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

《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

举报
开通vip

《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 詹黪隧学嚣硎 医史文献 2O1 1 W o1.12 No.1 的小青龙汤证是由于水饮滞于内,寒气闭于外'夕 寒 引动内饮,二者相互搏击而致的支饮兼表证l3。症状 除上述的“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外 ,尚可兼见太阳 伤寒表实证的发热恶寒、无汗身痛等症,故选小青龙 汤外散表寒,温化内饮,表里同治,则疾病痊愈。 2 《金匮要略》中六经辨证的意义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外感风寒邪气而致的 外感热病所创立的辨证论治方法,但是在《金匮要略》 中张仲景却将六经辨证方法巧妙地运用于辨治杂 病,因...

《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
詹黪隧学嚣硎 医史文献 2O1 1 W o1.12 No.1 的小青龙汤证是由于水饮滞于内,寒气闭于外'夕 寒 引动内饮,二者相互搏击而致的支饮兼表证l3。症状 除上述的“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外 ,尚可兼见太阳 伤寒表实证的发热恶寒、无汗身痛等症,故选小青龙 汤外散表寒,温化内饮,表里同治,则疾病痊愈。 2 《金匮要略》中六经辨证的意义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外感风寒邪气而致的 外感热病所创立的辨证论治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但是在《金匮要略》 中张仲景却将六经辨证方法巧妙地运用于辨治杂 病,因而扩展了辨治杂病的方法,开辟了辨治杂病的 新思路,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 意义。 2.1 拓展 了六经辨证的适用范围 六经辨证原本是张仲景为辨治外感风寒邪气所 引起的外感热病而设,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却 在杂病的辨证施治中创造胜地运用了六经辨证法,其 中包括杂病9种。杂病兼夹外感病 5种。由此充分说 明,六经辨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治,杂病的辨 证治疗亦可运用,特别是对杂病兼有外感症状或杂 《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 马占洋,马 伟,牟慧琴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病兼有外感病者。因此,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妙用 六经辨证方法辨治杂病的学术思想,为后世用六经 辨证法辨治杂病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开创了辨证论治杂病的新思路 一 般认为,辨治杂病当运用张仲景在 《金匮要 略》中所创立的脏腑经络辨证法,而六经辨证只适用 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六经病症。例如范永升教授在 其所著《金匮要略》中说:“原著(《金匮要略》)是以整 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论述疾病 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因此,重视 整体。注重脏腑经络变化,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 心是其基本论点之一。”f3]然则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中辨治杂病时将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灵活地结合起 来,即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中巧妙地运用了六经辨证, 开创了六经辨治杂病的先河。为杂病的辨证论治提 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4 [2]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83 [3]吕志杰.金匮要略注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 摘要 下利证是《伤寒论》重点论述的病证,通过对其有关下利证变法思维内容的整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将其归纳为逆流挽舟法、 通因通用法、澄源分流法、回阳止利法、疏肝透郁法、和 胃消痞法、滋阴清热法、刺灸法等八大治法,对Tff'] 的临床辨证 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Tff,,liiz;变法思维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1 1)01—0010—03 下利证在《伤寒论》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占有重要地位。《伤寒 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涉及 的条文达 90余条,方剂达 30余首之多,用药 50味, 为下利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圭臬[ 。 所谓变法辨证思维,“变”是针对“常”而言的,也 就是说,凡有别于常法辨证思维的都应属于变法辨 [作者简介]马占洋,男,在读硕士 ,从事经方防治骨质疏松研究 [收稿 日期]2010—11-20 证思维。这种诊治思维虽非临床常用之法,但其辨证 论治的意义却不容忽视,因为临床上处理疑难疾病, 必须运用变法思维。张仲景就是善于达变的大师, 《伤寒论》就是阐常述变、知常达变的典型。