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武政办〔2008〕18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推进我市航空运输业和临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顺应这一发展态势,以中共武汉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依据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

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武政办〔2008〕18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推进我市航空运输业和临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顺应这一发展态势,以中共武汉市委第十一次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大会精神为指导,依据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及《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武汉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送审稿)、《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7)、《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武发〔2008〕17号)等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与《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保持一致,近期规划到2010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20年。同时与《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7)相衔接,远期展望到2040年。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空间布局按《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7)拟订的2040年的总平面进行规划。按照临空经济在产业上具有明显的航空运输指向性和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布局特征,经过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比较,本次规划确定的武汉临空经济区范围以机场为核心,以现状产业布局为基础,划分为三个功能圈层:即临空经济核心区、临空经济聚集区和临空经济辐射区。其中临空经济核心区总面积94.1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和备用地约32平方公里。   (一)临空经济核心区   核心区的范围为武汉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东至武汉北铁路编组站和黄龙墩水渠,西接府河,北至汉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南到后湖中线和马家湖湖岸,总面积94.1平方公里。   该范围主要涵盖了武汉天河机场、天河街、横店街,空间广阔,可开发用地较多,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空港工业等临空经济核心产业功能,成为带动整个临空经济区的增长极。   (二)临空经济聚集区   聚集区的范围为机场周边约10—15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涵盖了与武汉天河机场具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航空运输指向性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武汉商贸新城(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刘店、滠口、祁家湾、东西湖机电工业园、柏泉等地区。   以上地区在对现状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商务、会展、商贸、旅游、居住、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等临空产业聚集发展,形成临空经济聚集发展的重点区域。   (三)临空经济辐射区   辐射区的范围为机场周边15公里左右半径以外的区域。由近及远,包括东西湖区金银湖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走马岭武汉保税物流中心、黄陂前川和武湖农场、新洲阳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城市圈、襄樊、驻马店等省内外具有临空产业特征的部分功能区。   这些地区尽管与武汉天河机场距离较远,但其现状产业中有一部分极具临空经济特征,如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现代高科技农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沌口地区的电子工业、汽车配套工业、出口加工业,中央商务区的商务、金融、会展业等;有的地区与武汉天河机场能够相互促进,如武汉新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孝感和前川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建设武汉临空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提升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能的重要载体   武汉天河机场1990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1995年4月15日作为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正式开航启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天河机场已建设成为4E级国际机场,是国际民航组委会(ICAO)备案的定期航班机场和A380备降机场、华中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中南地区第二大飞机维修基地。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航空运输业将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为支撑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对依托于大型机场的临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需求。   近些年来武汉经济增长迅速,“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枢纽机场之一的武汉天河机场客货运输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4年旅客吞吐量432.7万人、货邮吞吐量6.1万吨、飞机起降4.8万架次,分别比2003年增长30.9%、11.6%和16.7%;2007年旅客吞吐量835.6万人、货邮吞吐量8.96万吨、飞机起降9.35万架次,分别比2006年增长37.1%、21.5%和39.8%(具体情况见下表1)。这三项指标在全国主要机场的排名,分别从2004年的第16、18和17位,提升至2007年的第12、17和12位(具体情况见下表2),发展速度在全国各大机场中位于前列,旅客吞吐量大大超过2003版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表1:武汉天河机场运营以来客、货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统计表 (详见正文) 表2:2007年全国20个主要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 (详见正文)   原国家民航总局高度重视武汉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启动了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并以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契机,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支持武汉开展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客运、货运中心和全国六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目前,武汉天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完成,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将动工兴建,在旅客吞吐量方面已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大型枢纽机场标准,即在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中的占比达到1%以上(2007年达到2.16%);但货邮吞吐量增长速度远低于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2004年低19.3个百分点、2007年低15.5个百分点),2007年之前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是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能需要着力提升的重要方面,而这必须依靠临空经济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当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800万人以后,临空经济将具备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加快启动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是在当前有利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能的迫切需要。