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密教简介-悉昙义理之简介(之7)一切文字无非阿狣a字缘事

密教简介-悉昙义理之简介(之7)一切文字无非阿狣a字缘事

举报
开通vip

密教简介-悉昙义理之简介(之7)一切文字无非阿狣a字缘事 密教简介-- 悉昙义理之简介(之 7) 一切文字无非阿狣 a 字缘事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以免犯戒。) 一、世间相文字皆含有阿字与阿声音 世间缘起为业,所以造业、作业之字形迦一 ka 字,以此字例,《百字成就持诵 品》云︰「或诸法远离造作故,现迦一 ka 字形」(注:因中有阿狣 a 字声义在,阿 狣 a 字有本不生义)。《大日经疏》第十九云︰「或一切法中造作离故,迦一 ka 字形 现,此即明一阿狣 ...

密教简介-悉昙义理之简介(之7)一切文字无非阿狣a字缘事
密教简介-- 悉昙义理之简介(之 7) 一切文字无非阿狣 a 字缘事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以免犯戒。) 一、世间相文字皆含有阿字与阿声音 世间缘起为业,所以造业、作业之字形迦一 ka 字,以此字例,《百字成就持诵 品》云︰「或诸法远离造作故,现迦一 ka 字形」(注:因中有阿狣 a 字声义在,阿 狣 a 字有本不生义)。《大日经疏》第十九云︰「或一切法中造作离故,迦一 ka 字形 现,此即明一阿狣 a 字门,然欲明一切法本来无作故,现此迦一 ka 字,然此迦一 ka 字即明阿狣 a 字义,因一 ka 字中有阿狣 a 声,故有阿狣 a 字义也。如迦(旒 k)字 若上不置横画(一)即不成迦(一 ka)声,所以不成者,以迦(旒)中阙阿狣 a 声(一横画) 也,此迦一 ka 字上头即有阿狣 a 形,当知此百字皆尔。」所以一切文字无阿狣 a 声 「一」画不成文字,一切文字无阿狣 a 声不能成声响。下例可解,若无阿狣 a 声在 中,即不开口亦自无有声也。 《大日经钞》第十云︰「疏如迦一 ka 字若上置横画(一)等者,应云如迦一 ka 字,若上不置横画(一)即不成迦一 ka 声,以迦(旒)中阙阿声(一横)故。」此道理用汉 字难表达,若用悉昙梵字就比较容易解释也。谓迦一 ka 字上横画(一)即是阿狣 a 声。 若不以上横画(一)安置在下部字(旒)之上,下部字(旒)不能成迦一 ka 字,亦发不出声 音。何以故?因阙如阿狣 a 声故。」 《悉昙藏》第三云:「百字位成品义释云,如迦一 ka 字若上不置横画(一)即不 成迦一 ka 声。」《大日经钞》第二云︰「真言通体即唯阿狣 a 字,通与一切真言教法 而为体故,不唯真言,至如万类名言,皆有此能诠音声,凡开口之处尽带阿狣 a 音, 如书一字入一切字中,但初下笔若点( )、若画( 、一),便当阿狣 a 字,论所表体 便是法界本不生性,即与诸法而为实体。由此梵王世界坏时,吞噉众字于口角边, 唯留阿 二字(狣、玅),阿狣 a 表于无, 玅 2 表于有,即当佛法中真空妙有法界 体也,虽成诸字而不坏其本体,如水全波而不失湿之自性,常是随缘,常是不变。 《念持真言理观文》云:「世出世间凡开口音无非阿狣 a 字,内外一切文字点化无非 阿狣 a 字。」 《大日经疏》云:「所以不成者,以迦一 ka 字中阙阿狣 a 声也。」又云:「若无 阿声在中即不开口,亦自无有声也。」