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_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

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_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

举报
开通vip

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_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 小城镇建设80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摘要:广州西关的骑楼建筑群是广州市老城区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着独特的时代、文化、地域风 貌,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 审美价值。本文在如何拓展其适用功能和提升其审美 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美国著名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 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面貌、街道的景观,经过日月 的洗礼和世代人民的刻画有了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 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

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_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
小城镇建设80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摘要:广州西关的骑楼建筑群是广州市老城区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着独特的时代、文化、地域风 貌,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 审美价值。本文在如何拓展其适用功能和提升其审美 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美国著名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 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面貌、街道的景观,经过日月 的洗礼和世代人民的刻画有了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 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广州在近 代社会“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迅速地调整了情感 与理性的冲突,在传统文化架构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 西交汇的新文化架构,对西方建筑也经历了由排斥、 观望到吸收、融合的历史过程。二十世纪初,岭南建 筑师们把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式和岭南传统建筑有 机结合起来,演变成这种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域风格与 民族特色的骑楼建筑,成为该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 域建筑形式。 有道是,岭南文化看广府,广府文化看西关。西 关自古就是广州风物荟萃之地,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幅 历久弥新、流动鲜活的广州民俗风情画卷,孕育了融 汇东西、独具风格的“西关文化”。中西合璧的西关骑 楼建筑群根植于浓郁的西关市井生活,涂抹着近代斑 驳陆离的殖民色彩,见证着百味杂陈的广州近代城市 生活,在建筑形态上保存了鲜明的中西合璧造型特 色,在建筑文化上表现出浓墨重彩的商贸文化个性, 是值得珍视的建筑文化遗产,理当积极保护,以期发 扬光大。 一、 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色 广义骑楼是涉及物质、中介和意识三个层面的特 定地域建筑,其形式和风格的定型依赖于当地的气 候、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骑楼建筑 在近代广州首先兴起并推广,其原因至少体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骑楼自身对岭南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二是 政府兴商靓城的制度推广,三是趋利造市的民间驱 动。这三方面的原因都与骑楼建筑中西合璧的形态特 色,即兼顾功能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 西关骑楼建筑的中西合璧特色具体体现在中式平 面、西式立面和融会中西建筑符号的装饰手法。 西关骑楼建筑的平面形式源于竹筒屋,并且进一 步发展了竹筒屋经济实用的特征,适应了西关商贸发 展的需要,满足了西关人重商求利的实用性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其 立面形态源于外廊式建筑,柱廊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平易近人的 “灰色空间”,不仅使街道变得更加有节奏、有层次,而 且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和闲适、平民化的生活气息。饰 面风格博采众长,有仿巴洛克式、哥特式、希腊式等。 西关骑楼建筑的沿街立面大量运用中西合璧的装 饰手法,古典柱式、圆拱形窗、山花和女儿墙,是西 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见图1),其中女儿墙的花式很 多,是骑楼建筑的点睛之笔。花窗、砖雕、牌坊等又 是广州传统装饰手法。大量保留的“满洲窗”这一广 州传统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符号,造型丰富(见图 2),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立面构成元素。从整体看,西 关骑楼商业街的店铺采用相同高度的地坪,相仿高度 的腰线与檐口,外观比较统一,但从单体上看,则栋 栋不同,充分体现了民间建筑创作的兼容与创新品 格。