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上) 专题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04年9月开始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一轮新课程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和遇到了不少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讲主题: 如何面对和认识新课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探讨。介绍了实验区老师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上) 专题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04年9月开始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一轮新课程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和遇到了不少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讲主题: 如何面对和认识新课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探讨。介绍了实验区老师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情况,建议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整体认识新课程和实施新课程;深入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的特点,全面介绍了实验区的选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排课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探讨。 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博士 胡久华 嘉宾: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研制组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磊教授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主任 郑克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罗滨 一、如何面对和认识新课程? 1一线老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课程? 郑克强:北京市已经实施新课程的化学们全部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施新课程中。 年轻老师抓住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改革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相关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老教师在不断地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并且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 罗滨:新课程对所有的老师来说都有很大的挑战。对老教师来说,需要补充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节奏要发生变化;对新教师来说,由于不了解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 面对这些挑战,老师们应该如何做呢?建议将要实施新课程的老师,调整心态,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一线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接纳新课程,尽可能好地实施新课程,应该不断学习,积极主动,热情投入实施新课程。 但是老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在老师们实施新课程之前,有很多培训机会和教研活动;对于这次课程改革各级行政领导非常重视,会给老师实施新课程 提供各种平台和学习成长空间;此外,还有很多相关课堂教学研究支撑教师实施新课程。 王磊:就全国范围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情况非常良好,各层面的相关人员都在积极努力,全身心投入,积极实施新课程。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实施新课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实施新课程的各类成果。 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尤其是基于网络的远程研修。2007年是第一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扩大了范围;各省各地区开展相当多数量的观摩课和评比活动,老师们成长迅速,尤其涌现了很多年轻的骨干。 实验区老师们面对新课程的时候,常见两种心态:抱怨/了解。有的老师没有看到新课程内容和教材,也没有实施过新课程,就开始道听途说,抱怨新课程;另一类老师先不说,而是认真了解新课程。这样两种心态的老师,产生了两类行为。抱怨新课程的老师往往对新课程产生恐惧,不知该怎么办,先去了解新课程的老师会认真地去尝试,去亲近新课程,去实践新课程。这样两类老师经过实施一年新课程后,差距非常大。 因此,基层老师面对新课程,要先去认识,去尝试。 2一线老师应该如何认识新课程? 一线老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观点列举: ​ 我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完整健康的人。以前主要是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强调记知识。现在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加进来,这太有必要了。 ​ 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前学生的负担过于重,学习的内容过多,学生作业过多,剥夺了学生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新课程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她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的一场大变革! ​ 新课程就是穿新鞋走老路。领导信任的是经验,时间就是成绩,多做题就能出成绩。领导的口头禅就是做800道题和1000道题的效果就是不一样,什么三维目标都不如做题。最终高考还是要看成绩,成绩从哪里来,靠拼命学,拼命死记硬背。 关于一线老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的分析 郑克强:新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能简单理解为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负。