临空经济区在具备了启动建设的现实基础条件下,成为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能提升的重要载体。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现实需要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大型机场这一特殊要素,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并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大多集中在机场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机场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   据专家对全国8个临空经济区的测算,临空经济区一般比整个城市的GDP增长率平均要快8%左右。目前,北京首都机场是我国最具实力的临空经济区,区域范围在95平方公里左右。近5年来,北京临空经济区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税收年均增长在50%左右,也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5年实现翻两番,2006年达到87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1%。预计到2010年,北京临空经济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成为推动首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连接国际国内的枢纽空港,服务东北亚、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港区”。   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海关、检疫检验等其他驻机场机构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航空物流服务产业(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技术精、价值高、鲜活和事急等特点的航空快件、黄金宝石、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贵重药品、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及零部件、以及救援性航空运输服务等)、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加工制造业和有关服务业(包括航空物流辅助加工业、航空工具与用品的制造业、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商务服务业、会展业和航空竞技业、航空旅馆业等)、以研发和管理为主的公司地区总部经济等,都适宜在临空经济区布局和发展。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以青山和阳逻地区为主体的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以东西湖、汉阳地区为主体的食品工业聚集区和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的都市工业聚集区。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有利于降低航空物流成本,吸引临空产业的适当集中布局和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临空产业聚集区,成为我市继五大产业聚集区之后的第六个大的产业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   临空经济是机场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必然要经过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航空港或者机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型增强,临空经济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目前,随着武汉天河机场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机场周边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市临空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初期起步阶段,并将向快速成长阶段迈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处于机场核心地带的黄陂区,受机场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最直接,境内有京广铁路、横店铁路货站和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滠口铁路货场,以及绕城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和横天公路、孝天公路、盘龙大道、楚天大道、川龙大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机场周边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是最适宜发展临空产业的核心区域,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将成为黄陂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处于机场外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等功能区域,也布局有各类各层次的航空运输指向性产业,这类产业的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也会对各自所在区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黄陂区已将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作为黄陂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于2007年4月成立了临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协调机场建设及临空经济发展工作。截至2008年9月为止,黄陂区已接待50多家企业考察洽谈,成功引进深圳友和道通货运航空公司,启动了欧洲城、汉口北市场群、南益工业园等功能区的规划及建设,与孝感市建立了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机制。   同时,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临空型“两型”产业提供重大机遇。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将通过临空经济区产业链的延伸,加快区域一体化融合,使武汉临空经济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四、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武汉的区位优势、综合交通优势和科技、教育、人才、产业资源等优势,遵循“重点产业带动、配套产业协作、产业链条拓展、集群效应显著”的发展思路,深化以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为主体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系统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中部航都、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   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立足中部、面向世界的原则。