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魅力河东(修改)

魅力河东(修改)

举报
开通vip

魅力河东(修改)魅力河东:强基固本,教育梦圆 魅力河东:强基固本,教育梦圆 ■本刊记者 邓 蕙 写在前面:信仰·梦想·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背后,暗含着一个人生逻辑:教育改变的不仅是受教育者的命运,也是施教者的命运,良好的教育能够打开崭新的人生境界,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也提出了教育的命题:教育在帮助人们“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道路上,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从施教者的角度上说,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把教育当作信仰。“信”是相信、信念——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热爱教育事业,充满职业激情,不管顺境逆...

魅力河东(修改)
魅力河东:强基固本,教育梦圆 魅力河东:强基固本,教育梦圆 ■本刊记者 邓 蕙 写在前面:信仰·梦想·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背后,暗含着一个人生逻辑:教育改变的不仅是受教育者的命运,也是施教者的命运,良好的教育能够打开崭新的人生境界,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也提出了教育的命题:教育在帮助人们“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道路上,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从施教者的角度上说,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把教育当作信仰。“信”是相信、信念——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热爱教育事业,充满职业激情,不管顺境逆境,都保持昂扬的生命状态;“仰”是仰望、崇仰——在教育之路上,永远望向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和自我超越。其次是使教育成为承载梦想、实现梦想的载体。不是不能实现的才叫梦想,梦想更多的是人们心中最深沉朴素的愿望。在知识经济时代,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成为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筹码。对于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来说,他们的梦想是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施教者的梦想是获得职业幸福感,赢得尊重和自我发展机会,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 河东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经过几代河东教育人的不懈努力,在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河东教育走上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河东区教育局郑庆东局长介绍,近年来,河东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初中毕业生合格率、高中阶段普及率始终保持100%,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全市先进水平并逐年增长,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4%,教育发展各项基础指标稳居市区先进行列。河东区教育在发展方式上,由硬件改造提升向软、硬件双优化转变,由单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老百姓公平受教育的愿望 [历程]1994年,河东区以“两基”达标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普九达标不停步,提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上水平”的工作要求,把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2000年,河东区启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2003年,布局调整工作初显成效,60%以上的中小学校在校舍、教育教学装备、生活设施等方面达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要求,撤并一批薄弱学校,校际办学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推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此后,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创建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增大投入、政策倾斜、名师带徒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河东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受到国家和天津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2006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视察河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中央暨首都新闻单位采访团基础教育组深入河东区采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使河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经验亮点]优化办学条件,促进区域内硬件资源均衡。近年来河东区累计投资1.5亿元,分期分批对全系统中小学校舍进行了综合大修或正常维修,在市内六个中心城区率先完成了全部学校实验室成套设备的改造更新。启动第七中学改扩建工程,第五十四中学示范校建设工程顺利完工,区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壮大。2009年,在市教委统一组织下,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2010年初,首批申报的19所学校顺利通过市教委评估检查验收,圆满实现预期目标。教学装备上,注重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装备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坚持适度超前、重在使用、贵在提高效能的原则,加大装备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教育教学图书资料满足师生需求、教育教学设备符合标准要求、信息技术设备适应发展需要。目前,全区校园网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生机比超过了市教委相关标准。启动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在市内六区率先完成全部中小学校实验室成套设备改造工程。 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校际师资力量均衡。河东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形成“引进、留住、提高、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专业指导组和新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等组织,发挥优质师资的指导作用。在全区中小学组建“手拉手”互助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成立教育发展协作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交流互助,实现协作校内品牌资源、软件资源、人才资源的整合共享,拓宽了区域间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小中高”、名师的柔性流动制度,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2009年,河东区有9名教师被遴选参加天津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培训人数居全市第二。在干部队伍配备上,实行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度、提前退出制度、普通国办校校长到示范校挂职锻炼制度、普通国办校与示范校校长手拉手一对一带徒制度、后备年轻干部见习督学制度等,初步形成校际领导班子柔性流动配置机制。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质量均衡。启动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全面发展。在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探索高效教学的途径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建立了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具有科学性、发展性、规范性并彰显学校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督导部门创新督导模式,完善督导办法,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制定《河东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学校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助推学校自主发展,2009年,组织开展了教育装备使用情况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项督导检查,指导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完善招生考试与评价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河东区加大招生考试改革力度,实施“阳光招生工程”,完善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名额分配制度。发挥区内优质学校的品牌效应,相继成立了第二中心小学,恢复了一○二中学、第七中学、第四十五中学初中部招生,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使更多优质生源留在了河东。