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已整理1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已整理1

举报
开通vip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已整理1高等教育学复习 高等教育学复习 一、选择题或判断题 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 p12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何、音乐。P12 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P13 4、稷下学宫大学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已整理1
高等教育学复习 高等教育学复习 一、选择题或判断题 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 p12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何、音乐。P12 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P13 4、稷下学宫大学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p14 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4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5 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P16 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著名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P25 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P26 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p26 11 、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P28 12、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他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全国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全国教育都有重要的统领作用。P29 13、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大主持了评议会,提出教育独立论,主张教育要交由教育家去办,实行教授治校。P30 14、1993年启动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到2000年共有98所高校和602个重点学科进入工程建设。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于1999年开始实施。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创建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等计划。P36 1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校教育机会的扩展,教育民主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扩大高等教育机会。2)调整教育结构。3)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美国)p42 16、我国古代“政教合一”和“学在官府”的现象说明了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4 17、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p50 18、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应归功于教育。P64 19、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P73 2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的归宿。P75 21、高等教育目标首先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综合——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所决定。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除了按照社会需求来确定外,还应按照人的需求来确定。P76-77 22、专业培养目标包括:1)培养方向;2)使用规格;3)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与要求。P82 23、英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能水平和品德要素,能够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教育、 文化、经济的每个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对社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家”,往往还是 “大家”。P83 24、所谓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比如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史学家。他们的基本使命是运用各种抽象发价值符号系统构建某个学科的概念、定律和学说,创造新知识。P84 25、所谓实用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比如工程师、教师、医师、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表演艺术家、发明家等等。P84 26、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首先可以通过知识面以及职业适应面来考察。知识面和职业面宽广的是通才,事实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P86(还需要看书) 27、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贤达化建设。P88 28、根据专业的不同外延,可以把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专业分为三个层次: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简称“科”)、71个“种类”(简称“类”)和249种具体专业(简称“种”),“专业的层次结构”就是“学科门类”、“专业种类”、具体“专业”三个层次的结构。P91(还应看看书) 29、专业模式分为两种:“大专业模式”和所谓“小专业模式”。“大专业模式”对应“通才教育”,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小专业模式”对应“专才教育”,代表为前苏联。P93 30、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了《课程》一书,提出著名的 “活动分析法”;1923年美国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P97 31、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立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P98 32、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P99 3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1)专业理论性;2)独立性;3)创造性;4)实践性。P105 34、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状态体现了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体现了教育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P109 35、“一刀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P110-111 36、教师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P124 37、50年代末由美国“结构教育”的代表人物布鲁纳首先提出发现教育法;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问题教育法;近代杜威提出的 “五步法”:情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把问题教学程序化和模式化了。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P125 39、程序化了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给学生的,称做“教学机器”;通过课本来呈现的,称做“课本式程序教学”;通过电脑来呈现的,称做“计算机辅助教学”(CAI)。P127 4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其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P129 41、较为重要的两种教学辅助形式:个别辅助和分组教学。P129 42、选修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内有限制或无限制的选择学科或课程。与选修制相配套的是学分制。P130 43、学分制产生于美国,1917年蔡元培首先在中国北京大学实行选修制。P130 4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P131 4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P131-132 4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1)研究——基础性;2)学科——综合性;3)人才——密集性;4)信息——丰富性;5)力量——充足性。P139-140 47、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对教师的内涵作出了原则上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上的内容: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P148 48、教师的角色特征有:传授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代理人的角色P148-149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又公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这一方面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有利于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师资选拔机制,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声望,也符合使我国教师资格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改革要求。 p160 50、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成为 “职称”,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制,将高等学校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P161 51、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就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或职称的一项制度。P161 52、高等学校管理以学术管理为特征。P165 53、高等学校自主权是指:高等学校独立处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如教什么、怎么教的能力,指定研究计划的权利,法律规定的有关权利等等。是进行创造性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分析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关键点,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活动支持和干预的程度。P166 54、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所面临的改革与发展任务,可以将高等学校班学自主权氛围改革权与发展权两类范畴。p167 55、在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内部,存在两种主要权利,即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P168 56、根植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自身的文化传统,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建构了不同的权利结构,逐步形成了以下三种典型的管理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 其中欧洲大陆国家学术组织的基本结构是假手与国家官僚机构相结合。英国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懂事、及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副校长主持主要事务。美国模式与欧洲大陆模式的区别是学术权利不及行政权利有影响 p169 (还需看书) 57、1998年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171 58、分权——矩阵型组织形式又可称为“学院制模式”,为许多西方综合性大所采用。P172(还需要看书) 59、高等学校一般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校级以下设立学院,开始于中世纪大学,系建制于19世纪上半叶始于哈佛大学。P173 (还需要看书) 60、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代表为法国)、分权模式(代表为美国)、并重模式(代表为日本)。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分组管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力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P178(还需要看书) 61、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P181 62、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P183 63、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美国高等教育主要实行地方分权管理;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法国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大学是自治的,同时接受国家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资助。