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都是为了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 罗滨:新课程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与原来相比并没有降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提升;不是单纯地减负,要分析负担是什么,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必须要减;思维容量的加大,探究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增多等负担是必要的,也应该加上来;就老师而言,要去学习,整合资源,老师负担确实重了,但在加重的同时,老师的专业化提高了。 王磊:老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对新课程不了解→逐渐有体会→出现困惑、彷徨→回归理性→积极主动实践。 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几种认识的偏差: ​ 将新课程神化,认为新课程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当发现新课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时,产生很大的落差,对新课程很失望。 ​ 将新课程泛化,认为原来已经做得很好,不需要改变什么。 ​ 将新课程与过去的成功经验完全割裂,不知道该如何教学了。 ​ 认为新课程就是教材换了,就是知识点的增加或减少,过多关注细节的变化,较少思考教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是表面关注新课程,实质上不理解新课程 老师应该树立整体的观点,抓大放小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高中化学新课程,对新课程实施的现状要充分认识理解,明确正确努力的方向。 二、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王磊:这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我想请大家关注这样几点: 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我觉得还应该关注一点,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郑克强: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领域是构建人的整体素质,模块具有选择性,为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管理是按照学分管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144学分就可以毕业了。 罗滨: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实现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实验对于科学课来说非常重要,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实验都得到了重视。除此之外,高中化学新课程还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在开设《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区,学生学习的热情前所未有,超乎了老师的想象。这样的事实说明,课程结构给学生的选择性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化学课程结构中的一个亮点。 王磊:六个选修模块各有各的突出的培养功能和定位,既承担着在必修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共同功能,同时彰显出每个模块特有的培养功能和定位。 2一线老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教师1: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教师2:我们班由这样几个学生,成绩不是特别好,班主任认为他们是问题学生,但我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现在是高一第二学期,可他们每天总是拿着复盐、混盐、络合物、氰化物的问题来问我,还和我商量研究性学习能不能做配合物的实验。当我就问他对配合物了解多少时,说他在西单图书大厦看了哪些书等等。虽然他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不全面,但这些知识是我从来没有提过的,也没有鼓励他学习,可见他就是对化学学科本身特别感兴趣。像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将来可以让他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还有个小女孩碰到计算题、化学方程式就头疼,但是当你讲有关化妆品的知识或者讲饮食的知识,她很感兴趣,下课还会跑上来问问题。像她这样的学生适合学化学与生活,一方面难度上适合她们的水平,另一方面确实是满足她自己的兴趣需要,在她脑子里化学就不是很枯燥的记忆而是感一门感兴趣的课。 教师3:我觉得新课程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特别大的空间。在课改时原来资质比较好的学校能够把人员调配得更好一些,让学校得到发展。我们学校已经开始建立各种实验室,包括原来校本课程里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都能为将来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方便。从教研组方面来说应该调动各个老师的积极性,有的老师在某一些课程、某些专业上特别有专长,但原来就让他教三本书,特长得不到发挥。有些老师动手能力特别强,以后可以让他教跟技术、生活、实验有关的模块,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教师4:确实像杨老师所说的,看到课程结构中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大学里有机化学学得不错,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一模块的教学,同时我认为这一课程结构对于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教师5:对于新课程我还是比较兴奋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进行学习之后,到班上来学习的同学最起码是对这课感兴趣的同学。当教师去教的时候,我觉得就比较兴奋。 教师1:新课程很人文,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大。现在北京学校的分布有重点校、有示范校还有一般学校,甚至还有我们附属中学,这样三类校通过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就会进行重新的洗牌。原来生源好、条件好的学校在新的课程改革面前就会面临挑战。新课改鼓励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在化学与生活方面比较有特色,有的学校在实验模块上鼓励孩子动手能力比较有特色。 教师3:化学1的教学只有36个学时,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兴趣、能力,和后来的选修模块接上,这可是不太容易。按照现在每周四课时,九周就完成了化学1模块的教学,还是挺紧张的。 教师2: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山东,他们早就开始了新课程。