所以不成等者,此明玸 ka 字,若不上置狣画 ( 、一)为头不成一声,所以然者一字声中阙狣声,故不能开口,若不开者可无有声 故也。下例可解等者,此明余珋 kha、丫 ga、千 gha 等字如一 ka。若不上置阿画 ( 、一)为头上不成珋、丫、千等声,其故如一即不开口等之言其意远也,此乃色尘 诸字阿狣 a 字为头首,声尘诸字阿狣 a 声为遍体也。」所以世间一切声尘、一切文字 皆以阿声为其遍体,本远离造作故,现迦一 ka 字形,因迦一 ka 字中有阿狣 a 声故, 然欲明一切法本来无作故,现此迦一 ka 字。所有诠体便是法界本不生性,即与诸法 而为体,此等皆显诸法妙有,必以真空为其实体,夫远离造作者,即是无作,作是 妙有,无是真空,空有互遍成一法故也。 故《大日经疏》第十七云,当知阿狣 a 字不生、迦一 ka 是无作,其义即是相应 和合成。既然所诠法空、空有迭遍,亦能诠声,有空可齐故,一切字皆以阿狣 a 声 为遍体也。能诠声音字形随所诠法,其中有空二相互遍者,亦色尘世间文字是能诠 故,应随所诠法,其中有空互遍故。《念持真言》云:内外一切文字,点画(八转十 二音)无非阿狣 a 字,何以说色尘世间文字,都要以阿狣 a 字为头,并非为遍体呢? 真言行者当知,声与世尘文字狣、一等虽是互遍而无杂乱,色尘世间文字阿狣、迦 一等点若互遍者,一一点则会有杂乱现象发生,是故迦一等字以阿狣 a 唯为头,而 显能诠有空相备之义也。行者念持真言就头为言,如彼《大日经钞》云,但初下笔, 若点 、若画( ,便当阿狣 a 字。然复虽云,随所诠释故能诠释互遍,而所诠、能 诠,有、空二相和合等之义,此本是法尔道理耳。 二、阿狣 a文字与世间形色之关系 阿狣 a 字可显世间名色,即名色依阿狣 a 字而显,声呼依物件名色为彰。所以 持咒时,声呼以显物名、相名、色名,于一切法有体、有名,持咒声是体、声呼物 是为名,声归入体无住,名色随情而呼,是为凡夫相应。真言行者,若持名色呼而 不住于体,是谓有执,不得入空归体,此则非密教行者所当为。又宇宙万有唯是一 声,声入诸如来法性体中,是谓入如来法报化三身所化身,故阿字声入如来法身中、 报身中、化身中,若无声则不能与如来三身相应,行者欲求与如来三身相应,得用 咒语与如来三身相应之,故执咒是真言行者所应当为。 惟密教陀罗尼门传入中国已千余年,古德不传梵语、梵文,仅依汉字和合显其 声,经过历代两次佛难,梵挟焚失,又经朝代更迭,时空转移,古汉字读音已变迁, 现读其声已原非本有之声韵,声非原有之韵声,想与诸佛三身相应者,已失其真实, 恐遭魔障者为多,强说有灵无慧无增长者,都是鬼神作弄始然。故密教传法之行者, 若仅依前师所教导咒音声,不加详研原来咒音、咒义对与否而传后学,虽言徒弟子 持至咒能与上师德行相应,这样再如何成就,实不能与诸佛、菩萨三身相应之殊胜。 所以持咒持对其本咒咒声、咒义,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咒的意思、义理不偏颇,咒 声定能上达如来三身相应,智慧开显得无量般若波罗蜜门,证入如来一切智门,这 是正确的密教之修路。故密教行者持咒除仪轨、坛场要如法外,持咒之音义不能偏 废,要详加严谨可证,到底已历时千余有年矣。 上述阿狣 a 字一根本男声音衍生十二韵声,十二韵声演化无量无边世间声与世 间义,于是世间万相生焉!《声字义》云:显形表等色,内外依正具,乃至如是种种 色差别,即是文字也。尔者于其诸色文字成立,阿狣 a 文字之方云何?