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评秦始皇

重评秦始皇

举报
开通vip

重评秦始皇 重 评 秦 始 皇 帝 黄 中 业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 , 无时不被人们谈论的 历史人物只有两个 : 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 , 一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本文对秦始皇帝评价 问题所陈述的一管之见 , 望能得到读者的不吝指 正。 一、汉儒说秦始皇是个暴君 汉代儒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是同总结秦 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联系在一起的。 汉代儒者在评价秦始皇时 , 首先看到的是他 所推行的“暴政”, 认为他是一名暴君。 汉初首先出面评价秦始皇的是陆贾。据《史 记·陆贾列传》记载 , 陆贾在被拜为太中大夫后 ...

重评秦始皇
重 评 秦 始 皇 帝 黄 中 业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 , 无时不被人们谈论的 历史人物只有两个 : 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 , 一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本文对秦始皇帝评价 问题所陈述的一管之见 , 望能得到读者的不吝指 正。 一、汉儒说秦始皇是个暴君 汉代儒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是同总结秦 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联系在一起的。 汉代儒者在评价秦始皇时 , 首先看到的是他 所推行的“暴政”, 认为他是一名暴君。 汉初首先出面评价秦始皇的是陆贾。据《史 记·陆贾列传》记载 , 陆贾在被拜为太中大夫后 , 在汉高帝刘邦面前“时时称说《诗》、《书》, 高帝 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 安事《诗》、《书》?’ 陆生曰 : ‘居马上得之 ,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刘 邦见陆贾言之有理 , 便命他“著秦所以失天下 , 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受命著《新 语》一书 , 书中谈到 : 秦始皇设为车裂之诛 , 以敛奸邪。筑长 城于戎境 , 以备胡越。征大吞小 , 威震天下。 将帅横行 , 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 , 李斯 治法于内。事逾烦 , 天下逾乱。法逾滋 , 而 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 , 然失之者 , 仍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汉文帝时期著名政治家、太中大夫贾谊在他 的著名论文《过秦论》中称秦始皇“怀贪鄙之心 , 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御史大夫晁错对 秦始皇及秦帝国的兴亡曾有如下的评论 : 秦始皇并天下之时 , 其主不及三王 , 而 臣不及佐 , ⋯⋯当此之时 , 三王之功不能进 焉。及其末涂之衰也 , 任不肖而信谗贼 ; 宫 室过度 , 耆欲无极 , 民力罢尽 , 赋敛不节 ⋯⋯法令烦惨 , 刑罚暴酷 ⋯⋯秦始乱之时 , 吏之所先侵者 , 贫人践民也 ; 至其中节 , 所 侵者富人吏家也 ; 及其末涂 , 所侵者宗室大 臣也。是故亲疏皆危 , 外内咸怨 , 离散逋逃 , 人有走心。陈胜先倡 , 天下大溃 , 绝祀亡世 , 为异姓福。(《汉书·晁错传》) 汉文帝时期的贾山 , “言治乱之道 , 借秦为 谕”, 著有《至言》一书 , 书中之辞见于《汉书· 贾山传》的记载 : 秦王贪狼暴虐 , 残贼天下 , 穷困万民 , 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 , 饥寒者 不得衣食 , 亡罪而犯刑者无所告诉 , 人与之 为怨 , 家与之为仇 , 故天下坏也。秦始皇身 在之时 , 天下已坏矣 , 而弗自知也。⋯⋯然 身死才数月耳 , 天下四面而攻之 , 宗庙灭绝 矣。 