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举报
开通vip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教案 山东大学 土建与水利学院 薛云冱 目    录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2) §1-1 概述 …………………………………………………………………(2)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7) §1-3 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9) 第二章:荷载及设计要求…………………………………………………………(12) §2-1 风荷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山东大学 土建与水利学院 薛云冱 目    录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2) §1-1 概述 …………………………………………………………………(2)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7) §1-3 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9) 第二章:荷载及设计要求…………………………………………………………(12) §2-1 风荷载………………………………………………………………(12) §2-2 地震作用……………………………………………………………(13) §2-3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14) 第三章: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15) §3-1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法………………(15) §3-2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一)—反弯点法……(16) §3-3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二)—改进反弯 点(D值)法………………………………………………………(17) §3-4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18)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20) §4-1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20) §4-2 整体墙的计算………………………………………………………(22) §4-3 双肢墙的计算………………………………………………………(23) §4-4 关于墙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以及各类剪力墙划 分判别式的讨论 …………………………………………………(24) §4-5 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29) §4-6 多肢墙和壁式框架的近似计算……………………………………(30)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30) §5-1 框架—剪力墙的协同工作…………………………………………(30) §5-2 总框架的剪切刚度…………………………………………………(31) §5-3 框—剪结构铰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32) §5-4 框—剪结构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33) §5-5 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征及计算方法应用条件的说明…………(36) §5-6 结构扭转的近似计算………………………………………………(36) 第六章:框架截面设计及构造……………………………………………………(36) §6-1 框架延性设计的概念………………………………………………(36) §6-2 框架截面的设计内力………………………………………………(37) §6-3 框架梁设计…………………………………………………………(39) §6-4 框架柱设计…………………………………………………………(42) §6-5 框架节点区抗震设计………………………………………………(47) 第七章:剪力墙截面设计及构造…………………………………………………(49) §7-1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49) §7-2 连梁的设计…………………………………………………………(53) 第1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 本章重点:①高层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②高层结构体系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③高层结构体系的总体布置原则。 计划学时:5学时 §1-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土木工程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得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而且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自从1885年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钢结构,詹尼设计, 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以后,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已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目前世界上高度超过300m的超高层建筑已达几十幢,其中,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石油大厦,高度达到了451.9m,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最高建筑。近二十年来,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仅上海市目前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已达到了2100幢,高度在100m       马来西亚石油大厦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40余幢。 其中,上海金茂大厦高度 为420.5m,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建筑,世界排名第三位。目前世界最高十大建筑和我国内地最高十大建筑见表1-1和表1-2。       世界最高十大建筑        表1-1 排 名 建筑名称 城 市   建成年份 层 数 高度(m) 结构材料 用途 1 石油大厦 吉隆坡 1996 88 451.9 组合 多用途 2 西尔斯大厦 芝加哥 1974 110 443 钢 办公 3 金茂大厦 上海 1998 88 420.5 组合 多用途 4 世界贸易中心 纽约 1972 110 417 钢 办公 5 帝国大厦 纽约 1931 102 381 钢 办公 6 中环大厦 香港 1992 78 374 混凝土 办公 7 中银大厦 香港 1989 70 369 组合 办公 8 T&C大厦 高雄 1997 85 348 钢 多用途 9 艾莫科大厦 芝加哥 1973 80 346 钢 办公 10 汉考克大厦 芝加哥 1969 100 344 钢 多用途        我国内地最高十大建筑       表1-2 排名 建筑名称 城市 建成年份 层数 高度(m) 结构材料 用途 1 金茂大厦 上海 1998 88 420.5 组合 办公、宾馆 2 地王大厦 深圳 1996 81 325 组合 办公 3 中天(中信)广场 广州 1997 80 322 混凝土 办公 4 塞格广场 深圳 1998 72 292 组合 办公 5 中银大厦 青岛 1996 58 246 混凝土 办公 6 明天大厦 上海 1998 60 238 混凝土 办公 7 上海交银金融大厦-北楼 上海 1998 55 230 混凝土 办公 8 武汉世界贸易大厦 武汉 1998 58 229 混凝土 办公 9 浦东国际金融大厦 上海 1998 56 226 组合 办公 10 彭年广场 深圳 1998 58 222 混凝土 宾馆 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力学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的发展、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机械和电子技术的飞跃。