如“乐也陶陶”陶陶居、“原汁原味”莲香楼、“食 在广州第一家”的广州酒家这些传统老字号茶楼建 筑,临街立面色彩明艳、情调斑斓,多姿多彩的装潢 图案既运用了岭南传统的灰塑技艺,又融合了西方古 典建筑符号,既曼妙传神地涂抹着浓郁的民俗风采, 又炫示着华丽而典雅的浪漫情调。 二、浓墨重彩的商贸文化个性 西关骑楼建筑在其发展历程中领略融会了广州传 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 ——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 唐孝祥 娄君侠 81小城镇建设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基本精神和以“利”为重的市 井文化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骑楼商业街,不仅活 跃了当地商业文化,而且大大提升了其历史价值。随 着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下九传统的商业街 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要素,依托广州西关老城区丰富 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为城市游憩商业区(RBD),进 一步拓展了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其浓墨重彩的商贸 文化个性就表现在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上下九RBD。 上下九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饮食等游憩功能发 达,通过规划更新,融食、住、行、游、娱、购等多 种服务功能于一体,较好地顺应了不同消费层次多元 化的消费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具有较大吸引力的RBD [3]。上下九RBD包括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 路段,有商家数千户,主要以服饰、精品及鞋类等为 主。上下九RBD的商业业态是以零售小百货业为主, 融合零售、餐饮、民居、宗教、休闲游憩等各种综合 的服务功能。其中,活色生香的西关传统小食和悠远 绵长的老字号茶楼(见图3)奠定了享誉海内外的广 州饮食文化的基础,最能体现西关市井文化的特点, 也是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 分。骑楼建筑根植于商贸文化,并随着商业的发展而 发展,西关骑楼从骑楼商业街发展到RBD,是其在演 进历程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表现(见图4)。 西关骑楼建筑的生命力与西关的商业文化理念、 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都有密切关系。在西 关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重利重商是西关人始终不 渝的商业文化理念。骑楼横空出世,不仅隔热防雨,还 拓展了主人的居住空间,大大方便了顾客、闲人自由 行街或购物逛铺,创造更多商机。骑楼下面的灰色空 间,成为西关人下棋、聊天、喝茶的好去处,契合了 西关文化注重实用性和享乐性的特点。 三、西关骑楼建筑特色的保护发展 西关的骑楼特色建筑群既是适应地方气候条件的 产物,也是适应商贸发展的产物,对于重塑传统商业 文化氛围、发展城市旅游资源等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 用,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价值。西关骑楼街的整体环 境和秩序是广州城市人文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广州城市繁荣的商贸,也体 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城市的风貌特色和民俗风情,是广 州传统城市文化的生动写照和代表,也是90多年以来 西关市井生活的承载体,更是当代城市社会文化发展 的生动见证,具有丰蕴的历史文化价值。西关骑楼街 沿街建筑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中西合璧的立面装 饰,匠心独运的细部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 建筑群体风格,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保护或发展骑楼街的社会学意义将是大于 实用意义的,这就提示我们,在保护、改造和建设骑 楼街,拓展其适用功能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提升其社会 和文化方面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传承和发展西关骑楼 建筑文化。 (一)拓展西关骑楼建筑的适用功能 首先,继承传统骑楼的商业功能,打造多种风格 的专业街区。上下九及其周边街区在经营过程中,依 据其街区主要经营品种,自然形成了多种经营风格的 专业街区,如上九路、下九路的“百货商业街”,第十 甫路形成了拥有多家老字号的“饮食街”。上下九路、 第十甫路专业街的兴旺发展对附近的专业街的形成和 发展也起着连带和辐射作用:德兴路的小百货,杨巷 路的服装配料专业街,长寿路、华林寺前的“玉器墟”, 西来初地的“酸枝家具街”等。但是,长期的商业更 图1 大量运用西方古典建筑符号的骑楼立面 小城镇建设82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图3 “原汁原味”莲香楼 替削弱了部分街区经营的专业性。因此,要注意强化 各专业街特色经营,以各街区现有经营品种,明确定 位各街区的经营特色,形成更加完善的专业经营街, 更好地发挥其商业价值。 其次,规划街区的广告方式,提升街区经营的档 次和信用。上下九骑楼商业街的经营品种丰富,高中 低档齐全,但是在广州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把上下九的 商品归入“低档”,这虽然与当地居民消费观念相协 调,但是也导致很多品牌的商品不敢投资到这一街 区。上下九商品“低档”的概念来源是复杂的,其中 大量的“清仓处理”、“大甩卖”、“特价”等广告形式 和部分质量低劣的商品的大肆散播,虚假广告是不可 忽视的因素。鉴于此种情况,建议对骑楼街店铺的经 营和广告方式进行规划,对部分存在假冒伪劣现象的 商家进行整治,以提升街区经营档次和顾客信任感。 再次,完善上下九RBD“憩”功能要素。上下九 RBD是在旧城更新改造基础上发展的,以广州西关文 化为特色的购物步行街。目前,上下九RBD的商业经 营种类繁多,大中小商店和高中低档商品齐全,货如 轮转,基本满足了游客“游”和“购”的需求,但是, 上下九RBD的“憩”功能设施,即娱乐、休息等满足 游客休闲的服务业有待加强。建议在步行街上布置舒 适的休息设施,如在街区中段的广场或与骑楼相连相 通处建设“绿色休息廊”,附设桌椅,为游客提供休憩 之地,适当设置一些绿地及游憩设施,如雕塑、花架、 草地、游戏设施等,同时开展一些街头艺术活动,如 岭南文化的粤剧、音乐、曲艺等,“动”与“静”结合, 满足不同年龄层顾客的需求,使骑楼街的整体环境更 具有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 最后,继续发挥骑楼的居住功能。