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举报
开通vip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 年 第 ∀ 期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 陈 玉 申 从 ∃ ! %年美国出现第一家报纸 《波士顿内外新闻报》起 , 美国报纸已有 &% %年的 历 史 。 在美国报纸的发展过程中, 新闻观念 、 新闻报道的标准及写作方法不断发生变化 , 从而出现 了好几种新闻模式。 对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递擅演进加以研究 , 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资产 阶级新闻事业的某些特点 , 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新闻写作活动的某些发展规律 。 一 、 从 “党派新闻” 到 “客观报道” 北美独立...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 年 第 ∀ 期 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 # 陈 玉 申 从 ∃ ! %年美国出现第一家报纸 《波士顿内外新闻报》起 , 美国报纸已有 &% %年的 历 史 。 在美国报纸的发展过程中, 新闻观念 、 新闻报道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写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不断发生变化 , 从而出现 了好几种新闻模式。 对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递擅演进加以研究 , 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资产 阶级新闻事业的某些特点 , 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新闻写作活动的某些发展规律 。 一 、 从 “党派新闻” 到 “客观报道” 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 , 基于党派行为而产生的政治报道大量出现 , 美国报业进入了 “政 党报纸时期” 。 政党报纸在政治上代表不同政党或党内人士的利益 , 在经济上依靠政党 、 政 客的津贴 , 在内容上主要是政治评论和政治新闻 , 读者对象以上层资产阶级为主 。 它们公开 表明其党派性 , 充当政党、 政客争夺政治、 经济权利的工具。 在政党报纸时期 , 新闻报道的主要模式是 “党派新闻” 。 政党报纸置身于政治 斗 争 之 中 , 刊载新闻的主要 目的是争取对本党及其候选人的支持 , 把舆论向既定的方向诱导 。 新闻 报道的内容是按照一定倾向的编辑方针加 以选择的 , 只选择那些于 己有利的事实而排除于己 不利的事实 , 以唤起或强化于己有利的典论 。 在这样的报道原则支配下 , 新闻记者毫不掩饰 地站在 自己的党派立场上来报道新闻 , 在写作时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 把新闻与观点混合在 一起 , 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 。 因此 , 党派新闻往往带有明显的党派偏见 。 一个 记 ∋者可 以把某一位参议员形容为 “笑起来一副诌媚的好相⋯⋯有狡诈而锐利的眼睛⋯⋯ ” 然 而 , 要是某位参议员的讲话与该记者的党派观点吻合, 那他的讲话就是 “十分精辟泼辣 , 真 是大胆陈词 , 听了使人劲头倍增。 ” � “报纸反映并加剧了政党政 治的恶斗 ” � 。 当政党之间或政府与政党之间斗争激烈的 时 候 , 党派新闻便成 了政党 、 政 客相互攻汗的手段 。 有的报纸专门致力于 “扒粪 ” , 揭发隐私 , 挖掘丑闻 有的报纸则歪曲或捏造事实 , 开谣言作坊 , 有的报纸甚至恶意诽谤 , 实行粗暴的 人身攻击 。 激烈的党派偏见搞得新闻界乌烟瘴气 , 报纸向公众报道事实的职能丧失殆尽 , 充 分暴露出党派新闻的严重弊端 。 十九世纪下半叶 , 政党报纸在报业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新兴的廉价报纸所取代 。 廉价报 纸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城市人口 的大大增加 , 教育的普及 工商业广告的增多 , ‘ 印刷 、 造纸 及通讯技术的革命 , 推动报纸向 “大众化” 的方向发展 。 报纸开始成为一种特殊的 廉 价 商 品 , 报业开始走上资本主义企业化道路 。 