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举报
开通vip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 基本要求: 考查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 力;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 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 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 施的制定。 „ 考试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2.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3.熟悉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 „ 基本要求: 考查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 力;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 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 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 施的制定。 „ 考试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2.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3.熟悉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 二、应急预案案例分析 1.掌握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2.了解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熟悉应急预案的评审和改进。 三、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 1.掌握事故的调查、处理方法和技术; 2.掌握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 关键知识点 ¾ 危害因素辨识关键知识点 1、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 〔1)基本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 状态。危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害是指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 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 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 第二类危害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通常包 括人、物、环境 3 个方面的因素。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 投资效益。 C2)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危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危害因 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 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单叙述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 6 类: 第 1 类: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 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 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 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 辐射:包括 x 射线、Y 射线、。粒子、1}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 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 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 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 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 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 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 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 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 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第 2 类: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 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 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 危害因素。 第 3类: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 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危险生物和危害因素。 第 4 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 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 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 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第 5 类: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a) 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 危害因素。 第6类: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 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详见伤亡事故分类一节。) 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 7 类。 2、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法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 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 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 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等方面的限制, 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 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 因素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须有事先编制的、适合使用的检查表。2)类比方 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 象的危险、危害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 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类比方法众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 程。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 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预先危险性分析(PFf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 析法。 3、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1993 年国际劳工 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 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设计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 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将重大事故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 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 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 CGB18218-2000)进行。 4、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危险评价起源于 30 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目前用于进行企业(生产过程或装置)危 险评价方法已达几十种。危险评价方法已从初期的定性评价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评价。危险 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1)安全检查表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 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间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 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 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 3 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 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 3 种因素是: L 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 3 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 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 3 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 3 个分值的 乘积 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3)其他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 初步危险分析(PHA)法初步危险分析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 的计划,是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FMEA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元件、器件的故障开始,逐次分 析其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事件树分析(ETA)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 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 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 故障树分析(FTA)法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 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得到形象、简洁的逻辑树图 形,以图形的方式表明“系统是怎样失效的”。 1、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①厂址 ②厂区平面布局; ③建(构)筑物; ④生产工艺过程; ⑤生产设备、装置; ⑧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 ⑦工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⑧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¾ 注意问题与分析 (1)考试大纲中要求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我国常从 3 个方面 划分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其中,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类的方 法是最普遍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考生应熟练、掌握,便于应对案例分析题目的事故原因 分析题目。 (2)本节中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 其中,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尤其重要,它是实现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分析使人们 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和损失率,并预测其可能性,考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识 分析方法,这是案例分析题目的基础知识之一。 (3)危险评价为事故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分析、评价可以选择出最佳方案, 以便以最少投资得到最佳的安全效果,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真 正意义上实现事故的预防。 ¾ 危害因素控制的关键知识点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 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是 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 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兔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下载怎么下载操作规程眼科护理技术滚筒筛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按事故预防对 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 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 发生。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 措施。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 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 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 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3、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 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 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 (2)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劳动安全卫生指标 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2、安全生产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理,有如下 7 种行之有效的、基本的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 对策。 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2、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标牌识别标 志。 3、机械强度试验 4、电气安全对策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防止电气事故可 采用 5 项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 5、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工作地点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他辅助设备 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地点,完善地组织与合理地布置,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 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工作地点的整洁也很重要。工作地点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 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随时清 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以保持工作地点的整洁。 7、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各类措施后仍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时,必须根据须防护的危 险、危害因素和危险、危害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 对于个人防护用品应当注意其有效性、质量和使用范围。 ¾ 注意问题与分析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的控制还可以从以下 3 个方面来考虑: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建立并维持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兴趣,采取作业标准化,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训练等;(2)预防人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如:用机器代替人, 机械设备工具、作业环境符合人机学要求,采取警告措施,采取作业审批、安全监护制度, 对有危险隐患的动作进行确认等;(3)事故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根除和限制危险、危害因 素,隔离和屏蔽措施,采用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安全冗余设计等。 