随着高性能材料的不断研制和开发,结构形式合理性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土木工程领域,高层建筑仍将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形式,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知识,是对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高层建筑的界定 高层建筑有什么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建筑算作高层建筑?对于这一问题, 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或者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1972年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制订了如下的划分标准: ①多层建筑          ≤8层 第一类    9~16层   高度≤50m ②高层建筑  第二类    17~25层   高度≤75m                第三类    25~40层   高度≤100m ③超高层建筑          >40层   高度>100m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以及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而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一律称为超高层建筑。日本则将5层到15层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超过15层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事实上,究竟什么样的建筑算作高层建筑,应该视建筑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而定。如果建筑的结构体系,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表现出了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则不论其高度如何,应该按照高层建筑来对待。 2、​ 高层建筑的特点 一般而论,高层建筑具有占地面积少、建筑 面积大、造型特殊、集中化程度高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过度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真可谓寸土千金,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而且有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灾、热岛效应等已成为人们急待解决的难题。 从受力角度来看,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 上海金茂大厦 加,水平荷载(风载及地震作用)对结构起的 作用将越来越大。除了结构的内力将明显加大 外,结构的侧向位移增加更快。图1-1是结构 内力(N,M)、位移(△)与高度的关系,其中 弯矩和位移均成指数曲线上升。由此可见,高 层建筑不仅需要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 大的刚度,从而使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限 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三、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 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结构形式所采用的结构材料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钢结构 钢材强度高、韧性大、易于 加工。钢结构构件可以在工厂加工,缩短了现场施工工期,施工方便。高层钢结构具有结构断面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但是,高层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而且钢材的防火、防腐性能不好,需要大量的防火涂料和防腐处理,增加了工程工期和造价。   右图为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高层建筑。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低,材 料来源丰富,可以浇注成各种复杂的断面形式,节省钢材,承载能力也不低。经过合理的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尤其是在防 火和耐久性能方面,更是有着钢        西尔斯大厦 结构无法比的优势。其缺点是自 重较大,抗震性能不如钢结构, 建造高度也不如钢结构。香港的中环广场大厦,是目前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朝鲜平壤市的柳京饭店,101层,高度319.8m。 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将型钢布置在构件内部,外部由钢筋混凝土做 成,或者是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做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此种形式使上述两种结构材料优势互补,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建造高度可与钢结构相当。经济合理、技术性能优良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目前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最高建筑——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就是这种结构形式。 四、高层建筑的发展简介 高层建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古代高层建筑和现代高层建筑两部分。在古代,高层建筑主要是寺庙或纪念性建筑,结构形式大都是木结构或砖石结构。如砖塔,许多砖塔经受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 和地震的摇撼而屹立至今,足见其设计和施工的高 河北定县开元寺塔 超技术。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却是自从 1885年美国芝加哥市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开始的。此后10年中,在芝加格和纽约相继建成了30幢类似的高层建筑,尤其是1895年奥提斯(Otis)安全电梯的投入应用,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102层,高度381m,保持了世界最高建筑记录长达41年之久。该建筑为钢结构,采用了框架结构体系。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发生严重经济危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二战后,随着钢材焊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尤其是60年代美国人坎恩(Fazler Khan)提出的 框筒体系,为建造超高层建筑提供了理想的结构形式。 纽约帝国大厦 从框筒体系中衍生出来的筒中筒、成束筒等结构体系, 将高层建筑的发展推向了第二个高潮。在美国出现了一 批10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如1969年芝加哥建成了 100层、高344m的汉考克大厦;1972年纽约建成了 110层、高417m的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又建成了110层、高443m的西尔斯大厦。其中,西尔斯大厦作为新的世界最高建筑,享誉22年之久。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生国家,从抗震防灾角度出发,政府曾规定房屋高度不得超过31m。