德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社会政治地位很搞,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在大学内部,校长拥有很大的权限。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目前的状况极为相近。P187-190 可以再看看书。 64、国务院转批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P192 65、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P192 二、简答题 1、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1) 答:洪堡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对德国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洪堡从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从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出发,洪堡高度强调大学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与此相应,洪堡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 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学术自由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2、简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46、P63) 答: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2)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高等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3)高等教育能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3、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P70) 答:(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2)发展科学的职能;19世纪 初,德国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办柏林大学,他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自洪堡和柏林大学开始,发展科学遂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二职能,并且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普遍原则。高等学校将科学研究作为其重要职能,也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说的第三项高等学校职能,指的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服务的职能最早是在美国的高等学校中确立的,“威斯康辛思想”的提出,遂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且为各类大学普遍接受,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 高等学校的三项主要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培养人才 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的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运用,既是高校对当地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4、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P94) 答: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按纵向与横向结构来分类。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它是从学生认识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按照结构层次划分的,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四种类型: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是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为划分的,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 5、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15)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 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6、简述讲授法及其具体要求(P117) 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以适当的知识材料通过语言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材料与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赋予新的意义并保持在记忆中。 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是:(1)课程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课堂讲授应当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2)课堂讲授要保证科学性。教师在讲述时,要注意运用准确的概念,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逻辑严密,层次分明。(3)课堂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辅之以翔实的引用材料,举例要恰当充分,另外,讲授也可与学生的观察、练习等活动结合。 讲授法目前仍是高等学校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7、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补充) 答: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由于教材反映的是编写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一定时间后,难免有陈旧感。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科杂志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8、简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P137) 答:(1)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三、论述题 1、请结合所教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P106) 答: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依据的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而提出的。 贯彻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3、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4、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1、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积累有关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法则、定律、原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3、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原理、定律与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实验、实习、练习等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3、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3、发扬民主,教学相长,早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勇于探求创新的能力。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认为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2、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和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2、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七)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条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的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这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2、根据高校教师劳动特点论述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P1152、P154) 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决定的;其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可套用;此外,“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运用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知识以及教学的艺术等精神手段来影响大学生的。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劳动手段在多方面是教师个人的人格和言行本身,因此,其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高校教师劳动首先有很强的个体性,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实现的,在科研中教师也有很大的独立性与自由度。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教师的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教师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内涵以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一是普通文化知识;二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三是教育学科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技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主要有:(1)教学设计的能力,(2)教学实施的能力,(3)学业坚持评价能力。 3、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具体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1、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2、职业道德素质。包括:(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 3、论述你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认识(见补充材料) 答:(答案要点) 一、何谓“素质”、“素质教育”? (一)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对人的素质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素质”就是人品,就是为人;广义的“素质”则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但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任务后,人们大致取得了共识。在普通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为纠正过于狭隘、过于片面、过于注重功利的专业教育的弊端。 二、素质教育兴起的全球背景与我国特点 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可再就业性)要求更加突出。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 4、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5、终身教育从一种思潮变为现实行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可逆转。 三、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那种狭隘的、片面的、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相对立,与那种崇尚即时的应用和看得见的“适应”的教育思想相对立。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彻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即更多地激发那种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其次,是旨在培养专业之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大学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使他们既具改变外部世界之智能,又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 3、人的素质的发展的鲜明特征一是强调,二是强调“内化”。因此,大学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提供多方面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地学习、探索和领悟、提高。任何“越俎代庖”和“胶柱鼓瑟”的做法,都不利于大学生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 2、科学与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 3、发展情感:大学素质教育的难点
本文档为【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已整理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19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7-24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