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点睛

《教育学》点睛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点睛招教考试《教育学》点睛 内容结构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绪论) *​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外教育) *​ 第三章 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制度) *​ 第四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原理、教学工作的组织) *​ 第五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 第六章 学校心理教育 *​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实践(班主任工作) *​ 第八章 教育研究与实践 *​ 第九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 第一节:教育现象概述 *​ 一、教育的涵义 *​ (一)广义的概念 *​ 教...

《教育学》点睛
招教考试《教育学》点睛 内容结构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绪论) *​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外教育) *​ 第三章 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制度) *​ 第四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原理、教学工作的组织) *​ 第五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 第六章 学校心理教育 *​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实践(班主任工作) *​ 第八章 教育研究与实践 *​ 第九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 第一节:教育现象概述 *​ 一、教育的涵义 *​ (一)广义的概念 *​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影响人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二)狭义的教育 *​ 指学校教育,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 二、教育的功能 *​ 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的内部发生的,因此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 从作用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生产力与教育相互制约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具有决定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四)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具有共生关系,教育具有文化功能 (五)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化。 *​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1、内发论 *​ 2、外铄论 *​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顺序性与阶段性 *​ 2.不平衡性 *​ 3.互补性 *​ 4.个别差异性 *​ (三)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 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物质基础) *​ 环境:为发展提供可能(外部条件) *​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主观能动性: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 一、教育的起源 *​ 生物起源说 *​ 心理起源说 *​ 劳动起源说 *​ 二、教育的发展过程 *​ 原始教育 *​ 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 *​ 现代教育 *​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 *​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普及性和多样性。 *​ 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 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 *​ 超前性:教育要面向未来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 *​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一、发展阶段: *​ (一)萌芽阶段: *​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我国的《学记》,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 (二)独立形态化阶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三)多样化阶段 *​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 凯洛夫的《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学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 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塑造专业思想 *​ 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培养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 第一节:教育目的 *​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总要求。是指导、调节教育活动的根本因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 教育目的的层次 *​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称之为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是位于教育方针之下,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可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在培养对象上的具体化。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 *​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 社会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人的依据: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 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要求全面发展 *​ 3、是受教育者具有独立性 *​ 四、我国全面教育的组成 *​ 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育的方向 *​ 智育: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技术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 *​ 五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 *​ 1.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它各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 *​ 2.智育是主体、中心,为其它各育的实施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 3.体育是基础,是顺利而有效地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 4.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 第二节:教育制度 *​ 一、教育制度的定义: *​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 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等特点。 *​ 二、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略 *​ 三、学校教育制度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三种。 *​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 按教育的纵向等级分类: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教育机构 *​ 按教育的横向等级分类:普通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 *​ 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 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 第五,学制的确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 *​ 四、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高等教育大众化 *​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非正式教育(课外、校外教育) *​ 一、课外教育 *​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课外教育的特点:自愿性和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丰富性和开放型、实践性和操作性、辅导力量的多方面性。 *​ 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 课外活动的内容: 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 *​ 二、课外教育的意义 *​ (一)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 (二)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开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 (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合力) *​ (一)定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即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 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等特点; *​ 社会教育是一种全民和终身教育,具有自愿性、自发性、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 学校教育在三者中起主导作用,对前二者具有指导作用。 *​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意义: *​ 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 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紧密衔接 *​ 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教育的有效性 *​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措施 *​ 首先、立足于学校的主体作用 *​ 其次,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 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基础与保障作用 第三章:教师、学生和学校 *​ 一、教师概述 *​ (一)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育地位密切相关,还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期望有关。 *​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示范者 (4)管理者(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专业性。 *​ 教师的职责:教育教学 *​ 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 *​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 (三)教师的专业技能: *​ 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 (四)职业心理健康 *​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 定义: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 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 *​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 *​ 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合,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教师积极反思 *​ 教师成为研究者 *​ 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 *​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如职业准入制度、从业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教育制度等。 *​ (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一)教育教学权;(二)科学研究权;(三)管理学生权;(四)获取报酬权;(五)民主管理权;(六)进修培训权。 *​ 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节:学生 *​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 1、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人身权、受教育权 *​ 义务: *​ 二、师生关系 *​ (一)定义: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 *​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 *​ (三)师生关系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增强教师威信、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师生融洽 *​ (五)如何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 *​ 1、正确认识学生 *​ 2、注重第一印象 *​ 3、完善人格品质 *​ 4、加强交往 *​ 5、掌握语言艺术 *​ 6、注重巩固和发展 第三节:学校 *​ 一、学校的起源 *​ 二、学校文化建设 *​ (一)学校文化的内容: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 *​ (二)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 *​ (三)学校文化的类型 *​ 从文化主体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行政人员文化 *​ 从构成要素分: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文化 *​ 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 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 *​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   (六)依法接受监督。 