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六章·第四节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六章·第四节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六章·第四节nullnull第四节 当代“国学热”和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代“国学热”的缘起 “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由来已久,但是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国学”却是清末民初中西文化比较 和碰撞的产物。广义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其 外延可指向“一国所有之学”,与其等同的还有“中学”、 “国故”这些概念。狭义的“国学”单指儒学,或以儒学为 ...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六章·第四节
nullnull第四节 当代“国学热”和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代“国学热”的缘起 “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由来已久,但是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国学”却是清末民初中西文化比较 和碰撞的产物。广义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其 外延可指向“一国所有之学”,与其等同的还有“中学”、 “国故”这些概念。狭义的“国学”单指儒学,或以儒学为 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能够与之等义的是“儒学”和 “孔学”。1906年儒学大师章 太炎在《国学讲习会序》里 这样为“国学”及其价值定义:“夫国学者, 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 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 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乃立者也。故今 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章太炎像(左上) 章太炎致袁世凯书(右下)null 当代国学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意见是:“国学是借鉴西方先进学术文化和理念,重新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种学问。”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在很多学术会议上反复强调,中国的文化和学术,过去一直是照着西方讲,今后我们要改变这种文化虚弱的现状,要变“照着讲”为“接着讲”,进而“自己讲”。他所说的“自己讲”就是“讲自己”,向中国和世界讲述我们悠久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正是带着这样的理论追求和学术理想,中国学人为了争得自己应有的话语权力,开始投身到新世纪的国学研究热和教育热的大潮中。国 学 [资料注释]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1989年,他提出并建构了“和合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null 一般认为,当代“国学热”经历了三个阶 段: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可以算作初级 阶段,其着眼点在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文 化大革命”等政治动乱进行反思式研究; 90 年代的“国学热”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不仅 成为学院派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它已经 引起了民间和政府的极大兴趣,为后来“重 振国学、研究国学”热走向高潮作好了铺垫;进入21世纪,愈演愈烈的 “国学热”已经令每一个关心国 事的人不得不正视之。在2004年 北京举办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 上,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位著名 学者联合发表了引起巨大轰动效 应的《甲申文化宣言》。国学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代表与会人员发表《甲申文化宣言》(上) 2004文化高峰论坛会场(下) null 《甲申文化宣言》:“文化多元化对于 全球范围的人文生态,犹如生物多样性对于 维持物种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我们主张每个 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 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 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 化因素;同时也有权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 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将民族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上升到国际政治和法律的高度,同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歧视现象联 系起来看,其振聋发聩之效自然使其成为 当年的世界文化事件。2005年7月中国政 府郑重宣布将在海外陆续成立100所孔子 学院;同年9月28日,山东曲阜市政府举 办公祭孔子诞辰2 556周年大典,中央电视 台全程转播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庆典活动。 甲申文化宣言 山东曲阜祭孔大典现场(上) 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成立仪式(下)null 据《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9日报道:经过多方面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终于在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关注下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首任国学院院长由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担任。就这样,近现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重振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兴运动势不可挡地涌来了,它启动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交互的方向,又受孕于当代市场“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两个巨大无比 的时代背景中,其能指嚷嚷,其所指赫赫,无不令人三思。国学热 各地举行的公祭孔子活动 null认同的困惑:京剧与芭蕾二、当代“国学热”的学理检视 关于当代“重振国学”的表征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学者都会涉及的。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初当胡适等人提出“全盘西化”即后来的“充分世界化”的论调以及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同时,其矫枉必须过正的愤激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忽略了两个本质问题:一是若西方文 化完全淘汰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何以在世界 “立身”的问题。他们忽略了在体制建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文明和科学技术上以西方为圭臬,而在文化传 统、伦理道德和审美艺术上仍然坚守民族特色 的可能性。今天,许多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西 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西方强盛 的科技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因而开始逐 渐恢复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二是西方文化中 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高度发达的工 具理性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 主客两忘、心物一体的物化思维模式本来是可 以互补的。