自从1965年取消此项规定后,高层建筑在日本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6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规模小,发展速度也慢。1968年建成的广州宾馆,27层,高88m,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60年代我国建成的最高建筑。7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1974年建成的北京饭店东楼,19层,高87.1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当时北京市最高的建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技术条件,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地矗立了起来。1985年,深圳建成了63层、高158.65m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两年后,63层、高200m的广州国际大厦和57层、高208m的北京京广中心大厦又相继开工。直到1998年,88层、高420.5m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高层建筑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和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防火、防灾、热岛效应、交通、污染等。特别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机撞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大楼彻底坍塌,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使上述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会找到解决办法,使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所谓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类型和组成方式。在高层建筑中,随高度增加,抵抗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是主要问题。因此,抗侧力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和布置,就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高层建筑的基本抗侧力单元有框架、剪力墙、实腹筒、 框筒等,由此组成的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毁 一、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是由梁和柱刚结而成的平面结构体系。如果整幢结构都由框架作为抗侧 向力单元,就称为框架结构体系。 其优点是:①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隔方便;      ②整体性、抗震性能好,设计合理时结构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③外墙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其缺点是:侧向刚度小,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差。正是这一点,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造高度。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 一般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实心的钢筋混凝土墙片作为抗侧力单元,同 时由墙片承担竖向荷载。 其优点是:①整体性好、刚度大,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强;      ②抗震性能较好,设计合理时结构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因而剪力墙结构适宜的建造高度比框架结构要高。 其缺点是:受楼板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建筑平面布置不够灵活。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特殊情况下,为了在建筑底部做成较大空间,有时将剪力墙底部做成为框架 柱,形成框支剪力墙。 但是这种墙体上、下刚度形成突变,对抗震极为不利。故在地震区不允许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采用部剪力墙分落地、部分剪力墙框支的结构体系,并且在构造上: ①落地墙布置在两端或中部,纵、横向连接围成筒体; ②落地墙间距不能过大; ③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和混凝土的等级要适当提高,使整体结构上、下刚度相 近; ④应加强过渡层楼板的整体性和刚度。 三、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将框架、剪力墙两种抗侧力结构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者将剪力墙围成封闭的 筒体,再与框架结合起来使用,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形式具备了纯框架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同时克服了纯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小和纯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不够灵活的缺点。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在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剪力墙以对称布置为好,可减少结构的扭转。这一点在地震区尤为重要; ②剪力墙应上下贯通,使结构刚度连续而且变化均匀; ③剪力墙宜布置成筒体,建筑层数较少时,也应将剪力墙布置成T型、L型、I型等。便于剪力墙更好地发挥作用; ④剪力墙应布置在结构的外围,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但是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和楼板平面内的变形,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剪力墙间距应符合表1-3的要求。         横向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表1-3 楼盖形式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设防烈度 6-7度 8度 9度 现浇 ≤5B ≤60m ≤4B ≤50m ≤3B ≤40m ≤2B ≤30m 装配整体 ≤3.5B ≤50m ≤3B ≤40m ≤2.5B ≤30m *B为楼板宽度 四、筒中筒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是由内筒和外筒两个筒体组成的结构体系。内筒通常是由剪力墙围成的实腹筒,而外筒一般采用框筒或桁架筒。其中框筒是指由密柱深梁框架围成的筒体,桁架筒则是筒体的四壁采用桁架做成。与框筒相比,桁架筒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度。   筒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那一种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都可以看成是固定于基础上的悬臂结构,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因而适宜建造高度更高的超高层建筑。同时,由于筒体的对称性,筒体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五、多筒体系——成束筒和巨型框架 当采用多个筒体共同抵抗侧向力时,就成为多筒体系。有以下两种形式: ⑴ 成束筒 两个以上的筒体排列在一起成束状,成为成束筒。成束筒的抗侧移刚度比筒 中筒结构还要高,适宜的建造高度也更高。 ⑵ 巨型框架 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每隔数层用巨型大梁相连,由筒体和巨型梁形成巨型框架。