本文拟 从变法探讨仲景对下利证的辨证思维观,掌握其辨 证论治下利的“活”的精髓。 医史文献 T 1 逆流挽舟法 逆流挽舟法是指治疗痢疾、泄泻外邪内陷,风寒 夹湿,病初在表,通过发汗解表使邪从汗解的一种方 法。此法犹如逆水中挽舟上行,故名。如《伤寒论》32 条葛根汤证 ,原文云:“太阳与阳明合病 ,必自下利 , 葛根汤主之。”本条言太阳阳明合病 ,是太阳、阳明 同时发病,风寒之邪侵犯人体之表,太阳之邪不得外 解,内迫阳明,下走大肠 ,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 混杂而下,泄泻自然而作,故文中称 “必 自下利”, “必”在这里可解释为一定。肯定。本证当以太阳表证 为主,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为主症。同时兼有下利 ,下利特点为便质稀薄,无特 殊气味,无肛门灼热等异常,治当只须解表,不须治 里。方中主药葛根解肌发表,且能人脾胃,升发清阳、 鼓舞胃气上行而奏止利之功,使津不下趋大肠;合麻 黄、桂枝汤发散风寒 ,宣达肺气,宣通毛窍,疏利肠 胃,使内陷之表邪从里出来,使内陷之津气达于体 表 。攘外以安内,表解而里 自和;复用生姜、大枣 、甘 草健脾和胃,脾胃健运,升降复常,则下利可止。下 利,乃大肠之病.解表药开提肺气,肺又为水上之源, 肺宣发则津液升,肺气调则大肠和,故下利必止。可 见.葛根汤治下利,不仅是表里同治的先驱,也是逆 流挽舟法的先河。 2 通因通用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热因热用,寒因寒 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 因。”“通因通用”是《内经》提出的一种反治法,适用 于病因为实邪内结,肠腑积聚留滞 ,泻痢不止.或热 结旁流的病证。代表方大承气汤,原文321条云:“少 阴病,自利清水 ,色纯青 ,心下必痛 ,口干舌燥 ,可下 之 ,宜大承气汤”;256条云:“阳明少阳合病,必下 利,其脉不负者 ,为顺也。负也,失也,互相克贼 ,名 为负也。脉滑而数者 ,有宿食也 ,当下之 ,宜大承气 汤。”大承气汤证乃少阴热化伤阴,燥实内结,逼迫 胃中津液下迫 ,其表现为“自利清水 ,色青纯,口干 燥”,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否则肾阴有涸竭之势. 这种治法体现了“急下存阴”的辨证思路。 3 澄源分流法 此法治疗思路为“利小便以实大便”,中医认为 部分大便泄泻乃与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失常有关. 詹 隐学薰 2011年 第 12卷 第 1期 若其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若其功能出现 异常则水液不能下渗膀胱,而随糟粕下行,故引起泄 泻 通过利小便,使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趋于正常, 水液下渗膀胱增多,而随糟粕下行减少,从而达到 “利小便实大便”的功效。如《伤寒论》第 386条云: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 ,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 之⋯⋯”.此条文用五苓散之思路为疏散外邪、化气 行水。待津液运行恢复正常,则清浊不至相干,胃肠 无浸渍之患,而霍乱得愈。体现了“急开支流”的辨证 思路[ 。 4 回阳止利法 下焦阳虚,阴寒内盛,下利清谷,久泻不止,则阳 气将脱,应急则治其标 ,回阳止泻 ,《伤寒论》称为少 阴病下利[3]。原文 314条云:“少阴病 ,下利 ,白通汤 主之。”315条云:“⋯⋯利不止,厥逆无脉 ,干呕烦 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少阴病,下利,用白通汤, 本证又可称为戴阳证。所谓“戴阳”是指阴盛于下,逼 迫虚阳浮于上.其表现为于阴寒之中见有面赤,予白 通汤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寒热格拒者,用白通加猪 汤汁汤。体现了“热因热用”的辨证思路。 5 疏肝透郁法 本法适用于肝脾不和,肝胃气滞所致之下利。如 原文 318条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 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 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解肝 郁,通达阳气;芍药苦泄破结,通络止痛;枳实导滞行 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舒畅气机,透达郁阳之 功。四逆散,疏肝理脾、透达郁阳,使脾土得运而下利 自止。后世医家治疗肝郁脾虚所致腹痛下利的方剂 痛泻要方,即深得此方配伍之旨趣l 4l。 6 和胃消痞法 本法适用于寒热错杂。中焦升降失常所致痞、利 症。如原文 157条云:“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8条云:“伤寒中风,医反下 之,其人下利 ,日数十行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 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此非结 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 之。”二者均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之剂,前者重用生 姜温胃散水,水去痞消 ,则下利止;(下转第 15页) 实验 中医药学 m ⋯ ⋯ ⋯ 一 ⋯ ⋯ ⋯ ⋯ 一 ⋯ ⋯ ~ 的重建提供必要的能量;还可以从损伤组织中移去 有毒物质,使黏膜组织更具抵抗力 。胃黏膜血流量 的增加也可以更好地调节胃黏膜的酸碱平衡,此外, 局部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还能使黏膜损伤 部位补充吞噬细胞,提高抗损伤能力。