null 新文化运动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和“德”、“赛”二先生的作用,看不到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终极关怀、忧患意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态度等有价值的地方。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西方强盛的科技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因此,季羡林认为:“西方文化的昌盛期已过,取而代之的将是东方文化”,“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李慎之在谈到全球性的价值观念危机时说得更加明确肯定: “孔孟之道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伦理 哲学,它可以成为我们重建道德秩序的精 神支柱。”我们必须就传统文化对今天的 现实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度拷问和全面检视, 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显然 对今天的精神现实具有实际意义,“礼以 节外,乐以和内”的思想,仍然对在汹涌 的商品大潮和“一切向钱看”社会风气裹 挟下,拯救人性异化、物欲膨胀、道德滑 坡和艺术沉沦具有很大启发。重振国学 中西文化的碰撞:郎世宁绘《八骏图》null 一些港台学者针对他们那里更为严重的异化现实,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必须祈望儒家的真理名言,能发人深省,建立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社会才能安定,人民才能有真的幸福生活。”尤其对于我们这个宗教信仰先天缺失的民族,这种疾呼和主张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如此,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旧理想主义的破灭所造成的精神真空与价值观的扭曲急需填补和纠正,而儒家严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形而上的追求恰好可以起到它 应有的作用。重振国学 文化问题:生存还是毁灭null三、当代国学教育 国学热潮 中国古代历史中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研究和教育从未中断过。史载东汉的太学鼎盛时期学员达到3 000余人,他们还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并立于太学门前,这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类似我们今天的官定教科书。太学常设“五经博士”,专司国学典籍的注疏、研究和教授。近现代以来,由于频繁的历史动荡和政治变故,国立学校的正规的国学教育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现代学科体制教育。在当代“重振国学”热潮的影响下,不少地方以“国学学校”、“慧文学 校”、“读经学校”等名称办起了 许多相对独立的国学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以诵读、讲授古代经典 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一种全封 闭的关门办学的管理模式和教育 理念,试图培养出能够热爱并弘 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国学人才。 null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民间到政府,席卷全 国的国学教育热潮温度不减,且呈现出正规化、普 及化和终身化的趋势与特点。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了一套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儿童 中国文化导读丛书”,该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一 年之内再版三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大 学“乾元国学教室”正式开课,学员大多来自金融、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部分政府官员,他们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国学主干课程学习;2004年,人称“当代大儒”的蒋庆编撰了一套12 册的包括19部儒家经典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 本”,准备发给1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蒙学教育”;北 京宣武门的圣陶学院,北大西门的一耽学堂以及各地 开办的私塾招收的学员愈来愈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发言也许可以代表所有这 些方兴未艾的国学教育的心声:“正规的国学教育虽刚 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办国学院的必要性是 毋庸置疑的,现在不存在要不要办的问题,而是怎样办 得更好的问题。” 当代国学教育 null 当代文化复兴思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上 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国学热”同时 具备了民间性和意识形态性两个底色。尤其是 主流意识形态的接纳和重视,使得民族文化的 当代建设问题赫然摆在早已纳入体制内的文化 研究者面前。近年来,在很多重大场合的讲话 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开始大量援引中国 传统经典中的至理名言,开始从全球的视域强 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中西文化的互补关 系。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 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流长。早在2 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非常宝贵 的东西。四、当代民族文化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null 中华民族已经整体性地意识到,要想在文化多样性日益萎缩和强势文化日益扩张的全球背景下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地位,只有我们自己首先认同并复兴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将民族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任重道远的精神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对待。民族文化的当代建设遇到的第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就是话语概念的现代转换问题。显然,从20世纪初开始的白话文叙事至今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思维语言,1949年以后的简化汉字更是让我们远离了传统文化的语境。文化经典的常用话语如果不能与当代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有机融合,并在保留经典话语基本内涵的前提下顺利转换,那么所谓民族文化的当代建设就很难解决接受和普及 的问题。当代民族文化建设 字谱:汉字的简化过程null 当代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彻底摒弃实用主义的态度。有人认为“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只是媒体刻意炒作的结果,并以在21世纪初停止招生的北京大学文史哲综合实验班为例证,由于国学不能解决当前人们的就业等实际问题,而国学终究因不能实用而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事实上,这种实用理性对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害的,毕竟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与物质的制造大相径庭,精神建构是非功利的长期的,其价值和作用也是物质建设远不能 及的。 需要强调的是当代民族文化 建设不能缺乏批判之维。文化保 守主义者利用国学热潮,摆出复 古的架势,这只能导致激进主义 者更强烈的反对和广大中间人物 的厌恶反感。只有每个建设者都 自觉增强批判意识和批判力度, 在批判基础上传承和重构,才能 使当代民族文化建设在将传统精 华和现代思想相结合中开花结果。当代民族文化建设 null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概论·第十六章·第四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896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