他们地区和地区还是存在差异的,我同学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学期把化学1和化学2全教完了,老师累得够呛,但也有的地方是一个学期只教一本书。 教师3:这样要好一些,一个学期一本书,每周两课时,上十八周。 教师5:我觉得这样也不好,每周两课时,到了第二周学生就将前一周所学的知识忘了。当初化学从四课时改为三个课时的时候,有很多老师都反映学完之后,下周上课学生都遗忘了, 还得从头开始学,得花半节课来复习。所以排课要是排得太稀疏我觉得也不太好。 教师2:我在想如果一个学期就把化学一、二讲完,那学文学生岂不是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把整个化学全部学完,以后再也不见化学了。 教师3: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会考,如果有会考,高一考他们还记得,高二考可能他们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过文科还要学一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在高二还能再学一段。 教师6:难道还要分文理吗?我觉得分文理好像不是很合理。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许有的文科生他反而愿意学化学实验等。 教师3:从操纵层面上看确实有这个问题,六个模块全部开齐让学生自选,从管理角度上会特别地麻烦。有的实验区好像就统一开一个模块,这样最省事,虽然选择性差了可是降低了难度,大家能统一,而且好考试。现在考试比较麻烦,我们也很关心考试的方式,学生是怎么考试就怎么学,考什么他学什么。 教师4:那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习时选择较难的模块,但考试时就专挑比较简单的模块,比如生活模块、技术模块。 教师1:新课程在前,新课程怎么考,高考怎么考还没定。高考的方向应该跟这个新课程配套。 教师2:那新课程学完了以后,学生到底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多了还是少了? 教师5:我觉得看高考变化要求是多了还是少了。 教师1:我觉得现在化学占不了什么优势,可能选化学的人不会特别多。 教师5:我特别担心高考一旦有某个模块不考了,会不会导致全方位的都不学习这一模块了,老师也不教了,学生也不学了。 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开课方案是怎样的? 郑克强:北京市的选课方案: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模块;所有理科生都必须学习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所有学生可以任意选修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模块。北京在300多所学校中有70多所师范高中,北京教委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批准十所师范高中自主排课方案,这些学校包括:人大附中、二中、四中等,这些学校可以自主排课,自主会考命题的权利。 北京市的开课方案 全体学生必修 化学1 化学2 全体学生必选 化学与生活 偏向理科生必选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全体学生任选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罗滨:人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化学课程安排,高一有4个学段,共安排了3个模块:化学必修Ⅰ、化学必修Ⅱ、《化学与生活》(必选),每周3课时。每个学生学完三个模块,获得6学分。每周四下午安排国家选修课中的任选部分,化学学科在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了《实验化学》模块,在这个时间学生处于跑班状态。在下学期也开设了《实验化学》模块,同时开设了《化学与技术》模块,每周2课时,一学期一个模块。在星期五下午开设的是校本选修课《高中化学竞赛》。 在高二上学期开设《化学反应原理》,下学期开设《有机化学基础》,在高二结束的时候,理科学生完成北京市规定的两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的学习。侧文的学生不在必修课时间内学习化学,但是可以在选修课的时间内选择喜欢的模块,在周四下午连堂课时间开设了《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实验化学》连续开设四个学期,《化学与技术》连续开设三个学期,《物质结构与性质》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校本选修部分,在高二两个学期都开设了《高中化学竞赛》、《化学竞赛实验》、《英语化学》,其中《英语化学》是由外教上课。 在高三年级,在星期四下午开设任选《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星期五下午开设选修Ⅱ(校本)《高中化学竞赛》、《化学竞赛实验》。 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较大,人大附中制定了排课原则:整体构建,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共同成长。把国家必修、国家选修和校本选修统一安排。这样的课程设置,保证侧文学生基本学习三个模块,侧理学生基本学习五个模块,确保了北京市的基本要求,同时循环开设课程,使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和将来有志于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学生能够再选修1-3选修模块。 人大附中的开课方案 第一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化学必修Ⅰ、化学必修Ⅱ、《化学与生活》(必选) 选修Ⅰ(任选) 《实验化学》 选修Ⅰ(任选)《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 选修Ⅱ(校本) 《高中化学竞赛》 选修Ⅱ(校本) 《高中化学竞赛》 第二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选修Ⅰ(必选)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Ⅰ(必选)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Ⅰ(任选) 《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Ⅰ(任选) 《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Ⅱ(校本) 《高中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实验》 《英语化学》 选修Ⅱ(校本) 《高中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实验》 《英语化学》 第三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复习 选修Ⅰ(任选) 《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Ⅱ(校本) 《高中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实验》 王磊:人大附中选课方案,对其他实验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面,尤其是他们是在真心实意地落实必修、必选和任选三个层次的课程框架,任选模块的落实非常有策略,采取循环开设。 其他实验区的选课方案为:大部分实验区能够做到必修、必选。