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董仲舒 , 对秦始皇 及其所推行的暴政亦有评论 , 《汉书·董仲舒传》 记载 : 秦师申商之法 , 行韩非之说 , 憎帝王之 道 , 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 95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061 社会科学战线·2001 年 5 期·历史学研究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其情私也 , 私其一己之威也 , 私其尽蓄于我 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对于秦始皇历史功绩的评价 , 西汉以来的某些 儒者已谈到统一六国与郡县天下 , 但他们强调的是 统一六国 ; 而柳宗元的贡献则在于他在统一六国与 郡县天下二者之间 , 强调的是郡县天下 , 这就抓住 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 是对秦始皇历史功绩评价的一 大突破。 柳宗元称赞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的郡县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摄制四海 , 运于掌握之内”, 这是他的主要 功绩 , 即“此之谓得”。他称赞在这种郡县制度下 , “有罪得以黜 , 有能以赏”, 可以使“贤者”居上 , “不肖者”居下 , 因而是“公之大者”的好制度。 他还用西汉分封诸侯国后“有叛国而无叛郡”的事 实来证明“秦制之得”, 令人不能不信服。 值得提出的是 , 柳宗元在充分肯定秦始皇的主 要历史功绩即郡县天下的同时 , 又科学地回答了秦 帝国短命而亡的原因是施政方针上的苛法酷刑与繁 重的徭役赋税而引起的人怨 , 与郡县制度本身无 关 , 明确指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做出的新贡 献 , 在于他为秦帝国所创立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度。这一结论 , 在今天看来 , 也堪称不易之论。 柳宗元对秦始皇的全面而颇为正确的评价 , 被 明清时代的一些进步学者、思想家、政治家所接 受 , 并有所深入与发展。 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 , 他在评价秦始皇的历 史功绩时曾明确指出 : “其创制立法 , 至今守之为 利。” (《张文忠公全集·杂著》) 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李贽 , 他在评价秦始皇时 曾经说过 : “始皇出世 , 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 掀 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 , 未可轻议。” (《史纲评要· 后秦记》) 李贽所说的“未可轻议”, 指的是不可贬 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 他本人正是在称赞“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 , 不与唐人班行者 , 《封建论》卓且 绝矣”这一认识之上 , 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充分肯定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王夫之 , 他在《读通鉴论 ·秦始皇》文中充分肯定并发挥了柳宗元《封建论》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的思想 , 写道 :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 合古今上 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 岂非理而能然哉 ? ⋯⋯ 郡县者 , 非天子之利也 , 国祚所以不长也 ; 而 为天下计 , 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秦 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 , 私己而已矣。斥秦之 私 ,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 , 又岂天下之大公 哉 ! 王夫之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见地 , 站在 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高度指出 : 郡县制度延续二千余年而不能更改 , 古往今来 的上上下下都习以为安 , 这是大势所趋 , 不符合历 史规律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郡县制度本身并不能使王朝的寿命保持长久 , 但为天下的人民着想 , 它的害处则不像分封制那么 多了。