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的聚集辐射功能,积极调动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强化机场与铁路、公路以及长江水运码头有效衔接,由近及远,合理布局发展临空产业。各项功能布局、设施配套要尽可能满足服务城市圈、辐射大中原、面向国际化的需要。   2.促进航空、发展区域的原则。机场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武汉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围绕武汉天河机场的发展定位,以促进武汉航空枢纽的建设为核心,突出服务功能、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航空客、货运输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使武汉临空经济区成为推动黄陂区、市域其他地区、武汉城市圈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功能新区,形成“地方支持机场发展,机场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共赢格局。   3.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各类设施合理布局,预留发展空间”的思路,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机场总体规划等充分衔接,合理确定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规划范围、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和产业重点,研究提出可行的发展模式、发展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推进产业管制和空间管制相结合,合理调整用地布局,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功能区域,提高产业准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场建设相协调,同步推进、滚动实施。   4.发挥优势、跨越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武汉作为全国首个实施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发展机遇,依托武汉天河机场的区位优势、临空经济区的后发优势和武汉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准入标准,鼓励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产业,限制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产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型产业,促进武汉临空经济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和具有武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等不宜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严格保护耕地、湿地、林地和山水林资源,重点处理好规划与建设、开发与土地合理利用、发展与生态保护三个方面的关系,形成水网、绿网交融的滨水生态特色,促进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其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分别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机场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武汉临空经济区按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分期建设,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   1.近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   到201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4万吨、年客机起降12.8万架次,中枢质量、航线网络在大型枢纽机场中名列前茅。   临空经济区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以航空物流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同时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开始探索性发展。   ——启动基础性规划的编制。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机场建设航空城、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模式和发展经验,着眼于打基础、建框架,组织开展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及配套政策深化研究,充分利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完成临空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五线”控制,指导武汉临空经济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序地开发建设。   ——航空枢纽建设大规模展开。启动机场第二快速通道和以机场第二跑道、第三航站楼等为主体的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强化临空经济区与主城和周边地区,以及与铁路、公路、水运网络的衔接。深化实施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进更多的航空公司,增建基地公司,增开国际国内航线,大力发展经停中转航线,实现武汉“天空开放”。到2010年,国际航线达到5—10条,国内航线达到100条左右。   ——临空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区域产业准入标准提高,航空物流业优先发展并初具影响,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起步,区域内传统产业着手改造提升。到2010年,引进航空物流龙头企业1—3家。   ——基础区域开发逐步推进。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得到有效控制,航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土地整理和水、电、气、信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初步形成较强的项目承载能力。   2.中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   到202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4万吨、年客机起降40.3万架次,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大型枢纽机场之一、邮政航空枢纽之一和国内低成本航空中心。   临空经济区各功能园区基本建成,协调管理机制比较完善,自主创新和发展动力强劲,经济总量在全市的比重明显上升,成为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航空枢纽功能明显提升。武汉天河机场及周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国际客、货空运业务得到大力发展,通航城市覆盖全国90%的机场,开通10—20条国际直达航线,利用第五航权发展国际经停航线,中转旅客比例达30%,国际旅客比例达10%,力争形成东南亚——东北亚、东亚——欧洲的“大十字”复合枢纽,成为中国的“亚特兰大”机场。   ——临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规划建设的多层次、多组团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形态初步形成,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   ——临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共同构成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趋于成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显著上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临空型企业的显著特征。   3.