实是声字义 意有六,即五大色等名显色,五大形等名形色,取舍、屈申、业用等名表色有情色(肉 体)名内色,器界色(世界)名外色,内外非定内外,互为依正,名依正色。 上五大色 pa#ca var5a,又作五正色。即青 n1la、黄 p1ta、赤 lohita、白 avad2ta、 黑 k4=5a 等五种基本色)五大形义理,系密教以地、水、火、风、空五大,依次用形 来表誓,为方形、团形、三角形、半月形及圆形,进一步解释如下。 (1)地大方形,为四方均等之形,有安住不动之义,与阿狣 a 字本不生之理相应。 (2)水大圆形,为旋转自在、不住一性之形,如水随器而有种种之形,故与嚩向 va 字言语无穷转之义相应。 (3)火大三角形,为锐利之形,显示火大烧除尘染垢障之猛利之德,与罗先 ra 字尘垢不可得之理相应。 (4)风大半月形,其一方为平坦安住之形,一方为圆形不住之形,显示造作诸法 之义,与诃成 ha 字风大具有能成,亦能坏之大力相应。 (5)空大团形,合三角形与半月形所成,其形方圆不二,具足众形,为如意宝珠 之形,与佉几 kha 字等虚空之法性相应。) 《声字义》又云:如是一切显形表色,乃至如是差别世间相,即是文字也,各 各相则是文故,各各文则有各各名字,故名文字。故如上述诸色各各诸相为文,文 各各名字为字,而此文字表无、不、非等义,即表本不生,名为阿狣 a 文字也。何 以知诸色各各诸相者,上所释声尘文云,声有长短高下,音韵屈曲,此名为文。准 此诸色亦各有长短等相,是其诸相也。又言各各名字者,即是字也。 文者即是字,字为名所依,若是如此,名是能依,字是所依,故说名即字。为 何说名即字呢?因《声字义》云,文由名字,名字待文,故诸训释者云,文即字者, 盖文不离字,字不呼不能显名,故说字不离名,名必依字显,取其不离相待耳。显 密二教对此意见或许有别,不可以彼此疑难互诘问。以密教而言,持咒时依声不依 于字,若言及密意,名即字者,阿狣 a 声字义云,声之诠名必由文字,依文而发声, 声发不虚发,必表物名,故号曰字也。此意云,于一切法有体、有名,声是体、物 是名,此现象就如热性为体,以火称为名,但当声发呼火之时,能呼无能诠名,所 呼为所表名,故言物名者所诠名也,言必表者是能表名也。又号曰字者,明能表名, 即能诠字也,故声之诠名,必由文字者,意明声能诠物名者惟必由声来显,上文名 能诠者,此为以声来诠,所诠物名非离文名,而声能诠所诠名也。 三、由阿字发声之咒语不应离真实语 上述咒语发声起响,始彰名字、字义,其理甚明。咒声表佛心、世间相,咒声 错离真实,四秘不彰,不容诤议。若咒声被更递(如汉字中古音,被用近代普通话北 京音读),其梵语之名字已变迁,所显字意当有别,若密教持咒者无查于此,若所持 反面义理发生时尚不觉,持咒怎能达四秘圆满,恐遭魔难有份。 如日常课诵的「普回向真言」,原咒语中的「娑(引)啰」s2ra 有珍贵、坚固、完 美之义,广义言,动词有将功德延伸、展延至尽虚空,遍法界之义。但后来被改成 「萨哈啰」sahara,其义理实已大变,sahara 是与 sa3hara 同异字,而 sa3hara 有牵引在一起,更有破坏之意。若改成近代的「萨嚩诃」savaha 亦不知所云,顶多 亦是一种植物名,不能有将功德延展至尽虚空、遍法界之义。故真言行者,持咒不 懂咒浅略意义,是很危险的事,往往持后智慧不增,迷信盲从,非是真学佛者。 密教所言持咒要能四密圆满,此言四密圆满者谓: (1)浅略释,直接解释该物、名字或该事相之意义,令本尊欢喜之义; (2)深秘释,旨在彰显该物、名字或该事相所含之理趣; (3)秘中深秘释,旨在超越该物、名字,该事相之「法相」及其「无相」,而彻 入其法性之本源根柢; (4)秘秘中深秘释,较第三重更进一步,除观察契入法性本源之外,更令法性之 源底宛然冥合诸法之实相。