廉价报纸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商业报纸” , 依靠广 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 不象政党报纸那样依赖政党 、 政客的津贴生存 。 因此 , 廉价报纸均 标榜自己是 “超党派的独立报纸” 。 为 了争取到更多的读者 , 报纸需要把 自己的政治倾向和 党派性尽可能掩盖起来 。 如呆报纸的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 在取悦于一部分读者时, 又会触怒另一部分读者 , 其结果将减少关系到广告价格的报纸的发行量 。 因此 , 廉价报纸上 的新闻报道改变了党派新闻的做法 , 在报道中以对事实的纪录为主 , 少作评判 , 在写作时使 用温和 、 慎重的语言 , 避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 美国早期廉价报纸的代表 《纽约先驱报》在 创 刊时这样声称 ( “我们将不支持任何政党 , 不做派系或小团体的机关报 。 我们将致力于纪 录事实 , 纪录公共的和主要的事件与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我们不说废话 、 不带偏见 、 公正地 、 独立地 、 无 畏地和善意地进行报道 。 ” ! 廉价于民纸这种追求 “客观 ”的报道方法 , 促进了新闻模式的 转变 。 专门采集 、 发布新闻的通讯社的出现 , 也是推动新闻模式发生转变的重要力量 。 ∀# 世纪 初 , 美联社开始 向全国报纸出售新闻 。 为了使政治倾向各异的报纸都能接受它的新闻稿 , 它 奉行一种 “只报道事实 , 不发表意见” 的发稿政策 , 记者仅仅使用事件目击者或可靠消息来 源提供的材料 , 使新闻避免带 有党派性和新闻媒介自己的观点。 否则 , 如果它只迎合某一个 党的报纸 , 那它就及得 其他党的报纸不快 , 也会使得那些希望新闻不受明显政治偏见影响的 读者不快。 美联社的这 矛两民道标准得到了报界的广泛仿效 。 于是 , “客观报道” 的新闻模式被确立下来 。 这一模式可以简单归纳为 ∃ 报纸的任务是 报道新闻 而不是制造或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新闻。 记者和编辑的个人意见和判断不 能带进新闻中去 , 他们 应当以中立态度进行报道 , 要强调的是不偏不倚 、 搞清事实 。 在新闻的写作上 , 客观报道的 主要原则是报道新闻应与发表意见区分开来 , 即新闻应是直接报道而不容许夹叙夹议 。 “美 国报纸主编协会” 在% & ∀∋年制订的 《新闻准则》对此项原则作了明文规定 。 它的第 五 条 写 道 ∃ 书健全的做法是把新闻报道与表明见解的文章明确区分开 。 新闻报道中不应含有任何表 明见解之词或任何偏见 。 ” 汤此外 , 客观报道还要求记者在报道中要清楚地交代材 料 的 来 源 , 即所说事情要有根据 , 所 弓(的 言论要有出处 。 此外 , “记者在报道争论时 , 应引用争论 各方的原话 , 而在报道相反的意见和互相矛盾的陈述事实时 , 也应该持中立态度 。 ” ) 二 、 “解释性报道” 的兴起 客观报道旨在增加新闻中确实的事实而减少记者的偏见 , 作为对党派新闻弊病的矫正 , 它是十分有效的 。 由于客观报道适应 了现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需要 , 因此 , 它所确立的一 些报道原则 , 长期被西方新闻界所奉行 。 但是 , 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为了 达 到 “ 客 观” 的效果 , 它要求记者仅仅使用消息来源所提供的材料 , 记者不应对消息提供者陈述的事 实和看 法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 。 这样一穷, , 向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新闻 , 是由消息来源而不是 新闻记者所决定的 , 这就限制了记者对事件进行综合性报道 , 难以向读者提供事件的全部情 况 。 许多为读者所需要和想知道的东西 , 由于不适合 “客观” 的标准 , 便告阔如 , 使新闻报 道留下若干的空白。 随着现代社会的 日趋复杂 , 特别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时 , 仅仅 向读者提供事实已经不够 , 读者要求对某些新闻事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 并加以解释 , 以 便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 , 而客观报道是对解释和背景材料加以排斥的 。 “解释性报道” 的兴起 , 便是对客观报道的局限性所作出的反应 。 写解释性报道的趋势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 大战给美国政 治 、 社会和经济领域带来 急剧的变化 。 