在选修模块的开设方面,基本都指定了侧文、侧理,区别在于侧理的学生规定学多少模块,学哪些模块。理科生基本上都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另外,有的实验区给理科生还开设了《化学与技术》或《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大部分实验区除必选模块之外就不开了。 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课的形式已经是多种多样了,但从选择主体来讲,目前还基本上是以地区为单位来决定开什么,不开什么。特别值得大家欣赏的就是深圳中学,它是以学生为选择主体,这是很不容易的。 4高中化学新课程每个模块的36学时如何安排? 郑克强:关于必修模块36学时的安排,考虑化学实验探究用时较多,尽可能大小课相结合的排课,例如北京二中采取大、小课相结合的排课方式,大课100分钟,小课40分钟。此外,我们建议东城区的大多数学校高一,每周排3课时,一年修完化学1和化学2必修模块;高二,文科生每周2课时,理科生每周3课时。 罗滨:每周4课时,与学生见面机会多,与学生关系较好些,最大的缺点是节奏太快,不利于后面的学习;每周3课时,与学生见面机会比较多。将一学年的时间整体安排,两个学期修完三个模块,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要求;每周2课时,与学生见面机会太少,拖时较长,并且容易被节日冲掉。 王磊:在选修模块的排课中,受到关注的问题是:选修模块的开设顺序。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设计的六个选修模块跟必修都是同等衔接的,包括所有版本的六个选修模块的教材,它的起始水平、衔接处都是跟必修衔接的,所以不存在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问题,这里就把选择权还给了学校。 实验区实施结果表明,选修模块先开化学反应原理,还是有机化学基础,或者物质结构与性质,并没有本质差别;很多实验区先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原因是:将必考模块先开设。国家规定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高考必考的选修模块;考虑到化学2最后一章是有机化学内容,一些实验区紧接着开设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就全国范围来看,考虑到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抽象水平较高,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建议较后开设;如何把不准备系统开设的选修模块中的很好内容使用到课程中,实验区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例如把一些相关内容打散使用,渗透到开设的模块中;开展专题讲座;选择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下) 本讲主题:高中化学新课程是系统改革,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改变会导致课程内容的变化。本讲核心探讨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分析了三个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如何看新增内容;如何看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如何看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博士 胡久华 嘉宾: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磊教授 福建省龙岩市教研员 杨梓生 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 王秀忠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王磊:首先从课程标准中能看得出来的它是 “模块化”的。和原来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实际上是按模块来进行组织的。其次就是它的“主题性”,在每一个模块中,模块会规定有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在每一个主题下面会有若干个内容标准。所以课程标准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在模块下面的主题来阐释的。产生这样的一种变化,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在于价值取向被规定了。内容标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取向在什么地方。具体知识是为了主题的认识发展,而主题的认识构建又是为了体现了模块教学的核心功能。模块化和主题化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具体教学内容的变化。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不再仅仅是原来传统狭义的知识点了,它有很多联系实际、联系工业生产的内容,还有很多是涉及到实验方法、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设置这些内容条目,实际上是支持三维度课程目标的。三维度课程目标是落实到三条内容线索中,是贯穿在每一个模块当中的。那么具体的内容标准条目也应该支撑三维课程内容的。内容线索包括了核心的化学知识、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学科思想方法,还有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这就体现了“多元化”。课程内容还体现了它的层次性。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内容在必修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认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甚至包括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内容,它也是层次性递进的。 最后就是课程内容的“建构性”。建构性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的情景化,它不是裸露的讲知识,一定是要密切的结合生产生活,或者学生已有的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教学过程活动化,就是我们在课程标准中专门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就是要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探究过程,去达到所要求的内容标准,这是课标给出来的明确指示。因此,我们看课标内容的时候,要关注大的方面,不要局限在某一点上去看。 在分析课程内容的时候,有一些常用的语言或者口号,分别为: ​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 ​ 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 将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 ​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 超越具体知识传授,重视观念建构和能力发展 杨梓生:老师们应该整体性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明确必修是为全体学生奠定基础性要求,在选修模块进一步发展,体现层次性;课程标准按照模块安排主题和内容,考虑了学生的选择性和需求;此外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特点,对全面开展化学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很有帮助。 