秦始皇之所以受到万代谴责的原因 , 仅仅是 他想据天下为己有罢了。 王夫之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 站在他所处于的 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 , 超越了柳宗元《封建 论》, 而且展望未来 , 于议论中闪烁着民本主义思 想的光辉 , 给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以 启迪 , 实属难能可贵 ! 清代著名学者恽敬写了一篇有名的论文《三代 因革论》, 在该文中 , 恽敬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 , 称“秦兼四海 , 一切皆扫除之”, 得出了“秦 也者古今之界”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秦始皇与 秦帝国的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 思想家章太炎 , 写了著名的《秦政记》、《秦献记》 论文 , 肯定秦始皇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 史上所起到的进步作用。 在《秦政记》一文中 , 章太炎认为 : 古代的国君 , 凡属施政公平的 , 没有谁能比秦 国更富有成效。秦始皇居于王位而统治天下 , 而他 的子弟却没有官职。他所任用的将相李斯、蒙恬等 人 , 都是功臣良将。但对名门大族 , 却加以诛灭 , 不让他们兼并扩张。 秦始皇压抑宗室 , 不使他们的势力超出国君 , 比其他帝王高明。假始秦始皇活得长一些 , 他死后 由扶苏继承帝位 , 既或是三皇、五帝 , 也不会比得 上秦朝的兴盛 , 哪里会有后世那种繁杂虚伪典章礼 仪为特征的政治呢 ? 秦始皇始终如一地任用李斯、王翦、蒙恬 , 难 161重评秦始皇帝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道当时没有阿谀奉承、私下说情的亲幸之人 ? 秦始 皇是坚守法制 , 克制自己不那样去做罢了。汉武帝 一发怒 , 大臣们的性命就难保 ; 一般人都认为秦始 皇严酷 , 但他却没随意杀过一个官吏。由此说来 , 秦始皇与汉武帝相比 , 犹如高山与深谷那样 ; 比起 汉文帝来 , 秦始皇比他还贤明。 皇帝一人独贵 , 政治上也一定专制独裁 , 但一 定要依据法律作为处理一切政务的准则。七雄之 中 , 惟有秦国的法制来源于商鞅之法。秦国在商鞅 变法以后的历代国君 , 也是世代按法律办事。秦始 皇也是继承了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他坚守法制的态度 , 决非 是那些出身于平民或官僚的帝王所能比拟的。 秦国的政治既然如此 , 然而终于亡国 , 这绝非 是秦国法制的过错。周朝继承王位的如果是胡亥式 的国君 , 周朝也是要灭亡的 ; 秦朝继承王位的如果 是成王式的国君 , 六国贵族又怎能推翻它呢 ? 像贾 谊《过秦论》中那样责怪秦始皇 , 可以说是见识短 浅。 秦始皇的微小过失 , 只是修阿房宫、给徐福三 千童男童女出海去寻仙求药 ; 是那些方士欺骗了秦 始皇 , 所以才活埋那些方士儒生 , 以快人心 , 其他 并没有什么过错。 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 他对秦始 皇一生功过的上述评价 , 比起封建时代的柳宗元、 李贽、王夫之要高明得多 , 这是可以理解的。既或 是对于今人 , 亦颇多启迪。然而 , 以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科学地评价秦始皇一生的功过 , 则是当今学术 界所应致力于探讨的一个课题。 三、横看秦始皇的正反两面 如同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那样 , 秦始皇也有他功 与过的正反两个方面。 从汉初的陆贾到清末民初 , 尽管不同时期的人 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秦始皇的评价 是如何地歧异 , 但大多承认秦始皇有功过或功罪两 个方面 ; 不同的是 : 秦始皇的功与过或功与罪 , 哪 一个是主要方面 ? 凡是那些认为秦始皇首先是一个暴君 , 在这个 前提下也肯定秦始皇的某些历史功绩 (如统一六 国) 的人 , 事实上是认为秦始皇的历史罪过是问题 的主要方面 , 把秦始皇视为应当否定的反面人物 ; 凡是那些认为秦始皇首先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 展有着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 在这个前提下也正视 秦始皇的诸多历史过失 (如法繁役重) 的人 , 事实 上是认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 把 秦始皇视为应当肯定的正面人物。 