除此以外 ,NO 作为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它可以与活性氧自由 基结合 ,降低其毒性,防止胃黏膜发生脂质过氧化, 从而保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同时 NO可以介导细胞 黏附作用,调节胃黏膜免疫机制,保护胃黏膜 ]。本 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后血液中的 NO含量 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前人研究 一 致 足二三里、梁丘位于下肢,属于足阳明胃经 ,根据 “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原理 。二穴均可治疗 胃腑 病。其中,梁丘为郄穴,是本经气血深集的部位,以治 疗本经的急性病症为其所长;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 “合治内腑”,胃腑诸病为其主治范围。中脘 、胃俞分 别位于上腹部和背部,对应于胃之背俞穴和募穴,是 本腑之气输注或汇聚之处.故也可治疗胃腑病。虽 然四穴均可治疗胃腑疾患,但在适应症上有所区别, 急性病变以取四肢远端穴为主,如足三里 、梁丘,而 慢性病变多取局部腧穴,如中脘、胃俞。本实验的结 果也支持了这一点。 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支配胃俞、中 硎 麟 詹c}爹隧学骺 20l 1年 第 12卷 第 1期 脘穴的躯体神经与支配胃的自主神经属同一节段, 而梁丘、足三里位居四肢,其穴区支配神经与胃自主 神经在进入中枢时尚有一定距离。那么这 4个穴位 在发挥协同效应的信号在进行汇聚整合时,可能有 其他机制存在,那么这种机制如何运作,尚需进一步 的工作进行证实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冀来喜. 于大鼠神阚穴的定位[J].针刺研充,2007,10 (5):50, [2]李忠 .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皈社 ,2003:327~ 329. [3]张慧琪 ,伍喜良.~氧化氮与胃黏膜病变r及其新的治疗对策[J1. 中国中 结合消化杂志,2001,9(2):10. :4]崔忠敏,李兆申.一氧化氮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疑 [1I1.国外 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0,20(3):3. {5 1 Konturek S K,Konture K P.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digestive system{ll1.Dibestion.1995,56(2):1~13. [6] Fakeuchi K,KalO S,Takehara K,et a1.Role of nitric oxide in UlU-- cosa]blood flow response and the healing of HCL—induced/esions i,1 the rat stomach[J].Digestion,1991,58(2):19—27. [7]Masuda E,Kawano S.Endogenous nitric oxide modulates ethanol- 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 rats[J].Gastroenterology,1995, 108(10):58—64. [8]马俊江,丰圣爱.~氧化氮与胃溃疡[J].生理科学进展,1998,29 (3):260. [9]常小荣,严沽.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兔血清中一氧化氮影 ~n EJ].中 杂志,2002,43(12):90. (上接第 1 1页)后者重用甘草,补虚消痞,和胃止利。 7 滋阴清热法 此法为治疗少阴虚热下利而设 ,若肾阴素虚,或 下利伤阴,阴虚化热,逼迫津液下趋致下利者,用猪 肤汤,原文 310条云:“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猪肤汤主之。”猪肤汤,以猪肤为主滋阴润燥清虚热, 白蜜润燥,米粉和中,合成滋阴清热之剂[5]。若阴虚 水热互结而致的下利,治以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止 利,原文 319条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8 刺灸法 《伤寒论》巾以灸或刺治利的条文仅有 4条,即 308条用刺法;292,325,362条用灸法。深研原文不 难发现仲景灸 、刺大法的运朋原则是阳证宜刺,阴证 宜灸『 。 以上探讨了仲景运用变法思维治疗下利证 .对 于提高医者临床的思维创新能力有所帮助。疾病所 表现出来的证候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表 面现象,而是要通过现象抓住其本质,这就要求我们 不能拘泥于常法,而要具体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具体分析,这正体现 了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思 维观。 参考文献 [1]张占玲.《伤寒论》下利治法探忻[J]_四川中医,2006,11(3):38— 39. [2]邕健.从《伤寒论》第 159条淡下利的证冶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 学报 ,2008,27(1):16. [3]张程,王占奎.《伤寒论》冶泄十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17 (1):5. [4]/~H红霞,都修波.《伤寒论》下利治法探微[JI.江苏中医药,2003, 24(3):5 [5]令振吉,邓铁涛.伤寒学[M].北京 :中国中 药出版社 ,2007: 258—270. [6]赵桂芝.伤寒论下利证常变辨证论治思维探讨[n 时珍国医国 药.2008,19(1):210.
本文档为【《伤寒论》下利证变法思维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167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