当时 , 大多数读者对大战的爆发感到突然 , 他们要求报纸向读者说明为什么会 发生战争 , ∃或争的后果是怎样的 。 ∋# 年代的大萧条和 “新政” 的实施使经济问题成为新闻报 道的主要 内育。 对于联邦投资、 联邦预算 、 赤字开支等问题 , 如果报纸只是向读者提供消息 是不够的 , 必须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 甚至使用一些经济学的术语时 , 也需要解释一下。 另外 ,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科技新闻增加说明性内容 , 以满足非专业化读者的要求。 与客观报道相比 , 解释性报道要求记者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东西。 除了交代 “什么人做了 」冬儿 什么事” 之外 , 要尽可能完整 、 清楚地交代新闻背景 , 告诉读者新闻事件的起因 、 意义和影 响 , 以及可 能向哪个方向发展 。 因此 , 报纸编辑们往往给解释性报道加上 “背景情况介绍” 、 “新闻分析” 之类的副称 。 客观报道是以事件为中心 , 解释性报道则以描述过程为中心 , 因 此 , 它也被称为 “非事件性报道 ” 。 解释性报道的 出现 , 意味着向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新闻 , 应该是记者而不是由消息来源所 决定的 。 记者有责任把消息来源提供的 各种事实和看法加以整理 , 对歪曲事实的说法应该提 出异议或剔除掉。 除了向读者补充某一突发事件的背景材料 ,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 清 楚 之 外 , 记者还可以谈谈他本人预见到的社会和政治势态的发展 , 分析一系列相关的事件 , 或对 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进行研究性报道 。 尽管解释性报道出现后 日渐盛行 , 但它并没有取代客观报道的主导地位 。 因为资产阶级 报纸仍然要以 “客观 、 公正” 相标榜 。 但 “解释” 在报道中的出现 , 却容易使人担心新闻的 客观性受到影响 , 为此 , 美国报纸对解释性报道的处理一般采用这样三种方式 ( “ ∋ 在新 闻中插入整段或几句解释 , 或用斜体字排印 , 或放在括号中 ) ∀ 。 标出记者的 名字 , 以表 示 带有个人的评论意见 , & 。 评论员或专栏作家的署名通讯 , 它们多刊在评论版上 。 ” ) 本世纪∗# 年代 , 美国的广播事业迅速发展 , 电视也开始出现 , 在报纸与电子新闻媒介的 竞争中 , “深度报道” 应运而生。 一些报纸的编辑和记者认为, 报纸只 有增加报道的深度 , 才有可能在新闻传播上胜过广播和电视 。 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 预测事件发展 趋向的报道形式 ,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新闻的五个 “+ ” 和一个 “, ” 的内涵加 以 扩 大 ∃ 在 “+ −。” .人物/ 上 , 不仅着重在当事人 , 还要涉及其他直接和间接的有关人员 , 在 “+ −0 1 ” .时间 / 上 , 不仅要说明现在 , 还要追溯既往 , 推测未来 在 “+ − 02 0,, .地 点 / 上 , 不 仅 要往意新闻的发生地 , 还要注意到延伸和波及的地点 在 “+ − 34 ” .事件 / 上 , 不 仅 只有 “本事 ” , 还要探究事件的特点和细节 , 在 “+ − 5 ” .原因/ 和 “− 6 + ” .经 过 / 上 , 不仅 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 、 前因后果 , 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 , 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 三 、 “新新闻报道” ∃ 对传统模式的反叛 7# 年代是美国的一个社会激变 .情感 、 意识 、 态度的变化而不是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变化/ 的年 代。 青年人以各种激进的方式向美国传统主流文化进行对抗 , 他们的口号是 ∃ “不再一切照 旧” � 。 在新闻界 , 以汤姆 · 沃尔夫为代表的 “新新闻记者 ” 举起 “新新 闻报道” 的叛旗 , 试图重新构造美国的新闻模式 。 与传统的新闻记者努力争取 “客观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新新闻记者 ” 公开 主张记 者在报道中显示个人的风格和特点而使新闻带上主观色彩 。 他们认为 , 所谓 “客观性 ” 是一 种虚构的神话 , 因为它同新闻报道实质上的主观性质是相矛盾的 。 新闻记者永远不能离开 自 身的条件从事他的工作 。 人们想要报道什么事情 , 这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 , 即使他在报道中 不表示个人的看法。 