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举报
开通vip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历史文化研究·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路宪民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  在传播学中 ,由于受颇负盛名的科技决定论的影响 ,人们多将传播技术看成是自主的因素 ,强调其对传播与社会 的作用 ,很少分析技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制度框架。本文通过对印刷术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分析 ,指 出技术反映创造它的社会的意志 ,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等各种近代模式促使了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 ,并赋予了其 合法的社会地位。 [关...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历史文化研究· 印刷术与民族国家 路宪民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  在传播学中 ,由于受颇负盛名的科技决定论的影响 ,人们多将传播技术看成是自主的因素 ,强调其对传播与社会 的作用 ,很少分析技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框架。本文通过对印刷术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分析 ,指 出技术反映创造它的社会的意志 ,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等各种近代模式促使了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 ,并赋予了其 合法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 ]  印刷术 ;民族国家 ;关系 [中图分类号 ] 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3492 (2005) 04 - 0287 - 02   印刷术是人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个形态 ———印刷报刊 的技术基础。历史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这一技术革新首先发生在东方 ,在公 元 7 世纪 ,最先在中国发展出了机械印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到公元 11 世纪中叶 ,中国的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这样 经过前后几百年的发展 ,印刷技术趋于成熟。但中国的封建 文化妨碍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封建皇廷将印刷术当成保持其 知识垄断和维护专制统治的权力工具。使其不论在本土还是 对世界的影响都受到了限制 ,真正有巨大影响、为这一领域带 来革命性变化的是 15 世纪中叶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机。虽 然 ,较之毕升的发明 ,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是一种更加完整、 成熟的技术 ,但这并不表明技术上的差别就是决定其命运的 惟一因素。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导 致了两种极其相似的技术 ,对传播与社会影响上的差异。 一 不同于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古登堡的印刷机产生于 15 世 纪中期 (1456 年左右) ,当时欧洲正处在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 转型时期 ,新兴的资产阶级与衰落的封建贵族及其精神支柱 ———天主教会正进行着全面的较量。城市复兴、商业经济崛 起 ,圣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开始瓦解 ,基督教共同体演化为世 俗的民族国家 ,起源于 14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已散播 到整个欧洲 ,鼓励商业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人文主义 成为潮流 ,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空前增加。与此同时 ,继 12 世 纪后半叶以来意大利、英、法等国的一批著名大学 ,如巴黎 (1160) 、罗马 (1303) 、牛津 (1167) 、剑桥 (1209) ) 之后 ,14、15 世纪德国也相继建立了海德堡大学 ( 1381) 、莱比锡大学 (1409) 、弗莱堡大学 (1457)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府。这样 ,随 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大学的兴起 ,欧洲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 ,由 基督教共同体 ———罗马教皇和僧侣阶层垄断的抄写机构 ,已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人们迫切需要更便宜、更高效的文本制 作方法 ,以代替传统宗教的抄写机构里费时昂贵的手工书写 , 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扩大复制规模 ,使文本的传播空间向更 大的社会范围扩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德国美因兹的工匠 古登堡在对西欧榨酒机改造的基础上 ,开始了活字印刷试验。 在当地富商福斯特的支持下 ,经过 10 余年的努力 ,最终在 1456 年 ,完成了这项试验 ,并印出了著名的《四十二行圣经》。 作为一种提高抄写员生产力的方式 ,古登堡的印刷机以不同 于自然书写的方式 ,创造了复制统一文献的方法。由于“直接 发展于这个抄写社会里对文本未被满足的需求”[1 ] 。并能快 速地提供廉价、精良的印刷品 ,短短的几十年中 ,在德国及欧 洲迅速普及 ,到 1500 年 ,已有 1100 多家印刷所遍及欧洲 200 多个城市 ,生产出了 1200 万本书籍 ,35000 个版本 ,并导致印 刷业古版书阶段的终结。