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七)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七)

举报
开通vip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七)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 ★ 姚荷 生 原撰 ★ 整理:姚梅龄 (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 关键词 :伤寒论 ;证候分类纲 目;太 阳变证 ;风湿 ;湿痹 中图分类号:R 222.29 文献标识码: 风湿(湿痹之一) 本证所讨论的是风湿犯太阳的病变,非太阳伤 寒,故属太阳病的变证。 若属风湿犯太阴的病证,则又当别论,因为“太 阴之上,湿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湿邪为 太阴的主气,故太阴风湿为太阴病的主证。从临床 事实来看,湿邪为病(包括以湿邪为主的风湿为病) 亦多关乎太阴...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七)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 ★ 姚荷 生 原撰 ★ 整理:姚梅龄 (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 关键词 :伤寒论 ;证候分类纲 目;太 阳变证 ;风湿 ;湿痹 中图分类号:R 222.29 文献标识码: 风湿(湿痹之一) 本证所讨论的是风湿犯太阳的病变,非太阳伤 寒,故属太阳病的变证。 若属风湿犯太阴的病证,则又当别论,因为“太 阴之上,湿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湿邪为 太阴的主气,故太阴风湿为太阴病的主证。从临床 事实来看,湿邪为病(包括以湿邪为主的风湿为病) 亦多关乎太阴,如本节中所引的【相关条文】中的 《伤寒论》177条桂枝附子汤证,即属太阳病证转化 而成的太阴风湿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证;又如《伤寒论》的404条(即 《金匮·痉湿喝病篇》第十四条)所说的“湿痹”,虽起 病时为“太阳病”,但亦涉及太阴等等,即属此类。 本节之中,之所以将上述非单纯的太阳风湿证 的《伤寒论》条文列入“太阳病”中加以讨论,原因有 四:第一.临床上太阳风湿表证甚为常见,而《伤寒 论》的21条、177条、404条,甚至 28条,又均与太阳 风湿有关,以这些条文中与太阳风湿有关的现症与 治疗作为太阳风湿症治的依据,并剔出讨论,不但于 理不悖,而且颇裨实用;第二.太阳风湿表证与太阳 风寒表证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而治疗又有明显不 同,故列出太阳风湿表证,以资与太阳风寒表证相鉴 别;第三.太阳为三阳之表,太阴为三阴之表,两经的 风湿表证在病因、病机、现症及治疗方面,异中有同, 且颇多相通与可供借鉴之处,故将《伤寒论》中与太 阳病有关的太阴风湿证的症治列出,以供讨论太阳 风湿表证症治时借鉴;第四.在本节之中,笔者通过 对《伤寒论》相关条文的讨论想提示读者注意,太阳 风湿表证有实证与挟虚证的区别,并想重点讨论此 二者的鉴别及治疗异同,以为临床实际需要服务。 【相关原文】 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 汗⋯⋯⋯⋯⋯⋯⋯⋯⋯⋯⋯⋯⋯⋯⋯⋯⋯⋯ (28) 2.