就在报道者在 %# #。件事实中只把&”件告诉人们的那一刻 , 主观偏见 就 开始作祟了 。 由于报道者智力的介入 , 新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个人的系数在内。 当他选用这 个词而不选用另一个词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个人的解释 , 并且同时掩盖了一种解释 , 而没有明讲的东西往往 比已经讲明的东西重要 。 传 统的报道方式强调记者要持一种超然的态 度 , 是现实事件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入者 , 记者应把注意力主要放在采集材料上面 。 “新新闻 记者 ” 则认为 , 新闻记者不应借口 自己不介入事件而处于消极被动或机械冷漠状态 , 而应该 多易 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某个特殊的环境中去 , 把他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反应 记录下来 。 他 要与采访对 象建立起某种个人关系 , 哪怕是一种敌对的关系 , 运用 白己的亲身感受和访问手 法 , 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 , 挖掘藏在事实表面下的东西 。 因此 , “新新闻报道” 要比传统报 道更富于情感性和想象力 , 即更富 于个性。 只有经过个人主观的渗透和升华 , 才能向读者提 供更接近事实真相的新闻 。 把小说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来 , 是 “新新闻报道” 在写作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在 “新 新闻记者” 们看来 , 最好的客观报道也许能够涉及一件事情的所有表面现象 , 最好的解释性 报道也许能够把一件事的所有意义都解释清楚 , 但这两种报道都毫无生气 , 与现实经验相距 十万八千里 。 现实 世界里 各种事件的色彩 、 风味 、 气氛 , 以及它们的终极人性意义 , 是传统 新闻手法不可企及的 。 只百运用文学技巧 , 才能把事件象它本来 已经发生过的那样 再 现 出 来 。 汤姆 · 沃尔夫把小说所常有的四条叙述方法作为 “新新闻报道 ” 的基本技巧 ( “ � � 与其象大多数的文章那样用历史总结的方法去描述事件 , 不如用戏剧性的场面来描画事件 ) � ∀ � 与其象传统新闻写作那样偶尔用些引语或引用些奇 闻逸事 , 不如充分地做些 谈 话 记 录 ) � & � 记录下来那些 ‘∗+, 形的细节 , 或 ‘社会上各阶层人物的行为和个性 的 类 型 , ) � − � 当事件展开时 , 以综合和创造的方法运用观点来描述它们 。 ” 8除此之外 , “新 新 闻 记者 ” 们还经常运用内心独白 、 年代顺序的颠倒 、 预示 、 悬念等一些通常只出现在小说中的 生动而富有色彩的写作方法 。 他们声称 , 他们的 目的是要获得一种堪与小说媲美的文学风格 和带着心理学的深度来描写人物 。 很明显 , 这是一私杂交形式 。 有的 “新新闻记者” 直接称 自己的作品为 “新闻和小说叙 述方式的混合物 ” 。 由于 “新新闻报道” 背离了新闻写作的常规手法 , 自它问世起 , 便遭到 了激烈的批评 。 批评者们指责它混清了小说与新闻之间的区别 , 它把新闻报道变成仅仅是一 种娱乐 , 场景和对话的运用使事实受到歪 曲 , 用单纯的 自我吹嘘代替了历史上来之不易的尊 重客观事实的报道传统。 的确 , 许多 “新新闻报道” 是浮而不实的 。 有的作品滥用小说技巧 , 人们读到的是记者 并未听到的对话 、 记者硬塞进人物脑中的思想以及记者对于明知并未发生过的事件的描写 。 好多报纸的编辑对 “新新闻报道 ” 不满 , 把它称作 “准新闻报道 ” 。 7# 年代以后 , “新新闻 报道” 渐渐地堰旗息鼓了 。 但是它并没有消亡 , 而是在 各种新方式 中继续发展着 。 即使是最 保守的报纸, 现在也鼓励新闻报道要比以前写得更具体细致和有环境背景 , 因为在电视的强 大冲击面前 , 报纸只有尽可能补充电视新闻之外的内容 , 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 四 、 新的综合体 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使%& 9 ∗年成 了作为 “调查性报道 ” 里程碑的一年。 调查 、 揭露 “水门 丑闻” 的 《华盛顿邮报》 大出风头 , “调查性报道 ” 开始受到报界广泛的重视 。 “调查性报道就是指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足够的事实和文件 , 对事情的意义向群众提供 一种强有加勺说明 。 ” : 它的出现基于这样一种观念 ∃ 报纸不能仅仅报道从一般消息来源得 来的浮光掠影的简单消息 , 还必须搜寻出隐藏着的消息 , 即那些公众本应知道却由于人为的 忽视或者蓄意隐瞒而未能报道的消息 。 