有没有第三种情况呢 ? 诚然 , 在这一根本分歧之下 , 评论者究竟在哪 些问题上予以肯定 (或否定) , 肯定 (或否定) 到 何种程度 , 自然是因人而异 , 千差万别的 , 不可能 有所谓的“完全一致”。 有必要说明的 , 在“功过”与“功罪”概念的 使用上 , 凡是认为秦始皇首先是一个应当否定的反 面人物 , 是一个暴君 , 则应使用“功罪”的概念为 宜 ; 凡是认为秦始皇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对中 国历史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正面人物 , 则应当使 用“功过”一词为宜。惟有如此 , 才能与古往今来 人们的情感相一致。试想 , 怎可能面对或缅怀为中 国历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同时 , 又会 认为他有某某历史“罪过”? 那种认为秦始皇既是 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但又是一 个暴君的提法 , 从准确地使用概念的角度来看 , 是 值得斟酌的。 四、纵观秦始皇的前后二期 对历史人物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做出 具体的分析 , 这无疑是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遵循的 原则之一。否则 , 便不可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全面而 正确的评价。 秦始皇的一生 , 可以以统一六国为界线 , 划分 为前后二期 ; 每期之中又可划分前后二个阶段 : 前 期以赢政亲政划线 , 后期以秦帝国建立之初的制度 建设及其基本完成划线。 秦帝国建立之初的制度建设 , 举其大者 , 诸如 “号曰皇帝”及与此相关的所谓皇帝制度、郡县天 下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一法度衡石丈尺 , 车同轨 , 书同文字”以及“徙天下豪富于咸阳”等 等 , 《史记·秦始皇本纪》皆记于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 221 年) 之下。惟有“使黔首自实田”法令 , 据《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的说法 , 在秦始 261 社会科学战线·2001 年 5 期·历史学研究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皇三十一年 (公元前 216 年) 。事实上 , 秦帝国的 制度建设虽然是先行于秦国并且酝酿已久 , 但它的 制定与推行 , 不可能在公元前 221 年的一年之内完 成。颁发土地私有法令 , 是秦帝国制度建设中的一 件大事。把这一年作为秦帝国制度建设已经基本完 成的标志 , 又可以把秦帝国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国家 而实行的其他重要举措 , 如修筑驰道以及万里长城 划入期中。在秦始皇即皇帝之位的 12 年中 , 以公 元前 216 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法令划线 , 可分 为前六年和后七年两个不同阶段。 从公元前 246 年秦王赢政即位到公元前 238 年 亲政的九年间 , 丞相吕不韦及 专断秦国大权。 自秦王赢政亲政后到统一六国的十八年间 , 赢政作 为秦国的国王 , 他在前辈留给他的基业之上 , 坚定 不移执行秦国的既定国策 , 执行正确的政治、军 事、外交路线 , 重用一大批来自各国的智能之士 , “大略驾群才”, 以前人所不曾有的勇略和气魄 , 以 疾风扫落叶之势 ,“振长策而御宇内”, 一举统一六 国 , 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重大使命。这一期间 , 有谁能说他实行暴政 , 又怎能称为暴君 ? 秦帝国建立之初的前六年之中 , 秦始皇为建立 一个崭新的、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国家 , 他在创 立帝国的各项制度中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卓绝的伟大气魄 , 开 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时代。这是秦始皇一生 中最为光辉的时期 , 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即在于此。 