虽然仍是框架形式,由于梁和柱子的断面尺寸很大,巨型框架的抗侧移刚度比一般框架要大的多,因而适宜建造的建筑物高度比框架结构要大的多。   其典型布置形式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不同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不同,抗侧移刚度差别也较大,适宜的建筑物高度也不相同。表1-4是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给出的不同结构体系适宜的建筑物最大高度。 建筑物最大高度(m) 表1-4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6度 7度 8度 9度 框 架 60 60 55 45 25 框架-剪力墙 130 130 120 100 50 剪力墙 部分框支 120 120 100 80 / 无框支 140 140 120 100 60 筒中筒及成束筒 180 180 150 120 70 §1-3 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一个建筑结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确定,要涉及到安全可靠、使用要求、经济投入、施工技术和建筑美观等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求设计者综合运用力学概念、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经验教训、结构试验结论和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等进行设计,这在工程设计中被称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虽然带有一定的经验性,涉及的范围十分丰富,但是它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事实证明概念设计是十分有效的。高层建筑由于体形庞大,一些复杂部位难以进行精确计算,特别是对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因为地震作用影响因素很多,要进行精确计算更是困难。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除了要根据建筑高度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必须运用概念设计进行分析。本节讨论的结构总体布置原则,就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属于概念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控制结构的高宽比H/B 高宽比实际上反映了建筑物的“苗条”程度。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控制侧向位移是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随着高宽比的增大,结构的侧向变形能力也相对越强,倾覆力矩也越大。因此,建造宽度很小的高层建筑是不合适的,应对建筑物的高宽比加以限制,见表1-5所示。 高宽比限值(H/B) 表1-5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6、7度 8度 9度 框架 5 5 4 2 框架-剪力墙 5 5 4 3 剪力墙 6 6 5 4 筒中筒、成束筒 6 6 5 4   表1-5是《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规定,是根据经验得到的,可供初步设计时参考。如果体系合理、布置恰当,经过验算结构侧向位移、自振周期、地震反应和风振下的动力效应在理想的范围内,则H/B值可以适当放宽。 二、结构的平面形状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板式 板式是指建筑物宽度较小、长度较大的平面形状。在板式结构中,因为宽度 较小,平面短边方向抗侧移刚度较弱。当长度较大时,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会产生扭转、楼板平面翘曲等现象。因此,应对板式结构的长宽比L/B加以限制,一般情况下L/B不宜超过4;当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8时,限制应更加严格。同时,板式结构的高宽比也需控制的更严格一些。   2、塔式   塔式是指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相近的平面形状。塔式平面形状不局限于方形或圆形,可以是多边形、长宽相近的矩形、Y形、井字形、三角形等。在塔式结构中,两个方向抗侧移刚度相近。尤其是平面形状对称时,扭转相对要小的多。在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多采用塔式平面形状。   无论采用那一种平面形状,都应遵循平面规则、对称、简单的原则,尽量减少因平面形状不规则而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三、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布置形式   大量地震震害调查说明,建筑物平面布置不合理、刚度不均匀,高低错层连接、屋顶局部突出、高度方向刚度突变等,都容易造成震害。在抗震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两点使结构形式对抗震有利。 1、选择有利于抗震的结构平面 平面形状复杂、不规则、不对称的结构,不仅结构设计难度大,而且在地震作用的影响下,结构要出现明显的扭转和应力集中,这对抗震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各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在平面内的布置也必须做到均匀,尽可能对称。避免刚度中心和水平力作用点出现过大偏心距。故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是应遵循的原则。 2、选择有利于抗震的竖向布置 结构竖向布置的原则是刚度均匀连续,避免刚度突变。在结构竖向刚度有变化时要做到由上到下刚度逐渐变化,尽量避免在结构的某个部位出现薄弱层。对结构顶部的局部突起的“鞭梢效应”,应有足够的重视。震害分析表明,这些部位往往是震害最严重的地方。 四、有关缝的设置 在一般房屋结构的总体布置中,考虑到沉降、温度收缩和体型复杂对房屋结构的不利影响,常常采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以消除沉降差、温度应力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危害。对这三种缝,有关规范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但是,在高层建筑中常常由于建筑使用要求和立面效果的考虑,以及防水处理困难等,希望少设缝或不设缝。目前在高层建筑中,总的趋势是避免设缝,并从总体布置上或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沉降、温度和体型复杂引起的问题。 五、温度差对房屋竖向的影响 季节温差、室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对房屋竖向结构亦是有影响的。当建筑物高度在30~40层以上时,就应考虑这种温度作用。 六、高层建筑楼盖 在高层建筑中,楼盖不再是简单的竖向分割和平面支撑。在高层结构侧向变形时,要求楼盖应具备必要的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同时,考虑到高层建筑平面较为复杂、尽量减少楼盖的结构高度和重量,装配式楼盖已不再适用,一般应采用现浇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 七、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形式 1、基础埋置深度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重量大,受到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值较大,因而倾覆力矩和剪力都比较大。为了防止倾覆和滑移,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要深一些,使高层建筑基础周围所受到的嵌固作用较大,减小地震反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 ①在天然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2。 ②采用桩基时,桩基承台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5。 ③当地基为岩石时,基础埋置深度可减小一些,但应采用地锚等措施。 