它以揭露丑 闻为主 , 如政府官员的违法活动 、 政客的 腐化、 垄断集团与政治组织的营私舞弊等。 后来 , 它的报道内容不断扩展 , 那些揭露贫民窟 情况, 医疗事故 、 学校设备不全等诸如此类的 民政弊端的报道 , 也都属于这个范畴。 调查性报道一方面重新对已被摒弃的党派新闻的某些特点加 以青睐 , 这就是注意丑闻, 一方面又继承了客观报道重视事实的传统 , 力求使报道准确严密 , 经得起质问 。 它在保留客 观报道某些做法的同时 , 也力图对客观报道的缺失加以弥补 。 传统的客观报道把重点放在确 认的 、 官方的声音上 , 导致记者养成过分依赖官方消息来源和 各神公司机 构的发言 人 的 习 惯 , 这使他们遗漏掉许多重要的新闻—那种公司机构或官僚机关的发言人不会发布的新闻 ,因为这类新闻会使它们难堪 , 会给他们带来不方便 。 调查性报道则强调记者应该去挖掘 、 发 现和追踪新闻 , 而不能坐等新闻。 在 “新新闻报道” 一度流行及调查性报道渐次普及之后 , 一些报纸又开始建立另外一种 新闻模式—评估新闻。评估新闻的倡导者认为 , 各种新闻模式都有其局限性 , 也都有其需要保留的长处 , 新闻报 道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一种新的合成品 。 评估新闻旨在有选择地借鉴其他模式 , 它是由这样几 个部分所组成的 ( 第一 , 从客观报道那里吸取事实第一的原则 。 准确性也许不足以使一篇报 道少戊为佳作 , 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 因为如果欠缺正确的客观事实 , 必然不会是一篇 好的新闻报道 。 第二 , 从 “新新闻报道 ” 那里吸取记者可 以发表主观看法的观点 。 记者不 能 局 限于 “速记式 ” 地记录消息 , 而应该在自己的报道中提出分析和判断 。 那种把新闻与评论 割裂开的传统做法 , 只不过是提供了没有判断的报道和没有得到记者调查研究证明的意见而 已 。 第三 , 从调查性报道那里吸取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的技巧 。 对各种机构所发布的新闻 , 要探求其背后隐藏着的意义和真相 , 也就是说 , 要把注意力放在整个冰山上, 而不只是放在 冰山的尖顶上 。 通过对美国报纸新闻模式演变的追溯和分析 , 我们可 以看到 , 新闻模式是与新闻媒介的 性质 , 新闻传播体制密切相关的 , 与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环境 、 社会条件也有一定的联系 。 % %多年来 , 美国报纸新闻报道的主要模式是 “客观报道” , 虽有一些新模式先后 出 现 , 但 都没有改变它的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它适应了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需要 。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 建 立 在 生 产资料的私有制基础上 , 以追逐利润为目的 , 新闻媒介需要把自己的政治倾向性 和党派性尽可 能掩盖起来 。 西方新闻界总是声称他们 “只报道事实 , 不发表意见” , 榜标自 己是 “纯客观” 的报道 , 只是向读者提供事实 , 而无任何影响读者意见的企图 。 实际上 , 资 产阶级客观主义是资产阶级立场 、 资产阶级党性的表现 , 它用 “客观 ” 的报道手法 , 巧妙地 灌输本阶级的思想和主张。 与一些主观色彩明显的报道方式相比 , “客观报道 ” 更 具 虚 伪 性 , 它是把倾向隐藏在事实之中的 。 自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后 ,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受到西方 新闻媒介的影响 。 对西方新闻媒介的报道手法加以了解 , 是十分重要的 。 如西方记者通常避 免记者本人出面对事件进行评论 , 而用外交人士 、 观察家 、 分析家 、 权威人士等无确指消息 来源替代 。 其实有许多所谓 “观察家” 就是记者本人 。 对这种暗渡陈仓的手法 , 我们应有一 定的认识 。 但另一方面 , 新闻纸道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 。 新闻报道的内容往住是有倾向性 的 , 任何报道形式都可 以运载具有不同倾向性的内容 , 因此新闻报道方式可以为任何性质的 报纸所利用 。 从这个角度看 , 我国报纸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 , 也可 以对西方报界各种新闻报 道方式加以借鉴 。 