2008年,作为市内六区唯一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试验区,成功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为兄弟区县实施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2009年,定向分配比例又大幅提高。保障残疾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对城市贫困家庭子女,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特殊教育中心,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均衡。河东区形成了一套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交流的管理机制。通过脱产研修、支农支教、担任见习督学、挂职锻炼的形式培养干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大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力度,把义务教育阶段作为教育事业财政投入的重点,坚持向基础薄弱校倾斜,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使儿童、青少年能够公平地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对改制学校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保障新生一律就近入学。将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特色办学初显成效,2006年开始的校史展室建设已经完工,进一步挖掘了校园文化的潜在能量。 人才培养工程:给教师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数据扫描]人员构成——河东区共有在岗教师5217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8.5%;高中教师本科率为97.5%(教育硕士占18.6%),初中教师本科率为85.6%(教育硕士占11.2%),小学教师专科率为95.05%(本科占77.3%),幼儿教师专科率为96%(本科占57.1%),均高于《教师法》和市教委对教师学历要求。45岁以下教师占79.1%。共有特级教师41人、名师4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2人,教师队伍整体呈高学历、高水平、年轻化趋势。 职称晋升——在全市“小中高”评选工作中,河东区推荐的12位教师中有9位被评为高级教师,总数居全市第二。 人才引进——各类学校补充优质师资,2009年,招录优秀应届大学生毕业生101人,其中研究生22人,党员33人。三年来,教育系统共招聘合格人才334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61人,党员108人。 优秀人才——2008年,河东区9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数量居全市第三。2009年,评选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级先进集体2个,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18人。2009年,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学员遴选工作中,河东区有9位教师入选,入选率居全市第二。近三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教师,其中市级先进集体4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5人。 教师培训——河东区教育局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干部教师培训。近两年,先后投入67.5万元,奖励后取学历的教师322人。 青年教师——河东区中小学、幼儿园40岁以下教师有3469人,占教师总数的66.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125人担任中层及以上干部职务,251人担任年级组长或学科组长,32人被市教委认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55人被认定为区级学科带头人。 支援农村——近年来,河东区共选派61名教师到宁河县、汉沽支援农村教育。 [培养路径]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用立德树人的观念引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以“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研究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开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2010年3月,组织了全区在岗教师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题的考试。通过学习活动,广大教师全面了解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明确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职业行为,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实施开放式考核方法,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民主测评,广泛吸纳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并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兑现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将各单位师德建设工作过程及效果,纳入学校人事管理综合评估并加大权重,促进学校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加强师德建设针对性,形成并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树立典型,做好示范引领。每年教师节期间,开展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活动,大力表彰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教师,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敬业精神。开展“办人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每年评选出的师德标兵中,选出10人组成师德报告团,利用暑期在全区开展师德宣讲活动,引领全区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质量意识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识。2010年,将编辑下发河东区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文集。 加强教育培养,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2008年,全面启动第四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形成分级负责的领导体系和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加大对各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力度。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水平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相挂钩。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坚持适度超前的思想,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完善管理机制上。了解、研究青年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制定培养策略,形成“留人—育人—立人”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实行分层培养、名师引领、目标推进、跟踪管理的办法。制定了《河东区教育系统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从开展教学观摩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师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明确了特级教师的职责。建立优秀教师柔性流动制度,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教育发展协作校支援教育教学工作,扩大优质师资的服务面,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管理机制,着力保障教师合法权益。2009年,河东区开始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与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专业水平紧密结合,坚持“多劳多得、绩优多得”的原则,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河东区率先完成了实施岗位设置工作,得到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并成为市内六区推广的标准。 如今,实施“河东名师”培养工程成为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河东区将全力打造“名特优”领军人才队伍。 实施新课程,改进教育教学:打造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石 [小学新课程改革]自2003年7月启动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河东区坚持把新课程改革作为“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了新课程改革在优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不断提升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教育局领导面对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问题,分层有效地加强校长专业培训。创造条件让校长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学校管理方法,全面理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丰富教育管理的内涵,以有效地服务于新课程。