王秀忠: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的关注点与原有课程不同,原有课程更关注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新课程以化学知识为素材,尽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生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抓手。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为解决问题和开展探究打下平台;此外,新课程更关注实用价值,很多内容都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STS内容。 2一线教师应该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 教师1:我看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以后,发现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存在以下几个差别:首先是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部分减少了过去我们认为在教学大纲中最为重要的“难度要求”栏目。其次,在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增加了很多内容。过去的实验活动内容非常少,而现在活动和探究建议非常多,是不是每个活动探究建议要求?我觉得这是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广阔空间。还有,我觉得在内容标准的指导上面很符合我们的想法。比如必修1模块中的主题1与主题2,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能主动交流,我觉得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需的,这些在实际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 教师2:我看课程内容的第一页,也就是主题1和主题2,我发现里面没有几个化学名词,全都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那么我不知道我在教的时候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教师3:看完课程内容,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关于活动与探究的建议。因为我想知道,这些建议里的实验探究活动和我们传统演示实验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看到这么多活动与探究建议,还使我有一点担心。我们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能否满足这些活动和实验的开展?如果这些活动和实验都无法开展的话,能否达到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各种要求? 教师4:我很喜欢课程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大纲只是以核心概念的形式呈现内容,显得比较局部。而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比如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主题二“化学实验基础”都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呈现的。 教师5:看完内容标准后,有几个地方使我眼前一亮。内容标准用的几个词,比如主题1“欣赏化学科学”中用的“欣赏”、“安全运行”中的“安全”。我觉得课程标准中用的这些词,都是比较正面的介绍化学。我觉得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总是喜欢用负面的例子去介绍化学。这样别人一听说你是一个教化学、学化学的,就觉得特别可怕。我觉得以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从正面去介绍化学。化学有很多优越性,化学在生活、生产中作用很大。课程标准很多内容条目都是跟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这比以前只教理论,然后给负面例子好很多,至少让别人觉得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教师6:我看到这个内容以后,发现课程标准研究的内容挺多,但是有点乱。如果跟过去教学大纲相比,知识体系线索不是很清楚。课程标准和过去教学内容相比,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讲的非常到位。比如讲“同位素”,过去书上都讲核素,因为如果不讲核素,有同学就区分不开同位素和元素的概念。只有讲了核素以后,认识到核素是一种原子,同位素是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从过去认识论上来说,教学大纲周期表以前的知识和周期表以后的知识安排是不一样的。比如学习卤族要先学氯气、学氯化氢,然后卤族元素。那么在周期表后呢?是先学了一个族的通性,然后再分开去学。知识体系、脉络特别清楚,现在课程标准好像完全不一样了,显得比较乱。 教师4:我感觉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比如,“化学键”这个概念,大纲有化学键这个概念,在化学2和选修模块同样也有。化学键在教学大纲是B要求,而在课程标准必修化学2陈述为“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到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化学键成为一个主题。在选修模块中,“化学键”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个主题强调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我的直感就是化学键是一个微观的概念,然后物质的性质是宏观的内容,这样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了。 教师1:课程标准里面要求的深度、难度和大纲相比不是那么明确,那么老师在参照这个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方式把握深度难度呢?或者说我们参照什么来把握深广度? 总结:一线教师普遍关注了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和减少的内容,比如一线教师注意到了在课程标准里面增加的一些应用内容和一些学科思想的内容,并且关注具体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疑惑,比如活动探究建议要求不要求?课程标准内容很零散,系统性差?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 3如何看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的新增内容? 