一些西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的新闻敏感性强 , 善于搜集材料及良好 的写作技巧等长处也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 〔注〕� 伯纳德 · 韦斯伯格 ∃ 《为合众国当记者》 , 转引《交流》%, ;< 年第 ∋期 = .下转第9& 页/ 短 , 有时还很幽默。 在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我们努力接近昊吉昌的语言( 多用农 民式的 口语 , 句子 要简短 , 尽量不用那些带有修饰语 、 附加语之类的复杂句式 , 多用单句 , 少用复句 , 等等。 · , · ⋯至于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则不同。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 , 他不仅有和农民交谈 时那种生动的口语 , 还有向干部 、 群众做报告时那种富有鼓动性的语言 , 以及同人们说理时带有一些哲理 的语言 。 作为领导干部 , 他又是很注意语言逻辑的准确 、 严 密的 。 因此 , 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中 , 句子一般比较长 , 有不少结构复杂的复句 。 在语调上 , 全篇有不少地方还带有政论式的语言 色彩。 ” �穆青 《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 个问题》 � 这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 。 只 有把握住人物语言的特点 , 才能在一篇通讯中求得 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的和谐统一 。 要写好人物语言 , 必须深入采访 , 从所写人物的口语中去选择提炼。 前 面论 及的 通讯 《 “吹灯兵” 的情怀》 , 全是一连阵地长张玉江的自述 。 且看他 的开场白 ( “说我是 ‘吹灯 兵 , . 那倒不假 。 不瞒您说 , 吹了 / 次啦 。 战友们爱跟我开玩笑 , 说我和 ‘ / , 字有缘份。 您看 , 我 ! / %年入伍 , 当了 / 年兵 , / 次立功受奖 , / 次代理排长 , 可也 被/% 年 代的 姑娘 ‘吹 ’了 / 次 ‘灯 , 。 ” 这样的语言 , 纯属人物口语 , 没有作者人为雕琢的痕迹 , 更没有故 意拔高的所谓 “闪光” 的话语 , 是地地道道的 “兵话” , 并且出自张玉江 “这一个” 兵之 口 。 从这样的话语中 , 真可 以想象出人物说话 时的神态表情来 。 这样新鲜活泼的人物语言 , 全是 记者深入采访中得到 的。 在采访中 , 作者 要注意被采访者表达思想 、 描述事物的独特用语 、 说话的语态腔调 , 如实记录 , 然后去粗取精 , 写到通讯中去。 作者 语言 和人物语言是通讯语言的基本构成。 除纯用人物语言 的口述实录体通讯外 , 一 般说来 , 通讯中作者 语言与人物语言是紧密配合 、 相辅相成的 。 譬如 , 人物语言都有一定 的 语境 , 即说者 、 听者 、 说话 的时间 、 说话的地点 、 说话的话题 。 要想准确理解人物话语的含 义 , 就要了解语境 ) 要想准确写出人物 的话语 , 就要交代语境。 而语境的介绍交代 , 就要靠 作者 的描述性语言去完 成 。 可以说 , 作者 语言与人物语言完美结合 , 通讯才能达到 “传人适 如其人 , 述事适如其事” 的境界 。 �上接第 /− 页 � 0 维拉德 · 1 · 布莱耶 ( 《美国新闻事业史 》, 美国 !∀ 了年版 , 第 2 ∀页 ∋ 0 转引张隆栋 、 傅显明 (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 >约翰 · 赫尔顿 ∃ 《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 , 中国新闻出版社%& ; 9年版 , 第∀∋ 页 = )沃伦 · ? · 艾吉 ∃ 《实用新闻学基础 》 = 中国新闻出版社 %& ;了年版 , 第∀∀ 7页 = )弗兰克 · 莫特 ∃ 《美国新闻事业史 》 , 美国%& 7∀年版 , 第7;; 页 = ≅ 莫里斯 · 迪克斯坦 ∃ 《伊甸园之门 》 ,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 ;7年版 , 第 7 页 = 8 约翰 · 霍洛韦尔 ∃ 《非虚构小说的写作 》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年版 , 第∋7 一∋9 页 = )埃德温 · 埃里默 、 迈克尔 · 埃里默 ∃ 《美国新闻史 》 , 新华出版社 %& ; <年版 , 第 7弱页 =
本文档为【美国报纸新闻模式的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404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7-22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