事物总是在到达顶点时开始向反面转化的。当 秦始皇为秦帝国创建各项制度、向世上展现帝国辉 煌的时候 , 他的二重性的另一方面开始逐渐地暴露 并急剧地发展起来。待到秦始皇居皇帝之位后七年 中 , 他似乎变成另一个人。 不难理解 , 当山东六国尚在以及六国尚未全部 灭亡之时 , 秦始皇如果不是一个“大略驾群才”的 英雄 , 他怎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 然而 , 统一六 国之后 , 昔日的敌国不存在了 , 促成他像昔日那样 的忧患意识在逐渐地消失。他是胜利者 , 他所成就 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 在胜利与成就面前 , 他 逐渐地以为自己成了万能的神 , 从而看不清向前行 进的道路 , 开始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他的寻仙求药 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为秦帝国在制度上所建树的一 切 , 是他在完成统一六国之前便在胸中酝酿已久的 事 , 他当然要加以完成。此项工作一旦完成 , 他便 陶醉在出巡各地时的一片歌功颂德声中 , 并不惜动 用几十万的刑徒和民夫常年为他修建阿房宫、骊山 陵墓 , 人民大众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颁布土 地法令后的六年之中 , 直到病死沙丘 , 秦始皇为帝 国的制度建设又做了哪些大事 , 据文献记载 , 基本 上是一无可举 , 在秦始皇的晚年 , 基本上没有什么 历史功绩可言。然而 , 秦始皇的晚年并不能代表他 的一生。 不对秦始皇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做出具 体的分析 , 用他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某些事情来对 秦始皇做出的评价 , 显然是不科学的。 五、主要功绩并非是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 , 这是人们有目共睹、无法否 认的历史事实 ; 而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不能不说 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因此 , 人们在谈到秦始 皇的历史功绩时 , 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统一六国 , 这 是很自然的。西汉时期诸多的儒者、政论家 , 在评 价秦始皇时大多都承认他统一六国的历史功绩 , 也 说明了这一点。然而 , 把眼光停留在这一点上 , 则 未免太肤浅了。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一文的问 世 , 把人们的认识引向了深入的层次。 《封建论》以评论分封诸侯与郡县天下的短长 为题 , 认为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废分封而郡县 天下 , 提出了“秦之所以革之者 , 其为制”的著名 论断。其后 , 王夫之称“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是“势之所趋”。清代学者恽敬 , 又提出了 “秦也者古今之界”。可见 , 继柳宗元之后 , 明清时 代的一些进步学者已把秦始皇在制度方面的改革 , 作为评价他历史功绩的主要方面。 从秦国的历史发展和战国后期形势来看 , 中国 由分裂走向统一 , 并且由秦国来扮演统一六国的角 色 , 已是大势所趋。秦始皇统一六国 , 是他前辈几 代秦王的遗愿 , 因而他一半凭前辈留下的基业 , 一 半凭他个人在“群才”辅佐之下的作为 , 不能记在 他一人的账上。而统一六国之后要建立怎样的一种 制度 , 秦始皇的先辈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遗愿。秦 帝国建立后 , 据《史记》所载 , 大臣们就重大国事 在朝廷上展开激烈辩论的只有两次 , 这两次又都是 分封与郡县之争。一次是统一六国的当年 , 丞相王 361重评秦始皇帝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绾提出要分封秦始皇的诸子为王 , 群臣都认为可 行 , 独有廷尉李斯持有异议。最终 , 秦始皇采纳李 斯的意见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第二次是在事 隔八年之后 , 在咸阳宫为秦始皇祝寿的盛宴上 , 博 士淳于越与仆射周青臣再次就分封与郡县进行激烈 辩论 , 这次又是李斯 (此时已升任丞相) 出面发表 了称颂郡县、驳斥分封的议论。结果 , 导致了《焚 书令》的颁布与执行。