[2 ] 二 表面看来 ,古登堡的印刷术仅仅是一个解决社会文化问 题的方法 ,似乎是以自主的方式发展的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 它是伴随着中世纪的世界观及其制度的解体和各种近代模式 的产生而诞生的。它植根于包括了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等文 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一系列社会历史变革之中。有着深刻的社 会、政治和经济原因 ,尤其与基督教共同体的解体和民族国家 的兴起密切相关。 在中世纪的欧洲 ,由于受圣奥古斯丁“神权论”的影响 ,长 期以来流行神权政治 ,使神权高于世俗权力 ,教会高于国家 , 赋予了宗教和教会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利 ,严重地禁锢了人 们的思想发展和社会变革 ,加之欧洲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 ,使 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迟缓。这样的局面在维持了几百年 之后 ,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发生变化 ,到 12 世纪 ,中世纪经过几 百年的黑暗时期 ,进入被称为“美丽的中世纪”的新时代 ,欧洲 社会经过长期的积累 ,表现出了发展的势头 ,伴随着商业的繁 荣和城市的复兴 ,商业群体开始形成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 位 ,从而使市民阶层作为介于贵族、教士和乡村农奴之间的一 个新兴阶层崛起。这个随商业发展和城市复兴而来的中间阶 级 ,不仅需要打破封建族和教士对社会财富的垄断 ,而且要打 破教士对知识的垄断 ,使其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 ,在这一 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的展开。这一运动 首先是由德国的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发起的 ,它围绕着信仰与 救赎展开。在 16 世纪初期 (1517) ,宗教改革一开始 ,他就宣 扬因信称义 ,宣称人人都可以通过信仰成为教士。一方面他 继承了基督教产生之初即形成的“义人必因信得生”的信条 , 承认信仰在救赎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否定了中世纪 普遍流行的教会在救赎中的决定作用。指出救赎不需要经过 教会 ,只要心存信仰就可以与上帝沟通 ,获得上帝的恩典 ,使 每个基督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与上帝建立联系 ,否定了教 会的至高权威 ,以及教阶体系在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中介作用。 这有利于个性解放和把人从宗教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与此同 时 ,他针对圣奥古斯丁的神权论提出君权神授 ,并认为君权是 完全独立于教权的统治权 ,对教廷控制权的反抗和对世俗权 力的推崇 ,促进了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 ,具有民族主义国家学 说的成分 ,[3 ]为中央集权和民族国家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的结果 ———不论是个性解放、还是民族国家的 建立 ,对于印刷术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因信称  2005 年  第 4 期 兰  州  学  刊 No. 4  2005  总第 145 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4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义”,人人都可以不经过教会与上帝沟通并得到救赎 ,才使《圣 经》成为惟一的权威 ,“宣讲者的个人魅力和社会角色不再是 文本权威解释的关键”[4 ],个人不再需要到教堂去聆听演说 ,而 只需在个人的环境中阅读 ,由此赋予了印刷术民间使用宗教 上的正当性。不仅如此 ,由于宗教改革的力量来自社会 ,来自 诸侯的支持 ,其影响深入到了民众之中 ,是一场广泛的社会性 运动 ,而不像文艺复兴运动 ,“不是民众性运动 ,是少数学者和 艺术家的活动”[5 ] 。这为印刷术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 间。使其不再仅仅与贵族、教士等少数人有关 ,而成为民众的 广泛需求。从而使印刷术这一大规模复制的技术才得以发 展。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共同体的冲击唤醒了民族主义意识 , 并培植了社会新的代言人 ———世俗的民族国家。在经过了漫 长的纷争之后 ,15 世纪后半叶 ,王权和教会的力量对比开始 发生了逆转 ,教会从精神、物质到政治的影响明显下降 ,君主 取代教会成为臣民效忠的对象 ,基督教的精神体系解体为一 个个分立的王权。在 16 世纪前后 ,西欧先后出现了三个强大 的近代民族国家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它们成为继教皇之后 控制西欧的最有效的力量。作为一个新兴的共同体模式 ,民 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治理方法的转型与近代国家的产生 ,它 使过去长期存在的信仰与服从共同体朝着新型的意愿共同体 转化 ,使传统的建立在对神的崇拜之上的社会团结 ,变成一种 参与和自主意愿之上的自愿合作。促使这一转化的不是建立 临时投票站 ,而是建立学校和使人们普遍接受的文献、知识和 新闻。[6 ]通过它为民众提供关于共同历史与命运的观念 ,以及 共同的道德教育 ,这是任何一个共同体包括民族国家所必需 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必须有民族的统一语言 ,尤其 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书面语言 ———文字。而欧洲独特的社会发展道 路 ,基督教的一统天下 ,使罗马拉丁语成为欧洲通用的语言 , 从神父、主教到医生 ,一切有身份的人都以拉丁语为日常用 语 ,拉丁语使用过程中在不同地区发生变异所演变成的各种 语言 ,从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到拉丁语与日耳 曼语混合而成的英语 ,均被视为土语和不成熟的语言 ,仅局限 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还未走向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建立民族国家的诉 求、民族团结与认同使民族语言的规范化成为必须。