥沙浆衬砌侧面,厚度6cm~10cm。 衬砌沉沙池应进行养护(方法同8.4.3),以保证建设质量。 8.2.5贮粪池 主要作用是就地积肥和方便液态肥料转运。在方便灌溉施肥处设置,一般容积2m3~3m3。作法是先挖好粪池毛坯,夯紧夯实侧面和底面,底子用M7.5沙浆碎石处理,厚度3cm~5cm,再用M10水泥沙浆糊侧面和底面,厚度2cm~3cm,在贮粪池池口四周应用M10水泥沙浆进行防护处理,宽度10cm~20cm,厚度3cm~4cm。 浆糊后的贮粪池应进行养护(方法同8.4.3),以保证建设质量。 贮粪池使用期间,应用篱笆或石板盖池口,防止蒸发和肥分损失。 沙岩地区也可在坡脚岩层内打贮粪池。 9工程竣工验收 9.1验收资料要求 坡改梯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应根据要求准备以下验收资料: 9.1.1坡改梯工程建设竣工图; 9.1.2坡改梯工程建设竣工报告; 9.1.3坡改梯工程建设竣工统计表; 9.1.4坡改梯工程建设财务审计报告; 9.1.5坡改梯工程一个档案资料:包括立项计划、相关批复、实施技术方案、图件、声像资料、监理资料及简报等。 9.2工程验收 坡改梯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向项目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工程验收。 9.2.1项目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成验收组,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对工程区逐项进行现场验收。 9.2.2省、市(州)验收组采取随机抽样检查验收。 9.2.3验收合格后,要形成验收意见,颁发合格证,登记造册,并建立档案备查。 10后续工作 10.1改造后的坡耕地要由当地县级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按照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与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进行分等定级。 10.2改造后的坡耕地应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政府编号颁布基本农田保护区公告,钉桩标界,立碑示众。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不得用于非农业建设占用,更不允许抛荒弃耕。 10.3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改梯工程建设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试验示范,积极示范推广适用的土壤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调理剂等新产品。 10.4加强工程管护。对改造后的坡耕地,要建立管理养护制度,实行谁承包,谁管护,落实管护责任。搞好工程岁修,确保工程一劳永逸,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发挥坡耕地改造工程效益。 10.5建立改造效益与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选择不同类型区,设立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站点,观测土壤理化性状及改后效益等变化情况,掌握土壤肥力动态变化,为改良土壤,平衡配套施肥,提高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四川-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36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1-08-14
浏览量: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