2、基础形式 基础承托房屋全部重量及外部作用力,并将它们传到地基;另一方面,它又直接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并将地震作用传到上部结构。可以说,基础是结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基础的形式,取决于上部结构的形式、重量、作用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质。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柱下独立基础 适用于层数不多、地基承载力较好的框架结构。当抗震要求较高或土质不均匀时,可在单柱基础之间设置拉梁,以增加整体性。 ②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比柱下独立基础整体性要好,可增加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③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当高层建筑层数不多、地基土较好、上部结构轴线间距较小且荷载不大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④箱形基础 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它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而基础土质较软弱的情况。它既能够抵抗和协调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又能扩大基础底面积,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地基上,同时,又使部分土体重量得到置换,降低了土压力。 ⑤桩基 也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桩基具有承载力可靠、沉降小的优点,适用于软弱土壤。震害调查表明,采用桩基常常可以减少震害。但是必须注意,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摩擦桩,因为在地震时土壤会因震动而丧失摩擦力。 第二章 荷载及设计要求 本章重点:①风荷载的计算; ②荷载效应组合; ③高层建筑设计要求。 计划学时:3学时   高层建筑所承受的荷载可分为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部分。竖向荷载中重力荷载和楼面活荷载与一般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设计要求包括荷载效应组合方法和承载力、变形的要求。 §2-1 风荷载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物时,就在建筑物的表面产生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作用称为风荷载。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KN/m2)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高层建筑基本风压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 ——风振系数。 1、高层建筑基本风压值 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给出了各地的基本风压值。是用各地区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30年重现期的10分钟平均风速 (m/s)计算得到的。     基本风压 =   对于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重现期为50年的大风,对于特别重要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重现期为100年的强风。因此要用基本风压值 乘以系数1.1或1.2后,作为一般高层建筑及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值 。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速大小不仅与高度有关,一般越靠近地面风速越小,愈向上风速越大,而且风速的变化与地貌及周围环境有直接关系。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地面情况分为A、B、C三类: A类地面粗糙度:指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地面粗糙度: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郊区; C类地面粗糙度:指平均建筑高度在15m以上、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反应了不同高度处和不同地面情况下的风速情况,具体见表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表2-1 离地面高度(m)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0 200 地面粗糙度 A 1.17 1.38 1.63 1.8 1.92 2.03 2.12 2.2 2.27 2.34 2.40 2.64 2.83 B 0.8 1.0 1.25 1.42 1.56 1.67 1.77 1.86 1.95 2.02 2.09 2.38 2.61 C 0.54 0.71 0.94 1.11 1.24 1.36 1.46 1.55 1.64 1.72 1.79 2.11 2.36 3、风载体型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 是指建筑物表面所受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通过实测可以看出,风压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如教材41页图2-2所示。在风荷载计算时,为简化计算,一般将建筑物各个表面的风压看成是均匀分布的。风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见教材表2-2。 4、风振系数 空气在流动时,风速、风向都在不停地改变。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是不断波动的。风压的波动周期一般较长,对一般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按静载来对待。但是,对于高度较大或刚度相对较小的高层建筑来讲,就不能忽视风压的动力效应。在设计中,用风振系数 来考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建筑均需考虑风振系数。《高层规程》规定了有关风振系数 的计算。详见教材P43~P44。 二、总风荷载与局部风荷载 1、总风荷载 总风荷载是指建筑物各个表面所受风荷载的合力,是沿建筑物高度变化的线荷载。通常按建筑物的主轴方向进行计算。 2、局部风荷载 局部风荷载是指在建筑物表面某些风压较大的部位,考虑风压对局部某些构件的不利作用时考虑的风荷载。考虑部位一般是建筑物的角隅或阳台、雨篷等悬挑构件。 §2-2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课程中已有专门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2-3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一、荷载效应组合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荷载效应组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无地震作用组合: 有地震作用组合: 式中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的荷载总效应;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的荷载总效应; ——永久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使用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其他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风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 、 、 ——分别相应于上述各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      ——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包括100%自重标准值,50%雪荷载标准值,50~80%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水平地震作用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竖向地震作用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具体组合方式见教材P71表2-15所示。