因为统 一的国家必须要有思想交流的正式媒介 ,像“帝国的缔造者大 多给他们的本族语言以官方语言的地位 ,而且如果这个语言 在这以前还没有具备文字 ,他们就为了这个目的或者给它借 来一种文字或者给它发明一种文字”[7 ]一样 ,民族国家必须确 立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合法地位 ,此时印刷术的出现正好迎 合了新的社会统治者 ———民族国家打破狭隘自足的分立状 态 ,实现民族统一的需要。所以在那个时代 ,虽然印刷机印刷 的仍是《圣经》,但不再是教会控制下的清一色的拉丁文版本 , 而是各种语言版本的《圣经》,从 1450 年到 1520 年 ,整个德文 《圣经》印了 17 版 ,意大利文有 11 版 ,法文有 10 版 ,《圣经》 的英译本也获准在英国出版 ,不仅如此 ,1538 年英王亨利还 要求每一个教堂购置一部供公共阅读 , [8 ]可见 ,正是民族国家 以其无可匹敌的势力 ,赋予印刷术这一文化问题的解决手段 以合法的社会地位。 强调民族国家在印刷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不仅在于其 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越来越上升为社会的主导地位 ,还在于 印刷术所引起的传播模式的革命 ,作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技 术形态 ,它使个体对于传播的操控不再可能 ,传播日益变为复 杂的组织化活动 ,由此使国家的体制力量渗透成为必然 ,因为 个体可能出于自身的需要从事各种各样的传播活动 ,但有组 织的传播从来都需要国家的许可 ,是国家的行为。 所以 ,如果说 14~15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孕育了印刷技 术 ,使其得以产生并立足于社会的话 ,那么 16 世纪作为新文 明症候组成部分的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为其进一步 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 与古登堡印刷术的迅速普及不同 ,中国虽然早在 11 世纪 40 年代就发明了类似的技术 ,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个方面都阻碍着这一技术的发展。不同于古登堡处在欧 洲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时期 ,新的社会阶层及其代言人赋予这 一技术进步以积极的意义。毕升处在中国封建文明由盛转衰 的时期 ,封建统治者把它看成意识形态的工具和保持知识垄 断的手段 ,对民间出版长期实行限制政策。虽然中外一些学 者指出 ,唐宋之际是中国由古典世界向近世文明变迁的分水 岭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从社会 结构和经济的变迁出发指出 ,唐宋之际“一个尚武、好战、坚固 和组织严明的社会 ,已经为另一个活泼、重商、享乐和腐化的 社会所取代”,[9 ]“完全可以说 ,印刷术在中国出现得恰逢其 时 ,因为当时正在扩张的社会阶层刚巧在试图通过学习而改 进自己 ⋯⋯事实上 ,正是由于商人阶层的崛起和下层城市人 口的急剧增长 ,印刷术才会应着他们的新要求而如此广泛的 应用开来。”[10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余英时则从精 神变迁的角度指出 :“如果我们想要在中国历史上寻找一个相 当于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的运动 ,则从 (中唐的) 新禅宗到 (宋明的)新儒家的整个发展庶几近之。”[11 ]这些都是事实 ,问 题在于唐宋之际近世文明的发育程度不能和西欧的近代化等 量齐观 ;中唐的新禅宗和宋明的新儒学也不能和宗教改革同 日而语。它们既没有带来像欧洲近代化过程中那样的商业 化、城市化运动 ,也没有孕育出世俗化的新教伦理和新的城市 阶层 ,更没有催生出新的主导者 ———民族国家。后来的历史 表明 ,农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在以后的几个朝代 ,长达 9 个世纪的漫长历史里仍然在顽固地继续着 ,并主导着这个古 老国家的脉动。印刷技术只能被封建的统治者所垄断 ,承载 着封建的道统 ,于严刑峻法之外起着柔化人心的作用。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在中、西不同的命运清楚地表明了 社会主导力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从技术的产生到发挥作用 的方式 ,无不受制于社会诸结构的影响 ,是欧洲的各种近代模 式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等促使了印刷术的产 生 ,并赋予其合法、正当的社会地位。所以 ,技术并不是“不待 有人无人”的自然存在 ,更不是自主的力量。作为人类为实现 自身目的 ,利用知识控制环境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是一种“社 会建制”(贝尔纳) 。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自身 ,而在于社会 , 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人类的需要 ,反映了特定社会结构中主 导力量的需求。 [收稿日期 ]  2005 - 04 - 10 参考文献 [ 1 ] [ 2 ] (美)罗杰·菲德勃著 ,明安香译. 媒介形态变化[ M ] . 华夏出版 社 ,2000. 55. [ 3 ]徐新. 西方文化史[ M ] . 北大出版社 ,2002. 209. [4 ] [ 5 ] [ 8 ]邵志择. 新教改革与出版自由理念的产生[ A ] . 新闻与传播 研究[ C] . 1999. [ 6 ] (英)赫·乔·韦尔斯著 ,吴文藻等译. 世界史纲[ M ] .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1. 636. [ 7 ] (英)汤因比著 ,曹未风等译. 历史研究 (上) [ M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5927. [ 9 ] [ 10 ] [ 11 ]李彬.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M ] . 新华出版社 ,1999. 369 , 371 ,365. 〔责任编辑 :王望〕 882 兰  州  学  刊 总第 145 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印刷术与民族国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60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09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