对于本节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熟悉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基本 知识。为了应对案例分析考试中预防事故的建议措施之类的题目,考生应熟练掌握事故预防 对策的基本要求、选择预防对策的原则及基本的安全生产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¾ 应急预案关键知识点 1.应急预案的 6 个级别 I 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 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 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 区)。县级〔县、市/社区级)事故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 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 III 级(地区/市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 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N 级〔省级)针对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晶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 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的省级事故应急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较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 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需用全 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V 级〔区域级)事故影响范围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事故 需邻近省、市力量援助。 V 工级(国家级)事故影响范围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 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 2.应急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 4 种类型。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己辨识的危险源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简要描述 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 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 预案,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 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订的应急 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 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 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 4 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3.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 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 中各自的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 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 24 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确 定 24 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便于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密切相互认可的通 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 号;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的反应。 (4)应急设备与设施 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列出有关部门如 企业、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急救站、医院、 救护队等)的关系;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列出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列出与 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5)能力与资源 明确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描述评估 小组的能力;描述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 (6)保护措施程序 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明确 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 (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的安全保护措施;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描述决定 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 急信息的决定方法;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 全意识的措施。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事故 现场的措施;描述宣布应急取消、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描述 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 (9)培训与演练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描述年度培训、演练计划;描述对应急预案 的定期检查;描述通讯系统检测的频度和程度;描述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及效果 评价;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墙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根据演 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预案。 4.预案编制的方法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 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7)编制 各级应急计划。 5.文件体系 一个会整的应急预幸的它件体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 4 级文件 (1) 一级文件—总预案包含应急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2)二级文件—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 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信息参考和行动指导。程序格 式要简洁明了,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 (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 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过程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四级文件—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应急队员进 出事故危险区的记录、向政府部门递交报告的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6.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的要求 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原则: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逐步提高。 基本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 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 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应急培训包括:(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2)社区居民培训;(3)企业全员培训;(4)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2).应急培训基本内容 〔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3).训练和演习类型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 和自选科目训练 4 类。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 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使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 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 (2)专业训练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理消毒,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 通过训练使救援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救援技术,有效的发挥救援工作。 (3)战术训练分为班(组)战术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 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4)自选课目训练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 项目开展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不论什么性质的演习,都可以分为全面演习、部分组合演习和单项演习。演习既可 在室外也可在室内进行。演习既可由机关单独进行,以指挥、通信联络为主要内容,也可由 机关带部分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进行演练。每次演练之后,负责准备预案的组织应彻底复查此 次演练以改正预案的确定和不足。 ¾ 注意问题与分析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 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而且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 误。事故应急救援,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的内容、类别及预案编制知识。为了应对案例分析科目考试中出现的由于应急预案不 完善而引发事故的案例分析题目,考生应掌握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及预案培训演练的要求。 ¾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依据关键知识点 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CGB/6721-1987)中规定了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其中,关于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主要包括 5 个方面:用于伤亡者的费用;物资损失;生产成果的减少;因劳动时间的丧失而引起劳动价值 的损失;因事故引起的其他损失。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如下: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 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 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 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 价值。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如下: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 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墙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2、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办法 (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E= Ed 十 Ei 式中 E 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V= D*M/(S*D) 式中:V—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 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 6 0 0 0 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 工视伤害情况按 GB 6 4 4 1-198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d; M-一一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 一一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 一一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d。 (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计算: 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挣值减去残值计算; 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 (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 到停发日期。 (7)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 的价值。 3.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 1 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 1 万元(含 1 万元)但小于 10 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 10 万元(含 10 万元)但小于 100 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 100 万元(含 100 万元)的事故 4.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在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T15499-1995 中给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标准规定了定量记录人体伤害程度的方法及伤害 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该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 b.伤亡事故的分类 在介绍事故分类前,有必要对事故这一概念及事故的一些基本特性作一简要介绍。 从广义的角度讲,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由不安全的行为、动 作或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意外事件, 它能造成财产损失,生产中断,人员伤亡。 从劳动保护角度讲,事故主要是指伤亡事故,又称伤害。“根据能量转移理论,伤 亡事故指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这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异 常释放,反作用于人体,致使人身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现象。 事故既然是一种意外事件.那么同其他事物一样,它也具有本身特有的一些属性, 掌握这些特性,对我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及预防有个具有指导性作用。 概括起来,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 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找出事故发生 的原因,这对预防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 的。这就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团难。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也遵循统计规 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此,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对制 订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 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 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人们应认识事故的潜伏性, 克服麻痹思想。生产活动中,某些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伤亡事故,就会麻痹大意,就会忽 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思想隐患。 (4)可预防性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原则即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 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认识到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心,防 止伤亡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事故调查,找到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 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我国的伤亡事故发生频率。 事故的分类在此主要是指伤亡事故特别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伤亡事故分类 总的原则是:适合国情,统一口径,提高可比性,有利于科学分析和积累资料,有利于安全 生产的科学管理。 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点。根据我国有关劳动保护 法规和标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伤害程度分类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指事故发生后,按事故对 受伤害者造成损伤以致劳动能人丧失的程度分类: (1)轻伤事故,指损失一个工作日以上(含 1 个工作日),105 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 害; (2)重伤事故,指损失工作日为 105 个工作日以上(含 105 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 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 600 日; (3)死亡事故,其损失工作日定为 6000 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体年龄和平 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 此种分类是按伤亡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损失工作日是指受伤害 者丧失劳动能力(简称失能)的工作日。各种伤害情况的损失工作日数,可按标准(GB5441-86) 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或选取。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指发生事故后,按照职业上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1 至 2 人的事故; (幼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3 至 9 人的事故; (5)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含 10 人)的事故, 3、按事故类别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CGB6441—86)中,将事故类别划分 为 20 类。这一分类方法同 20 世纪 50 年代制定的分类标准相比有所改进。具体分类如下。 (1)物体打击 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 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 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 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 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 住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 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 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 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 (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 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 (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 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 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 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居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 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 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 按高处坠落划分。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的倒塌等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 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 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 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 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 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 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 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 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 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 斯、煤尘积聚的场合。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储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 火药与炸药生产在配料、运输、储藏、加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 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储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属时, 废料处理不挣,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干 0. 7 表大气 压(0. 07 兆帕)、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 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 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 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作,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了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 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 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 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 亡。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 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4.按受伤性质分类 受伤性质量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这是从医学的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 常见的有如下一些名称。 (1)电伤,指由于电流流经人体,电能的作用所造成的人体生理伤害。包括引起皮 肤组织的烧伤。 (2)挫伤,指由于挤压、摔倒及硬性物体打击,致使皮肤、肌肉肌键等软组织损伤。 常见有颈部挫伤和手指挫伤。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昏迷。 (3)割伤,指由于刃具、玻璃片等带刃的物体或器具割破皮肤肌肉引起的创伤。严 重时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4)擦伤,指由于外力磨擦,使皮肤破损而形成的创伤。 (5)刺伤,指由尖锐物刺破皮肤肌肉而形成的创伤。其特点是伤口小但深,严重时, 可伤及内脏器官,导致生命危险。 (C)撕脱伤,指因机器的辗轧或纹轧,或炸药的爆炸使人体的部分皮肤肌肉由于外 力牵拽造成大片撕脱而形成的创伤。 (7)扭伤,指关节在外力作用下,超过了正常活动范围,致使关节周围的筋受伤害 而形成的创伤。 (8)倒塌压埋伤,指在冒顶、塌方、倒塌事故中,泥土、沙石将人全部埋住,因缺 氧引起窒息而导致的死亡或因局部被挤压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麻木或血管、内脏破裂等一系 列症状。 (9)冲击伤,指在冲击波超压或负压作用下,人体所产生的原发件操作。其特点是 多部位、多脏器伤损,体表伤害较轻而内脏损伤较重,死亡迅速,救治较难。 ¾ 注意问题与分析 考试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中,要求考生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这是案例分析题 目中确定事故类别的基础知识,是考生分析事故责任者及提出预防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¾ 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关键知识点 ¾ 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 1、我国伤亡事故调查的原则 逐级上报,分级调查处理。 2、有关事故调查的程序 国家有关法规关于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可总结如下:(1)事故的通报;(2)事故 调查小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6)事故人证 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10)事故调 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¾ 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程序、人员构成、任务、责任和权利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的调查步骤如下。对于死亡事故、 重伤事故,应按如下步骤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a.事故的现场处理;b.物证 搜集;c.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d.证人材料搜集;e.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 真考证其真实程度;f.现场摄影。g.事故图绘制。 (2)国务院第 75 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关于事故调查的 规定: a.调查组的人员构成 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 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 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 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 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 组,进行调查; 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 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调查组成员应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并且 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b.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 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c.调查组的权利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 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3)《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01989 年)关于特大事故调查的规定: a.调查组的人员构成 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 理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涉及军民两个方面的特大事故,组 织事故调查的单位应当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的调查工作。 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白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 立特大事故调查组。 根据所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特大事故调查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管理部门、公安部 门、监察部门、计划综合部门、劳动部门等单位派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 派员参加。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可以选聘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的人员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 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 调查组成员应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并且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 利害关系。 b.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 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检 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c.调查组的权利 特大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 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 作。 调查报告写出后应当报送组织调查的部门。经组织调查部门同意,调查工作即告结 束。 C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关于对火灾事故调查的规定: a.调查组的工作程序 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接到调查任务后,应当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 作。 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有关单位、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和协助保 护火灾现场。 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应当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并根据火灾事故调查的需要, 邀请有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参加口 b.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写 出事故调查报告。 c.调查组的权利 起火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如实地提供火灾事实的情况;公安消防机构根据需要, 可以传唤有关责任人员,对不接受传唤和逃避传唤的可以强制传唤;根据火灾事故调查的需 要,公安消防机构对复杂疑难的火灾事故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等口 ¾ 注意问题与分析 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弄清事故情况,从思想、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查明事 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有效改进措施,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伤亡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如下。 (1)查清事故发生经过。即通过现场留下的痕迹,空间环境的变化,对事故见证人 及受伤者的询问及对有关现象的仔细观察以及必要的科学实验等方式或手段来弄清事故发 生的前后经过,并用简短文字准确表达出来。 (2)找出事故原因。即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因 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分 析的中心任务。 (3)分清事故责任。通过事故调查,划清与事故事实有关的法律责任,并对有关责 任者提出处理建议,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口这是事故调查分析 的最终目的。 应该注意,进行伤亡事故调查,不应把查明事故的责任者作为首要目的。否则,往 往容易歪曲事故的原因,以至不能采取恰当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¾ 事故调查的组织关键知识点 1.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的有关规定 (1)事故调查小组的组成和任务 事故调查组的成立,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及相关专家组 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同时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①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a.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b.与所发
本文档为【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47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3
浏览量: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