风湿相博,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 江西中医药 2010年 12月第 12期总 41卷第 336期 · 5 ·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 ⋯ ⋯ ⋯ ⋯ ⋯ ⋯ ⋯ ⋯ ⋯ ⋯ ⋯ ⋯ ⋯ ⋯ ⋯ ⋯ (177) 5.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 ⋯ ⋯ ⋯ ⋯ ⋯ ⋯ ⋯ ⋯ ⋯ ⋯ ⋯ ⋯ ⋯ ⋯ ⋯ ⋯ ⋯ (21) 附.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 (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金匮·痉湿喝病篇》第二十条) 【临床现症】 1.风湿挟寒痹阻肌表. 身体疼烦而重,不能 自转侧;微恶寒,翕翕发热 而无汗;头项强痛;甚则骨节疼痛;脉浮,或兼弦涩。 2.风湿犯表卫气不足. 身体疼烦而重,不能自转侧;微觉翕翕发热,汗 出恶风,然汗出不彻,或汗出剂颈而还,或汗出剂腰 而还;脉浮虚而涩。 JIAⅣ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IHNESEMEDICINE 【病因病机】 1.风湿挟寒痹阻肌表. 身体疼烦而重,不能自转侧,乃因风湿犯肌表 致。风犯肌表,可身体疫疼;湿邪腻滞而重浊,阻 体表营卫之运行,可致营卫之气不通则痛,又可痹 肌肉,导致身体沉重难以自转侧;风湿合邪而挟 则身体疼加重,持续不去,患者肢体疫楚难忍而不 其烦,且身体转侧时疼痛更甚,以致身体更难 自 侧。 湿为阴邪,湿胜则阳微,故湿邪痹着肌表可致 阳温煦肌肤之功受阻,则患者 可微恶寒。若风湿 寒,则恶寒可稍显著。风湿痹着肌表卫气,则卫气 奋起而与湿邪争抗,加之风属阳邪而有鼓动之性, 可致患者翕翕发热;湿遏卫阳,可致尤汗,若兼挟 寒,卫阳闭遏即可更甚而汗不得出。 太阳经脉遭风邪所淫、或为湿邪痹阻、或兼寒 目 所闭,则可致头项强痛,关节疼痛。 风、湿、寒邪犯表,正气与诸邪相争于表,则脉 醇 之而现浮;脉兼涩者,乃属湿邪阻滞体表营 及经 气血运行所致 ,涩脉主湿邪痹阻的例证如《伤寒 卿 177条“风湿相搏”所致的“脉浮虚而涩”的桂技 ∞ 唰 子汤证 , 又如273条太阴风湿“四肢烦疼”而脉 霎 “阳微阴涩而长”等等,其涩脉即为湿痹所致;至 脉兼弦象,则为本证病因挟有寒邪的证据,脉弦主 者诚如《金匮·痰饮咳嗽病篇》第十二条所云:“脉 弦者寒也”。 一 风湿挟寒痹阻太阳肌表,属邪气偏盛之实证。 2.风湿犯表卫气不足. 本证所现身体疼烦而重,不能转侧,一如上证, 属风湿痹着肌表所致。 由于本证卫气不足,其卫气虽尚能与风湿相争 而致翕翕发热,然其相争究属不力,故其发热较微, 卫气虚的程度较重者,则难以自觉发热;正因本证卫 气不足,加之风邪之性缓散,故患者症现汗出恶风。 再者,本证病因属风湿,且以湿痹肌表阻滞营卫为 主,故其汗出反不彻,此乃因湿邪重浊而易趋下流, 故湿邪常偏于痹阻身体下部营卫气血,导致身体下 部更难以出汗;表现于临床,其出汗不彻的特点是但 头出汗,或汗出剂腰而还,与寒风犯表的桂枝汤汪一 时汗出全身、一时又无汗的汗出不彻,有着明显的不 同。 其脉浮,亦主邪气犯表;其脉虚,则主卫气不足; 其脉涩,即主湿邪痹阻营卫。 综上所述,本证的病因病机属风湿痹阻肌表,兼 有卫气不足。较之上证以邪气偏盛的性质特点,本 证则有偏虚之性。 · 6 · 上述一 ,无论是偏实还是挟虚,均属风湿为主 犯太阳之表的证候。