学校管理者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争做新课程实践的参与者、引领者。他们用新课程的思路营造改革的氛围,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管理工作,强化民主管理,努力实现有效管理,不断释放教师的潜能,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很多学校还将听课、评课纳入校长职责考评的范围。 二是扎实推进校本教研。确立了“实践反思、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从理念、制度、活动等层面整体规划。学校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个性的校本教研模式。如协作互助模式:教师走出校门,开展校际、区域间交流,并与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合作,使校本教研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研训模式:即以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与专家一起研究教学,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工作;网络模式:通过博客、网上论坛等途径,拓展渠道,丰富教研资源;同伴互动模式:采取“同课异构”,为教师搭建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 三是逐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人文的教学情景,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快乐;搭建开放的教育平台,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观察奥妙无穷的自然,认识奇妙精彩的世界,了解广阔复杂的社会,体味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课程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构建民主的教学文化,使多元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动、体验随之生成,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课堂上,教师从问题和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发现中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深入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河东区本着“自主研发、挖掘资源、彰显特色、培养特长”的思路,既注重发挥教师和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凭借河东区人文地域优势,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挖掘和利用传统民族体育的特色资源,丰富阳光体育运动项目。更多的学校在兴趣小组、活动社团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发拓宽了教育空间,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习生活,凸显了鲜明的学校特色。 五是逐步完善多元评价体系。2004年,河东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六年级学生先期免试升入初中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08年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制定了《河东区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注重评价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突出过程评价的重要性,把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作为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近年来,河东区先后三次修订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加强对质量监控的研究,完善新课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免试升入初中学生的比例从2004年的47%提升到2009年的100%,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中学新课程改革] 2006年8月,河东区启动初、高中新课程改革。重点在三个方面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重在实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落实领导机构、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经费保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课程培训工作机制。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明确教师发展方向。先后制定了《河东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培训规划》、《校本培训指导意见》等教师培训专项指导意见,使教师培训有章可循。二是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将河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成立教育中心,同时聘请部分专家、学者及“名、特、优”教师做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教、研、培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队伍。三是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派骨干教师、干部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韩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学访、交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主任、校长到先期课改实验省市考察;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到大学进行脱产学习,实现了境内境外、区内区外、校内校外培训多方位。注重专家引领,聘请专家解读新课程标准、讲解课程理论;注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实现了课程标准、课程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多角度。在培训管理上形成了两级管理机制和两级培训机构,做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二,聚焦课堂,加强过程管理。一抓调查研究,掌握课改动态。在新课程改革启动前,河东区教研室组织全区中学教研员到课改先行实验区山东省济南市进行调研,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课改过程中,深入学校广泛调研,及时掌握课改动态。同时,指导学校做好校内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推广经验。二抓典型示范,引领课改方向。抓课改样本校建设,先后确立了3所市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8所区级实验基地校和36个学科课改实验点,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三抓校本教研,解决课改实际问题。注重校本教研方法培训,建立了“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十余个培训专题。在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上,提出了引领式教研、互动式教研、专题研究式教研等10种操作方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模式和经验。四抓课例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自课改以来,已组织了十余批千余节区级课例研讨课。五抓教育科研,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将课程改革纳入科研轨道,教育中心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指南》,指导学校结合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科研课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六抓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借鉴上海、广州等地经验,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结合我市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七抓工作整合,处理好五种关系:即课程改革与考试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课程改革与德育的关系,课程改革与师德建设的关系,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三,加强专项督导评估,促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2006年,河东区改革实行近二十年的“三育达标”评估方式,推行发展性综合评估办法。在评估内容上,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扩展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等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吸纳进来,并占有相当大的权重。在评估方式上,采取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督学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评估的公正性、真实性。