其中,2、3、4是高层建筑的基本组合情况,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才考虑5、6、7三种情况。 二、设计要求 1、极限承载能力的验算 极限承载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内力 ≤ 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内力 ≤ 式中, 、 ——由荷载组合得到的构件内力设计值; 、 ——不考虑抗震及考虑抗震时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构件类别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斜截面抗剪及偏拉承载力验算 梁 柱 剪力墙 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 轴压比≤0.15 轴压比≤0.15 0.75 0.75 0.80 0.85 0.85 2、位移限制 高层建筑的位移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 ①过大的位移会使人感觉不舒服,影响使用。这一点主要是对风荷载而言的,在地震发生时,人的舒适感是次要的。 ②过大的位移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 ③过大的位移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损坏。 ④过大的位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 效应显著。 高层建筑对位移的限制,实际上是对抗侧移刚度的要求。衡量标准是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高层规程》给出了有关位移的限制。见教材P73表2-17。 3、大震下的变形验算 按照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及“两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的设计原则,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①7—9度设防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小于0.5的框架结构; ②7—9度设防的、高度较大且沿高度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很不均匀的高层建筑; ③特别重要的建筑。 其中,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按下式计算 = 式中, ——按楼层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承载力,以楼层剪力表示;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由等效地震荷载按弹性计算所得的楼层剪力。 具体验算见教材P73和《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第三章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本章重点:①反弯点法的计算理论及适用范围; ②D值法的基本假定和影响反弯点的因素; ③框架侧移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计划学时:5学时   无论是本章介绍的框架结构,还是后面要讨论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内力计算都比较繁琐,一般不采用手算。尤其是筒中筒结构、成束筒和巨型框架结构,更是无法用手算完成。多采用计算软件用计算机来完成。这就要求计算者能够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种分析判断能力,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掌握一定的手算方法,对于了解结构的受力特点是非常有利的。本章和后面各章介绍手算方法的目的正在于此。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就是《结构力学》中讨论的刚架,因而其内力计算方法大家都比较熟悉。本章介绍常用的一些近似计算方法。 §3-1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法   框架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一般是结构自重和楼(屋)面使用活荷载。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比较小,可以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精确计算表明,各层荷载除了在本层梁以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柱子中产生内力之外,对其他层的梁、柱内力影响不大。为此,可以将整个框架分成一个个单层框架来计算,这就是分层法。   由于在单层框架中,各柱的远端均取为了固定支座,这与柱子在实际框架中的情况有较大差别。为此需要对计算作以修正: ①除底层外,各柱的线刚度乘以0.9加以修正; ②将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修正为1/3   计算出各个单层框架的内力以后,再将各个单层框架组装成原来的整体框架即可。节点上的弯矩可能不平衡,但误差不会很大,一般可不做处理。如果需要更精确一些,可将节点不平衡弯矩在节点作一次分配即可,不需要再进行传递。 §3-2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一)——反弯点法   框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它们都可以转化成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集中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无论是横梁还是柱子,它们的弯矩分布均成直线变化。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每根杆件都有一个弯矩为零的点,称为反弯点。如果在反弯点处将柱子切开,切断点处的内力将只有剪力和轴力。如果知道反弯点的位置和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即可求得各柱的剪力,从而求得框架各杆件的内力,反弯点法即由此而来。   由此可见,反弯点法的关键是反弯点的位置确定和柱子抗推刚度的确定。 一、反弯点法的假定及适用范围 1、基本假定   ①假定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 如果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反弯点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即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应不小于3。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 二、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    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推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给出: 式中, ——柱子的线刚度; ——柱子的层高。 3、​ 反弯点法的计算步骤 反弯点法的计算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计算框架梁柱的线刚度,判断是否大于3; 2、计算柱子的抗推刚度; 3、将层间剪力在柱子中进行分配,求得各柱剪力值; 4、按反弯点高度计算到柱子端部弯矩; 5、利用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进而求得梁端剪力; 6、计算柱子的轴力。 §3-3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二)——改进反弯点(D值)法      当框架的高度较大、层数较多时,柱子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这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往往要小于3,反弯点法不再适用。如果仍采用类似反弯点的方法进行框架内力计算,就必须对反弯点法进行改进——改进反弯点(D值)法。 一、基本假定 ①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②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 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二、柱子的抗推刚度D 在上述假定下,柱子的抗推刚度D仍可以按照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 式中, ——柱子抗推刚度的修正系数, ≤1.0。考虑梁、柱的线刚度的相对大小对柱子抗推刚度的影响,其值与节点类型和梁、柱线刚度的比值有关。具体取值见教材P114。 其余符号同前。   可以看出,按照上式计算到的柱子抗推刚度一般要小于反弯点法的 值。这是考虑柱子端部转角的缘故。转角的存在,同样水平力作用下柱子的侧移要来得大一些。 三、反弯点高度   柱子反弯点的位置——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柱子两端转角的相对大小。如果柱子两端转角相等,反弯点必然在柱子中间;如果柱子两端转角不一样,反弯点必然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影响柱子反弯点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的位置; ②梁、柱线刚度比; ③荷载形式; ④上、下层梁刚度比; ⑤上、下层层高变化。 在改进反弯点法中,柱子反弯点位置往往用反弯点高度比 来表示: = 式中, ——反弯点到柱子下端的距离,即反弯点高度; ——柱子高度。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各层柱的反弯点高度比由下式计算: = 式中, ——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各层等高、各跨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不改变时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高度比。其值见教材45页表3-2、47页表3-3; ——上、下梁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当某柱的上梁与下梁的刚度不等,柱上、下结点转角不同时,反弯点位置会有变化,应将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加以修正。修正值 见教材49页表3-4。 、 ——上、下层高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在框架最顶层,不考虑 ,在框架最底层,不考虑 。具体见教材49页表3-5。 有了柱子的抗推刚度和柱子反弯点高度比,就可以按照与反弯点同样的方法求解框架结构内力。 四、柱子的“串、并联”   在不规则框架中,常会碰到柱子的“串、并联”问题,如图所示。 1、串联柱 数柱串联时,总的抗推刚度的倒数等于各层柱抗推刚度的倒数和。 2、并联柱 数柱并联时,总的抗推刚度等于各柱的抗推刚度之和。 详细推导见教材98~99页。 §3-4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高层结构要控制侧移,对框架结构来讲,侧移控制有两部分:一是结构顶点侧移的控制,目的是使结构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二是结构层间侧移的控制,防止填充墙出现裂缝。 一、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特点   为了了解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特点,我们先来看图示悬臂柱在均布水平荷载下的侧移。悬臂柱的侧移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弯曲变形产生的顶点侧移   如图所示,柱Z高度处,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 为: 在此弯矩作用下,柱Z截面曲率为 柱Z高度处微段dz截面转角为 ,由此转角产生的柱顶侧移为 =( ) 积分可得柱弯曲变形产生的顶点侧移 : = =   如果计算到柱子不同高度处的侧移值,画出侧移曲线,可以看出,曲线凸向柱子原始位置,这种曲线称之为弯曲变形曲线。 2、剪切变形产生的顶点侧移   在柱子Z高度处,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 为: = 相应的截面平均剪应力 其平均剪应变为 式中, ——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剪切弹性模量。 则由剪切变形产生的顶点侧移为 = 同样,如果计算到不同高度处的侧移,画出曲线,可以看出,侧移曲线是凹向柱子原始位置的。这种曲线称之为剪切变形曲线。   框架可以看成是一根空腹的悬臂柱,该悬臂柱的截面高度为框架的跨度,如图所示。该截面弯矩是由柱轴力组成,截面剪力由柱剪力组成。框架梁、柱的弯曲变形是由柱子的剪力引起,相当于空腹悬臂柱的剪切变形。在楼层处水平荷载作用下,如果只考虑梁柱构件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则侧移曲线如图所示。它与实腹悬臂柱的剪切变形曲线一致,故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弯曲变形曲线为剪切型。如果只考虑框架柱子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则侧移曲线如图所示。它与实腹悬臂柱的弯曲变形曲线一致,由此可知框架结构由柱子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为弯曲型。   也就是说,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移由两部分组成: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层数不多的情况下,柱子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常常可以忽略。在近似计算中,只需计算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即所谓剪切型变形。在高度较大的框架中,柱子轴向力较大,由柱子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已不能忽略。一般说来,两种变形叠加以后,框架侧移曲线仍以剪切型为主。 二、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   框架柱抗推刚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柱顶相对柱底产生单位水平侧移时所需要的柱顶水平推力,即柱子剪力。因此,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层间侧移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第 层层剪力; ——第 层层间侧移; ——第 层第 根柱子的剪力。   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框架顶点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为所有 层层间侧移之和。 第 层侧移 顶点侧移 三、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对于一般框架来讲,只有两根边柱轴力较大,一侧为拉力,另一侧为压力。中柱因柱子两边梁的剪力相近,轴力很小。这样,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只需考虑两边柱的贡献。   在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用单位荷载法可求出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框架顶点水平位移。 式中, ——为单位水平集中力作用在 层时边柱轴力; , 为两边柱之间的距离。 ——水平荷载q(z)作用下边柱的轴力; ——边柱截面面积。假定边柱截面沿高度直线变化,令 将上述公式整理,则有   针对不同荷载,积分即可求得框架顶部侧移。详见教材128~129页。 第四章 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本章重点:①剪力墙计算的基本假定; ②剪力墙类别的划分; ③各类墙的计算方法。 