其表湿的来源,即来源于外六 淫之湿邪,张仲景就明确指出:“值天阴雨不止” (404)以及“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也”(《金匮·痉湿喝病篇》第二十一条)。应当说,张 仲景将这类外在的湿邪及冷水视为太阳风湿表证以 及痹证中湿痹的原因,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观点符合 临床 }=.大量的基本事实,只是我们尚须进行大量的、 方法 确的统计学观察处理后,才能完全下结论。 也正闲于此,我仃】不能在这项工作未进行之前,就将 这些致病原因人为地、不客观地划入所谓“诱因”之 类范畴中去。 【鉴别诊断】 1.太阳风湿表证及太阳风寒表证的鉴别要点. 太阳风湿表证与太阳伤寒或中风表证最重要的 鉴别点在于:前者身重较明显,即使是身疼,亦以疫 楚重痛为特征;后■者则身重不显著。 其次,由于是湿性滞缓,其阻滞营卫所造成的营 卫闭遏的程度既不如寒邪凝闭所致者重,亦不如寒 邪骤闭来得迅速,因而起病之初卫气与表湿相争之 力多不似与表寒相争之力强。有鉴于此,单纯的太 阳风湿表证(指未挟寒邪者),其恶寒发热往往不如 太阳伤寒表证显著。 再者,风湿表证的实证,因卫气受郁而常无汗, 这与太阳中风表证的时自汗出不同,故可鉴别。即 使风湿表证兼卫气不足者可现汗出恶风,甚至亦可 汗出不彻而类似太阳中风表证,然表湿之汗出不彻 是汗出不能下达(或剂颈或剂腰而还),则与太阳中 风表证的全身汗出时收的汗出不彻,又显然不同,亦 可资鉴别 另外,风湿犯表其脉可涩,而太阳伤寒与中风表 证其脉一般不涩。 2.太阳风湿犯表的实证与太阳风湿犯表兼卫气 不足证的鉴别. 该二证均属风湿犯太阳之表,故均可身体烦疼 而重,难以自转侧;亦均可现发热恶风寒而脉浮。然 实汪者无汗;兼虚者可自汗出。实证脉浮不虚,或兼 弦;兼虚者脉浮而虚,一般不弦紧。实证者无汗则恶 寒稍显著,得汗出则恶寒减;兼虚者得汗出则恶风寒 更甚,汗越多则恶风越显著,因其汗出乃缘卫虚失于 固表所致,汗越多则说明其卫气越虚,故表越失固而 更难御外风外寒也。《伤寒论》21条所载述的汗漏 不止其人恶风越甚,虽属太阳兼少阴阳虚证,然其汗 越多即越恶风皆因卫气虚,则与太阳风湿兼卫气不 足证汗越多则越恶风的症状机理是相通的。 【治疗方药】 1.治疗总则:辛温解表,祛风透湿,以取微汗而 彻全身。 2.具体方药: (1)风湿挟寒痹阻肌表. 治则:辛温发表以透解风寒湿邪,或兼运湿燥 湿。 方药:麻黄加术汤:麻黄 log桂枝 lOg杏仁 lOg 甘草 3g白术 12g 煎服法:每日一剂,煎服两次。 宜忌:服药以取微汗为宜,忌过量致大汗淋漓; 服药后护理宜忌同麻黄汤证,特别应忌身体受寒和 直接接触水湿。 加减:若湿重,可以苍术易白术。 (2)风湿犯表卫气不足. 治则:助卫解表,祛风胜湿。 方药:桂枝附子汤:桂枝 12g炮附子 12g生姜 lOg炙甘草 8g红枣 lOg 煎服法:每日一剂,煎服两次;首煎时,炮附子先 煎沸 30分钟,后加其余四味同煎,则更为安全。 宜忌:服药以取微汗为宜,忌发汗峻药及过剂, 以免导致大汗淋漓;服药后护理宜忌同桂枝汤证,特 别应忌水湿。 【预后转归】 一 般来说,湿邪之性腻滞 ,一旦致病则多缠绵难 已。然外湿初伤人体,导致太阳表湿为病,则病尚属 浅表,此时若施以正确治疗,大多能在 2—3剂药左 右治愈;若进一步在治疗时及治疗后的数天内采取 正确护理措施,即无余邪残留,不致演变成痹证而反 复发作。 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就痹证而言,采用桂枝治疗 的机会虽远比采用麻黄的机会多,fff若属痹证初起 , 且证属太阳风湿实证,尤其是兼挟肌表之寒闭者,则 麻黄之效远较桂枝迅速而彻底。 虽然笔者在命名本节病名时标明为“(湿痹之 一 )”,实则本节所引经文中除404条以外,其余诸 条的病证均非典型的痹证。