2008年10月,对全区9所高中校进行新课程改革专项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干部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学校在落实课程计划、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反应等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专项督导,强化了监督、指导职能,为科学实施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成果一览]河东区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各学段已进行了完整的一轮实验,在开发课程资源、变革学习方式、推进校本教研、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先后出台了十余个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文件,新课程改革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扎实开展了多层面、深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投入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轮训干部教师五千余人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实验技能显著增强;召开区级课改动员会、交流会、推动会5次,现场会、研讨会达百余场,取得各类成果数千项;开展专项督导4次,检查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十余次,介绍推广学校经验十余项,命名课改特色学校15所,内部出版课例、制度类书籍5本计120余万字。同时,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教学成绩实现高位稳步提升。 素质教育:让学生体味成长的快乐 [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河东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行动”、“祖国在我心中”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广泛开展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区内现有国家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9所,全区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打造家庭教育特色品牌,区教育局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河东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岗前培训及取证工作,采取区、校两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全员业务培训。目前,河东区共有“名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标兵”58名,德育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体卫艺工作显成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巩固和扩大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多次代表河东区和天津市参加体育比赛,均获得突出成绩。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上,河东区启智学校足球队夺得金牌。2009年,河东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各学校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鉴赏能力,相关成果得到市教委充分肯定。2009年,河东区代表天津市接受教育部全国城市学校艺术教育调研,河东区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系统歌咏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天津市学生合唱节优秀组织奖。 [特色活动及特色学校一瞥]2010年3月30日至5月11日,盘山道中学举办首届读书节。开展亲子阅读、书签设计、“好书漂流”、读后感征集、教师读书沙龙、“红色短信征集”及“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氛围。2010年5月,河东区举行优秀生少先队员暨河东区“阳光小学生”评选活动,宣传表彰了优秀学生典型。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将传统活动赋予新的内涵,把坚持10年的皮筋舞与创编的争当“四好少年”歌谣相结合,让学生在舞蹈中体会成长的快乐,使之成为学校少先队文化品牌之一。河东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中小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全区少先队组织中深入开展“平安自护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开展 “四个一”安全教育,即一次主题升旗仪式,一节安全自护主题队会,一期自护主题板报,一次专题“红领巾”广播。通过活动,营造了平安自护活动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河东区香山道小学以“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无角落、无忽略、无放弃”的“绿色”校园:崇尚师生人格平等,倾注人文关怀,唤醒师生的创造潜能;注重传承与创新,使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未来理想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师生营造“安全无害”的绿色教育氛围。夯实“绿色耕耘行动”,营造促进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启动“绿苗苗成长计划”,营造促进学生成功的教育生态。河东区实验小学成立了“三院一中心”,即 “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奥林匹克中心”,由学生管理、教师指导、专家做顾问。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开发潜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学校德育平台也得到拓展延伸。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确立了“弘爱致知、教学相长,为学生智慧生成而学,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该校坚持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德育导行语伴我成长”、“国旗下的誓言”、“感恩在行动”、“知荣耻明是非”等主题教育活动。 重视学前教育:让幼儿享受金色童年 [实力]河东区13所公办幼儿园一级园达标率为100%,在市内六区达标率最高。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4%。构建了以公办园为中心的社区服务网络,全区共建立11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6个早期教育基地和服务中心。拥有特级教师1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16人、名师5人。2009年,有2名园长入选“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3名园长入选天津市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园所建设与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师王新是天津市普教系统“十佳”教师中唯一的幼儿教师。2009年,河东区被评为国家人口早教中心示范基地。 [实践]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全力确保配套幼儿园不流失。自2001年至今,先后接收了金湾、丽苑、太阳城、滨河、第六大道等小区规划配套幼儿园8所,目前有6所已经开园招生。各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幼儿“爱心工程”政策,向社区贫困家庭发放早教卡,免费向社区开放幼儿园资源,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2009年,启动“市级示范幼儿园支援协作体园教育发展”工作,以此促进全区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发展。采用“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以示范园为龙头,由示范园对一级园、国办园对各类园所进行日常管理与帮助,加大对各类园所的管理、视导力度,规范办园行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家庭幼儿受教育的需求,加强对各类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杜绝“小学化”现象。构建“区域协作体—项目课题组—幼儿园—班”四级教研网络,组织教研讲座,开展教学新秀、优质教学活动展示、教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反思、案例评比等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幼儿园安全《目标责任书》签约率保持100%,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并在重要部门和重点部位加装摄像头。各园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安全检查,组织幼儿开展安全演练,使幼儿初步具备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出了幼教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即“尊重园本积淀,倡导创新发展、循序式推进”,倡导幼儿园在传承园本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一园一品”。经过多年探索,区内十几所幼儿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实施方式或富有园本特色的教育主题。目前,一幼的生活教育、二幼的环境教育、三幼的数学教育、二十幼的角色游戏、二十一幼的健康教育等教育特色已经形成,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特色内涵外化。一幼、二幼分别与美国洛杉矶第六学区两所幼儿园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为今后扩大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文档为【魅力河东(修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5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