可见 , 在秦帝国建立后 , 究 竟是采用分封制国家政体 , 还是实行郡县制的国家 政体 , 这在帝国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分歧很小 , 斗争 激烈。主张郡县天下的李斯是少数派 , 秦始皇在这 一重大问题上坚定不移地采纳少数派李斯的主张 , 足见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确属是力 排众议、前无古人的创举 , 是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主要功绩之所在。 六、主要过失并非是焚坑 秦始皇晚年的过失颇多 , 然而 , 后世的人们在 谈到秦始皇时 , 往往把他首先同“焚书坑儒”联系 起来 , 然后才言及其它 , 焚书坑儒成了秦始皇的首 要罪状。其实 , 这完全是儒家学派长期宣传的结 果 , 事实并非如此。 据史书记载 , 秦始皇所批准实施的、由丞相李 斯所起草的《焚书令》, 所焚烧的只是“《诗》、 《书》、百家语”以及私藏在民间的各国史书即所谓 “诸侯史记”, 而秦国的史书《秦纪》不在焚烧之 列。 《焚书令》颁发施行后 , 收藏在咸阳的国家官 藏图书并未焚烧。焚书令中明文规定 : “所不去者 ,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即“易为卜筮之书 , 传 者不绝” (《汉书·艺文志》) ,“星官之书全而不毁” (《读汉书·天文志》) 。秦焚书并没有焚烧先秦诸子 的著作 , 这就是《论衡·书解篇》所说的 : “秦虽无 道 , 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 , 具在可观。”从先 秦诸子的流传至今以及文献记载来看 , 秦始皇焚书 时确实不曾焚烧先秦诸子的著作。 文献记载表明 , 秦始皇焚书时 , 有些人违令私 藏《诗》、《书》等典籍 , 使违禁书籍得以保存下 来。 从文献记载看 , 因秦焚书而失传的典籍有两 种 , 一是六国史书 , 二是《乐经》。即“至秦焚书 , 《乐经》亡” (《白虎通》) , 秦焚书所造成的典籍失 传 , 不过如此而已 , 《通志》卷七一谈到先秦典籍 的丧失时说 :“非秦人亡之也 , 学者自亡之耳。” 秦国的焚书 , 先已有之。商鞅在秦国变法 , 曾 “燔诗书而明法令” (《韩非子·和氏》) 。秦始皇、李 斯的焚书 , 不过是效法他们的先辈而已 , 并非是 “始作俑者”。 秦始皇的坑儒 , 起因是卢生等人愚弄秦始皇 , 诽谤朝政。秦始皇痛恨儒生诽谤朝政 , 令他们相互 揭发 , 受牵连者 460 余人皆被坑杀。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 并非是要摧毁文化和仇视 知识分子 , 他只是镇压那些利用《诗》、《书》来诽 谤朝政的儒生 , 而大量的先秦典籍仍被保存下来 ; 秦王朝中的博士 , 亦多是儒生 , 也可以说明这一 点。 秦帝国建立之初 , 天下的老百姓还是欢迎国家 统一的。贾谊的《过秦论》也承认这一点 : “秦并 海内 , 兼诸侯 , 南面称帝 , 以养四海。天下之士 , 斐然乡风。⋯⋯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 莫不虚 心仰上。”可见 , 从知识分子到平民百姓 , 都对秦 帝国持欢迎态度 , 抱有希望。《汉书·严安传》的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 逢明天子 , 人人自以为更 生”, 也说明了这一点。 秦始皇所实行的暴政 , 给秦帝国的人民带来了 沉重的灾难 , 使人民不堪忍受。其中 , 以繁重的徭 役和严刑苛法 ,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最大 , 是秦始皇 暴政的主要内容。秦帝国的百姓所痛恨的 , 是给他 们带来直接灾难的徭役和苛法 , 而不是什么焚书坑 儒。把焚书坑儒作为秦始皇的首条罪状 , 并以此来 制造秦始皇的“暴君”形象 , 这完全是千百年来儒 家学者宣扬的结果 ; 秦始皇焚烧儒家学派的经典 , 坑杀儒生 , 这怎能不激起儒者对秦始皇的愤怒与仇 恨 ? 儒者称秦始皇为暴君 , 把焚书坑儒列为他的首 条罪状 ,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 , 秦始皇的主要 历史过失 , 毕竟不在于焚书坑儒。 秦始皇晚年的政治 , 对于人民大众来说 , 可以 称之谓“暴政”, 称之谓“浩劫”, 然而并不能因此 而得出秦始皇是“暴君”的结论。联系古今无数的 伟大历史人物 , 这是不难理解的。试问 , 我们在评 价历史人物时 , 不总是在区别他的功过或功罪、考 461 社会科学战线·2001 年 5 期·历史学研究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察何者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吗 ? 