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举报
开通vip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冶炼、工具制作成了新的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部门又独立出来,形成了又一新的产业部门。同时,手工业部门也出现了分工不断深化的现象,制盐、制酒、丝绸、棉纺等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的细分产业。在机器时代,机器取代手工工具成为人类新的生产工具。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促使新的产业部门不断发展。20世纪初,以钢铁、铁路、石油、化学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又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产生了一批新的产业部门。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掀起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高潮,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各产业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新的产业部门大量涌现出来。可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业应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即为一定的经济目标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同时,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特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 (四)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作为经济单位,它既不属于宏观经济所指的国民经济,也不属于微观经济所指的企业经济活动或居民消费行为。它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 (五)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以一般分工为主导形式。这种分工形式只能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分成比较简单的大类,例如农业、工业等,形成产业的第一层次。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特殊分工成为主导形式。这种特殊的分工在第一层次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细分,例如将工业细分为基础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业种,这些大类下的业种构成产业的第二个层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兴产业不断出现,特殊分工的主导形式不断复杂化。这种特殊分工在第二层次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例如将制造业细分为食品、纺织、造纸、化工、制药、冶金、机械等业种,形成产业的第三层次。这样,产业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直至不能再分为止。 (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则不断扩展。产业的含义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人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人产业的范畴。产业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料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也包括非物质资料部门(服务、信息、知识等)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甚至文化教育等部门。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管理产业活动,有必要对产业进行分类。产业分类就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同的集合。所以,产业研究和分析目的不同,产业的分类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例如: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这种分类要求产业具有相同的原材料,例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或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例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或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例如电力、煤气、供水等;或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例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 用途关联分类法就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这类行业的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例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等。 4.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产业间的关联方向包括单向关联、双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5.战略关联分类法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 (1)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主导产业,应同时具备如下三个特征: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主导产业的这三个特征是有机整体,缺任何一个特征都不可成为主导产业。这类产业往往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2)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起着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 (3)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能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往往由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产业规模以后就成为了支柱产业,或先成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既起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然后再发展成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再起引导作用而只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 (4)重点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产业的概念比较含糊,缺乏科学性。它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先行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等。 (5)先行产业。其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另一类先行产业是指根据国民经济战略规划的需要人为地确定必须先行发展以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即先导产业。广义的先行产业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这种分类方法从深层次反映了社会分工深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产业结构理论的一个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三次产业分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但各国在实际应用上的具体划分标准还不完全一致。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中国也有自己的对产业进行科学分类的国家标准,即由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它把中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这16个门类依次是: A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含5个大类); B采掘业(含7个大类); C制造业(含30个大类);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 E建筑业(含3个大类); F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含2个大类);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含9个大类); 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含6个大类); I金融、保险业(含2个大类); J房地产业(含3个大类); K社会服务业(含9个大类);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含3个大类); M教育、文化和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含3个大类);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含2个大类); O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含4个大类); P其他行业(含1个大类)。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产业除了以上几种最常见、最常用的一般分类方法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方法,如四次产业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钱纳里一泰勒产业分类法等。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就是这些不同层次的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产业经济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回答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没有回答的问题,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中间产品的复杂交换关系等问题,从而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二)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较产业结构理论而言,它更广泛细致地用精确的量化方法来研究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属于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部分。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人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 (四)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五)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 (六)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纵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从横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有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1)。 第一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形成发展及理论基础,说明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产业领域中有关人的经济行为的组织、结构、管理、对象、发展规律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产业经济学在于应用对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指导产业经济的实践,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第二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就学科性质而言,它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第三层次,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发展四大块。 第四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为为人”。研究产业经济学,要以“人为为人”的思想为指导。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所以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人为为人”是指导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论和最终落脚点,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最终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五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在于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首先是由于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研究上的需要,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中,我国也已明确提出了2010年的远景目标及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切无不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因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关键。应该说,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国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是比较晚的,对产业经济的各种调控手段也不太熟悉,所以更有必要加强对产业经济的学习和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包揽一切,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原材料分配、产品生产和分配、劳动用工等都是通过国家计划来执行的,国家利用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干预。生产过程中,高投人、低产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劳动生产率低下,利用粗放经营实现经济增长。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家直接干预主要作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在其他领域只利用间接调控手段和工具,以市场为中介,消除单纯市场机制作用可能引起的盲目性,防止资源的浪费。生产者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主动降低消耗、增加产出,以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政策就是一种有效的间接调控工具。产业政策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影响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产业朝国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产业政策要产生预期的效果,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并洞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所以,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状况一直不甚理想。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病疾。改革开放前,我国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的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调整农、轻、重不协调的比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加工业中高水平加工能力不足,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有关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服务业、信息业以及一些高技术战略产业发展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在产业布局上,由于过去片面强调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以及备战的需要,使得我国的产业布局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三线”工厂过于疏散,大城市工厂过于集中等等。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系统分析方法论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个体的相互作用怎样通过层次整合最后形成这些经济总量,以及其相互联系的变化规律。所以系统论的观点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 (二)唯物辩证方法论 唯物辩证方法论是我们研究任何事物、任何系统的根本方法论,研究产业经济也不例外。 (三)“人为为人”方法论 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所以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人为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经济管理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人为学”的核心观点是“人为为人”,即在经济管理中人的行为首先是从个人出发,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符合经济规律,即“人为”;然后从“为人”角度出发,来调整、控制自身的行为,与整个经济环境相适应,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持久地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推动经济整体的发展。“人为为人”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基本方法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这一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在产业经济的研究中一般有以下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六)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七)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研究方法 (八)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形成较晚,但其思想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则来源广泛,遍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宏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各个经济学领域。产业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又有新的发展。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中国最早的具有产业经济思想的经济政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中国封建时期自秦汉封建大一统的国家政权体制建立以后,就已经具有了十分成熟的具有现代产业经济学特征的经济思想,在实践中,已开始了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直接干涉和控制,其赖以进行的相应政策就是农本政策、工商业政策和水利建设政策。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反映了一种产业结构政策的思想,而在工商业政策中则更闪烁着产业组织政策的思想,即扶持官商、国家垄断经营和抑制私商。可见,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在中国是十分久长的。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三)西方宏微观经济学 (四)新制度经济学                                                                       二00六年十月十六日
本文档为【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097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07-28
浏览量: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