远期发展目标(到2040年)   到2040年,武汉天河机场发展终端容量达到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95万吨、年客机起降60.6万架次,成为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复合枢纽之一。   临空经济区功能园区全部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成为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中国中部航都、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   五、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功能布局   (一)产业发展重点   遵循临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需求,武汉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型高新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临空型现代农业等三大优势产业:      1.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1)航空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是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主体和核心产业,包括航空客运、货运及配套的飞机维修保养、商业商务等基地服务。   ——旅客运输业。近期启动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善机场第二通道及机场内部服务设施,提升客运运输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武汉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航空发展引导资金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在武汉设立基地或扩大现有经营规模,开拓一批新的国际国内航线和通航城市,满足201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300万人次、2020年前突破4000万人次、2040年达到7000万人次的要求。   ——货物运输业。提升货运处理能力,合理规划货运设施布局,逐步建设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出口拼装仓库、快件仓库等,将天河机场建成为区域性快件集散与分拨中心、全国航空货运中心。到2010年,货运处理能力达到32万吨。   ——基地配套产业。以增建航空公司基地公司为核心,按照南客北货布局,迁建机场内生活、保障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机场内部客货运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空客货运输代理、航空配餐、酒店及餐饮、购物中心、旅行社、汽车租赁、广告及金融服务、物业管理等直接为旅客、航空公司及其它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提供服务的行业。同时,以延伸航空产业链为目标,在机场内部区域配套发展飞机维修、航油供应、机场保障以及与之有关的航材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等。   (2)航空物流业   航空物流业以天河机场货运区和航空物流区为发展平台,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快件集散、分拨和递送业务为主导,聚集发展仓储、运输、加工等航空物流产业,成为武汉临空经济区近期启动发展的起步产业。   ——大力发展航空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航空物流企业、航空货运公司、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鼓励物流企业在区内设立区域性总部、区域性物流分拨转运中心,重点发展仓储、运输、中转、配送、包装和物流加工等航空物流服务业务。积极支持航空公司引进全货机,满足航空货运量较大企业的物流需求。积极引导国内外航空货运代理企业入驻发展货代业务,培育货代产业集群。   ——航空物流产品集群。着眼于建设完善国家邮政航空枢纽和区域性快件分拨中心功能,重点发展五大航空物流产品集群:以新闻报刊、杂志及计算机软件等媒体产品以及航空快递邮件为代表的传媒快递产品集群,以钟表、玻璃制品、金银首饰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为代表的旅游纪念产品集群,以地产特色蔬菜(红菜苔、莲藕等)、水果(板栗、西瓜、葡萄)、花卉、水产(龙虾、螃蟹、黄鳝、鱼苗等)和深加工农副产品(精武鸭脖等)等为代表的时鲜产品集群,以时装、特种服装(军装、工作服等)的生产和出口加工为代表的轻纺服装产品集群,以液晶显示器、精密仪器、生物化学医药产品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集群。   ——航空物流保税功能。加快机场32万吨货运中心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空港物流保税加工区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集成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逐步建设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促进国际采购、分销和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近期重点加强“一关三检”(海关、边检、检验、检疫)一站式“大通关”基地、口岸报关报检服务中心和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的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保税物流协调发展。   ——航空物流信息化。设立武汉临空经济区国际贸易电子数据交换中心,打造集口岸通关和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平台,逐步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机制,建设航空物流信息中心。   (3)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   强化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互动合作,创新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先进环保与新能源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体积小、重量轻、交货期短的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武汉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板块。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辐射作用,强化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互动合作,鼓励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型元器件和消费类电子企业在区内布局发展。实行政策共享、税收分成和产业延伸,鼓励和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周边地区等相关企业在区内设立新的生产基地。   ——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围绕防治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改造提升区域内现有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检测诊断试剂、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农药等,形成特色,壮大规模。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激光材料、防水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   ——先进环保与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环保设备、新型生物能源,推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2.积极发展的优势产业   (1)临空型现代制造业   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产业准入标准,重点发展具有一定航空运输指向性的飞机维修和附件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和机电设备、纺织服装等,改造提升区域内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飞机维修和附件制造业。瞄准迅速增长的航空产品市场需求,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航空产业园,聚集发展飞机维修及附件制造、民航空管设备、民航特种设备和航空食品等航空产品制造业,逐步发展成为中部地区新兴的航空产品制造基地。