故若就诸法之「相」而言,第四重虽与初重无异。 进一步言,诸色各有长短等相名阿狣 a 文,其长短等相必约梵、篆、隶等字形, 名为阿文。亦于瓶、衣等诸物形,名亦为阿文也,故约狣阿等于形可名阿狣 a 文。 故《声字义》云,又以五色书阿狣 a 字等,亦名色文字。若说彩画种种有情、非情, 亦名色文字。岂非八体中虫书等名阿狣 a 等文字吗?古德云︰既云诸色之种种相, 宁为梵篆等字形乎,故《声字义》云,又于诸色聚中略有十四种,谓地、水、火、 风四大种,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及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合共十四色 法。《成实论》以色香味触四者为能造之实色,依此四尘而成地水火风之四大,并眼 等五根从此四大而成,此等相触故有声,故四大五根及声尘等十法皆为假色,故假 实合计为十四色,说明上情。 又世间种种色亦是离不开阿狣 a 字,如《瑜伽论》第三卷云,如是种种色差别 即是文字也,所以立有十种色,又以五色书阿狣 a 字等五名色亦是文字。又彩画种 种有情非情亦名色文字,锦绣绫罗等亦是色文字也。此等是显色文字之种种差别, 是故四大、五尘、五根,乃至资具不改其形即文字也,种种差别之中不遮梵胡篆隶 等形,故云是名色文字。 又以五色书阿狣 a 字等,然言画情、非情等未必篆字,是明彩画牛马泉水等即 文字也。故若说这样的话,不改根尘等相,是名阿狣 a 字之意,这样说行吗?请见 《百字真言法品》云︰声从于字出。《大日经疏》第十七云,凡一切语声中有阿狣 a 生者,不得离此狣 a 字也,从狣 a 字表而得有声生。此文意在说,于声尘中有阿声 出就能分别诠示色相不离文字,通能诠从字能表,而得阿狣 a 声也。 总结,名即字也,是通能诠、通阿狣 a、迦一 ka 等,故如阿狣 a、迦一 ka 等是 别,能诠彼此各别故,若人欲显字之所诠,无等义时则发阿声,此则从字能表得阿 声生,而别因阿声转声在十二转声通字处,所为言声尘也是一样道理,色尘境说明 亦然,从文字能表而立阿狣 a 等称,若文字能表无等义时,则字通诠所立阿狣 a 别 称。是故当知如来为机宜以根尘相表无等义机宜,亦于根尘相悟无等义之时,则以 根尘文字所立阿狣 a 称也。 四、阿狣 a字悉遍情非情法,而为其第一命 如来三身化垂迹加持身利益密教行者,此加持力遍及有情、非情物,有如阿字 亦如是遍及有情、非情物,修持密法者不能不知。《阿阇梨真实智品》云︰我即同心 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狣 a 字第一命。《大日经疏》第十七云:我 心住一切遍自在,我皆遍种种有情、非有情,阿狣 a 字第一命者。如来此谓即以阿 狣 a 字为心故,遍于一切都能自在,而诚言此阿狣 a 字不异我,我不异阿狣 a 字也, 如来以阿狣 a 字悉遍于一切情、非情法,此诸法即以阿狣 a 字而为第一命也,犹如 人有出入息,以此为命,息绝即命不续。此阿狣 a 字亦尔,一切法有情以为命也。 《大日经钞》第九云︰疏中所述乃悉遍于一切情等者,情谓曼荼罗(ma57ala 坛场) 中诸尊佛菩萨,非情是谓门界、幢 (dhvaja)、标帜也,故此遍一切身生种种德。标 帜者系藉世间具体之名字、符号、器具等,彰表出蕴含其内、密而不显的微妙深意。 