因为在中医传统中,典 型的痹证属“杂病”的范围,其病因一般属多种新老 病因杂合为痹,其病所也一般可涉及表里多个经脏 为病,其病虽可分为皮、肉、筋、骨、脉痹而各有特征, 但却以长年反复发作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比照此 种传统认识,《伤寒论》177条所载的起病仅七八天, 只有身体烦疼而无骨节疼痛,属伤寒时病而非多气 多经、新老杂合的杂病,等等诸如此类的条文所叙的 病证,则似难将其视为典型的痹证。然而,此类看似 不够典型的痹证,若误治失治(如风去湿存之类), 则易形成迁延、后贻、反复发作,以致 日后复感风、 寒、湿、热诸邪,渐陷经脉筋骨,甚至人脏人腑,兼挟 · 7 · 江西中医药 2010年 12月第 l2期总41卷第 336期 气虚血虚、瘀血痰饮之类病因病机,即可形成顽固的 痹证。 另外,从临床疗效来看,太阳风湿表证采用解表 宣通的治疗方法,不但高效而且速效,同时只要不过 度发汗亦不会形成后贻, 而治疗效果相当彻底。 无论是痹证初起的太阳风湿表证,还是反复发作的 慢性痹证,中医传统的治疗原则足不赞成一味地止 痛或见发热即退热的治疗方法的,反刈‘的目的,即在 于不留湿邪,不造成迁延、加重、乃至形成顽固慢性 病的不良转归。 【整理备注】 1.姚荷生教授在讲授此证时,在其【临床现症】 中有“小便不利,大便 (溏而)反快”二症,而整理者 有意将此二症删去。删去的理由在于,虽然此二症 原本出自《伤寒论}404条(《金匮·痉湿喝病篇》的 第十四亦同),但姚老认为,若综合分析原文所载叙 的脉症,该条条文的病变属太阳兼太阴,不但不是单 纯的太阳表证,而且涉及到了太阴经之表里同病,因 为单纯的太阳表证其脉当浮,而不应如条文中所说 的“脉沉细”;再者若不涉及太阴之里,则其大便不 会“(溏而)反快”,不会“小便不利”。正因为姚老 有此种观点,所以他会在原文“大便反快”中加上 “(溏而)”二字。验之临床,若证属太阳风湿痹阻而 出现恶寒、发热、头痛 、腰疼、身体重痛而难以自转 侧,肌肉疼烦 、骨节疼痛等症,同时又兼现脉沉、小便 不利,大便溏软而非常畅通快捷(即所谓“反快”), 则应诊断为“太阳兼太阴”,治疗时在用羌活胜湿汤 解太阳风寒湿的同时,还应加上白术、苍术、防己、茯 苓、泽泻之类以祛太阴表里风湿之品,疗效才更为可 靠。所以,无论是根据姚老的见解,还是根据临床事 实,原文中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两症,均为太阴 之里的湿邪所致,当从单纯的太阳风湿挟寒表证的 【临床表现】中删去。当否,望同道斧正。 2.姚荷生教授在讲解此证时,依据在临床上此 证多半表现为身体重痛与肌肉疼烦,而不是关节疼 痛,认为此时很可能是“肌肉风湿”而非关节风湿。 整理者赞同此观点,因非但部分风湿急性起病者有 此特点,而且临床上有不少顽固的、反复发作多年 (数年至数十年不等)、遇阴雨天则发作和加重的患 者,仪肌肉痰重拘紧作痛,且局部肌肉按之紧硬、压 痛明显,却无关节红肿热痛或关节运动障碍的症状, 此类情况当属中医所谓“肌痹”范畴。但此证是否 属于当代西医所说“自家免疫性疾病”范畴的肌肉 疾患,还有待于将来实验的证实,甚至有待于将来医 学的疾病观的转变与发展,才能取得公认。 (收稿日期:2010—1l一28 责任编辑:蒋力生)
本文档为【《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167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7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1
浏览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