王秀忠:新增内容是对老师来说的。分析新增内容应该从全局认识,新增内容是根据课程需要增加的内容。社会在发展,学科在发展,需要将一些内容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感觉一些新增内容较难,这是由教师的熟悉程度来决定的。对于学生来说,所有内容都是新的,难度也是类似的。例如,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新增内容,很多老师感觉难度大,学生不可能理解。我的实施结果表明,学生感觉还可以,反而认为该模块内容条理清晰,学生对新增内容的学习并不是很困难。 杨梓生:如何看新增内容?建议老师从四个层面探讨:第一,为什么教,价值是什么。老师要明确每个新增内容的功能。例如新增的红外光谱内容,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只是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测查物质结构的先进技术;第二,教什么。明确新增内容需要学生落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三,怎么教。根据内容的功能和特点,怎样合理地、有序地进行教学;第四,教到什么程度。就是内容定位,应该教多少,教到什么深度。如果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应该能够明确要求,很多新增内容都是基础的、了解的要求,并没有要求达到理解和掌握的水平。老师如果搞清楚这样四个问题,对新增内容的教学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困惑。 王磊:老师应该明确新增内容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面向侧理学生的。此外,老师要深入分析新增内容的价值和功能: 分析哪些内容属于一级内容,会影响学生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认识角度的多少。要看哪些新增内容是代表方向性的,即它增加的是讨论问题的方向和维度的。比如说化学反应原理当中的反应方向就是一个代表维度的这种内容,有没有这个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的缺失与否。这样的内容属于一级内容,是应该增加的; 分析哪些内容属于二级内容,具有实质性。比如平衡常数,必修也讨论平衡,是定性的一套理论,到了选修以后,就要向定量或者向理性去提升,那么引入平衡常数解决的实际上就是内容的水平问题。这样的内容属于二级内容,应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分析哪些内容属于三级内容,可进行筛选。比如沉淀溶解平衡,它只是平衡体系中的一类,与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在认识水平和认识角度上具有类似的作用,这样的内容属于三级内容,是可以取舍的。 分析哪些内容属于四级内容,价值较小,可有可无。比如平衡常数是二级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和不要有质的区别,但是要不要引入KSP,要不要引入水解常数,这就是属于可有可无的四级内容。比如说无机、有机里面多一个反应、少一个反应,都属于四级内容。 化学学科专家对新增内容的分析: [物理化学学科专家 北京大学 高盘良教授]我们过去中学化学教学,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跟现代学科、现代社会脱节。只是学了书本上的化学,并没有给学生创造出未来发展的平台。比如现代化学已经从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研究,从宏观物质深入到了微观世界,但是我们高中化学教育到底多少地方体现了定量思想?多少地方体现了微观分析?又比如量子化学,这是20世纪发展最快、发展最显著的一个学科,但是我们的同学不知道量子化学是什么,不知道量子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教学要不要对同学在这个领域开一个窗口,让大家了解我们现在化学各个新的领域。可是我们原来高中没有这些内容。我觉得我们把一些现代成果放到中学里,是给同学一个视角,一个观点。让学生将来升入大学有比较好的基础;或者走向社会以后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用新的视角来观察。把大学的一些东西放到中学来是使我们中学教学能够建立在一个新的观点、视野上。 [有机化学学科专家 首都师范大学 曹居东教授]有人提出现在中学增加若干内容以后,大学应该怎么办,大学还学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在用凝固的观点看教学。实际教学是不断发展的,1950年、1990年、2000年和现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一定是不一样的。大学的课程内容在不断变化,那些古老的、陈旧的内容大学也在不断地删除,最前沿的内容在不断进入大学,中学也应该是一样的。为了使化学学习更容易、更深入、掌握更牢固,我们必须增加一些看起来过去没有,但是现在必须增加的东西。这个应从学科本身的发展讨论,例如反应规律,如果以后学生不学化学,那些规律都忘掉了,但是他以后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他可以规律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混乱思考问题。 [结构学科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 李宗和教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因为现代化学的概念和理念和以前所学的化学是有所区别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念有两个,一个是轨道、一个是量子。你了解了轨道和量子之后,才会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质结构。这些内容将来在中学化学当中是必须要引进的。比如对能级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轨道、量子数的相关知识,也就没法引进这个概念,也就没办法了解原子结构,更没办法来理解元素周期律。 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削弱了基础性”? 王秀忠:有些老师与原来课程比较,认为必修基础降低了,选修要求突然提高了,走了两个极端,导致学生化学水平降低。这主要决定于教师的教学处理,一定要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必修模块属于国民的教育,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了,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生长点。学生学完选修模块后,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问题是这样的。例如学生学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后,对乙醇、苯等典型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因此,老师要整体性看基础性,尤其是学生学完必修和选修模块之后的整体化学水平。 