在评价封建帝王时 , 我们只能是看他的一生的作为对历史发展的功绩或 罪过 , 何者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像秦始皇这样一个 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千古一帝 , 尽管 他在晚年所实行的暴政曾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与浩 劫 , 我们也不应用“暴君”二字来评价他的一生。 七、始皇、二世的各自罪过 人们在谈论秦帝国的暴政与短命而亡时 , 往往 不区分秦始皇与二世各自应分别负有的罪责 , 有时 甚至笼统的全都挂在秦始皇的账上 , 这与历史实际 是不相符合的。 秦始皇是秦帝国暴政的“始作俑者”, 这是不 容怀疑的。他在统一六国后滥用民力 , 常年动用七 十万的刑徒与民夫修阿房宫、骊山陵墓 , 如果再加 上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等所动用的百余万民夫 与士卒 , 人民的徭役负担将会繁重到何种程度 , 人 民怎能承受得了 ? 再加之苛法严刑 , 使数以百万计 的人民沦为刑徒 , 以至于“赭衣半道”。这一切 , 不能不引起社会矛盾的急剧激化 ; 任其发展下去 , 秦帝国迟早会被人民推翻。 然而 , 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的三年零三个月内便 宣告最终灭亡 , 究其原因 , 是暴君秦二世即位后将秦 帝国的暴政推至极端 , 从而使秦始皇死后的第十二个 月 , 便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史记·李斯列传》曾记载胡亥即位后 , 听信赵 高杀害诸公子与朝廷大臣的谋划 , “乃更为法律”, 结果“法令诛罚日益刻深 , 群臣人人自危 , 欲畔者 众。又作阿房之宫 , 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 , 戍 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这一 记载表明 , 秦二世即位后通过“更为法律”, 把秦 帝国的暴政推至极端 ,“赋敛愈重 , 戍徭无已”, 结 果引起了人民的起义造反。 秦始皇与胡亥 , 一个是晚年犯有过失但却对历 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千古一帝 ; 一个是昏庸无 能 , 对历史毫无贡献 , 只知贪图享乐 , 暴虐百姓的 暴君 , 二者是不能相比的。 秦始皇时期人民的徭役负担是繁重的 , 但却没 有达到征发居于闾左的贫民一律戍边的程度。秦二 世的“又作阿房之宫 , 治直道、驰道”, 怎能不 “赋敛愈重 , 戍徭无已”。 秦始皇时期人民深受苛法严刑的灾害 , 但却没 有戍边士卒“失期 , 法皆斩”这样残酷的法律条 文。在秦统一六国之前 , 朝廷征发徭役如迟到三天 到五天 , 对主管官吏只是给予“谇” (训诫、斥责) 的处分。 秦始皇一生重用贤才 , 朝廷中有一大批具有才 能的文臣武将 , 一生中从未妄杀一名大臣。而胡亥 却只是听信并重用阴谋家赵高一人 , 诛杀扶苏等诸 公子及公主 , 大臣如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及 李斯 , 都被他与赵高一一杀害。 秦始皇并非是对人民无有暴虐的行为 , 但他绝 没有像胡亥那样暴虐成性 , 滥杀无辜。试看胡亥令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皆令从死”以及将修墓工匠 全部封闭于墓道中致死的残暴行为 , 他甚至将兄弟 姐妹一一杀死 , 还有亲手射杀误入上林苑的行人等 等 , 不一而足。秦帝国只有一个暴虐成性、不给人 民留有任何生路的昏主暴君 , 此人便是秦二世胡 亥。 秦始皇对于秦帝国短命而亡所负有的历史过 失 , 除了以法繁役重为主要内容的暴政之外 , 还有 他未能早立扶苏为太子 , 致使他突然身死之后 , 胡 亥、赵高以及晚节不忠的李斯一伙掌握了国家大 权。正是胡亥、赵高以及变节后的李斯这“三害”, 使秦帝国的大厦顷刻之间便宣告瓦解、倒塌 , 成为 一片废墟。对此 , 秦始皇是负有不可逃脱的历史责 任的。 总之 , 秦始皇对秦帝国短命而所负的历史责 任 , 主要是他晚年所施行的暴政 ; 至于在扶苏、胡 亥、赵高、李斯问题上所应负有的历史责任 , 应做 具体分析 , 不可因此而苛求于古人。 作者单位 : 吉林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 : 尚永琪    561重评秦始皇帝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重评秦始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40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1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