第四章:教育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教学概述 *​ 一、教学的概念 (一)定义: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双边活动 *​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 *​ 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 *​ 教学是智育的一种途径,智育是教学的目的之一 *​ 上课是教学的一个环节 *​ 二、教学的功能和任务 *​ (一)功能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 2、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的形式,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 (二)任务: *​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 三、教学过程 *​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二)本质: *​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引导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简捷性 *​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  1、引起学习动机 *​  2、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  3、巩固知识 *​  4、运用知识 *​  5、检查知识 *​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不要割裂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 四、教学规律 *​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规律 *​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 3、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 4、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统一的规律 5、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第二节:教学基本理论 *​ 一、教学理论 *​ 二、现代教学的新观念 *​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第三节:学校教学实践 *​ 一、教学组织 *​ (一)组织形式 *​ 1、个别教学制 *​ 2、班级授课制 *​ 3、分组教学制 *​ 4、其他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复式教学 *​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 *​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三阶段) *​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级固定、课程固定、课时固定、人数固定 *​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1)经济有效(2)教师主导(3)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容易发挥(4)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5)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 4、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1)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差异。(2)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3)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4)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立性。(5)受班级规模、学习目标、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 (三)教学环节 *​ 1、备课:上好课的起始环节和先决条件 *​ 如何备好一节课? *​ (1)钻研教材 *​ (2)了解学生 *​ (3)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 (4)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程计划、课时计划 *​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ª按教学任务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检查课; 按教学方法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 (2)课的结构¡ª①组织教学②检查复习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教材⑤布置课外作业 *​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 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 3、作业检查与批改 (1)符合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兼具启发性、典型性 (2)分量适当,难易适度 (3)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4)指导讲究方法和策略 (5)及时检查和批改 *​ 4、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的内容和目的: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养成习惯②帮助困难学生③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 2、形式:①个别辅导②小组辅导③集体辅导 *​ 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 意义:学校通过测验可以检查教学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二、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7、量力性原则 原则的基本要求: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原则的基本要求: *​ 三、教学模式 *​ (一)定义及特点 *​ (二)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 1、程序教学 *​ 2、发现教学 *​ 3、掌握学习 *​ 4、暗示教学 *​ 5、范例教学 *​ 6、非指导性教学 *​ (三)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 *​ 1、讲授-接收模式 *​ 2、范例-示范模式 *​ 3、情景-陶冶模式 *​ 4、自学-指导模式 *​ 5、引导-发现模式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 五、教学策略的含义和特征 (一)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1、综合性 2、可操作性 3、灵活性 *​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  1、内容型策略—关注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具体为:结构化策略(排列3方式,P203)和问题化策略 *​  2、形式型策略—关注教学组织形式。肯普提出三种形式: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 *​  3、方法型策略—关注教学方法与技术。例如:接受式与发现式;集中学习法与分散学习法等 *​  4、综合型策略—从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 第五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 一、德育概述 *​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道德教育。 *​ 德育意义 *​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 二、德育目标 *​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 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德育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 *​ 我国学生德育目标 *​ 1、小学德育目标要求: *​ 2、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 3、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 三、德育过程 *​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  2、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1)品德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 (2)德育是价值引导活动,有其自身特点 *​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长期抓反复抓 第二节:德育基本理论 *​ 略 第三节:学校德育实践 *​ 一、德育内容 *​ (一)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 1、德育目标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 3、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4、文化传统 *​ (二)内容:1、政治教育 *​  2、思想教育 *​  3、道德教育 *​  4、心理健康教育 *​ (三)任务:1、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 *​  2、培养学生将订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 二、德育原则 *​ 1、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 导向性原则 *​ 疏导原则 *​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 *​ 正面说服原则 *​ 知行统一原则 *​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 *​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三、德育方法 1、说服法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2、榜样法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3、锻炼法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4、陶冶法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6、指导自我教育法 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 四、德育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校会、班会、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第六章:学校心理教育 *​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 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二、心理辅导 *​ 定义: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 目标:学会调适——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发展性辅导 *​ 心理辅导的意义: *​ 1、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 2、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 *​ 3、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 4、是德育发展的基础 *​ 三、学校心理辅导 *​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 四、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 4、学生主体性原则 *​ 5、个别化对待原则 *​ 6、整体性发展原则 *​ 五、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 1、学科渗透: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 2、班主任工作 *​ 3、家校合作 *​ 4、专业机构:心理辅导室 第七章:班级管理与实践 *​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 一、概述 *​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 班级管理的意义与功能: *​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二、班级管理模式: *​ 1、班级常规管理 *​ 2、班级平行管理 *​ 3、班级民主管理 *​ 4、班级目标管理 *​ 三、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 (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建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二节:班级管理理论 *​ 略 第三节:班级管理实践 *​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影响力: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 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建立学生档案 5、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6、班主任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与总结 7、个别教育工作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8、班会活动组织 *​ 三、班集体建设 *​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 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三)班级管理的原则: *​ 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八章:教育研究与实践 *​ 教育研究的意义: *​ 1、对教育实践而言,不仅可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2、对教育科学而言,有助于拓展教育知识,也是教育理论发展与晚上的基础。 *​ 3、是培养未来改革家的重要战略途径 *​ 4、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解决与处理,是建立有中国特色教育科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 其它:略
本文档为【《教育学》点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1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1-08-10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