骑楼的半开敞、 半封闭空间能够有效地组织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加 强居民间的人际交往,但随着商业发展的扩大,二层 及二层以上的居住空间多被改造成了店铺,虽然提高 了骑楼带来的商业利润,浓郁了骑楼街的商业气息, 但是削弱了骑楼作为商住两用建筑的特色及骑楼街的 生活气息。因此,保护骑楼的特色也在于继续发挥骑 楼的居住功能。在西关骑楼商业区增设酒店等服务行 业,既延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又可以改善 图2 形态丰富的“满洲窗” 83小城镇建设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呆板枯燥的商业酒店的规划格局,满足游客探访西 关、体味老广州风情的需求。 (二)提升西关骑楼建筑的审美文化价值 首先,注重“第二次轮廓线”的表达,充分展示 骑楼立面的审美属性。芦原义信认为,决定建筑本来 外观的建筑临街外墙面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建 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 的“第二次轮廓线”。“第二次轮廓线”的无秩序和非 结构化的“含糊轮廓”会影响第一次轮廓线的表达,形 成混乱的街景。因此,骑楼街的保护需要注重其第一 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的表达。西关骑楼街的商业 经营以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最为集中,由于骑 楼的柱廊、窗下和列柱等建筑部位为广告招牌的设置 留出了统一的空间,使得立面生气盎然而不杂乱,各 商家往往能形成较完整的“第一次轮廓线”。但由于经 济利益的驱动或审美观念的不同,骑楼立面“第二次 轮廓线”有待更和谐的表达。骑楼街区立面的有序规 划将有助于骑楼的审美价值的提升。 其次,强化街区的绿化和步行交通功能,创造西 关骑楼商业街更为祥和的空间。伴随着人们对于建设 绿色家园,以及环保和生态等意识的不断提高,象征 着自然、环保、生态等含义的绿色无疑是最能够抒发 人们这种情怀的。西关骑楼街的缺憾之一就是绿化不 足,因此,有必要将岭南园林绿化引入商业中心,廊 柱边设置绿化盆景,在街区起始处的大型广场内设置 绿色空间,以弥补长期以来骑楼街绿化的不足。同时, 严格区分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以人为本”,排斥 “以车为本”,追求健康安全,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的环境,为游客创造更加祥和、诗意的游憩环境。 再次,加强骑楼街与周边街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的联系,赋予骑楼街区更多的人文意义。西关骑楼街 区内以及周边地区文物古迹和近、现代优秀建筑众 多,如西关大屋、岭南艺苑、八和会馆、詹天佑故居 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周围的几个城市街区多形成 于清末民初,居住建筑和形式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可 以构成以骑楼街区为经,西关古巷为纬的网状格局, 丰富整个骑楼风貌区的旅游资源。将骑楼街的保护和 发展与城市的旅游资源体系紧密结合,既提高历史保 护的经济可行性,又丰富老城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 涵。例如,恩宁路上坐落的“八和会馆”和“詹天佑 故居”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恩宁路的保 护和改造过程中,“粤剧”和“科学”应该成为这条骑 楼街的主题思想,以此为辐射源,打造出别具风格的 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发展商旅服务业,与上下九商业 街“和而不同”,增强整个街区的空间、文化要素,与 周边西关的人文氛围相和谐,构建更加完善和谐的 RBD,彰显浓郁的西关文化与风情。 最后,综合西关骑楼风貌区的整体格局,提升历 史街区的人文价值,对骑楼街集中地区及其环境的空 间格局、建筑风格和自然环境进行整体和综合控制, 以保护老城区的城市肌理,延续传统风貌特色,将骑 楼街的保护提升到城市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也是 “骑楼风貌区”整体规划的必然要求。西关骑楼商业街 骑楼密度大,从上九路到龙津西路悠长绵延;骑楼街 风貌质量普遍较好;骑楼街的历史功能保持得较好。 将骑楼街集中的地区及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地段实施 整体的综合控制,为骑楼街提供良好的存在环境,同 时有利于广州市骑楼街整体格局的保护改造,使城市 商业发展、旅游发展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机结合, 取得综合效益。 骑楼是一种城市空间形态,更是一种文化,延续 骑楼就是延续一种文化,这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尤具 意义。西关骑楼街区凝聚着老广州的世态人情,反映 着20世纪广州的经济、商贸、意识形态等。因此,对 西关骑楼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要有序、有效地进行。通 过对街区景观的细致分析和营造,拓展其适用功能, 提升其审美文化价值,使西关的骑楼建筑群能获得更 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周彝馨.解读骑楼建筑.华中建筑.2006/8 2.彭长歆.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4/8 3.保继刚 甘萌雨.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比较研究.风景园 林.2005/2 4.[日]芦原义信著 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5.林琳.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域建筑——广东骑楼.科学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本文档为【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_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31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30
浏览量: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