于密教中,诸尊常以身印、器具等标示其内证本誓之德,例如以印契、三昧耶形等 表示诸尊之本誓,以身语意三密表示诸尊内证之德,或以世间之浅名表示法性之深 旨。凡此,皆为密教所用标帜之常例。 《大日经疏》云︰然此阿狣 a 字非直遍于身分,然一切非身亦皆遍满,是故从 此阿狣 a 字之心生种种功德门也。《大日经钞》云︰然一切非身亦皆遍等者,是说不 但遍布于行者身,诸支分遍于漫荼罗(ma57ala 坛场),故云非身,又遍曼荼罗诸支 分中故云非身。有关支分生曼荼罗说明如次,支分上曼荼罗。支分者,四肢五体之 义。即密教于本尊、阿阇梨或行者身上,以观念建立之曼荼罗。此有二类: (1)三重曼荼罗:又称三重流现曼荼罗。以头为中台八叶院,心至咽安置第一院 之内眷属诸执金刚,心至脐安置第二院之大眷属菩萨,脐以下配置第三院之生身释 迦及二乘六趣等眷属。即于一身流现胎藏曼荼罗。 (2)五轮成身之曼荼罗:又称五字严心观、五轮观。以足至脐为大金刚轮(地轮), 脐至心为水轮,胸为火轮,头部为风轮,顶上为空轮,次第观为方、圆、三角、半 月、团形等之五轮塔,而观此五轮塔即大日,大日即行者。 上言阿狣 a 字遍一切情、非情者,为能诠字遍、为字所诠遍,此二俱可遍也。 《即身成佛义意》云,我即同心位者,识大阿狣 a 字第一命者,地大中三句表六大 自在用无碍德。何以是六大无碍之德,而成阿狣 a 字悉遍之义耶?因阿狣 a 字悉遍 之义。 五、真言之体唯一阿狣 a字声 阿狣 a 字为一切真言之心,亦生处、亦住处、亦最上,又为一切法教之本,亦 所诠事六。一切真言心还是以阿为根本,密教百光遍照真言之暗字珃 aj(阿狣 a 菩 提空点),以其为诸字之母,乃一切真言之所生处,故称一切真言心。《大日经》卷 二:「所谓阿狣 a 字门,念此一切诸真言心最为无上,是一切真言所住,于此真言而 得决定。」又《大日经疏》卷十八《百字生品》云:「此是暗字,一切真言之心,于 一切真言最为上首;当知此即不空教真言也。」 又《大日经疏》第七云︰「若见本不生际者,即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同心即 是一切智智,故毘罗遮那(vairocana)佛唯以此一字为真言也。」《普遍真言藏品》云: 「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当谛听,所谓阿狣 a 字门。」《大日经疏》第十云:「次毘卢 遮那(vairocana)说真言心者,以如上诸真言等随一一中,则有根本真言、心真言、 随心真言,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知数,今总说诸真言之心,即此阿狣 a 字是也,此 事诸法本不生义。《大日经钞》第二云︰「真言通体即唯阿狣 a 字,通与一切真言教 法而为体故。」《阿阇梨真实智品》云:「所谓阿字狣 a 者一切真言心,安住诸支分。」 《大日经疏》第十七云:「谓虽加诸字亦有阿狣 a 字在中也,又遍住于支分阿狣 a 字为心,如人有心能遍支分(支体),是心皆受苦乐,阿狣 a 字亦遍一切支分也。」两 本义释俱云,如人有心能遍支分,分转之心皆受苦乐也。《大日经钞》第九云:「梵 云阿伽罗(狣一先 a-k2ra,言阿字母),是身支分,质多(citta)是心,即里比(ribhivi, 意从生、增加字)等字是支分,阿狣 a 字是心,是故有身支分定有心、有里比(ribhivi) 等,众字定有阿狣 a 字,不得相离也。」 