杨梓生:老师在分析基础性的时候,要明确课程标准是从四个方面表明基础性的:元素化合物和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例如化学实验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研究化学的策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元素化合物内容,以前我们只关注具体的物质性质,现在还要关注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与物质性质相关的STS内容,需要学生通过物质性质学习建立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从这样四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的基础性,会发现基础性不是消弱了,而是加强了,因为新课程为学生建立了全面的基础。 王磊:看基础性,要看到整体的基础,全面的基础和个性的基础,尤其要把必修和选修结合起来看基础的强弱问题;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选择性的课程内容与基础性的关系,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因为高中化学新课程让基础成为每个学生真正需要的基础,从而成为学生真正落实的基础。例如文科生通过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生想要的基础,更是符合文科生特点的基础。 从概念原理来看,有些老师会认为必修模块知识点覆盖面大,但知识点要求水平很低,很担心基础性得不到保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要看到层次性,尤其要看到学生学完选修模块后,在核心化学概念认识方面丝毫没有降低;第二,必修模块中的概念原理内容,更强调知识的功能,强调把概念原理的知识点变成思维方法,变成能力,变成分析物质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和思路。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方程式配平方面降低要求,将教学时间用于使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课程内容更具有功能性和价值。这样的基础才是新课程强调的,学生需要的。 从认知角度来讲,不应该看知识点是多了还是少了,而应该关注化学认识是否发展了,并不是知识点少了,学科认识就低了。我担心由于老师理解不到位,结果表面上是知识点少了,但化学核心认识教师又没有重视,最后只可能是基础降低了,这是大家要警惕的。实际上,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基础,我们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基础性。此外,螺旋上升的这种课程结构本身也是有利于基础的。螺旋上升比单纯的线性的课程结构其实更有利于打基础,因为核心的知识是需要循环上升的。 5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差”? 王秀忠:系统性是有层次的,是有针对性的,必修有其系统性,各个选修模块有其系统性。例如《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系统是基于官能团和有机反应的系统,《化学与生活》模块让学生建立的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系统;对于普通的公民来说,建立怎样的系统更有价值,对于学理科倾向的学生,应该建立怎样的系统,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建立各自有价值的系统。 杨梓生:关于系统性问题,老师要明确两个方面:第一,系统改变了,是不是就是没有系统了?新课程建立了新的课程内容系统,并不是没有系统。第二,老师需要从三个层次分析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系统。 大系统:站在课程标准层面,整体看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系统。 中系统:模块的系统,从模块的功能分析。 小系统:各个模块中的内容主题。 王磊:关于系统问题,老师要打开思路和视野,明确事物的体系是多样的,个体头脑中的系统不是唯一的系统;另外,教师要敢于向学生展示多样的系统。例如关于元素化合物内容,教师既可以向学生呈现以元素为核心的知识系统,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以物质类别为核心的系统;此外,老师要关注系统性的本质性联系。我们认为所谓系统应该是有联系、有组织、符合逻辑的。那我们再来看看,有联系、符合逻辑,它的更深层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追求学科本质、追求事物本质的东西,我们不要被系统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我们看待系统还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把什么内容放入一个课程或者一个教材,放在哪个地方,是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它的教育教学价值,我们要考虑把它放在哪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我们要服从价值最大化原则。 作业 见课程公告中的“研修 指南 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星度指南下载审查指南PDF ”,完成作业所需要的素材见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 与本专题核心问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拓展资源 1-1-1高中新课程:机遇与挑战——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刘坚,课件) 1-1-2整体性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意义 1-1-3洋浦实验学校高中新课程的开课方案 1-1-4深圳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开课方案 1-1-5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经验总结 1-1-6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经验总结 1-1-7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经验总结 1-1-8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展(王磊,课件) 完成本专题作业所需素材 1-2-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1-2-2 一线老师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认识 1-2-3对新课程的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 下一研修专题背景资料 2-1-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分析 2-1-2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1教材中的组织和呈现 2-1-3不同版本教材中硫、氯、铁、乙醇内容的呈现 2-1-4有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2教材中的组织和呈现
本文档为【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07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07-28
浏览量: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