计划学时:8学时 §4-1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假定   当剪力墙的布置满足第一章所述间距的条件时,其内力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基本假定:   1、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为无穷大,在平面外刚度为零。 这里说的楼板,是指建筑的楼面。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各层楼面的尺寸较大,再加上楼面的整体性能好,楼板在平面内的变形刚度很大。而在楼面平面外,楼板对剪力墙的弯曲、伸缩变形约束作用较弱,因而将楼板在平面外的刚度视为零。在此假定下,楼板相当于一平面刚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只作平移或转动,从而使各榀剪力墙之间保持变形协调。 2、各榀剪力墙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取决于剪力墙本身,在平面外的刚度为零。 也就是说,剪力墙只能承担自身平面内的作用力。在这一假定下,就可以将空间的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系列的平面结构来处理,使计算工作大大简化。当然,与作用力方向相垂直的剪力墙的作用也不是完全不考虑,而是将其作为受力方向剪力墙的翼缘来计算。有效翼缘宽度按下表4-1中各项的最小值取。 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 表4-1 考虑方式 截面形式 T形或I形 L形或[形 按剪力墙间距计算 按翼缘厚度计算 按门窗洞口计算 表中符号如图教材132页图4-3所示。   上述两条基本假定,对于框架结构也是完全适用的。在此假定下,如图所示的剪力墙结构在横向水平力的作用下,就可以按5个平面结构来处理。当力的作用线通过该结构的刚度中心时,楼板只产生侧移,不产生扭转,水平力将按各榀剪力墙的抗侧移刚度向各剪力墙分配。本章将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讨论。 二、剪力墙的类别和计算方法 1、剪力墙的类别 一般按照剪力墙上洞口的大小、多少及排列方式,将剪力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整体墙 没有门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这种剪力墙即为整体剪力墙,简称整体墙。 ②小开口整体墙 门窗洞口尺寸比整体墙要大一些,此时墙肢中已出现局部弯矩,这种墙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③联肢墙 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对较大,此时剪力墙的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之间的连梁连在一起的一系列墙肢,故称连肢墙。 ④框支剪力墙 当底层需要大空间时,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就形成框支剪力墙。在地震区,不容许采用纯粹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⑤壁式框架 在联肢墙中,如果洞口开的再大一些,使得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故称壁式框架。 ⑥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   有时由于建筑使用的要求,需要在剪力墙上开有较大的洞口,而且洞口的排列不规则,即为此种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剪力墙的类型划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严格划分剪力墙的类型还需要考虑剪力墙本身的受力特点。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具体剪力墙的计算中再进一步讨论。 2、剪力墙的计算方法   剪力墙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一般是结构自重和楼面荷载,通过楼面传递到剪力墙。竖向荷载除了在连梁(门窗洞口上的梁)内产生弯矩以外,在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可以按照剪力墙的受荷面积简单计算。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受力分析实际上是二维平面问题,精确计算应该按照平面问题进行求解。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精度高,但工作量较大。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剪力墙的受力特点,进行简化计算。   ①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整体墙类似于一悬臂柱,可以按照悬臂构件来计算整体墙的截面弯矩和剪力。小开口整体墙,由于洞口的影响,墙肢间应力分布不再是直线,但偏离不大。可以在整体墙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②联肢墙 联肢墙是由一系列连梁约束的墙肢组成,可以采用连续化方法近似计算。 ③壁式框架   壁式框架可以简化为带刚域的框架,用改进的反弯点法进行计算。   ④框支剪力墙和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   此两类剪力墙比较复杂,最好采用有限元法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 §4-2 整体墙的计算 一、整体墙的界定   当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超过剪力墙侧面积的15%,且洞口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时,即为整体墙。 二、整体墙的内力、位移计算 1、整体墙的等效截面积和惯性矩   截面积 取无洞口截面的横截面面积A乘以修正系数             式中, ——剪力墙上洞口总立面面积;     ——剪力墙墙面总面积。   惯性矩 取有洞口墙段与无洞口墙段截面惯性矩沿竖向的加权平均值: 式中, ——剪力墙沿竖向第 段的惯性矩,有洞口时按组合截面计算; ——各段相应的高度。 2、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按悬臂构件,可以计算到整体墙在水平荷载下各截面的弯矩和剪力。 3、侧移计算   整体墙是一悬臂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侧移曲线为弯曲型。但是,由于剪力墙截面尺寸较大,宜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针对倒三角荷载、均布荷载、顶部集中力这三种工程中常见的水平荷载形式,整体墙的顶点侧移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基底总剪力,即全部水平力之和。 括号中后一项反映了剪切变形的影响。为了计算、分析方便,常将上式写成如下形式 = 式中, ——称为等效惯性矩。如果取 ,近似可取 §4-3 双肢墙的计算 双肢墙是联肢墙中最简单的一类,一列规则的洞口将剪力墙分为两个墙肢。两个墙肢通过一系列洞口之间的连梁相连,连梁相当于一系列连杆。可以采用连续连杆法进行计算。 一、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 1、将在每一楼层处的连梁离散为均布在整个层高范围内的连续化连杆。 这样就把有限点的连接问题变成了连续的无限点连接问题。随着剪力墙高度的增加,这一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就越小。 2、连梁的轴向变形忽略不计。 连梁在实际结构中的轴向变形一般很小,忽略不计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在这一假定下,楼层同一高度处两个墙肢的水平位移将保持一致,使计算工作大为简化。 3、假定在同一高度处,两个墙肢的截面转角和曲率相等 按照这一假定,连杆的两端转角相等,反弯点在连杆的中点。 4各个墙肢、连梁的截面尺寸、材料等级及层高沿剪力墙全高都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连续连杆法适用于开洞规则、高度较大、由上到下墙厚、材料及 层高都不变的联肢剪力墙。剪
本文档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23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7-10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