《普遍真言藏品》云︰念此一切诸真言心最为无上,是一切真言所住。《大日经 疏》第十云:若离狣 a 阿声则无余字,即是诸字之母,即一切真言生处也。此字于 真言中最为上妙,是故真言行者常当如是受持也,是故一切真言住于阿狣 a 字,犹 住此故,诵之即生也。十四卷本云:若悟阿狣 a 字门,是一切诸真言心者,则悟一 切字门,皆是一切真言心,皆是一切真言住处,皆悉最为无上也。《大日经疏》第七 卷疏云:犹住此故诵之即生他一切字德。《大日经疏》第十九云:诸圣智中佛为第一, 此阿狣 a 字于一切真言门中最为第一也,由此一字成无量功德故无上也。《大日经疏》 第七云:阿狣 a 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狣 a 声,若离阿狣 a 声 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字母释六,内外诸教皆从此字而出生也,此字者阿 字也。《大日经疏》第四云:如诸大乘经论约曰,悉昙曰不生等,以种种因缘譬喻广 说阿狣 a 字门,则有无量句义。《大日经开题》云,即此阿狣 a 字大日世尊种子真言 也,是经一部始终唯说此一字义(狣 a 字),其义无量,略说少分耳。《大日经钞》第 一云,此经七卷三十一品,从始迄终皆是显斯三句之义,当知即是阿狣 a、阿玅 2、 暗珃 a3、恶珆 ah 四字之义也。《一字仪轨》云:是一切字母,十方三世佛所说一切 法无非此字体,纔念即同称一切如来法,云说阿字也。《大日经疏》第十七云:然此 阿狣 a 字能说一切世间语言,复因此语言得解一切出世之理也,所以者何,要因此 阿狣 a 字生一切世间之语言。 《吽字义》云:阿狣 a 声是一切实相之源。又云: 以阿狣 a 字门摄一切真如法界法性实际等理,无所不摄。 六、阿狣 a声字实相之迷悟损益 无智妄执灵验者,不适习密教真言。密教行者不能于持咒后无执不取,如此即 是所谓迷者;若能不迷而持咒语,此语即名真言。《声字义》云:此真言诠何物,能 呼诸法实相不谬、不妄,故名真言。《声字义》又云:若知实义则名真言,不知根源 名妄语,妄语则长业受苦,真言则拔苦与乐,譬如药毒迷语损益不同。所谓实义者, 诸法本不生义,诸法无所有、不可得义,是般若空义。《声字义》又云:此是文字于 愚能着能爱,发贪瞋痴等种种烦恼,具造十恶五逆等故。颂曰能迷,于智则能观因 缘,不取不舍,能建立种种法界曼荼罗(ma57ala 坛场),作广大佛事业,上供诸佛, 下利众生,自利利他因兹圆满,故曰能悟。《声字义》又云:如是内外诸色,于愚为 毒,于智为药故,曰能迷亦能悟。 《十住心论》第十云:悉昙字母者,世间童子皆悉诵习,与此真言教何别?答 言:今世间所诵习悉昙章者,本是如来所说,梵王等转转传受流布世间,虽云日用 然未曾识字相字义真实之句,是故但诠世间四种言语,不得如义之真言,不知义语 皆是妄语,妄语则长四种口业为三途苦因,若知真实义则灭一切罪,得一切智,譬 如药毒,知与不知损益立验。 《大日经疏》第三云:人欲语时亦因口中有风,名优陀那 ud2na。愚人不解而 生三毒,智者了知心无所著,但随诸法实相。《大日经疏》第二十云:凡夫不了故闻 好生欣,闻逆情生怒耳,今如是见声实相即知。《大日经疏》第七云:而世间凡夫不 观诸法本源,故妄见有生,所以随生死流不能自出,如彼无智画师自运众彩作可畏 夜叉之形,成已还自观之,心生怖畏顿躃于地,众生亦复如是。自运诸法本源画作 三界,而还自没其中,自作身心炽然备受诸苦。