近期重点是引导省内飞机附件制造企业到临空经济区聚集发展,以其为龙头,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航空产品关联企业落户。   ——汽车零部件、机电设备制造业。加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互动合作,鼓励发展汽车电子、汽车配件、精密成型加工设备、柔性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机械设备、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和新型防伪技术设备等重点产品,积极发展家电五金配件、高低压开关及输变电设备、印刷设备及纸品印务等产品,力争进入国内外大型企业产品供应链。   ——纺织服装业。依托汉港工业园、武汉商贸新城和盘龙国际轻纺工业城,强化与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的产业互动合作,重点发展羽绒服、西服、衬衫、时装、针织内衣和加工贸易,培育国家级和世界级品牌,构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轻纺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纺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基地、亚洲排名前列的轻纺产品交易中心。   (2)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大力发展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旅游业,配套发展房地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重点发展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停车服务等。机场内部零售业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丰富经营品种,体现地方特色。住宿与餐饮业、停车服务等以方便旅客为重点,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银行、保险业,积极发展金融租赁、财务公司、邮政储蓄和其他必要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担保、信用卡服务、外汇兑换等金融功能。   ——商务会展业。建立临空经济区商务平台,大力发展航空指向型总部经济、会议及展览服务。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广告服务、中介服务、包装服务、保安服务、办公服务等。   ——旅游业。保护府河、盘龙湖等湿地资源,充分利用机场周边丰荷山、甲宝山、露甲山、汤仁海等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以盘龙殷商遗址等为主体的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推进长江乐园、盘龙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   ——房地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服务于区内居民和就业人员,开发建设一批高标准、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农民新村、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建成若干个示范性智能住宅小区,并完善居住区环境建设。同时建设宾馆、餐饮、商业购物中心、学校、体育馆、医院等基本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生活服务功能。   (3)临空型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为航空配餐服务的航空食品深加工。重点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花卉、特种水产、经济林果等适合航空运输的外向型高附加值农产品。   ——航空食品加工。大力发展航空粮油制品、畜禽制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研发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建成航空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   ——苗木花卉。依托武湖生态农业园、祁家湾玫瑰种植园等,重点建设时令鲜花、高档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特种水产。充分利用优质水域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小龙虾、鸭嘴鲟、胭脂鱼、螃蟹、鳝鱼等地方名特水产品养殖,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二)临空经济区的功能布局   1.临空经济核心区的功能布局   在核心区范围内形成“三条发展轴、二大功能板块、五个组团”的功能布局结构。   ——三条发展轴。分别是盘龙大道——川龙大道发展轴、第二机场通道发展轴、横天公路发展轴,是依托主干道形成的城镇开发、经济建设轴线。   ——二大功能板块。结合天河机场内部“南客北货”的总体功能分区和机场周边地区的现状条件,形成空港运营功能板块和空港物流加工板块。   ——五个组团。是在各板块内部布局形成的功能组团,包括航空运输组团、临空服务组团、航空物流园组团、空港工业园组团、横店物流及配套服务区组团。   (1)空港运营功能板块   位于绕城公路以西,总面积约65.3平方公里。该板块是以天河机场的航空运输和天河街的配套服务为主要功能,是临空经济区的动力核。该板块包括“航空运输组团”和“临空服务组团”等两个功能组团。   ——航空运输组团。即天河机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天河机场无疑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依托,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临空经济区的兴衰成败。同时机场内部的客运、货运、跑道等功能设施的布局对周边各类产业的布局有关键的作用。根据正在修编中的天河机场总体规划,天河机场远景将形成四条跑道,北部布局机场货运区,南部以航空客运业务为重点,形成“南客北货”的功能分区。   ——临空服务组团。即天河街,建设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规划逐步搬迁现位于机场远景第四条跑道端净空的老街区,在孝天公路西侧新建镇区。充分利用其紧邻天河机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直接为机场提供配套服务的商业、购物、娱乐、食品加工、机械维修、航空礼品制造、包装等工业,同时也可成为机场职工的居住生活地。   (2)空港物流工业板块   包括绕城公路以东、后湖以北地区,占地面积约28.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10.5平方公里。该板块内地势较高、空间开敞,将建成以物流和工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色的区域。主要布局航空物流园、空港工业园、横店铁路物流及配套服务区等三个功能组团。   ——航空物流园。位于横天公路两侧,建设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区靠近机场北入口,通过横天公路和机场路延长线可与机场内部的货运区形成便捷的联系。该区重点发展邮政快递、航空货运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产业,完善分拣、存储、加工、包装、运输、展示、信息、通关等功能建设,形成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积极申报设立华中国际航空保税物流中心。   ——空港工业园。位于川龙大道两旁,建设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该区应依托机场优势,吸引具有航空运输指向的高附加值现代制造业入驻,以轻污染、低能耗、节水型产业为主,如精密仪器、电子通讯产品、飞机配件制造等。积极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   ——横店铁路物流及配套服务区。以横店街为主体,建设用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改善提升现有铁路物流功能,形成与机场物流有机联系、互为补充和促进的物流区。同时,进一步优化镇区居住环境品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周边产业园区提供优良的配套服务。   2.临空经济聚集区的功能布局   临空经济聚集区在对现状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商务、会展、旅游、居住、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等临空指向性较强的产业聚集发展,严格保护与合理配置土地空间资源。主要形成宋家岗现代服务、刘店都市工业、滠口铁路物流区、祁家湾柏泉风景旅游、金银湖康体娱乐、东西湖机电工业等功能组团。   ——宋家岗现代服务组团。集中建设具有行政管理、商务办公、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居住购物等功能,成为服务于整个黄陂南部地区的中心组团。   ——刘店都市工业组团。重点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都市型现代制造业。   ——滠口和祁家湾。滠口要依托铁路运输条件,加强与航空物流的协调与衔接,增强区域综合物流功能。祁家湾要依托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柏泉风景区。以生态旅游观光、园林苗木生产为主,推进发展旅游服务业,形成市级风景区。   ——金银湖康体娱乐区。依托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发展高档体育休闲、娱乐业。   ——东西湖机电工业园和金银潭工业园。以机械、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3.临空经济辐射区的功能布局   以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为重点,强化产业对接和协调。   在市域范围内重点建设以商务、金融、会展业等为主导的王家墩商务区,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主导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电子工业、汽车配套工业、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现代高科技农业为特色的武湖地区,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阳逻地区等。   市域范围之外,近中期重点加强与孝感、鄂州、黄石等武汉城市圈城市的产业对接协调,并逐步加强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产业对接协调,不断增强在华中地区的聚集辐射能力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六、加快建设武汉临空经济区的政策措施   (一)构建发展平台,完善运作模式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   成立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兼任。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为市委、市人民政府指导临空经济发展的议事协调机构,以联席会议形式对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解决临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订发展规划、布局重点项目。   设立武汉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与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由黄陂区人民政府代管,赋予区一级管理权限。同时,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求细化近期目标,大力推进财税、工商、土地、环保等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组建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公司。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市场运营、利益共享”的模式,组建包括政府、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在内的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公司,具体承担有关水、电、讯、气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功能园区整体开发职能。   (二)坚持规划先行,合理有序开发建设   进一步加大策划咨询力度。要有国际视野,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实行国际招标,引进有国内外知名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支持的咨询机构,对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方案进行咨询,促进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实现武汉临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强化规划衔接。重点做好与省、市、区相关规划以及与湖北机场集团公司相关规划的衔接,加强临空经济区的空间结构与机场功能分区的协调,把临空经济纳入到武汉经济、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科学定位、整体推进。   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在本规划指导下,逐步开展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交通、电力、信息、给排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加强“五线”控制,进行合理开发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撑,创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积极争取省、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开拓创新,学习借鉴外地临空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争取省、市支持,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启动发展。   进一步完善航空发展引导资金政策。支持和航空企业联合协作,积极争取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在武汉设立基地或扩大现有经营规模,开拓一批新的国际国内航线和通航城市,增开国际航班和国内支线航班。   完善临空经济区建设用地政策。将规划提出的开发建设范围内的用地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严禁圈占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严格产业准入。研究制定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招商工作。对航空指向性较强的产业,优先在区内布局和发展。对航空指向性较弱的产业,严格限制在区内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增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要求,推进机场第二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基础的道路骨架,形成内、外联系便捷的交通格局。快速路包括机场高速公路、绕城公路、汉十高速公路等;主干道包括盘龙大道、川龙大道、机场西环湖路、楚天大道、盘天路、横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长线等。在主干道的建设上,对楚天大道、横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长线进行提档升级,迅速规划建设机场西环湖路和盘天公路。   延伸轨道交通设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双快一轨”的交通走廊的设想,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至机场,同时做好向前川、孝感等地延伸的规划论证与通道预留。   完善市政设施。扩大供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和解决区域安全供水的现实需要,统筹规划水源、供水管网,沿机场高速公路、楚天大道、盘龙大道铺设供水干管,构成区内完整的供水系统。加强污水处理和环卫设施:在后湖北岸建设一处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处理后湖以北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宋家岗地区的污水主要通过沿楚天大道布置的污水管送至刘店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划新建天河、川龙等垃圾转运站、环卫停保场。补充燃气:以三金潭分输站为起点,沿楚天大道、盘龙大道、川龙大道铺设燃气干管。增强电力:依托该地区电力条件,规划建设横店、盘龙城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
本文档为【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3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08-10
浏览量: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