如来有智画师既了知已,即能自在 成立大悲曼荼罗(ma57ala 坛场),由是而言,所谓甚深秘藏者,众生自秘之耳,非 佛有隐也。 《字母释》云,此梵字者亘三世而常恒,遍十方以不没,学之书之,定得常住 之佛智,诵之观之,必证不坏之法身,诸教之根本,诸智之父母,盖在此字母乎, 所得功德不能缕说,具如华严、般若、大毘卢遮那金刚顶、及涅盘经广说。书者是 身业,诵者则语业,观者乃意业,学通三也。 《住心品》云:此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大日经疏》第一云:法明者 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惠光明,普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 明道也。法明道者,法者性性无量法性,明者光明大惠光明,道者诸佛所行之道, 谓此菩萨净菩提心,觉自本不生际故,其心能生普照法性,大惠光明而见诸佛所行 之道,是故其心名法明道也,净菩提心及法明道作六种释,应知得法明道,是觉阿 狣 a 字义之利益也。 《具缘品》云:「行此无上句,真言救世者,止断诸恶趣,一切苦不生。」《大日 经疏》第六云:行此无上句者,即是修行无上菩提句,此阿狣 a 字门为一切真言之 王,犹如世尊为诸法之王,故曰真言救世者。次二句名救世之业,所为能诠行人成 金刚性。三句止断诸恶趣,四句一切苦不生也。《第十二释转字轮曼荼罗品》云:同 救世者,云救度亦同者,当知阿狣 a 字门即是一切世间之大救护也。同品云:真言 三昧门圆满一切愿,所谓诸如来不可思议果。《大日经疏》第七云:真言三昧门,圆 满一切愿者。具存梵本,应于真言之下更加「道」字,加行人二缘住于阿狣 a 字, 即名阿狣 a 字三昧,此阿狣 a 字三昧,即是开心明道门,余一切字亦如是。一切愿 者,梵云萨啰奢,是心所祈愿之愿,谓诸众生修此三昧门者,一切志求皆得圆满, 此愿圆满时,即是诸如来不思议果也,常住之果无师之惠,犹能给与众生,何况世 间悉地之愿耶。 复次如来一一三昧门,声字实相,有佛无佛法如是故,即是常字故不流,即是 如来本地法身,为欲以此法身遍施众生故,还以自在神力,加持如是法尔声字二故 此声字即是诸佛加持之身,此加持身即能普作随类(随六道类)之身,无行不在,当 知加持声字亦复如是。是故行者,但一心谛缘观此声字,自当见佛加持身,若见加 持身见本地法身,若见本地法身时,即是行者自身。故此一一字门,即是如来不思 议果,不从别处来也。《大日经钞》第六云:疏即是常故不流者,一一三昧门等皆是 加持之相。即是诸佛加持身者,身者积聚,为此声字一一皆是入佛三昧之门,而能 圆满一切自地之愿,诸功德法所积聚处故名为身,又从佛加持现起即是诸佛加持身 也。 中川上人案:满一切愿者,出世间悉地之愿,满出世愿即是诸佛不思议果,其 果者谓常住之果,无师之惠,满一切愿是阿狣 a 字三昧之利益也。又行者于自身见 佛加持身本地法身,即是诸佛不思议果,见佛二身阿狣 a 字三昧之利益也。《阿阇梨 真实智品》云:如相应布已。《大日经疏》第十七云:若布此者即同诸佛,谓从字作 字有果,果即是佛,能正遍知故名为正觉,由识此字之理性故得如来名,此字之性 理者。然即是此心本不生之义。《大日经钞》第九云:初阿狣 a 字菩提心而为种子, 从此种子即得暗珃 a3 字菩提之果。 七、十二韵母无非阿狣 a 声字 上期所述根本字阿狣 a 字声是韵母,声母(子音)与韵母(元音)结合成世间声,世 间声的缘起为业,所以造业、作业之字形迦一 ka 字,是为五句门第一句之第一字门, 由阿狣 a 字所生时,转生出十二字声音,即是阿狣 a、阿引 2玅伊 i、珌伊引 1、珂坞 u、珈污引 9、珅曀 e、珫爱引 ai、玿污 o、珇奥引 au、玾暗 a3、珃恶珆 a`。此十二 字音都是宇宙根本声音,都是由一阿狣 a 字声衍生的声音,故与阿狣 a 根本字声无 有不同,故说一即十二,十二即一。 一切文字无非阿狣 a 字声, 一切文字无有阿狣 a 字韵声不能成字,故先来谈韵 母字的形成文字例。阿狣 a 字韵声本有八转十二音,先来探讨韵母间的变化,全都 是由阿狣 a 字所生。因阿狣 a 字韵声有八转十二音,此旁纽(抝音转)韵声亦是阿狣 a 字韵声所转化,故有伊珌 i、坞珈 u、曀珫 e、污珇 o 等旁纽音出,皆是一阿狣 a 字韵声,这就是一般所言的元音,系都源自于阿狣 a 字韵声。 大家可以从下列纽音例,可知一即十二,十二即一的道理:ai→i(ai 旁纽读成 i 音,下同),ia→a,故知伊珌 i 是由阿狣 a 所生,是由阿狣 a 旁纽而生伊珌 i;同理 au→u,ua→a,坞珈 u 是由阿狣 a 所生,是由阿狣 a 旁纽而生坞珈 u;同理 ae→e, ea→a,曀珫 e 是由阿狣 a 所生,是由阿狣 a 旁纽而生曀珫 e;同理 ao→o,oa→a, 污珇 o 是由阿狣 a 所生,是由阿狣 a 旁纽而生污珇 o。其它韵母无不依如此理,故 说一切韵母(元音)皆由一阿狣 a 字所生,文字亦复如是,因文字形是表声而已。 下面列出阿狣 a 字十二转韵音之点画记号,阿狣 a 字连结为 、 、揊,阿引 玅 2 点画连结为 揠,伊珌 i 点画连结为 揶,伊引珂 1 点画连结为 揌,坞珈 u 点画 连结为 揕、摡、揟,污引珅点画连结为 掾、揝、揜、揘,曀珫 e 点画连结为 揓, 爱引玿 ai 点画连结为 揂,污珇 o 点画连结为 揇,奥引玾 ao 点画连结为 揋,暗珃 a3 点画连结为 揲、揈,恶珆 a`点画连结为 揵。 此十二音声可以遍入世间声中,如遍入作业迦一 ka 字,即成为迦一 ka、迦乙 k2、丁计 ki、七鸡 k1、矩乃 ku、俱九 k9、鸡了 ke、盖二 kai、俱人 ko、矫儿 kau、 欠入 ka3、却八 ka`等十二字,十二字中皆含有阿狣 a 字声。 次为五句门第一句第二字门,佉上几 kha,等虚空义,佉上几 kha 字,十二转音 即成为佉几 ka、佉引刀 k2、弃刁 khi、弃引力 kh1、丘匕 khu、丘引 kh9、契卜 khe、 概又 khai、眍三 kho、餻下 khau、欠丈 kha3、却上 ka` 一切声母字(世间字)亦如上述,可以合成狣 a 字转韵音十二字,十二字中皆含 有阿狣 a 字声。如是遍五句门共廿五字及九遍口音,耶伏 ya、啰先 ra、罗匡 la、…、 至叉朽 k=a 等皆如是,卅四字 X 十二,可以形成四百八字。加上子音二合字、三合 字、四合字、…,可以组成一万三千八百七十二个字,再扩展组合成无量无边字, 此等字都含有阿狣 a 字声,所以说一切文字无非是阿狣 a 字声。 (悉昙简介至此暂止,下期将介绍悉昙五十一字母发音法、书写法及其义理。)
本文档为【密教简介-悉昙义理之简介(之7)一切文字无非阿狣a字缘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701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10
浏览量:72